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940716 上传时间:2023-05-22 格式:DOCX 页数:86 大小:98.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6页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6页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6页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6页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6页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6页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6页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6页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86页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86页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86页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86页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86页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86页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86页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86页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86页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86页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86页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86页
亲,该文档总共8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docx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docx(8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docx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1、教学思想:

上学期情况分析:

本班大部分学生能正确进行计算,部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所提高,但是也存在审题能力较差,缺乏检查习惯,理解能力较差,对乘法、除法意义认识还不够。

为解决这些问题,预计采取以下措施:

1、加强学生的口算能力。

采取课前速算、听算、对手互考等形式。

2、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景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同时充分利用学具,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多照顾学困生以及思维偏慢等的学生,给其进行查漏补缺,释疑解难,在平时的生活中多用多练,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的道理,激发学习兴趣。

4、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在掌握所学的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拓展。

在教学中,结合课后练习的一些带思考性的题目,引导学生启动思维思考问题,独立解决问题,掌握科学、灵活的方法。

5、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与家长进行适时沟通,让家长用正确、适当的方法指导孩子学习。

6、与语文教师做好时间上的协调,平时多在一起交流、分析学生情况。

特别是偏科生,多想办法,尽量的做到优的更优,差的努力补上去。

二、教学内容:

本册教学内容:

除法、混合运算、方向与位置、生活中的大数、测量、整理与复习、加与减、认识图形、时分秒、数学好玩、调查与记录。

三、教学重点:

有余数的除法、加与减、时分秒。

四、教学难点:

加与减、时分秒。

五、教学目标:

(一)数与代数

1、《除法》是在表内除法的基础上学习有余数除法(商是一位数)。

结合分物的实操活动,是学生体会到生活中把一些物体平均分后有时会有余数,进一步体会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正确掌握商是一位数的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探索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和正确求商,体会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并能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生活中的大数》,感受大数的实际意义,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使学生体会验到“一千”、“一万”有多大,能结合实际,对万以内的数进行估计,能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认识万以内数的数位顺序;会读、会写万以内的数,会比较数的大小,培养学生的数感。

3、《加与减》、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的加减的口算,探索计算万以内数加减法及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培养估算意识,并能运用估算对计算结果的大致范围进行确定,形成习惯。

能在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能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空间与图形

1、《方向与位置》,借助实践活动,认识八个方向;能给定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测量》,通过动手测量操作和实际活动,感受1分米、1毫米、1千米有多长,以及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能根据具体情景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

3、《认识图形》,通过生活情境认识角,会借助三角尺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三种角;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能按要求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和正方形;能直观认识平行四边形;会用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图形设计图案。

(三)统计

《调查与记录》,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统计,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并做出简单的预测。

另外本学期的学习,还安排了一系列实践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初步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的经验,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应用,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六、教学课时

一、除法——10课时

二、方向与位置——4课时

三、生活中的大数——8课时

四、测量——5课时

五、加与减

(一)——16课时

六、认识图形——7课时

七、时分秒——8课时

九、调查与记录——5课时

总复习——8课时

 

第一单元:

除法

第一课时:

“分苹果”“分橘子”

教学内容:

课本第2页~第3页“分苹果”“分橘子”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经历分苹果等实际操作,初步体会有余数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计算除有余数除法的书写格式,使学生体会到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体会到学习有余数除法的必要性。

3.在操作、探索、发现中,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

使学生体验除法的意义及乘法竖式的计算过程。

体会余数要比除数小。

教学难点通过分苹果的实际操作,总结出除法竖式的书写过程,使学生体会到除法竖式每一步的实际含义。

教学准备:

图片,学生准备小圆片。

教学过程:

一、问题引入:

显示18个苹果画面,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每盘放6个苹果,18个可以放几盘?

