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传统教学一个有力的支点记一次基于高层次思维水平的中学作文教学实践.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949237 上传时间:2023-05-2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5.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给传统教学一个有力的支点记一次基于高层次思维水平的中学作文教学实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给传统教学一个有力的支点记一次基于高层次思维水平的中学作文教学实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给传统教学一个有力的支点记一次基于高层次思维水平的中学作文教学实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给传统教学一个有力的支点记一次基于高层次思维水平的中学作文教学实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给传统教学一个有力的支点记一次基于高层次思维水平的中学作文教学实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给传统教学一个有力的支点记一次基于高层次思维水平的中学作文教学实践.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给传统教学一个有力的支点记一次基于高层次思维水平的中学作文教学实践.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给传统教学一个有力的支点记一次基于高层次思维水平的中学作文教学实践.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给传统教学一个有力的支点记一次基于高层次思维水平的中学作文教学实践.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给传统教学一个有力的支点记一次基于高层次思维水平的中学作文教学实践.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给传统教学一个有力的支点记一次基于高层次思维水平的中学作文教学实践.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给传统教学一个有力的支点记一次基于高层次思维水平的中学作文教学实践.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给传统教学一个有力的支点记一次基于高层次思维水平的中学作文教学实践.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给传统教学一个有力的支点记一次基于高层次思维水平的中学作文教学实践.docx

《给传统教学一个有力的支点记一次基于高层次思维水平的中学作文教学实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给传统教学一个有力的支点记一次基于高层次思维水平的中学作文教学实践.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给传统教学一个有力的支点记一次基于高层次思维水平的中学作文教学实践.docx

给传统教学一个有力的支点记一次基于高层次思维水平的中学作文教学实践

给传统教学一个有力的支点——记一次基于高层次思维水平的中学作文教学实践

自从新课程标准实施之后,我们都在强调要构建以学生自主发展为目的的现代教育模式。

然而,在传统教学与现代教学之间总是横亘着一道鸿沟,我们如何在两者之间搭建起一座沟通的枢纽,让彼此通达顺畅起来呢?

为此,一位对语文教学有着独特理解却对网络常称神奇的老教师,一位对网络教学有着浓厚兴趣却对写作稍有研究的年轻教师,在不经意之间合作进行了一次极有意义的作文教学实践。

 

一、我们的实践:

 

(一)题目:

由“鸭子”故事引发的话题作文教学

 

(二)时间:

2002年4月

 

(三)人物:

钟世焯老师(中学语文特级教师,学校里人称“大钟”)、钟和军老师(信息技术教师,网名“蓉子”,学校里人称“小钟”)、高二

(1)班学生、K12信息技术教育论坛网友。

 

(四)地点:

高二

(1)班教室、

 

(五)背景:

 

钟世焯老师担任高二

(1)班的语文课。

每节课上,他都要进行“课前三分钟口语训练”活动,要求学生根据所给定的材料,然后由学生按学号顺序到台上演讲或辩论。

其目的在于通过这种方式进行“思维”和“思路”训练,并学会如何从“就事论事”、“就事论理”,向“借题发挥”发展,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钟和军老师在网上相当活跃,还主持了国内知名的“K12信息技术教育论坛”,每天来自全国各地的一线老师、教研员、教育工作者、报刊编辑等,聚集在论坛上一起交流和研讨各种教育话题或实践经验。

 

“两钟”同在教研室上班,相互之间也常常探讨语文教学、网络教学以及许多教育话题。

大钟老师也时时谈论起自己的课堂教学情况和教学思路,偶尔也请小钟老师帮他做做电脑教学幻灯片。

小钟老师也常常在前辈面前谈起自己的一些教学实践,时常得到指点和鼓励,也时不时地向大钟老师讲述网上论坛的人物和故事,大钟老师连连称奇并羡慕不已。

 

(六)主要事件和过程:

 

1、引入故事(第一次讨论):

 

在课堂上,大钟老师给高二

(1)班的同学讲述这样一则寓言式的故事:

甲乙丙丁四人外出野游。

甲发现一只野鸭,乙立即举枪射下野鸭,丙飞快地把野鸭捡回,丁主动把野鸭弄净并烧成美味佳肴。

最后四人共享丰盛的晚餐。

请问:

若要重奖贡献最大者,重奖当属谁?

