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干地支纪法.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953348 上传时间:2023-05-22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0.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天干地支纪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天干地支纪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天干地支纪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天干地支纪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天干地支纪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天干地支纪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天干地支纪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天干地支纪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天干地支纪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天干地支纪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天干地支纪法.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天干地支纪法.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天干地支纪法.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天干地支纪法.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天干地支纪法.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天干地支纪法.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天干地支纪法.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天干地支纪法.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天干地支纪法.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天干地支纪法.docx

《天干地支纪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干地支纪法.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天干地支纪法.docx

天干地支纪法

天干地支纪法

天干地支纪法可纪年、月、日、时,分别称为“年柱、月柱、日柱、时柱”。

天干地支纪法,是中国文化的集中体现,它是先贤们智慧的结晶。

一、干支纪年

1.我国古代主要的四种纪年法

(1)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

以王公在位年数来纪年。

如《左传·骰之战》:

“三十三年春,秦师过周北门。

”指鲁僖公三十三年。

(2)年号纪年法:

汉武帝起开始有年号。

此后每个皇帝即位都要改元,并以年号纪年。

如《石钟山记》“元丰七年”、《梅花岭记》“顺治二年”等。

(3)干支纪年法:

近代常用干支纪年来表示重大历史事件,如“甲午战争”、“戊戌变法”、“庚子赔款”、“辛丑条约”、“辛亥革命”。

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中国使用的是“干支纪元法”,这里将对“干支纪年法”进行详解。

(4)年号干支兼用法:

纪年时皇帝年号置前,干支列后。

如《梅花岭记》“顺治二年乙酉四月”,“顺治”是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年号,“乙酉”是干支纪年。

2.干支纪年表

如今我国夏历(农历)的纪年方法,即“干支纪年法”,称为农历(夏历)某某干支年,如2016年为农历丙申年。

天干地支纪年表(1864年-2043年)

甲子

乙丑

丙寅

丁卯

戊辰

己巳

庚午

辛未

壬申

癸酉

1864

1865

1866

1867

1868

1869

1870

1871

1872

1873

1924

1925

1926

1927

1928

1929

1930

1931

1932

1933

1984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甲戌

乙亥

丙子

丁丑

戊寅

己卯

庚辰

辛巳

壬午

癸未

1874

1875

1876

1877

1878

1879

1880

1881

1882

1883

1934

1935

1936

1937

1938

1939

1940

1941

1942

194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甲申

乙酉

丙戌

丁亥

戊子

己丑

庚寅

辛卯

壬辰

癸巳

1884

1885

1886

1887

1888

1889

1890

1891

1892

1893

1944

1945

1946

1947

1948

1949

1950

1951

1952

195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甲午

乙未

丙申

丁酉

戊戌

己亥

庚子

辛丑

壬寅

癸卯

1894

1895

1896

1897

1898

1899

1900

1901

1902

1903

1954

1955

1956

1957

1958

1959

1960

1961

1962

196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2022

2023

甲辰

乙巳

丙午

丁未

戊申

己酉

庚戌

辛亥

壬子

癸丑

1904

1905

1906

1907

1908

1909

1910

1911

1912

1913

1964

1965

1966

1967

1968

1969

1970

1971

1972

1973

2024

2025

2026

2027

2028

2029

2030

2031

2032

2033

甲寅

乙卯

丙辰

丁巳

戊午

己未

庚申

辛酉

壬戌

癸亥

1914

1915

1916

1917

1918

1919

1920

1921

1922

1923

1974

1975

1976

1977

1978

1979

1980

1981

1982

1983

2034

2035

2036

2037

2038

2039

2040

2041

2042

2043

3.干支年起点

公历析的起点即为元旦,而农历年的起点确有立春与春节两种用法:

(一)、民用历中,习惯一个整年(12或13个朔望月)用一个干支,过了春节,年干支和生肖便更替。

(二)、纯干支历(以二十四节气定序的纯阳历)中,年、月分别独立,一年(岁)并不包含整数个月(阴历月)。

日起于时(夜半子时),月起于节(当月节气准确时刻),年起于节(立春节气准确时刻),即:

一天(日)从夜半子时开始;

一个干支月从从当月节气(狭义的十二节气)准确时刻开始,各月节气如下(括号内为当月地支):

