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聘考试之普通心理学自己经过无数考试精心整理.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995412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招聘考试之普通心理学自己经过无数考试精心整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教师招聘考试之普通心理学自己经过无数考试精心整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教师招聘考试之普通心理学自己经过无数考试精心整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教师招聘考试之普通心理学自己经过无数考试精心整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教师招聘考试之普通心理学自己经过无数考试精心整理.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教师招聘考试之普通心理学自己经过无数考试精心整理.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教师招聘考试之普通心理学自己经过无数考试精心整理.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教师招聘考试之普通心理学自己经过无数考试精心整理.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教师招聘考试之普通心理学自己经过无数考试精心整理.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教师招聘考试之普通心理学自己经过无数考试精心整理.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教师招聘考试之普通心理学自己经过无数考试精心整理.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教师招聘考试之普通心理学自己经过无数考试精心整理.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师招聘考试之普通心理学自己经过无数考试精心整理.doc

《教师招聘考试之普通心理学自己经过无数考试精心整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招聘考试之普通心理学自己经过无数考试精心整理.doc(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教师招聘考试之普通心理学自己经过无数考试精心整理.doc

专题一心理学概论

1.心理现象的两个方面:

A心理过程

(1)认识过程

(2)情感过程

(3)意志过程

B个性心理

(1)个性心理倾向性

(2)个性心理特征

2.个性心理:

每个个体所具有的稳定的心理现象。

3.下列属于什么心理现象

A喜爱、快乐、满意、忧愁、悲哀、憎恨――情感过程

B兴趣与爱好、需要与动机、信念与理想、世界观―个性心理倾向性

C动机、目的、行动――意志过程

D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认识过程

E性格、能力――个性心理特征

4.情感过程:

一定的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引起的关系反映。

5.心理学研究:

心理活动的形式与规律

不研究:

心理内容

6.心理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

神经系统

7.人的神经系统的组成:

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

8.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形式:

反射

基本过程:

兴奋和抑制

9.对人的心理起决定性作用的是:

人的社会生活实践

10.第一部论述心理现象的著作:

亚里士多德《论灵魂》

11.西方主要心理学流派:

A构造主义心理学

B机能主义心理学

C格式塔心理学(完形心理学派)

D行为主义心理学

E精神分析心理学

F人本主义心理学

G现代认知心理学

12.构造主义心理学:

代表人物:

冯特、铁钦纳

研究对象:

意识经验

采用方法:

内省法

13.机能主义心理学:

代表人物:

詹姆斯

观点:

意识是持续不断、川流不息的过程。

14.格式塔心理学:

代表人:

韦特默、考夫卡、苛勒

观点:

每种经验都是一个整体

15.行为主义心理学:

代表人:

华生

观点:

研究可观察、可测量的行为

16.精神分析心理学:

代表人:

弗洛伊德

观点:

分析异常行为、研究无意识

17.人本主义心理学:

代表人:

马斯洛、罗杰斯

观点:

人格发展与社会生活的关系

18.现代认知心理学:

代表人:

皮亚杰

观点:

把人的心理活动看作是信息加工系统

19.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

A客观性原则

B联系性原则

C发展性原则

D教育性原则

E分析与综合原则(系统性原则)

20.观察法应在被观察者处于什么状态下进行观察:

自然状态

21.调查法包括:

A谈话法

B问卷法

C产品分析法

22.测验的分类:

按一次测量的人数:

A个别测验

B团体测验

按测验的目的:

A智力测验

B特殊能力测验(性向测验)

C人格测验

23.确定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借助于:

实验法

24.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观察法、调查法、测验法

专题二认知

25.注意:

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26.注意的基本特征:

指向性、集中性

27.注意的分类:

A无意注意(不随意注意)

B有意注意(随意注意)

C有意后注意(随意后注意)

28.无意注意:

没有预定目的的、无需意志努力的、不由自主的对一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

29.有意注意:

有预定目的、必要时需要意志努力、主动地对一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

30.有意后注意:

注意的一种特殊形式,有自觉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31.培养有意后注意的关键:

发展对活动的兴趣。

32.中学生写作文时对汉字结构正误的注意:

有意后注意

33.注意的品质:

A注意的范围(注意的广度)

B注意的稳定性

C注意的转移

D注意的分配

34.注意的范围:

在同一时间内,意识所能清楚地把握对象的数量。

35.注意的范围受制于什么因素:

A刺激的特点

B任务的难度

36.注意的稳定性:

注意集中在一定对象上的持续时间。

(持续时间越长,注意越稳定)

37.注意的起伏,注意的动摇属于注意的哪个品质:

注意的稳定性

38.影响注意稳定性的因素:

A注意对象的特点

B人们有无坚定目的

C个体主观状态

39.注意的转移:

个体根据新的任务,主动把注意由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

40.影响注意转移的因素:

A原来注意的紧张度

B新的注意对象的特点

41.注意的分配:

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不同的对象,同时从事着几种不同的活动。

42.影响注意分配的条件:

所从事的活动中必须有些是非常熟练已达到自动化的。

43.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A利用无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

B利用有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

C利用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相互转换的规律组织教学

D利用注意的特点和规律培养学生的注意

44.感觉:

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45.感觉分为:

A外部感觉

(1)视觉

(2)嗅觉

(3)听觉

(4)味觉

(5)肤觉a触觉b温度觉c痛觉

B内部感觉

(1)运动觉

(2)平衡觉

(3)肌体觉(内脏感觉)

46.认知的起点,一切知识和经验的基础:

感觉

47.感觉现象有哪些:

A感觉适应

B感觉后象

C感觉对比

D联觉

48.感觉适应:

在外界刺激持续作用下,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49.视觉的适应分为:

明适应(从暗到明)、暗适应(从亮到暗)

50.感觉后象:

外界刺激停止后,暂时保留的感觉印象。

分类:

正后象、负后象

51.正后象:

与刺激物性质相同

负后象:

与刺激物性质相反

52.感觉对比:

不同刺激作用于同一感觉器官,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分类:

同时对比、继时对比

53.同时对比:

两种感觉同时发生所形成的对比

继时对比:

两种感觉先后发生所形成的对比

54.联觉:

一个刺激不仅引起一种感觉,同时还引起另一种感觉的现象。

55.下列属于哪些感觉现象:

A红色看起来觉得温暖,蓝色看起来觉得清凉――联觉

B绿叶陪衬下的红花看起来更红了――对比(同时对比)

C看到灯灭了,眼睛里却留下了一个黑色灯泡的形象――负后象

D听节奏鲜明的音乐的时候觉得灯光也和音乐节奏一样在闪动――联觉

E“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感觉适应

F看到白光后眼睛里仍保留白光的感觉――正后象

G明暗相邻的边界上,看起来亮处更亮,暗处更暗了(马赫带现象)――对比(同时对比)

H吃完药以后再吃糖觉得糖更甜了――继时对比

I手放在温水里,开始觉得热,慢慢就不热了――感觉适应

J从冷水里出来再到稍热一点的水里觉得热水更热了――继时对比

K从暗的环境到亮的环境,开始觉得光线刺得眼睛睁不开,很快就习惯了――明适应

56.知觉:

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整体在人脑中的反映。

57.同一物体,人们对它的感觉和知觉:

对它的感觉相同,知觉不同。

58.知觉种类:

A空间知觉

B时间知觉

C运动知觉

D错觉

59.空间知觉:

对物体大小、形状、距离、方位等空间特性的知觉叫空间知觉。

运动知觉:

对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移产生的知觉。

60.电影是根据什么知觉原理制作出来的:

运动知觉(似动知觉)

61.知觉的基本特征:

A整体性

B选择性

C理解性(加工处理,并用语词概括说明)

