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中小学教师资格教育理论知识考试共四科docWord格式.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994505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4.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陕西省中小学教师资格教育理论知识考试共四科doc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陕西省中小学教师资格教育理论知识考试共四科doc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陕西省中小学教师资格教育理论知识考试共四科doc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陕西省中小学教师资格教育理论知识考试共四科doc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陕西省中小学教师资格教育理论知识考试共四科doc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陕西省中小学教师资格教育理论知识考试共四科doc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陕西省中小学教师资格教育理论知识考试共四科doc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陕西省中小学教师资格教育理论知识考试共四科doc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陕西省中小学教师资格教育理论知识考试共四科doc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陕西省中小学教师资格教育理论知识考试共四科doc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陕西省中小学教师资格教育理论知识考试共四科doc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陕西省中小学教师资格教育理论知识考试共四科doc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陕西省中小学教师资格教育理论知识考试共四科doc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陕西省中小学教师资格教育理论知识考试共四科doc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陕西省中小学教师资格教育理论知识考试共四科doc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陕西省中小学教师资格教育理论知识考试共四科docWord格式.docx

《陕西省中小学教师资格教育理论知识考试共四科doc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陕西省中小学教师资格教育理论知识考试共四科docWord格式.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陕西省中小学教师资格教育理论知识考试共四科docWord格式.docx

C.小组辅助教学  D.合作性综合阅读和作文

15、教学前阶段实施的评价是()

  A.准备性评价  B.形成性评价

  C.总结性评价  D.标准参照评价

16、对教师威信的形成起决定作用的是()

  A.社会对教师的态度  B.家长对教师的态度

  C.学生对教师的态度  D.教师本身的条件

17、教师对学生的期待包括()

  A.对学习潜能的推测和对个性发展的推测

  B.对学习潜能的推测和对品德发展的推测

  C.对记忆潜能的推测和对个性发展的推测

  D.对记忆潜能的推测和对品德发展的推测

18、()是指问题的解答速度较慢但错误较少的类型。

  A.场独立型  B.场依存型  C.沉思型  D.冲动型

1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教学评价的依据是教学目标

  B.教学评价常常通过测量收集资料

  C.教学评价不可以通过一些非测量的方法

  D.教学评价是对学习者在教学活动中所发生的变化进行测量

20、道德两难故事法是()的实验研究中运用的一种方法。

  A.皮亚杰  B.斯陶布  C.章志光  D.柯尔伯格

二、双选题(每题2分,共20分)

1、安德森认为,陈述性知识是以()和()。

  A.产生式  B.命题  C.命题网络  D.产生式系统

2、影响课堂上概念学习的主要因素有概念的定义特征、()、()和讲授概念的方式。

  A.概念间的联系  B.外延  C.原形  D.内涵

3、学习策略的类型主要有()、元认知策略和()。

  A.归纳策略  B.演绎策略  C.认知策略  D.资源管理策略

4、学生的学习动机可疑划分为()和()两个范畴。

  A.需要动机  B.内部动机  C.本能动机  D.外部动机

5、构成道德心理成分包括:

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

  A.道德观念  B.道德标准  C.道德情感  D.道德意志

6、马杰指出,行为目标要包括()、行为发生的条件及()三个要素

  A.行为的意义  B.可观察的行为  C.行为的目的  D.行为的标准

7、认知方式分为()和()。

A.场依存  B.场独立.  C.场稳定  D.场活跃

8、自学辅导教学的课堂模式可疑概括为()、阅读、练习、反馈、()五个环节。

  A.讨论  B.概括  C.启发  D.小结

9、评价使用的测验来源不同可以分为()和()。

  A.标准化测验  B.教师自编测验  C.心理测验  D.学业成绩测验

10、教师的教学效能感包括()和()。

A.自我效能感  B.一般交易效能感  

C.集体效能感D.个人教学效能感

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

()1、知道如何解剖动物属于陈述性知识。

()2、问题解决是指排除障碍、由初始状态达到目标状态的过程。

()3、元认知策略是指个体为实现最佳的认知效果对自己的认知活动所进行的调节和控制。

()4、学习动机的强度与学习效率之间是简单的直线关系。

()5、社会契约的道德定向阶段属于后习俗水平。

()6、学校的教学目标就是单一的基础知识或基本技能。

()7、学习准备是学生的内部条件,是学习的起点。

()8、讲授法可以无条件的使用。

()9、教学评价的依据是教学目标。

()10、教师的教学监控能力是一成不变的。

四、简答题(4选3,每题6分,共18分)

1、怎样理解教学目标的含义?