理由何在?

 

(小插曲)故事讲完后,当即有一位学生提出:

“老师,我认为这四个人都该罚,因为他们不爱护动物。

”大钟老师笑笑说:

“这位同学学识过人,对环境也很关心,我很佩服!

但今天我们暂且不去讨论这个话题,只是围绕‘重奖当属谁’这个问题,谈谈你们的看法。

 

于是学生们纷纷发表意见并阐述理由,结果认为“重奖丁”的观点占了绝大多数,理由是:

他的工作最有奉献精神和最有价值,如果不是他把鸭子拔光了毛并调味制作,大家就无法吃上烤鸭了!

 

2、观点分化(第二次讨论):

 

第一次讨论后,从交来的作文中大钟老师发现未能达到预期的目的,他心里嘀咕着:

为什么就没有人认为应该重奖甲呢?

“发现”才是最重要的啊!

于是大钟老师又组织了第二次讨论。

 

课堂上,大钟老师说:

“上次‘鸭子’故事的讨论,大家意见都统一了吗?

再也没有别的看法了?

”一位学生提出“重奖乙”,理由是:

如果没有他那一枪,鸭子怎么也掉不到地下,所以说他的工作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但坚持奖给“丁”的同学马上给予了反驳。

于是争论又趋激烈,观点开始分化了!

 

3、“两钟”交谈:

 

办公室里,大钟老师向小钟老师简要讲述了前段学生讨论的情况和经过,然后问:

“为什么学生不认为‘发现才是最重要的呢?

”小钟老师思考了一会儿,说:

“这个故事很有意思!

我把它搬到网上,让老师们也来争论一下吧!

”于是,小钟老师把这则故事整理了一下,便在K12网站的几个论坛上贴了出去,其中在小钟老师主持的“K12信息技术教育论坛”上教师的讨论尤为激烈。

 

一位网友总结得很有意思:

“应该感谢甲的眼——慧眼,感谢乙的手——枪法准,感谢丙的脚——跑得快,感谢丁的心——主动热情。

若要说吃到这佳肴最少不了的还是乙哦,所以乙该重奖!

”这个观点也很有代表性:

“我选甲!

甲是发现者,发现者是最应该受到尊敬的!

”还有“发现是基础,打死是关键,捡到是必要的补充,煮熟是最终目的。

你说谁贡献最大。

”“他们是一个团队,最终的目的是吃到野味,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因此外部的激励是次要的。

在这样的一个团队里,分工合作是他们的工作方式。

”……

 

4、引入网上帖子(第三次讨论):

 

一天下午,小钟老师跟大钟老师说:

“网上讨论很火爆,你要看看吗?

”在办公室的电脑上,小钟老师一一展示了网上教师们的讨论帖子,看到精彩之处大钟老师不禁拍手称好:

“我要把大家的讨论内容介绍给学生看!

”小钟老师把所有帖子整理好并打印出来,交给了大钟老师。

 

大钟老师组织了第三次讨论。

他说:

“上两次的讨论大家表现得很好,各抒己见,理由也很充分。

大家可能不知道吧,你们在这里讨论的时候在网上也有一场同样精彩的讨论!

大家来看一看那些老师是怎样表达自己的观点的!

 

大钟老师读了几个具有代表性的讨论帖子,并指出了如何提炼观点和陈述理由的方法及其重要性。

学生们被那些言简意赅的观点和用词深深地吸引住了,班上的辩论也就更加激烈和精彩了!

这一次几乎所有观点的支持率平分秋色了!

 

5、“两钟”再研讨:

 

办公室里,大钟老师对小钟老师说:

“学生的讨论越来越深入了,但支持‘发现’观点的学生还是不多!

”小钟老师思索一下,喃喃地说:

“你上的这班是理科奥赛班,就让他们从自然学科中去找‘事实说话’吧!

”大钟老师问道:

“什么事实才最有说服力呢?

”小钟老师忽然喜形于色地说道:

“钟主任,你不是一直坚持‘发现才是最重要的’吗?

那么下一次就问问学生:

‘诺贝尔奖’权威性怎样?

”大钟老师“呵”了一声,高兴地说:

“太好了,再说说看!

