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万州区公共空间城市设计说明书2.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940243 上传时间:2023-05-2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5.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庆市万州区公共空间城市设计说明书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重庆市万州区公共空间城市设计说明书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重庆市万州区公共空间城市设计说明书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重庆市万州区公共空间城市设计说明书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重庆市万州区公共空间城市设计说明书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重庆市万州区公共空间城市设计说明书2.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重庆市万州区公共空间城市设计说明书2.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重庆市万州区公共空间城市设计说明书2.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重庆市万州区公共空间城市设计说明书2.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重庆市万州区公共空间城市设计说明书2.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重庆市万州区公共空间城市设计说明书2.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重庆市万州区公共空间城市设计说明书2.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重庆市万州区公共空间城市设计说明书2.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重庆市万州区公共空间城市设计说明书2.docx

《重庆市万州区公共空间城市设计说明书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市万州区公共空间城市设计说明书2.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重庆市万州区公共空间城市设计说明书2.docx

重庆市万州区公共空间城市设计说明书2

重庆市万州区公共空间城市设计说明书

(三白路地段)

一.项目概述

1.1区位条件

·万州区位于重庆市东部,东邻云阳县,南接湖北省利川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忠县,西接梁平县、北接开县,上距重庆市327公里,下至湖北宜昌市321公里,是三峡库区腹心城市。

长江由南向北穿越境内,地理坐标标介于东经107°52ˊ——108°53ˊ,北纬30°24ˊ——31°15ˊ之间,是长江流域的重要港口城市,城市内拥有的大量自然人文景观资源,也使其成为长江三峡旅游黄金线上的一处重要景点汇聚地。

·本次项目所在的三白路地段,位于万州区的中心位置,其所在的特殊区位条件,使其成为未来构成万州城市意象的主要元素,并由此带动周边区域的功能整合与经济发展。

`

1.2基本内容

·目前,随着万州城市建设的蓬勃开展,城市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城市居民对于城市环境景观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对于城市形象的提升这一要求越来越迫切。

·本次设计以万州城市形象系统建立和完善为出发点,立足于重塑各节点的空间质量,创造具有标志性和视觉连续性的城市景观,使城市功能得以完善,并从一定程度上,为周边区域,特别是城市中心区域的发展提供动力。

·具体而言,本项设计主要包括以下两部分基本内容——

·制定整体城市景观形象结构;

·对各节点路段的各项功能、交通、景观、设施等内容做出具体安排。

1.3设计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重庆市旅游发展纲要》;

·重庆市万州区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

·重庆市万州区城市市政设施及公共环境整治工程项目设计(2003);

·重庆市万州区景观示范街规划(2001);

·重庆市万州区相关部门意见;

二.现状矛盾分析

2.1功能结构方面

2.1.1用地布局

·各类商业建筑占据了绝大部分的用地,功能单一,而对于步行商业区十分必要的一些用地功能得不到有力的支持,例如停车场用地、餐饮业用地以及供人休憩、并提供空间围合安全感的公共广场。

·目前仍旧有相当规模的居住建筑占据了有限的商业用地,且其建筑质量低下,用地经济性不理想,又有损城区整体景观。

2.1.2空间尺度

·现状街区内有许多体量庞大的建筑,整体容积率相当之高。

·建筑物外观设计上各自为政,缺乏必要的总体控制与把握,互相之间缺少对话,且大多数建筑物尺度过大,而建筑物底部又未能进行有效处理而使之与城市空间有机衔接,从而使现状街区内缺乏尺度宜人的建筑室外步行空间。

