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价十倍》阅读练习及答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941292 上传时间:2023-05-2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1.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价十倍》阅读练习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马价十倍》阅读练习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马价十倍》阅读练习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马价十倍》阅读练习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马价十倍》阅读练习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马价十倍》阅读练习及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马价十倍》阅读练习及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马价十倍》阅读练习及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马价十倍》阅读练习及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马价十倍》阅读练习及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马价十倍》阅读练习及答案.docx

《《马价十倍》阅读练习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价十倍》阅读练习及答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马价十倍》阅读练习及答案.docx

《马价十倍》阅读练习及答案

《马价十倍》阅读练习及答案

篇一:

《马价十倍》翻译译文、《马价十倍》阅读训练题及

《马价十倍》①

有人卖骏马者,比②三旦立市,人莫知之。

往见伯乐曰:

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言,愿子还③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④之费。

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⑤而马价十倍。

注释:

①选自《战国策·燕策》。

《战国策》,西汉末年刘向校正编订。

共三十三篇,记载了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一些活动,着重记录了谋臣的策略和言论。

刘向,除编订《战国策》外,还编有《说苑》等书。

②比:

副词,接连地。

③还:

通环环绕。

④朝:

早晨。

⑤一旦:

一天。

阅读训练: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1)、往见伯乐曰

(2)、愿子还而视之

(3)、去而顾之(4)、伯乐乃还而视之

2、与去而顾之中的去的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A、去死肌B、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C、.则有去国怀乡D、黄鹤一去不复返

3、从下面选出与去而顾之中的而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后狼止而前狼又至B、学而时习之

C、峨冠而多髯者D、出淤泥而不染

4、本不懂得货色,而名家说好就认为好,人云亦云,这样不加分析地盲目地虚推、崇拜对吗?

请谈谈你的看法。

《马价十倍》

译文:

有个卖骏马的人,接连三天在市场上站着卖马,结果没有一个识马的。

他前去拜见伯乐,说道:

我有一匹骏马想要卖掉,可是接连三天在市场上站着卖,没有人来问一声,我希望您去围着马转一圈看看,离开的时候再回过头来看一看,我愿意献给您一早晨的费用。

伯乐于是去市场上环绕着马看了一圈,离开的时候又回头来看了看,结果一天之中马的价钱涨了十倍。

1.

(1)、拜见

(2)、尊称对方,您(3)、回头看(4)、于是

2、A3、B4、不对。

应该有自己的独到见解。

篇二:

马价十倍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篇一:

马价十倍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有人卖骏马者,比②三旦立市,人莫知之。

往见伯乐曰:

“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言,愿子还③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④之费。

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⑤而马价十倍。

注释

①选自《战国策·燕策》。

《战国策》,西汉末年刘向校正编订。

共三十三篇,记载了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一些活动,着重记录了谋臣的策略和言论。

刘向,除编订《战国策》外,还编有《说苑》等书。

②比:

副词,接连地。

③还:

通“环”环绕。

④朝:

早晨。

⑤一旦:

一天。

阅读训练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①往见伯乐曰____②愿子还而视之______

③去而顾之_____④伯乐乃还而视之______

2.与“去而顾之”中的“去”的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a.去死肌b.游人去而禽鸟乐也c.则有去国怀乡d.黄鹤一去不复返

3.从下面选出与“去而顾之”中的“而”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后狼止而前狼又至b.学而时习之c.面山而居d.黑质而白章

4.本不懂得货色,而“名家”说好就认为好,人云亦云,这样不加分析地盲目地虚推、崇拜对吗?

请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①拜见②尊称对方,您③回头看④于是2.a3.b4.不对。

应该有自己的独到见解。

译文

有个卖骏马的人,接连三天在市场上站着卖马,结果没有一个识马的。

他前去拜见伯乐,说道:

“我有一匹骏马想要卖掉,可是接连三天在市场上站着卖,没有人来问一声,我希望您去围着马转一圈看看,离开的时候再回过头来看一看,我愿意献给您一早晨的费用。

伯乐于是去市场上环绕着马看了一圈,离开的时候又回头来看了看,结果一天之中马的价钱涨了十倍。

更多有关的资料篇二:

马价十倍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篇三:

马价十倍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您的位置:

>>马价十倍阅读答案_文言文马价十倍翻译赏析_古大全文言文《马价十倍》选自其诗词原文如下:

《马价十倍》这则寓言说明,有的人确有真才实学,但不一定能得到赏识和重用,因而需要有像伯乐这样的人来发现和举荐。

骏马待伯乐至而增价,说明权威的重要,但又不可盲目地崇拜和迷信别人,更要提防有的庸才借助或冒用权威之名来抬高自己的身价。

有人卖骏马者。

,人莫知之。

往见伯乐曰:

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

愿子还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之费。

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而马价十倍。

1、比:

副词,连接地。

2、莫:

没有谁。

3、知:

知道,了解。

4、臣:

先秦时代,普通人之间有时也谦称自己为臣。

5、旦:

天。

6、立:

站立,呆。

7、于:

在。

8、言:

交谈。

9、愿:

希望。

10、还:

音义通环,围绕,转圈子。

11、顾:

回头看。

12、一朝之贾:

一天的价值;贾:

通价,这里指报酬;朝:

早晨,也指一天;之:

的。

13、乃:

就,于是。

14、去:

离开。

16、之:

代词,这里指千里马。

17、一旦:

这里是一会儿的意思。

18、见:

拜见,谒见。

19、子:

代词,代指伯乐。

20、一朝之费:

(等同于)工作一天所得的报酬21、三旦:

三天。

有个卖骏马的人,在集市上待了三天,却没有人知道他卖的马是骏马。

他拜见相马的专家伯乐说:

我有匹骏马想要卖掉它,连着三天站在市上,没有人来问过。

希望您能围着我的马查看它,离开的时候再回头来看它一眼,请让我奉送给您一天的报酬。

伯乐就走过去围着那匹马查看它,离开的时候又回头看了一眼。

一会儿这匹马的价钱(成了原来的)十倍。

有的人确有真才实学,但不一定能得到赏识和重用,因而需要有像伯乐这样的人来发现和举荐。

骏马待伯乐至而增价,说明权威的重要,但又不可盲目地崇拜和迷信别人,更要提防有的庸才借助或冒用权威之名来抬高自己的身价从而达到目的。

作为权威人士而言,说话做事都要凭良心,实事求是,要爱惜自己的名誉,不能被贪欲蒙蔽,随便收别人好处而办事。

篇四:

马价十倍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文库君已有近万本图书,还会不断收罗精品免费内容双手奉上,请及时续费哦!

原文】人有卖骏马者,比

(1)三旦立市,人莫

(2)知(3)之。

()往见伯乐曰:

“臣(4)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5)立(6)于市,人莫与言(7)。

愿(8)子还(9)而视之,去(10)而顾(11)之,臣请献一朝(13)之贾(12)。

”伯乐乃(13)还而视之,去(14)而顾(15)之(16)。

一旦(17)而马价十倍。

-------选自《战国策燕策二》1.比:

连续、接连2、莫:

没有3、知:

了解4、臣:

先秦时代,普通人之间有时也谦称自己为“臣”。

5、三旦:

三天6、立:

站立7、于:

在8、言:

交谈9、愿:

希望10、还:

通假字,通“旋”围绕,绕圈子。

11、顾:

回头看12、一朝之贾:

一天的价值;贾:

通“价”,这里指报酬;朝:

早晨,也指一天;之:

的。

13、乃:

就,于是14、去:

离开15、顾:

回头看。

16、之:

代词,这里指千里马。

17、一旦:

这里是“一会儿”的意思。

译文】有卖千里马的人,连续三天站在集市上卖马,人们不知道他卖的是千里马。

这个人就去拜见伯乐,说:

“我有骏马想要卖,连续三天站在集市上,没有人和我谈生意。

希望您环绕着马看它,离开的时候再回头看看它,我会付你一天的价钱。

”伯乐就环绕着马看它,离开的时候回头看它。

一天之内马价涨了十倍。

伯乐简介】伯乐(约公元前674年-前611年),原名孙阳,春秋中期郜国(今山东省成武县)人。

在秦国富国强兵中,作为相马立下汗马功劳,得到秦穆公信赖,被封为“伯乐将军”。

伯乐后来将毕生经验总结写成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相马学著作——《伯乐相马经》。

