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工作总结教程.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940794 上传时间:2023-05-2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5.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工作总结教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工作总结教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工作总结教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工作总结教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工作总结教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工作总结教程.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工作总结教程.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工作总结教程.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工作总结教程.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工作总结教程.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工作总结教程.docx

《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工作总结教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工作总结教程.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工作总结教程.docx

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工作总结教程

2007年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工作总结

2007年是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稳步推进、健康发展的一年。

在市文化创意产业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市文化创意产业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各成员单位以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完善政策体系、加强规划指导、强化资金保障、创新体制机制、培育市场体系等产业发的关键环节,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有效推进了文化创意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据市统计局数据,2006年,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从业人员89.5万人,资产总计6161亿元,业务收入3614.8亿元,创造增加值812.0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10.3%,比2005年增长15.9%。

2007年1至11月,北京市规模以上文化创意产业单位实现收入3827.67亿元,比2006年同期增长19.4%;实现利润217.92亿元,同比增长28.7%;上缴税金156.62亿元,同比增长22.5%。

文化创意产业总体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产业支柱地位进一步确立。

一、落实产业政策,完善政策体系,优化

产业发展政策环境

根据《北京市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针对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重点行业和关键环节,有关部门加强政策调研,积极完善配套办法,出台行业扶持政策,1+X的政策体系正在形成。

1.完善配套政策。

为落实《国务院办公厅转发财政部等部门关于推动我国动漫产业发展若干意见的通知》,市新闻出版局研究起草了《北京市关于推动动漫游戏产业的若干政策》、《北京市鼓励版权输出若干政策》,启动了《动漫游戏企业认定办法》、《动漫游戏产业项目申报和管理办法》、《动漫游戏项目评审标准》等配套政策的研究制定工作;为推进工业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市工促局会同市规划委、市文物局制定了《北京市保护利用工业资源,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指导意见》,促进工业领域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为加强文化创意产业知识产权保护,市知识产权局会同市版权局和市工商局,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研究制定了《文化创意产业知识产权保护与促进意见》(讨论稿;市广电局会同市文化局研究起草了《北京市促进广播影视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市文化局起草了《北京市推动文艺演出行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征求意见稿》;市商务局制定了《2007年商务部门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

结合国家新修订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完成了《北京市外商投资文化创意产业指南(2007》的制定工作,积极引导外商投资文化创意产业。

在完善政策体系的同时,相关成员单位积极推进文化创意产业立法工作。

《北京市信息化促进条例》正式颁布实施,为文化创意产业的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法制保障。

2.推动政策落实。

在完善政策体系的同时,相关部门积极贯彻落实现有政策,支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市工商局对经认定的文化创意企业实行注册登记绿色通道制度,凡经批准进入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内的文化创意企业,优先办理登记注

册手续。

市国土局在2007至2010年土地供应中期计划及2007年度土地供应计划中,明确计划指标优先支持和保障文化创意产业用地的供应,从计划源头上确保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用地需求;在整合现有政策基础上,市地税局编写了《文化创意产业税收优惠政策汇编》,有效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税收优惠政策的落实。

自2004年以来,市国家税务局为符合文化体制改革试点要求的北京文化创意企业办理企业所得税减免税62113万元,惠及8个文化创意行业的50家企业,为新办文化创意企业减免企业所得税19470万元,惠及15个文化创意行业的138家企业。

市地方税务局为符合文化体制改革试点要求的北京文化创意企业办理各项减免税近4亿元,惠及4个文化创意行业的20余家企业,为社会新办文化创意企业减免税收近1亿元,惠及6个文化创意行业的100家企业。

3.开展政策研究。

围绕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积极开展基础性研究工作,为政策制定提供依据。

市地税局撰写了《关于对网络游戏产业税收适用政策的调查与研究》,提出对该行业营业税适用政策的相关建议,并上报国家税务总局;市新闻出版局开展了动漫游戏和互联网产业专项调研,编纂完成两个产业报告;市科委启动了《国内文化创意产业主要集聚区创新能力比较研究》、《科技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路径、模式及机制研究》等多项研究工作,对科技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进行多方位的研究探索;市旅游局对北京的文化演出市场进行调研,并形成北京旅游文化演出市场资源报告;市商务局通过调研分析聚集区经营管理方式,完成“促进商务中心区(CBD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研究报告”等。