正月(寅)立春;二月(卯)惊蛰;三月(辰)清明;四月(巳)立夏;五月(午)芒种;六月(未)小暑;七月(申)立秋;八月(酉)白露;九月(戌)寒露;十月(亥)立冬;十一月(子)大雪;十二月(丑)小寒。

一个干支年(岁)从寅月起点:

立春准确时刻开始,如2012年壬辰(龙)年始于2012年2月4日12时33分立春(时刻)。

4.干支纪年与公元纪年的换算

第一种算法:

如何将公元纪年换算成干支纪年:

不同资料算法有所差异,有的给出公式,但本质上是一回事。

这里介绍一种简易直观的算法。

首先给每个天干、地支一个编号,从头以4开始循序排下去,天干10后接1,地支12后接1。

天干:

甲4、乙5、丙6、丁7、戊8、己9、庚10、辛1、壬2、癸3

地支:

子4、丑5、寅6、卯7、辰8、巳9、午10、未11、申12、酉1、戌2、亥3

以公元年的尾数在天干中找出对应该尾数的天干,再将公元纪年除以12,用除不尽的余数在地支中查出对应该余数的地支,这样就得到了公元纪年的干支纪年。

如2003年,其尾数为3,对应的天干为“癸”;以12除2003得166,余数为11,对应的地支为未。

于是2003年的干支纪年为“癸未”年。

注意这是指2003年立春之后,立春之前应是“壬午”年。

第二种算法:

(一)天干算法:

用公元纪年数减3,除以10(不管商数)所得余数,就是天干所对应的位数;

(二)地支算法:

用公元纪年数减3,除以12(不管商数)所得余数,就是地支所对应的位数;

天干:

甲1、乙2、丙3、丁4、戊5、己6、庚7、辛8、壬9、癸10

地支:

子1、丑2、寅3、卯4、辰5、巳6、午7、未8、申9、酉10、戌11、亥12

我们以2010年为例;

天干算法:

2010-3=2007,2007/10=200余7,7对应天干第7位是庚,即天干为庚;

地支算法:

2010-3=2007,2007/12=167余3,3对应地支第3位是寅,即地支为寅;

综上公元2010是用天干地支纪年为庚寅年。

二、干支纪月

1.我国古代主要的三种纪年法

(1)序数纪月法:

一月、二月、三月……类推,其中一月又叫“正月”,十一月又叫“冬月”,十二月又名“腊月”。

如《采草药》:

“如平地三月花者,深山中则四月花。

”《〈指南录〉后序》“德祜二年二月”,“是年夏五”,“五”就是五月。

“正月”的来历:

人们习惯把农历一月称作“正月”。

这是因为在我国古代,每年以哪个月为第一个月,各朝代都不相同。

夏朝以一月为第一个月,商朝以十二月为第一个月,周朝又以十一月为第一个月。

这些朝代每改正一次月份次序,就把改正的第一个月称作“正月”。

据春秋时代《春王正月》说:

“正月为一月,人君即位,欲其常居道,胡月称正也。

”意思是:

古代帝王,大都在每年的头一个月接受文武百官的朝拜,为了表示庄重独尊,便将一月改为了正月。

另据史籍记载。

周朝时,许多国家大事都安排在正月处理,所以正月又叫政月。

到了秦代,因秦始皇出生在正月,取名赢政,为了避他的名讳,强行规定把正字穿破,读作征。

正(征)月的叫法,就这样一直沿用到现在。

“腊月”的由来:

农历十二月称腊月,是内“腊日”演变而来的。

腊日,是古人祭把百神的日子。

始于周代,具体在哪一天,没有确切记载。

到了汉代,将腊日定为冬至后第三个戌日(干支纪日法地支为戌的日子)。

因为冬至日在农历上是不固定的,故腊日也是不固定的。

后来又将十二月八日定为腊日。

《荆楚岁时记》载:

“十二月八日为腊日”。

为什么祭神的日子叫做腊日?