现山东省成武县伯乐集人。

指个人或集体发现、推荐、培养和使用人才的人。

“比三旦立市”而无人问津的马,经相马专家伯乐无言的“还而视之,去而顾之”,竟然“一旦而马价十倍”,可见权威的重要性。

反过来说,人们对权威和专家的迷信和崇拜是多么的盲目。

1.与黑体的词语解释相同的一项是()。

a.比三日立市比肩继踵b.人莫之知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比之之之c.愿子还大府召是儿,幼愿耳d.去而顾之魏将庞涓闻之,去韩而归愿愿去去2.选出下列句中的“之”用法不一样的一项()。

a.臣有骏马欲卖之b.愿子还而视之c.去而顾之d.臣请献一朝之贾3.加点的字读音判断正确的一项是()a.愿子还而视之(huán)b.臣请献一朝之贾(jiǎ)还贾c.臣请献一朝之贾(gǔ)d.阴霞生远岫,阳景逐回流。

(jǐng)贾景4.省略的部分补充正确的一项是()。

a.人莫与言(骏马)b.(余)乃重修岳阳楼c.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之)d.一鼓作气,再(鼓)而衰5.对文章意思判断有错的一项是()。

a.本来是一匹劣马,但是由于请到了伯乐来故弄玄虚,因此“马价十倍”。

b.卖马者为了请到伯乐,允诺给他一天的报酬。

c.伯乐其实并没有发表什么评论,他“还而视之,去而顾之”,无非是在暗示这匹马被自己看中了。

d.这匹马其实也算得上是一匹好马,但只有请到了伯乐,人们才意识到了,表明了人们迷信权威的社会现实。

6.解释句中黑体的词。

(1)见伯乐曰、往见(3)、去而顾之顾

(2)子还而视之、愿子(4)、伯乐乃还而视之乃)7.与“去而顾之”中的“去”的意义不同的一项是(a.去死肌c.则有去国怀乡b.游人去而禽鸟乐也d.黄鹤一去不复返8.从下面选出与“去而顾之”中的“而”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后狼止而前狼又至c、峨冠而多髯者b、学而时习之d、出淤泥而不染9.下列中的黑体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人莫与言(言,话语)言c.去而顾之(去,离开)去10.在文中(b.愿自还而视之(愿,希望)愿d.伯乐乃还而视之(乃,竟然)乃)补上省略的成分。

11.“臣请献一朝之贾。

”一句翻译正确的是()a.我请求你给我一天的报酬。

c.我愿与奉送给你一天的报酬。

b.大臣们愿意奉送给你一天的报酬。

d.我要求贡献一天的报酬。

12.文中有两个通假字,这两个通假字分别是①______通________;②______通________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比三旦立市,人莫之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伯乐看了之后,马价为什么会涨了10倍?

你如何看待这种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本不懂得货色,而“名家”说好就认为好,人云亦云,这样不加分析地盲目地虚推、崇拜对吗?

请谈谈你的看法。

16.读了这个故事,你受到了哪些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d2.d3.b4.d5.a6.

(1)拜见

(2)尊称对方,您(3)回头看(4)于是

7.a8.b9.b10.卖骏马者。

11.c12.①还旋②贾价13.①接连三天站在集市上,别人没有知道这是一匹千里马的.②伯乐就去围着马转圈看了看,离开的时候又回头看了看.14.伯乐是相马的权威,众人都迷信权威,崇拜权威.这种现象说明了:

⑴骏马因伯乐而价增,说明了权威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⑵我们不应过分的迷信权威,盲目的崇拜权威。

凡事要实地考察,才能得出真实的结论。

⑶像伯乐这样的权威,一定要注重自己的言行,说话办事都要有自己的原则性,否则极易导致不应出现的后果。

(以上3点可任选一点展开)15.不对。

应该有自己的独到见解。

16.①骏马因伯乐而价增,说明权威的重要性.②也不能完全迷信权威,盲目地崇拜权威.凡事要实地考察,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③像伯乐这样的权威人士,为“一朝之贾”,不经过调查研究就“去而顾之”的做法也是不可取的。

篇五:

马价十倍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人有卖骏马者,比三旦立市.人莫之知,往见伯乐,曰:

”臣有骏马,比三旦立于市.人莫马言,原子还面,视之,臣请献一朝之贾.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而马价十倍.译文有个人要出卖骏马,接连三天站在马市上,却没有人知道他的马是骏马.这人找到相马的专家伯乐说:

”我有匹好马要卖掉它,接连三天呆在市上,没有人来问过.希望您给帮帮忙,去围着我的马转个圈儿看看它,临走的时候再回过头来看它一眼,我愿意奉送给您一天的花费.”伯乐接受了这个请求,就走过去围着那匹马转圈儿看了一看,临走的时候又回头看了一眼.这匹马的价钱立刻暴涨了十倍.《战国策·燕策二》寓意:

名家的赏识很重要.真正好的东西,又得到名家赏识,它的身价就会加倍增长.原文:

人有卖骏马者,比三旦立市,人莫之知.往见伯乐,曰:

”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之费.”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而马价十倍原文人有卖骏马者,比

(1)三旦立市,人莫

(2)之知

(3)。

往见伯乐曰:

“臣(4)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5)立(6)于市,人莫与言(7)。

愿(8)子还(9)而视之,去(10)而顾(11)之,臣请献一朝(13)之贾(12)。

”伯乐乃(13)还而视之,去而顾之。

一旦而马价十倍。

-------选自《战国策燕策二》编辑本段译文有卖骏马的人,连续三天站在集市上卖...2014-11-30原文人有卖骏马者,比

(1)三旦立市,人莫

(2)之知(3)。

往见伯乐曰:

“臣(4)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5)立(6)于市,人莫与言(7)。

愿(8)子还(9)而视之,去(10)而顾(11)之,臣请献一朝(13)之贾(12)。

”伯乐乃(13)还而视之,去而顾之。

一旦而马价十倍。

-------选自《战国策燕策二》编辑本段译文有卖骏马的人,连续三天站在集市上卖马,人们不知道他卖的是好马。

这个人就去拜见伯乐,说:

“我有骏马想要卖,连续三天站在集市上,没有人和我谈生意。

希望您环绕着马看它,离开的时候再回头看看它,我会付你一天的价钱。

”伯乐就环绕着马看它,离开的时候回头看它。

一天之内马价涨了十倍。

编辑本段加点字1、比:

连续、接连2、知:

了解3、去:

离开4、三旦:

三天5、于:

在6、立:

站立7、言:

交谈8、愿:

希望9、还:

通假字,通“旋”围绕,绕圈子。

10、顾:

回头看11、莫:

没有12、臣:

先秦时代,普通人之间有时也谦称自己为“臣”。

13、

一朝之贾:

一天的价值;贾:

通“价”,这里指报酬;朝:

早晨,也指一天;之:

的。

14、乃:

就,于是15、一旦:

这里是“一会儿”的意思。

编辑本段句译1)人莫之知:

人们不知道那是(匹千里马)。

2)人莫与言:

人们不跟他交谈。

3)臣请献一朝之贾:

我愿意奉送给你一天的花费。

4)愿子还而视之:

希望您环绕着马看它5)人有卖马者,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之知:

有卖骏马的人,连续三天站在集市上卖马,人们也不知道他卖的是好马6)去而顾之,:

离开的时候再回头看看它,编辑本段伯乐相马传说中,天上管理马匹的神仙叫伯乐。

在人间,人们把精于鉴别马匹优劣的人,也称为伯乐。

第一个被称作伯乐的人本名孙阳,他是春秋时代的人。

由于他对马的研究非常出色,人们便忘记了他本来的名字,干脆称他为伯乐,延续到现在。

一次,伯乐受楚王的委托,购买能日行千里的骏马。

伯乐向楚王说明,千里马少有,找起来不容易,需要到各地巡访,请楚王不必着急,他尽力将事干好。

伯乐跑了好几个国家,连素以盛产名马的燕赵一带,都仔细寻访,辛苦倍至,还是没发现中意的良马。

一天,伯乐从齐国返回,在路上,看到一匹马拉着盐车,很吃力地在陡坡上行进。

马累得呼呼喘气,每迈一步都十分艰难。

伯乐对马向来亲近,不由走到跟前。

马见伯乐走近,突然昂起头来瞪大眼睛,大声嘶鸣,好像要对伯乐倾诉什么。

伯乐立即从声音中判断出,这是一匹难得的骏马。

伯乐对驾车的人说:

“这匹马在疆场上驰骋,任何马都比不过它,但用来拉车,它却不如普通的马。

你还是把它卖给我吧。

”驾车人认为伯乐是个大傻瓜,他觉得这匹马太普通了,拉车没气力,吃得太多,骨瘦如柴,毫不犹豫地同意了。

伯乐牵走千里马,直奔楚国。

伯乐牵马来到楚王宫,拍拍马的脖颈说:

“我给你找到了好主人。

”千里马像明白伯乐的意思,抬起前蹄把地面震得咯咯作响,引颈长嘶,声音洪亮,如大钟石磐,直上云霄。

楚王听到马嘶声,走出宫外。

伯乐指着马说:

“大王,我把千里马给您带来了,请仔细观看。

”楚王一见伯乐牵的马瘦得不成样子,认为伯乐糊弄他,有点不高兴,说:

“我相信你会看马,才让你买马,可你买的是什么马呀,这马连走路都很困难,能上战场吗?