2.2交通组织方面

2.2.1人车混行

·现状本地区内人流与车流的规模均相当可观,互相间必然产生冲突,车流交通对步行的畅通性影响较显著。

2.2.2静态交通设施的设置与管理

·现状本地区内十分缺乏公共停车场库,不能适应未业商业区发展的需要,结合商业及其他功能的组织合理静态交通设施的设置与管理对于街区的发展十分关键。

2.3环境质量方面

2.3.1现状建筑环境质量

·现状该地区内仍有大量景观质量较差的建筑物占据了重要的商业位置,有待在旧城更新过程中加以改善。

·该地区建筑和场地的关系上,还缺乏作为商业步行街区的连续视觉景观和空间节点,特别是缺乏体系万州城市形象的标志性城市景观意象。

2.3.2地面铺装

·街道地面铺装大多缺乏整体感和空间引导性。

2.3.3界面与地标

·街区范围内的建筑外立面缺少相互呼应,且未能在一些重要地段形成连续的景观界面。

·街区入口、中心等重要地段没有明显的提示性标志,标识性与导入性不足。

2.3.4环境设施

·街区缺少吸引人流的驻留空间及相应的能为公众提供服务和活动可能性的必要街俱设施。

·所有的街道空间都是穿越性的,且由于未能提供有效的空间围合与停留活动空间,空间活力不足。

三.设计目标

·本项设计在充分研究重庆市万州区城市功能分区、山水结构、交通组织、空间形态的基础上,从城市整体结构的要求、与周边区域的关系及公共空间行为等方面着眼,从城市功能要素、空间要素及环境行为要素着手,结合区政府及有关部门对城市形象的规划要求,将三白路地段规划设计为一套具有重庆市现代山水城市特色、突出城市形象的、环境优美、设施完善、空间尺度宜人的城市街道景观体系。

3.1功能要素

·完善交通功能,特别是解决停车的问题。

·完善购物功能,使三白路地段成为购物的天堂。

·完善旅游功能,使三白路地段成为万州区最重要的旅游资源之一,使游、住、吃、玩的旅游体系得到加强。

·完善商务功能,使三白路地段成为商业贸易信息集中地区,促进商务功能的完善。

·完善文化功能,万州地方文化底蕴浓厚,建设中应在三白路地段中强化商业与文化的结合,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3.2空间要素

·强化整体性,利用地面铺装和设施标准段变街面凌乱的现状为整体和谐的空间。

·强化连续性,通过设置连续的标准设施带、简洁有序的街俱设施以及局部结合城市地块的更新行为新建、改造形成部分商业餐饮业建筑,变无序的街道空间界面为富有韵律感的连续街道空间界面。

·强化流畅性,使不同功能、不同属性的步行空间相互渗透,促进各种活动的融汇,从而构成丰富多元的城市生活。

3.3环境行为要素

·体现标志性特色,适应人民大众消费水平与要求的提高,将三白路地段发展为集餐饮、购物、旅游、休闲为一体的万州区标志性地段。

·体现传统性特色,把三白路地段自身的建设与发展推上新的高度,走内涵式发展道路,为万州区的传统城市风貌注入新的活力。

·体现人性化特色,通过环境小品、设施标准段等突出人性化尺度的设施和建筑的建设,创造出三白路地段特有的、宜人的室外、室内步行环境。

四.设计原则

4.1标志性原则

·作为重庆市万州区城市门户及中心的所在地,设计应强化这一系列场所的特有品质,时刻提示着人们的领域感,为此各节点和路段的空间设计及环境设计应加强标志性及识别性特征,使人们多层次地亲身体验到身处万州区所独有的地域特征与魅力。

·标志性还体现在空间环境的识别体系,简洁的设计将加深对万州区的记忆与认同,这是满足城市空间功能的舒适要求的重要因素。

·在某些重要节点地段应布置具标志性的建(构)筑物,起到提示和标识的作用。

·城市的绿化体系以及各种小品、雕塑体系应有合理分布和联系,进一步强化该地区的城市形象独特性。

4.2生态性原则

·万州城市形象体系以各节点内绿化场地为依托,通过对其中生态要素的具体设计安排,强化本地区的生态特征,并以此作为万州区城市形象的主要特征之一。

·在设计中,注重将生态绿化与节点、街道空间、景观、设施、活动内容等的切实结合,从而使生态性不致流于表面化,而是渗透进入城市街道生活的内部。

4.3以人为本原则

·万州中心商业区的设计应使之成为步行者的“天堂”。

·不论是旅游还是休闲购物,不论是日间还是夜晚,都应感受到服务的便利及尺度的舒适,避免受大量车流交通的干扰。

·设计中应以人的尺度、人的需求及人的活动为根本出发点,充分提供问询、通讯、纳凉、休憩、售报、卫生方便等功能和公共服务设施,这些功能是与周围的建筑功能完善同时实现的,从而体现了对人的细致关怀。