二、发布产业规划,完善规划体系,合理规划布局产业发展

根据市文化创意产业领导小组工作部署和安排,领导小组办公室积极组织协调、研究制定产业发展规划,组织编制重点行业实施方案,形成1+X规划体系,指导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健康发展。

1.制定产业发展规划。

领导小组办公室在充分调研、多次论证、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研究制定和发布了《北京市“十一五”时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

作为指导全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一个纲领性文件,规划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结合北京实际,明确了北京市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及保障措施。

根据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编制折子工程,将规划确定的工作任务分步实施、落到实处。

2.完善规划体系。

文化创意产业行业多,涉及面广,市发改委注重从协调各项“十一五”规划实施的角度开展工作,以形成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合力。

有关单位和部门根据职责分工,结合各自分管的行业情况,认真研究制定专项规划。

市新闻出版局研究制定了《北京市出版(版权业“十一五”时期广播影视发展规划》的基础上,对规划目标、任务进行分解,推进各项任务的落实。

为盘活存量房地

资源,市规划委结合传统工业转型和结构升级,组织编制了《首钢工业区改造规划》、《“北京大山子艺术区”及周边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北京焦化厂工业遗址保护与开发再利用规划等,促进利用工业资源发展文化创意产业。

三、加强资金管理,提高使用效率,完善资金保障体系

1.安排使用专项资金。

在认真总结2006年度文化创意产业专项资金项目评审工作经验基础上,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了本年度专项资金支持项目的征集评审工作。

共安排支持资金6亿元(含上年结转,支持项目69个,带动社会资本约40亿元。

2006至2007年,共安排支持资金10亿元,支持项目100个,带动社会资本约70亿元。

另外,为推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相关委办局对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也给予了相应的资金支持。

市科委对文化创意产业重点领域的关键共性技术进行突破,在数字电视、设计创意、新媒体等领域启动了一批重大项目,支持资金达6800万元。

中关村科技园区按照“6543”的思路,对网络与无线增值服务、数字音视频、数字出版和动漫网游重点领域进行了产业化专项资金支持,共支持了12个项目,涉及资金3254万元。

2.完善资金管理制度。

根据市文化创意产业领导小组办公室重点工作安排,会同市财政局拟定了《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实施细则》(讨论稿,对专项资金的补贴方式、支持范围、支持原则、具体申报流程及资金管理模式进行了进一步细化,明晰了专项资金资助范围、资助方式、申报渠道和管理流程,界定了各方职责,将项目管理与预算管理有效衔接。

为规范专项资金项目评审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研究制定了项目评审标准,从项目的政策合规性、创新性、预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项目单位组织实施的能力与条件等五个方面选定评分指标。

同时,市工促局等相关委办局也启动了行业评审标准的研究制定工作。

为加强项目预算评审,市财政局研究制定了文化创意产业项目预算评审细则。

同时,建立了对文化创意产业财政扶持政策统一专项资金项目库管理系统,系统按照八大行业领域对入选项目进行分类,根据产业发展规划以及每年资金支持方向,实行滚动管理。

3.加强资金监督管理。

为掌握2006年度专项资金使用情况,领导小组办公室对2006年度专项资金支持项目进行了监督检查,通过要求项目单位报送文字材料、听取项目单位汇报、进行实地考察等方式,全面了解项目进展情况,开成《2006年度文化创意产业专项资金支持项目进展情况报告》。

从检查情况看,专项资金的支持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项目建设进度加快,产业集聚效应增强,一批带动产业发展的重点项目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

四、拓宽融资渠道,促进资本对接,建立健全投融资服务体系

根据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实际需要,领导小组办公室积极推进投融资服务体系建设,从加强与金融机构合作、开展贷款贴息、完善担保机制、搭建设融资服务平台等方面,积极营造有利于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

1.加速与金融资本对接。

与金融机构合作开辟贷款绿色通道,开展无形资产质押贷款。

在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安排下,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促进中心已与北京银行、交通银行北京分行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北京银行全方位支持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并提供文化创意产业授信额度50亿元人民币,交通银行北京分行将重点开展无形资产质押贷款试点。

