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复习三阶段.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940385 上传时间:2023-05-22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1.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语文复习三阶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中考语文复习三阶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中考语文复习三阶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中考语文复习三阶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中考语文复习三阶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中考语文复习三阶段.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中考语文复习三阶段.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中考语文复习三阶段.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中考语文复习三阶段.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中考语文复习三阶段.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中考语文复习三阶段.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中考语文复习三阶段.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中考语文复习三阶段.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中考语文复习三阶段.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中考语文复习三阶段.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中考语文复习三阶段.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语文复习三阶段.docx

《中考语文复习三阶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复习三阶段.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语文复习三阶段.docx

中考语文复习三阶段

开启思维,智对中考(讲稿)

——中考语文复习三阶段

在语文能力的测试中,很多学生打完了试卷仍不知所云。

如何开启学生思维,智对中考测试,为此我们就复习方法及规律做了一些探讨,借此机会与各位同仁做以交流,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中考语文复习,内容庞杂,条目繁多,加之学生时间紧迫、精力有限,要做到全面、系统、高效地复习,有条不紊、循序渐进的复习是中考语文复习的核心问题。

对此,我认为,中考语文复习应按三个阶段来进行。

第一阶段:

以本为纲,归纳整理,夯实基础。

课本是初中阶段语文学习的依据,是《语文课程标准》所提出的课程目标具体体现者。

对初中三年六册课本中经典篇目的复习是复习的根本。

引导学生逐一过目,对各种知识点、文体知识归纳整理。

如考点1识字与写字,考查汉语拼音、识字和写字三方面的内容,可以让学生把六本书中每课后要求“读一读,写一写”的词语分两字词语和四字成语整理在一起,老师可以从中选择重点的难理解的词语100个或50个进行测试,并配以修改并病句的练习。

监督学生加强字词积累与运用。

书中要求的课内外古诗文背诵篇目要逐个过一遍,可同桌互查,老师抽查,个别学困生可要求其家长监督背诵并签字后,老师再查。

背诵默写归纳只整理出古诗文标题和重点句等。

文体知识点的归纳整理老师完成,每位同课头老师只集中精力结合课文整理一种文体知识点,互通有无,并结合具体课文讲给学生,要求学生作好笔记。

由浅入深,由简到难,从字、词、句、诗文、文体章法知识、名著阅读、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活动,地毯式地复习知识点,形成网络状知识结构。

此阶段老师要勤检查,重视每一类知识点落实到位,为第二阶段专项训练,飞跃性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作好准备。

第二阶段:

紧扣考点,专项训练,提高能力。

在全面复习的基础上,仔细研读今年中考说明内容:

5大板块50考点。

其中现代文阅读部分四个方面的24考点,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22考点。

针对现代文三类文体的阅读不同考点的具体要求,进行专项练习。

有了第一阶段的文体章法知识的归纳整理,学生已具备这些文本阅读的最基本的常识,可以事半功倍地抓住文章的主要特点进行阅读专项训练。

具体说来三类文本的阅读复习各有不同。

  第一类:

文学性的散文类阅读

阅读中把握内容主旨和作者的思想情感基调,特别要注意读出文章的弦外之音言外之意。

必须遵循答案在文中的原则的,凡是脱离文本主旨的回答都是危险的。

一、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概括(或理解)文章主旨。

1.文章主旨是作者在文中表现的中心意思。

理解文章主旨,这是属于把握文章思想内容方面的能力和要求。

对于文学作品主旨的理解从以下5个方面入手:

(1)看文章标题。

有的题目概括了文章的中心,体现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有的标题直接揭示了文章的中心思想。

(2)看分析文章开头结尾。

有的文章开篇点题,起到统领全文、点明或暗示中心思想的作用,有的文章在篇末点明或深化中心。

(3)看分析文中议论、抒情句。

有的文中的议论、抒情句有画龙点睛之功效。

(4)概括段意或分析人物事件。

有些文中的中心思想隐含在人物事件各部分之中,作综合归纳,才能突出中心。

(5)分析文章的背景。

分析文章的中心有时需要了解、分析有关时代背景,弄清文章内容与时代背景的关系,了解文中事件和人物是在何背景下产生,写作的意图是什么。

如《中考说明》18页第1题:

结合全文,说说你对文章标题“生命中最成功的一课”内涵的理解,只要把全文中心事件和结尾处的抒情议论句加以整和即可。

(答案:

因我的错误而让父亲遭受身体和精神的双重折磨,而我也因此非常痛苦得到了深刻的教训,这比打骂式教育和课堂聆听式教育更加深刻,更让我难以忘怀。

二、如何分析词句在文中的含义。

(1)联系上下文理解       

(2)联系人物形象理解

(3)结合作者的感情理解         (4)联系文章的中心思想理解 

如《中考说明》18页第2题:

“父亲抬头看了我一眼,我用眼都不能忘记当时他看我的眼神。

”试分析父亲的眼神里可能包含哪些内容。

为何我永远都不能忘记?

答题思路:

先在文中找到这句话,再看此句前面的内容和后面的内容,二者加以比较分析,再定夺以前或后免得内容为中心来分析解答。

此题以其后内容为中心作答。

(父亲的眼神中有失望、悲伤和自责。

父亲的复杂的眼神打动了我心,让我受到比肉体的责罚更残酷的精神的责罚,所以我永远都不会忘记。

三、揣摩文章表达技巧。

1.叙事(记人)性文学作品表达技巧

(1)文体有:

记叙文、散文、随笔、小说、通讯、童话、新闻等

(2)在选材上,主要表现为:

选材典型、选材精当、剪裁得体、剪裁适度等

(3)在立意构思上,主要表现为:

立意高远、立意新颖、构思奇特、构思巧妙等

(4)在谋篇布局上,主要表现为:

线索清晰、思路通畅、布局合理、结构严谨等

(5)在语言风格上,主要表现为:

语言精练、含蓄、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等

(6)在写作特点上,主要表现为:

详略得当、首尾呼应、疏密相间、正侧结合、虚实相生、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巧设悬念、象征、衬托、对比、照应、渲染、铺垫等。

2.分析文章(叙事性文学作品)表现手法及作用:

 

(1)对比、衬托表现人或景物的特征;    

(2)渲染、烘托表现环境气氛,为突出中心服务;

(3)铺垫、照应,使文章结构紧凑,突出所表达的感情或文章的主旨。

07年中考题《浇花》第4题“文章开头描写杜鹃花盛开的景象,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从以上三个方面中任何一个角度,再结合具体内容组织语言。

示例:

渲染杜鹃花开的妖娆,为妈妈专心浇杜鹃花、拔掉儿子的“花儿”作铺垫。

四、品味语言、体会情感

1.语言欣赏的技巧:

(1)富有表现力词语的赏析:

 记叙类文章一般用有着较强表现力的词语表现人或物的特征,赏析时,应扣住词义、语境具体表述词语所表现的人或物的特征。

(2)运用修辞方法句子的赏析:

修辞手法的使用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使人或物的特征更加突出。

比喻、拟人、夸张句赏析时,应表述出它的表达效果,是表明事物的什么特征,或是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浇花》第2题:

结合具体语境分析句子加点词语的含义

“她在看花儿的时候,眼里漾着笑”(妈妈相信花儿能感受到自己的爱,并茁壮成长。

“待她跑过来,却发现杜鹃举着笑脸,开得好好的。

”(杜鹃“举着的‘笑脸’”映衬出妈妈看到杜鹃花还在时的愉快心情。

(3)主旨句的赏析:

 主旨句的赏析应从主旨句在文中作用,包括点明中心主题,或总结全文,以及句子本身的作用,还是指所说明的事理,或所表达的具体感悟。

《浇花》第5题:

文章结尾,作者借“上帝”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请简要概括。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用爱心(微笑)和赞美(歌声)特别是平等尊重的意识去对待一切生命。