”伯乐说:

“这确实是匹千里马,不过拉了一段车,又喂养不精心,所以看起来很瘦。

只要精心喂养,不出半个月,一定会恢复体力。

”楚王一听,有点将信将疑,便命马夫尽心尽力把马喂好,果然,马变得精壮。

楚王跨马扬鞭,但觉两耳生风,喘息的时间,已跑出百里之外。

后来千里马为楚王驰骋沙场,立下不少功劳。

楚王对伯乐更加敬重了。

编辑本段伯乐简介伯乐[释义]伯乐:

相传为秦穆公时的人,姓孙名阳,善相马。

古代春秋战国时期人。

现山东省成武县伯乐集人。

指个人或集体发现、推荐、培养和使用人才的人。

[出处]汉·韩婴《韩诗外传》卷七:

“使骥不得伯乐,安得千里之足。

”唐·韩愈《马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伯乐(约公元前674年-前611年),原名孙阳,春秋中期郜国(今山东省成武县)人。

在秦国富国强兵中,作为相马立下汗马功劳,得到秦穆公信赖,被封为“伯乐将军”。

伯乐后来将毕生经验写成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相马学著作——《伯乐相马经》。

春秋时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军事的需要,马的作用已十分凸显。

当时人们已将马分为六类,即种马(繁殖用)、戎马(军用)、齐马(仪仗用)、道马(驿用)、田马(狩猎用)、驽马(杂役用),养马、相马遂成为一门重要学问。

孙阳就是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选择了相马作为自己终生不渝的事业。

孙阳从事相马这一职业时,还没有相马学的经验著作可资借鉴,只能靠比较摸索、深思探究去发现规律。

孙阳学习相马非常勤奋,《吕氏春秋·精通》说:

“孙阳学相马,所见无非马者,诚乎马也。

”少有大志的孙阳,认识到在地面狭小的郜国难以有所作为,就离开了故土。

历经诸国,最后西出潼关,到达秦国,成为秦穆公之臣。

当时秦国经济发展以畜牧业为主,多养马。

特别是为了对抗北方牧人剽悍的骑士,秦人组建了自己的骑兵,故对养育马匹、选择良马非常重视。

孙阳在秦国富国强兵中立下了汗马功劳,并以其卓著成绩得到秦穆公信赖,被秦穆公封为“伯乐将军”,随后以监军少宰之职随军征战南北。

伯乐在工作中尽职尽责,在做好相马、荐马工作外,还为秦国举荐了九方皋这样的能人贤士,传为历史佳话。

伯乐经过多年的实践、长期的潜心研究,取得丰富的相马经验后,进行了系

篇三:

马价十倍阅读答案

阅读课外文言文《马价十倍》,回答问题。

(8分)

人有卖骏马者,比三旦立市,人莫之知。

往见伯乐,曰:

“臣有骏马欲卖之,

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

愿子还①而视之,去而顾之。

臣请献一朝之贾②。

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

一旦而马价十倍。

注:

①还:

同“旋”,围绕。

转圈子。

②一朝之贾:

工作一天应得的报酬。

朝,早晨,也指一天。

贾,同“价”。

1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词的意思。

(2分)

①比三旦立市()②去而顾之()..

20.翻译下列句子。

(3分)

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

一旦而马价十倍。

21.读了这个故事,你获得了哪些启示?

(3分)

19.①连续②回头看(各1分)

20.伯乐于是就围着这匹马转着看了又看,离开后(一边走,又一边不断)

回过头来看着这匹马。

这天早上,这匹马的卖价顿时涨了十倍。

(3分)

21.示例:

骏马因伯乐而升值,说明权威的重要性。

但也不能完全迷信权威,盲目地崇拜权

威,凡事要注重实地考察,才能得出真实的结论,否则就会犯经验主义错误。

(言之成理即

可,3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