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心理学读书笔记广西师范大学本.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942973 上传时间:2023-05-22 格式:DOCX 页数:68 大小:65.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等教育心理学读书笔记广西师范大学本.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高等教育心理学读书笔记广西师范大学本.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高等教育心理学读书笔记广西师范大学本.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8页
高等教育心理学读书笔记广西师范大学本.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8页
高等教育心理学读书笔记广西师范大学本.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8页
高等教育心理学读书笔记广西师范大学本.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8页
高等教育心理学读书笔记广西师范大学本.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8页
高等教育心理学读书笔记广西师范大学本.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8页
高等教育心理学读书笔记广西师范大学本.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8页
高等教育心理学读书笔记广西师范大学本.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8页
高等教育心理学读书笔记广西师范大学本.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8页
高等教育心理学读书笔记广西师范大学本.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8页
高等教育心理学读书笔记广西师范大学本.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8页
高等教育心理学读书笔记广西师范大学本.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8页
高等教育心理学读书笔记广西师范大学本.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8页
高等教育心理学读书笔记广西师范大学本.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8页
高等教育心理学读书笔记广西师范大学本.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8页
高等教育心理学读书笔记广西师范大学本.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8页
高等教育心理学读书笔记广西师范大学本.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8页
高等教育心理学读书笔记广西师范大学本.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8页
亲,该文档总共6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等教育心理学读书笔记广西师范大学本.docx

《高等教育心理学读书笔记广西师范大学本.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等教育心理学读书笔记广西师范大学本.docx(6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等教育心理学读书笔记广西师范大学本.docx

高等教育心理学读书笔记广西师范大学本

高等教育心理学读书笔记(广西师范大学版本)

 

 

————————————————————————————————作者:

————————————————————————————————日期:

 

教师篇

第一讲教师职业心理的发展

理解:

知道教师职业生涯和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的含义,描述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目标包含的内容,能说明教师职业发展的特点。

1、教师职业生涯的发展

(一)教师职业生涯的内涵与特点

教师职业生涯的内涵:

是指一个人一生在教师职业岗位上所度过的与教育教学活动相关的连续工作经历。

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的内涵:

是指教师的职业素质、能力、成就、职位、事业等随时间轨迹而发生的变化过程及相应的心理体验与心理发展历程。

包括:

时间维度和领域维度。

所谓时间维度是指教师随年龄和工作时间的变化而出现的对职业的认知、心理趋向以及职业理想的变化;所谓领域维度是指教师的职业理想、知识水平、教育观念、教学监控能力、对教学的心理感受等随工作经验的累积而发生的变化。

1.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的目标

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的目标包括外职业生涯发展目标和内职业生涯发展目标。

外职业生涯发展目标:

教师对职业生涯中一些外在需求的表现,比如职称、工作环境、工资、福利以及在学校中的地位等。

内职业生涯发展目标:

教师个体自身要达到的职业成熟,是对教师自身的内在要求。

2.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的特点

(1)恒定平稳的职业生涯

(2)独立孤寂的教学科研(3)年龄距离的日渐拉大(4)教学成效的难以衡量

理解:

比较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的阶段,描述教师在各职业生涯发展阶段所关注的焦点内容。

(二)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的阶段

1.生存关注阶段

努力改善与同事、师生的关系;

初任教师对刚进入的工作领域充满激情,充满期待,这孕育着教师专业发展之初的奋发作为的美好图像。

他们关注教育生活中的生存状况,关注学科知识的掌握状况,关注自己所获的知识技能与岗位需要的适应状况。

可以说,教师对自己的生存适应性和内心安宁的关注胜过对教学任务和对学生的关注。

这是一个“为自己的职业生涯而战”的阶段。

处于这一阶段的教师关注的问题常常有:

“我的学生喜欢我吗?

”“我讲的他们会听吗?

”“其他教师会怎样看我?

”等。

另一方面,他们又要不断地适应新的环境和新的人际关系。

由于存在着种种生存忧虑,处于这一阶段的某些教师可能会对课堂行为管理十分关注,想方设法控制学生,有些教师可能花大量时间处理与学生的个人关系。

2.任务关注阶段

关注如何上好课?

