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市场分析.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940124 上传时间:2023-05-22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25.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证券市场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证券市场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证券市场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证券市场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证券市场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证券市场分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证券市场分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证券市场分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证券市场分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证券市场分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证券市场分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证券市场分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证券市场分析.docx

《证券市场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证券市场分析.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证券市场分析.docx

证券市场分析

解析《现在的证券市场是投资的最佳时机吗?

2010年股市出现了振荡格局,上证指数主要在3200-2400点范围内大幅波动,年初为高点,二季度持续下跌,三季度筑底反弹,走势有很多超预期的地方,特别是在个股行情方面,小盘股和主题投资板块走出了上升通道,蓝筹股则大起大落整体走势趋弱。

那么,2011年的证券投资市场又是何种走势呢?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每个行业的、区域的以及重大项目的详细规划将如雨后春笋般出台,而之前已经出台的细分政策正在进入实施阶段,相关个股必将在带“十二五”味道的公告、报道中受益匪浅,眼尖的投资者必会不亦乐乎的去捕捉“十二五主题”的投资机会。

与此同时,国内外经济形势错综复杂: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国内继续收缩流动性、房地产行业面临进一步调控、扩容速度加快给大盘带上了“紧箍咒”。

另一方面,A股市场19倍左右的市盈率也封杀了大盘大幅下跌的空间。

多空交织表明2011年A股市场将是跌宕起伏的一年。

而“通货膨胀”成为今年经济局势的一个关键词,这就决定了2011年投资需要以货币政策为中心,紧密跟踪分析货币政策如何跟随实体经济形势而变化,紧密跟踪分析各类资产市场对货币政策预期的变化,在此基础上努力做到适当先行。

至于今年的投资主线是什么,新兴产业和蓝筹出现PK局面。

在管理层的推动下股指期货2010年亮相,迈入全流通门槛股市后博弈格局彻底改变,市场进入了机构博弈时代。

同时在2010年政策针对股市推行市场化的方针,调控的重心主要在于经济,宏观经济政策在保增长、调结构、控通胀等多个目标之间摇摆,造成了机构围绕政策预期互相博弈。

在新的博弈机制作用下,股市的波动规律出现了很多和以往历史不同的特点。

2011年市场全流通体系以及双向交易机制会进一步深化发展,机构博弈格局会进一步延续,由于2011年经济增长面临更加复杂的局面,政策调控的重点依旧在于经济而不是资本市场,缺少政策的直接扶植,股市难以走出现整体性、持续性的单边上涨走势。

从经济形势看,2011年宏观经济将面临一个减速然后回升的转变,转折点就在年中,在经济回落企稳前2011年上半年股市有很大概率将继续维持振荡格局。

2011年上半年通胀压力居高不下,政策面不确定因素增多,振荡市的演绎会更加曲折。

目前市场整体估值水平处于历史低位,由于负利率将会长期存在,市场存在被热钱冲击的机会,2011年上半年股市存在中期行情机会。

但另一方面,目前市场结构性泡沫也非常突出,由此判断2011年股市将面临新一轮个股分化,小盘股以及主题投资的泡沫膨胀后会快速收缩,蓝筹股继续维持重心上移的箱体振荡,这两个板块的合力作用决定了指数的运动轨迹和振荡区间。

  2011年上半年在投资策略方面我们强调围绕十二五规划寻找价值成长型股票,主要关注新兴产业以及大消费领域,但同时投资者要注意这些个股过分炒高之后的风险。

稳健型投资者可以配置低估值的蓝筹股板块。

在2011年上半年的振荡格局当中投资者应保持冷静,既要看到机会,也要做好防范小盘股和主题投资风险释放的准备。

看过很多专家、论坛及专业研究机构对于今年证券市场形势的评说,总得概括起来是说在2011年,通货膨胀成关键变量A股或先抑后扬。

下面来作具体分析。

从宏观经济运行态势看

中国银行战略发展部宏观经济分析小组认为,2011年我国经济将由回升转入增长与通胀并行阶段,外部环境复杂多变,世界经济殊途同归于“滞胀”;“三驾马车”均有放缓,经济景气将小幅回落;通胀压力上升,价格调节面临“二难选择”。