D恒常性(保持相对稳定)

62.观察(思维的知觉):

人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知觉,是知觉的高级形式。

63.观察的基本特性:

A目的性

B客观性(基本特性)

C精细性

D敏锐性

64.观察的目的性:

使知觉活动达到预期观察目的。

65.观察的客观性:

实事求是地去观察事物。

66.观察的精细性:

在观察中善于区分事物细微而重要的特征。

67.观察的敏锐性:

善于迅速发现事物重要特征。

68.从事科学研究不可缺少的重要智力品质:

观察的敏锐性、观察的精细性

69.观察力的培养:

A明确目的与任务

B确定计划

C具备必要知识

D一定的方法

E学会记录

F归纳总结

70.记忆:

过去的经验在头脑中的反映,人脑对经验的识记、保持和再现的过程。

71.记忆的分类:

根据内容:

A形象记忆

B情景记忆

C情绪记忆

D语义记忆

E动作记忆

根据感知器官:

A视觉记忆型

B听觉记忆型

C味觉记忆型

D嗅觉记忆型

E肤觉记忆型

F混合记忆型

根据保持时间:

A瞬时记忆

B短时记忆

C长时记忆

根据意识类型:

A有意记忆

(1)有意识记

(2)有意回忆

B无意记忆

(1)无意识记

(2)无意回忆

72.记忆过程包括:

A识记

B保持

C回忆与再认

73.从信息加工角度看,记忆过程是:

信息的编码、储存、提取

74.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是根据什么划分的:

根据识记有无目的性

75.机械记忆和意义记忆是根据什么划分的:

根据识记方法

76.机械识记:

采用机械重复

意义识记:

依靠内在联系

77.保持:

已获得的知识经验在人脑中的巩固过程。

78.回忆与再认:

在不同的条件下重现过去经验的过程。

79.一件往事涌上心头,一句乡音勾起乡情属于什么回忆:

无意回忆

80.想象:

人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分类:

A有意想象

(1)再造想象

(2)创造想象

(3)幻想

B无意想象

81.下列属于什么想象:

A理想――幻想(有意想象)

B走神、白日梦――无意想象

C举行活动前,想象可能发生什么状况,准备好应急方案――有意想象

D空想――幻想(有意想象)

E梦――无意想象

82.想象的特征:

A主动性

B生动性

C现实性

D丰富性

E新颖性

F深刻性

83.想象规律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

A引导学生学会观察

B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C引导学生努力学习科学知识

D训练学生的想象力

E引导学生积极幻想

84.言语:

人们运用语言交流思想、进行交际的过程。

85.言语的种类:

A对话言语

B独白言语

C书面言语

D内部言语

86.对话言语的特点:

A情境性

B简略性

C直接性

D反应性

87.独白言语的特点:

A独自性

B开展性

C计划性

88.书面言语的特点:

A随意性

B开展性

C计划性

89.内部言语的特点:

A隐蔽性

B简略性

90.下列属于哪种言语:

A报告、讲演――独白言语

B聊天、座谈――对话言语

91.言语的功能:

A符号固着

B交流

C概括

92.思维:

人脑对事物概括的、间接的反映。

特点:

概括性、间接性

93.思维的分类:

A根据发展水平不同:

直观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词语逻辑思维)

B根据思维的逻辑性:

直觉思维、分析思维

C根据思维的指向性:

聚合思维、发散思维

D根据思维的创造程度:

再造性思维(常规性思维)、创造性思维

E根据思维过程的依据:

经验思维、理论思维

94.直观动作思维:

通过实际操作解决具体直观问题时的思维过程。

95.具体形象思维:

人脑中对表象进行的思维。

抽象逻辑思维:

用语言符号进行的思维。

96.再造性思维:

人们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用惯常的方式解决问题。

创造性思维:

以新颖、独特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97.下列例子属于什么思维:

A根据“凡绿色植物都是可以进行光合作用的”原理,去判断某一种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理论思维