”小钟老师接着说:

“‘诺贝尔奖’对于这些学生来说一定不陌生,他们一定承认‘诺贝尔奖’是世界上最具权威性的。

一旦他们承认这点,就让他们下课之后上网或到图书馆去查阅有关‘诺贝尔奖’的资料,过后再来讨论。

我想他们会有新奇的发现!

 

小钟老师在办公室的电脑上检索起“诺贝尔奖”的有关资料。

“两钟”惊奇地发现:

“诺贝尔奖”自创设以来都奖给了那些“由于发现或发明了……而使人类社会在……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或获得最大利益”的人们,连诺贝尔本人的遗嘱上也写着“发现或发明”(discoveryorinvention)的词语。

至此“两钟”已经彻底踏实了,就让“事实”去给学生说话吧!

 

6、“用事实说话”到“借题发挥”(第四次讨论):

 

课堂上,大钟老师对学生们说:

“上次鸭子故事的讨论,大家的观点都很不错,只是没有得到更多资料或事实的支持,有些显得空泛。

我建议课后大家到网上或者图书馆查一查资料(例如‘诺贝尔奖’),然后我们再来重新讨论,大家要记住,可别忘记啦!

 

课后大钟老师老在担心:

“学生会真的去查阅资料吗?

”上课了,大钟老师问道:

“‘诺贝尔奖’的资料,大家查得怎样了?

”边说边用眼神在教室里搜索起来。

话音刚落,台下一位学生高高地举起了手,大钟老师心中的大石顿时放了下来。

只见那位学生拿着厚厚一叠打印文稿轻快地跑上了讲台,开始陈述自己的观点:

“我认为,发现才是最重要的!

‘诺贝尔奖’……。

所以我认为应该重奖甲,因为是他最先发现了鸭子。

 

他演讲得实在太精彩了!

有理有据,重要的是他“用事实说了话”。

当他走下讲台的时候,学生们给予了他最热烈的掌声鼓励。

大钟老师也高度评价了这位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精神,并结合作文要求对这次讨论进行了总结。

他还建议学生在作文中要以某个观点作为立足点,做到“借题发挥”,达到写作的最佳境界。

 

7、活动总结:

 

鸭子故事的讨论,目的是为着有效地解决高考题作文“发展等级”中的“深刻”和“有创新”的问题的。

按高考作文要求,“深刻”指“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观点具有启发作用”;“有创新”指“见解新颖,材料新颖,构思精巧,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有个性特征”。

以往的作文教学实践告诉我们,要训练学生写出“深刻”而“有创新”的话题作文,“话题”既不能定得太死,也不能放得太开。

经过认真深入的思考后,我们决定从“就事论事”开始,向“就事论理”发展,最后向“借题发挥”提高,于是便设计了“重奖当属谁”的鸭子故事。

课堂上,第一、二次讨论都是十分宽松和自由的,认为重奖属甲或乙或丙或丁都有充足的理由,人人都可以畅所欲言。

但无论争论如何激烈,充其量也还只是处在“就事论事”、“就事论理”的层次上,尚未达到“借题发挥”的层面。

第一次交上来的作文,持各种观点的都有。

认为重奖丁的人最多,理由是他有烹调技术,出力也最多,有“奉献”精神。

认为应重奖乙的人也比较多,理由是他的枪法准,能抓住“机遇”。

而对于发现野鸭的甲,有些同学却认为是不该重奖的,因为他“只是凭视觉,并没有付出实际的劳动”,甚至有人说“发现是最容易的,既不费事,也不费神”。

 

作文材料是虚拟的,重奖谁也不是什么大问题,但是作文中反映出来的对于“发现”的忽视,甚至漠视,却是令人忧虑的,因为在它背后,实际上是一个“观念”的问题。

以出力的大小和辛劳程度作为评论表现优劣、功劳大小的标准,多少年来就是如此。

如:

学校里,重奖的年年都是最苦最累、贡献最大的高三老师;单位里,受表扬的常常都是早上班迟下班、带病坚持工作的同志。

这似乎已是天经地仪的事。

就材料中的甲乙丙丁来说,甲所付出的劳动是比不上其他三人的,在许多人眼里,重奖自然与他无缘。

其实,没有了甲的发现,就算乙的枪法再准,丙跑得再快,丁烧菜技巧再好,也都是徒劳。

甲的劳动是智能型的,需要敏锐的直觉,虽然没有射击、跑路、烹调这些具体的“实绩”,却理应得到更多的尊重。

尊重发现,尊重精神劳动,虽然已讲了许多年,但并没有真正地普遍被接受。

三尺之冰,看来也不是一时可以溶化得了的。

 

