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初三化学上学期第四章第一节《燃烧与灭火》导学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945106 上传时间:2023-05-22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429.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初三化学上学期第四章第一节《燃烧与灭火》导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上海初三化学上学期第四章第一节《燃烧与灭火》导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上海初三化学上学期第四章第一节《燃烧与灭火》导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上海初三化学上学期第四章第一节《燃烧与灭火》导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上海初三化学上学期第四章第一节《燃烧与灭火》导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上海初三化学上学期第四章第一节《燃烧与灭火》导学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上海初三化学上学期第四章第一节《燃烧与灭火》导学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上海初三化学上学期第四章第一节《燃烧与灭火》导学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上海初三化学上学期第四章第一节《燃烧与灭火》导学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上海初三化学上学期第四章第一节《燃烧与灭火》导学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上海初三化学上学期第四章第一节《燃烧与灭火》导学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上海初三化学上学期第四章第一节《燃烧与灭火》导学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上海初三化学上学期第四章第一节《燃烧与灭火》导学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上海初三化学上学期第四章第一节《燃烧与灭火》导学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上海初三化学上学期第四章第一节《燃烧与灭火》导学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上海初三化学上学期第四章第一节《燃烧与灭火》导学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上海初三化学上学期第四章第一节《燃烧与灭火》导学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上海初三化学上学期第四章第一节《燃烧与灭火》导学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上海初三化学上学期第四章第一节《燃烧与灭火》导学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上海初三化学上学期第四章第一节《燃烧与灭火》导学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上海初三化学上学期第四章第一节《燃烧与灭火》导学案.docx

《上海初三化学上学期第四章第一节《燃烧与灭火》导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初三化学上学期第四章第一节《燃烧与灭火》导学案.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上海初三化学上学期第四章第一节《燃烧与灭火》导学案.docx

上海初三化学上学期第四章第一节《燃烧与灭火》导学案

一.燃烧

1.燃烧的定义

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称作可燃物的燃烧。

【答案】剧烈的发光发热现象的化学反应

2.燃烧的条件

(1)存在可燃物

可燃物主要包括活泼的金属,例如钾、钙、钠、镁、铝等;活泼的非金属,例如磷、硫、碳、氢气等。

(2)可燃物接触助燃剂

助燃剂就是可燃物发生氧化反应所需的氧化剂。

①最常见的就是空气中的氧气。

②此外还有氯气等(如:

,现象:

剧烈燃烧,生成白色固体)

③比较特殊的是二氧化碳气体也可作为某活泼金属(例如钠、镁)的助燃剂

如:

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剧烈燃烧,发出白光,生成白色粉末和黑色固体

(3)温度达到着火点

着火点:

可燃物着火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

注意:

三个条件同时满足则发生燃烧现象,缺一不可。

3.燃烧、缓慢氧化、自燃和爆炸

燃烧

爆炸

缓慢氧化

自然

概念

能量变化

温度

联系

【注意】不是所有的爆炸都是化学变化。

如:

气球爆炸、轮胎爆炸、蒸汽锅炉爆炸等。

【答案】

燃烧

爆炸

缓慢氧化

自然

概念

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在有限的空间内,当可燃性气体、可燃性液体的蒸汽或可燃性粉尘的浓度达到一定的范围(爆炸极限)时,点火或遇火星都有可能发生爆炸

物质因缓慢氧化而热量积蓄,当温度达到着火点以上发生剧烈氧化反应,如白磷自燃、稻草白燃等

物质因缓慢氧化而热量积蓄,当温度达到着火点以上发生剧烈氧化反应,如白磷自燃、稻草白燃等

能量变化

放热明显

放热明显

放热不明显

放热明显

温度

达到可燃物着火点

达到可燃物着火点

未达到可燃物着火点

达到可燃物着火点

联系

都是氧化反应,都有热量放出,只是反应的剧烈程度不同

4.爆炸及易燃物、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1)爆炸:

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剧燃烧,在短时间内会聚集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膨胀而引起爆炸。

注:

爆炸并不都是化学变化,有些爆炸如蒸汽锅炉爆炸,汽车轮胎爆炸就属于物理变化。

(2)常见的安全图标

5.灭火的原理及方法

(1)灭火的原理

消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隔绝氧气(或空气),以及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都能达到灭火的目的。

(2)几种常用灭火器的适用范围

灭火器

适用范围

泡沫灭火器

可用来扑灭木材、棉布等燃烧引起的失火。

干粉灭火器

除可用来扑灭一般火灾外,还可用来扑灭油、气等燃烧引起的失火。

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

灭火时不会因留下任何痕迹而使物体损坏,因此可用来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处的失火。

6.燃料的充分燃烧

(1)一定量的可燃物充分燃烧时,通常需要一定量的氧气。

(2)提高燃料利用率的方法

①不间断地鼓入足量的空气(氧气)。

②增大接触面积,把固体燃料进行粉碎,把液体燃料喷成雾状。

③有效改进设备,防止反应热量的散失。

【练一练】

1.最近,科学家发明了一种制作防火涂料的新工艺。

该涂料是用含有淀粉的植物性废料加工成的无色糊状物。

发生火灾时,这种涂在房屋楼板表面的涂料就会转变成一种黑色物质,覆盖在楼板表面,起到防火的作用。

转变成的黑色物质能防火的原因是()

A.隔绝了氧气B.可以燃烧

C.改变了楼板的着火点D.清除了可燃物

【答案】A

2.下列过程不属于缓慢氧化的是()

A.动物呼吸B.肥料腐熟C.橡胶老化D.光合作用

【答案】D

3.因油罐汽油泄漏引起大火,消防人员考虑的灭火措施不正确的是()

A.设法降低汽油温度B.设法关上阀门阻止汽油继续泄漏

C.设法让汽油与空气隔绝D.设法降低汽油的着火点

【答案】D

二、化石燃料和绿色能源

化石燃料:

煤、石油、天然气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三大化石燃料,它们均为混合物。

煤、石油、天然气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三大化石燃料。

1.煤和石油(都是混合物)

石油

组成

主要含碳元素I少量H、N、S、O等元素;

主要含碳、氢元素,少量S、O、N等元素

主要性质

焦炭、煤焦油、焦炉气

化学变化

石油

汽油、润滑油

物理变化:

煤油、石蜡、柴油、沥青

(1)煤:

是一种固体矿物物质燃料,其主要成分是碳元素,还有硫、磷、氢、氮、氧等元素。

煤经过干馏可以得到焦炭、煤焦油、焦炉煤气和粗氨水等不同的干馏产物。

干馏是化学变化。

(2)石油:

又称原油,是一种液体化石燃料。

其主要成分有碳元素、氢元素和其他元素。

石油经过分馏可以得到石油气、汽油、煤油、柴油、润滑油、石蜡、沥青等不同沸点范围的馏分产物,每一馏分仍为混合物。

分馏是物理变化。

(3)天然气:

主要成分是甲烷,是一种气体化石燃料。

甲烷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极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所以实验室可以用排水法或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甲烷是一种可燃性气体,点燃前必须先验纯,纯净的甲烷在空气中安静燃烧,火焰呈浅蓝色,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燃烧产物无污染,所以天然气是一种清洁(或绿色)能源。

2.燃料燃烧对空气的影响

(1)煤的燃烧:

SO2、NO2

(2)汽车用燃料的燃烧

尾气的主要污染物:

CO、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NO2、含铅化合物、烟尘

3.使用和开发新的燃料及能源

名称

酒精(乙醇)

氢气

化学式

H2

来源

高粱、玉米、和薯类经发酵、蒸馏可制得酒精,为可再生资源

氢气可由分解水得到,目前制取成本高,储存困难,作为燃料暂不能广泛使用,但终将成为主要能源之一

燃烧反应

特点

燃烧产物基本上不污染环境,可做酒精灯、火锅、内燃机等的燃料

燃烧产物无污染,是最清洁的燃料

【答案】C2H5OH

4.绿色能源

氢能是最理想的绿色能源,理由是来源广泛,燃烧生成水,无污染,燃烧产生的热量多等。

除此以外,绿色能源还有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核能等。

【练一练】

1.下列能源中,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且取之不尽的天然能源的是()