2011年,我国经济将由政策刺激下的较快增长转为结构调整中的稳定增长阶段,全年GDP增长呈现“前低后高”走势,与2010年正好相反,增长9.5%左右,比2010年回落0.5个百分点,CPI增长在4%左右,高于2010年0.7个百分点。

 而东方证券策略分析师王明旭则认为,2011年宏观经济将会是滞胀的深度演化——复苏抑或通缩。

如货币政策收缩及时适度,2011年一季度GDP同比见底,CPI最迟二季度见顶回落,随后经济步入复苏阶段。

如政府未能及时使用价格手段,二季度通胀形势则更加严峻,管理层被迫采取力度更大甚至严厉的手段打压通胀,那么下半年经济增长不容乐观,有可能从滞胀向通缩阶段过渡。

从市场前景看

具体到2011年A股的可能走势,申银万国证券分析师袁宜认为,2011年市场的趋势将从防御到进攻,上证综指核心波动区间在2600点~3800点。

2011年一季度之前,紧缩风险显著,通胀压力极为明显,关系民生的产品价格正在大幅上涨,房价还在上涨,这阶段是经济进、政策退。

2011年二季度以后,有望进入政策观察期,此时进入经济退、政策进的阶段。

而制造业升级将成为贯穿2011年全年的主题。

 国金证券策略分析师陶敬刚则对2011年的走势更为乐观。

他认为,2011年A股将出现先抑后扬的牛市行情。

通胀对政策以及经济运行的负面冲击将在2011年二季度以后减弱,政策主基调将从稳定物价逐渐转向推进经济新一轮发展上;宏观经济复苏仍将是2011年的主要格局,并推动企业盈利的稳步增长,上证A股盈利有望较2010年增长20%,增速呈现逐季攀升之势。

CPI引致的政策紧缩对市场的压制将集中体现在2011年一季度,压力释放后A股仍将震荡上行,2011年总体仍是牛市格局,上证综指波动区间在2700点~4200点。

现任国泰君安总经济师、首席经济学家、研究管理委员会主任、中国证券业协会证券分析师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李迅雷专家则称中国股市今年下半年或有机会。

他认为,今年上半年涨幅还比较难实现,下半年可能会有一个机会,因为大盘股按照2009年的业绩估值水平是18倍,如果考虑到去年上市公司盈利增长30%,那么,2011年动态市盈率为14倍左右,中国股市最低市盈率在13倍,股市下跌空间不大,面临估值上升的机会。

海通证券也持相同观点,指出,下半年随着政策放松,股指上行的可能性大,但持续性和高度取决于具体政策形式。

预计决策层对于经济波动的容忍度不像想象的那么高,政策会向“稳增长”目标倾斜,市场将迎来政策放松的上涨行情,时间可能出现在下半年。

至于上涨的持续性和高度则取决于具体政策形式,如果重归“宽松货币拉动投资”的传统周期政策,周期类有脉冲行情但市场不会走多远;如果采用减税、收入分配改革、产业振兴之类的“调结构”式新型财政政策,市场将获得充足持续上涨动力,但政策惠及行业占A股市值比重还不大,限制了指数涨幅,此时个股机会多于系统机会。

对于散户,非专业股民,中信证券董事总经理徐刚则建议在2011年收兵观战。

他个人认为,2011年全球宏观经济都会相对平稳,不会再重复过去三年间的大起大落,大悲大喜。

各国都在寻求新的经济增长方式的突破,是一个过渡年。

另外,他认为在今年由于股指大幅波动的概率低,选股和考察上市公司的能力将决定股市投资收益。

“只有王亚伟才能生存”。

因此,他建议广大散户中的非专业选手鸣金收兵,上岸观战。

当然可以考虑买中小盘和成长型的共同基金,分享基金的专业能力,当牛背上的牛芒。

下面来看看近期的市场情况。

来自中国证券报的消息:

市场预期出现四大变化,5月超配五大行业

在消息面相对平静的背景下,4月末市场却出现剧烈调整,期望指数在3000点上方大幅拓展空间的乐观预期彻底落空。

由于市场预期在剧烈下跌中发生明显变化,我们主张在5月份继续维持稳健防御策略。

预期出现四大变化:

首先,通胀压力依然较大,且通胀预期显著高于CPI读数。

3月份CPI环比虽略有回落,但统计局食品价格与商务部食用农产品价格的巨大差异,显示食品价格可能存在一定低估。

同时,继续走高的大宗商品及上游资源品价格,则可能成为下半年带动物价上涨的主要推手。

虽然4月份蔬菜价格回落可能带动CPI短期回落,但通胀预期并不会因此减弱。

其次,政策调控重点偏向控制通胀,短期难以松动。

最后,外围市场的波动也需要关注。

美国因素、欧洲债务危机、中东问题、日本核泄漏等短期似乎都已经进入平稳状态,但他们也都远没有到终结的时刻。

尤其美国股市已经创出2008年以来新高,经济面的波动随时可能影响其稳健运行。

油价向上势头不减,市场对输入性通胀的担忧无法化解。

不过,目前市场权重类个股普遍处于估值低位,而中长期视角里中国经济迈入增长周期的判断,也能对市场形成基础性支撑。

此外,受制于投资渠道限制,国内投机资金相对充裕,股票市场很难趋势性向下。

我们认为短期市场震荡整理过程也没有结束,指数有可能继续向箱体下沿寻求支撑。

目前情况下建议维持谨慎,前期持仓较重的投资者应逢高减持。

5月超配五大行业

5月我们重点看好行业景气度改善、增长较为确定的行业。

建议继续超配建筑建材、家电、轻工制造、采掘业,超配行业增加了公用事业,主要是看好其中的火电股。

过去两年电力行业也面临产能受限,而需求稳步增长的环境,目前电价高于2008年,而煤炭价格仍在2008年高点以下,电力股毛利率改善,而市场上电力股仍具有一定估值洼地效应,建议关注。

 此外,有色金属行业由超配调为标配;同时,在标配行业中,将食品饮料、医药生物、商业贸易行业配置系数由0.8提升为1,主要是考虑到5月份市场环境的防御需求。

前期消费类个股连续回调后,部分龙头品种进入合理估值区间,继续下跌空间有限,而市场的弱势环境有望重新提升对消费品行业的防御性需求。

当前市场的机会和风险分析

一、主线下的机会和风险

近期格局是:

中国经济未来迈入高增长高通胀的概率较大。

国务院国资委办公厅的关于敦促地产央企积极参与保障房的建设,这是推进双轨制的重大突破,尤其是在资金来源上,这将引导市场逐步认识到中国经济迈入高增长高通胀的格局,从而对近期市场相对悲观的预期起到扭转作用,积极看好参与保障房建设的地产央企公司,继续看空以创业板和中小板为代表的高估值板块。

二、为什么看好参与保障房的地产央企投资机会

1)房地产调控进入破局阶段,等待最后的政策落地

  种种迹象显示,近期房地产调控的措施即将出台,意在打破当前的僵局,但政府的意图显然是通过这种手段来推进保障房+商品房的房地产双轨制大局,目的在于推动民生和经济的长期稳定增长。

2)房地产行业估值低廉,未来进入大洗牌阶段,参与保障房的大型公司将胜出

房地产板块的估值历史最低,尤其是龙头公司,当前主流公司的市盈率在10倍附近,而股价相对重估净资产值这折让20%-30%附近,均比05年股指1000点和08年股指1660点的时候还要低,这些信息都显示板块几乎跌无可跌,从近期市场暴跌,而房地产整体板块相对跌幅较小是可以看出来的。

而房地产行业演绎发展的格局,猜测将是进入到“将通过保障房这个敲门砖进入并购重组阶段”,在这个大洗牌阶段,当前参与保障房建设的大型房地产商将是最大的受益者。

公布的国务院国资委办公厅的关于敦促地产央企积极参与保障房的建设的文件,基本证实了此前的判断:

保障房将作为未来行业并购的敲门砖,而央企首先得到这个国家意志的暗示,地产央企将是未来行业洗牌的最大受益者。

二、为什么持续看空创业板和中小板的高估值板块(风险)

近期持续看空以创业板和中小板的高估值必然回归的风险,即便在已经公布完毕了2010年报的情况,当前整体创业板的估值在48倍左右,中小板在40倍左右,虽然离高位已经回归了40%左右,但依然还不足够,考虑当前调控压力,小公司议价能力弱,而流动性持续紧张,估值水平继续向下的概率甚大。

从舆论角度来看,近期人民日报报道“创业板三高唯缺高成长性”,这是需要引起警惕的,表示创业板,中小板的泡沫已经引起了高层的重视。

综合来看,创业板和中小板未来继续价值回归的概率极大。

以3478点和去年11月11日的3186点两个高点做连线,此次市场进攻的目标会在3100点下方附近,而4月18日创造的高点正好是3067点,相差无几。

那么再以去年7月2日的2319点和今年1月25日的2661点两个低点做连线的话,即便假设市场的重心是在逐渐上移的,那么此次调整的目标将在2800点附近。

 近期市场处于对经济增长、物价和紧缩政策预期等多种因素的反复纠结中,低位震荡格局还会延续,预计调整的空间不大,时间也不会很长。

低估值周期品种经过短暂整理后,二季度后半场有望延续上涨行情。

在当前的低位震荡行情中,投资者可逢低加仓,看好金融板块、航空板块、黄金板块、发电及电力设备板块等。

最后,针对包钢稀土这支股票来稍作分析(仅代表个人观点)。

从两个层面来分析:

政策层面:

一.稀土的重要性与稀缺性

1. 重要性:

稀土是一组同时具有电、磁、光、以及生物等多种特性的新型功能材料,是信息技术、生物技术、能源技术等高技术领域和国防建设的重要基础材料,同时也对改造某些传统产业,如农业、化工、建材等起着重要作用。

现广泛用于军事、冶金、石油化工、工业陶瓷、新材料、农业等。

2. 稀缺性:

全球稀土储量非常少,以中国居多,中国稀土含量约占全球总量的近40%,目前,发达国家的稀土全由中国进口,尤其是日本、美国与韩国。

二.定价权即话语权

中国虽为全球供应稀土,为稀土最大的出口国,但却一直在卖白菜价,目前,中国zf一直努力的在为夺回定价权作努力,主要表现在限制稀土出国,打击稀土走私。

三.规范国内稀土开采关、停、并、转小稀土矿,整合稀土资源,杜绝无序乱开采现象,保护生态环境。

基本形成了以央企大企业为主的稀土开发。

四.建立稀土的国家战略储备

五. 国家领导人多次在不同场合提到国家战略资源--稀土稀土的价格层面:

经过限制稀土出口配额、关停并转小稀土矿、打击走私稀土等措施,加上强烈的市场需求,稀土价格终于脱离了白菜价,近年来,尤其是10年有大幅度的提高,但与铁矿石连续多年的每年100%涨幅相比,稀土价格目前还只是地板价,限制出口配额与战略性收储,其目的就是为了更好更快的涨价,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认为,稀土价格,还有非常大的上涨空间。

技术层面:

打开包钢稀土600111的K线(如下图),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自去年初一波放量大幅上涨触及96.3元的高位,以后调整至56.71元,量能大幅萎缩,1月26日探底后基本以阳线居多,尤其是近7个交易日的连续放量阳线,资金介入迹象十分的明显,其中2月17日与3月3日交易金额达35亿元之多,近3天在3月3日大阳之上缩量上涨,说明,前期放量的资金大都已沉淀,筹码具有一定的锁定,后市新高可期。

股价预期:

关键是预期的每股盈利,今年预计1.1元,今年来稀土价格又有较明显的上涨,假如能上涨50%,保守的估计每股利润会在2元,加入上涨100%,则利润无法想象。

因此,如果是一个涉及国家战略资源的股票,一个国家在控制或者说操控的股票,你说它会是一个什么价格?