2.情感的体会:

(1)整体感知,找准表明作者观点和态度的句子

(2)抓住文章关键的议论句、抒情句 

(3)体会文中带有强烈感情色彩和具有深刻含义的语句。

如《浇花》第3题

联系上下文,谈谈你对第⑩段中画线语句“她的心温柔的动了一下”的理解。

示例:

她的心被孩子触动了。

她理解了孩子的做法,体会到孩子对弱小生命的呵护。

她明白了孩子在照顾自己心爱的花的同时也呵护了她的花。

五、小说注意三个方面

1.从不同方面分析人物的性格。

 从人物的语言、外貌、动作、心理、神态描写中分析人物形象。

2.小说故事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等几部分中体会作者构思的精巧。

3.注意分析小说中所描写的具体环境。

 自然环境的描写起到烘托人物形象的作用;社会环境的描写为人物提供了宏观的时空和氛围,为文章中心思想的表现服务。

六、散文阅读应注意四个问题:

1.明白一篇散文是通过写景抒发感情(借景抒情)(如朱自清的《春》),还是把感情寄托在某种物上(托物言志)(如《爱莲说》)。

要明白作者在一篇散文中抒发的是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理解文章哪里写出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分别从什么角度为所抒发的思想感情做铺垫。

3.能够体会作者如何通过选用恰当的词语来表达自己的感情。

4.抒情散文能给人美的享受,能够理解文中如何用含蓄的句子来表现中心思想、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的。

第二类:

实用性的说明文

说明文篇幅比较简短,文字讲究逻辑性,因此,注意理清条理,寻找其中的层次关系以及说明的时间、空间和逻辑顺序,初三的复习阶段,让我们抓住考点,掌握对策,希望能在08年的中考中收到说明文考题稳拿高分。

  考点之一:

说明对象 

如“这篇文章的说明对象是什么?

”或“仔细阅读全文,给这篇文章拟一个标题”

 对策:

事物说明文一般标题就是说明的对象;事理说明文找准开头结尾的总结句。

  因为说明对象是一篇文章所要介绍的事物或事理,一般是一个名词或名词短语,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

一看文题二看首尾段。

事物说明文指出被说明事物即可。

事理说明文指出说明内容,形成一个短语:

介绍了的(对象加内容)。

:

如:

《苏州园林》

  考点之二:

说明对象的特征 

类型1.找出说明事物的特征的句子。

对策:

A、看题目B、在首段中找C、抓关键句(如:

运用了说明方法的语句、中心句)

  类型2.概括说明事物的特征。

对策:

分析文章结构,抓中心句及连接词,如“首先”“其次”“还”“也”“此外”等词语

  考点之三:

说明方法

  类型1、直接让考生回答文章或段落的说明方法。

对策:

了解常见的说明方法(举例子、分类别、下定义、摹状貌、作诠释、打比方、列数字、列图表、引用说明)的主要特点,然后根据文段内容分析判断。

  类型2、文章某段或某句运用何种说明方法,简要说明它的作用?

对策:

找出运用的说明方法,再根据下列说明方法的作用具体回答。

  1、举例子:

具体真切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2、分类别:

条理清楚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3、打比方:

生动形象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4、列数字:

具体而准确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

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5、作比较:

突出强调了被说明对象的××特点(地位、影响等)。

  6、下定义:

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

  7、列图表:

直观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8、引用法:

用引用的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增强说服力,如引用古诗文、谚语、俗话。

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请注意《说明》16页第三题。

文章第一自然段画线句子使用了“引用”的说明方法吗?

请加以判断,并简述理由。

(没有使用。

因为说明方法是为说明对象服务的。

这里引用苏轼的词,是作为文章的引子,增添诗情画意,并不是为“嫦娥一号”的特征。

9、摹状貌:

对事物的特征或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生动形象。

10、作诠释:

对事物的特征或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考点之四:

说明语言

类型1、加点字词有何作用?