就在这篇文章无法再做下去的时候,小钟老师组织的网上讨论使得班上的讨论在“山重水复”的困境中拓宽了思路,找到了“支点”。

网上各地老师的独到见解给我们以新鲜而有益的启示,大大鼓舞了我们继续争论下去的信心。

而帮助最大的是小钟老师在网上提供的关于诺贝尔奖获得者的资料和诺贝尔本人的遗嘱。

这些权威性的资料,雄辩有力地证明了“发现”的重要意义和价值。

 

班上同学在提取网上关于诺贝尔奖的资料并进行第四次讨论之后,思想、思维受到触动,观念开始转变。

第二次交上来的作文,赞成重奖甲的同学多了起来,约占60%。

有的同学说:

“其实,发现是一种能力,一种机敏,一种飞跃。

发现问题就等于成功的一半。

生活需要发现,工作需要发现,科研需要发现,即使是学生学习也需要发现。

发现促成发明,发现引发创新,发现可以使你逼近规律。

即使是普通人,在日常生活中有所发现,也会乐趣倍增,甚至能提高其生存的质量。

”有的同学说:

“在今天这个充满竞争和挑战的时代,‘发现’就显得更重要了,人们往往羡慕那些最初提出问题的人,最初进行大胆尝试的人,最初产生了巧妙构想的人,最初研制新产品的人,其实他们的‘秘诀’就在于‘发现’二字。

发现一只野鸭并不难,而要做到富有哲学意味的发现,则需要积累,需要激情,需要求异思维和质疑的勇气,需要新的角度和思路。

”更多的同学则结合作文的体会来谈“发现”的重要性,他们认为,有些同学写不好作文,总是从语言或技巧上找原因,其实往往是缺少发现。

不会从寻常事物中发现美,从瞬间细节中发现永恒,从熟视无睹中发现问题,从事物的变化和联系中发现哲理。

这次作文,佳作甚多,看来,学会“借题发挥”的目的已经达到。

作文总结时,师生都发出会心的微笑。

 

四次讨论和两次作文,使我们深深感受到,作文教学要突破传统模式,取得快速高效的成果,必须适时、有机地与网络教学结合起来,利用网上丰富的资源,启发、拓展学生的思维与思路;同时发挥两者各自的优势,有效地提高学生获取信息、运用信息的能力和写作能力。

 

二、观点与思考

 

(一)高层次的思维学习活动是怎样形成的?

 

这次作文教学活动,由一般的讨论发展到高层次的思维学习活动,师生的互动交流到达了一种崭新的境界。

学生起初只能就故事本身“就事论事”,即“因为……所以……”(如“乙的贡献最大,所以该重奖乙”)。

及至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及引入了网络教师的争论之后,学生已经能够从故事之中提炼出基本观点了,进入了“观点提炼”、“就事论理”的新层次。

其后教师再指导学生到网上或图书馆查阅资料,充实并支持自己的观点,即达到了“事实说话”甚至是“借题发挥”的更高思维层次。

在作文教学中由材料分析入手到提炼观点,然后再运用事实论证充实,这样的学习活动对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是有很大帮助的。

 

在这次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始终在一种高水平的思维活动状态下进行,学习过程层层递进,环环相扣。

学生不仅主动参与了学习的整个过程,而且也在积极交流和讨论当中共享了智慧和拓展了思路。

该班曾经获得“2002年全国中学生新概念作文大赛”全国一等奖的招振业同学说:

“这种学习相当有意思!