两家银行将为文化创意企业建立快速审批机制,提供优惠贷款利率和贷款贴息等服务。

北京土人景观与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喜地国际文化有限公司、北京赛点文化传播公司、北京世纪辰华国际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北京三浦灵狐动画设计有限公司等我市部分优秀文化创意企业已分别同北京银行、交通银行北京分行签订借款合同,签约金额总计人民币1630万元。

截至目前,北京银行、交通银行北京分行共审批文化创意类贷款项目12个,金额1.12亿元。

2.开展贷款贴息。

从市文化创意产业专项资金中安排专款,用于贷款贴息,支持金融机构参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同市财政正在研究制定贷款贴息专项资金管理实施办法,进一点明确贷款贴息项目申报条件、审批程序等。

3.完善担保机制。

探索建立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贷款担保机制,从市文化创意产业专项资金中安排专款,设立担保资金。

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同市财政局研究起草了《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担保专项资金管理实施办法》(试行,引导担保机构为文化创意企业提供融资担保。

4.构筑投融资服务平台。

借助北京市产权交易所现有平台,充分依托其资源优势,共同建设包括信息披露、投融资促进、登记托管、资金结算等在内的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投融资服务平台,解决文化创意企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并购重组与融资瓶颈问题。

同时,积极培育上市企业,支持一批文化创意企业上市融资、做强做大。

五、加强服务指导,完善平台建设,促进集聚区健康有序发展

自第一批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认定以来,有关部门加强服务指导,协调完善集聚区管理体制。

文化创意产业集聚效应日益明显,产业集聚格局初步确立。

1.做好集聚区基础设施项目支持。

为用好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基础设施专项资金,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同市发改委研究制定并发布了《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基础设施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试行》。

根据该办法,市发改委积极做好集聚区内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平台等项目的遴选和扶持工作,初步确定对通州区北京当代原创艺术与卡通产业集聚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中国(怀柔影视基地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给予资金支持,共计1.8亿元。

2.组织认定第二批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

为做好第二批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评审认定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同市发改委组织相关部门对我市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发展建设情况进行调查摸底,在此基础上,组织开展了第二批集聚区的评审和认定工作。

3.推进集聚区建设。

市科委以文化创意企业需求为导向,积极推进集聚区共性技术条件平台建设,在完善DRC基地工业设计创意产业平台的基础上,全面启动了数字娱乐产业基地多媒体渲染服务平台、国家新媒体基地新媒体产业孵化科技条件平台建设,有效支撑了集聚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市新闻出版局积极支持国家游戏动漫产业基地重点园区发展,在产品审批、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给予园区大力支持;中关村科技园区管委会在全市首批认定位于中关村区的六个集聚区基础上,进一步统筹规划,明确各自的产业特色和功能定位,完善基础设施和技术、服务支撑体系。

在相关区县和委办局的大力推动下,第一批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健康有序发展。

2006年,10个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共实现收入490亿元,约占全市文化创意产业总收入的14%;集聚区内文化创意企业总数超过6000家,其中新增企业近千家,一批具有带动作用的骨干、龙头企业相继落户,对集聚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起到重要带动作用。

不仅如此,各区县还涌现出一批各具特色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初步形成了以10个市级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为龙头,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

六、把握奥运机遇,搭建交易平台,推广文化创意产品和服务

1.成功举办第二届中国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

文博会期间,综合活动、展览展示、论坛峰会、推介交易、文艺演出、创意体验等六大系列近百场活动在北京集中展开,共吸引来自联合国等14个国际组织的负责人及来自35个国家和地区的50个代表团组和百余名重要外宾;国内25个省、区、市派出了政府代表团参会,14个省市直接组团参展。

共签署合作协议、意向220个,总金额38.27亿美元。

本届文博会充分体现了“文化创意与人文奥运”的主题,有效推动了文化创意产业的交流与合作。

2.开展创新评奖活动。

为提升企业设计创新能力,市科委在成功举办首届“中国

创新设计红星奖”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组织结构和奖项设置,提升“红星奖”的组织水平和影响力。

