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名人趣事.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945570 上传时间:2023-05-2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11.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理名人趣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物理名人趣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物理名人趣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物理名人趣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物理名人趣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物理名人趣事.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物理名人趣事.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物理名人趣事.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物理名人趣事.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物理名人趣事.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物理名人趣事.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物理名人趣事.docx

《物理名人趣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理名人趣事.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物理名人趣事.docx

物理名人趣事

物理名人趣事

1.牛顿

  他年幼时,曾一面牵牛上山,一面看书,到家后才发觉手里只有一根绳;看书时定时煮鸡蛋结果将表和鸡蛋一齐煮在锅里;有一次,他请朋友到家中吃饭,自己却在实验室废寝忘食地工作,再三催促仍不出来,当朋友把一只鸡吃完,留下一堆骨头在盘中走了以后,牛顿才想起这事,可他看到盘中的骨头后又恍然大悟地说:

“我还以为没有吃饭,原来我早已吃过了”。

  牛顿不仅对于力学,在其它方面也有很大贡献。

在数学方面,他发现了二项式定理,创立了微积分学;在光学方面,进行了太阳光的色散实验,证明了白光是由单色光复合而成的研究了颜色的理论,还发明了反射望远镜。

  2.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爱因斯坦小时候,老师让同学们做工艺品,大家做的都很好,只有爱因斯坦拿出的是个很丑陋的小板凳。

老师和同学们嘲笑他,说世界上还有比这更丑陋的板凳吗?

爱因斯坦说有,他真拿出两个更丑陋的。

他说虽然前一个板凳很丑陋,但是比后来两个要好的多。

  爱因斯坦除在光电效应、相对论等方面作出举世皆知的杰出贡献外,他关于布朗运动的研究成果,由于对大量无序因子的规律性把握,成为当今最热门的金融数学的基础;他提出的激光受激辐射的概念,在几十年后的今天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他与玻尔进行的论战中提出的epr佯谬,至今仍是理论物理学和科学哲学界不断探讨的话题……

  3.阿基米德

  关于阿基米德,流传着这样一段有趣的故事。

相传叙拉古赫农王让工匠替他做了一顶纯金的王冠,做好后,国王疑心工匠在金冠中掺了假,但这顶金冠确与当初交给金匠的纯金一样重,到底工匠有没有捣鬼呢?

既想检验真假,又不能破坏王冠,这个问题不仅难倒了国王,也使诸大臣们面面相觑。

  后来,国王请阿基米德来检验。

最初,阿基米德也是冥思苦想而不得要领。

一天,他去澡堂洗澡,当他坐进澡盆里时,看到水往外溢,同时感到身体被轻轻拖起。

他突然悟到可以用测定固体在水中排水量的办法,来确定金冠的比重。

他兴奋地跳出澡盆,连衣服都顾不得跑了出去,大声喊着“尤里卡!

尤里卡!

”。

(fureka,意思是“我知道了”)。

  他经过了进一步的实验以后来到王宫,他把王冠和同等重量的纯金放在盛满水的两个盆里,比较两盆溢出来的水,发现放王冠的盆里溢出来的水比另一盆多。

这就说明王冠的体积比相同重量的纯金的体积大,所以证明了王冠里掺进了其他金属。

  他是物理学家、数学家,静力学和流体静力学的奠基人。

  4.钱学森

  在钱学森提出回过后,美国人大为生气,并对他严加看守,甚至施加刑罚.

  美国人曾经给钱学森一个莫须有的罪名,使他一人前往荒无人烟的小岛,用各种各样的刑罚折磨他,据说半年就少了50斤.可是钱学森回国的决心从未动摇,美国人放出话,只要钱学森愿意留在美国,不回中国,就马上给予他最优良的设施,比原来更好,更美的生活,给他更大的荣誉.钱学森没有放弃.依然意决回国.