二、探索新知

1.体验除法竖式的计算过程。

(1)先让学生独立思考上述问题。

(2)接着进行全班集体交流。

学生可能有很多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如:

a.通过乘法口诀“三六十八”得出结论:

可以放3盘;

b.用除法算式算:

18÷6=3,所以可以放3盘。

(3)同桌同学合作用18个圆片摆一摆,验证推算结果是否正确,教师用实物图片显示学生摆放的圆片图,进一步进行验证、交流。

(4)介绍除法竖式的写法。

教师指出:

18÷6=3也可以用竖式计算。

边写边说明:

横式:

18÷6=3

竖式:

3

6丿18

18

0

讨论:

结合刚才分苹果的情况,在小组内讨论一下,竖式中的各个数表示什么。

指名学生回答,根据学生口答板书:

3……商:

“3”表示分3盘。

除数……6丿18……被除数:

“18”表示有18个苹果。

“6”表示每盘18……商和除数的乘积:

“18”表示需18个苹果。

放6个苹果。

0……余数:

“0”表示20个苹果全部放完,没有剩余。

说明:

“丿”表示横式中的“÷”。

(5)练习:

第2页“填一填,说一说”的习题。

学生独立练习完毕,指名学生板书,进行集体订正。

三、巩固练习:

第3页“练一练”第1、2、3题。

四、总结(除法竖式的写法。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搭一搭

(一)”

教学内容:

P4~5“搭一搭

(一)”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探索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让学生再探索、练习中激烈有余数除法的试商经验。

2.引导学生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练习生活实际解决简单的问题,让学生再探索、发现中体验乘法的喜悦。

3.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教学重点:

经历试商的过程,积累试商经验,逐步达到熟练程度。

教学难点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

体会余数要比除数小。

教学准备:

图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提问:

计算除法竖式,要注意什么?

2.练一练:

10÷515÷518÷320÷530÷5

全班齐练,指名板演。

二、探索新知

1.探究试商方法。

(1)小黑板显示P4“搭一搭

(一)”的画面,让学生理解题意。

13根小棒可以搭几个正方形?

还剩几根?

(2)列算式:

13÷4

(3)让学生估算大约摆几个。

(4)小组讨论:

怎么判断估计得对不对。

2.学生动手,搭一搭。

3.发现:

13÷4=3(个)……1(根)

“3个”表示搭了3个正方形,“1”为余数,表示剩余1根小棒。

4.体验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1)先由学生操作(用木棒搭一搭)。

再列出除法竖式,独立解答“课本搭一搭,填一填”。

(2)学生讨论:

为什么除数都比余数小?

(3)讨论:

根据刚才这道习题,你发现什么?

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三、巩固练习:

P5“练一练”的第1~3题。

四、总结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搭一搭

(二)”

教学内容:

P6~7“搭一搭

(二)”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探索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让学生再探索、练习中激烈有余数除法的试商经验。

2.引导学生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练习生活实际解决简单的问题,让学生再探索、发现中体验乘法的喜悦。

3.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教学重点:

经历试商的过程,积累试商经验,逐步达到熟练程度。

教学难点:

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

体会余数要比除数小。

教学准备:

图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提问:

如果除法计算中,余数要注意什么?

2.练一练:

13÷216÷5

全班齐练,指名板演。

二、探索新知

1.探究试商方法。

(1)小黑板显示P4“搭一搭

(二)”的画面,让学生理解题意。

一个房子要几根小棒?

(学生回答:

6根)

16根小棒可以搭几个房子,还剩几根?

(2)列算式:

16÷6=()……()

(3)小组讨论:

二六十二,搭2个房子,还剩4根小棒,不能再搭了。

2.让学生看一看,说一说。

13÷5=2(个)……3(根)

指名说说。

三、巩固练习:

P7“练一练”的第1~5题。

四、总结

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

除法

(二)试商方法

教学内容:

P8~9“分草莓”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探索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让学生再探索、练习中激烈有余数除法的试商经验。

2.引导学生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练习生活实际解决简单的问题,让学生再探索、发现中体验乘法的喜悦。

3.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教学重点:

经历试商的过程,积累试商经验,逐步达到熟练程度。

教学难点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

体会余数要比除数小。

教学准备:

图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提问:

在有余数除法里,余数和除数有什么关系?

2.练一练:

10÷516÷518÷520÷533÷5

全班齐练,指名板演。

订正后让学生对5小题进行分类:

有余数的算式,没有余数的算式。

二、探索新知

4.探究试商方法。

(1)小黑板显示P8“分草莓”的画面,让学生理解题意。

55个草莓平均放在8个盘子里,每个盘子里可以放几个?