第二届“红星奖”共有455家单位的1800多件产品参评,分别比去年增加了近150%和400%。

市旅游局成功组织了第六届北京旅游商品设计大奖赛和首届旅游书画大赛,进一步促进了旅游商品研发设计和生产工作。

为培养青年创意设计人才,团市委、市青联组织了2007北京创意•设计年度青年人物评选活动,共10名青年创意设计人才获奖。

3.以奥运为契机开展文化交流。

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培育优秀出口文化企业,鼓励文化产品出口,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在文化部组织的优秀出口文化企业、优秀出口文化产品和服务项目评奖活动中,我市中国杂技团有限公司等4个文化企业获奖,占全部获奖文化企业的近半数。

在抓住奥运机遇,开展文化交流方面,市商务局启动了以“推进文化创意产业,繁荣北京拍卖市场”为主题的北京拍卖季,打造北京拍卖品牌,推动文化产品流通与发展;市文物局与北京日报报业集团、北京电视台共同举办了首届北京中国文物国际博览会,展出来自近30个中国文物收藏家的近百件中国文物,向世界展示了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独特魅力;市商务局联合奥组委市场开发部开通了“奥运网店”电子商务平台,扩大奥运文化产品交易渠道;市文化局成立奥运文化活动协调小组,完善奥运会期间奥林匹克文化活动方案,加强对外文化交流与宣传。

配合奥组委举办了第五届北京2008奥林匹克文化节,共举办了群众文化体育活动、奥运文化广场、影视、论坛、展览等110余项活动。

七、深化体制改革,完善市场体系,优化产业发展市场环境为营造有利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体制环境,北京市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积极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加强市场监管、发挥中介组织作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市场环境得到进一步优化。

1.推进文化体制改革。

认真贯彻落实《关于深化北京市文化体制改革的实施方案》,做好北京出版社出版集团等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的转企改制工作。

巩固改制成果,推动转制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

目前市属11家文艺院团中4家已经完成转企改制,推出了一批新剧目,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007年,北京儿童艺术剧院有限责任公司演出398场,比去年增长31.35%。

实现经营收6246.06万元,比去年增长13.41%;北京歌舞剧院有限责任公司演出1771场,比去年增长7.66%。

实现经营收入3983.89万元,比去年增长16.89%;中国木偶艺术剧院有限责任公司演出1065场,比去年增长14.64%。

实现经营收入2790.3万元,比去年增长90.03%;中国杂技团有限责任公司实现经营收入4649万元,比去年增长32.07%。

2.加强文化市场监管。

加强市场执法,健全区县文化市场综合执法队伍,加大

对侵权案件的查处力度。

市新闻出版局成立了出版物鉴定中心,推动出版物鉴定工作专业化、制度化和体系休。

同时,利用高科技手段净化网络出版环境,北京地区互联网出版监管系统一期已投入运行,有力打击了网上非法出版活动。

3.加强市场中介组织建设。

为贯彻中央和北京市动漫游戏产业发展规划,市新闻出版局启动北京市动漫游戏协会筹建工作,加强行业自律,促进动漫游戏企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市文化局在组建演出、电影、网吧、音像等行业组织的基础上,逐步完善其社会管理和行业自律职能,支持文化窗口行业的行业协会在全市所属企业中开展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和星级评定工作,目前累计已有19家演出场所、30家电影放映场所和5家音像制品销售企业完成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工作。

中关村科技园区管委会积极推动园区特色优势产业组建技术联盟,促进企业进行协同创新和形成创新集群。

目前,已形成数字电视产业联盟、网络出版联盟、手机动漫产业联盟、非结构化操作标记语言(UOML)标准联盟等多个产业联盟,在产业核心技术和标准研发、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合作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为引进国际创意产业资源,开展文化创意产业的跨地域、跨行业合作,北京歌华文化创意产业中心、中国制造(英国)创意管理机构等10家中外机构联合发起组建了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联盟,为国内外创意主体提供项目孵化、资源共享、成果转化、产权保护、市场推广和人才培训等服务。

798艺术区、北京宋庄原创艺术与卡通产业集聚区,结合自身发展定位,从实际需要出发,积极培育、引进艺术品经纪机构,截至目前,798区共有画廊128家,北京宋庄原创艺术与卡通产业集聚区共有画廊66家。

