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中成药.ppt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9940462 上传时间:2023-05-22 格式:PPT 页数:337 大小:1.9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常见中成药.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37页
常见中成药.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37页
常见中成药.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37页
常见中成药.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37页
常见中成药.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37页
常见中成药.ppt_第6页
第6页 / 共337页
常见中成药.ppt_第7页
第7页 / 共337页
常见中成药.ppt_第8页
第8页 / 共337页
常见中成药.ppt_第9页
第9页 / 共337页
常见中成药.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337页
常见中成药.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337页
常见中成药.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337页
常见中成药.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337页
常见中成药.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337页
常见中成药.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337页
常见中成药.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337页
常见中成药.ppt_第17页
第17页 / 共337页
常见中成药.ppt_第18页
第18页 / 共337页
常见中成药.ppt_第19页
第19页 / 共337页
常见中成药.ppt_第20页
第20页 / 共337页
亲,该文档总共33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常见中成药.ppt

《常见中成药.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见中成药.ppt(33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常见中成药.ppt

中成药,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学基本特点,一、整体观念二、辨证论治,脏腑理论,脏腑组成,五脏:

心、肝、脾、肺、肾六腑:

胆、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心的主要生理功能,一、心主血脉二、心主神志,肺的主要生理功能,一、肺主气、司呼吸二、主宣发肃降三、肺朝百脉,脾的主要生理功能,一、主运化二、主升清,肝的主要生理功能,一、主疏泄二、主藏血,肾的主要生理功能,一、主藏精二、主水,病因理论,病因分类,一、外感性致病因素二、内伤性致病因素三、致病性病理产物,外感性致病因素,一、六淫:

风、寒、暑、湿、燥、火二、疫疠,内伤性致病因素,一、饮食不节二、情志失调,辨证,基本概念,证:

证候。

疾病处于某一阶段时表现于外的一组有内在联系、共同反映疾病本质的症状和体征。

病:

是对疾病全过程的特点与规律所做的概括,主要辨证方法,八纲辨证脏腑辨证卫气营血辨证,八纲辨证,八纲:

是指表、里、寒、热、虚、实、阴、阳八大类证候,表证,1、概念:

表证是六淫侵袭人体肌表而产生的证候。

2、临床表现:

发热、恶寒;或头痛,鼻塞、咳嗽,苔薄、脉浮。

里证,1、概念:

里证指因外感或内伤,损伤脏腑气血,引起脏腑功能失调而产生的证候。

2、临床表现:

不同病位,表现各异。

寒证,1、概念:

寒证是感受寒邪或阳气受损,机体机能活动减弱所表现的证候。

2、临床表现:

畏寒喜暖、口淡不渴、面白肢冷,小便清长,大便稀溏。

舌淡苔白润、脉迟。

热证,1、概念:

热证是感受热邪,或阳盛阴衰,机体机能活动亢进所表现的证候2、临床表现:

发热喜冷、口渴喜冷饮、面红目赤,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脉数。

热证,寒证,24,苔薄黄:

表热证,苔白厚:

里寒证,苔薄白:

表寒证,苔黄厚:

里热证,虚证,1、概念:

虚证是指人体正气不足,脏腑功能减退,临床上出现以虚弱、衰退、不足为主的证候。

2、临床表现:

证型主症舌脉气虚证气短乏力,面色无华舌淡,语低自汗,动则加重脉虚弱血虚证面唇苍白,头昏眼花舌淡,心悸失眠,手足麻木脉细无力阴虚证潮热盗汗,两颧发红舌红少苔,五心烦热,咽干欲饮脉细数阳虚证畏寒肢冷,面色白舌淡苔白,口淡不渴,乏力自汗脉弱,气虚,血虚,阳虚,阴虚,实证,1、概念:

实证是邪气亢盛,正气未衰,邪正斗争剧烈,临床上出现一系列剧烈、有余的证候。

2、临床表现特点:

起病急,病程短,形体壮实,声高息粗,脘腹胀满,疼痛拒按,苔厚腻,脉实有力。

实证,虚证,治则治法,治则,1、治病求本(急则治标缓则治本)2、扶正驱邪攻补兼施3、因时因地因人制宜(三因制宜),治法,汗、吐、下、和、温、清、消、补,中药基础理论,四气(性),四气是指药物的寒、热、温、凉四种药性。

