苏教版小学语文 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优质.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939714 上传时间:2023-05-22 格式:DOCX 页数:205 大小:163.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小学语文 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优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5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 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优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5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 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优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5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 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优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5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 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优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5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 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优质.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5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 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优质.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5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 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优质.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5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 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优质.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5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 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优质.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5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 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优质.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5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 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优质.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5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 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优质.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5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 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优质.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5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 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优质.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5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 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优质.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5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 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优质.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5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 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优质.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5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 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优质.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5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 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优质.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5页
亲,该文档总共20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小学语文 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优质.docx

《苏教版小学语文 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优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小学语文 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优质.docx(20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苏教版小学语文 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优质.docx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优质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

1让我们荡起双桨

1、教学要求:

2、   1.阅读课文,感受到新中国少年儿童生活的丰富多彩,幸福美满。

3、   2.会认3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

理解"环绕""飘荡""凉爽""尽情"等词义,并区别运用"映"与"应","漂"与"飘"等字的形义。

4、   3.读懂诗句,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课文中的"红领巾""谁"指什么。

5、二、教学重难点:

6、   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并背诵,并通过想象说出诗歌描绘的情景。

7、三、教学课时:

3课时

8、四、教学过程:

9、         第一课时

10、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1、   1.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诗,题目是《让我们荡起双桨》,作者乔羽(乔羽作词),写的是我们少年儿童在公园划船的欢乐情景。

12、   2.介绍北海:

13、    在北京故宫西北侧,是我国现存最完整的古代园林之一,是首都北京的游览胜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4、  二、范读课文,学习课文中的生字。

15、   指导看图。

16、    ①水面上有哪些人?

哪些景物?

他们在干什么?

四周有哪些美丽的景物?

17、    ②范读课文。

18、    ③学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9、    ④学习课文的部分生字。

20、  三、学习课文第一小节。

21、   1.指导学生读课文,联系句子理解"环绕""飘荡""凉爽"等词义。

22、   2.想象、看图、画面有些什么?

23、   3.出示句子。

24、    "海面……""小船儿……" 

25、    "四周……""我们……"

26、   4.提问,这一小节主要写了哪些景物。

<小船、白塔、绿树、红墙> 

27、   从课文中找出来。

28、  四、作业:

29、   1.描红:

30、   2.根据拼音写出词语:

31、   3.将下列的字加上偏旁部首,组成词语:

32、   4.熟读课文第一小段。

33、                 第二课时

34、  一、复习:

35、   1.指名背诵第一段:

36、   2.默写生字:

37、  二、学习课文第二段:

38、   1.指名学生朗读第二段。

39、    ①提问这一段又描写哪些景物?

(阳光、小鱼)

40、    ②课文中"红领巾迎着太阳"一句中的"红领巾"指的是什么?

(少年儿童,少先队员)

41、    ③比较"漂"与"飘"字的音、行、义。

42、     讲课文中"洒"的意义,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43、    ④课文中三四两句运用了什么手法(拟人)

44、    ⑤比较"迎面"与"迎着"的词义。

45、   2.小结。

(让学生自己讲)

46、  三、学习课文第三段

47、   1.学习课文第三段(集体朗读)

48、   2.理解词义"尽情"

3.细读第三小节。

(1)齐读第三小节。

(2)理解诗句意思。

(3)“做完了一天的功课,我们来尽情欢乐。

”“尽情欢乐”是怎样的欢乐?

(很尽兴地玩耍观赏,或者说想怎样乐就怎样乐)

在旧社会小朋友们能不能这样欢乐?

为什么?

(不能,因为旧社会人民受压迫剥削,小孩子连饭都吃不饱,衣服都穿不暖,哪能尽情地欢乐呢)

“我问你亲爱的伙伴,谁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生活?

”这里的“谁”指什么?

(指社会主义国家)

诗中说的小朋友是不是真的不知道是社会主义国家祖国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生活?

(不是)

既然知道,为什么还要问“伙伴”呢?