2、如何激发与维持外来动机?

3、学生经常会将注意力集中于具有哪些特点的信息?

4、有效组织复习的条件和方法有哪些?

五、论述题(12分)

道德行为训练包括哪些内容?

举例说明如何对学生的道德行为进行训练。

六、案例分析(20分)

  张三同学酷爱体育活动,每天放学后便在户外玩球。

家庭作业总是不能完成。

他感到非常苦恼。

  如果你是他的老师,该怎样帮助他改变现状?

请说明你的设计方案及依据的原理

参考答案

一、

1——5BABBB6——10CBDAA11——15DBADA16——20DBCCD

二、

1.BC2.AC3.CD4.BD5.CD6.BD7.AB8.CD9.AB10.BD

三、

1.×

2.√3.√4.×

5.√6.×

7.√8.×

9.√10.×

2009年陕西省中小学教师资格教育基础理论知识考试

《教育政策法规》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1.《教育法》的渊源是指教育法的具体()。

A.机构形式B.组成形式C.表现形式

2.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A.社会实践B.生产劳动C.生产力

3.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

A.权利B.义务C.权利和义务

4.学校不履行法律法规规定的义务,情节特别严重或者造成严重后果,根据有关法律规定,()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A.校长B.学校负责人C.学校负责人和有关直接负责人

5.《教育法》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从()起取得法人资格。

A.申请之日B.自批准设立或登记注册之日C.第一次招生之日起

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适用于()。

A.在学校中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

B.所有教育机构中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

C.在各级各类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中专门从事教学工作的教师

7.如果要取得高级中学教师资格,应当具备()。

A.高等师范院校本科或者其他大学本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

B.高等师范院校专科或者其他大学专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

C.幼儿师范学校毕业及其以上学历

8.实施义务教育的学校在教育教学和各种活动中,应当推广使用()。

A.全国通用的普通话B.民族语言C.地方语言和民族语言

9.根据《义务教育法》的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教师培养工作,采取措施发展()。

A.教育工作B.教师教育C.教育事业

10.民办学校的教师、受教育者与公办学校的教师、受教育者具有()。

A.平等的法律地位B.相等的法律地位C.同等的法律地位

11.教育活动中的师生关系是()。

A.上下级关系B.行政管理关系C.教育教学关系

12.()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

A.义务教育B.中等教育C.职业教育

13.未成年人的()对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负有直接责任。

A.父母或监护人B.班主任C.就读学校

14.当发生伤害事故时,学校应当及时()。

A.采取措施救助受伤害学生B.调查事故原因C.查清责任

15.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或者个体工商户均不得招用不满()。

A.16周岁的未成年人B.14周岁的未成年人C.18周岁的未成年人

16.《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所称未成年人是指未满()。

A.十八周岁的公民B.十四周岁的公民C.十六周岁的公民

17.根据法律的规定,对未成年人犯罪一律不公开审理的年龄是()。

A.14周岁以下B.14周岁以上不满16周岁C.16周岁以上不满17周岁

18.学校应对学生开展安全防范教育,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应对不法侵害。

A.安全保护知识B.自我保护技能C.安全知识

19.各地要依法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不得拖欠()。

A.教师工资B.教师报酬C.教师奖金

20.中小学要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形式多样的课外实践活动,培养()。

A.动手能力B.热爱劳动能力C.热爱生活的习惯

二、双向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教育立法的目的在于教育法的实施。

教育法的实施主要有两种方式()。

A.教育法的适用B.教育法的执行C.教育法的遵守D.教育法的宣传

2.教育法规定受教育者在()等方面依法享有平等权利。

A.入学B.升学C.就业D.获得报酬

3.《义务教育法》总则第一条规定,为了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保证义务教育的实施,提高全民族素质,根据()制定本法。

