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筑火灾特点及防火对策.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952979 上传时间:2023-05-22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9.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建筑火灾特点及防火对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古建筑火灾特点及防火对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古建筑火灾特点及防火对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古建筑火灾特点及防火对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古建筑火灾特点及防火对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古建筑火灾特点及防火对策.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古建筑火灾特点及防火对策.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古建筑火灾特点及防火对策.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古建筑火灾特点及防火对策.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古建筑火灾特点及防火对策.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古建筑火灾特点及防火对策.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古建筑火灾特点及防火对策.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古建筑火灾特点及防火对策.docx

《古建筑火灾特点及防火对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建筑火灾特点及防火对策.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古建筑火灾特点及防火对策.docx

古建筑火灾特点及防火对策

古建筑火灾特点及防火对策

作者:

杨旭红

古建筑是某一地区、某一时代文化发展的标志,代表了当

地特有的奇迹。

它能反映文化发展的延续性,形象地说明历史

的渊源和脉流。

有人说看五千年的文明到山西,看三千年的文

明到陕西,看一千年的文明到北京,看一百年的文明到上海,

为什么会有这种说法呢?

因为山西古代建筑居全国之冠。

现存

元代以前的木结构建筑450多处,占全国现存同期建筑的70%

以上。

山西古建筑不仅数量大,而且种类繁多。

古代寺观、宫

殿、石窟、雕塑、壁画、古塔几乎遍布全省各地,素有“中国

古代建筑博物馆”、“彩塑、壁画艺术的宝库”之美称。

这是先

人留给我们的巨大财富,它凝聚着古代先民和匠师的智慧,生

动地反映了当时的文化艺术、科学技术水平和政治、经济、社

会、宗教、民俗等形态,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的极好见证。

作为山西消防人,我们为此骄傲自豪的同时更感觉到肩上担子

的沉重,这些古建筑多为木结构,存在很大的火灾危险性,一

旦发生火灾,扑救困难,损失大,影响大。

因此做好古建筑防

火工作,是我们每个消防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现笔者就古建筑火灾特点及防火对策与大家共同探讨一下:

一、古建筑火灾的特点

(一)火灾荷载大,耐火等级低

我省古建筑多以柏木、松木、杉木等木材为主要建筑材料,

由于千百年的干燥,含水量极低。

古建筑中的各种木材构件,

具有特别良好的燃烧和传播火焰的条件。

古建筑起火后,犹如

架满了干柴的炉膛,而屋顶严实紧密,在发生火灾时,屋顶内

部的烟热不易散发,温度容易积聚,迅速导致“轰燃”。

另外,

古建筑内部多悬挂字画、天帐、飘带等织物。

因此,极易发生火灾,形成立体猛烈燃烧。

(二)防火间距小,水平蔓延快

从我省古建筑风格、特点来看,体现了宏伟、庄重、壮观。

然而,无形中造成了防火分隔及间距相对很少。

如果不能及时

控制火势,将通过热对流、热辐射、飞火等因素,形成火烧连营。

(三)人为隐患多,消防管理难

一些地方在古建筑开发使用中,为了充分发挥旅游资源优

势,片面追求经济增收,忽视安全,违法在古建筑附近甚至内

部开设旅馆、饭店等,这些场所管理混乱,火源管理不善,电

气线路私拉乱接。

还有,古建筑游客流动量大,香火不断,这些因素均给古建筑人为的造成了许多火灾隐患。

(四)交通状况差,自救能力弱

我省古建筑大多建在大台基上,又有大红墙包围,门槛重

重,台阶遍布,道路弯曲,消防队到达火灾现场需要很多时间,

严重影响初期火灾的扑救。

加上水源缺乏,供水困难,更增添

了扑救的困难。

另外,古建筑一般都比较高大,许多殿堂内净

高在10米以上,再加上地势高差,一般消防车充实水柱长度不

够,射流难以到达火点,灭火效果差。

尤其是火焰在大屋顶内

燃烧时,灭火人员把水射向屋面,只要屋顶未塌落,则水流射

上去多少,流下来就有多少,根本达不到灭火的目的,这在发

生火灾时,就成了有水难攻的又一难题了。

而古建筑又多没有

训练有素的专职消防员,也没有足够的消防装备装备设施和水源。

往往只能眼睁睁看着火灾的肆虐发展。

(五)倒塌情况多,安全危胁大

多数古建筑承重构件使用可燃的木质材料,因此,一旦发

生火灾承重构件极易燃损、烧毁,失去承重作用,造成古建筑

倒塌。

对人员安全造成很大危胁,很容易出现伤亡事故。

二、古建筑可能引发火灾的原因

古建筑引发火灾,原因主要来自两个方面:

一是自然界的危害,二是人为因素造成的灾难。

(一)、来自自然界的危害

作为一种不可抗力,在古建筑安全问题上比较突出的表现

形式就是雷击引发的火灾。

一般而言,古建筑遭受雷击,是与

它所处的地形、地质以及本身所固有的特点分不开的。

特别是

直击雷,往往直接对古建筑构成危害。

雷电作为一种自然现象,

只要采取有效的措施,通过接闪、屏蔽、分流、均压等电位、

接地保护布线等综合防雷措施,层层设防,就可以化解直击雷、

感应雷和雷电波的侵扰。

雷击并不是不可预防的,只要我们采

用科学的态度,运用科学的手段,针对古建筑的特点,实事求

是地运用避雷系统,并且定期对避雷装置进行检查、测试,经常保养、维修,就能够在关键时刻发挥应起的作用。

(二)、人为因素造成的灾难

从历年各种火灾发生的原因来看,因为人为因素造成的火

灾,占火灾总数90%以上。

古建筑火灾也大致如此。

从建国以

来的情况看,人为造成古建筑火灾的原因主要是以下几种。

1、用火不慎

因用火不慎造成的古建筑火灾,主要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日常生活用火不慎。

随着改革形式的发展,在各古建单位

均陆陆续续引进一批承租单位,这些单位为了生活方便势必会

在古建筑周边地区私搭乱建一些易燃棚屋,并长期使用液化石

油气、煤火炉等烧饭取暖,危险性更大,周边地区一旦发生火

灾,古建筑也恐在劫难逃。

二是维修施工中的用火不慎。

古建

筑作为我国丰富文物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在走过千百年的

岁月沧桑之后,大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亟待抢救、维修。

古建筑大部分是木质结构,维修过程中需要用大量的可燃材料,

如木材、麻、油漆、稀料等,同时使用如喷灯、电气焊在内的

明火工具等。

因此,要确保古建筑在修缮过程中的消防安全,

就必须由古建筑的管理和使用单位及施工单位共同制定消防安

全措施,明确责任,按照“谁施工谁负责”的原则与施工单位

签定《消防安全责任书》。

并报上级管理部门和当地公安消防部

门批准后,才能开工。

在修缮过程中,要严格易燃物的管理,

落实用火、用电的审批制度,要配置专职防火检查员,负责巡逻检查,以确保遇有情况及时处理。

2、电气设备使用不当

一般来说,古建筑电气设备比较少,除照明设施外,其他

的电气设备的安装,使用都在严格控制之列。

但是,近年来,

随着古建筑的大量被利用,电气设备也有所增加,乱拉临时电

线的现象也经常出现,有的电源线就直接敷设在古建筑的梁、

枋、柱等木质结构上。

特别是随着文化市场的丰富,利用古建

筑拍摄电影、电视、广告片日益增多,在举办各种大型活动或

是拍片过程中,电气设备的使用量无疑会有所增加,而且功率往往比较大,这样就会埋下火灾隐患。

3、吸烟、乱扔烟头、火柴棒

吸烟,乱扔烟头,火柴棒引起火灾,或在禁止吸烟的地方

违反禁令吸烟,是要承担法律责任的。

木质的古建筑,历经千

百年风干,耐火等级较低,极易因小火而酿成大祸。

这就要求

所有进入古建筑范围内的人,遵守禁烟规定,服从管理,杜绝因一时疏忽带给人类无法弥补的损失。

4、纵火

所列几种,是造成古建筑火灾的比较重要的原因。

对此进

行的分析,有助于我们在消防监督管理上做到有的放矢,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火灾案例:

一九九八年四月四日凌晨,山西省临汾市文物建筑尧庙广

运殿发生特大火灾,烧毁了广运殿砖木结构建筑一座,面积

1276㎡,及殿内尧王等泥塑像九尊,直接经济损失4511766元。

火灾原因系犯罪分子纵火所致。

(一)、基本情况:

1、尧庙概况:

尧庙是为纪念尧王建都地公布的一处省级文物重点保护单

位,庙内有建筑组群和元、明、清石刻。

历史上广运殿曾经两

次被狂风摧毁。

一九九八年烧毁的是1984年重建1987年建成

的一座祭祀尧王的仿明建筑,建筑面积1276㎡,重建造价115

万元。

殿高27米,宽9间,周设围廊,该殿重檐歇山顶,殿中

间插三间三层阁楼。

殿内有1937年新塑的尧王及侍从、侍臣像九尊。

2、消防设施;

广运殿东南面一蓄水池可贮水45吨,但无水。

(二)、火灾特点:

1、火势猛、蔓延快,建筑为木结构,容易倒塌。

广运殿是由油松木构成的框架结构的砖木混合建筑物,其

可燃物多,耐火等级低,空间大,门窗孔洞多。

发生火灾后,

空气补给快,在短时间内就能蔓延到建筑物的各个部位,形成

大面积的立体火灾,建筑某个构件烧毁,失去平衡,极易造成局部或整体倒塌。

2、燃烧时间长,耗水量大。

油松木构件在火场高温条件下能渗出油质,极易燃烧,建

筑物内可燃物多,燃烧时间长,释放热量大,灭火用水量大。

3、辐射热强,灭火人员难于接近。

由于可燃物多,燃烧猛烈,辐射热值大,人员难于接近,给灭火工作造成很多困难。

4、经济损失大,政治影响大。

广运殿属省级重点保护文物,其内使用了大量优质油松木,因此发生火灾后,经济损失大,政治影响大。

(三)、火灾教训

该火灾虽是犯罪分子所为,但在很大程度上暴露出博物馆在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1、领导对安全工作重视不够,抓的不深、不细,没有形成

定期检查制度,大殿承包人下班后,与值班员没有明确的交接班制度。

2、馆内虽有安全保卫和消防管理制度,但没有落到实处,

值班人员擅离岗位,导致犯罪分子有机可乘,发生火灾后,不能及时发现,延误了报警时间,致使火灾蔓延扩大。

3、尧庙宫内消防设施不足,没有一个消火栓,仅有的消防

水池着火时也没有存水,一九九O年打的一眼消防专用井,因

配套设施不全,不能使用。

消防队在灭火战斗中,只能到二公里外的消防队拉水,贻误了宝贵的灭火战机。

4、馆内没有专职防火员,没有制定灭火预案,职工的防火、灭火、报警知识欠缺。

四、消防安全对策

针对以上对古建筑的火灾特点、引起火灾的原因以及火灾

案例分析,结合临汾市的古建筑特点和本人十几年的基层工作经验,总结出以下消防安全对策,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转变思想观念,强化防火安全意识。

时下,一些地区和单位火警不断,屡屡发生火灾,其中一

个重要原因就是消防安全意识不到位。

主要表现在:

其一,领

导的防火意识没有到位。

有些领导对消防工作“说起来重要,

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平时极少检查落实,上级消防部

门来检查工作时应付了事,结果火险隐患没有及时整改,发生

火灾也在所难免。

其二,职工群众的防火意识没有到位。

至今

有些人仍然没有被众多的大火烧醒,不断违章用火、用电、用

气,直接危害了消防安全。

其三,管理干部的防火意识没有到

位。

事务多,任务重,消防工作思路不清,不能很有效地指导

本单位的消防工作。

鉴于此,我们应加强消防教育,千方百计

使全员消防意识到位。

首先,各级领导在教育职工的同时,自

己更要加强学习,尽快使自己的消防意识到位。

其次,拓宽、

搞活消防宣传和教育的方式方法,使更多的职工和群众受教育,早日使消防意识深入到每个人的心中。

(二)、深入调查研究,建立消防“防控、灭火体系”

“防控体系”中的“防”是指单位防火、基层派出所防火

和公安消防机构防火相结合;“控”是指控制初期火灾,即职

工发现火灾后,利用现有的灭火器材控制火灾蔓延;“灭火体

系”是指义务消防队、基层派出所和公安消防中队相结合。

尧庙博物馆为例,尧庙博物馆与单位内部安全保卫人员签订责

任书,明确每个人的职责和义务,将责任落实到人,用责任推

动工作主动性,及早发现隐患,及早发现事故苗头。

辖区派出

所通过加强对尧庙周围的治安检查,消除了社会的不安定因素,

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人为原因发生火灾。

消防大队则加强了对

尧庙的消防检查、指导力度,一方面依靠自身的专业素质发现

并解决尧庙内存在的火灾隐患,另一方面通过有效的指导也使

尧庙宫内的安全保卫人员学到了相应的火灾预防、扑救知识。

尧庙博物馆、辖区派出所、消防大队之间形成了层层监控的消

防安全防控体系。

为了应对可能发生的火灾,尧庙博物馆全面

加强了对员工的灭火技能培训,提高了员工扑救初期火灾的能

力和协助消防队灭火的意识。

尧庙博物馆协同辖区派出所制定

了切实可行的安全疏散预案和灭火预案,一旦发生火灾,根据

预先制定的疏散预案,全体员工将会在派出所的配合下用尽可

能短的时间将游客疏散至安全地带,派出所也会对周围地段进

行管制,确保人员的疏散安全,同时也为消防队到场灭火创造

了良好的条件。

辖区公安消防中队也根据尧庙的实际情况专门

制定了灭火预案,并定期对灭火预案进行演练,根据实际演练

中发现的问题对灭火预案进行修改完善,保证其适用性和可靠性。

以上便构成了尧庙宫的消防安全灭火体系。

(三)、加大资金投入,采取技术防范措

建立健全一整套科学合理、便于操作、具体实用的消防安

全措施和方法,是做好防火工作的重要手段。

技术防范措施,

即采用先进的消防安全技术完善消防设施,确保消防安全。

以尧庙博物馆为例:

该单位通过多方论证,在坚持需要和可能

相结合,有效性和经济性相统一的基础上,采取了相应的技术

措施。

在重建过程中,博物馆将消防安全纳入了整体规划,在

广运殿中安装了火灾自动报警设备,保证能够在第一时间发现

火灾。

有人形容,防火报警系统是“忠诚的卫士”、“不眠的哨

兵”。

广运殿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自安装投入使用以来,一直在

日夜不停地巡检着该建筑内的上上下下、边边角角,充分发挥

了科学技术防范的突出作用。

另外,博物馆深刻吸取“四.四

“火灾教训,在尧庙宫内合理规划建设了7部地下消火栓,在

广运殿旁边建设了一个有效容积300立方米的消防水池,购置

了73具灭火器,保证了灭火所需要的消防水源和充足的灭火设备。

(四)、发动社会力量,密切协调配合

古建筑的保护应由政府牵头,消防、文物、文化、宗教、

旅游、城建等职能管理部门积极配合,把防火管理目标分解到

每一个部门,并落实到人,以便积极有效做好防火工作,才能

有利于确保各项消防安全措施的落实。

以襄汾县丁村民俗馆为

例:

襄汾县丁村民俗馆现存相对完好的明清民居建筑四十座,

这些建筑参差错落,门额窗栏间的木雕、石雕、砖雕、楹联、

匾额传达了众多的人文信息,体现了那个时期人们的审美情趣

和艺术追求,充分展示了几百年来山西民居建筑的辉煌成就。

但由于诸多原因,目前民俗馆只收回民宅13座,其余的民宅

仍有居民生活居住,这就涉及到居民的用火、用电、用气和可

燃、易燃物品的储存管理问题,而且还存在对古建筑的破坏、

改造、随意搭建临时建筑的问题。

所有这些都会带来很多消防

隐患,给我们的消防管理工作造成很大的难度。

针对这些问题

最彻底的解决办法是古建筑内所有居住人口外迁,从源头上消

除隐患。

但这涉及到外迁人口安置问题,是消防部门无力解决

的,需要各职能部门相互配合协调解决;有些老宅历经岁月的

摧残和人为损坏,其中一些历史建筑已破旧不堪形成一些火灾

隐患,要维修整改涉及资金,有些责任人无力维修怎么办?

个人认为:

古建筑不仅属于个人,也属于社会。

政府对无力维修

的责任人应提供帮助。

政府的帮助可以采取几种办法:

一是责

任人无力维修,可以向银行申请贷款,政府给予贷款贴息和维修

奖励;二是责任人可以通过产权转让,将维修保护责任转交给政

府的同时,将古建筑产权转让给国家;三是责任人也可以将古建筑捐赠给国家,国家给予一定的奖励。

(五)、注重消防宣传,推进消防社会化

由于文物古建筑大多分布在乡镇、农村,广大群众在古建筑

保护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群众的生产、生活与周围古建筑

密切相关,因此我们的工作重点应放在加强周边居民的消防安

全教育,增强居民消防安全意识。

以临汾牛王庙为例,牛王庙

建于宋朝,包括戏台和牛王庙两部分,该建筑是同期建筑中保

护的最好,有确切记年的标志性建筑,是辽、金作为少数民族

政权,大量吸收汉族文化,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勇于创新,留

下的规模宏大、风格独特的建筑精品。

该古建筑坐落的地形比

较复杂,周围到处是小商小贩、街道工厂、民宅建筑等。

还有

丁村民俗馆大部分民宅内都有居民居住。

这些古建筑的消防安全管理就应从以下方面进行:

1、与居民签订防火安全责任书,明确责任。

2、制定居民防火公约,加强,严禁居民在生产、储存、经营、使用易燃易爆化学危险物品。

3、加强居民电器线路改造,更换陈旧老化的电线,规范

电器具的使用,严禁居民私拉乱接电源线路和超负荷使用电源。

采取修建防火墙等隔离措施,防止火灾蔓延扩大火灾损失。

4、利用广播、电视、板报、公告、标语、举办培训班等

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广泛开展居民消防知识、技能的宣传教

育,不断提高居民的防灭火技能。

在节假日期间坚持向村民送

宣传画,并在建筑周围张贴警示标语,宣传消防知识。

在夏收

期间,在古建筑周围划定消防区域,引导群众将麦杆等易燃物

品堆垛储存在消防区域以外,防止堆垛发生火灾引燃建筑物。

通过开展多种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贴近实际的宣传活动,增

强了群众的消防安全意识和文物保护意识,保证了古建筑的消防安全,同时加深了与周边群众的联系。

5、建立群众义务消防队,制定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定

期开展培训和组织实战演练,不断提高广大人民群众自防自救

能力。

并签定互救联防全同。

这样周边群众就成为消防工作的

靠山。

不论是村干部或群众都是义务消防员,火灾时,他们用

洗脸盆、水桶,互相呼应,形成群防群治的消防安全组织。

成了不光有水源、消防设备,更有战斗队和群众义务组织的立体、全方位的消防安全防范机构。

  6、建立奖惩制度,对防火工作做得好的居民给予政策上的

优惠和物质奖励;对防火工作做得不好的居民给予批评教育,并责成相关部门予以处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