很能激发大家的兴趣,大家都主动去寻找资料来论证自己的观点,试图说服与自己不同观点的同学。

”活动过后,他仍然坚持要“重奖丁”,而且还列举了诸如科学家如何搞改进实验或创新理论的大量事实来加以论证。

 

(二)教师合作对学习活动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这次学习活动,我们自觉与不自觉地进行了一次教学上的合作,师生对本次学习效果都相当满意。

事实上,传统教学一般以学科教师为主,教师习惯于个体手工作坊式的工作模式,开发学习资源和从事教学设计也受到了许多客观条件的制约。

当这次学习活动进行到第二轮讨论的时候,由于信息技术教师的参与给语文老师适时地引入了“网络”的概念,特别是在网上也同步组织了教师的讨论活动,这对课堂上学生的再讨论活动提供了更加有价值的参考和开放式学习方式,把课堂学习活动推向了一个新的高潮。

其次,语文教师也给信息技术教师一种崭新的启示,即如何组织和推进学生更高层次的学习,从而始终围绕着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展开活动。

之后在“如何说服学生”的问题上,教师的再度合作,使得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途径一下子拓宽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增强了,提高了信息处理的意识,培养了收集信息、评价信息、处理信息和运用信息等信息能力。

 

然而,教师合作的前提是要有一种宽松而规范的环境,否则一切的教师合作都只能是一种浅层次的合作。

学科之间教师要合作,同一科组的教师更要合作,这就是“教师合作纵横论”!

当然,在目前如此封闭的学校教育中,教师之间的一些合作还是有的(比如学科教研组的“集体备课”、信息技术教师帮忙做课件等等)。

我们认为,教师之间的合作更多的应该是学科教师内部的合作,要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作为宗旨。

同时我们还认为,教师要逐步提升自身进行“合科教育”的意识和能力。

一旦教师具有了“合科教育”的意识和能力,他就会时时注意拓展教学内容和有效实施教学活动。

事实上,一名优秀的教师首先是知识面相对渊博的,然后才是专业知识的“精”“专”,他们往往可以在课堂上恰当地运用其他学科知识来丰富课堂教学,而一般教师只会把学科知识讲授得“干干巴巴”(即使有时也有趣),这就有必要提高教师的职业素养。

此外,学科之间的教学明显存在着不同的性质和教学目的,在某些方面两者之间可能存在着交集的地方(即可以合作之处),但并不是所谓的学科间的“整体合作”,而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培养特点决定了不同学科教师需要合作。

事实上,学科教师之间的合作不仅仅依赖于健康开放的环境,教师的共同志趣、洞察能力、对事物的敏感程度和准确把握以及豁达胸怀都是重要因素。

一旦科组内教师的“纵深合作”和不同学科教师的“横向联合”能够真正结合起来的话,这种力量将石破天惊,从而把传统教学和现代教学融合到一起,带到一个更加理想的境界。

 

对于教师合作问题,我们有这样一个观点,即“人力资源整合”!

然而,在现实中为什么很多老师都不愿意采取合作的态度呢?

台湾一位专家说:

在学校绝大部分教师都采取一种相当冷漠的态度去处事,彼此之间相对孤立,不愿意去学习他人或新的东西,也不愿意别人来考察自己的做法,即你不关心我,我也不关心你,他认为这是“学校文化”使然。

但目前教师仍然停留在个体作坊式的工作方式,远远没有到达工业时代的合作方式,更不用说信息时代的智慧共享了。

其实,教师不愿意合作,我认为这是教师的工作环境以及工作性质所决定的,现实中教师之间的合作也往往不会太持续和深入下去的。

事实上,在学校一位教师很难找到支持或真心帮助自己的同行,但在遥远的他方(学校,或通过网络)却可以很容易地找到一些志同道合的老师来进行合作,道理在哪里?

或许在现实中同一区域中的人们多多少少存在着一些利益冲突,在这样复杂的传统学校环境中每个人都是有所顾虑的,而在遥远的地方自己与他人之间没有太多利益冲突可言,有的更多是志趣相投。

 

(三)网络能给传统教学带来什么?

 

网络可以提供资源。

在这次学习过程中,教师在网上的讨论内容以及学生的网络检索不仅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有价值的资源,而且也推进了讨论活动的逐步展开。

可见,网络对于传统教学而言极大地扩充了课程资源和集结了众人的智慧。

 

网络拓宽了传统教学的发展空间。

传统教学较多地倾向于接受式教学方式,在这次学习活动中网络的介入使得教学活动在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等方面有了较大的转变和发展,教学资源进一步丰富,学生学习的方式自主活泼了。

 