A.氢气B.太阳能C.天然气D.石油

【答案】B

2.燃煤中含有硫磺,燃烧煤后,可能会引起的环境问题是()

A.温室效应B.白色污染C.酸雨D.臭氧层破坏

【答案】C

3.环境和能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

下列有关环境和能源的说法错误的是()

A.煤、石油、天然气是三种重要化石燃料

B.二氧化碳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物质

C.太阳能、水能、风能是人类正在利用和开采的重要能源

D.下水资源的大量开采可以为人类解除水危机,目前可以不用为淡水缺乏而苦恼

【答案】D

知识点1:

燃烧的定义及条件

【例1】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燃烧一定发光发热

B.发光发热的变化一定是物质在燃烧

C.可燃物达到了燃烧需要的着火点,不一定燃烧

D.可燃物燃烧时,必须达到燃烧所需的着火点

【难度】★【答案】B

变式1:

下列关于燃烧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燃烧一定属于化合反应

B.有发光放热反应的变化一定是燃烧

C.可燃物燃烧一定有发光放热现象

D.在纯氧中能燃烧的在空气中一定也能燃烧

【难度】★【答案】C

变式2:

下列关于燃烧的说法正确的是()

A.物质与氧气反应时都会燃烧B.只有燃烧可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C.用木材引燃煤,是为了提高煤的着火点D.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可使其充分燃烧

【难度】★【答案】D

【例2】小红在纸叠的碗中加入适量冷水,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纸碗安然无恙。

纸碗没有燃烧的主要原因是()

A.纸不是可燃物B.没有与氧气接触C.没有达到着火点D.水能灭火

【难度】★【答案】C

变式1:

某物质的着火点为t℃,右图中该物质燃烧得最旺的点是()

A.Q点B.N点C.P点D.M点

【难度】★★【答案】A

变式2:

为探究物质的燃烧条件,某同学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现象①②说明红磷不是可燃物

B.现象②③说明白磷和红磷的着火点都高于80℃

C.现象①③说明物质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

D.现象③说明物质不可能在水中燃烧

【难度】★★【答案】C

变式3:

人们常在可燃物建筑材料中添加阻燃剂以防止火灾。

Mg(OH)2是一种常见的阻燃剂,在380℃时分解成水蒸气和耐高温的MgO,并吸收大量的热。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Mg(OH)2分解吸热能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B.Mg(OH)2分解吸热能降低可燃物的温度

C.Mg(OH)2分解的产物能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D.MgCO3比CaCO3易分解,也可作阻燃剂

【难度】★★【答案】A

变式4:

燃着的火柴在空气中用力甩一下能熄灭,其原因是()

A.供给的氧气减少B.供给的氧气增加C.使温度降到火柴棍的着火点以下D.使火柴棍的着火点降低

【难度】★★【答案】C

【方法提炼】注意燃烧的定义;着火点是物质本身的属性不可以改变。

知识点2:

灭火的原理

【例1】蜡烛的火焰可以用嘴吹,是因为()

A.吹出的二氧化碳隔绝了空气

B.吹气时,气流带走了火星使火焰熄灭

C.吹气时,降低了蜡烛的着火点

D.吹气时,气流使火焰的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

【难度】★★【答案】D

变式1:

在餐厅里,服务员用盖子熄灭酒精灯火锅,该灭火原理是()

A.消除可燃物B.降低可燃物着火点

C.是可燃物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D.隔绝空气

【难度】★【答案】D

变式2:

实验室里如果不小心打翻了酒精灯着火了,最简单合理的灭火方法是()

A.用水浇灭B.用嘴吹灭C.用湿抹布盖灭D.用沙子盖灭

【难度】★【答案】C

变式3:

下列对有关燃烧及灭火事例的解释错误的是()