还剩几个?

(2)列算式:

55÷8

(3)让学生估算每盘大约放几个。

(4)小组讨论:

怎么判断估计得对不对。

8×7=56比55大;8×6=48比55小。

所有商6。

思考:

如果商是5可以吗?

如果商是5,则会出现余数比除数大的情况,所有商不能是5,更不能是比5小的数。

(5)讨论:

怎样估计两数相除所得的商?

可以利用乘法口诀,两数相乘的积要最接近被除数,但又要比被除数小。

(6)计算有余数除法的四个步骤:

一商,二乘,三减,四比。

5.填空:

P7“试一试”。

(订正时可以让学生口述思路过程。

三、巩固练习:

P8“练一练”的第1~5题。

四、总结

教学反思:

 

第五课时:

除法(三)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

P10~11“租船”

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应用意识。

2.引导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通过合理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3.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教学重难点:

运用有余数除法解决问题,练习学生的生活实际,通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分析、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最大能填几?

(指名口答)

()×6<258×()<387×()<40

2.列竖式计算(全班齐练,三人板练,集体订正)

48÷5=36÷6=53÷7=

3.提问:

你认为试商时要注意什么?

二、探索新知

出示P10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

1.寻找信息:

有22人、每条船限乘4人

2.提出问题:

至少要租几条船?

3.解决问题。

在个人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小组交流。

交流时围绕:

你时怎样想的,如何列式,怎样回答问题。

学生口答,教师板书:

22÷4=5(条)……2(人)

至少要租6条船。

你认为怎样分配合理?

请用小棒摆一摆,摆出你的分配方案。

学生可能出现如下方案:

(1)其中5条船,每条船4人,还有一条2人。

4×5+2=22。

(2)其中4条船,每条船4人;另外两条船,一条3人,一条3人。

4×4+6=22。

4.小结:

在解决这类问题时,我们要结合实际来思考,如上面租船的问题……至于这6条船怎样分配更合理,分配时不能违反“限乘4人“这个规定。

强调:

我们在各项活动中要注意安全,不能做违反安全规定的事。

5.练习:

P11“试一试”

先默读题目,独立思考条件和问题。

后指名回答。

条件:

每时租金9元。

问题:

30元钱最多划几时?

先小组讨论怎样列式,并完成在练习本上。

30÷9=3(时)……3(元)

答:

30元钱最多划3时。

提问:

上面的横式中3元表示什么?

为什么不能划4时?

三、巩固练习:

P11、12“练一练”的第1~6题。

1.要求学生回答解题思路,为什么要5壶茶而不是4壶茶。

4.要求学生回答解题思路,为什么至少8张桌子?

7张桌子够吗?

四、总结

教学反思

 

第六课时:

练习课

教学内容:

P13~14练习一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通过练习,巩固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进一步掌握有余数除法的书写格式,体会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2.通过必要的练习,使学生更熟练地掌握试商方法,进一步积累试商经验。

3.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加自信心。

4.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教学准备:

图片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板书:

除法练习课

二、指导练习

1.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开火车对答案。

2.第2、3题

全班齐练,请学生板演,教师巡视,然后集体订正。

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3.第4题

先提问:

画面上告诉我们哪些信息?

学生理解题意后,独立解答。

教师用图片显示学生的解答过程,进行集体订正。

4.第5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主要巡视学生的书写格式,特别检查单位名称是否正确。

5.第6题

(1)帮助学生理解图意:

从图中你得到哪些信息?

指名回答。

(2)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

第7题:

本题不要求全体学生掌握。

此题实际上是有余数除法的应用。

先观察图,让学生找出规律。

(1)、

(2)题学生可通过看图和接着画确定颜色。

第(3)题通过规律:

5个圆为一组,第25颗正好是第5组的最后一颗,因此是蓝色的。

教学反思:

 

单元反思:

 

第二单元方向与位置

第一课时:

东南西北

教学内容:

P15-16“东南西北”

教学目的:

1.借助辨认方向的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2.结合具体情景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北),能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能看懂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教学难点能说出各个方向。

教学准备:

1.用辨认方向的主题图和我国行政区域图。

2.制做方向板的卡纸。

教学过程:

一、复习

说一说,我们上学期学过哪些方向?

