酮体的生成实验报告.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996168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2.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酮体的生成实验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酮体的生成实验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酮体的生成实验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酮体的生成实验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酮体的生成实验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酮体的生成实验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酮体的生成实验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酮体的生成实验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酮体的生成实验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酮体的生成实验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酮体的生成实验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酮体的生成实验报告.docx

《酮体的生成实验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酮体的生成实验报告.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酮体的生成实验报告.docx

酮体的生成实验报告

酮体的生成实验报告

篇一:

11实验十一酮体的生成和利用

  实验十一酮体的生成和利用

  【实验目的】

  了解酮体的生成部位及把握测定酮体生成与利用的方式。

  【实验原理】

  在肝脏线粒体中,脂肪酸经β-氧化生成的过量乙酰辅酶A缩合成酮体。

酮体包括乙酰乙酸、β-羟丁酸和丙酮三种化合物。

肝脏不能利用酮体,只有在肝外组织,尤其是心脏和骨骼肌中,酮体能够转变成乙酰辅酶A而被氧化利用。

  本实验以丁酸为基质,与肝匀浆一路保温,然后测定肝匀浆液中酮体的生成量。

另外,在肝脏和肌肉组织共存的情形下,再测定酮体的生成量。

在这两种不同条件下,由酮体含量的不同咱们能够明白得以上的理论。

本实验要紧测定的是丙酮的含量。

  酮体测定的原理:

在碱性溶液中碘可将丙酮氧化成为碘仿。

以硫代硫酸钠滴定剩余的碘,能够计算所消耗的碘,由此也就可以够够计算出酮体(以丙酮为代表)的含量。

反映式如下:

  CH3COCH3十3I2十4NaOHCHI3十CH3COONa十3NaI十3H2O

  I2十2Na2S2O3Na2S4O6十2NaI

  【实验材料】

  1.实验器材

  试管;移液管;锥形瓶;滴定管及架。

2.实验试剂

  

(1)0.1%淀粉液。

(2)0.9%NaCl溶液。

(3)15%三氯乙酸。

(4)10%NaOH溶液。

(5)10%HCl溶液。

  (6)0.5mol/L丁酸溶液:

取5ml丁酸溶于100ml0.5mol/LNaOH中。

  (7)0.1mol/L碘液:

I212.5g和KI25g加水溶解,稀释至刻度1L,用0.1mol/LNa2S2O3

  标定。

  (8)0.02mol/LNa2S2O3:

24.82gNa2S2O3·5H2O和400mg无水Na2CO3溶于1L刚煮沸的

  水中,配成0.1mol/L溶液,用0.1mol/LKIO3标定。

临历时将标定Na2S2O3溶液稀释成0.02mol/L。

  【实验操作】

  1.标本的制备:

  将兔致死,掏出肝脏,用0.9%NaCl洗去污血,放滤纸上,吸去表面的水分,称取肝组织5g置研钵中,加少量0.9%NaCl至整体积为10ml,制成肝组织匀浆。

另外再取后腿肌肉5g,按上述方式和比例,制成肌组织匀浆。

  2.保温和沉淀蛋白质:

  取试管3只,编号,按下表操作:

  摇匀后,用滤纸过滤,将滤液别离搜集在3支试管中,为无蛋白滤液。

  3.酮体的测定

  摇匀,静置10分钟,向各管中加入10%HCl3ml,加1%淀粉液1滴呈兰色,别离用0.02mol/LNa2S2O3滴定至溶液呈亮绿色为止。

  【实验结果与计算】

  肝脏生成的酮体量(mmol/g)=(C-A)×Na2S2O3的摩尔数×1/6肌肉利用的酮体量(mmol/g)=(C-B)×Na2S2O3的摩尔数×1/6

  A:

滴定样品1消耗的Na2S2O3ml数。

B:

滴定样品2消耗的Na2S2O3ml数。

C:

滴定样品3消耗的Na2S2O3ml数。

  【试探题】

  什么缘故只有在肝外组织,酮体才能够被氧化利用?

  Experiment11ProductionandDegradationofKetoneBodies

  【Purpose】

  Understandtheproductionorgansandmasterthemethodusedforproductionanddegradationofketonebodiesmeasurement.