提高教学质量;

通常执教一年之后,其生存忧虑和对自我的关注开始减少,转而出现一些新的关注点,即关注如何完成教学任务、如何上好每一节课的内容。

在此阶段,教师的全面任务意识也在逐渐形成。

这种任务意识,具体表现为对三个方面的关注:

第一,关注自身。

第二,关注任务。

第三,关注经济地位。

3.发展关注阶段

关注自己的专业发展,学生的因材施教。

处于这一阶段的教师更多地关注自己的专业发展,关注自己的教学对学生产生的影响,关注每一位学生潜力的实现。

通常考虑的问题有:

“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成就感?

”“怎样应对学生的社会和情感需要?

”“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学生下一阶段的学习需要哪些技能准备?

”等。

理解:

知道专家型教师的概念,描述专家型教师的教学专长表现并分析他们是如何做到的。

二、专家型教师的成长过程

专家型教师:

指那些在教学领域中,具有丰富的组织化了的专门知识,能高效率的解决教学中的各种问题,富有职业敏锐洞察力的教师。

1.拥有丰富的组织化了的专门知识

首先专家型教师拥有丰富的知识;其次,专家型教师能更有效地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来解决问题。

2.能高效率解决教学中的问题

专家型教师是怎样做到这一点的呢?

第一、熟练掌握技能并使其自动化;第二、善于监控自己的认知执行过程。

3.富有职业的敏锐洞察力

专家型教师是怎样对问题进行思考的呢?

第一,专家型教师对熟悉情境的识别与加工比新手快;第二,专家型教师的知识经验更具有实践性和实用性;第三,专家型教师的行为和态度更具评价性。

运用:

掌握专家型教师基本的共同点。

(二)专家型教师的基本特征:

国外关于专家型教师特征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格拉舍和伯利纳归纳的专家型教师应具有的九个特征上。

专家型教师的基本特征:

1.专家型教师能对教学情境的准确分析和较强的教学监控能力;2.专家型教师的教学具有灵活性并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第三,专家型教师具有较强的反省意识和出色的教育科研能力。

运用:

掌握专家型教师成长的规律并加以运用,能推导新手教师成长为专家型教师所需的条件。

(三)专家型教师的成长规律

专家型教师的成长需要以下几项条件:

1.系统学习理论;2.进行教学观摩;

3.从事教学研究;4.自觉教学反思

了解:

识记教师职业生涯中“高原现象”的含义和表现。

三、教师成长中常见的心理问题

(一)高原现象及其消除

1.教师职业生涯的“高原现象”

高原现象:

指在学习特别是技能形成过程中出现进步暂时停顿或退步的现象。

1977年,美国职业心理学家T.P.菲伦斯等将他引入职业生涯领域。

教师职业生涯的“高原现象”指教师在职业生涯发展的某一阶段由进一步增加工作责任所引发的有关职业进步如晋升、流动等暂时停顿的心理与行为状态。

这个心理与行为状态直接导致教师对自己从事的职业产生认同危机,并弥散于教师的心理和行为的各个层面,主要表现为:

第一,教学中常常觉得力不从心,对自己职业的责任和义务缺乏清晰的认识,教学态度也发生明显的变化,热情日渐耗尽,缺乏积极性、主动性,得过且过;第二,或对新的教学理念缺乏敏感和认同,不寻求教学创新,满足于以已经获得的基本技能进行单调重复的教学;第三,或无法将新的理念融入自己的教学之中;第四,在教学水平,业务技能及科研等方面难以提高,出现了相对停滞的阶段,好像很难再上一个台阶。

影响:

(1)导致对职业的认同危机;

(2)产生满足,不再超越自己;(3)存在个体差异性;

解决办法:

增强教师的“自我效能感”

运用:

掌握教师自我效能感、教学效能感的概念,说明影响教师教学效能感的因素,能初步运用提高教师教学效能感的策略。

2.增强教师的“自我效能感”

(1)自我效能感:

是指个体对自己实现特定领域行为的主观判断与期望。

教学效能感:

指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学习活动和学习结果的能力的一种主观判断和感受。

教师的教学效能感可分为一般教育效能感和个人教学效能感。

一般教育效能感:

是指教师对教育在个体发展中的作用等问题的一般看法与判断。

个人教学效能感是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和效果的理解和判断。

(2)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因素

环境因素和教师自身因素影响教师的教学效能感。

其中,社会环境、尊师重教的风气、工作发展条件等影响教师的一般教育效能感;学校环境、工作条件、发展机会、人际关系、职业价值观和自我意识将对个人教学效能感产生重要的影响。