A.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隔绝了空气

B.用嘴吹燃着的蜡烛,蜡烛熄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C.用扇子扇煤炉,炉火越扇越旺﹣﹣给煤燃烧提供充足的氧气

D.酒精洒到实验台上着火,用湿布覆盖﹣﹣隔绝空气又降低了温度

【难度】★【答案】B

【方法提炼】灭火的原理来自于燃烧条件的判定

知识点3燃烧、自然、缓慢氧化及爆炸

【例1】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食物腐败,铜在空气中生成“铜绿”.三种现象变化的共同点是()

A.有热量放出B.能发出光③C.有氧气参与反应D.反应速率很大

【难度】★【答案】B

变式1:

下列不属于缓慢氧化的是()

A.红磷燃烧B.钢铁生锈C.食物腐败D.橡胶老化

【难度】★【答案】A

变式2:

下列各组混合气体点燃时,不可能发生爆炸的是()

A.氧气和空气的混合气体B.氧气和氢气的混合气体

C.甲烷和氧气的混合气体D.一氧化碳和氧气的混合气体

【难度】★★【答案】A

变式3:

下列变化属于缓慢氧化的是()

①动物呼吸②石灰石烧制生石灰③铁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④白磷溶于二氧化碳

A.①②B.①③C.③④D.只有①

【难度】★★【答案】B

变式4:

白磷敞放在空气中能够自燃,下列因素与这一现象无关的是()

A.白磷具有可燃性B.白磷难溶于水

C.白磷的着火点低D.氧气具有较强氧化性,在空气中白磷与氧气接触了

【难度】★★【答案】B

【方法提炼】注意燃烧,自然、缓慢氧化和爆炸的区别。

知识点3:

燃料的完全和不完全燃烧

【例1】把煤做成蜂窝状是为了()

A.降低着火点B.散热面积大C.方便运输D.使与空气充分接触

【难度】★【答案】D

变式1:

在工业上,下列增大燃料利用率的措施中,与燃料的充分燃烧无关的是()

A.把煤炭磨成粉状进行燃烧B.把柴油喷成雾状进行燃烧

C.给锅炉鼓风,增加空气量D.给锅炉外侧装隔热层,减少热量散失

【难度】★★【答案】D

变式2:

古语道:

“人要实,火要虚.”这句话的意思是做人要脚踏实地,才能事业有成;可燃物要架空一些才能燃烧更旺.“火要虚”的目的是()

A.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B.增大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C.使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增大D.便于提高温度

【难度】★★【答案】C

【方法提炼】记住可以使物质完全燃烧几个依据。

知识点4:

几种常见于化学有关的图标

【例1】下列图标表示“当心火灾﹣易燃物质”的是()

A.

B.

C.

D.

【难度】★【答案】B

变式1:

下面与消防安全无关的公共标志是()

A.

B.

C.

D.

【难度】★【答案】C

变式2:

在盛放浓硫酸的试剂瓶的标签上应印有下列警示标记中的()

A.

B.

C.

D.

【难度】★【答案】A

知识点5:

化石燃料及绿色能源

【例1】石油被称为工业的血液,下列有关石油的说法正确的是()

A.石油是一种混合物B.石油是一种化合物

C.石油的蕴藏量是无限的D.石油可直接用做飞机燃料

【难度】★【答案】A

变式1:

一种新型的“绿色电池——燃料电池”是把H2,CO,CH4等燃料和空气不断输入,直接氧化,使化学能转化为电能,被称为“21世纪的绿色发电站”。

这三种气体可以作为燃料的原因()

A.燃烧产物均为二氧化碳和水B.都是无毒无害的气体

C.都可燃烧,放出大量的热D.均在自然界中大量存在

【难度】★★【答案】C

 

1、燃烧的定义及燃烧的条件是什么?

2、灭火的原理是什么?

3、如何使物质完全燃烧

4、主要的化石燃料是哪些?