  钱学森(1911.12.11--)应用力学、航天技术和系统工程科学家。

生于上海市,原籍浙江省

  麦克斯韦主要从事电磁理论、分子物理学、统计物理学、光学、力学、弹性理论方面的研究。

尤其是他建立的电磁场理论,将电学、磁学、光学统一起来,是19世纪物理学发展的最光辉的成果,是科学史上最伟大的综合之一

  6.法拉第

  法拉第1791年9月22日生于萨里郡纽因顿的一个铁匠家庭。

13岁就在一家书店当送报和装订书籍的学徒。

他有强烈的求知欲,挤出一切休息时间贪婪地力图把他装订的一切书籍内容都从头读一遍。

读后还临摹插图,工工整整地作读书笔记;用一些简单器皿照着书上进行实验,仔细观察和分析实验结果,把自己的阁楼变成了小实验室。

在这家书店呆了八年,他废寝忘食、如饥似渴地学习。

他后来回忆这段生活时说:

“我就是在工作之余,从这些书里开始找到我的哲学。

这些书中有两种对我特别有帮助,一是《大英百科全书》,我从它第一次得到电的概念;另一是马塞夫人的《化学对话》,它给了我这门课的科学基础。

  法拉第主要从事电学、磁学、磁光学、电化学方面的研究,并在这些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发现。

1820年奥斯特发现电流的磁效应之后,法拉第于1821年提出“由磁产生电”的大胆设想,并开始了艰苦的探索。

1821年9月他发现通电的导线能绕磁铁旋转以及磁体绕载流导体的运动,第一次实现了电磁运动向机械运动的转换,从而建立了电动机的实验室模型。

接着经过无数次实验的失败,终于在1831年发现了电磁感应定律。

这一划时代的伟大发现,使人类掌握了电磁运动相互转变以及机械能和电能相互转变的方法,成为现代发电机、电动机、变压器技术的基础。

  7.伽利略

有一次,他站在比萨的天主教堂里,眼睛盯着天花板,一动也不动。

他在干什么呢?