4.4商业性原则

·中心商业区的设计要服务于商业活动,增进商业活动的效率与效益,良好的空间休憩环境不仅会提高购物的舒适性,也将激发人们潜在的商业购物欲望,进而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推动步行商业区的发展步入新高度。

·设计中应将步行体系进行完善,使人能够通过区内流畅的步行线路游历整个地区,不产生回头路,由此产生更多高价值的商业地段。

·设计中应加强中心商业区内街道与周边商店底层平面的衔接关系,力求人车分流清晰、动静分区合理,从而使购物、休闲两种活动互不干扰。

五.整体城市设计结构

5.1结构理念

·从万州区三白路地段的用地功能和空间环境现状来看,其3公里长的地区内的各区域有初步的功能定位和空间形象,但特点还较为模糊,不利于资源的有效利用和进一步的发展。

本次规划设计从现状出发,在路段的一些重点位置形成开敞的空间节点,并由这些节点将道路划分为不同特征的功能段。

节点与路段结合布置,使城市街道空间形象产生了丰富的变化,同时也对周边区域的功能进行整合。

·节点与路段的空间分布由西向东依次是:

南池沟节点——白岩路生态景观段——诗仙路节点——白岩路城市文化景观段——太白宾馆节点——双白路中心商业街——太白路建筑形象景观段——长江大酒店节点——王家坡节点。

5.2节点、路段的定位与组织

·由各个节点和路段所在的位置和所赋予的功能要求不同,将各节点进行有效的组织和定位,使其各司其职,共同为万州区城市形象的提升作贡献。

·南池沟节点位于万州区的中心道路:

白岩路——双白路——太白路的起始点上,在体现这一重要的节点标志性同时,还可以兼顾周边居民的休闲文化活动使用功能。

·白岩路生态景观段位于城市边界,与周边自然环境关系密切,其在处理复杂地形的基础上,注重对自然景观的引入。

·诗仙路节点是城市的重要交通节点,三条主要道路在此出发,进入城区形成网络。

该节点由此必须具有强烈的标识性,并解决相应的人车交通问题。

·白岩路城市文化景观段内集中有多家学校和政府单位,应在原有较好街道绿化基础上,丰富绿化层次,烘托各单位建筑形象,并留出部分公共空间服务城市。

·太白宾馆节点靠近中心商业区,尚有较大面积的为被开发用地,应将这一用地放在城市总体结构上考虑,将其作为中心商业区的配套服务区域和休闲活动空间。

·双白路中心商业街现已具有较大的规模各类商业建筑,其限制在于用地紧张,外部人行活动空间缺乏,设计的重点应结合人的商业活动流线,改造该地区的商业步行空间体系,以增加商业面积,提升用地价值。

·太白路建筑形象景观段分布有区委、学校、宾馆等单位,其建筑形象较有特色,因此该地段的环境整治应以环境烘托建筑为原则,并通过人行道空间的变化为市民通过休闲场所。

·长江大酒店节点区域分布有多家酒店,对该地段的改造能为各酒店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提升酒店的档次,完善酒店本身以及城市旅游、城市休闲的功能。