热性病选寒凉类药物寒性病选温热类药物寒热错杂寒温并用,五味,辛:

能行、能散.具有发散表证、行气、行血的作用。

甘:

能补、能和、能缓.具有补益、调和脏腑、缓急的作用。

酸:

能收、能涩.具有收敛、固涩的作用。

苦:

能泄、能燥具有通泻、燥湿的作用。

咸:

能下、能软具有软坚散结、泻下大便的作用。

中药方剂的组成原则,君臣佐使组方,君药方剂中针对主证或主病起主要作用的药物。

其药力居方中之首,是方剂中必须具备的药物。

臣药意义有二:

a、辅助君药加强治疗主证或主病的药物;b、针对兼证或兼病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

其药力次于君药。

佐药意义有三:

a、佐助药,协助君臣药加强治疗作用或治疗次要的兼证;b、佐制药,用以消除或缓急君、臣药的毒性或烈性c、反佐药,根据病情需要,用于与君药性味相反而又能在治疗中起相成作用的药物。

使药意义有二:

a、引经药;b、调和药,具有调和诸药作用的药物。

中成药,概念,中成药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以中药材(饮片)为原料,按照国家药品管理部门规定的处方、生产工艺和质量标准制成一定剂型的药品。

特点,疗效显著、便于携带、使用方便、副作用小,常用剂型,片剂、胶囊剂、注射剂、膏剂、散剂、颗粒剂,片剂,胶囊剂,注射剂,颗粒剂,膏剂,散剂,丸剂,使用原则,1、辨证论治,2、安全合理用药

(1)注意剂量疗程。

(2)注意用药方法。

(3)注意个体差异。

(4)注意配伍禁忌。

不良反应,最常见为皮肤反应,消化系统、造血系统,严重的有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反应,,不良反应原因,1、方药证候不符2、药物质量欠佳3、用量用法违规4、个体差异,解表剂,辛温解表剂,九味羌活丸,组方:

羌活、防风、苍术、细辛、川芎、白芷、黄芩、地黄、甘草。

功效:

疏风解表,散寒除湿。

辨证要点,恶寒发热,头痛项强,肢体酸痛,适应症:

风寒感冒外感风寒湿邪,恶寒发热,肌表无汗,头痛项强,肢体酸痛,舌淡苔薄,脉浮。

西医应用:

上呼吸道感染、关节痛,注意事项:

1.本品用于风寒挟湿、内有郁热证,风热感冒或湿热证慎用。

2.服药期间,忌食辛辣、生冷、油腻食品。

用法用量:

姜葱汤或温开水送服。

一次69g,一日23次。

感冒清热颗粒,组方:

荆芥穗、防风、紫苏叶、白芷、柴胡、薄荷、葛根、芦根、苦地丁、桔梗、苦杏仁。

功效:

疏风散寒,解表清热。

辨证要点,恶寒发热,身痛清涕,适应症:

外感风寒所致头痛发热,恶寒身痛,鼻流清涕,咳嗽,咽干,舌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

西医应用:

上呼吸道感染,注意事项:

1.风热感冒者,表现为发热重,微恶风,有汗,口渴,鼻流浊涕,咽喉红肿热痛,咳吐黄痰者不宜用。

2.不宜在服药期间同时服用滋补性中成药。

3.忌烟、酒及辛辣、生冷、油腻食物。

用法用量:

开水冲服。

一次3g(含乳糖);6g(无蔗糖);12g,一日2次。

其他类似药物,桂枝颗粒,辛凉解表,银翘解毒片,组方:

金银花、连翘、薄荷、荆芥、淡豆豉、牛蒡子(炒)、桔梗、淡竹叶、甘草。

功效:

疏风解表,清热解毒。

辨证要点,发热、咽喉疼痛流黄涕,适应症:

外感风热所致发热、微恶风寒、鼻塞流黄浊涕、身热、无汗、头痛、咳嗽、口干、咽喉疼痛、舌苔薄黄、脉浮数。

西医应用:

感冒、急性咽炎、扁桃体炎、急性支气管炎及多种发热性疾病。

不良反应:

服用本品后有发生心慌、胸闷、憋气,呼吸困难,大汗淋漓,面色苍白,眼前发黑,恶心呕吐过敏反应及致过敏性休克的报道。

注意事项:

1.风寒感冒,表现为恶寒重,发热轻者不宜用。

2.孕妇慎用。

3.忌烟、酒及辛辣、生冷、油腻食物。

4.不宜在服药期间同时服用滋补性中成药。

用法用量;片剂:

口服。

一次4片,一日23次。

柴胡注射液,组方:

柴胡。

功效:

清热解表。

辨证要点,发热,适应症:

1.感冒因外感风热所致的发热,微恶风,头胀痛,汗出,咽干或咽痛,鼻塞流浊涕,咳嗽,咯黄粘痰,口渴欲饮,舌边尖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2.多种原因发热,西医应用:

多种发热性疾病,不良反应:

使用本品后有发生过敏反应、过敏性休克、急性肺水肿不良反应报道。

禁忌症:

对本药物有过敏或严重不良反应病史者禁用。

注意事项:

1.本品为退热解表药,无发热者不宜用。

2.孕妇慎用。

3.过敏体质者慎用。

4.应避免与其它药物混合使用。

5.药液出现混浊、沉淀、变色、漏气等现象时不能使用。

用法用量:

肌内注射。

一次24ml,一日12次,其他类似药物,抗病毒冲剂、板蓝根颗粒,表里双解剂,防风通圣丸,组方:

麻黄、荆芥穗、防风、薄荷、大黄、芒硝、滑石、栀子、石膏、黄芩、连翘、桔梗、当归、白芍、川芎、白术(炒)、甘草。

功效:

解表通里,清热解毒。

辨证要点,恶寒壮热,大便秘结疮疡红肿热痛,适应症:

1.感冒外感风寒、内有蕴热所致恶寒壮热,头痛,咽干,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红苔黄厚,脉浮紧或弦数。

2.风疹湿疮内蕴湿热、复感风邪所致丹斑、湿疮、荨麻疹。

西医应用:

上呼吸道感染、便秘、湿疹、湿疮、淋巴结核,不良反应:

服用本品后有发生过敏性皮疹不良反应的报道。

注意事项:

1.本品解表通里,清热解毒,虚寒证者不宜用。

2.孕妇慎用。

3.不宜久服。

4.服药期间宜食清淡、易消化食物,忌油腻、鱼虾海鲜类食物。

用法用量:

丸剂:

口服。

水丸一次6g;,扶正解表,玉屏风颗粒,组方:

黄芪、白术(炒)、防风。

功效:

益气,固表,止汗。

辨证要点,自汗易感冒,适应症:

1.自汗多由气虚卫外不固所致,症见自汗,恶风,气短,乏力,舌淡,脉虚弱。

2.体虚由表虚不固所致的神疲乏力,自汗恶风,反复感冒,舌淡,脉虚。

西医应用:

免疫功能低下、慢性心肺功能不全,注意事项:

1.宜饭前服用。

2.热病汗出不宜服用。

3.阴虚盗汗慎用。

4.服药期间饮食宜选清淡之品,忌油腻食物。

用法用量:

颗粒剂:

开水冲服,一次5g,一日3次。

祛暑剂,藿香正气水,组方:

广藿香油、紫苏叶油、白芷、厚朴(姜制)、大腹皮、生半夏、陈皮、苍术、茯苓、甘草浸膏。

功效:

解表化湿,理气和中。

辨证要点,恶寒发热,乏力困重,恶心纳呆呕吐泄泻,适应症:

1.感冒因外感风寒、内伤湿滞所致的恶寒发热,头身困重疼痛,胸脘满闷,恶心纳呆,舌质淡红,舌苔白腻,脉浮缓。

2.呕吐泄泻因湿阻中焦所致的呕吐,脘腹胀痛,伴发热恶寒,周身酸困,头身疼痛。

3.中暑因外感暑湿、气机受阻所致的突然恶寒发热,头晕昏沉,胸脘满闷,恶心欲呕,甚则昏仆,舌苔白厚腻。

西医应用:

胃肠型感冒、肠炎,不良反应:

服用本品后有发生药疹、紫癜、休克等过敏反应的报道。

禁忌症:

孕妇禁用。

注意事项:

1.外感风热所致的感冒不宜用。

2.阴虚火旺者不宜用。

3.饮食宜清淡。

4.不宜在服药期间同时服用滋补性中成药。

泻下剂,麻仁丸,组方:

火麻仁、大黄、苦杏仁(去皮炒)、白芍、陈皮、木香。

功效:

润肠通便。

辨证要点,大便秘结,适应症:

胃肠积热所致大便秘结,胸腹胀满,口苦,尿黄,舌红苔黄或黄燥,脉滑数;,西医应用:

多种原因便秘,不良反应:

少数患者服用本品软胶囊后出现腹痛。

禁忌症:

1.孕妇禁用。

2.严重气质性病变引起的排便困难,如结肠癌,注意事项:

1.虚寒性便秘不宜用。

2.月经期慎用。

3.忌食生冷、油腻、辛辣食物。

4.有慢性病史者、小儿及年老体虚者不宜长期服用。

用法用量:

丸剂:

口服。

一次12丸,一日2次。

清热剂,黄连上清丸,组方:

黄连、黄芩、黄柏(酒炒)、石膏、栀子(姜制)、大黄(酒制)、连翘、菊花、荆芥穗、白芷、蔓荆子(炒)、川芎、防风、薄荷、旋覆花、桔梗、甘草。

功效:

散风清热,泻火止痛。

辨证要点,发热便秘疮疡红肿热痛,适应症:

各种火热肿毒1.暴风客热2.聤耳3.口疮4.牙宣5.尽牙痈6.喉痹,西医应用:

急性咽炎、化脓性扁桃体炎、牙龈炎、结膜炎、急性中耳炎,不良反应:

服用本品有发生急性肝损害不良反应的报道。

禁忌症:

1.孕妇禁用。

2.对本品过敏者禁用。

注意事项:

1.本品清实热火毒,阴虚火旺者慎用。

2.本品苦寒,易伤胃气,脾胃虚寒者慎用。

3.过敏体质者慎用。

4.服药期间饮食宜清淡,忌食辛辣刺激等食物。

5.中病即止,不可久用,用法用量:

丸剂:

口服。

水丸或水蜜丸一次36g,大蜜丸一次1-2丸,一日2次。

颗粒剂:

口服。

一次2g,一日2次。

胶囊剂:

口服。

一次4粒,一日2次。

片剂:

口服。

一次6片,一日2次。

牛黄解毒片,组方:

人工牛黄、石膏、黄芩、大黄、雄黄、冰片、桔梗、甘草。

功效:

清热解毒。

辨证要点,疮疡溃烂红肿热痛,适应症:

1.口疮因胃火亢盛所致的口舌生疮,疼痛剧烈,或此起彼伏,反复发作,口干喜饮,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脉沉实有力。

2.牙痛因三焦火盛所致的牙龈红肿疼痛,发热,甚则牵引头痛,日轻夜重,口渴引饮,大便燥结,小便黄赤,或面颊红肿,下瘰疬疼痛,苔黄,脉滑数有力。

3.急喉痹因火毒内盛,火热上攻所致的咽痛红肿,壮热烦渴,大便秘结,腹胀胸满,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脉滑数有力。

西医应用:

急性咽炎、化脓性扁桃体炎、口腔溃疡、牙龈炎,不良反应:

服用牛黄解毒片后有发生药疹、过敏性休克、肝脏损害、砷中毒等不良反应的报道。

禁忌症:

1.孕妇禁用。

2.对本品过敏者禁用。

注意事项:

1.阴虚火旺所致口疮、牙痛、喉痹者不宜用。

2.本品苦寒泄降,脾胃虚弱者慎用。

3.过敏体质者慎用。

4.因方中含有雄黄,故不宜过量、久服。

5.忌烟、酒及辛辣、油腻食物。

6.不宜在服药期间同时服用滋补性中药。

用法用量:

丸剂:

口服。

大蜜丸一次1丸,一日,双黄连合剂,组方:

金银花、黄芩、连翘。

功效:

疏风解表,清热解毒。

辨证要点,发热咽痛流黄涕,适应症:

风热感冒因外感风热所致发热、微恶风、汗泄不畅、头胀痛、鼻塞流黄浊涕、咳嗽、舌红苔薄黄、脉浮数。

西医应用:

上呼吸道感染,不良反应:

服用本品后有发生皮肤瘙痒、皮疹不良反应的报道注意事项:

1.本品苦寒,易伤胃气,脾胃虚寒者慎服。

2.风寒感冒不宜用。

3.过敏体质者慎用。

4.忌烟酒及辛辣、生冷、油腻食物。

用法用量:

合剂:

口服。

一次10ml,一日3次。

板蓝根颗粒,组方:

板蓝根。

功效:

清热解毒,凉血利咽。

辨证要点,发热咽痛疮疡肿痛,适应症:

1、风热感冒:

2、实热肿毒1.急喉痹2.急乳蛾3.痄腮红肿、疼痛剧烈、或化脓,吞咽困难,发热,舌红,苔黄,脉数。

西医应用:

急性咽炎、扁桃体炎、急性腮腺炎,注意事项:

1.风寒感冒不宜用。

2.阴虚火旺之喉痹、乳蛾者不宜用。

3.忌烟酒及辛辣、生冷、油腻食物。

用法用量:

开水冲服。

一次510g,清肝解毒,护肝片,组方:

柴胡、茵陈、板蓝根、猪胆粉、绿豆、五味子。

功效:

疏肝理气,健脾消食。

辨证要点,胁痛黄疸口苦,适应症:

1.胁痛因肝郁脾虚,情志不遂,郁热夹毒所致两胁串痛,舌苔黄,脉弦。

2.黄疸因肝胆湿毒蕴结所致身目发黄,尿黄,舌苔黄腻,脉滑数。

西医应用:

急慢性肝炎,注意事项:

1.本品药性偏寒,脾胃虚寒者不宜用。

2。

治疗期间应全面观察肝功能及相应体征,以免延误病情。

3.应递减剂量,不宜骤停,以免反跳。

4.重症肝炎、肝衰竭及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不宜用。

5.服药期间应绝对戒酒。

用法用量:

片剂:

口服。

一次4片,一日3次。

茵栀黄颗粒,组方:

茵陈提取物、栀子提取物、黄芩苷、金银花提取物。

功效:

清热解毒,利湿退黄。

辨证要点,黄疸色黄鲜亮,适应症:

湿热黄疸因湿热瘀毒蕴结肝胆,胆汁外溢所致,症见身目悉黄,黄色鲜亮,发热,胸闷,胁痛,恶心呕吐,口苦,二便不畅,舌质红,舌苔黄腻,脉弦滑数。

西医应用:

急慢性肝炎、胆囊炎以黄疸为主要表现,注意事项:

1.寒湿黄疸不宜用。

2.本品不宜用于肝衰竭的黄疸,梗阻性黄疸以及残留黄疸。

3.自身免疫性肝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和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的黄疸应慎用。

4.妊娠及哺乳期妇女慎用。

用法用量:

颗粒剂:

口服。

一次3g,一日3次。

用法用量:

口服。

一次4片,一日3次。

复方黄连素片,组方:

木香、吴茱萸、白芍、盐酸小檗碱。

功效:

清热燥湿,行气止痛,止痢止泻。

辨证要点,腹泻腹痛里急后重泻下臭秽,适应症:

1.痢疾因饮食不洁,大肠湿热所致腹泻,脓血样大便,里急后重,腹痛,恶心,呕吐,发热;痢疾见上述证候者。

2.泄泻因大肠湿热所致大便稀软,甚则如稀水样,次数明显增加,气味酸腐臭,或完谷不化,伴腹痛,恶心呕吐,不思饮食,口干渴;肠炎见上述证候者。

西医应用:

急性肠炎、痢疾,注意事项:

1.本品苦寒,虚寒性泻痢者慎用。

2.妊娠期慎用。

3.本品不可过服、久服。

4.服药期间饮食宜清淡,忌食辛辣油腻之品。

温里剂,附子理中丸(片),组方:

附子(制)、干姜、党参、白术(炒)、甘草。

功效:

温中健脾。

辨证要点,胃脘冷痛泻下稀溏,适应症:

1.脾胃虚寒证,脘腹疼痛,或隐痛绵绵,得温痛减,口不干,或泻下稀溏,食少,乏力,神疲;急慢性胃肠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下垂、慢性结肠炎等见上述证候者。

2.虚寒胃痛3.虚寒泄泻,西医应用:

急慢性肠炎、胃下垂、肠功能紊乱,注意事项:

1.大肠湿热泄泻者不宜用。

2.孕妇慎用。

3.服药期间忌生冷、油腻之品。

4.本品中有附子,服药后如有高血压增高、头痛、心悸等症状,应立即停药,去医院就诊。

5.小儿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用法用量:

丸剂:

大蜜丸,口服。

一次1丸,一日23次。

香砂养胃丸(颗粒、片),组方:

白术、木香、砂仁、豆蔻(去壳)、广藿香、陈皮、厚朴(姜制)、香附(醋制)、茯苓、枳实(炒)、半夏(制)、甘草。

功效:

温中和胃。

辨证要点,腹胀纳差大便稀溏,适应症:

1.痞满因脾虚不运,胃气阻滞所致不思饮食,脘腹胀满,胸脘堵闷,嘈杂不适,苔薄白,脉细滑;功能性消化不良、胃炎见上述证候者。

2.胃痛因胃阳不足,湿阻气滞所致胃脘胀痛,痛窜胁背,脘闷不适,呕吐酸水;胃炎、溃疡病见上述证候者。

3.纳呆因脾胃虚弱,胃不受纳,脾不运化所致不思饮食,食则饱胀,大便稀溏,体乏无力;消化不良见上述证候者。

西医应用:

慢性胃肠炎、胃下垂、消化功能不良,注意事项:

1.胃阴虚不宜用。

2.湿热中阻者慎用。

3.孕妇慎用。

4.过敏体质者慎用。

5.饮食宜清淡,忌烟酒及辛辣、生冷、油腻食物。

用法用量:

丸剂:

口服。

水丸一次9g,一日2次,止咳、平喘剂,通宣理肺丸(颗粒、胶囊、片),组方:

紫苏叶、麻黄、前胡、苦杏仁、桔梗、陈皮、半夏(制)、茯苓、黄芩、枳壳(炒)、甘草。

功效:

解表散寒,宣肺止嗽。

辨证要点,咳嗽气喘痰白,适应症:

咳嗽因风寒外束,肺气不宣,气逆痰阻所致发热恶寒,恶寒较甚,头痛鼻塞,咳嗽痰白,无汗而喘,骨节身痛,舌苔薄白,脉象浮紧;,西医应用:

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禁忌症:

1.孕妇禁用。

2.对本品过敏者禁用。

注意事项:

1.风热感冒不宜用。

2.过敏体质者慎用。

3.忌烟酒及辛辣、生冷、油腻食物。

用法用量:

丸剂:

口服。

水蜜丸一次7g;大蜜丸一次2丸;浓缩丸一次810丸,一日23次。

蛇胆川贝液,组方:

蛇胆汁、平贝母。

功效:

清肺,止咳,祛痰,辨证要点,咳嗽气喘痰黄痰粘,适应症:

咳嗽外感风热犯肺,或风寒郁肺化热所致的咳嗽,气粗,痰稠黄,咯吐不爽,发热,咽喉疼痛,舌红苔黄腻,脉滑数;,西医应用:

支气管炎,不良反应:

有皮肤过敏反应的报道。

注意事项:

1.风寒咳嗽,痰湿犯肺,久咳不止者慎用。

2.孕妇、体质虚弱者慎用。

3.过敏体质者慎用。

4.服药期间忌辛辣、油腻食物,忌烟酒。

用法用量:

口服。

一次10ml,一日2次;小儿酌减。

橘红丸(颗粒、胶囊、片),组方:

化橘红、浙贝母、陈皮、半夏(制)、茯苓、甘草、苦杏仁、紫苏子(炒)、桔梗、紫菀、款冬花、瓜蒌皮、石膏、地黄、麦冬。

功效:

清肺,化痰,止咳,辨证要点,咳嗽气喘痰多色黄,适应症:

咳嗽因痰浊阻肺,郁而化热,肺失宣降所致的咳嗽,痰多色黄,不易咯出,胸闷,口干,纳呆,舌红苔黄腻,脉弦数;,西医应用:

急慢性气管炎,禁忌症:

1.孕妇禁用。

2.对本品过敏者禁用。

注意事项:

1.本品清化痰热,气虚喘咳及阴虚燥咳者不宜用。

2.脾胃虚寒慎用3.过敏体质者慎用。

4.忌烟酒及辛辣、生冷、油腻食物。

用法用量:

丸剂:

口服。

水蜜丸一次7.2g,小蜜丸一次12g,大蜜丸一次2丸(每丸重6g)或4丸(每丸重3g),一日2次。

养阴清肺丸,组方:

地黄、玄参、麦冬、白芍、牡丹皮、川贝母、薄荷脑、甘草。

功效:

养阴润燥,清肺利咽。

辨证要点,干咳痰少而粘,适应症;1.咳嗽因阴虚肺燥所致干咳无痰或痰少而黏,或痰中带血,舌质红,脉细数;慢性支气管炎见上述证候者。

2.咽痛因阴津不足所致咽干咽痛,舌质红,脉细数。

西医应用:

支气管炎、咽炎、肺结核,禁忌症:

1.糖尿病患者禁用。

2.对本品过敏者禁用。

3.痰湿壅盛,表现为痰多粘稠,或稠厚成块者禁用。

注意事项:

1.孕妇慎用。

2.过敏体质者慎用。

3.忌烟、酒及辛辣、生冷、油腻性食物。

用法用量口服。

一次1丸,一日2次。

开窍剂,清开灵颗粒(胶囊、片),组方:

胆酸、猪去氧胆酸、黄芩苷、水牛角、金银花、板蓝根、栀子、珍珠母。

功效:

清热解毒,镇静安神。

辨证要点,发热咽痛烦躁,适应症:

1.外感热病因感受热邪而致发热,烦躁,咳嗽,咽喉肿痛,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红绛苔黄,脉浮数;,2.因湿热阻络所致胁肋胀痛,脘腹胀闷,口苦,恶心,大便不调,小便短赤,或见黄疸,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

西医应用:

上呼吸道感染、病毒性肝炎,禁忌症:

1.孕妇禁用。

2.对本品过敏者禁用。

注意事项:

1.风寒感冒,表现为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鼻塞,流清涕,喉痒咳嗽者不宜用。

2.久病体虚便溏者慎用。

3.高血压、心脏病患者慎服。

4.过敏体质者慎用。

5.忌烟、酒及辛辣、生冷、油腻食物。

用法用量颗粒剂:

口服。

一次36g,一日23次。

清开灵注射液,不良反应以各种类型过敏反应为主,其中严重过敏反应包括过敏性休克、急性喉头水肿、过敏性哮喘、过敏性间质性肾炎。

一般过敏反应,偶见皮疹、面红、局部疼痛等。

禁忌症:

1.孕妇禁用。

2.对本品过敏或严重不良反应病史者禁用。

注意事项:

1.有药物过敏史者慎用。

2.如出现过敏反应应及时停药并做脱敏处理。

3.药物配伍到目前为止,已确认清开灵注射液不能与硫酸庆大霉素、青霉素G钾、肾上腺素、阿拉明、乳糖酸红霉素、多巴胺、山梗菜碱、硫酸美芬丁胺等药物配伍使用。

4.清开灵注射液稀释以后,必须在4小时以内使用。

5.输液速度注意滴速勿快,儿童以2040滴/分为宜,成年人以4060滴/分为宜。

6.本品不能与其他注射剂混合用。

安宫牛黄丸,组方:

牛黄、水牛角浓缩粉、麝香、黄连、黄芩、栀子、雄黄、冰片、郁金、朱砂、珍珠。

功效:

清热解毒,镇惊开窍。

辨证要点,发热神志不清抽搐,适应症:

1.昏迷因风温、春温、暑温疫毒,燔灼营血,内陷心包,风动痰生,上蒙清窍所致高热烦躁,神昏谵语,喉间痰鸣,痉厥抽搐,斑疹吐衄,舌绛苔焦,脉细数者;。

2.中风因痰火内盛,肝阳化风,风阳挟痰,上扰神明所致突然昏迷,不省人事,两拳固握,牙关紧闭,面赤气粗,口眼斜,喉间痰声漉漉,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而数者;,3.惊风小儿因外感热病,热极生风,兼及痰热内盛,闭塞神明所致的高热烦躁,头痛咳嗽,喉间痰鸣,神昏谵妄,惊厥抽搐,舌红绛,苔焦黄,脉弦数者;,西医应用: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乙型脑炎、中毒性脑病、败血症、脑梗塞、脑出血,禁忌症孕妇禁用。

注意事项1.中风脱证神昏,舌苔白腻,寒痰阻窍者不宜用。

2.本品含朱砂、雄黄,不宜过量久服,神志清醒后当停用。

3.本品含有雄黄,不宜与硝酸盐、硫酸盐类同服。

4.肝肾功能不全者慎用。

5.服药期间饮食宜清淡,忌食辛辣油腻之品。

6.在治疗过程中如出现肢寒畏冷,面色苍白,冷汗不止,脉微欲绝,由闭证变为脱证时,应立即停药。

7.高热神昏,中风昏迷等口服本品困难者,当鼻饲给药。

用法用量口服。

一次1丸,一日1次,小儿三岁以内一次1/4丸,四岁至六岁一次1/2丸,一日1次;或遵医嘱。

苏合香丸,组方:

苏合香、安息香、麝香、冰片、沉香、檀香、木香、香附、乳香(制)、丁香、荜茇、白术、朱砂、水牛角浓缩粉、诃子肉。

功效:

芳香开窍,行气止痛。

辨证要点,神志不清面色苍白四肢不温,适应症:

1.中风因痰湿蒙塞心神所致,症见神昏不语,痰涎壅盛,面色苍白或晦暗,四肢不温,肢体不用或松懈瘫软,舌质淡,舌苔白腻,脉沉缓或细滑;2.因感受暑湿秽浊,蒙闭心包所致,症见突然神昏,不省人事,牙关紧闭,苔白,脉迟。

3.胸痹因胸阳不振,痰瘀互阻,心脉不通所致,症见胸痛胸闷,气短喘促,舌质淡,舌苔白腻,脉滑;4.腹痛因寒湿凝滞,气机不畅所致,症见脘腹冷痛,面色苍白,四肢不温等,西医应用:

急性脑血管病中暑冠心病、心绞痛见上述证候者。

禁忌症孕妇禁用。

注意事项1.热病、阳闭、脱证不宜用。

2.中风正气不足者慎用,或配合扶正中药服用。

3.服药期间饮食宜清淡,忌辛辣、油腻食物。

4.本品香燥药物过多,易耗散正气,故不宜久服。

5.急性脑血管病服用本品,应结合其他抢救措施。

6.对中风昏迷者,应鼻饲给药。

用法用量口服。

一次1丸,每日12次。

固涩剂,缩泉丸(胶囊),组方:

益智仁(盐炒)、乌药、山药。

功效:

补肾缩尿。

辨证要点,夜尿频多小便清长,适应症:

1.多尿由肾气虚寒,膀胱气化失常所致,症见小便频数,小便清长,夜间尤甚,腰膝痠软,舌质淡,脉沉细弱。

2.遗尿由肾气不固,膀胱失约所致,症见小儿夜间遗尿,伴神疲倦怠,舌淡苔薄,脉沉细。

西医应用:

小儿遗尿、前列腺肥大,用法用量丸剂:

口服。

一次36g,一日3次,或遵医嘱。

注意事项1.肝经湿热所致遗尿不宜用。

2.感冒发热病人不宜用。

3.服药期间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