原来,他用右手按左手的脉搏,看着天花板上来回摇摆的灯。

他发现,这灯的摆动虽然是越来越弱,以至每一次摆动的距离渐渐缩短,但是,每一次摇摆需要的时间却是一样的。

于是,伽利略做了一个适当长度的摆锤,测量了脉搏的速度和均匀度。

从这里,他找到了摆的规律。

钟就是根据他发现的这个规律制造出来的

赫兹(1857-1894),德国物理学家,生于汉堡。

早在少年时代就被光学和力学实验所吸引。

十九岁入德累斯顿工学院学工程,由于对自然科学的爱好,次年转入柏林大学,在物理学教授亥姆霍兹指导下学习。

1885年任卡尔鲁厄大学物理学教授。

1889年,接替克劳修斯担任波恩大学物理学教授,直到逝世。

8.赫兹

  赫兹对人类最伟大的贡献是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

  赫兹在柏林大学随赫尔姆霍兹学物理时,受赫尔姆霍兹之鼓励研究麦克斯韦电磁理论,当时德国物理界深信韦伯的电力与磁力可瞬时传送的理论。

因此赫兹就决定以实验来证实韦伯与麦克斯韦理论谁的正确。

依照麦克斯韦理论,电扰动能辐射电磁波。

赫兹根据电容器经由电火花隙会产生振荡原理,设计了一套电磁波发生器,赫兹将一感应线圈的两端接于产生器二铜棒上。

当感应线圈的电流突然中断时,其感应高电压使电火花隙之间产生火花。

瞬间后,电荷便经由电火花隙在锌板间振荡,频率高达数百万周。

由麦克斯韦理论,此火花应产生电磁波,于是赫兹设计了一简单的检波器来探测此电磁波。

他将一小段导线弯成圆形,线的两端点间留有小电火花隙。

因电磁波应在此小线圈上产生感应电压,而使电火花隙产生火花。

所以他坐在一暗室内,检波器距振荡器10米远,结果他发现检波器的电火花隙间确有小火花产生。

赫兹在暗室远端的墙壁上覆有可反射电波的锌板,入射波与反射波重迭应产生驻波,他也以检波器在距振荡器不同距离处侦测加以证实。

赫兹先求出振荡器的频率,又以检波器量得驻波的波长,二者乘积即电磁波的传播速度。

正如麦克斯韦预测的一样。

电磁波传播的速度等于光速。

1888年,赫兹的实验成功了,而麦克斯韦理论也因此获得了无上的光彩。

赫兹在实验时曾指出,电磁波可以被反射、折射和如同可见光、热波一样的被偏振。

由他的振荡器所发出的电磁波是平面偏振波,其电场平行于振荡器的导线,而磁场垂直于电场,且两者均垂直传播方向。

1889年在一次着名的演说中,赫兹明确的指出,光是一种电磁现象。

第一次以电磁波传递讯息是1896年意大利的马可尼开始的。

1901年,马可尼又成功的将讯号送到大西洋彼岸的美国。

20世纪无线电通讯更有了异常惊人的发展。

赫兹实验不仅证实麦克斯韦的电磁理论,更为无线电、电视和雷达的发展找到了途径。

  1887年11月5日,赫兹在寄给亥姆霍兹一篇题为《论在绝缘体中电过程引起的感应现象》的论文中,总结了这个重要发现。

接着,赫兹还通过实验确认了电磁波是横波,具有与光类似的特性,如反射、折射、衍射等,并且实验了两列电磁波的干涉,同时证实了在直线传播时,电磁波的传播速度与光速相同,从而全面验证了麦克斯韦的电磁理论的正确性。

并且进一步完善了麦克斯韦方程组,使它更加优美、对称,得出了麦克斯韦方程组的现代形式。

此外,赫兹又做了一系列实验。

他研究了紫外光对火花放电的影响,发现了光电效应,即在光的照射下物体会释放出电子的现象。

这一发现,后来成了爱因斯坦建立光量子理论的基础。

  1888年1月,赫兹将这些成果总结在《论动电效应的传播速度》一文中。

赫兹实验公布后,轰动了全世界的科学界。

由法拉第开创,麦克斯韦总结的电磁理论,至此才取得决定性的胜利。

  1888年,成了近代科学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赫兹的发现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不仅证实了麦克斯韦发现的真理,更重要的是开创了无线电电子技术的新纪元。

  赫兹对人类文明作出了很大贡献,正当人们对他寄以更大期望时,他却于1894年元旦因血中毒逝世,年仅36岁。

为了纪念他的功绩,人们用他的名字来命名各种波动频率的单位,简称“赫”。

 9.库仑

  库仑(Charlse一Augustindecoulomb,1736一1806),法国工程师、物理学家.1785年库仑用自己发明的扭秤建立了静电学中著名的库仑定律.库仑定律标志着电磁学从定性研究进人定量研究阶段,是电磁学史上的一座重要里程碑.

  1736年6月14日,库仑生于法国昂古莱姆.他早年就读于美西也尔工程学校,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1773年库仑向法兰西科学院提交了论文《最大、最小原理在某些与建筑有关的静力学问题中的应用》,该文在3年后的1776年由科学院刊出,被为是古典土力学的基础,他因此也被称为“土力学之始祖”.1777年法国科学院悬赏,征求改良航海指南针中的磁针的方法.他提出用细头发丝或丝线悬挂磁针代替支架轴对磁针的支持,这样可以减小摩擦力的影响.他又发现线扭转时的扭力和针转过的角度成比例关系,可利用这种装置算出静电力或磁力的大小.这导致他发明了扭秤,扭秤能以极高的精度测出非常小的力.库仑在1785年到1789年之间,通过精密的实验对电荷间的作用力作了一系列的研究,连续在皇家科学院备忘录中发表了很多相关的文章.1782年,他当选为法国科学院院士.1785年他建立了库仑定律.同年,他在给法国科学院的《电力定律》的论文中详细地介绍了他的实验装置、测试经过和实验结果.1806年8月那日,库伦在巴黎逝世.

   10. 李政道

  李政道,1957年与杨振宁一起,因发现弱作用中宇称不守恒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此后他在多个研究领域有着更多的建树,至今仍是哥伦比亚大学在科学研究上最活跃的教授之一

  1926年n月25日,李政道生于上海.1943年他考人迁至贵州的浙江大学物理系,师从束星北、王淦昌等教授.1945年他转学到西南联合大学就读二年级,师从吴大酞、叶企孙等教授.1946年加岁的李政道(当时他只有大二的学历)到美国留学,被芝加哥大学研究生院录取,师从费米教授.3年后便以“有特殊见解和成就”通过了博士论文答辨,被誉为“神童博士”.195。

年获得博士学位之后,他从事流体力学的湍流、统计物理的相变以及凝聚态物理的极化子的研究.1953年他任哥伦比亚大学助理教授,主要从事粒子物理和场论领域的研究.1956年李政道与杨振宁一起发表了一篇文章,推翻了物理学中的宇称守恒.

  李政道与杨振宁于20世纪40年代末开始亲密而富有成果的合作,两人共合作发表了32篇论文,1962年两人关系破裂.李政道在1986年撰写的《破缺的宇称》一文中,对于李杨关系有生动的比喻.“一个阴暗有雾的日子,有两个小孩在沙滩上玩耍,其中一个说:

‘喂,你看到那闪烁的光了吗?