(这样明知故问,更能表达他们对祖国的感激之情)

(4)指导朗读。

读第一、二行时要用陈述语气,读出欢快的情感。

读第三、四行时,语调要突然、轻,好像突然想到一个问题似的,提醒伙伴注意。

“谁”要重读,“幸福生活”语调要上扬。

教师范读,指名试读,自由练读,集体齐

   4.思考:

    ①课文中"谁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生活"中"谁"指什么?

(读中体会)从文中哪一句看出划船时间?

    ②课文中每段最后两句三次重复,有什么作用?

   5.小结这一段。

                 第三课时

  一、指名读课文。

  二、齐读课文。

  三、指导背诵.

   ①根据挂图,指导背诵。

相机板书

    第一小节:

"倒映"、"环绕"(欣赏美景)用轻声和赞美的语气读。

   ②第二小节"迎、洒、望、听"用高兴和自豪的语气朗读。

   ③第三小节"问、谁安排"用感激的语气朗读。

   ④同桌互背练习。

  四、歌曲欣赏《让我们荡起双桨》

    播放歌曲、闭眼想象,孩子们在北海公园,夕阳下游玩的欢乐情景。

  五、作业:

  板书:

                1.让我们荡起双桨

              倒映 环绕   (欣赏)  自然

              迎、洒、望、听 (歌唱)  热爱党

              问谁安排   (感情)  祖国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

2每逢佳节倍思亲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借助课文内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身居外地在重阳佳节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尊重学生个性感悟,并通过学生的个性感悟,使学生对诗、文的理解更多元化,从而达到读文悟情的目的。

   2、在读文中逐步理解感悟诗句的意思。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感情调动,导入课题:

   1、板书“佳节”

    师:

同学们喜欢过节吗?

为什么呢?

   2、师:

看来,大家在过节时都是开开心心的,不过,唐朝有位诗人(课件诗人背影)在重阳佳节这天,却道出了这样的感叹:

(课件“每逢佳节倍思亲”)熟悉吗?

哪儿见过?

(课件古诗)

  二、初读古诗。

   1、想读吗?

那就大声地读吧!

把字音读准,诗句读顺。

   2、生自由读。

   3、指名读,正音。

   4、还想怎么读?

(按学生设想读)

   5、同学们真不错,字音读得准,诗句也读顺了。

这首诗读了这么多遍,你读明白了什么吗?

   6、生交流。

(茱萸介绍)

   7、明明是合家欢聚的重阳佳节,诗人为何会有如此的感叹呢?

让我们走进这首诗背后的一段故事中,你可能会有新的感受。

  三、读文悟情。

   1、生读文,师巡视。

   2、读了故事,是不是又有了新的感受了?

生交流,师相机板书。

   3、你们都有了自己的感受,课文中的哪些句子给了你这样的感受,一边默读课文,一边画出这些句子,试着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

   4、交流:

谁想第一个把自己的感受和大家分享?

  15岁那年,他就离开家乡,来到京城长安,不觉已经两年了。

    

(1)从这句话中,你感受到的是什么?

    

(2)(谈不出)你离开过你爸爸妈妈一段日子吗?

多久?

心情如何?

    (谈得出)是啊!

王维小小年纪就远离家乡到外求学(板书华山东边是家乡,西边是长安)它的家乡在华山以东的蒲州,长安在华山以西,他这一别就有两年了。

你离开过你爸爸妈妈一段日子吗?

多久?

心情如何?

而王维是整整两年没有与亲人相见啊!

你还想再读读这句话吗?

相信你现在一定能读出自己的感受。

(指名读)

  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又到了,一大早,大街上便热闹起来。

人们扶老携幼,兴高采烈地去登高游玩。

    1、这样的情景,你有过类似的印象吗?

扶老携幼、兴高采烈,能和你身边的同学配合着演演吗?

    2、我看到你们兴高采烈的模样了,重阳佳节的大街上可真热闹呀,谁能通过朗读把咱们也带到热闹的大街上去?

    3、这就是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情景,诗人看到这一切会有怎样的感受呢?

    4、(课件句子)带着你的这种感受,来读这句话。

      (如果不动情)结合生活实际调动情感再读。

    5、此时的王维真是触景生情啊!