·王家坡节点位于三白路的东端,随着城市道路交通组织的变化,该节点的车行方向有了较大调整,结合这一调整,改变该区域的现状面貌。

使其成为一个城市开放空间,并具有很强的标志形象性。

六.各节点景观设计

6.1南池沟节点

·南池沟节点位于白岩路西端,临近城市的西部边界,西去不远就是过去通往重庆的道路。

该节点位于一条冲沟处,往上连接太白岩城市绿地,往下则是一座汽车站,一座双拱公路桥从用地中部头顶穿过,用地条件相当复杂。

·为彰显该用地的重要性,组织场地关系,在进行地形整治和绿化处理的基础上,还设计了一系列场地,创造出宜人的活动空间以及具有标志性的景观。

场地通过一条东西向的轴线组织,主要场地位于道路以西,比道路略低,主要活动广场以硬质铺地为主,提供市民健身交往的空间,靠西一侧还建有休息廊。

广场引出一条道路向北,上山接用地西北角的入口,引出另一条路向南,向下接城市道路。

广场中央有一池喷泉,这一水景观沿主轴线向东,和步行阶梯一起从桥下穿过,到达一个观景平台,然后以瀑布的形式跌落到水池中。

到达观景台的人可以俯瞰水池和下面的场地,但要到达下面的场地,则需沿着平台,到北部的上下楼梯下到下层的地面高度,然后进入儿童活动空间或绿化空间。

下行的道路在南面上山,和道路连接,形成环路。

·用地内的其他场地,因地势复杂,坡度较大,均作绿化处理,这样也将太白岩的山体绿化伸展下来,将生态环境楔入城市之中。

6.2白岩路绿色生态景观段

·白岩路绿色生态景观段与山体联系较紧密,注重处理好背景山体、绿化与堡坎的关系,使绿色背景能顺畅引入城市。

路段的景观处理主体是人行道空间的绿化和铺装的塑造,其具有路段特色的地方一是对于山崖的处理,一是对于批发市场前部用地的处理。

·道路的西段的南侧紧邻山崖,设计中结合现有挡土墙,将其作成梁柱构架的模式,与建筑门面的构成方式相统一,梁柱之间内凹的墙面进行景观处理,作为反应万州历史文化和时代精神的文化宣传阵地。

墙体上端的梁可设置顶灯,下部设置花坛。

这样的处理使以前生硬的堡坎景观层次丰富,尺度亲切宜人。

·路段上有几个较大的批发市场,由于用地紧张,它们都没有专门的人口集散空间和停车场,因此只能在拓宽的人行道上解决大宗货物进出的要求。

为满足这一功能,同时保持街道空间的延续性,舍弃了原有均匀布置行道树的方式,而是在一定距离布置绿化景观小品。

绿化景观小品主要由一六米长,两米宽的花坛构成,花坛的边缘可作为休息的座椅,在花坛内设置三颗行道树,提供树荫空间,在花坛的一侧安置一座电话亭,满足市场业主与顾客的需求。

6.3诗仙路节点

·诗仙路节点的公共空间以展示城市形象为主,空间性格开敞,周边建筑应进行有计划改造,该节点还可通过小品雕塑充分体现当地历史文化。

·场地分为东西两部分,西部是一条堡坎前的带状场地,东部则是紧邻交叉口的外部空间。

西部的场地处理结合堡坎设置商业门面,门面高一层半,其立面形式为柱廊式现代风格,在立面处理上将这一柱廊的形式向上延续,将上面的住宅建筑和底层门面统一在一起。

建筑的西侧设置公共厕所。

·东部的场地南北方向有4、5米的高差,利用这一高差,解决场地相应的功能要求。

东西部场地衔接的位置作为人流南北方向的通道,通过场地内的上下阶梯以及前后的接纳空间和对应的人行道,使人流交通通过这一体系完善。

场地东部作为休闲活动空间,有地形高差分为上下两层,上层结合人行道布置休息空间,其下部是商业门面,下部的场地中央设置五棵树,并设置寓意诗仙太白的抽象雕塑,将诗仙路以及太白岩的方向标示出来。

场地外围是绿化处理,以花卉和灌木构筑绿色隔离带。

6.4白岩路城市文化景观段

·白岩路城市文化景观段机关学校较多,其街道景观形象应强调现有林荫道的空间效果,此外,对各单位的大门进行统一改造,增加内外联系。

·林荫道的空间效果是路段的主题,但在一些单位的入口处,可以结合建筑的新建和改建,留出一些内退的空间,适当减少行道树,使街道空间产生开合的变化,丰富景观层次,也体现出该单位的形象。

