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专题复习分类练习 pH的变化图像综合解答题及答案解析.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955674 上传时间:2023-05-22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491.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分类练习 pH的变化图像综合解答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分类练习 pH的变化图像综合解答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分类练习 pH的变化图像综合解答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分类练习 pH的变化图像综合解答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分类练习 pH的变化图像综合解答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分类练习 pH的变化图像综合解答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4页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分类练习 pH的变化图像综合解答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4页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分类练习 pH的变化图像综合解答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4页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分类练习 pH的变化图像综合解答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4页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分类练习 pH的变化图像综合解答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4页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分类练习 pH的变化图像综合解答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4页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分类练习 pH的变化图像综合解答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4页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分类练习 pH的变化图像综合解答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4页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分类练习 pH的变化图像综合解答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4页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分类练习 pH的变化图像综合解答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4页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分类练习 pH的变化图像综合解答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4页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分类练习 pH的变化图像综合解答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4页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分类练习 pH的变化图像综合解答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4页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分类练习 pH的变化图像综合解答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4页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分类练习 pH的变化图像综合解答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4页
亲,该文档总共3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分类练习 pH的变化图像综合解答题及答案解析.docx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分类练习 pH的变化图像综合解答题及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化学专题复习分类练习 pH的变化图像综合解答题及答案解析.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分类练习 pH的变化图像综合解答题及答案解析.docx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分类练习pH的变化图像综合解答题及答案解析

一、中考初中化学pH的变化图像

1.某校化学小组在利用硫酸和氢氧化钾两溶液探究酸碱中和反应时,利用数字化传感器测得烧杯中溶液pH的变化图像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c点所示溶液呈碱性

B.图中a点所示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K2SO4和H2SO4

C.该实验是将氢氧化钾溶液逐滴滴入到盛有硫酸溶液的烧杯中

D.由c点到d点的变化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反应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根据图示,c点所示溶液pH﹤7,呈酸性,选项A不正确;

B、从图中溶液的pH由大逐渐变小可知,该实验是将硫酸溶液逐滴滴入到盛有氢氧化钾溶液的烧杯中,图中a点所示溶液pH﹥7,呈碱性,溶液中氢氧化钾没有全部被反应,溶液中含有的溶质应该是K2SO4和KOH,选项B不正确;

C、根据图中溶液的pH变化情况,溶液的pH起点大于7,且随着试剂的加入pH由大逐渐变小,可见该实验是将硫酸溶液逐滴滴入到盛有氢氧化钾溶液的烧杯中,选项C不正确;

D、图中b点溶液的pH=7,此时硫酸和氢氧化钾恰好完全反应,继续加入稀硫酸,稀硫酸不和溶液中的其他物质反应,因此溶液的酸性逐渐增强,pH继续减小。

根据分析,虽然由c点到d点的变化过程中溶液pH继续减小,但变化中没有生成新物质,没有发生化学反应,选项D正确。

故选D。

2.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其对应操作的是(  )

A.a图在一定量的AgNO3溶液中逐滴加入NaCl溶液

B.b图足量的Zn和Mg分别与一定量的等体积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反应

C.c图向稀盐酸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

D.d图等质量块状和粉末状CaCO3分别与足量等体积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反应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在一定量的AgNO3溶液中逐滴加入NaCl溶液,不断产生白色沉淀,当恰好完全反应时沉淀达到最大值,对应关系正确;

B、镁比锌活泼,镁和稀硫酸的反应速率较快,足量的Zn和Mg分别与一定量的等体积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反应,镁的活动性比锌强,反应速率快,反应时间短;镁和锌过量,盐酸完全反应,最终生成氢气的质量相等,对应关系不正确;

C、向稀盐酸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时,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随着反应的进行,pH升高,当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的pH等于7,继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时,溶液的pH大于7,对应关系正确;

D、首先粉末状碳酸钙和盐酸反应速率大于块状的,所以对应图象斜率要大,同时由于碳酸钙质量相同,所以二者图象的终点也相同,对应关系正确。

故选:

B。

3.如图所示曲线正确的是

A.

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

B.

一定量的Fe加到AgNO3溶液中

C.

等质量的Mg和Zn分别加足量盐酸

D.