  王维看着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情景,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

    

(1)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情景会是怎样的呢?

(学生想象)

   

(2)课文中哪些句子能让你感受到这种欢度节日的场面?

(指名读)

    (3)我看到你们兴高采烈的模样了,重阳佳节的大街上可真热闹呀,谁能通过朗读把咱们也带到热闹的大街上去?

    (4)这就是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情景,诗人看到这一切会有怎样的感受呢?

  6、(课件句子)带着你的这种感受,来读这句话。

    (如果不动情)结合生活实际调动情感再读。

  7、此时的王维真是触景生情啊!

  王维想,以前在家乡时,每逢重阳节,总要和兄弟们头插茱萸,手挽着手去城外登高远眺。

大家欢聚在一起是多么让人高兴啊!

    

(1)从这段中,你感受到的什么?

    

(2)课件出示句子还有同学想读这段话吗?

    (3)(读得不好)读这段时你想到了什么?

     (读得好)(课件欢快音乐)是啊!

重阳佳节,王维和兄弟们登高远眺,是多么开心啊!

你眼前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生交流)

    (4)从你们的言语和神态中我已经感受到了这份喜悦!

来,咱们再来读读这段。

(生齐读)

    (5)(切换音乐思念)欢乐的时光总是令人难以忘怀(指板书)而今,王维只身一人身处长安,他在山的这头,而家在山的那头;身在山的这一边,而心却早已飞到山的那一边了,(课件出示句子)王维的这种思乡之情,你能体会到吗?

想读这句话吗?

(指名读)

    (6)你是这样读的:

……天各一方……;省略号停了一下;……一定也在……

      你想表达什么呢?

    (7)他表达出了自己的感受,有哪位同学也能像他这样通过朗读表达自己的感受?

(指名读)

  如今我们却天各一方,不能相会……此时此刻,兄弟们一定也在登高聚会,西望长安,思念着我呢。

  以前王维和兄弟们是怎样过重阳节的呢?

 (用自己的话说)你说的正是这样的一种情景(课件出示句子)你愿意读读吗?

      (用书上句子)回到上段

  四、情感涌现,吟诗抒情。

    1、师导:

王维独自一人在他乡求学,重阳佳节这天,看着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热闹场面,想起了在家乡时和兄弟们欢聚的情景,思乡之情愈发浓了,思绪万千之时,就将这浓浓的思念融进了四行诗句中……(课件出示古诗,教师范读整首诗)

    2、刚才,老师在诵读这首诗时,把自己当作了王维,借这首诗来表达我对家乡的思念,老师相信你们也一定也体会到了诗人的心情,那就来吟诵这首诗吧!

    3、指名读。

两名学生读后,对比评价,体现个性化朗读。

      请同学们也像这两位同学一样,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

(指名读)

  五、情感延伸,课外拓展:

    1、“每逢佳节倍思亲”,有这样感叹的又岂止王维一人呢?

我国历代就有不少诗人借诗来抒发自己心中的情感。

老师从其中选取了隋代诗人薛道衡和宋代诗人王安石的诗文给大家赏读,请同学们根据注释来读读诗,体会同样的思乡之情,选择你喜欢的一首读给大家听。

    2、学生自由练读《入日思归》《泊船瓜洲》。

    3、指名读。

  六、情感升华,再次吟诵。

    1、在这饱含浓浓思乡情的乐曲声中,我们也即将结束这堂课了,让我们再次深情地吟诵这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吧!

    2、配乐齐诵诗文。

  教学板书:

             佳节   倍   思亲

                  华

                  山

          (西)长安       家乡(东)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

3 古诗二首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学会写诗中的生字:

偷、迹、浮、萍、振、意、欲、忽。

   3、理解诗句的内容,想象诗中描写的情境,感受乡村孩子质朴、纯真的童心之美。

  重点难点

   1、理解诗句的意思,感悟诗中的意境,体会童真童趣。

   2、感受古诗语言的精练之美。

  教学准备

   教学多媒体演示文稿(文字、图像),诗人、诗作的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

   建议: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前导语

  同学们,还记得杨万里《小池》这首诗吗?