而教师的教育观和自信心是影响教学效能感的关键。

研究发现,学历高低对个人教学效能感有显著影响。

随着教师教学实践的增多,教师的一般教育效能感有降低的现象,而个人教学效能感呈现出上升的趋势。

(3)教师教学效能感的增强是教师职业发展的主要内容:

第一,要提高社会对教师的关注程度,形成全社会尊师重教的良好风气,使教师职业成为人们向往的职业。

第二,学校必须建立一套合理高效的管理制度和规章,为促进教师努力实现自身的价值提供良好的条件。

第三,最重要的是教师自身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和职业素养,一方面,教师要形成科学的教育发展观,在努力丰富自己的学科专业知识的同时,学习和掌握相关的心理学、教育学、教学法的知识,并运用到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为教师自身的专业化发展奠定基础;另一方面,要坚持不懈的观摩学习和自觉反思,加强对自己教育教学过程的审视和分析,积极改进自己的教学、增强自信心。

运用:

知道教师职业倦怠的含义及其核心成分,分析影响教师职业倦怠的外在和内在因素,能运用预防教师职业倦怠的方法。

(二)职业倦怠及其预防

1.职业倦怠指助人行业中的个体面对过度工作需求时,所产生的身体和情绪的极度疲劳状态。

2.核心成分

(1)情绪衰竭是指个体情绪、情感处于极度疲劳状态,工作热情完全丧失;

(2)非人性化是指个体以消极、否定或麻木不仁的态度对待来访者;

(3)低个人成就感指个体评价自我的意义和价值的倾向低。

3.教师职业倦怠:

是指教师不能顺利应对压力的一种极端反应,是教师在长期的压力体验下产生的情绪、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

它源于个体对付出与回报之间显著不平衡的知觉。

4.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

(1)外在社会的期望与内在自我的迷思

教师是一种专门的职业,也是一种助人的工作。

社会大众对于教师的过高期望,增加了教师的工作压力,也使教师产生一种内在的迷失。

(2)过高的内控制点导致“工作状”的状态

心理学家根据个体的控制点特征,把人们分为外控型和内控型。

所谓控制点,指的是可以用来解释为什么有些人会积极主动地应对困难处境,而另一些人则表现出消极态度的一种人格特质。

内控型个体相信自己应对事情的结果负责,即个人的行为、能力是事情发展的决定因素,而外控型个体则认为事件结局主要由于外部因素所左右,如运气、他人等。

大量研究证实,外控性与焦虑、抑郁情绪正向相关,外控性强的人更难以应对紧张的生活环境;而内控性强的人,较积极追求有价值的目标,较多地投身社会活动,求知欲强,有灵活性吗,更有主见,幸福感也较常见。

(3)A型性格带来的不良应对

心理学家把竞争、缺乏耐心、时间紧迫感、敌意、说话动作快速、急躁、进取、好胜等这一组性格特质统称为“A型性格”。

职业倦怠者最常使用的是逃避型应对,即消极地忽略或者回避压力,甚至否认压力的存在,或者忽视它对自身已经带来的负面影响,却从不试图用某些实际行动来改变现状、对抗压力,这种被动接受、消极逃避、自欺欺人的做法显然无助于减轻压力,反而会形成恶性循环,使身心更加受累,从而导致枯竭。

5.预防教师职业倦怠的方法

(1)调整与工作有关的不合理信念

改变思想上的误区如:

(1)“轻伤不下线”;

(2)“我要做所有的事情,因为它们都是我的责任”;(3)不要总想着自己的问题,这样很自私;(4)不可能有平衡的生活,唯一重要的事情就是工作和业绩”;(5)“如果你不为工作焦虑,就不是投入”;(6)“工作是很严肃的事情,怎么能拿工作开玩笑呢?