氢氧化钠溶液加水稀释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当加热一段时间,达到一定温度后,高锰酸钾才开始分解生成氧气,随着反应的进行,氧气质量逐渐增加,待高锰酸钾完全反应后,不再变化,故不是一开始就产生氧气,不符合题意;

B、一定量的Fe加到AgNO3溶液中,

,56份的铁置换出216份的银,固体质量不断增加,待完全反应后,不再变化,不符合题意;

C、等质量的Mg和Zn分别加足量盐酸,镁与盐酸反应:

,锌与稀盐酸反应:

,锌的相对原子质量大于镁,故最后,镁生成氢气的质量大,符合题意;

D、氢氧化钠溶液加水稀释,氢氧化钠浓度变小,pH值逐渐减小至无限接近于7,但是不会小于7,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下列图像与对应的操作过程相符的是()

A.①表示向一定的氯化钙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至过量

B.②表示向pH=9的氨水中不断加水稀释

C.③表示将等质量的镁片和锌片分别加入足量且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中

D.④表示用两份溶液质量和溶质的质量分数均相等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氯化钙与二氧化碳不反应,不能形成沉淀,图像与对应的操作过程不符,不符合题意;

B、向pH=9的氨水中不断加水稀释,pH会逐渐减少至无限接近于7,但是不会小于7,图像与对应的操作过程不符,不符合题意;

C、镁比锌活泼,故镁反应速率快,镁与稀硫酸反应:

,锌与稀硫酸反应:

,锌的相对原子质量大于镁,故最后镁生成氢气的质量大,图像与对应的操作过程相符,符合题意;

D、用两份溶液质量和溶质的质量分数均相等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二氧化锰是催化剂,加二氧化锰的反应速率快,但是最后生成氧气的质量相同,图像与对应的操作过程不符,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下列图像与所对应操作不相符的是()

A.

碳和氧化铜在高温条件下充分反应

B.

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水

C.

向HCl和Na2SO4的混合溶液中加入Ba(OH)2溶液

D.

向一定量水中加入少量浓硫酸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在高温的条件下碳和氧化铜反应生成了铜和二氧化碳,其化学方程式为:

,故相符;

B、氢氧化钠溶液加水稀释时碱性减弱,则pH会减小图象下降,但不会降到7以下,故相符;

C、硫酸根离子和钡离子一接触就会生成不溶于酸的硫酸钡沉淀,所以沉淀质量从零开始逐渐增大,然后不变,故不相符;

D、室温时,向一定量的水中加入少量浓硫酸,浓硫酸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温度升高,一段时间后,恢复至原温度,故相符。

故选C。

6.下列图像能正确反应其对应关系的是()

A.

某温度下,向一定量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不断加入过量的硝酸钾

B.

向一定量氢氧化钙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碳酸钠溶液

C.

向一定量稀盐酸中滴加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D.

等质量的镁和锌同时分别放入两份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足量稀盐酸中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某温度下,向一定量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不断加入过量的硝酸钾晶体,当达到饱和后固体就不会溶解,所以质量分数不会一直增大,选项错误;

B.向一定量氢氧化钙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碳酸钠溶液,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完全反应后,沉淀不再增加,选项正确;

C.向稀盐酸中滴加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随着反应溶液的pH值会增大,当氢氧化钠过量后溶液的pH值就会大于7,选项错误;

D.等质量的镁和锌同时分别放入两份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足量稀盐酸中,镁的活动性大于锌,所以镁先反应完,但是镁的相对原子质量小于锌的相对原子质量,所以镁反应完后产生的氢气质量多,选项错误。

故选B。

7.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向一定量的二氧化锰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B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固体

C在一定量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铁粉

D向NaOH溶液中滴加稀盐酸至过量

 

A.AB.BC.CD.D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二氧化锰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图像应该是呈一条水平直线,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不符合题意;

B、高锰酸钾分解产生了氧气,使固体的总质量减少,锰元素的质量不变,反应前后锰元素的质量分数要增大,最后为一定值,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不符合题意;

C、根据金属银、铜、铁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铁>铜>银,当把铁粉加入到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首先置换出银,银被置换完才继续置换铜。

铁过量时,得固体为铁、银、铜,所得滤液所含溶质只为生成的Fe(NO3)2,加铁粉为0的时候,溶质只有AgNO3和Cu(NO3)2两种,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符合题意;

D、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pH>7,逐滴加入稀盐酸至过量,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显中性,至稀盐酸过量,溶液显酸性,pH<7,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不符合题意;故选C。

【点睛】

本题是一道图像坐标与化学知识相结合的综合题,解题的关键是结合所涉及的化学知识,正确分析各变化的过程,注意分析坐标轴表示的意义、曲线的起点、折点及变化趋势,确定正确的图像。

8.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相关量的变化关系的是()

A.

碳和氧化铜粉末高温加热恰好完全反应

B.

向水中不断滴加NaOH溶液

C.

分别向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盐酸中加入足量的镁和铝

D.