谁背给大家听听。

今天,我们又来学习一首古诗,也是讲夏日池塘上发生的事。

  (板书:

池上)齐读。

  教学过程

  一、简介白居易。

  白居易:

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从小生活清贫,生逢战乱,对社会黑暗和人民疾苦有较深的了解。

他写了很多诗,揭露统治者的奢侈腐化,即有名的“讽刺诗”。

他热爱大自然,写下了不少描写山水景物的小诗。

他的诗质朴自然,通俗易懂,老少能读。

白居易一生写诗3600多首,是唐朝写诗最多的诗人。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池上》。

要求:

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检查。

  

(1)读准字音:

撑、艇、萍都是后鼻音。

  

(2)理解词语:

浮萍。

  (3)齐读诗歌:

说说池塘上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一个小孩偷采白莲)

  3、再次自由读诗。

画出不理解的词句。

  4、小组合作学习,弄懂诗意。

  结合前后句和文中插图,借助工具书,理解诗句含义。

  一、吟诗、炼字,体会意境。

  1、前两行——小娃偷采莲。

  

(1)读这两行诗,你看到了怎样的荷塘,怎样的白莲?

  生:

莲叶田田的,莲蓬嫩嫩的,我也好想去摘。

  

(2)小娃如何偷采?

  生:

小孩可能太想吃那嫩嫩的、甜甜的莲蓬,就不经大人同意,撑着船偷偷去采。

  (3)看图,指导学生读出小娃天真、调皮的样子。

  (4)你最欣赏前两行中的哪个字?

  (偷:

结合自己小时候“偷偷”做的一些顽皮之事,体会孩子的无邪、可爱、纯真与童年的快乐、无忧、自由)

  配乐朗读这两行诗。

  2、后两行——景美童心纯。

  

(1)提问:

小娃“偷采白莲”不会被发现吗?

  

(2)生默读,读理解。

  (小娃哪里知道:

小船一路划开的一道浮萍已经暴露了他的“偷采”之事呢)

  (3)抓住“不解”体会孩子的质朴、纯真。

  (4)指导读出情趣。

  二、回归整体,拓展延伸。

  1、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诵读古诗。

  (读、唱、演都可)

  2、你还读过哪些描写荷塘、荷叶的诗句?

  板书设计

                  3古诗二首

                 偷采  白莲回   景美引人

             池上

                 不解  浮萍开   童真童趣

第二课时

一、课前准备:

诵诗爱诗

1.挖掘积累:

小朋友,周老师每次走过你们的教室的时候,总发现你们的黑板上写着一首古诗,是不是一直在进行着古诗的背诵活动,那我们肯定会背得不错,谁愿意比他的声音更响亮。

你背的是哪一首?

对,咱们背诗还要记住诗的名字。

瞧,摇头晃脑背得真投入。

2.对话导入:

刚才我们一起背了许多古诗,从朗朗的背诗声中老师感受到了大家对古诗的热爱。

古诗是我国古代文化的一座宝库。

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走进这座宝库,去学习一首新的古诗。

二、整体感受:

勾勒牧童轮廓。

1.老师板书课题:

所见。

谁愿意把诗的题目读给大家听听。

这个生字的音读得真准,是平舌音,请你带大家读读。

有谁能为所找个朋友?

释题:

“见”什么意思?

“所见”就是所看见的。

2.告诉学生:

这首诗是清代大诗人袁枚写的,诗里写的内容都是诗人袁枚亲眼所看见的。

(出示袁枚及诗)

3.自由读读诗,看看袁枚都看见了什么?

圈出没学过的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争取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学生自由读)

谁会读?

(请两个)正音。

——请你读给同桌听一听,读错的字帮忙纠正一下,读的好的,请你送上你的掌声鼓励一下。

——都会读了,那我们一齐读。

(随机进行正音和生字的认读。

蝉、振、声、意、欲这几个字稍难读,注意这些字的发音。

蝉:

是什么?

什么季节会叫个不停?

闭:

谁能为他找个朋友?

立:

说反义词,做动作。

4.离开了古诗,生字宝宝你还认识吗?