对策:

抓住说明文语文准确这一特点答题。

格式:

准确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类型2、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

并说明理由。

对策:

(1)不可以。

(2)原词的意思或内容。

(3)所换词语的意思或内容。

(4)换了后意思有何改变,与不符合实际。

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周密性、科学性。

考点之五:

概括提炼相关信息

对策:

①提取要点,找有关中心句。

②抽象说明,抽象说明的关键在于全面把握文章内容,抓住本质。

自己组织语言对文章的主要内容进行揭示。

这种方法适用于评价事理、剖析事理、阐明特性等各类文章。

③综合归纳,这种方法适用于比较复杂的内容。

它要求首先明确有关的若干要点,然后再把几个要点归纳起来进行整合。

考点之七:

拓展题型

类型:

对选文的某一内容或形式,发表自己的看法;结合选文的某一内容展开联想;就……谈一点看法或设想等。

对策:

结合实际,结合原文,根据库存,按文章所介绍的事物的特征去写。

第三类:

议论文的阅读

阅读要注意标题、文章中心论点,分清中心论点与分论点,论点与论据的关系。

一、对论点的考查

辨识中心论点须先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内容。

有的文章论点表述十分明确,可以直接找原话回答,在开头,或在结尾,或在文章中间。

也有少数文章不直接提出中心论点,论点表述不很集中,这就要用精炼的语句把它概括出来。

概括时可适当借用文中的词句,但一定要关照全文,不要断章取义。

写出来的句子要求准确完整。

二、对论据的考查

中考常见题型有: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事实论据和根据论点补写论据。

(在概括时,必须依据论点将论据的本质特点把握住,然后用确切的语言进行表述;补写的论据要典型、有代表性、说服力强,最重要的是内容应与文章的观点完全一致。

三、对论证的考查

本考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论证方法和论证结构。

常见的论证方法有:

举例论证(摆事实),道理论证(讲道理),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是“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另外,从表达方式来分析,议论文的结构还呈现出“先叙后议”或“议——叙——议”的结构样式。

对议论文的结构从分析段与段、层与层、句与句之间的内在联系入手,分析议论思路与结构,体会写法。

四、对语言特色的考查

议论文的语言准确周密、逻辑性强、形象生动。

体会语言在句中的含义,分析语言在句中的表达作用等,要求抓关键词语分析,结合语境,体会词句的作用和准确性。

议论的语言概括性强,往往用比较抽象的词语表现丰富的内容,因此要注意理解富有概括力的关键性词语。

五、开放性试题的考查

开放性试题要求学生能联系自己的体验、感悟深入理解文章中心,思考、判断,写出自己的体会。

如分析作者的观点是否正确、全面,理由是否正当、充分,学生要“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

用文字表述出来,语言要求简明、连贯、得体。

在以上三类文本阅读的过程中,要养成良好的整理内容提纲的习惯,从整体上去把握,就容易在大的语言环境中来逐步具体化,就能够在大前提正确的情况下解答每一个具体的阅读题目。

第四类:

古诗文阅读

我省近3年来的中考课外文言文语段阅读。

内容比较浅显,考察内容基本与课内部分相似。

文言题的设置题在课外读物中,但万变不离其宗。

复习时一定要注意与课内学过的课文或知识点相联系,注重由课内向课外的迁移运用。

一、要抓住重点。

根据考查范围和要求对复习内容进行归类梳理。

一般考查常见的文言虚词、实词的含义和用法。

实词则常常考查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的词语和通假字;对句子的考查则侧重于关键句子的句型和句意。

对内容考查就与现代文基本相似。

从字、词、句到文学常识以至思想感情、表现手法等,都要拎出要点,总结规律。

二、要选准篇目。

抓住教科书中的传统名篇进行复习,我们切不可抓了芝麻丢了大的西瓜。

因为这些名篇文质兼美,它们往往也是文言文中最典型的、知识的覆盖面最广的文章,可以命制的试题考点非常丰富,值得反复进行检测。

如古诗文默写中必做题、选做题、理解运用默写题的答案均在此。

因此,要对这些典范的古诗文内容和语言进行扎实的复习,对文言实词务必准确记牢,掌握准它们的不同意义和典型例句,对其中的重要的富有哲理的名句,要能够正确默写并能够灵活运用。