  【Principle】

  Withinthemitochondriaofliver,theexcessacetyl-CoAproducedduringfattyacidβ-oxidationisconvertedtoacetoacetate,β-hydroxybutyrate,andacetone,thisgroupofmoleculesiscalledtheketonebodies.Livercannotuseketonebodiesasanenergysource.Onlyinseveraltissuesoutofliver,mostnotablycardiacandskeletalmuscle,ketonebodiesareconvertedtoacetyl-CoA,theacetyl-CoAisthenoxidatedtogenerateenergy.

  Weusebutyricacidasinitialstuffinthisexperiment,thebutyricacidisheatedwiththeliverplasm,andthenmeasurethecontentofketonebodiesinliverplasm.Moreover,measurethecontentofketonebodiesundertheconditionofcoexistenceofliverplasmandskeletalmuscleinreactionsystem.Wecancomprehendtheabovetheoriesfromthedifferenceoftheketonebodiescontentunderthetwodifferentconditions.Wedeterminethecontentofacetoneinthisexperiment.

  Theketonebodiesmeasurementprincipleisshownbelow:

Inalkalineaquatheiodinecanoxidizeacetonetobecomeiodoform,titratetheremainderiodineinthereactionsystemwithhyposulphite,wecancalculatetheconsumptionofiodineaccordingtotheresultofhyposulphitetitration,wecanalsocalculatethecontentofketonebodies(takeacetoneastorepresent)accordingtothetitrationresult.TheequationofReactionisasfollows:

  CH3COCH3十3I2十CHI3十CH3COONa十3NaI十3H2O

  I2十2Na2S2O3Na2S4O6十2NaI

  【Materials】

  1.Apparatus:

  Tubes,Pipets,FlasksBurettesandburettesupport.2.Reagents:

  

(1)0.1%aquaofstarch.

(2)0.9%aquaofNaCl.

  (3)15%trichlorineaceticacid.(4)10%aquaofNaOH.(5)10%aquaofHCl.

  (6)0.5mol/Lbutyricacid:

Dissolve5mlbutyricacidin100ml0.5mol/LNaOH.

  ⑺0.1mol/Laquaofiodine:

DissolveI212.5gandKI25gindistilledwater,dilutethesolutionto1L,demarcatethesolutionwith0.1mol/LNa2S2O3.

  ⑻0.02mol/LNa2S2O3:

Dissolve24.82gNa2S2O3·5H2Oand400mganhydrousNa2CO3in1Lfreshboiledwatertoget0.1mol/Lsolution,demarcatethesolutionwith0.1mol/LKIO3.Dilutethesolutionto0.02mol/Ljustbeforeusing.

  【Procedures】

  1.Preparationofthespecimen:

  Executetherabbit,takeouttheliver,scouroffthebloodwith0.9%NaCl,puttheliveron

  filterpapertosuckawaythesurfacehumidity,weigh5goftheliverorganize,placeitintothemortar,addafew0.9%NaCltototalvolume10ml.Thentake5gmuscleofrearleg,makeitintotheliverorganizationplasmaccordingtoabove-mentionedmethodandcomparisons.

  2.Heatpreservationandprecipitationoftheprotein:

  Takethreetubes,numberthetubesandoperateasthetablefollowed:

  Filterwiththefilterpaper

  aftershakingevenly,collectthefiltraterespectivelyin3tubes,thenwegetthefiltratewithoutprotein.

  3.Dete

rminationoftheketonebodies

  PlaceStaticallyfor10minutesaftershakingevenly,add10%HCl3mltoeachtube,andaddonedropof1%starchliquidtoeachtube,thenwecanseethesolutionpresentsthecoloroforchid,titratewith0.02mol/LNa2S2O3untilthesolutionpresentsthecolorofbrightgreenrespectively.【Resultandcalculation】

  Ketonebodiesproducedinliver(mmol/g)=(C-A)×MoorecontentoftheNa2S2O3×1/6Ketonebodiesconsumedinmuscle(mmol/g)=(C-B)×MoorecontentoftheNa2S2O3×1/6

  A:

volumeoftheNa2S2O3(ml)consumedduringtitrationofsample1B:

volumeoftheNa2S2O3(ml)consumedduringtitrationofsample2C:

volumeoftheNa2S2O3(ml)consumedduringtitrationofsample3

  【Advisementafterexperiment】

  Ketonebodiesareoxidatedtogenerateenergyonlyinseveraltissuesoutofliver.Why?