(出示生字认读——做小老师读)

有谁愿意为其中的一个生字宝宝找个朋友呀?

(生字组词)

怎么样的孩子叫牧童?

(放牛的)

5.看生字宝宝又回到了古诗中,可是拼音娃娃不见了,谁还会读?

(指名读——齐读)

6.大家读的真好。

学习古诗呀,朗读是一个好办法,那我们就进行一次朗读比赛好不好?

请四个小组每组推荐一个小朋友,我们来比一比,谁读得好。

其他同学请竖起你的神耳朵,评评谁最棒!

(朗读评价)

7.现在我们再换一种方式,男女生比着读。

(老师来评价,竖大拇指)

8.看到你们读的这么好,我也加入好不好?

你们帮助我一起读。

(齐读)

三、情景悟意:

感受捕蝉意趣。

1.情景导入:

一天,诗人袁枚在郊外散步,走着走着,他停下了脚步,他看到了什么呢?

(课件演示:

牧童骑黄牛的情景。

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说具体说生动。

(评价:

你的话说得真完整。

你说的真美,也像一位小诗人。

你可真会观察。

2.是呀,小牧童骑在牛背上,多么自在呀,他看到蓝蓝的天、绿绿的树、青青的草,红红的花,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就唱起歌来了。

(播放音乐,学生跟着做律动操)他的歌声怎么样?

(你的声音也很响亮)

3.袁枚看到这么活泼可爱的牧童,听到这么嘹亮动听的歌声,脱口就吟出两行诗。

出示: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谁来读读这两行诗?

(2个)

4.我们不仅要会读诗,还要知道他的意思。

,想想这两行诗是什么意思呀?

然后跟同桌交流一下。

5.谁明白了,来说一说。

(学生交流,补充)

6.谁能快乐地读读这两句诗?

(指名——齐读)

7.我们的小朋友真了不起,再读读,这两句中还有不懂的地方吗?

看谁最能发现问题。

提出来,请大家帮忙。

重点理解“振”“林樾”。

林樾:

看看这是什么地方?

周围的树怎么样?

(林樾就是茂密的树林)

振:

听,牧童的声音怎么样?

这么响亮的声音传遍了树林,林子里的鸟都听得到他的声音。

(回荡)

8.多么快乐、活泼的小牧童呀!

我们再来读一读。

9.他正唱得高兴呢,忽然听到了——(放蝉鸣声)于是,他就……(想象他会怎么想?

怎么做)

学生猜测牧童“下牛、闭口、捕蝉”的情景。

(教师可引导学生想象牧童面部表情,他全神贯注地盯着知了。

想象牧童的动作,他踮起脚尖,身子向前倾,双手轻轻拍起,作好捕捉知了的准备。

想象牧童的内心活动,他不住盘算怎样抓知了。

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产生“屏住呼吸,别惊动了知了,赶快捉住它”的感觉。

如果你是可爱的牧童你会怎么做呢?

请一个小朋友来表演(老师配音:

小牧童正唱着歌,忽然听到知了的叫声,他马上闭上嘴巴,跳下牛背,站在树下,屏住呼吸,踮起脚尖,轻一点,扑上去,抓住了吗?

10.袁枚看到这个情景,马上又吟出了后两行诗——出示: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指名读,正音,齐读。

11.同桌读读这两行诗,说说这两句诗是什么意思呀?

12.汇报交流。

随机朗读指导

13.还有不懂的吗?

大胆地问。

重点理解“意欲”。

“闭口立”用动作演示。

闭口立:

谁愿意帮助他?

能不能用动作来表演一下?

12.牧童很想捕到蝉,他的动作、心情会是怎么样的呢?

该怎么读好这两句诗?

自由读——指名读——评价——加动作读——齐读

13.袁枚看到此情此景,回到家里,马上拿出纸和笔,写下了这首所见。

——齐读。

四、表演朗读,探寻诵背乐趣。

1.小朋友,这首诗写得好不好?

喜欢这首诗吗?

你最喜欢什么?