这要从腊字说起:

古腊字没有“月”旁,象形为:

一只掏掉内脏的小动物烤在日头上。

后来,人们把成块的干肉也称腊。

在周代,掌握腊的人称腊人。

用腊祭神,所以便把祭日称腊日。

因腊日定在十二月,故十二月也称腊月。

(2)地支纪月法:

古人常以十二地支配称十二个月,每个地支前要加上特定的“建”字。

如杜甫《草堂即事》诗:

“荒村建子月,独树老夫家”“建子月”按周朝纪月法指农历十一月。

十二地支与月份的对应关系为:

寅(正月)、卯(二月)、辰(三月)、巳(四月)、午(五月)、未(六月)、申(七月)、酉(八月)、戌(九月)、亥(十月)、子(十一月)、丑(十二月)。

(3)时节纪月法:

时节纪月法有两种。

一是各季的三个月分别用孟、仲、季称代。

一年分四季,春、夏、秋、冬。

每三个月为一季度,则一年十二个月分别为一月孟春、二月仲春、三月季春、四月孟夏、五月仲夏、六月季夏、七月孟秋、八月仲秋、九月季秋、十月孟冬、十一月仲冬、十二月季冬。

二是用一些文学化的代称,多以当月有代表性的植物代称。

如“二月”称为“杏月”,“三月”称为“桃月”等。

以花命名的农历各月份的诗意别称:

正月——柳月,银柳插瓶头,又称柳月;

二月——杏月,杏花闹枝头,又称杏月;

三月——桃月,桃花粉面羞,又称桃月;

四月——槐月,槐花挂满枝,又称槐月;

五月——榴月,石榴红似火,又称榴月;

六月——荷月,荷花满池放,又称荷月;

七月——巧月,凤仙节节开,又称巧月;

八月——桂月,桂花遍地香,又称桂月;

九月——菊月,菊花傲霜雪,又称菊月;

十月——阳月,芙蓉显小阳,又称阳月;

十一月——葭月,葭草吐绿头,又称葭月;

腊月——梅月,梅花吐幽香,又称梅月。

明、清时期,还有所谓“十二花神”当值各月:

正月梅花神寿公主,二月杏花神杨玉环,三月桃花神息夫人,四月牡丹花神丽娟,五月石榴花神卫氏,六月荷花神西施,七月葵花神李夫人,八月桂花神徐贤妃(名徐惠),九月菊花神左贵嫔,十月芙蓉花神花蕊夫人,十一月茶花神王昭君,十二月水仙花神洛神。

2.干支纪月

地支纪月法只跟地支有关,容易记住,而干支纪月法较不易记住,则未普遍实行,主要为星相家推算八字用。

干支纪月时,每个地支对应二十四节气自某节气(非中气)至下一个节气,以交节时间决定起始的一个月期间,不是农历某月初一至月底。

许多历书注明某农历月对应某干支,只是近似而非全等对应。

若遇甲或己的年份,正月大致是丙寅;遇上乙或庚之年,正月大致为戊寅;丙或辛之年正月大致为庚寅,丁或壬之年正月大致为壬寅,戊或癸之年正月大致为甲寅。

依照正月之干支,其余月份按干支推算。

60个月合5年一个周期;一个周期完了重复使用,周而复始,循环下去。

东汉光武帝建武二十九年癸丑年(公元53年)冬至月(大雪至小寒的月份,近似农历十一月)就是“甲子月”。

有歌诀为证:

甲己之年丙作首,乙庚之岁戊为头;丙辛必定寻庚起,丁壬壬位顺行流;更有戊癸何方觅,甲寅之上好追求。

下表是地支纪月时对应的节气时间段、中气、近似农历月份、近似阳历月份、以及年天干和月地支构成的月干支:

推算实例:

2004年是农历甲申年。

那次甲申年自2004年2月4日19时56分立春起,至2005年2月4日1时43分立春止。

这里的时刻是东经120度标准时。

丙寅月,2004年2月4日19时56分立春~2004年3月5日13时56分雨水

丁卯月,2004年3月5日13时56分惊蛰~2004年4月4日18时43分春分

戊辰月,2004年4月4日18时43分清明~2004年5月5日12时2分谷雨

己巳月,2004年5月5日12时2分立夏~2004年6月5日16时14分小满

庚午月,2004年6月5日16时14分芒种~2004年7月7日2时31分夏至

辛未月,2004年7月7日2时31分小暑~2004年8月7日12时20分大暑

壬申月,2004年8月7日12时20分立秋~2004年9月7日15时13分处暑

癸酉月,2004年9月7日15时13分白露~2004年10月8日6时49分秋分

甲戌月,2004年10月8日6时49分寒露~2004年11月7日9时59分霜降

乙亥月,2004年11月7日9时59分立冬~2004年12月7日2时49分小雪

丙子月,2004年12月7日2时49分大雪~2005年1月5日14时3分冬至

丁丑月,2005年1月5日14时3分小寒~2005年2月4日1时43分大寒

三、干支纪日

1.我国古代主要的四种纪日法

(1)序数纪日法:

如《梅花岭记》:

“二十五日,城陷,忠烈拔刀自裁。

”《项脊轩志》:

“三五之夜,明月半墙。

…‘三五”指农历十五日。

(2)干支纪日法:

如《肴之战》:

“夏四月辛巳,败秦军于肴。

’“四月辛巳”指农历四月十三日;《石钟山记》“元丰七年六月丁丑”,即农历六月九日;《登泰山记》“是月丁未”,指这个月的十八日。

古人还单用天干或地支来表示特定的日子。

如《礼记·檀弓》“子卯不乐”,“子卯”,代指恶日或忌日。

(3)月相纪日法:

指用“朔、朏(fei)、望、既望、晦”等表示月相的特称来纪日。

每月第一天叫朔,每月初三叫朏,月中叫望(小月十五日,大月十六日),望后这一天叫既望,每月最后一天叫晦。

如《祭妹文》“此七月望日事也”;《五人墓碑记》“在丁卯三月之望”;《赤壁赋》“壬戌之秋,七月既望”;《与妻书》“初婚三四个月,适冬之望日前后”。

由月初到月末依次称为:

新月(即朔月,初一)、上峨嵋月、上弦月(初七八)、凸月、满月(即望月,十五十六)、凸月、下弦月(二十二、二十三)、峨嵋月(也叫残月)

初一至三十具体名称:

朔月、既朔、眉月、眉月、盈眉、夕月、上弦、上弦、九夜、宵月、宵月、宵月、盈凸、小望、望月、既望、立待、居待、寝待、更待、亏凸、下弦、下弦、有明、有明、亏眉、亏眉、残月、晓月、晦月

(4)干支月相兼用法:

干支置前,月相列后。

如《登泰山记》:

“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

2.干支纪日

干支纪日,60日大致合2个月一个周期;一个周期完了重复使用,周而复始,循环下去。

干支纪日法已确知从春秋鲁隐公三年(公元前720年)二月己巳日起,到清末止的2600多年中从未间断和错乱过。

这是迄今所知世界上最长的纪日,对于核查史实所发生的准确时间有重要价值。

干支纪日,由于大小月及平闰年不同的缘故,日干支需查找万年历。

格里历(公历)的平年有365日,而每4年一次闰年,但是如果遇上整百年,公元年能被400整除才能认定为闰年(这是因为按照现在立法计算,四年一闰的规定使每年多出0.0078天,经过400年大约会多出3天,如果在能被400整除年份的前面3个百年不算闰年,则正好平衡),闰年有366日,平均一年365.2425日,所以400年146097日和一甲子的60日,最小公倍数是2921940日,合8000年。

这就是说,每80年,干支纪日对应的格里历月日日期若没有遇到能被100但非400整除的公元年,会反复一次循环,但整体而言,假设未来从不改格里历,每8000年,干支纪日对应的格里历月日日期才会反复一次完整的循环。

1912年2月18日,合农历壬子年正月初一,以及9912年2月18日,都是“甲子日”。

四、干支纪时

1.我国古代纪时法主要有两种:

(1)天色纪时法。

古人最初是根据天色的变化将一昼夜划分为十二个时辰,它们的名称是:

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yu)中、日中、日昳(die)、晡(bu)时、日入、黄昏、人定。

(2)地支纪时法。

以十二地支来表示一昼夜十二时辰的变化。

天色法与地支法是古代诗文中常见的两种纪时方法。

如《孔雀东南飞》:

“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

”“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

”再如《失街亭》:

“魏兵自辰时困至戌时。

”《景阳冈》:

“可教往来客人于巳、午、未三个时辰过冈。

《群英会蒋干中计》:

“从巳时直杀到未时。

2.干支纪时

干支纪时,60时辰合5日一个周期;一个周期完了重复使用,周而复始,循环下去。

必须注意的是子时分为0时到1时的早子时和23时到24时的晚子时,所以遇到甲或己之日,0时到1时是甲子时,但23时到24时是丙子时。

晚子时又称子夜或夜子。

日上起时亦有歌诀:

甲己还加甲,乙庚丙作初;丙辛从戊起,丁壬庚子居;戊癸何方发,壬子是真途。

下表列出日天干和时辰地支构成的时辰干支,以北京时间(UTC+8)为准:

时辰地支

北京时间

甲或己日

乙或庚日

丙或辛日

丁或壬日

戊或癸日

子时

23时—1时

甲子时

丙子时

戊子时

庚子时

壬子时

丑时

1时—3时

乙丑时

丁丑时

己丑时

辛丑时

癸丑时

寅时

3时—5时

丙寅时

戊寅时

庚寅时

壬寅时

甲寅时

卯时

5时—7时

丁卯时

己卯时

辛卯时

癸卯时

乙卯时

辰时

7时—9时

戊辰时

庚辰时

壬辰时

甲辰时

丙辰时

巳时

9时—11时

己巳时

辛巳时

癸巳时

乙巳时

丁巳时

午时

11时—13时

庚午时

壬午时

甲午时

丙午时

戊午时

未时

13时—15时

辛未时

癸未时

乙未时

丁未时

己未时

申时

15时—17时

壬申时

甲申时

丙申时

戊申时

庚申时

酉时

17时—19时

癸酉时

乙酉时

丁酉时

己酉时

辛酉时

戌时

19时—21时

甲戌时

丙戌时

戊戌时

庚戌时

壬戌时

亥时

21时—23时

乙亥时

丁亥时

己亥时

辛亥时

癸亥时

五、生辰八字

天干地支纪法可纪年、月、日、时,分别称为“年柱、月柱、日柱、时柱”。

此八个字就是俗称的“八字”。

一个人的八字就是他出生时间的四柱记录。

正常查找出生的四柱,可用万年历查年、月、日柱,而时柱可用上表的干支纪时查找。

六、空亡

“空亡”是来源于命理八字的概念。

所谓“空亡”,简单地说,是因为十天干和十二地支组合构成干支,而每个从甲到癸的十个干支中,配上了十个地支,因此十二地支中会有两个不出现,这就是“空亡”。

空亡一般只论日空亡,而年月则几乎不论。

空亡的,就是缺少的,大致可以理解为,和空亡地支相关的人和事,对于你来说是难以帮上自己忙的。

六十甲子空亡速查表

甲子旬

甲戍旬

甲申旬

甲午旬

甲辰旬

甲寅旬

乙丑

乙亥

乙酉

乙未

乙巳

乙卯

丙寅

丙子

丙戍

丙申

丙午

丙辰

丁卯

丁丑

丁亥

丁酉

丁未

丁巳

戊辰

戊寅

戊子

戊戍

戊申

戊午

己巳

己卯

己丑

己亥

己酉

己未

庚午

庚辰

庚寅

庚子

庚戍

庚申

辛未

辛巳

辛卯

辛丑

辛亥

辛酉

壬申

壬午

壬辰

壬寅

壬子

壬戍

癸酉

癸未

癸巳

癸卯

癸丑

癸亥

空亡

空亡

空亡

空亡

空亡

空亡

戍、亥

申、酉

午、未

辰、己

寅、卯

子、丑

黄历中的年、月、日空亡查找方法:

年空亡用年柱查找,月空亡用年柱查找,日空亡用年柱查找。

七、岁煞方位

黄历中“本日冲肖”后面标有煞的方位,如“龙日冲狗煞南”,这个煞位为岁煞。

岁煞其实是三煞之一,它会带给人们意想不到的坏事情。

例:

岁煞北——意思是指对你不利的人或事在北面,或者从北面而来。

三煞方位判断:

申子辰日煞在南方,也就是巳午未方。

寅午戍日煞在北方,也就是亥子丑方。

巳酉丑日煞在东方,也就是寅卯辰方。

亥卯未日煞在西方,也就是申酉戍方。

三煞有“年三煞”和“月三煞”,其方位判断相同。

如:

申子辰年煞在南方;申子辰月煞在南方。

其余推法一样。

三煞就是指劫煞、灾煞和岁煞,三煞乃太岁门下的三位凶神,实质为三合汇局之冲煞,每日三煞方位中,破土、修造、移徙、交易、入殓、安葬、启攒等诸事不宜,如煞南,就是指“南方”地不可穿凿、修营和移徙,不慎而冲犯这,家中子孙六畜将受伤害。