1.由燃烧的条件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燃烧一定会引起爆炸

B.只要外界条件足够,所有物质都能燃烧

C.用玻璃杯罩住点燃的蜡烛,火焰熄灭是因为隔绝了空气

D.水能灭火主要是因为水蒸发吸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难度】★【答案】C

2.酒精灯的火焰太小时,将灯芯拨得松散些,可使火焰更旺.其原因是()

A.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B.提高可燃物的着火点

C.增加空气中氧气含量D.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难度】★【答案】D

3.如图所示,加热烧瓶中的水使之沸腾.水蒸气从铜管喷出,把火柴靠近管口P处,火柴被加热,迅速移开火柴,火柴开始燃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水沸腾,水分子质量和体积增大

B.P处水蒸气的作用是使火柴温度达到着火点

C.火柴移离水蒸气,与氧气充分接触,从而燃烧

D.火柴燃烧的产物含有二氧化碳和水

【难度】★★【答案】A

4.如图所示的一组实验可用于研究燃烧条件,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图l实验能比较白磷和红磷的着火点高低

B.若将图2白磷换成红磷不能观察到燃烧现象

C.图l中水下白磷未燃烧是由于没有与氧气接触

D.图l和图2实验烧杯中的热水只起到提高温度的作用

【难度】★★【答案】D

5.我国有在元宵节燃放孔明灯(如图)祈福的风俗,孔明灯燃气的火焰温度可达300℃,但纸质(着火点约170℃)灯罩却没被点燃.原因是()

A.灯罩的材料不是可燃物

B.灯罩没有与氧气充分接触

C.风将热全吹散后纸质灯罩的着火点降低了

D.风将热量吹散使纸质灯罩处温度低于纸的着火点

【难度】★★【答案】D

6.已知白磷的着火点是40℃,利用白磷、铜片、热水和冷水不能达到验证“可燃物燃烧需要达到着火点”的实验是()

A.

B

.C.

D.

【难度】★★【答案】A

7.下面对灭火原理解释不正确的是()

灭火实例

灭火原理

A

炒菜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熄

隔绝空气或氧气

B

住宅失火,消防员用水灭火

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

酒精洒在桌上着火,用湿抹布盖灭

隔绝空气或氧气

D

扑灭森林火灾,设置隔离带

可燃物与燃烧物隔离

【难度】★★【答案】D

8.2015年5月25日,河南鲁山县老年公寓发生特大火灾,着火房屋的墙体均由泡沫塑料填充的铁皮夹层,俗称“铁皮泡沫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泡沫塑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但不属于易燃

B.只要达到着火点,可燃物一定会燃烧

C.可燃物燃烧的同时一定还会发生爆炸

D.火灾发生到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迅速逃离,并拨打火警119

【难度】★★【答案】D

9.工业上常把煤块粉碎后使其充分燃烧,其目的是()

A.减少氧气的消耗B.增大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减少煤的浪费

C.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D.减少酸雨的形成

【难度】★★【答案】B

10.家庭用煤经过从“煤球”到“蜂窝煤”的变化(如图所示),其目的是()

A.提高空气中氧气的含量B.增大可燃物的热值

C.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D.提高可燃物的着火点

【难度】★【答案】C

11.下列不一定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升华B.爆炸C.挥发D.液化

【难度】★★【答案】B

12.下列过程不属于缓慢氧化的是()

A.动物呼吸B.肥料腐熟C.橡胶老化D.光合作用

【难度】★★【答案】D

13.下列盛放在集气瓶中的混合气体,点燃时可能发生爆炸的是()

①H2跟空气②H2跟氧气③乙炔气跟空气④H2跟CO2⑤汽油蒸汽跟空气

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①②③⑤

【难度】★★【答案】D

14.开辟防火带是山林防火的一个措施。

在树木中间开辟通道(防火带)的主要目的是()

A.降低着火点B.隔绝空气C.隔离可燃物D.沿通道扩散浓烟

【难度】★★【答案】C

15.危险化学品要在包装标签上印有警示性标志.浓硫酸应选用的警示标志是()

A.

B.

C.

D.

