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波克《国际金融学》知识要点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994549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58 大小:123.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姜波克《国际金融学》知识要点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姜波克《国际金融学》知识要点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姜波克《国际金融学》知识要点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姜波克《国际金融学》知识要点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姜波克《国际金融学》知识要点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姜波克《国际金融学》知识要点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8页
姜波克《国际金融学》知识要点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8页
姜波克《国际金融学》知识要点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8页
姜波克《国际金融学》知识要点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8页
姜波克《国际金融学》知识要点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8页
姜波克《国际金融学》知识要点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8页
姜波克《国际金融学》知识要点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8页
姜波克《国际金融学》知识要点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8页
姜波克《国际金融学》知识要点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8页
姜波克《国际金融学》知识要点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8页
姜波克《国际金融学》知识要点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8页
姜波克《国际金融学》知识要点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8页
姜波克《国际金融学》知识要点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8页
姜波克《国际金融学》知识要点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8页
姜波克《国际金融学》知识要点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8页
亲,该文档总共5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姜波克《国际金融学》知识要点Word文档格式.docx

《姜波克《国际金融学》知识要点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姜波克《国际金融学》知识要点Word文档格式.docx(5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姜波克《国际金融学》知识要点Word文档格式.docx

12

5

第五章国际金融市场

第六章国际资本流动与货币危机

7

第七章国际货币体系

8

第八章国际金融机构

48

第一章 国际收支和国际收支平衡表

重点内容:

掌握国际收支相关概念,熟练分析国际收支平衡表.

难 

点:

理解国际收支平衡表中各项目之间的关系及宏观经济含义.

学 

时:

3学时

第一节国际收支

一、国际收支的含义

1、概念的产生:

国际间的经济交易必然会产生货币性和非货币性的支付问题,由此引起了国际收支统计和对国际收支进行分析的问题。

2、概念:

根据IMF的解释,一国的国际收支是指一国(或地区)的居民在一定时期内(一年、一季度、一月)与非居民之间的经济交易的系统记录。

二、有关国际收支概念的几点说明

1、经济交易:

IMF所给出的国际收支概念包含全部国际经济交易,是以交易为基础。

2、居民和非居民:

居民和公民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公民是一个法律概念,而居民则是一个经济概念。

IMF作了如下规定:

自然人居民,指那些在本国居住时间长达一年以上的个人,但官方外交使节、驻外军事人员等一律是所在国的非居民;

法人居民,指在本国从事经济活动的各级政府机构、非盈利团体和企业。

3、国际收支和国际借贷:

国际借贷:

即国际投资状况,是指一定时点上一国居民对外资产和对外负债的汇总。

两者的区别:

国际收支是流量而国际借贷是存量;

两者所包括的范围不一样,国际经济交易中的赠予、侨民汇款与战争赔偿等“无偿交易”,都属于不发生国际借贷关系的交易,因而不包括在国际借贷中,但却包括在国际收支中。

第二节国际收支平衡表

一、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含义

1、国际收支平衡表:

是一国对其一定时期内的国际经济交易,根据交易的特性和经济分析的需要,分类设置科目和帐户,并按复式簿记的原理进行系统记录的报表。

2、IMF规定各会员国必须定期报送其国际收支平衡表,并汇总后定期发表在《国际金融统计》上。

IMF出版了《国际收支手册》,制订了国际收支平衡表的标准格式。

二、国际收支平衡表分类

1、经常项目:

货物+服务+收入+经常转移;

2、资本与金融项目:

资本帐户(资本转移和非生产、非金融资产的收买和放弃,如专利、商标、版权、经销权等)+金融帐户(直接投资+证券投资(间接投资)+储备资产)

3、错误和遗漏:

三、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编制原则

(一)复式计帐法:

国际收支平衡表按复式簿记的记帐方法编制

1、贷方(Credit/PlusItems) 

(1)对外实际资产的减少;

(2)对外金融资产的减少;

(3)对外负债的增加;

2、借方(Debit/MinusItems)

(1)对外实际资产的增加;

(2)对外金融资产的增加;

(3)对外负债的减少;

3、贷方(Credit/PlusItems):

出口(货物和劳务);

资本流入,包括:

对外金融资产的减少,本国对外负债的增加。

4、借方(Debit/MinusItems):

进口(货物和劳务);

资本流出,包括:

对外金融资产的增加,本国对外负债的减少。

(二)借方和贷方;

收入和支出;

顺差和逆差(黑字和赤字)