两份完全相同的过氧化氢溶液分别在有无MnO2的情况下产生O2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碳和氧化铜粉末高温加热恰好完全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铜,最终剩余的固体是铜,固体质量不能为0,不符合题意;

B.向水中不断滴加NaOH溶液,起始时只有水,水的pH=7,不符合题意;

C.分别向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盐酸中加入足量的镁和铝,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铝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氢气,化学方程式为:

,根据方程式可知,每24份质量的镁产生2份质量的氢气,每54份质量的铝产生6份质量的氢气,所以相同质量的镁和铝,铝产生的氢气多,当镁和铝过量时,因为稀盐酸的质量和浓度均相等,所以产生的氢气的质量也相等,图像正确,符合题意;

D.两份完全相同的过氧化氢溶液分别在有无MnO2的情况下产生O2,有MnO2的反应速率较快,但过氧化氢溶液完全相同,产生的氧气的质量也相同,不符合题意。

故选C。

9.下列四个图像分别与选项中的操作相对应,其中合理的是

A.

向氢氧化钠溶液中不断加入水

B.

加热一定质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

C.

向FeCl3和HNO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

D.

向硫酸铜溶液中加入铝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向氢氧化钠溶液中不断加入水,溶液pH值不断减小,最终无限接近与7,但不能小于7;故选项错误;

B、加热一定质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产生氯化钾和氧气,固体质量逐渐减小;故选项错误;

C、向FeCl3和HNO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氢氧化钠先与稀硝酸反应产生硝酸钠和水,再与氯化铁反应产生氢氧化铁沉淀;故选项正确;

D、向硫酸铜溶液中加入铝产生硫酸铝溶液和铜,溶液的质量减小;故选项错误;

故选:

C。

10.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

向一定量的稀硫酸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钙溶液

B.

向等质量的铝、锌中分别加入足量的等浓度稀盐酸

C.

完全分解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

D.

一定量的镁在过量的氧气中充分燃烧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向一定量的稀硫酸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钙溶液,溶液应由酸性变为碱性,pH逐渐变大,图像不符,错误。

B、向等质量的铝、锌中分别加入足量的等浓度稀盐酸,刚开始盐酸不足,金属过量,产生氢气质量相同图像应该重合,图像不符,错误。

C、二氧化锰只能改变反应的速度,不能改变生成氧气多少,生成氧气质量应相等,图像不符,错误。

D、一定量的镁在过量的氧气中充分燃烧,镁完全反应,氧气有剩余,根据质量守恒反应的镁和氧气质量总和等于生成氧化镁质量,图像符合,正确。

故选:

D。

11.实验室有一包白色固体,其中含有Na2CO3,还可能含有Ba(NO3)2、Na2SO4、NaOH中的一种或几种。

取该固体进行以下实验:

取少量固体于烧杯中,加入足量水并不断搅拌,固体部分溶解;接着向烧杯中加入足量稀硝酸并不断搅拌,此时固体质量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a→b段对应的实验现象是固体部分溶解,有气泡产生

B.b→c段对应的溶液pH逐渐减小

C.原白色固体中一定含有NaOH

D.c点对应的溶液中一定含有NaNO3、HNO3、Ba(NO3)2

【答案】C

【解析】

【分析】

向烧杯中加入足量稀硝酸并不断搅拌,从固体质量变化图示可知,固体部分溶于硝酸,说明溶于水后产生的沉淀有碳酸钡和硫酸钡,碳酸钡溶于硝酸,硫酸钡不溶于硝酸。

【详解】

A、a→b段对应的是碳酸钡与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钡、水和二氧化碳气体,实验现象是固体部分溶解,有气泡产生,A正确;

B、b→c段对应的是加入硝酸,硫酸钡不与硝酸反应,溶液的硝酸越来越多,溶液呈酸性,且酸性增强,溶液pH逐渐减小,B正确;

C、无法证明原白色固体中一定含有NaOH,C错误;

D、c点对应的是碳酸钡已溶解,碳酸钠已与硝酸反应完,硝酸过量,故溶液中一定含有NaNO3、HNO3、Ba(NO3)2,D正确。

故选C。

12.下列四个图像的变化趋势,能正确描述对应操作的是(  )

A.

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生石灰

B.

将一定量的浓盐酸敝口放置在空气中

C.

足量的铁片和铝片分别与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盐酸反应

D.