篇二:

生物化学实验报告

  生物化学实验报告

  供查验护理

  专业利用

  班级

  姓名

  郑州大学护理学

  院

  实验一血清蛋白质醋酸纤维薄膜电泳

  [目的][原理]

  [仪器组成]

  [操作与结果]

  [结果粘贴]

  实验二酶的特异性

  [目的][原理]

  [操作与结果]

  将以上一、二、3号试管置于37℃水浴箱保温10分钟。

然后向各管中加班氏试剂20滴,滚水中煮沸10分钟,掏出勿振摇试管,观看结果并记录。

  [分析]三管结果及缘故。

  实验三温度、pH、激活剂、抑制剂

  对酶反映的阻碍

  [目的][原理]

  [操作与结果]

  

(一)温度对酶反映的阻碍

  [分析各管的颜色转变缘故]

  

(二)pH对酶反映的阻碍

  [分析各管的颜色转变缘故]

篇三:

酮体生成和利用的生理意义

  1酮体生成和利用的生理意义。

  

(1)酮体是脂酸在肝内正常的中间代谢产物,是甘输出能源的一种形式;

(2)酮体是肌肉尤其是脑的重要能源。

酮体分子小,易溶于水,容易透过血脑屏障。

体内糖供给不足(血糖降低)时,大脑不能氧化脂肪酸,这时酮体是脑的要紧能源物质。

  2试述乙酰CoA在脂质代谢中的作用.

  在机体脂质代谢中,乙酰CoA要紧来自脂肪酸的β氧化,也可来自甘油的氧化分解;乙酰CoA在肝中可被转化为酮体向肝外输送,也可作为脂肪酸生物合成及细胞胆固醇合成的大体原料。

  3试述人体胆固醇的来源与去路?

  来源:

⑴从食物中摄取⑵机体细胞自身合成去路:

⑴在肝脏可转换成胆汁酸⑵在性腺,肾上腺皮质能够转化为类固醇激素⑶在欺负能够转化为维生素D3⑷用于组成细胞膜⑸酯化成胆固醇酯,贮存在细胞液中⑹经胆汁直接排除肠腔,随粪便排除体外。

  4什么是血浆脂蛋白?

试述血浆脂蛋白的分类,来源及生理功能?

  血浆脂蛋白是脂质与载脂蛋白结合形成球形复合体,是血浆脂蛋白的运输和代谢形式。

.血浆脂蛋白的分类方式有两种:

1电泳法:

可敬脂蛋白分为乳糜微粒(CM)β-脂蛋白,前-β脂蛋白和α脂蛋白四类2超速离心法:

可将脂蛋白分为乳糜微粒(CM),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低密度脂蛋白(LDL)和高密度脂蛋白(HDL)四类,别离相当于电泳分离的CM、前β-脂蛋白、β-脂蛋白和α-脂蛋白四类。

各类血浆脂蛋白的来源要紧生理功能如下:

①CM由小肠黏膜细胞合成,功能是转运外源性甘油三酯和胆固醇;②VLDL由肝细胞合成、分泌,功能是转运内源性甘油三酯和胆固醇;③LDL由VLDL在血浆中转化而来,功能是转运内源性胆固醇,即将胆固醇由肝转运至肝外组织;④HDL要紧由肝细胞合成、分泌,功能是逆向转运胆固醇,即将胆固醇由肝外组织转运到肝。

  一、酶的催化作用有何特点?

  ①具有极高的催化效率,如酶的催化效率可比一样的催化剂高108~1020倍;②具有高度特异性:

即酶对其所催化的底物具有严格的选择性,包括:

绝对特异性、相对特异性、立体异构特异性;③酶促反映的可调剂性:

酶促反映受多种因素的调控,以适应机体不断转变的内外环境和生命活动的需要。

  二、距离说明酶的三种特异性(概念、分类、举例)。

  一种酶仅作用于一种或一种化合物,或必然化学键,催化必然的化学反映,产生必然的产物,这种现象称为酶作用的特异性或专一性。

依照其选择底物严格程度不同,分为三类:

①绝对特异性:

一种酶只能作用于一种专一的化学反映,生成一种特定结构的产物,称为绝对特异性.如:

脲酶仅能催化尿素水解产生CO2和NH3,对其它底物不起作用;②相对特异性:

一种酶作用于一类化合物或一种化学键,催化一类化学反映,对底物不太严格的选择性,称为相对特异性。

如各类水解酶类属于相对特异性;举例:

磷酸酶对一样的磷酸酯键都有水解作用,既可水解甘油与磷酸形成的酯键,也可水解酚与磷酸形成的酯键;③立体异构特异性:

对底物的立体

  构型有要求,是一种严格的特异性。

作用于不对称碳原子产生的立体异构体;或只作用于某种旋光异构体(D-型或L-型其中一种),如乳酸脱氢酶仅催化L-型乳酸脱氢,不作用于D-乳酸等。

  4、简述Km与Vm的意义。

  ⑴Km等于当V=Vm/2时的[S]。

⑵Km的意义:

①Km值是酶的特点性常数——代表酶对底物的催化效率。

当[S]相同时,Km小——V大;②Km值可近似表示酶与底物的亲和力:

1/Km大,亲和力大;1/Km小,亲和力小;③可用以判定酶的天然底物:

Km最小者为该酶的天然底物。

⑶Vm的意义:

Vm是酶完全被底物饱和时的反映速度,与酶浓度成正比。

  五、温度对酶促反映有何阻碍。

  

(1)温度升高对V的双重阻碍:

①与一样化学反映一样,温度升高可增加反映分子的碰撞机缘,使V增大;②温度升高可加速酶变性失活,使酶促反映V变小

(2)温度对V阻碍的表现:

①温度较低时,V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低温时由于活化分子数量减少,反映速度降低,但温度升高时,酶活性又可恢复)②达到某一温度时,V最大。

使酶促反映V达到最大时的反映温度称为酶的最适反映温度(酶的最适温度不是酶的特点性常数)③反映温度达到或超过最适温度后,随着反映温度的升高,酶蛋白变性,V下降。

  六、竞争性抑制作用的特点是什么?

  

(1)竞争性抑制剂与酶的底物结构相似

(2)抑制剂与底物彼此竞争与酶的活性中心结合(3)抑制剂浓度越大,那么抑制作用越大,但增加底物浓度可使抑制程度减小乃至排除(4)动力学参数:

Km值增大,Vm值不变。

  7、说明酶原与酶原激活的意义。

  

(1)有些酶(绝大多数蛋白酶)在细胞内合成或初分泌时没有活性,这些无活性的酶的前身物称为酶原。

酶原激活是指酶原在必然条件下转化为有活性的酶的进程。

酶原激活的机制:

酶原分子内肽链一处或多处断裂,弃去多余的肽段,构象转变,活性中心形成,从而使酶原激活。

(2)酶原激活的意义:

①消化道内蛋白酶以酶原形式分泌,珍惜消化器官自身不受酶的水解(如胰蛋白酶),保证酶在特定部位或环境发挥催化作用;②酶原能够视为酶的贮存形式(如凝血酶和纤维蛋白溶解酶),一旦需要转化为有活性的酶,发挥其对机体的珍惜作用。

什么叫同工酶?

有何临床意义?

  

(1)同工酶是指催化的化学反映相同,而酶蛋白的分子结构、理化性质及免疫学性质不同的一组酶下称为同工酶。

(2)其临床意义:

①属同工酶的几种酶由于催化活性有不同及体内散布不同,有利于体内代谢的和谐。

②同工酶的检测有助于对某些疾病的诊断及辨别诊断.当某组织病变时,可能有特殊的同工酶释放出来,使该同工酶活性升高。

如:

冠心病等引发的心肌受损患者血清中LDH1和LDH2增高,LDH1大于LDH2;肝细胞受损患者血清中LDH5含量增高。

  一、简述糖酵解的生理意义

  

(1)在无氧和缺氧条件下,作为糖分解功能的补充途径

(2)在有氧条件下,作为某些组织细胞要紧的供能途径:

①成熟红细胞(没有线粒体,不能进行有氧氧化②神经、白细胞、骨髓、视网膜、皮肤等在氧供给充沛时仍要紧靠糖酵解供能。

二、简述糖异生的生理意义

(1)在饥饿情形下维持血糖浓度的相对恒定。

(2)补充和恢复肝糖原。

(3)维持酸碱平稳:

肾的糖异生有利于酸性物质的排泄。

(4)回收乳酸分子中的能量(乳酸循环)。

  3、简述血糖的来源和去路血糖的来源:

(1)食物糖类物质的消化吸收;

(2)肝糖原的分解;(3)非糖物质异生而成。

血糖的去路:

(1)氧化分解功能;

(2)合成糖原;(3)合成其它糖类物质;(4)合成脂肪或氨基酸等。

  4、糖酵解与有氧氧化的比较糖酵解:

反映条件:

供氧不足或不需氧;进行部位:

胞液;关键酶:

己糖激酶(或葡萄糖激酶)、磷酸果糖-一、丙酮酸激酶;产物:

乳酸、ATP;能量:

1mol葡萄糖净得2molATP;生理意义:

迅速供能,某些组织依托糖酵解供能。

有氧氧化:

反映条件:

有氧情形;进行部位:

胞液和线粒体;关键酶:

己糖激酶等三个酶及丙酮酸脱氢酶系、异柠檬酸脱氢酶、柠檬酸合酶、α-酮戊二酸脱氢酶系;产物:

H2O、CO二、ATP;能量:

1mol葡萄糖净得36mol或38molATP;生理意义:

是机体获取能量要紧方式

  五、在糖代谢进程中生成的丙酮酸可进入哪些代谢途径

(1)在供氧不足时,丙酮酸在LDH催化下,同意NADH+H的氢还原生成乳酸。

(2)在供氧充沛时,丙酮酸进入线粒体,在丙酮酸脱氢酶系的催化下,氧化脱羧生成乙酰CoA,再经三羧酸循环和氧化磷酸化,完全氧化生成CO二、H2O和ATP。

(3)丙酮酸进入线粒体在丙酮酸羧化酶催化下生成草酰乙酸,后者经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催化生成磷酸烯醇式丙酮酸,再异生成糖。

(4)丙酮酸进入线粒体在丙酮酸羧化酶催化下生成草酰乙酸,后者与乙酰CoA缩合生成柠檬酸,可增进乙酰CoA进入三羧酸循环完全氧化。

(5)丙酮酸进入线粒体在丙酮酸羧化酶催化下生成草酰乙酸,后者与乙酰CoA缩合生成柠檬酸,柠檬酸出线粒体在细胞液中经柠檬酸裂解催化生成乙酰CoA,后者可作为脂肪酸、胆固醇等的合成原料。

(6)丙酮酸可经还原性氨基化生成丙氨酸等非必需氨基酸。

决定丙酮酸代谢的方向是各条代谢途径中关键酶的活性,这些酶受到别构效应剂与激素的调剂。

简述三羧酸循环的要点及生理意义

  要点:

(1)TAC中有4次脱氢,2次脱羧,1次底物水平磷酸化

(2)TAC中有3个不可逆反映,3个关键酶;(3)TAC的中间产物包括草酰乙酸在内起着催化剂作用,草酰乙酸的回补反映释丙酮酸的直接羧化或经苹果酸生成;(4)三羧酸循环一周共产生12ATP。

生理意义:

(1)TAC是三大营养素完全氧化的最终代谢通路;

(2)是三大营养素代谢联系的枢纽;(3)可为其他合成代谢提供小分子前体(4)可为氧化磷酸化提供还原能量。

  蛋白质

  2一、重组DNA技术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分离制备目的基因-“分”,切割目的基因和载体-“切”,目的基因与载体的连接-“接”,将重组DNA导入宿主细胞-“转”,挑选并鉴定含重组DNA分子的受体细胞克隆-“筛”,克隆基因在受体细胞内进行复制或表达-“表”。

  一、蛋白质的元素组成特点是什么?

如何计算生物样品中蛋白质的含量?

  蛋白质的元素组成特点是含N,平均含量为16%,可用于推算未知样品中蛋白质的含量:

100克样品中的蛋白质含量=每克样品含氮克数×6.25×100.二、何谓蛋白质的二级结构?

二级结构要紧有哪些形式?

各有何特点?

蛋白质的二级结构是指蛋白质分子中某一段肽键的局部结构,也确实是该段肽链主链骨架原子的相对空间位置,并非涉及氨基酸残基侧链的构象。

二级结构的要紧形式有:

α-螺旋,β-折叠、β-转角、无规那么卷曲。

特点:

(1)α-螺旋:

①主链骨架围绕中心轴盘绕形成右手螺旋;②螺旋每上升一圈是3.6个氨基酸残基,螺距为0.54nm;③相邻螺旋圈之间形成许多氢键;④侧链基团位于螺旋的外侧。

  

(2)β-折叠:

①假设干条肽链或肽段平行或反平行排列成片;②所有肽键的C=O和N-H形成链间氢键;③侧链基团别离交替位于片层的上、下方。

(3)β-转角:

多肽链180o回折部份,通常由四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借一、4残基之间形成氢键维系。

(4)无规那么卷曲:

主链骨架无规律盘绕的部份。

  3、何谓蛋白质的变性作用?

引发蛋白质变性的因素有哪些?

蛋白质变性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