若是搬家,则不宜往南边去,或不宜搬入南边的家。

八、七煞方位

地支取七位为冲,犹天干取七位为煞之义。

如子午对冲,子至午七数,甲逢庚为煞,甲至庚七数。

数中六则合,七则过,故相冲击为煞也。

七煞方不宜出行、动工、动土。

黄历中的年、月、日七煞方位查找用地支相冲法即可,如公元2016年6月25日,年、月、日柱为丙申、甲午、戊寅,则年七煞为寅山,月七煞为子山,日七煞为申山,则此日寅山、子山、申山不宜动工或动土。

九、“几龙治水”等杂说

1.几龙治水:

是根据每年正月第一个辰日(辰为龙)在第几日决定的。

如在正月初五,就叫“五龙治水”,在初六,就叫“六龙治水”,等等。

据说,龙数越多,雨量越少,龙数越少,雨量就越多。

汉族民间自古就有“龙多不下雨”的谚语。

初一二逢辰,是一二龙治水,行雨均平,春夏秋冬雨水应之高田,全收麻豆麦也。

初三四逢辰,是三四龙行雨,雨水调均,高低大收。

初五六逢辰,是五六龙,半凶半吉,种宜早,大收之年。

初七八逢辰,七八龙治水,春秋月有虫蝗,遍伤人民,五谷长价,百姓饥荒,乡村饿死。

初九十逢辰,九十龙治水,本年大水,又有秋旱,苗焦枯,五谷不收,一水一流半收。

初十一二逢辰,十一二龙治水,其年多旱,秋夏枯干,空贵,耕种五谷不收,江湖断流,冬有雨雪

2.几牛耕田:

每年第一个丑日(丑为牛)在正月初几,就是“几牛耕田”。

耕田的牛是多多益善,越多越好。

3.几人分饼

每年的第一个丙日在正月初几,就是“几人分饼”(饼和丙同音)。

并以此用以推算年景的收成。

4.几日得辛

每年的第一个辛日在正月初几,就是“几日得辛”。

辛,是金的日子,几日得辛就是哪一天能得到金的意思。

十、彭祖百忌

彭祖,道家先驱,是中国远古道家的重要人物,他以善养生而长寿。

彭祖百忌指的是在天干地支记日中的某日或当日里的某时不要做某事否则会发生某事。

《彭祖百忌》歌诀

甲不开仓,财物耗亡;乙不栽植,千株不长。

丙不修灶,必见灾殃;丁不剃头,头必生疮。

戊不受田,田主不祥;己不破券,二比并亡。

庚不经络,织机虚张;辛不合酱,主人不尝。

壬不汲水,更难提防;癸不词讼,理弱敌强。

子不问卜,自惹祸殃;丑不冠带,主不还乡。

寅不祭祀,鬼神不尝;卯不穿井,水泉不香。

辰不哭泣,必主重丧;巳不远行,财物伏藏。

午不苫盖,屋主更张;未不服药,毒气入肠。

申不安床,鬼祟入房;酉不宴客,醉坐颠狂。

戌不吃犬,作怪上床;亥不嫁娶,不利新郎。

建宜出行,不可开仓;除可服药,针灸亦良。

满可肆市,服药遭殃;平可涂泥,安机吉昌。

定且进畜,入学名扬;执可捕捉,盗贼难藏。

破宜治病,必主安康;危可捕鱼,不利行船。

成可入学,争讼不强;收宜纳财,却忌安葬。

开可求仕,针灸不祥;闭不建造,只许安床。

彭祖百忌解释

天干部分

甲不开仓,财物耗完;

甲日这天不要打开仓库取用东西,现在可引申为用存折取款,否则钱财会源源不断的用出去!

乙不栽植,千株不良。

乙日不要种植花卉、粮食,这天种植的作物,收成会很差。

丙不修灶,必见火殃;

丙日不要修建厨房的灶(土灶,现在的天然气炉子不忌),否则会招致火灾;

丁不剃头,头主生疮。

丁日不剃头,剃头之后头部容易生疮。

戊不受田,田主不详;

戊日不可接受他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