’另一个回答说:

‘看到了,让我们走近一点看.'两个孩子十分好奇,他们肩并肩向着光跑去.有的时候一个在前面,有的时候另一个在前面.像竞赛一样,他们竭尽全力,跑得越来越快.他们的努力和速度使他们两个非常激动,忘掉了一切.第一个到达门口的孩子说:

‘找到了!

’他把门打开.另一个冲了进去,他被里面异常的美丽弄得眼花缭乱,大声地说:

‘多么奇妙!

多么灿烂!

’结果,他们发现了黄色帝国的宝库.他们的这项功绩使他们获得了重奖,深受人们的羡慕.他们名扬四海.多少年过去,他们老了,变得爱好争吵,记忆模糊,生活单调.其中一个决定要用金子镌刻自己的墓志铭:

‘这里长眠着的是那个首先发现宝藏的人.’另一个随后说道:

‘可是,是我打开的门.",杨振宁也表示李政道是白己最成功的合作者,与李政道的决裂是他今生最大的遗憾.

  11.卢瑟福

卢瑟福(1871一1937),英国物理学家.这位23岁时就获得了三个学位(文学学士、文学硕士、理学学士)的优秀科学家,他的。

粒子散射实验无可辩驳地论证了原子的核模型,科学界对原子结构的研究从此蒸蒸日上,他被人们尊称为“原子物理学之父”.卢瑟福的另一项重大贡献是实现了人工核反应.

  1871年8月3日,卢瑟福生于新西兰纳尔逊的一个手工业工人家庭盗1895年在新西兰大学毕业后,获得英国剑桥大学的奖学金,进人卡文迪许实验室,成为汤姆孙的研究生.1898年他担任加拿大麦吉尔大学的物理学教授,1907年返回英国任曼彻斯特大学物理系主任.1908年因为他在物理上的杰出贡献与化学有着密切联系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1911年他完成著名的。

粒子散射实验,提出原子核式结构模型,该实验被评为“最美丽的十大实验”之一1919年他发现了质子,接替退休的汤姆孙,担任卡文迪许实验室主任,1925年他当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主席,1931年受封为纳尔逊男爵.1937年10月19日,卢瑟福因病在剑桥逝世,与牛顿和法拉第并排安葬,享年66岁.

  读书和思考一直伴随着卢瑟福一生.有一天深夜,卢瑟福看到实验室亮着灯,就推门进去,看见一个学生在那里,问道:

“这么晚了,你还在干什么?

”学生回答说:

“我在工作.”当他得知该学生从早到晚都在工作时,很不满意地反问:

“那你什么时间思考问题呢?

"

  当人们说起卢瑟福的成就时,一定还会提到他“桃李满天下”,他的学生和助手中有多人获得了诺贝尔奖.苏联物理学家、197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卡皮查,曾在卢瑟福领导下工作了14年.卡皮查在实验室的墙上雕了一条大鳄鱼,因为他非常敬重卢瑟福勇往直前、不怕困难的精神,在英国“鳄鱼”一词,就含有这种意思,在背后卡皮查经常把卢瑟福叫做“鳄鱼”.

  12.伦琴

  伦琴(WilhemConradRontgen,1845一1923),德国实验物理学家.伦琴的重要贡献是发现了X射线,

  1845年3月27日,伦琴生于德国尼普镇.1865年伦琴进人苏黎世联邦工业大学机械工程系,1869年从苏黎世大学获得哲学博士学位,并担任了物理学教授孔脱的助手.随后的19年间,伦琴在一些不同的大学工作,逐步地赢得了优秀科学家的声誉.1888年他被任命为沃兹堡大学物理所物理学教授兼所长.1895年他发现了X射线.19。

年他任慕尼黑大学物理学教授和物理研究所主任.1923年2月10日,伦琴在慕尼黑逝世.

  1895年12月伦琴写出了他的第一篇关于X射线的论文,发表后立即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在短短的几个月内就有数以百计的科学家开始研究X射线,在一年之内与之有关的论文大约就有1000篇!

X射线发现的第4天,美国医生就用它找出了病人腿上的子弹.于是,企业家蜂拥而至,出高价购买X射线技术.50万、10。

万……出价越来越高.“哪怕是100。

万,”伦琴淡淡地一笑答道,“我的发现属于全人类.但愿这一发现能被全世界科学家所利用.这样,就会更好地服务于人类……”伦琴最终没有申请专利权.他知道,如果这项技术被一家大公司独占,穷人就出不起钱去照X光照片.