网络可以变革传统教学。

在此次教学过程中,网络关键在于改变了传统教学的结构,使教学活动更加灵动起来了,从而促使学习方式的根本性变革。

然而我们却发现,在这次作文教学过程中网络资源在课堂教学中的两次介入及运用,确实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了相当重要的影响,尤其对教师的观念转变以及学生积累资料、掌握学习方法和工作方法很有效。

 

事实上,当我们把这则故事贴到网上并展开热烈讨论的时候,一些触觉敏锐的老师把它发展成为一个课程计划(如北京丁香胡同小学武健老师的“鸭子与信息技术”,发表在《网络科技时代》杂志2002年第6期),该课例是基于网络学习环境下实施的。

由于信息技术手段和信息化环境的支持使得学生的讨论更加具有灵活性和互动性。

据我们所知,许多网站也转发了我们在论坛上发表的“鸭子”故事和讨论帖子,更多老师在此基础上设计和组织了基于网络学习的讨论活动以及网络教学课例。

 

而我们这些传统意义上的作文拓展教学活动,却始终能把学生作为主体,把学生的自主学习作为活动的主线,而且在一轮轮的递进式教学当中师生面对面的互动讨论中学习活动出现了高层次思维水平,学生不仅开阔了学习视野,也掌握了写作的基本方法和必要的技巧,学习效果明显增强。

 

(四)传统教学与现代教学之间缺的是什么?

 

目前以新课程理念指导下以及信息技术教育为代表的现代教学日益受到了人们的关注,人们越来越要求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强调探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自主学习等学习方式,坚持把学生发展作为根本的教育目的。

然而,正值传统教学与现代教学相互交汇碰撞之际,有人认为传统教学要进行整体改革,也有人认为现代教学会不会由于过多地追求形式上的多样而偏离了教育的本质,其实两者之间究竟要如何结合并衔接起来,从而有效地达到现代教学所要求的教育目标上来呢?

这才是目前最值得探究和关注的问题!

那么传统教学与现代教学之间究竟缺的是什么?

 

根据我们的实践经验来看,最缺乏的是对传统教学与现代教学的共性理解。

在教学中我们无法准确地把握两者的内涵与本质,事实上无论哪种教学活动都在强调学习者的知识获得和个体发展,不同的只是在教育方式以及教育手段上有所差别而已。

关键在于理解两者之间的差异和联系,以及传统教学向现代教学转型的突破口在哪里?

其次,就是对传统教学的“扬”与“弃”问题的深入研究和应用。

传统教学在很多方面都值得我们认真考察,我们要坚持的是继承与发展。

我们认为,一切基于学生发展的教学实施与教学评价都应当得到发展。

再次,我们缺乏对新课程标准指导下的现代教学的理解和有效的实践。

在实践中我们往往不自觉地把传统教学斥责得一无是处,恰恰在这种“矫枉过正”的心态之中我们失掉了许多可以借鉴的东西,也无法抓住问题的本质而加以解决。

既然这样,我们为什么沉不下气来,仔细寻找突破口,脚踏实地地进行课堂教学的实质性改革呢?

 

现在我们强调和探究网络教学的真实内涵和具体含义,对于指导新型的信息化教学活动的开展确实很有价值。

但是,对于许许多多缺乏技术水平和实践经验的广大教师来说,要达到真正的网络教学要求则相当有困难。

如何把网络适时地引入到课堂教学之中从而使得学习活动更加有效,这就是传统教学与现代教学之间那种过渡性的实践。

为今之计,许多教师意识到利用网络去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为什么我们就不好好推进这些卓有成效的实践,却要片面地追求在目前条件下无法达到的现代教学要求,一味拘泥于“是与不是”(是传统教学还是现代教学)的这种过于简单化的评判当中呢?

 

其实,著名科学家阿基米德说过:

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把整个地球翻转过来。

传统作文教学与网络教学的适时、有机的结合,就是这个“支点”。

它威力无穷,充满生机;它给了语文教学以新的“奶酪”,为作文教学开辟了新的天地。

因此,我们不应该把传统教学和现代教学对立起来,而是要发挥各自特点,做到优势互补,结成一个有机整体。

如果我们能真正从传统教学与现代教学之间找到恰当的切入点,给传统教学一个稳固可靠的支点平台,那么我们就可以改进教学结构和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逐步向现代教学的高层次水平发展,从而使现代教学成为学生一生发展的基础需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