四、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结构

(一)经常账户

1、商品贸易或有形贸易。

中国从加拿大进口小麦,向欧洲出口纺织品等,是经常帐户中最重要项目

2、服务贸易即劳务进出口。

包括运输、旅游、通讯服务、建筑服务、保险服务,以及咨询、广告等商业服务等等,又称为无形贸易

3、收益包括职工报酬和投资收益两类。

中国人在国外获得的工资,奖金,股票红利,债券利息等作为收益项目贷方,外国人在中国获得工资、奖金、红利、利息等作为收益项目借方

4、经常转移包括政府与民间相互捐赠等等发生的收入转移

(二)资本和金融账户

1、资本账户:

包括固定资产所有权国际间转移,债权人不索取任何回报而取消债务等资本转移部分;

还包括非生产和非金融性的资产如专利,版权,商标权的收买或放弃等。

2、金融账户:

包含“直接投资”“证券投资”与“其它投资(如贸易信贷)”等三个子项目。

(三)国际收支平衡表的技术性调整——错误和遗漏

1、由于各种国际经济交易的统计资料来源不一,有的数据甚至还来自于估算,加上一些人为的因素(如有些数据须保密,不宜公开),平衡表实际上就几乎不可避免的会出现净的借方余额或贷方余额。

2、基于会计上的需要,一般就人为设置一个项目,以抵消上述统计偏差,即“净错误和遗漏”科目。

3、如果借方总额大于贷方总额,净错误和遗漏这一项则放在贷方;

反之,如果贷方总额大于借方总额,净错误和遗漏这一项则放在借方。

五、国际收支平衡表中记录经济交易以什么日期为准

(一)在国际经济交易中,签订买卖合同、货物装运、交货和付款等一般都是在不同日期进行的。

(二)资本交易还可以根据分析的需要有不同的划分。

1、从资本交易的主体(或资本的拥有者)来看,有私人资本和官方资本之分。

上述官方储备只是官方资本中的一部分;

2、从资本的偿还期来看,有长期资本和短期资本之分。

长期资本是指期限为一年以上或未规定期限(如股票)的资本;

短期资本指期限为一年或一年以下的资本。

3、各种划分方法还可以根据需要交叉运用。

譬如,我们还可以进一步在资本账户下细分私人长期资本和私人短期资本;

官方长期资本和官方短期资本。

4、需要特别一提的是,随着国际游资的大量积累,在一些资本账户完全放开管制的国家中,私人短期资本近年来的流动额越来越大,对其国际收支的影响非常显著,许多国家都非常重视对其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私人短期资本的分析。

第三节 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分析

一、对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经济学分析

1、国际收支平衡表是根据复式薄记原理编制的,其借方总额和贷方总额是相等的。

但这只是账面的、会计意义上的平衡,不具有经济学意义。

2、国际收支平衡表的每个具体账户和科目的借方额和贷方额往往是不相等的,这种差额被称为局部差额如贸易差额、劳务收支差额、经常账户差额等。

3、注重某几个科目的交易加总在一起所形成的局部差额

二、国际收支的盈余、赤字和平衡

1、线上交易和自主性交易

通常,我们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某个位置上划出一条水平线,在这一水平线以上的交易就是我们所要研究的,被称为“线上交易”;

而此线以下的交易被称为“线下交易”。

当线上交易差额为零时,我们称国际收支处于平衡状态;

当线上交易差额不为零时,我们称国际收支处于失衡状态。

如果线上交易的贷方总额大于其借方总额,称为盈余;

如果线上交易的贷方总额小于其借方总额,称为赤字,在赤字前应冠以“-”号;

很显然,由于国际收支平衡表在帐面上是平衡的,当线上交易的贷方总额大于其借方总额时,线下交易的贷方总额必然小于其借方总额;

反之依然。

2、贸易差额和经常账户差额

贸易差额也是衡量一国实际资源转让、实际经济发展水平和国际收支状况的重要依据。

经常账户差额反映了实际资源在该国与它国之间的转让净额,以及该国的实际经济发展水平。

当经常账户为盈余时,就要通过资本的净流出或官方储备的增加来平衡;

当经常账户为赤字时,就要通过资本的净流入或官方储备的减少来平衡。

3、基本差额

是经常账户交易、长期资本流动的结果,它将短期资本流动和官方储备变动作为线下交易。

它反映了一国国际收支的长期趋势。

4、官方结算差额

是经常账户交易、长期资本流动和私人短期资本流动的结果,它将官方短期资本流动和官方储备变动作为线下交易。

5、综合差额

所包括的线上交易最为全面,仅仅将官方储备作为线下交易,它衡量一国官方通过变动官方储备来弥补的国际收支不平衡。

6、国际收支帐户基本关系

经常帐户顺差+净资本流入+外汇储备增加=0 

CA+KA=RE 

或:

经常帐户顺差+净资本流入-外汇储备增加

7、我国国际收支账户

(1)有些教科书把BPA定义为涉及外汇交易的记录。

(2)我国BPA包含不发生外汇收支的内容。

第一,人民币结算的国际经济活动,如外企利润再投资记入资本项的FDI贷方和经常项的利润汇出借方。

第二,外商设备进口,国内没有支付外币,但是记入CA进口借方和资本项的FDI贷方。

(3)我国外汇管理局编制的“国家外汇结存及银行售汇表”报告外汇收支情况。

三、国际收支平衡表与国民收入账户的关系

1、GDP=C+I+G+(X-M);

2、GNP=GDP+国外净要素报酬收入NFP;

3、经常账户差额CA可以近似地(忽略转移收支)表示为:

CA=(X-M)+NFP

从而,GNP=C+I+G+CA,这就是国际收支和GNP的关系。

假定T为税收,私人部门储蓄为S=Y-T-C,上式可整理为:

CA=(S-I)+(T-G),这就是开放经济条件下进行宏观经济分析的最基本公式。

本章重要概念

国际收支 

国际收支平衡表 

国际收支平衡 

国际收支均衡 

贸易收支 

经常项目 

资本和金融项目 

自主性交易 

综合账户差额 

错误与遗漏账户

复习思考题:

1.IMF关于国际收支的定义有何优点?

2.简述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编制原理。

3.如何测度一国国际收支的失衡?

4.简述国际收支平衡表与国民收入账户的关系。

第二章 

国际收支调节手段和理论

掌握国际收支调节手段及运用

学习国际收支相关理论

6学时

第一节国际收支调节手段

一、国际收支调节目的:

1、追求国际收支平衡

2、追求国际收支均衡

3、有必要澄清两个概念:

内部均衡:

无通货膨胀;

充分就业;

合理增长

外部均衡:

内部均衡下的国际收支平衡

二、国际收支不平衡的性质

1、临时性不平衡

2、结构性不平衡

3、货币性不平衡

4、周期性不平衡

5、收入性不平衡

三、国际收支调节手段分为两类:

(一)自动调节机制:

1、国际金本位制度:

黄金输送点——价格—铸币流动机制。

2、纸币流通下的自动调节机制

(1)货币——价格机制:

逆差→对外支付增加→货币外流增加→货币存量减少→国内一般价格水平下降→出口商品价格下降→出口增加→贸易收支改善

(2)收入机制:

逆差→对外支付增加→国民收入下降→进口需求下降→贸易收支改善

(3)利率机制:

逆差→对外支付增加→本国货币存量减少→利率上升→本国金融资产收益率上升→对本国金融资产的需求上升→资金外流减少或内留增加→国际收支改善

(二)政策调节

1、需求调节:

改变总需求或总支出的政策。

(1)支出增减型调节: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调节总需求→改变对外商品、劳务、金融资产之需求→调节国际收支

(2)支出转换型调节:

总需求和总支出不变,改变支出方向(将国内支出从外国商品和劳务→国内商品和劳务)

总需求不变→汇率、补贴、关税等→改变需求方向→调节国际收支

2、供给调节:

增加社会产品的供给→改善国际收支

(1)产业政策:

鼓励发展一些产业,调整、限制、取消一些产业→增加社会产品的供给→调节国际收支

(2)科技政策:

推动技术进步、提高管理水平、加强人力资本投资等→增加社会产品的供给→调节国际收支;

(3)制度创新政策:

制度缺陷

3、融资政策:

(1)使用条件:

国际收支由短期、临时性冲击所致;

与需求调节政策之间具有一定的互补性。

(2)包括以下两种:

官方储备的使用;

国际信贷便利的使用。

(3)逆差→融资政策→国际收支赤字改善→经济的稳定

4、政策组合:

以上政策的搭配使用

第二节内外均衡矛盾和政策搭配调节

一、内外部均衡的冲突

(一)内外部均衡的冲突

内部经济状况

外部状况

经济衰退/失业增加

国际收支逆差

国际收支顺差

通货膨胀

(二)内外均衡矛盾产生的根源:

经济的开放性

1、封闭经济目标:

(1)经济增长;

(2)充分就业;

(3)价格稳定

2、开放经济目标:

(3)价格稳定;

(4)国际收支

3、开放与封闭相比较:

(1)政策目标的数量增加

(2)目标之间的关系发生变化,封闭下的主要目标与国际收支的冲突是经济面临的突出问题

4、内外均衡冲突的原因:

(1)国内经济条件的变化

(2)国际间经济波动的传递

(3)国际游资的冲击

(三)内外均衡矛盾政策调节的原理

1、丁伯根原理:

2、有效市场分类原理

二、政策搭配

(一)支出增减型与支出转移型政策(斯旺模式)

(二)支出型政策与融资政策

(三)支出增减型政策与供给型政策

三、内外均衡的矛盾与政策搭配调节

(一)米德冲突(内外均衡矛盾的经典论述)

1、1951年英国经济学家米德提出。

他指出,在汇率固定时,政府主要运用需求管理政策来调节内外均衡。

在开放经济运行的特定区间,便会出现内外均衡难以兼顾的情形。

2、内外同时达到平衡未必是最优的。

3、现实中很多国家在不同的时期以牺牲外部平衡来为本国获得最大的利益。

如六七十年代德国、日本的高额顺差便反映了这样的情况。

(二)丁伯根原则(关于政策协调)

1、要实现若干个独立的政策目标,至少需要相互独立的若干个效的政策工具

2、丁伯根原则假定各种政策工具可以供决策当局集中控制,从而通过各种工具紧密配合实现政策目标;

丁伯根原则没有明确指出每种工具有无必要在调控中侧重某一目标的实现。

这两个特点不尽与实际情况符合。

3、丁伯根原理简评:

(1)经济具有线性结构

(2)决策当局可以集中控制各种政策工具,从而通过各种工具的紧密配合实现政策目标

(3)没有明确指出各种工具有无必要在调控中侧重于某一目标(权重)

(三)蒙代尔政策搭配(政策指派与有效市场分类原则):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组合

1、财政政策:

主要包括财政收入政策、财政支出政策和公债政策

2、货币政策:

主要包括公开市场业务、再贴现率和法定准备金率

3、财政货币政策可以通过三个渠道来影响国际收支,分别称为收入效应、利率效应和相对价格效应(或称替代效应)

4、逆差:

双紧;

顺差:

双松

(四)斯旺模式:

支出转换政策与支出增减政策组合

(五)支出转换政策:

直接管制和汇率贬值同属于支出转换政策,属于全面性控制工具(GeneralControls)。

1、汇率政策

(1)汇率的升值和贬值、关税、补贴及直接管制

(2)本币贬值对国际收支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经常帐户或贸易收支上,其效果大小取决于两方面:

第一、名义汇率对实际汇率的正反两方面的影响。

第二、进出口弹性是否符合马歇尔—勒纳条件或类似条件。

2、直接管制

(1)外汇管制和进口许可证

(2)特点:

比较灵活,针对具体不同的进出口项目和资本流动有区别地予以实施。

(3)弱点:

变显性赤字为隐性赤字。

容易引起贸易伙伴国的报复。

造成本国产品生产的效率低下,对外竞争力不振,引起官僚作风和贿赂风气的兴起。

3、科技政策:

推动技术进步、提高管理水平、加强人力资本投资

4、产业政策:

核心在于优化产业结构。

一方面鼓励发展和扩大一部分产业,另一方面对一些产业部门进行调整、限制、乃至取消。

5、制度创新:

主要表现为企业制度改革,包括企业创立时的投资制度改革、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以及与此相适应的企业管理体制改革。

第三节国际收支理论

一、弹性分析法

1、马歇尔——勒纳条件:

EX+EM>

1

2、J曲线效应:

1.贬值对贸易条件的影响:

在马歇尔-勒纳条件下,贬值后贸易条件不能改善。

2.缺陷:

(1)是建立在局部均衡分析法的基础上的,它仅局限于分析汇率变化对进出口市场的影响。

(2)忽视了对社会总支出和总收入的影响。

二、吸收分析法

(一)公式:

B=Y-A

(二)政策主张:

改变总收入与总支出(吸收)政策

1、支出转换政策与支出增减政策

2、发挥作用的前提:

必须有闲置资源存在;

边际吸收倾向小于1(吸收的增长小于收入的增长,货币贬值才会改善国际收支)

(三)评价

1、缺陷:

(1)因果的逻辑关系上自相矛盾

(2)没有考虑国际间的经济联系(未考虑相对价格在调整中的作用)