入口的空间场地除布置树木花卉外,还可以结合休息设施修造体现单位或企业文化精神的景观小品和标志,塑造出有特色的城市街道空间。

·各单位大门的处理结合建筑底层门面的改造进行,由于用地紧张,许多单位都不可能拥有较大的入口大门形象,因此在建设中,结合大门两旁的建筑细部处理进行一体化设计,使大门相对于单纯的基础空间有较大规模的形象,增加了可识别性,也与延续的街道立面相统一。

6.5太白宾馆节点

·将太白宾馆前部场地以及东边的桔园,规划为能供大量市民使用的休闲广场解决休闲文娱活动、商业服务、停车等诸多功能。

·太白宾馆节点是改造最大的地区,原有的节点是一片植被很好的城市小游园,但这一场地与城市街道的空间关系微弱,不能为在周边区域活动的大量人流服务,从总体结构和未来发展的角度考虑,将桔园的大部分地区推平至街道相同的高度,使其成为面向城市街道、能够为城市所用的开放空间。

开发空间通过中心的旱喷泉来组织,其场地中央能举行较大规模的市民活动或商业活动,场地的东西边界是由树阵、座椅构成的休闲空间,北部边界是由保留的山体改造成的多层平台,作为市民休闲建设的场地,平台下是商业门面。

在整个广场的地下,是大规模的地下停车场,其出入口一东一西,解决中心商业区日益严重的停车问题。

·太白宾馆前部,在其旧楼拆除后,留出一片较大的空间,将这片空间纳入广场嫡系统一考虑。

其布置主要以规则的绿化铺设为主,在竖向上,通过规律布置的书画灯柱,强调空间的序列感,也反映出万州区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

6.6双白路中心商业街

·双白路中心商业街为城市最为繁华的商业中心,建议作较大调整,并结合高笋塘周边区域统一设计,形成一套完善的步行系统。

其街道空间应开敞,以利于商业展示和广告宣传,烘托商业气氛。

·为保证开敞的空间效果,在一些主要建筑的景观面必须减少行道树,将留出的空间用低矮的花卉、灌木和水体相结合的方式填充,是景观层次构架丰富。

绿化带位于车行道和人行道交界处,将行人和繁忙的车流隔开,绿化带和提供了休息设施,使整个商业区体现了人性化的关怀。

绿化带引入的水的处理,增加了景观中的丰富程度,加上夜晚的灯光效果,将成为万州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规划中建议将双白路以北、高笋塘中心区以南的地块作大规模调整,清理现状密集而混乱的用地关系,在场地内由建筑围合出一条商业内街,商业内街为行人服务,使中心商业区具有更多的商业服务有效面积。