向pH=13的氢氧化钠溶液中不断加入水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氧化钙能与饱和溶液中的溶剂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导致溶剂减少,则会有氢氧化钙析出,溶液质量会减小,故错误;

B、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易挥发出溶质氯化氢,导致溶质质量分数降低,而图象显示其质量分数增大,故错误;

C、铝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强,故反应时铝反应的速度比铁快,而该图象反映铁的反应速度比铝快;由于氢气来自酸中的氢元素,反应的酸相同,生成氢气质量相等,故正确;

D、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稀释,碱性减弱,溶液的pH会变小,但不会小于或等于7,故错误;

故选C。

二、中考初中化学综合题

13.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

(1)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

_____。

(2)t1℃时,完全溶解5g丙物质至少需要水_____g。

(3)t2℃时,将20g甲加入到100g水中,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是甲的_____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可以用图中_____点(填“a”“b”或“c”)表示。

(4)将甲、丙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到t1℃,对所得溶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_____。

A都是饱和溶液B溶剂质量:

甲<丙

C析出固体质量:

甲>丙D溶质质量分数:

甲=丙

【答案】乙>甲=丙25不饱和bABD

【解析】

【详解】

(1)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是:

乙>甲=丙;

(2)t1℃时,丙物质的溶解度是20g,即100g水中最多溶解丙物质20g,所以完全溶解5g丙物质至少需要25g水;

(3)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50g,即100 g水中最多溶解甲物质50g,所以将20g甲加入到100g水中,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是甲的不饱和溶液,可以用图中b点表示;

(4)A、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其饱和溶液降温变为不饱和溶液,错误;

B、降温后两溶液中水的质量不变,与降温前相等,由于没有明确原饱和溶液的质量,所以无法比较其中水的质量,错误;

C、由于降温后甲有固体析出,而丙无固体析出,正确;

D、丙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变为不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与降温前相等,甲降温后是t1℃时的饱和溶液,而t1℃时甲的溶解度大于t2℃时丙的溶解度,所以溶质质量分数甲>丙,错误。

故选ABD。

14.轻质碳酸钙,又称沉淀碳酸钙,即高纯度的碳酸钙,它密度小、白度高、摩擦系数小,是制造牙膏的原料之一,常用在高档或浅色制品上。

工业上通常以石灰石(主要成分为CaCO3)为原料,按下图所示工艺流程进行高纯度碳酸钙的制取与提纯:

根据上述信息,试回答下列问题:

⑴石灰石的用途非常广泛,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_____(单项选择)。

①可用于制取二氧化碳②可用于制取生石灰③可用于制造玻璃

④可用于治理酸性污水⑤可加入煤炭中做固硫剂⑥可用作高炉炼铁造渣剂

A①③⑤⑥B②④⑤⑥C①②④⑤⑥D以上全部都是

⑵上述流程所涉及的物质中,可用作干燥剂的物质是_____。

⑶上述流程的步骤③中,还可以选择另外一种试剂采用沉淀法制备出高纯度的碳酸钙,其反应原理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⑷制备高纯度碳酸钙要经历“石灰石(CaCO3)→生石灰→石灰水→CaCO3”的转化过程,其目的是_____。

⑸小颖同学称取了25.0g某石灰石样品,按上图流程进行了模拟实验探究。

她在步骤③中向石灰水里滴加了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2CO3溶液,该过程中产生沉淀的质量与加入Na2CO3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试计算:

上述实验中,小颖最终制得轻质碳酸钙的质量?

_____(结果精确到0.1g)

【答案】C生石灰CO2+Ca(OH)2=CaCO3↓+H2O除去石灰石中的杂质21.2g

【解析】

【分析】

【详解】

⑴用于制造玻璃的是碳酸钠,故选C;

⑵生石灰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上述流程所涉及的物质中,可用作干燥剂的物质是生石灰;

⑶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也能生成碳酸钙,其反应原理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

⑷工业上的石灰石含有其他杂质,制备高纯度碳酸钙要经历“石灰石(CaCO3)→生石灰→石灰水→CaCO3”的转化过程,其目的是除去石灰石中的杂质。

(5)设生成碳酸钙的质量为x

x=21.2g。

15.将40g稀盐酸逐滴加入到20g溶质质量分数为4%的氢氧化钠溶液中,边滴加边搅拌。

随着稀盐酸的滴加,溶液的pH变化如图一所示,溶液的温度变化如图二所示(不考虑反应过程中热量损失)。

试回答:

(1)图二从A到B过程中,溶液的pH逐渐_____(填“增大”或“减小”)。

(2)图二表示酸碱恰好完全反应的点是_____。

(3)计算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_____。

【答案】减小B3.65%

【解析】

(1)根据溶液pH的变化分析解答;

(2)根据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分析解答;

(3)根据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计算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解:

(1)图二从A到B过程中,溶液的pH逐渐减小;

(2)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当酸碱恰好完全反应时放出的热量最多,溶液的温度最高,所以图二表示酸碱恰好完全反应的点是B;