(3)充分就业假定条件下的分析,忽略资源运用效率

(4)没有涉及国际资本流动

2、作用:

(1)指出了弹性论的缺点

(2)指出了国际收支失衡的宏观原因,注意到国际收支失衡的货币因素,为货币论打下了基础

三、货币分析法

(一)特点

1、货币论强调货币市场存量均衡的作用。

2、从货币角度考察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提出相应的政策主张。

3、假设

(1)货币需求是收入、利率等的函数。

(2)长期来看,货币需求是稳定的,货币变动不影响产量。

(3)一国的价格水平和利率水平接近国际水平。

(二)基本理论

(三)货币论的经济意义

1、国际收支是一种货币现象

2、国际收支逆差是一国名义货币供应量超过了名义货币需求量

3、国际收支问题实质上反映的是实际货币余额(货币存量)对名义货币供应量的调整过程

(四)政策主张

1、既然国际收支是一种货币现象,故国际收支的不平衡可由国内货币政策调节

2、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可以减少顺差,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可以减少国际收支逆差

3、贬值、进口限额、关税、外汇管制等贸易和金融干预,只有当它们的作用是提高货币需求,尤其是提高国内价格水平时,才能改善国际收支,且影响是暂时的

(五)简评

1、贡献:

(1)在国际收支分析中对货币因素的重视

(2)政策主张:

所有国际收支问题都可以用货币政策来解决,即货币供应政策,膨胀性的货币政策(使D增加)减少国际收支顺差,紧缩性的货币政策(使D减少)可以减少国际收支逆差.

(3)当国际收支发生逆差时应注重国内信贷的紧缩

2、缺陷:

(1)颠倒国际经济的因果关系

(2)货币论假定货币供给变动不影响实物产量的假设不严密

(3)货币需求函数稳定的假设不严密(在短期,货币需求不稳定)

(4)一价定律成立的困难性(长期来看,一价定律往往不成立)

(5)遭到发展中国家的批评:

牺牲国内实际货币余额或实际消费、投资、收入和经济增长来纠正国际收支逆差。

四、结构分析法

结构论:

国际收支逆差尤其是长期性的可以是长期性的过度需求或过度供给引起的

(一)基本理论:

1、经济结构老化论:

2、经济结构单一论:

3、经济结构落后论:

(二)政策主张:

1、改善经济结构和加速经济增长

2、增加投资、改善资源的流动性、使劳动资源和资金等生产要素从传统产业向新兴产业转移

(三)简评

1、国际收支失衡有事先和事后两种,事先可以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实施得当家以避免,即国际收支不平衡是长期存在的,这种制约力对经济长期均衡和维持金融体系稳定是有好处的(居安思危)

2、事后是无法通过结构调整避免的

价格—现金机制 

收入机制 

利率机制 

需求增减型政策 

需求转换型政策 

米德冲突 

丁伯根原则 

有效市场分类原则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搭配 

支出转换政策与支出增减型政策的搭配 

弹性 

马歇尔—勒纳条件 

J曲线效应 

贸易条件 

闲置资源的作用 

弹性论、吸收论、货币论的基本公式

复习思考题

1、如何理解国际收支均衡和失衡?

2、哪些因素引起国际收支不平衡?

3、简述国际收支自动调节机制。

4、调节国际收支不平衡,有哪些政策选择?

5、简述马歇尔-勒纳条件

6、什么是J曲线效应

7、比较并评述国际收支弹性论、吸收论和货币论。

课堂测验题

论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际收支状况的变化,并分析我国一般采用什么样的国际收支调节政策?

它与入世后国际收支调节政策有什么异同?

第三章 

外汇和汇率

掌握外汇与汇率的基本知识,了解汇率决定的依据、汇率波动的影响及相关理论与政策选择。

汇率理论

学 

时:

9学时

第一节 

外汇的基本概念

一、外汇的含义

1、外汇:

以外币表示的、可直接用于国际结算的支付手段。

由于各国都有自己独立的货币制度和货币,一国货币不能在另一国流通,从而国与国之间的债权和债务在清偿时,需要进行本外币的兑换。

2、含义:

有动态和静态。

(1)动态的外汇是指人们为了清偿国际间 的债权债务关系,将一种货币兑换成另一种货币的行为。

(2)广义的静态外汇泛指可以清偿对外债务的一切以外国货币表示的资产或债权。

狭义静态外汇的前提条件有两个:

第一,以外币表示的资产

第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