此外,步行街的开通,还加强了双白路中心商业区和高笋塘中心区之间的联系,使整个地区的功能更加完善,优势互补,整个城市中心区的概念也更加完整和人性化。

商业街的空间变化丰富,提供各种不同的使用功能并增添景观层次。

高低上下的街道、色彩丰富的店招、花枝招展的绿化、熙熙攘攘的人群,共同构成了万州区最为生动的城市画卷。

6.7太白路建筑形象景观段

·太白路建筑形象景观段主要建筑较多,以其前部空间为重点,串连设计,突出建筑形象,形成街道空间变化。

·太白路段的处理以万三中、区委等重要地段为核心,几个宾馆和大型专门市场地段为次重点,形成具有开合变化的街道景观。

重点地段的用地较为开阔,其空间特性也以开敞为主,适当减少行道树,以花卉灌木造景为主,突出建筑形象。

重点地段的绿化带较宽,细部设计上结合灯具、休息设施以及标志物统一考虑。

其他非重要地段则以行道树和铺装设计为主。

整条道路的细部设计上应风格统一,保证视觉景观完整性。

6.8长江大酒店节点

·长江大酒店节点将原有的两栋建筑拆除后,形成一街头绿地,通过场地的处理,为市民提供休闲活动的空间,同时也使周边宾馆具有整齐、气派的前广场。

·用地呈三角形,以对向太白路一角的中心线为主要景观轴线组织场地。

沿这条轴线,布置一南高北低的休闲阶梯广场,广场的斜面面向城市街道,为城市提供一片开敞的用地,其下又可以作为建筑使用,增加用地的经济效益。

阶梯广场分为三层,每层相差2.1米,每层之间由阶梯带相连,阶梯带有纯粹供人上下的阶梯,也有高45厘米、作为休息座椅的阶梯。

平台上的场地以铺装为主,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加设休息或活动设施。

平台的两侧布置为绿化空间,通过草坪花卉造景,并种植乔木提供阴凉的户外空间。

为更好地联系几层平台,增添空间活跃元素,在轴线上设置以跌落水带,由最顶层的一个景观水雕塑作为出发点,向下跌落,贯穿整个场地,在道路人行通道的位置,为保证行人的通行,采取地面覆盖玻璃铺地,地下水流的形式,最后接到轴线端头的小水池上。

·阶梯广场下部的建筑地面一层,地下一层。

地面一层可作为餐饮娱乐建筑,地下则可作为停车场,解决周边宾馆已经相关娱乐设施的需求。

·与场地相连的长江大酒店外部空间,也进行了环境整治设计,主要是强调酒店的进入关系,设置造型典雅大方的酒店标志及相关符号,体现酒店外部空间的尊贵气派的性格。

6.9王家坡节点

·王家坡节点的交通已改为单行的道路,原有的中心转盘渠化交通的形式已经没有必要,从车行交通流畅性已经景观视线上考虑,建议将原有道路从用地中间穿过,转盘中心的绿色活动场地也相应的分散到道路两边,并根据不同的周边环境具有不同的功能形式。

·北边的场地考虑到其北方将建设市民集会活动的大空间,因此这一部分的空间形式也与其相类似,主要以铺地为主,在靠近道路的位置设立旱喷泉,成为空间的活跃要素和视觉的焦点,其他区域则由辐射状的树列来统领,将人进一步引导进入北部的空间。

·南边的场地临近道路一侧主要以绿化布置为主,其图形的圆心位置设立景观6米高的现代风格雕塑,使三白路城市中心的重要位置在此得到加强。

绿化的形式采用层次丰富的花卉灌木造景,注重色彩和质感的搭配,图案以规则的向心造型为主,适当穿插一些自由构图。

绿化场地之后,是市民健身休闲空间,为原先在转盘绿地活动的市民延续其休闲健身的习惯。

健身场地两旁种植高大的乔木,北边树下的座椅提供休息的空间,南边树下则设置健身器材。

场地中间保持畅通性,在特殊时候可以有车行的进入。

6.10沿街门面整治

·三白路地段现有大量的底层商业住宅建筑,这一批建筑大都建于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建筑形式陈旧,有些底层商业门面是在原有住宅单元的基础上自发改造而来的,建造方式较粗糙,形式混乱。

为了以较小的代价改善街道底层立面形象,可对这一部分建筑的底层商业门面进行统一改造。

改造的原则在于统一建筑主要部分的尺寸、风格、材料和色彩,不同建筑之间可以有细微的变化,但其开门的高度、梁的高度、招牌的位置、基础线的位置必须统一,保证街道视觉的延续性。

6.11环境小品设计

·公园内环境小品的设计以人为尺度,采取统一的风格,但可根据不同的空间使用功能采取不同的形式。

环境小品的风格应简洁大方,没有过多繁琐的装饰,通过材料本身质感的对比和做工的精细来引起人们的注意,让人感到愉悦,以提高整个公园的景观档次。

环境小品色彩尽量采用原色,造型不宜复杂,具有明确的识别性,能充分发挥其作用。

环境小品可较多采用当地传统材料,使人感到亲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