13.卡文迪许

  卡文迪许(HenryCavendish,1731一1810),英国的化学家、物理学家.在物理学上他最主要的成就是通过自己设计的扭秤实验验证了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确定了引力常量和地球的平均密度.在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之后,他测出了引力常量,并计算出了地球的质量,被誉为第一个称量地球的人.

  1731年10月10日,卡文迪许生于法国尼斯.1742年至1748年他在伦敦附近的海克纳学校读书.1749年至1753年期间在剑桥彼得豪斯学院求学.在伦敦定居后,卡文迪许在他父亲的实验室中当助手,做了大量的电学、化学研究工作.他的实验研究持续达5。

年之久.176。

年卡文迪许被选为伦敦皇家学会成员,1803年又被选为法国研究院的18名外籍会员之一1810年3月10日,卡文迪许在伦敦逝世.

   1811年,年卡文迪许逝世后,他的侄子齐治把卡文迪许遗留下的20捆实验笔记完好地放进了书橱里,谁也没有去动它.谁知手稿在书橱里一放竟是70年,一直到了1871年,麦克斯韦应聘担任剑桥大学教授并负责筹建卡文迪许实验室时,这些充满了智慧和心血的笔记才获得了重返人间的机会.麦克斯韦仔细阅读了前辈在10。

年前的手稿,不由大惊失色,连声叹服说:

“卡文迪许也许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实验物理学家,他几乎预料到电学上所有的伟大事实.这些事实后来通过库仑和法国哲学家的著作而闻名于世."

  卡文迪许不好交际,不善言谈,对慕名来访的客人常常一言不发陪坐在旁.他这个人的孤僻特质可以说到了“病态”的程度,甚至连和管家之间都要以书信方式交流,这或许对他的科学研究却是非常有利的.他终生未婚,过着近似奇特的隐居生活.

  14.开普勒

 开普勒(J。

hanne。

Kepler,1571一1630),德国著名的天体物理学家.开普勒的杰出成就是发现了行星运动兰定律,被人们称为“天空的立法者”,1571年12月27日,开普勒诞生于德国符腾堡州维尔城的一个小业主家庭.1589年开普勒考人杜宾根大学,攻读神学、哲学和数学,是哥白尼学说的坚定拥护者.1594年开普勒担任格拉茨大学新教神学院的数学和天文学讲师,同时从事天文学研究.1598年菲迪南大公颁布了反新教法令,在天主教会的胁迫下,新教徒开普勒不得不逃离德国.1600年初,在第谷的热情邀请下,开普勒来到布拉格,当了第谷的助手,开始了他天文学研究的新时期,最终成功地总结出行星三大运动定律,精确描绘了天体运行的规律.163。

年n月14日,开普勒在凄惨的境地中去世,终年59岁.

  开普勒是一位善于创新的科学勇士,他的一生,除了和第谷相处的近两年时间外,几乎都是在逆境中度过的.开普勒处境艰难时曾依靠占星术度日,开普勒并木信这一套.他不相信天上星辰的运行和地上人类生息的祸福命运有什么关联!

但他曾为从事此项工作自我解嘲说:

“作为女儿的占星术若不为天文学母亲挣面包,母亲便要挨饿了、”

  15.康普顿

  康普顿(ArthurHollyCompton,1892一1962),美国著名的物理学家,康普顿效应的发现者.

  1892年9月10日,康普顿出生于俄亥俄州的伍斯特.1913年康普顿在伍斯特学院以最优异的成绩毕业并成为普林斯顿大学的研究生,1914年获硕士学位,1916年获博士学位,后在明尼苏达大学任教.192。

年起他任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物理系主任,1923年起任芝加哥大学物理系教授,1945年返回华盛顿大学任校长,1953年起改任自然科学史教授,直到1961年退休.1962年3月巧日,康普顿于加利福尼亚州的伯克利逝世,终年70岁.

  康普顿效应是近代物理学的一大发现,它进一步证实了爱因斯坦的光子理论,揭示出光的波粒二象性,从而导致了近代量子物理学的诞生和发展;另一方面康普顿效应也阐明了电磁辐射与物质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因此,无论从理论或实验上,它都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康普顿因此获得1927年度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