(3)由图像可知,酸碱恰好中和时消耗稀盐酸的质量是20g。

设20g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为x。

NaOH+HCl=NaCl+H2O

4036.5

20g×4%x

x=0.73g

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100%=3.65%

答:

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65%。

16.在实验室加热32.5g二氧化锰和氯酸钾的固体混合物制取氧气时,剩余固体物质的质量变化如下图所示。

请计算:

(1)完全反应时,生成氧气的质量为________克。

(2)完全反应后,剩余固体物质是_________(填化学式)。

(3)完全反应后,把剩余固体倒入100g蒸馏水中,充分溶解,求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最后结果保留0.1%)。

【答案】9.6gKCl和MnO213.0%

【解析】

本题考查了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根据化学方程式和图示可知固体减小的质量是生成氧气的质量,生成的氧气的质量为32.5g-22.9g=9.6g;

由于是完全反应,所以剩余固体为生成的氯化钾和作催化剂的二氧化锰,化学式分别为:

KCl和MnO2;

设:

生成9.6g的氧气的同时生成的氯化钾的质量为x

2KClO3

2KCl+3O2↑

14996

x9.6g

x=14.9g

充分溶解,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100%≈13.0%。

点睛:

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时,第一要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第二要使用正确的数据,第三计算过程要完整,本题中固体减小的质量是生成氧气的质量是解题的关键。

17.化学实验课上,老师提供待测氢氧化钠溶液,用10%的稀盐酸测定其溶质的质量分数。

(1)甲组同学的实验如下图所示:

取待测氢氧化钠溶液50g于烧杯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用滴管慢慢滴入10%的稀盐酸,并不断搅拌,至反应恰好完全为止。

请回答:

①“至反应恰好完全为止”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

②边滴加稀盐酸,边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的目的是_________

③至反应恰好完全为止,共用了稀盐酸36.5g,计算待测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分数是多少_________?

(2)乙组同学利用数字化实验,由计算机绘制出整个实验过程中溶液pH的变化图像。

图中b点溶液中含有的阳离子有____________(填离子符号)

(3)丙组同学在滴加稀盐酸一段时间后,发现溶液中有少量气泡产生。

这一“异常现象”激起了他们的探究欲望,通过实验证明:

该氢氧化钠溶液已经部分变质。

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变质的原因:

_________

【答案】红色刚好褪去加快反应速度8%H+和Na+2NaOH+CO2═Na2CO3+H2O

【解析】

【详解】

(1)①氢氧化钠和稀盐酸“至反应恰好完全为止”溶液呈中性,所以实验现象是红色刚好褪去;

②边滴加稀盐酸,边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的目的是加快反应速度;

③盐酸中溶质的质量为:

36.5g×10%=3.65g;设氢氧化钠的质量为x,则:

x=4g,

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100%=8%;

(2)由计算机绘制出整个实验过程中溶液pH的变化图象可知,在图2中b点溶液中稀盐酸是过量的,含有的阳离子有H+和Na+;

(3)丙组同学在滴加稀盐酸一段时间后,发现溶液中有少量气泡产生。

这一“异常现象”激起了他们的探究欲望,通过实验证明:

该氢氧化钠溶液已经部分变质,变质的原因是氢氧化钠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了碳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OH+CO2═Na2CO3+H2O。

18.溶液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1)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

②A、B、C三种物质中,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是_____。

时,完全溶解agA物质最少需要水的质量是_____g。

时,相同质量的A、B饱和溶液中,A的饱和溶液中所含水的质量_____B的饱和溶液中所含水的质量(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2)实验室欲除去粗盐样品中含有的不溶性泥沙,在过滤操作中需要用到的实验仪器和用品有:

烧杯、铁架台(带铁圈)、玻璃棒、_____和滤纸。

(3)在实验室中,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

的氯化钠溶液45g,需要氯化钠固体的质量是_____g。

的氯化钠济配成含氯化钠为0.9%的溶液,得到氯化钠溶液的质量是_____g。

【答案】CBA.C100小于漏斗4.5500

【解析】

【分析】

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

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详解】

(1)

①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t1℃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C>B>A;

②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A、B、C三种物质中,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是C;

③t2℃时,A的溶解度是ag,即t2℃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A的质量为ag就达到饱和状态,则完全溶解agA物质最少需要水的质量是100g;

④t2℃时,由于A物质的溶解度大于B,所以相同质量的A、B饱和溶液中,A的饱和溶液中所含水的质量小于B的饱和溶液中所含水的质量;

(2)过滤是把不溶于液体的固体与液体分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