只要抓准篇目,要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进行复习默写,理解其含义及在不同的合适场合运用,这样才能够在古文言对比阅读、情景默写中获得好的成绩。

注意今年新增加的古诗阅读欣赏题,以课本所附的课外古诗为例,从诗歌文体知识、诗歌常见表达技巧、分析诗歌的思想内涵、作者的情感态度等方面有针对性的指导。

命题是题在课外,答案在课内。

《山房春事二首》(其二)岑参

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

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1)这首诗从体裁上看是。

(2)三四两句运用了什么写法?

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3)这首诗抒发了怎样的感慨?

  三、注意文言文阅读题型。

1、是翻译类:

(1)粗知全文大意,把握文意的倾向性。

(2)译句上下文的含义,做好换、留、删、补、调。

注意翻译时应抓住句子中关键字词。

(3)注意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偏义复词等特殊现象。

(4)注意特殊句型:

如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等。

(5)若直译不通,则用意译。

须根据上下文已知推导,不拘泥于原文结构,联系生活实际推想。

2、是启示类。

解答此题时注意思想倾向,抓住主旨和作者感情立场,联系文章主要情节及主要人物,抓住评论性的语句从多角度、多侧面思考作答。

05年中考副题文言题:

齐庄公①出猎,有一虫举足将搏②其轮。

问其御③者:

“此何虫也?

”对曰:

“此所谓螳螂也。

其为虫也至今而不知却④不量力而轻敌。

”庄公曰:

“此为人,而必为天下勇武矣!

”回车而避之。

勇武闻之,知所尽死矣。

             (选自《淮南子》)

  [注释] ①齐庄公:

春秋时齐国国君。

  ②搏:

击  ③御:

车夫。

 ④却:

车夫

(1)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

   其为虫也至今而不知却不量力而轻敌。

  

(2)下列句子中加点“之”与例句中的“之”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

勇武闻之,知所尽死矣。

  A、吾欲之南海 B、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C、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  D、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3)请把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

    此为人,而必为天下勇武矣!

(4)“螳螂挡车”是对不自量力者的嘲笑,本文“螳螂搏轮”一文能带给我们哪些思考

3、为句子划分朗读节奏题。

(1)根据句子的结构成分按照“主/谓/宾”的原则进行划分。

如“臣诚知不如徐公美”,分析句子的主干是“臣”,谓语就是“知”,“不如徐公美”是“知”的内容,作“知”的宾语,按照主谓宾各成分间停顿的原则,这句话的朗读停顿就是“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2)按照“动宾/动宾”的形式划分。

如“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介词结构“于市朝”作“谤讥”的宾语,“寡人之耳者”作“闻”的宾语,“下赏”作“受”的宾语,“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均动宾结构,朗读停顿: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3)表示意思转折的句子按照“而前则前”的原则划分主谓结构的句子。

如“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这句话,“由是”领起下文“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则”领起“可以辟患”,“而”领起“有不为也”。

按照“而前则前”的原则,此朗读停顿:

“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如“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按照“而前则前”的原则划分,就可划分为“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

“入则无法家拂世,出则无敌国外患者”,按照“而前则前”这个原则划分,朗读停顿就可划分为“入/则无法家拂世,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按照“而前则前”原则进行划分的句子,它的内容是两层或两层以上的关系,前后两层意思须同时出现,这样它的节奏划分才有可能是正确的,否则就会出错。

(4)凭借语感,根据句意进行划分

  有些句子,以上三种方法都不可划分,采用凭借语感、根据句意的方法进行划分了。

如“人恒过然后能改”这句话,它的意思是“人常常犯错,但在这之后能够改正”,中间出现了语气的停顿,说话时的歇气、换气,停顿也就自然明了,“人恒过/然后能改”。

如《陋室铭》中的这句“无丝竹之乱耳”,“丝竹之乱耳”全都是“无”的内容,这句话的朗读停顿就是“无/丝竹之乱耳”。

第五类:

课外名著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课外阅读目标提出了具体要求,并对经典篇目了重点推荐。

名著阅读题型也向开放、综合和探究型发展,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感知名著内容,关注名著中重点任务形象、精彩故事情节,学会评价人物形象。

考查形式灵活多样,题型开放性大,如制作读书卡片、概述故事情节、评价任务形象、精彩片断欣赏、为名著写推荐词、拟媒体访谈,还有把名著阅读与写对联、综和性学习结合起来。

备考此类题要引导学生对所推荐名著的内容概要、写作特点、地位影响有较为细致的了解,再配以一些题型来练习。

如:

(1)高尔基说: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初中阶段你读过不少中外名著吧?

现请你从《鲁滨逊漂流记》和《名人传》中任选一部,谈一谈阅读这部小说最深的一点感受,并简要介绍你印象最深的一个情节。

  名著:

《        》

  ①感受:

                     

  ②情节:

                   

(2)《水浒》中塑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请你从鲁智深、林冲、李逵三个人中选出你喜欢的一位,用一句话概括与他相关的一个故事,并简述喜欢的原因(至少两点)。

第六类:

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语文课程要使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请倾听/表达和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

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主要方式是听与说,具有灵活性、多元性。

中考语文口语交际试题,考查点重在交际,即说话是否符合“简明、连贯、得体”的基本要求。

试题的内容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题型以交流、表述题、辩论题为主,其中“交流表述”题形式各异,有导游介绍、劝说、转述、采访提问(回答)、对某事的建议、对某人的问候等。

“口语交际”是一种地地道道的“生活化”试题,解答这类题时注意

(1)根据特定的情景,运用文明得体的语言,要言之有“礼”;

(2)不要空话、套话、不清的语言,力求清楚、明白、简洁,应言之有“物”;

(3)要注意事物内在的联系及因果关系,力求意明句畅,言之有“序”。

总之,要从人物的身份出发,言语要简明、连贯、得体。

中考临近,高明想在紧张的复习之余去打篮球放松一下,妈妈着急得说:

“马上要中考了,你怎么还去打球?

”在这种情况下,高明怎样说才能不让妈妈生气,又能达到放松的目的?

语文综合性学习作为一个独立的板块,《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

”综合性试题所选材料具有强烈的生活气息,贴近学生实际,贴近校园生活,显示出鲜明的时代色彩。

它既有学科知识的渗透,又有跨另领域的探究与运用,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语文综合性学习试题在命题内容、形式上以开放性、实践性、综合性和探究性为主导,重点考查:

(1)关注社会生活热点问题,参加社区时间活动或校园活动,尝试运用所学知识和能力解决问题:

(2)参与社会时间或语文区委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交际,学会合作:

(3)参与主题活动,在活动中发现问题,并能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4)针对活动内容表达自己的感受、看法和观点等。

从命题的材料看,主要涉及国内外大事,学生生活、实践、交际,以及环保、旅游、教育、文化和名胜古迹、风土人情等内容。

从命题的类型来看,有语言应用类、图表转述类、专题探究累累、问题讨论类等。

复习时多做相关练习,接触多种题型,答案表述要完整规范。

2008年我国将举行奥运会,建议大家关注奥运主题的综合性学习。

如:

(1)为2008年北京奥运回开幕式拟定标语。

(从运动员角度展现各过运动员的精神风貌;从观众角度表现观众对运动员的热情期待;从历史角度表现这次体育盛会的意义。

(2)请想像奥运圣火点燃时的情形,以电视节目主持人的身份为现场直播配上一段热情洋溢的解说词。

(体现现场欢快热烈的气氛,语言生动流畅,具有感染力,不要出现错别字或病句。

第七类:

写作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书面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学生认识自我,认识世界,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

作文也是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广告传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