A.宪法B.教育法C.未成年人保护法D.预防未成年人犯罪

4.实施义务九年制教育,可以分为两个基本阶段()。

A.实施初等义务教育

B.实施初级义务教育

C.在实施初等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实施初级中等义务教育

D.在实施初级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实施中等义务教育

5.新义务教育法规定,实施义务教育,不收()。

A.学费B.杂费C.书费D.住宿费

6.《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进一步强调指出:

“全国推进素质教育,根本上要()来保障。

A.靠教师B.靠社会C.靠法制D.靠制度

7.在实施“中小学继续教育工程”中,要把()放在突出地位。

A.学历教育B.思想政治教育C.职业道德教育D.信息技术教育

8.侮辱、殴打教师造成侵害的,(),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

A.责令赔偿损失B.赔礼道歉C.追究刑事责任D.追究民事法律责任

9.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实行()。

A.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B.惩罚、教育、挽救的方针

C.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D.惩罚为主、教育为辅的原则

10.下列属于体罚学生的情形是()。

A.让1-2年级的小学生一个生字抄写10遍

B.王某上课说话,老师令其抄课文5遍

C.李某等八人上自习课讲话,老师令李某等八人到学校运动场跑10圈

D.体育课教师在课堂上为纠正某学生的不规范动作,令其反复练习4次

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

1.教育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指教育法律关系的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物。

2.教育行政法规要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

3.教育法律规范的结构是指构成教育法律规范内容的各个部分的有机组成。

4.实施义务教育,不收学费、杂费和课本费。

5.学校意外事故不是由违法行为引起,所以不具备法律责任的条件。

6.用学生成绩优劣排队的方法,既可为受教育者及其监护人了解学生成绩及相关情况提供便利,又可刺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7.采取刑事强制措施的未成年学生,在人民法院的判决生效以后,得取消其学籍。

8.中小学生旷课的,学校应当及时与其父母或者监护人取得联系。

9.公共安全教育是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责任。

10.《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是我国教育的“宪法”。

四、简答题(四选三,每题6分,共18分)

1.简要回答教育法律关系的概念及其构成要素。

2.简要回答取得教师资格的条件。

3.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规定,受教育者享有哪些权利?

4.简述教育法律责任的构成要件。

五、论述题(12分)

教师与学生之间有什么法律关系?

试论述教师应怎样处理与学生间的关系?

六、案例分析(20分)

某机关幼儿园在课间活动中,组织学生喝汤,教师里挤满了60名幼儿,队伍未整理好,汤桶已被抬到教室,敞口无盖。

由于教室拥挤,教师监管不利,一名姓杨幼儿被推倒在滚烫的汤桶中,被烫成二级烫伤。

请问:

该案例中,幼儿园是否承担民事责任?

为什么?

1

2

3

4

5

6

7

8

9

10

C

B

A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BC

AB

AC

×

《中学教育学》试卷

一、单选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是我国最早的教育文献,它比西方最早的教育著作——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撰写的《论演说家的教育》一书早300余年。

A.《学记》B.《论语》C.《童蒙须知》D.《小学》

2.1806年,德国的赫尔巴特(J.F.Herbart)出版的()一书被誉为教育学独立的标志。

A.《教育学》B.《普通教育学》

C.《论演说家的教育》D.《新教育大纲》

3.法国社会学家里诺尔托(C.letourueau)是()教育起源说的代表人物。

A.神话起源说B.生物起源说C.心理起源说D.劳动起源说

4.在教育的两大功能中,教育的()功能是其本体功能,是核心功能。

A.个体B.政治C.社会D.文化

5.“教学相长”思想出自我国古代哪部典籍:

()

A.《大学》B.《中庸》C.《论语》D.《学记》

6.中国近代史上由国家制定教育目的的是()于1904年颁布的《奏定学堂章程》。

A.清政府B.北洋政府C.武汉国民政府D.南京国民政府

7.()教育本质观认为,教育属于上层建筑,通过培养人为社会的政治经济服务。

A.上层建筑说B.生产力说C.社会实践说D.特殊范畴说

8.在进行教育活动之前对教育要实现的结果或要达到的标准的预测或规定是:

A.教学大纲B.教育目的C.教育预测D.教学目标

9.从主导价值来看,体现国家意志的课程是:

A.校本课程B.地方课程C.国家课程D.综合课程

10.从课程的表现形势来看,校园文化属于:

A.显性课程B.校本课程C.隐性课程D.综合课程

11.“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A.启发性原则B.循序渐进原则C.因材施教原则D.可接受原则

12.在师生关系上持“教师中心论”的是以()为代表的传统教育派师生观。

A.赫尔巴特B.杜威C.洛克D.夸美纽斯

13.在影响个体发展的因素中,()是个体发展的生物前提和物质基础。

A.遗传B.环境C.教育D.个体主观能动性

14.作为教学手段,参观属于:

A.模拟直观B.实物直观C.语言直观D.场景再现

15.班级授课制的基本表现形式是:

A.课堂教学B.班C.课D.时

16.教学本质的核心特征是:

A.科学性B.系统性C.育人性D.量力性

17.在直观性教学手段中,()是最为便利和最为经济的直观手段。

A.实物直观B.模拟直观C.语言直观D.课件

18.教学原理中的主体性原理主要体现为()教育原则。

A.科学性原则B.直观性原则C.启发性原则D.主导性原则

19.教师向其他教师展示自己教学设想和实际效果的过程,是教师通过()活动来反思自己的教学工作。

A.评课B.说课C.听课D.讲课

20.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

A.为了一切学生B.为了学生的一切

C.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D.为了每个学生

二、双选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历史上形形色色的教育目的可以归结为两种教育价值观:

A.社会本位B.理性价值观C.个人本位D.感性价值观

2.教师的职业角色除了教育者之外,他还是:

A.教学主导者B.文化传播者C.监护者D.研究者

3.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主要表现为:

A.促进个体社会化B.培养应试技巧

C.促进个体个性化D.掌握科学知识

4.教育目的的社会制约性是指:

A.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一定社会的教育目的

B.教育目的为一定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技发展水平所制约

C.受教育人口的规模对教育目的的制约

D.学校发展规模对教育目的的制约

5.学生作为学习者的特有属性是:

A.有自主性的人B.发展中的人

C.以学生为主要任务的人D.有差异的人

6.教师作为专业人员与非专业人员区别的重要标准是:

A.是否具有反思意识和能力B.是否热爱教育事业

C.是否具有研究的意识和能力D.是否热爱学生

7.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

A.以评价促发展B.自主发展C.职前教育D.入职培训

8.从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可以将课程分为:

A.分科课程B.经验课程C.综合课程D.学科课程

9.目前我国中小学课堂教学常用的直观感知的方法包括:

A.演示法B.参观法C.讨论法D.谈话法

10.下列属于教育学专业期刊的是:

A.《教育研究》B.《中国教师报》

C.《中国教育学刊》D.《中国教育报》

三、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传授——接受”模式是现代教学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教学模式之一。

2.课程标准是单科课程的总体设计。

3.“课程”与“课”是同一个概念,“课”是“课程”的简称。

4.学校的建筑属于显性课程。

5.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是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

6.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7.从17世纪开始,教育学进入了独立发展阶段。

8.法国思想家卢梭是教育目的的社会本位价值取向代表人物。

9.多元智力理论认为教育教学不应追求个性化。

10.科技革新影响着课程变革的速度。

四、简答题(任选三道,每题6分,共18分)

1.如何建立一个良好的班集体?

2.板书设计的策略是什么?

3.教学评价的作用是什么?

4.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国家课程标准包括哪些内容?

班级授课制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并对其予以评价。

六、案例分析题(20分)

材料一:

子墨子言见染丝者而叹曰:

“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

五入必,而己则为无色矣。

故染不可不慎也。

”(《墨子所染》)

材料二:

“蓬生麻中,不扶自直;

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土,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

”(《荀子·

劝学》)

1.该材料主要说明了什么问题?

2.试就此问题,根据教育学有关理论谈谈你的看法。

D

BD

《教师职业道德》试卷

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20分)

1.教师职业道德体现()要求的一致性。

A.理想与现实B.理论与实践C.教育与育人D.品德与活动

2.师德的教育价值不仅表现为对教师自我专业发展的引导,对()也有着巨大的教育功能。

A.社会B.集体C.职业D.学生

3.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是()。

A.乐教勤业B.教书育人C.人格示范D.勇于奉献

4.()关系是教师职业的基本人伦关系。

A.家庭B.职业C.师生D.社会

5.教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