(牧童、知了……是呀,袁枚真是个有心人,把自己看见的写下来就是一首好诗。

我们也日记也要像他一样,把自己看见的,听见的写下来就行了)

2.你们真能干,又会学习,又会提问。

想不想听听,老师是怎么读的?

(诗配音朗读)

3.听着我的朗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听到了什么?

4.那就请你也做一回大诗人,用你的方式,可以是读,也可以是背,也可以是表演读来把你的所见表达出来吧。

5.学生展示——齐背

6.是呀,诗人们之所以成为大诗人,就是因为他们很细心,把所见的及时写下来,老师这儿还有一首所见,看看这位大诗人写的内容是什么时候的所见?

在哪里写的?

齐读题目。

再读诗看见了什么?

(指名读——交流所见——齐读)

五、复习生字,写字指导。

1.你们学得真好,老师已经喜欢上你们了。

我要把好吃的水果送给你们,看谁能接住。

出示带苹果的生字,学生认读。

2.别着急,我这儿还有许多,只要你能把两个生字宝宝写漂亮,看他们停在田字格里,谁认识他们?

要想把这两个字写漂亮,要注意些什么?

仔细观察,谁愿意给大家提醒一下。

3.老师范写。

学生写字。

互评。

六、课后作业。

1.背诵《所见》。

2.把《所见》编成一个故事演给家长看,争取得一个小演员的称号。

板书设计:

看到: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动态)听到所想: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静态)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

3 古诗二首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会认本课5个生字,会写本课8个生字,理解“解、欲”等字的意思。

   3、理解诗句的内容,想象诗中描写的情境,感受乡村孩子质朴、纯真的童心之美。

  重点难点

   1、理解诗句的意思,感悟诗中的意境,体会童真童趣。

   2、感受古诗语言的精练之美。

  教学准备

   教学多媒体演示文稿(文字、图像),诗人、诗作的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

   建议: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同学们,我们我们来欣赏一些图片。

(多媒体展示图片),看到这些美景,你能联想起我们学过的描写荷花的诗歌吗?

(指生说),同学们积累的还真不少,今天我们就一起去荷花塘里走走,看哪里发生了什么事情。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通过预习,大家知道这是一首古诗,古诗应该怎么学习呢?

(出示方法)

知诗人--解诗题—抓字眼—明诗意

二、知诗人、解诗题

1、指生说,师补充(出示:

白居易:

唐代著名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

他写的诗质朴自然,通俗易懂,老少能读,一生写诗3600首,是唐朝写诗最多的诗人。

)(生齐读)

2、池上是什么意思?

生说。

3、初读诗歌,读通诗句。

(读准后鼻音:

撑、艇、萍)

4、再读诗歌,读出节奏。

(相机补充五言绝句、七言绝句的知识。

师:

《池上》这首五言绝句要读出什么节奏来呢?

大家读一读,可以用铅笔在诗上划“/”作记号。

(生练习朗读,并根据节奏用铅笔做记号。

师提示:

诵读古诗的时候,不要一字一顿地读,这会破坏古诗的韵味,

5、生读师点评。

6、还可以有创意地读,让读诗有趣一些。

(师拍手读诗,生跟着念: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7、思考还可以用什么形式读诗?

选择喜欢的方式,把这首诗都美美地读一读。

(指名表演读。

8、师小结:

刚才同学们手舞足蹈,摇头晃脑,以后也可以用多种形式,把诗读得有趣一些,让学古诗变得轻松有趣。

三、抓字眼。

1、问:

你们知道有哪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诗意吗?

(生答:

字典,工具书,插图,询问老师同学等)

2、现在就用这些方法试一试自己理解诗意。

(师巡视)。

如:

撑:

用篙抵住水底使船行进。

艇:

比较轻便的船。

诗中指的是小船。

解:

懂得、明白。

藏:

隐藏、藏匿。

浮萍:

借助图片理解词义。

四、明诗意。

1、词语解决了,诗句的意思对我们来说是小菜一碟了。

谁来说说一二两句意思。

2、指名说。

(师补充,明确“偷”字的含义)

3、从“偷采白莲”你想到了什么?

(小组讨论,指生说。

4、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