二、新授

1)引入。

师:

太阳是从什么方向升起的?

2)学生回答:

太阳是从东方升起的。

让学生到操场去辨认找出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并说说四个方向各有什么。

把记录收集整理完成“认一认,填一填”

(3)学生认真观察,教师总结:

地图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

3.小组活动

说一说教室里4个方向分别有什么?

让学生坐在自己的座位上,教师给出班级面朝的方向,小组内说一说自己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分别是哪位同学。

三.练一练

完成p16的练一练1~5题

四.课堂总结

小结这节课,同学们都学习了哪些数学知识呢?

同桌之间先互相说一说,再请一名同学来说一说。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辨认方向

教学内容:

P17-18“辨认方向”

教学目的:

1.借助辨认方向的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2.结合具体情景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北),能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能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期于的七个方向,经历知识的过程。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确定东南、东北、西南和西北四个方向。

教学准备:

3.用辨认方向的主题图和我国行政区域图。

4.制做方向板的卡纸。

教学过程二次设计

一、复习

说一说,我们上节课学过哪些方向?

再说一说位于自己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同学分别是谁?

二、新授

3)引入。

师:

在生活中,除了听说过东、南、西、北这四个方向之外,还听说过哪些方向词?

(板书:

东南、东北、西南、西北。

)现在我们就来认识这些方向。

4)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个方向

出示主题图让学生观察:

你看到什么,并说出它们的方向。

教师先让学生4人一组说一说,再由教师指名让学生自己说一说。

教师让学生讨论后说一说少年宫、电影院、动物园所在的方向。

学生讨论后回答:

少年宫在西面和南面的中间,电影院在东面和南面的中间,动物园在北面和东面的中间。

教师引导学生简单地表述这四个位置。

师生共同制作方向板,教师在黑板上板书指导,先将8个方向的点找出,并将北的方向给出,再让学生自己写出剩下的7个方向,学生制作,教师巡视指导。

教师让学生上台展示方向。

3.试一试(小组活动)

利用方向板说一说教室里8个方向分别有什么?

让学生坐在自己的座位上,教师给出班级面朝的方向,小组内说一说自己的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分别是哪位同学。

小组活动后,指名说一说。

四.练一练

教师出示地图,让学生说一说这是哪个国家的地图,地图的形状像什么?

在地图上看到了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可适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学生在观察地图时,教师让学生注意面朝北的方向标。

五.你知道吗?

读书中的一段话后,说一说自己对指南针的了解,再让学生回家去找资料,查找有关指南针的知识,增强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

六.小结这节课,同学们都学习了哪些数学知识呢?

同桌之间先互相说一说,再请一名同学来说一说。

教学反思:

 

单元反思:

 

第三单元:

生活中的大数

第一课时数一数

(一)

教学内容:

P19-21数一数

(一)

教学目的:

1、通过实例,体会生活中有大数,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2、通过数正方体等活动,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千”“万”,并体会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了解万以内数的组成。

3、通过“数一数”“摆一摆”等活动,增强对大数的具体感受,发展数感。

教学重点:

认识新的记数单位“千”“万”,并了解单位之间的关系。

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学难点对学生数感的培养

教学准备:

1.图片和相对应的图片

2.学生准备长方体和正方体

(一)情境引入

同学们,你能很快的把下面的数数出来吗?

(二)探究新知1.(出示大正方体)

⑴师:

老师有一个大正方体,这个大正方体是由很多个小正

方体组成的(出示小正方体),这个大正方体是由有多少个小

正方体搭成的呢?

这么多,怎么数呀?

你们愿不愿意数一数?

一会儿以小组为单位,要求:

不仅数出有多少个小正方体,还要说一说你们是怎样数的?