B学生在解题中未经逐步分析,就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合理猜测――直觉思维

C儿童计划3+4=7,不是对抽象数字的分析,而是在头脑中用三个手指加四个手指,或三个苹果加四个苹果计算出来的――具体形象思维

D儿童凭自己的经验认为“鸟是会飞的动物”――经验思维

E工程建设中把多种实施方案经过筛选和比较找出最佳的方案――聚合思维

F人们对“月晕而风,础润而雨”的判断――经验思维

G学生运用音标规律来读单词――再造性思维

H一题多解――发散思维

I学生从各种解题方法中筛选出一种最佳解法――聚合思维

J人们通常认为“太阳从东边升起,往西边落下”――经验思维

K从事文艺创作、科学发展、技术发明等活动,通常什么思维表现特别明显――创造性思维L儿童边数手指边算术――直观动作思维

M医生面对疑难病症的多种检查、会诊等的思维――分析思维

N医生听到病人的简单自述,迅速作出疾病的诊断――直觉思维

O公安人员根据作案现场迅速对案情作出判断――直觉思维

98.人们对“月晕而风,础润而雨”的判断表现出思维的什么性质:

概括性

99.思维的智力操作过程:

A分析与综合(基本过程)

B比较与分类

C抽象与概括

D具体化与系统化

100.理解问题依赖的两个条件:

A是否全面系统地掌握感性材料

B已有的知识经验

101.思维的品质:

A深刻性(思维的深度)

B敏捷性(思维的速度)

C灵活性(随机应变程度)

D独创性

E批判性

102.人们在短时间内当机立断根据情况作决定,迅速解决问题的思维品质:

思维的敏捷性

问题的情况与条件发生变化时,思维能够打破旧框框,提出新办法:

思维的灵活性

103.下列属于思维的哪些品质:

A那些好学深思、不耻下问的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B眉头一皱,计上心来――思维的敏捷性

C有的学生解题时不喜欢套用现成的公式,愿意开动脑筋,独立解决――思维的灵活性

D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思维的批判性

专题三情绪、情感和意志

104.情绪:

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身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

105.四种基本情绪:

A快乐

B愤怒

C恐惧

D悲哀

E爱

106.愤怒:

追求的目的受阻,愿望无法实现时的情绪体验。

107.恐惧:

企图摆脱和逃避某种危险情境而又无力应付时产生的情绪体验。

108.悲哀:

心爱的事物失去时或理想和愿望破灭时产生的情绪体验。

109.情绪状态分类:

A心境

B激情

C应激

D热情

110.心境:

微弱、平静、持久的情绪状态。

特点:

弥散性、长期性

111.激情:

爆发强烈而持续时间短暂的情绪状态。

特点:

爆发性、冲动性、伴有明显的生理变化和行为表现

112.应激:

出乎意料的紧张和危急情况引起的情绪状态。

特点:

明显的生理变化。

  热情:

是一种强有力的,稳定而深厚的情绪状态。

113.下列例子属于哪种情绪状态:

A突然遇到火灾、地震――应激

B《儒林外史》中的范进听到自己金榜题名,狂喜之下,竟然意识混乱,手舞足蹈――激情C有的人一生历尽坎坷,却总是豁达,开朗,以乐观的心境去面对生活――心境(长期性)D飞行员在执行任务中突然遇到恶劣天气――应激

E有些人在暴怒之下,双目圆睁,咬牙切齿,甚至拳脚相加――激情

F“忧者见之而忧,喜者见之而喜”――心境(弥散性)

113.情感:

同人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的态度体验。

分类:

A道德感

B理智感

C美感

114.理智感:

在智力活动中,认识和评价事物所产生的情感体验。

115.下列属于哪种情感:

A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见义勇为、互帮互助――道德感

B探索未知事物的兴趣、好奇心、未知欲――理智感

C对科学研究中新问题的惊讶、怀疑、困惑和对真理的确信――理智感

D有新发现时的喜悦感和幸福感――理智感

116.情感的功能:

A信息传递功能

B行为调控功能

C榜样感染功能

117.在人们交往中,非言语表情信息占:

55%

言语表情信息占:

38%

言语占:

7%

118.情感在教学中的运用:

A重视教学过程中的情感目标

B在教学中重视学生的情感特征和理智感

C在教学中加强师生的情感交流

119.情感在品德教育中的运用:

A结合道德感的不同形式,进行品德教育

B充分利用表情的作用,做到无言之教

C根据需要与情感的关系,进行品德教育

120.道德感的三种不同的表现形式:

A直觉的情感体验

B与具体道德形象相联系的情感体验

C意识到道德理论的情感体验

121.下列属于道德感的哪种形式:

A培养学生的自尊心、荣誉感――直觉的情感体验

B教育青年学生胸怀祖国,心忧天下――意识到道德理论的情感体验

C在集体中形成健康向上的气氛和正确的舆论――直觉的情感体验

D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人生观――意识到道德理论的情感体验

E进行英雄模范事迹的宣传教育,树立道德榜样――与具体道德形象相联系的情感体验

122.情感产生的基础和中介:

需要

123.意志行动的心理过程:

A采取决定阶段(内部决定阶段)

B执行决定阶段(关键阶段)

124.采取决定阶段的四个环节:

A动机冲突

B确定行动目的

C选择行动方法

D制定行动计划

125.动机冲突的表现:

A双趋冲突(两个都想要,两个不能同时得到)

B双避冲突(两个都想躲,两个不能同时躲开)

C趋避冲突(对一个事物同时产生的两种相反的态度)

126.下列例子属于哪种动机冲突:

A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趋避冲突

B前有断崖,后有追兵――双避冲突

C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双趋冲突

D在生活中我们对一个人爱恨交织,对一件东西取舍不定――趋避冲突

E一个学生犯了严重的错误,想认错又怕挨批评,丢面子,不认错又担心被人发现后受更大的处分――避趋冲突

127.意志品质有哪些:

A自觉性

B果断性

C坚韧性

D自制力

128.意志的自觉性:

个体自觉地确定行动目的,独立自主地采取决定和执行决定。

意志的果断性:

面对复杂多变的情境,能够迅速而有效地采取决定、执行决定。

意志的坚韧性:

在执行决定阶段能够矢志不渝、坚持到底,遇到困难能够顽强乐观地对待和克服。

意志的自制力:

完全自觉、灵活地控制自己的情绪,约束自己的言行。

129.意志品质的培养:

A加强人生观和世界观教育,确立正确的行动目的

B组织实践活动,加强意志锻炼

C发挥教师和班集体的影响,给予必要的自我约束

D启发学生进行意志的自我锻炼

专题四个性心理

130.个性:

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

在一定社会条件下形成的、具有一定倾向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特征:

A自然性与社会性

B稳定性与可塑性

C独特性可共同性

131.个性心理结构的两个系统:

A个性倾向性(动力结构)

B个性心理特征(特征结构)

132.个性倾向性包括:

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自我意识

源泉:

需要

最高层次:

信念、世界观

重要的调节作用:

自我意识

133.个性心理特征包括:

能力、气质、性格(核心)

134.需要:

个体在生活中感到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一种内心状态。

135.需要的分类:

根据需要的起源:

自然需要、社会需要

根据需要的对象:

物质需要、精神需要

136.下列属于哪种需要:

A对文化知识的需要――精神需要

B饮食、求偶、休息――自然需要

C衣食住行所需物品的需要――物质需要

D求知、交往――社会需要

E对美的欣赏的需要――精神需要

137.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最低层有:

生理需要

中间层有:

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需要

最高层有;自我实现需要

138.低层次的需要又称:

缺失性需要

高层次的需要又称:

成长需要

139.动机的分类:

按需要的种类:

生理性动机、社会性动机

按动机在活动中作用的大小:

主导性动机、辅助性动机

根据引起动机的原因:

内在动机、外在动机

根据动机有无目的性:

有意识动机、无意识动机

根据动机持续时间长短:

近景性动机、远景性动机

140.下列属于哪种动机:

A为了应付考试而学习――近景性动机

B交往、权利、兴趣――社会性动机

C为了提高自己能力而学习――远景性动机

D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意义而学习――内在动机

E为获得奖励而学习――外在动机

F吃饭、休息――生理动机

141.动机的功能:

A激活

B指向

C维持和调整

142.下列属于动机的什么功能:

A一个学生想要掌握电脑的操作技能,他就会在这个动机驱动下,产生相应的行为――激活B一个学生确立了为从事未来的实践活动的学习动机,在其头脑中所具有的这种表象可以使之力求注意他所学的东西,为完成他所确立的志向而不懈努力――指向

143.动机规律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A明确活动目的,增强学习动机

B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之转化为学习动机

C利用各种诱因,激发学习动机

(1)及时反馈

(2)科学地运用奖惩

(3)合理地开展学习竞赛

144.能力:

直接影响个体活动效率,促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

分类:

一般能力、特殊能力

145.一般能力:

完成各种活动都必须具有的能力。

如想象力、观察力、理解力。

特殊能力:

从事某种专业活动所表现出来的能力。

如演唱能力、绘画能力等。

146.知识:

人类社会历史经验的总结和概括。

147.知识、技能、能力的关系:

A知识、技能是能力形成的基础,并促进能力的发展

B能力制约知识技能的掌握水平,影响知识技能的学习进度

C知识是认知经验的概括,技能是活动方式的概括,能力是心理水平的概括

D知识技能的掌握并不必然导致能力的发展,只有达到熟练程度,通过广泛迁移,才能促进能力的发展。

148.影响能力形成与发展的因素:

A先天素质

B环境、教育

(1)产前环境及营养状况

(2)早期教育

(3)教育条件

C实践活动(必要条件)

D其他个性因素

149.能力的培养:

A知识与技能的学习

B因材施教

C元认知能力和创造能力

D培养非智力因素

150.智力的构成要素:

A观察力

B注意力

C记忆力

D思维力

E想象力

151.世界上第一个实用的智力测验:

比纳-西蒙智力量表

152.智力的影响因素:

A遗传

B环境

C实践活动

D个性品质

153.人格的特点:

A独特性

B稳定性

C整体性

D功能性

154.气质:

心理活动表现在强度、速度、灵活性、稳定性等方面动力性质的心理特征。

155.我们平时所说的脾气、秉性、性情是指:

气质

156.根据体液说,可以把气质分为哪几个类型:

A胆汁质

B多血质

C粘液质

D抑郁质

157.根据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学说(巴甫洛夫),可以把气质分为哪几个类型:

A不可遏制型

B活泼型

C安静型

D弱型

其强度、平衡性、灵活性的特性是:

A不可遏制型:

强、不平衡B活泼型:

强、平衡、灵活C安静型:

强、平衡、不灵活D弱型:

158.气质的特性:

A感受性

B耐受性

C灵敏性

D可塑性

E情绪兴奋性

F向性

159.感受性:

人的感觉器官对外界刺激的感觉能力,用感觉阈限来度量。

160.向性:

人的心理活动、言语、动作反应是表现于外还是内的特性。

表现于外叫外向性,表现于内叫内向性。

161.性格的结构:

A性格的态度特征

B性格的意志特征

C性格的情绪特征

D性格的理智特征

162.性格的态度特征:

一个人如何处理社会各方面关系的特征。

也就是他对社会、对集体、对他人、对自己的态度的性格特征。

性格的理智特征:

一个人在认知活动中的性格特征。

163.良好性格塑造的途径与方法:

A树立效仿的榜样

B提供锻炼的机会

C及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