(2)做好自我管理

生活方式管理;时间管理;情绪管理;

第二讲教师的素养与人格

理解:

识记角色的定义,理解角色期待的含义,说明现代社会对教师角色期待赋予的多重内涵。

一、教师的社会角色

1.角色与角色期待

角色是个体在社会关系中特定的社会身份和社会地位以及与之相联系的行为模式。

角色期待是社会对每一种社会角色都提出了一定的社会期望,规定了每一种社会角色相应的行为规范和要求。

2.教师角色的社会期待

(1)文化知识的传播者

(2)学生学习的发动者和促进者

(3)行为规范的示范者

(4)心理健康的教育者

(5)教育科学研究者

了解:

教师职业角色形成的发展过程,知道促进教师角色形成的条件。

3.教师职业角色的形成

一般要经历三个阶段

(1)角色认知阶段

角色认知是指角色扮演者对某一角色行为规范的认识和了解。

(2)角色认同阶段

角色认同是指教师个体亲身体验并接受教师角色所承担的社会职责,能够用角色规范来衡量和调控自己的行为。

(3)角色信念阶段

角色信念是指教师将社会对教师的职业要求转化为个体的需求,坚信自己对教师职业认识的正确性,并将这种认识作为自己行为的指南,不断追求,形成教师职业的自尊感和自豪感的过程。

4.促进教师角色形成的条件

(1)全面认识教师职业

(2)树立教师榜样

(3)参与教育教学实践

理解:

教师职业理想、教师职业价值观的含义,说明教师职业理想的核心和主要表现,描述社会上常见的几种教师职业价值观。

5.教师的基本素养

(一)教师的职业心理素质

1.教师的职业理想:

是指教师对未来职业目标的向往和追求,是其献身于教育的根本动力。

教师职业理想的核心是师爱,是对教师职业的一种积极的情感,是教师工作的动力因素,主要表现为

(1)对教育事业的热爱

(2)对全体学生的热爱(3)对自己教学学科的热爱

2.教师的职业价值观:

是教师对所从事的职业和自身发展的的认识和评价。

主要体现在对教师职业的评价取向、职业选择要求、职业报酬的期望等。

如何增强教师的职业价值观(描述社会上常见的几种教师职业价值观):

第一、转变“仅为谋生生存和生计竟成了职业全部”的生计观

第二、转变“照亮别人必以毁灭自己为前提”的蜡烛观

第三、转变“安于工匠,教师创造性的工作竟成了简单重复”的匠人观

了解:

简述教师专业知识结构的内容。

运用:

理解教学反思能力的涵义、教学监控能力的涵义及内容,掌握提高教师的教学监控力和教学反思能力的常用方法,掌握教育机智的内涵和表现。

(二)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

影响教育教学活动效果的最基本最直接的因素

1.专业知识

(1)特定的学科知识(本体性知识)

(2)教育学心理学知识(条件性知识)

(3)实践知识(情境性知识)

2.教学能力

(1)教学监控能力:

是指教师为了保证教学的成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而在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的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

教学监控能力的内容:

一是教师对自己教学活动的筹划和安排;二是教学活动的组织与沟通;三是对课堂教学活动的反馈与评价;四是对教学效果的分析与反思;

提高教学监控能力的技术:

第一、改变角色;第二、教学反馈;第三、现场指导

(2)教学反思能力:

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所作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能力。

教学反思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的发展的过程。

教学反思的方法:

写反思日记(实现自我监控的最直接、最简易的方式)、列问题单、收集学生评价、交流反思

3.教育机智

(1)教育机智:

是指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对意外情况,准确、恰当、迅速、敏捷地作出判断,并随机应变、恰到好处地采取措施的能力。

它是教师智慧最集中的展现,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特殊能力。

(2)教育机智的表现:

因势利导;随机应变;对症下药;把握分寸;

(3)影响教育机智的因素:

工作态度;意志品质;知识经验

教育机智是教师个性品质、教育理论素养、教育实践经验等多种因素熔铸的合金。

运用:

掌握有效教师的人格特征及其对学生的影响。

3、教师的人格

人格:

是指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的统合模式,是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

健全的人格是合格教师必备的心理素质

(一)有效教师的人格特征:

(1)激励性人格:

热情、热心和幽默、可信任感

(2)以成功为导向:

对成功的高期望值;鼓励与支持

(3)专业品行:

有条理、适应性和灵活性、博学

(二)教师人格对学生的影响:

1.有助于师生关系的融洽

2.有助于树立教师的威信

3.帮助学生增强自信心

4.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性格和习惯

第三讲教师工作压力与心理调适

理解:

知道压力的含义,说明压力的消极影响和积极意义,初步运用压力与工作绩效的关系原理解决教师的工作绩效问题。

压力:

是个体面对剌激时心理上感受到威胁而产生的一种紧张、压迫和焦虑的情绪状态。

(一)教师的工作压力

积极压力:

并不是所有的压力都是不好的,雪莱的观点是,我们不能逃避所有的压力,在压力情境下,应该认清自己对各种压力的反应。

然后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进行压力反应,压力的最佳水平就是积极压力。

了解:

职业压力的生理、心理和行为反应,知道塞利格曼的习得性无助理论。

(2)教师的身心反映

教师承受过强的职业压力,会引起生理、心理和行为的不良反应。

1.生理反应

(1)疲倦

(2)免疫降低(3)有机体过度紧张

2.心理反应:

(1)焦虑

焦虑是压力反应中最经常出现的情绪反应,是人预期将要发生不良后果时所表现的紧张、恐惧和担心等情绪状态。

(2)抑郁

抑郁是在压力面前表现为悲哀、寂寞、忧郁、倦怠、丧失感和厌世感等的消极情绪反应。

(3)无助

塞利格曼的习得性无助理论认为,当人们遇到外部不可控事件时,就会本能地认为自己对这些事件所做的任何努力都是徒劳的,就会变得压抑,并甘心去承受这种压力而不试图去减少它,表现为消极被动,无所适从和无能为力。

3.行为反应

(1)逃避

(2)暴躁(3)职业倦怠

理解:

能从社会环境和教师职业本身判断教师的压力源,理解来自于教师自身心理素质的压力因素及其影响作用,初步运用归因的概念和两种不同的归因模式。

二、教师的压力源

大学教师的职业压力来自不同的方面,有来自社会环境和职业本身的因素,也有教师自身的因素。

英国的阿伯瑟里认为,与工作有关的项目是英国大学教师主要的压力源,其中搞研究是首要因素,其次是时间限制、与同事关系、教课、领导行为及学生需求等。

大学教师是一个国家最为宝贵的人力资源。

(一)社会环境的压力

1.社会快速发展的冲击:

首先是竞争的压力;其次是知识更新的压力;再次是现代教育技术的压力。

2.教育领域变革的挑战:

培养目标、专业开设,课程设置等全方位变革的压力;

(二)教师职业的压力

1.教师职业生涯特点带来的压力

2.教师职业角色特点带来的压力

社会对教师角色的高期望值,使得教师不断的朝着大家所期望的目标努力,当社会期待过高或由于各种原因致使教师难以满足这种角色的期望时,原有的动力就会转变成压力。

多重角色的扮演,工作时间和生活时间没有明确的界限,致使教师在学校、社会、家庭里的多种人际交往中不断转换角色,这容易使他们产生角色混乱,不可避免地产生心理冲突,从而增加心理上的压力。

3.对教师的高素质要求带来的压力:

现代教育向教师提出了高学历、高职称、高素质的要求。

这些要求让教师面临着提升自己教学科研水平和提高学历的双重压力,他们既要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还要考研、考博、进修心理负荷加重。

(三)教师自身的心理素质

1.人格特征

教师人格特点对其心理健康状况有重要影响。

2.教学效能感

教学效能感是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学习结果的能力的主观判断。

影响因素:

成败经验、替代性经验、言语说服、情绪唤起

3.归因模式

归因:

个体对导致自己或他人行为结果的原因的直觉和推断过程。

归因是人对环境知觉的一部分,只要对环境有认识,归因就会发生。

人在归因过程中,总会涉及三个方面的因素:

客观刺激物、行动者、情境。

4.认知方式

认知方式分为理性的和非理性的认知方式,理性的认知方式是解决问题的正确的认知模式;而非理性的认知方式是指歪曲的、不合理的、消极的信念或思想,处理事情容易钻牛角尖,趋向于消极的一面。

理解:

压力应对、防御性应对、直接应对的含义,掌握防御性应对和直接应对常用的方法及其在压力预防和压力缓解中的应用。

三、教师压力应对

压力应对是指教师面对各种生活和职业压力时所采用的认知策略和行为的反应方式。

压力应对主要有两种方式——防御性应对和直接应对。

(一)防御性应对

防御性应对是指通过离开压力情境而保护自我。

大多数人在压力面前,或者通过逃离压力情境,或者通过否认压力情境来实现压力的缓解和解除。

常见的心理防御应对方法有:

1.合理化

合理化又称“文饰作用”,是人们最普遍使用的心理防御机制,是指为自己的处境和行为寻找看似合理的借口。

“酸葡萄心理”。

2.否认

否认是指人们试图通过拒绝承认现实而减轻自己的压力和痛苦。

采取“眼不见为净”的策略。

3.反向

反向是指为了防止危险的冲动暴露而采取相反的态度与行为进行掩饰。

例如,“此地无银三百两,隔壁王二不曾偷”。

4.自居作用

自居作用是指试图把别人的特点当成自己的特点,以此来缓解压力,减轻自己的焦虑。

例如,东施效颦。

5.投射

投射是指把自己不能接受的冲动、情绪或缺点妄加在别人身上,从而减压以致避免内心的不安和痛苦。

例如,一个人有了挫折,对人产生了敌意,就会说别人都不友好。

(二)直接应对

直接应对是指通过直接面对压力来临的情境来缓解心理的紧张。

1.调整认知方式和期望水平

2.掌握调控技巧和抗压方法

3.寻求社会支持和心理帮助

学生篇

第四讲大学生的心理特点

了解:

知道大学生的年龄特点及所处的发展阶段。

说出认知发展的两层含义。

简述大学生观察力、记忆力和智力的发展水平和特点。

一、大学生认知的发展特点

心理学将个体认知的功能系统不断完善的变化过程称为认知发展。

认知发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指构成认知功能系统的各种不同心理成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不完整到完整的发展过程;二是指构成认知功能系统的各种心理成分的关系逐渐趋于相互协调的发展过程。

人的基本认知能力18-35岁进入全盛时期

(一)大学生的基本认知特点

大学生的观察力已发展到不仅能观察事物的表现特征,而且能偶由表及里,抓住事物的本质,能精确、细致、深刻地观察事物,其随意性和全面性大大加强。

意义记忆是大学阶段主要的记忆方式。

专业知识结构和专业能力是大学生智力发展与儿童青少年和普通成人智力发展的最大差异。

儿童青少年的学习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为主,而大学生的学习基本上是以未来的职业定向为主,所学习的知识和技能具有较大的专业特点,这使得他们的智力发展具有相应的专业特色。

运用:

掌握大学生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点,掌握辩证逻辑思维的内涵,运用大学生辩证逻辑思维发展特征分析并解决问题。

(二)大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

形式逻辑思维为主向辩证逻辑思维为主转化

辩证逻辑思维是对客观现实本质联系的对立统一的反映,其主要特点是既反映事物之间的相互区别,也反映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既反映事物的相对静止,也反映事物的相对运动;在强调确定性和逻辑性的前提下,承认相对性和矛盾性。

理解:

初步运用促进大学生认知和思维发展的教育策略和教学方法。

(三)大学生认知和思维发展的教育

对教师的教学而言,哈尔曼提出的12条教学方法对培养学生思维相对性和信奉意识颇有启示。

第一,培养学生主动地学习;第二,放弃权威态度;第三,鼓励学生广泛涉猎、开阔视野;第四,对学生进行专门的创造性思维训练;第五,延迟判断;第六,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第七,鼓励学生独立评价;第八,训练学生的感觉敏锐性;第九,重视提问;第十,尽可能创造多种条件,让学生接触各种不同的概念;第十一,注重对学生挫折忍受力的培养;第十二,注重知识的整体结构。

运用:

知道自我意识、理想自我、自我统一性的概念,能根据大学生自我意识的新特点:

分化、矛盾、整合的理论分析大学生在自我意识发展中的困惑和问题。

2、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发展特点

(一)自我意识的定义

自我意识就是一个人关于自己以及自己与他人、与社会的关系的观念系统。

包括:

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体验

自我意识制约着各方面个别心理特点,是人的心理发展的核心问题。

大学时代是自我意识发展、稳定、完善的关键时期,因此,探讨大学生心理特点必然涉及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是大学生心理发展中具有突出特色的方面,是大学生个性发展最集中的表现之一。

(二)大学生的自我意识特点

1.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分化--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分化

理想自我——这是处于观察者地位的自我;现实自我——处于被观察者地位的自我。

理想自我是理想中的自我形象,主要包括自我想要达到的目标以及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位置和别人对自己的看法。

现实自我是指个人当前发展所达到的实际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