【难度】★★【答案】A

16.“节能减排”是当今社会发展的主题.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要求的是()

A.燃料燃烧时供给充足的空气B.推广使用太阳能热水器

C.回收废旧的易拉罐D.将学生实验剩余的锌粒直接扔入垃圾桶

【难度】★★【答案】D

17.今年来许多城市都作出了限放烟花爆竹的规定,其原因主要是燃放爆竹会()

A.污染水源B.产生温室效应

C.污染土壤D.污染空气、产生噪音、易引发火灾

【难度】★★【答案】D

18.一辆客车夜晚行驶在公路上,发现油箱泄漏,车厢里充满了汽油的气味,这时应该采取的应急措施是()

A.洒水降温溶解汽油蒸汽B.打开所有车窗,严禁一切烟火,疏散乘客

C.让车内乘客集中到车厢后部D.开灯查找漏油部位

【难度】★★【答案】B

19.对下列事故的处理中,错误的是()

A.人身上衣服已经着火,应该躺在地上打滚,把火扑灭

B.炒菜时,油锅着火,迅速盖上锅盖灭火

C.酒精灯被打翻,在桌面上燃烧,迅速用湿抹布盖灭

D.电器设备着火,迅速用泡沫灭火器灭火

【难度】★★【答案】D

20.1992年,海湾战争期间,科威特大批油井被炸起火燃烧,我国救援人员在灭火工作中作出了贡献。

下列措施中不能被考虑用于油井灭火的是()

A.设法降低石油的着火点B.设法使火焰隔绝空气

C.设法阻止石油喷射D.设法降低油井口的温度

【难度】★★【答案】A

21.在古代,人类就掌握了钻木取火的方法,钻木头能取火,可用三句话来解释,这三句话的顺序正确的是()

①木头内能增大,温度升高②达到木头的着火点,使木头燃烧

③钻木头时,克服摩擦力做功

A.①②③B.③①②C.②③①D.①③②

【难度】★★【答案】B

22.绿色能源在使用过程中对环境不会造成污染。

下列能源中不属于绿色能源的是()

A.风能B.核能C.太阳能D.氢能

【难度】★★【答案】B

23.灭火时通常采取的两种方法是:

(1)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答案】

(1)隔绝氧气

(2)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

24.一桶汽油敞口放置并没有燃烧,请你用所学过的化学知识解释:

(1)没有燃烧的原因是_________,

(2)潜在的危险是_________。

【难度】★★

【答案】

(1)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

(2)一旦有火星很容易着火或爆炸。

25.如果你现在正在生煤炉,你身边的材料有:

火柴、煤炭、木材、纸张。

你点燃他们的顺序是_________,你的依据是_________。

【难度】★★

【答案】13.火柴,纸张,木材,煤炭;以易着火的物质开始点燃

26.在赤壁之战中,周瑜的军队点燃战船,熊熊燃烧的战船借助东风直冲曹军的木船,使曹军的木船燃起大火。

请根据燃烧的条件填写:

曹军的木船是_________,曹军木船燃烧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

【难度】★★

【答案】可燃物;跟氧气(空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

27.为何不能穿铁钉外露的鞋进入燃料油库?

【难度】★★

【答案】防止铁钉与地面摩擦,产生火花,引爆燃料油

28.农村堆放在打谷场上的稻草为何要定期翻动?

【难度】★★

【答案】防止稻草长期在阳光照射下发生缓慢氧化引发燃烧

29.为何用扇子扇炉子,炉子的火焰会更旺,而用扇子扇燃烧的蜡烛,蜡烛确会熄灭呢?

【难度】★★

【答案】扇子扇炉火,是向其中鼓入了大量的空气,因此炉火会更旺;扇子扇燃烧的蜡烛,周围的温度降低,故容易熄火

30.火灾会给人类的生命和财产造成巨大损失。

如果我们的住房着火,是否要打开所有的门窗?

为什么?

从火灾中逃生时,常用湿毛巾捂住鼻子和嘴,其主要作用是什么?

【难度】★★

【答案】不需要;因为打开所有门窗,会使室内空气流通,为燃烧提供更多的氧气,燃烧就会更旺(或容易造成火势蔓延);防止燃烧产生的烟尘吸人体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