八、加强人才建设,优化发展环境,完善人才支撑体系1.发布文化创意产业重点发展领域人才开发目录。

为引导人才优先身文化创意产业合理流动,市人事局将文化创意产业列入2007年度北京重点发展产业人才开发目录范围。

《目录》将高端经纪与策划人才、高端设计创意人才纳入今年文化创意产业开发的重点,并对人才所涉及的专业类型做出明确规定。

同时,要求各相关单位严格按照《目录》要求,加大对文化创意产业领军人才的吸引力度。

2.开展优秀文化人才认证和引进工作。

市人事局继续贯彻落实《北京市鼓励和吸引优秀文化体育人才来京创业工作的若干暂行规定》(京政发〔2004〕6号)和《北京市鼓励和吸引优秀文化体育人才来京创业工作的若干暂行规定实施办法》(京人发〔2004〕11号)的精神,吸引鼓励各类文化创意产业人才来京创业工作。

2007年,市优秀文化体育人才认定委员会文学艺术、广播影视、新闻出版和文博会共认证优秀文化人才8人,其中7人已通过市人事局办理了人才引进手续。

3.大力开展文化创意产业引智工作。

市人事局根据我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重点,

对当代文化演出、文化作品展示、文化传媒和现代音乐制作等领域企业进行资助。

2007年,为朝阳区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文化创意人才引进与产业发展”和北京数字娱乐产业示范基地“Dotman支持结算交易平台”两个引智项目聘请外国专家40人,提供资助经费共计50万元。

4.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支持高等院校设立文化创意相关专业,建立产学研一体的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训基地。

同时,注重加强与国外教堂机构的合作交流,市委宣传部与美国、英国、德国的多所大学进行合作,相继开办了文化创意产业经营管理人才等多期培训班,逐步建立起教育培训和岗位实践相结合的文化创意人才培养机制。

基于设计创意产业发展中对应用型、实战型人才的迫切需求。

市科委以企业人才需求为出发点、以高校为依托、DRC基地为平台,以开创“真项目、真环境、真操作”和模拟在职设计师的“三真一模拟”的产学研人才培养新模式。

目前已有24所京内外高校的1000余名标准毕业生参加了在该模式下创办的“未来设计师”就业指导培训。

九、完善工作机制,健全管理体系,提高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1.健全工作体系。

年初,领导小组办公室研究制定了《2007年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工作要点》《2007年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领导小组办公室重点工作安排》和将全年重点工作落实到各成员单位,有效推动了各项工作任务的开展。

在完善领导小组成员、办公室成员和联络员三位一体的工作构架基础上,各区县依据实际情况,建立了相应的文化创意产业领导协调机构,形成市区两级齐动的良好工作局面。

为加强政府与企业间的沟通交流,市文化创意产业促进中心接受领导小组及办公室的委托,为产业发展提供及时有效的服务。

积极推进文化创意产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完成了以建设“一网、三库、三系统”(即北京文化创意网、项目库、专家库、中介库,行业信息统计监测系统、项目信息申报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为主要内容的综合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方案,整合现有网络平台资源,形成统一的对外服务窗口。

2.加强产业统计分析工作。

为全面反映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情况,市统计局研究建立了文化创意产业统计指标体系,做好统计分析工作;汇集、整理相关统计报表,修订部门统计制度;借鉴国内外有关研究成果,初步研究建立了北京文化创意指数,可综合反映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情况,评估文化创意产业竞争力;为加强集聚区统计调查工作,探索制定了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统计调查方案,为各集聚区开展统计调查工作提供参考。

市科委针对设计创意业的行业特点,会同市统计局以领域分类为基础、以规模企业为重点,以中小企业为补充,开展了“北京市专业技术服务业(设计活动)统计工作”,为实时掌握企业动态建立长效的反馈机制。

2007年,在市文化创意产业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在各成员单位的积极配合下,我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取得实质性进展,为首都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2008年,我们将以十七大精神为指导,紧抓奥运机遇,认真贯彻落实市文化创意产业领导小组的工作部署和安排,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扎实工作,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推动首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领导小组办公室京文创办发〔2008〕1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