我个人觉得这只股尽管上下涨跌幅度较大,但目前趋势一直都是非常不错的。

走在成本线的上方。

这个说明趋势是很好的,中线上不错的。

不过对于股票就要按需买卖,不能太贪心,差不多在自己的心里价位即可抛出。

庄家资金这几天都是在流入的,大家都知道庄家资金在流入的股价后市肯定是不错的。

以后可以多多观察。

需注意的是,今后如果能站稳该价位,则直取第二目标位,如果没能有效站稳,则大家要减仓出现。

附加:

(选股小知识)

1.关于“入市时机”。

许多人总是站在股市之外犹犹豫豫,希望股票能进一步下跌以便找到一个最佳的入市时机,实际上完全没有必要。

根据我们的从业经验,任何时候都是入市的好时机。

我们也完全同意欧奈尔的观点——“现在就是最佳时机”。

这是因为:

其一,从股市运行长期趋势来看,股市总是上升的。

美国股市尽管经历了1929年股灾,股市差点崩盘,投资者凄惨度日,其风险不能说不大,但回过头看,1929年的风险根本算不上什么,1929年股灾时的指数只有几百点,而现在——2000年道·琼斯指数已达11000多点,如果1929年的投资者能挺过来,坚持持股到现在,那么他不仅可以解套,而且可以获得上百倍的赢利。

受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冲击,香港股市从16000多点趺到了7000多点,投资者损失惨重,但在一年不到的时闻内,香港股市又从7000多点涨到了18000多点。

我国沪市1996年12月受《人民日报》社论的影响,股指在一周内从1200多点跌到800多点,不少投资者的资产大幅缩水,但现在上证综指已创出了2110点的新高,许多个股近两年翻了几倍乃至几十倍。

因此,从股市的长期趋势来看,股票任何时刻都孕育着投资机会,以至于一些投资者提倡:

“股市无风险.入市要果断"。

其二,从股市运行情况来看,几乎每天都有股票上涨,除非大盘出现惨跌。

实际上,大盘惨跌的情况是很少发生的,是股市中的小概率事件,所以,在一般情况下,股市每天都有上涨的股票。

从这一点而言,每天都有赚钱的机会,每天都是入市的好时机。

其三,大盘下跌是主要股票下跌所致,而不是所有股票下跌所致,有些股票常常逆市而动。

如亿安科技从1999年6月30日30.51元上涨到12月30日42.30元,上涨了38+6%,而同期深圳成份指数从4702.77点跌到3369.61点,下跌了28%。

所以,不管大盘是涨还是跌,总是存在投资机会。

如果你找到了确切的投资机会,就不要再犹豫,不必等大盘回落给你带来更好的入市机会。

其四,大盘下跌或盘整的时候,是发现黑马的最佳时机,因为,对于大资金而言,在牛市是很难建仓的,只有当大盘下跌时才会有大量的抛盘涌现,一些大机构便趁机吸纳,导致一些股票走势明显强干大盘,此时,投资者一眼就可看出股票的好坏,逮到真正的好股票。

所以,投资者完全没有必要为入市而犹豫。

当然,从理智的角度来考虑,股指总是波动的,选择一个相对低点入市也是比较合理的。

对于着重技术方面的投资者,等待技术图表上出现明显的买入信号时入市比较合适;对于注重基本而分析的投资者,则要根据宏观经济形势来决定。

2.关于“应该避免什么样的投资”

以欧奈尔之见,宁可买价高的绩优股,也不要去碰低价股。

实际上,这种情况并不完全适合我国股市。

老子日:

“不善者,吾亦善之”。

对大众追捧的股票,我们要善待之;对大众厌弃的股票,我们也要善待之。

这样才是好的投资理念。

有些投资者在投资股票时,总是将目光盯在市场公认的优质股票,如绩优股、蓝筹股、高成长股上面。

当然,这并不是说这种投资理念有什么不好。

投资这类股票比较稳健,在股市下跌时,通常这类股票也较抗跌,可以为投资者免遭更大的损失。

然而,一切事物都不是绝对的,对股票投资而言也是一样。

优质股尽管可靠而保险,但由于其大多经过了市场的充分挖掘和炒作,其股价大多高企,未来的上涨空间也相对有限,投资者通常要经过很长时间捂股.才能得到相应的回报。

另外,也不排除它们中的一些,其成长性逐渐衰退,最终被市场主力抛弃,进而优质股有可能变成垃圾股。

所以,投资优质股,也不意味着能绝对没有风险,百分之百地获利。

从我们的实践经验来看,一只股票从挖掘到充分炒作,一般要经历三年时间。

炒作就意味着对公司未来业绩的透支,一只股票经过连续三年的透支,其业绩必然会出现问题,沪市中表现最典型的就是领涨股的不断替换,“93、94看陆家嘴,96、97看长虹,98、99看同方"。

另一方面,一只股票经过连续三年的炒作,股价应已基本到位,因为庄家总是要出货的。

在庄家出货的压力下,以后必定跌多涨少。

相反,低价股由于价位比较低,炒作空间比较大,常常容易被庄家相中,目前,沪深两市的高价股80%以上都是由10元以下的低价股炒上去的,而统计结果也表明,低价股的平均涨幅远远超过高价股。

低价股遇到资产重组、经济环境和行业经营的改善,其业绩一般容易大幅度提高,它的爆发力是可想而知的。

(见上页ST深安达日K线图)据不完全统计,我国高价股序列中,有80%的股票来自于低价重组股,所以投资者千万不要忽视低价股。

股谚云:

只要有耐心,垃圾变黄金。

3.一个人应当持有多少种股票?

自从马柯维兹创立现代证券组合投资理论以后,没有一种投资原则比分散投资或多样化更受人推崇。

但很少有人充分想到其过犹不及的坏处。

把鸡蛋放到太多篮子里,一定会有很多鸡蛋没放进好篮子,而且我们不可能在鸡蛋放进去之后,时时盯着所有的篮子。

在此,我们完全同意欧奈尔的观点,投资应该相对集中,持有二十只以上的股票是不合理的,但可以根据自己的资金量进行适当的分散。

有些投资者被过分灌输了分散投资的重要性,总是害怕一个篮子里有太多鸡蛋,以致于自己彻底了解的公司股票买进不多,相反自己根本不了解的股票买进了不少。

他们恰恰忘记了,买进一家公司的股票时,如果对那家公司没有充分的了解,分散投资远比集中投资还危险。

那么,分散到什么程度比较合适呢?

分散投资的效果与股票的特质有很大关系。

由于股票内部多样化程度不一,我们很难制订一套一成不变的铁则,但投资者选股时应以自己了解的股票为原则,同时充分兼顾行业、板块问的关系。

根据我们的经验,100万元以下的资金不宜太分散,选两到三只自己非常了解的股票就足够了。

一般而言,分散投资分散了风险,同时也分散了收益。

有些投资者喜欢买许许多多的股票进行分仓操作,这样做表面看上去似乎没有什么不好之处,但实际情况往往是这些股票不可能同时上涨,投资者经常抱怨的事情是,他手上的股票有的涨了,有的跌了,跌去的损失需要涨的股票来补偿,因而实际利润并不高。

如果投资者能集中持有两到三只自己非常了解的股票,那么股票的上涨将是全部资金的赢利,收益率肯定要比分散投资高。

行为理论告诉我们,股票越少,越容易管理,在行情不好时,容易清仓,而在谷底时,则容易抓住获利机会。

证券投资清单很长,通常不是聪明投资人该有的做法,反面透露出他对自己的看法很没把握。

如果投资者持有的股票太多,无法直接或间接掌握相关公司管理阶层的动态,我们可以相当肯定,他的下场会比集中持有股票的人要惨。

投资者应了解,投资难免犯错,所以应适当分散投资,不过,俗话说:

“过犹不及”,多不见得就好。

就普通投资者来说,不应只顾着尽量持有很多股票,而是应该做到只有最好的股票才买。

为了追求最高的投资回报,投资者还应在相对集中的前提下,进一步集中资金。

这就是说,当投资者持有的股票中,有一只表现非常出色时,应将手中其他的股票卖出,集中持有这只股票。

这也是骑“黑马”的很好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