(学生数。

师:

汇报要求“先说一共有多少个小正方体,再说你们小组

是怎样数的”,哪个小组愿意汇报。

组1:

我们组数有600个小正方体,我们组是这样数的,先

横着数有10个,再竖着数有10个,10×10=100,这个正方体

一共有6个面,所以是600个。

组2:

我们组数有1000个小正方体,我们组是这样数的,先横着数有10个,再竖着数有10个,10×10=100,100×10=1000。

组3:

我们组数有1000个小正方体,我们组是这样数的,一

个面有100,这个正方体一共有10个层,就是1000个。

师:

一共有两种意见,一种数的结果是600个,另一种数的结

果是1000个,同一个正方体怎么会出现两种意见呢?

究竟谁

的是正确的?

师:

结果是600个的同学只数了6个表面,忽略了正方体里

面的小正方体。

下面我们看看数的结果是1000个的同学是怎

样数的。

⑵计算机演示:

第一步:

一个一个地数,数到10;

第二步:

十个十个地数,数到100;

第三步:

一百个一百个地数,一百、二百、三百……九百,数

到一千。

(同学跟着计算机数)

师:

谁能把同学们说的进行整理,先怎么数,再怎么数,最后

怎么数。

2.师:

接下来可以怎样数?

师:

一千一千地数,有几个一千就是几千,数到10个一千就

是多少?

师:

以前我们可以一个一个地数或十个十个地数,今天我们又

可以怎样数?

3师:

老师有几幅图,你能不能很快说出图中有多少个小木块?

师:

介绍一下你怎么数地这么快?

师:

我只看到3个十?

师:

一百在哪了?

 (三)应用新知

师:

刚才我们看到的几幅图都是按照千、百、十、个摆好的,

所以同学们很快就知道有多少个小木块。

你们每个小组都有

活动要求:

老师为每个小组准备两种塑料袋,大一些的你看看装多少粒豆子比较适合,小一些的你看看装多少粒豆子比较适合;发挥两种塑料袋的作用数一数、摆一摆。

小组活动(略)

师:

我们班一共有10个组,如果把10个组的塑料袋凑在一起

就是多少了?

师:

请组长带着你们组的豆子站到前面来。

师:

谈谈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数一数

(二)

教学内容:

P22-23

教学目的:

1、通过实例,体会生活中有大数,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2、通过数正方体等活动,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千”“万”,并体会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了解万以内数的组成。

3、通过“数一数”“摆一摆”等活动,增强对大数的具体感受,发展数感。

教学重点:

认识新的记数单位“千”“万”,并了解单位之间的关系。

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学准备:

计数器正方体学具袋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师:

你们知道世界海拔最高的山峰是什么吗?

生:

珠穆朗玛峰。

师:

那你知道它的高度吗?

(出图)

师:

谁能读给大家听?

生略。

师:

刚才我们认识了两个之最。

老师这还有两幅图(出图),我们一起来看看。

2.⑴用肉眼能看到的星星大约有三千颗。

⑵我国已发现的鸟类有一千一百六十六种。

师:

在这几幅图中都有一些数字,以前我们学习了100以内的数,知道它们分别表示什么,那这些数字和100以内的数比

较,怎么样?

生:

这些数字比100以内的数大很多。

师:

那到底有多大呢?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数一数生活中的大数。

(二)探究新知

1.出示挂图

提问:

再添一个珠子是多少?

生回答:

一万。

教师总结:

九千九百九十九再添1个是一万。

2.数一数

出示正方体图。

指名回答,一个正方体是多少?

(一千)

3.小组数一数。

并汇报:

一千、二千、三千••••••九千、一万。

总结:

10个一千是一万。

学生数一数从九千八百八十七数到一万。

4.说一说,生活中的大数?

(三)完成p23练一练1~4题。

(四)总结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拨一拨

教学内容:

拨一拨

教学目的:

1.在活动中激发读、写数的兴趣。

2.在数学活动中对大数有具体感受,发展数感。

3.通过“拨一拨”活动,理解万以内数的顺序,会读、写万以内的数

教学重点:

理解万以内数的顺序,会读、写万以内的数。

教学难点万以内数位顺序。

教学准备:

计数器正方体学具袋

教学过程:

活动一:

拨一拨

(一)出示信息(投影)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