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检测卷作业卷综合20doc.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963000 上传时间:2023-05-2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69.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检测卷作业卷综合20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检测卷作业卷综合20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检测卷作业卷综合20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检测卷作业卷综合20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检测卷作业卷综合20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检测卷作业卷综合20doc.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检测卷作业卷综合20doc.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检测卷作业卷综合20doc.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检测卷作业卷综合20doc.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检测卷作业卷综合20doc.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检测卷作业卷综合20doc.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检测卷作业卷综合20doc.docx

《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检测卷作业卷综合20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检测卷作业卷综合20doc.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检测卷作业卷综合20doc.docx

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检测卷作业卷综合20doc

作业三十四综合12

姓名:

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

一、文言文阅读

王僧绰,琅邪临沂人,左光禄大夫昙首子也。

幼有大成之度,弱年众以国器许之。

好学有理思,练悉朝典。

袭封豫章县侯,尚太祖长女东阳献公主。

元嘉二十六年,徙尚书吏部郎,参掌大选。

究识流品,谙悉人物,拔才举能,咸得其分。

二十八年,迁侍中,任以机密。

僧绰沈深有局度,不以才能高人。

先是,父昙首与王华并为太祖所任,华子嗣人才既劣,位遇亦轻。

僧绰尝谓中书侍郎蔡兴宗曰:

“弟名位应与新建齐,超至今日,盖由姻戚所致也。

”新建者,嗣之封也。

及为侍中,时年二十九。

始兴王浚尝问其年,僧绰自嫌蚤达,逡巡良久乃答,其谦虚自退若此。

元嘉末,太祖颇以后事为念,以其年少,方欲大相付托,朝政小大,皆与参焉。

从兄徽,清介士也,惧其太盛,劝令损抑。

僧绰乃求吴郡及广州,上并不许。

会二凶巫蛊事泄,上独先召僧绰具言之。

及将废立,使寻求前朝旧典。

劭于东宫夜飨将士,僧绰密以表闻,上又令撰汉魏以来废诸王故事。

撰毕,送与江湛.徐湛之。

湛之欲立随王诞,江湛欲立南平王铄,太祖欲立建平王宏,议久不决。

诞妃即湛之女,铄妃即湛妹。

太祖谓僧绰曰:

“诸人各为身计,便无与国家同忧者。

”僧绰曰:

“建立之事,仰由圣怀。

臣谓唯宜速断,不可稽缓。

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愿以义割恩,略小不忍。

不尔,便应坦怀如初,无烦疑论。

事机虽密,易致宣广,不可使难生虑表,取笑千载。

上曰:

“卿可谓能断大事。

此事重,不可不殷勤三思。

且庶人始亡,人将谓我无复慈爱之道。

”僧绰曰:

“臣恐千载之后,言陛下唯能裁弟,不能裁儿。

”上默然。

江湛同侍坐,出阁,谓僧绰曰:

“卿向言,将不大伤切直。

”僧绰曰:

“弟亦恨君不直。

及劭弑逆江湛在尚书上省闻变叹曰不用僧绰言以至于此劭既立转为吏部尚书委以事任。

顷之,劭料检太祖巾箱及江湛家书疏,得僧绰所启飨士并废诸王事,乃收害焉,时年三十一。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弱年众以国器许之许:

期望B.尚太祖长女东阳献公主尚:

崇尚.尊敬

C.且庶人始亡始:

才D.弟亦恨君不直恨:

怨恨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僧绰密以表闻愿以义割恩,略小不忍

B.父昙首与王华并为太祖所任及为侍中,时年二十九

C.朝政小大,皆与参焉撰毕,送与江湛.徐湛之

D.逡巡良久乃答僧绰乃求吴郡及广州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僧绰天资颖悟,好学不倦,少年老成,思虑周全,深受朝廷上下的器重;担任官职,对太祖始终忠心耿耿,正直敢言。

B.王华的儿子王嗣与王僧绰一样出身名门,但因为与皇帝没有姻亲关系,所以官职和待遇一直都不如王僧绰。

C.刘义隆想废黜太子,为防止朝野的非议,叫王僧绰辑录前代旧例,但最终没有果断听从王僧绰的建议,反而被太子杀害。

D.太子刘劭弑父篡位之前,不知道王僧绰曾经参与罢黜之事,依然委以重任。

后来发现真相,就逮捕王僧绰,并将其杀害。

4.翻译。

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不尔,便应坦怀如初,无烦疑论。

②得僧绰所启飨士并废诸王事,乃收害焉。

二、文学作品阅读

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国学大师饶宗颐

余秋雨称他为“国际瞩目的汉学泰斗”、“整个亚洲文化的骄傲”;还断言:

只要香港有饶公,就不能算文化沙漠。

这位饶公,就是著名的国学大师饶宗颐。

在香港,饶公是名人,也可算奇人。

他博古通今,学贯中西,人称“业精六学,才备九能”。

然而,谁会相信,这位顶着香港中文大学名誉教授,美国耶鲁大学、法国高等研究院、日本京都大学、北京大学等世界著名学府客座教授头衔的大学问家,竟是从广东潮州走出来的一名初中生!

少年早慧的饶宗颐,20岁出头因整理发表了父亲的遗著《潮州艺文志》而文名大噪,旋即被聘为中山大学的研究员。

当时,日军已经南侵,中大迁往云南。

在赴聘途中,饶宗颐大病一场,滞留在香港。

没想到,这场大病,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在香港,他有机会结识了后来对他影响深远的学者王云五和叶恭绰,从而正式步入国学研究的大门。

而这场大病,是饶公此生唯一害过的一场大病。

因此,对佛、道都深有研究的他认为,这是一种缘分。

饶宗颐治学,涉猎领域很广。

季羡林先生曾将饶氏的学问分归八个门类,后来郑炜明先生更是添加补充,细分为十五类。

儒学、道学、佛学,诗、词、文、史,目录、考古、敦煌学,音律、书法、绘画、甲骨文,饶公样样都有研究;时间跨度更是惊人,从上古到明清,几乎每个朝代都有涉猎。

哪来的这么广泛的兴趣、这么旺盛的精力?

饶宗颐的回答是:

得益于从小文化空气的“熏蒸”,正如林语堂所言,学问是像熏火腿一样“熏”出来的。

我家里有那么多书,我整天在看,把读书当成了玩耍,用的时间比在学校上课的还多。

在那个小图书馆里,我可以一边享受,一面玩,懂不懂就在那里面逛。

治学的博与专,是一对矛盾,很难兼得,但饶公做到了。

在一些领域,他占据了开路人的地位。

例如,他的《殷代贞卜人物通考》,震惊了国际学界;他的《梵学集》,也开辟了该领域中国学术研究的新天地。

为了达到“专”,饶公不顾一切地“往里钻”。

像梵学,为了品到“原汁原味”,他硬是从40多岁开始埋头学习梵文,一学几十年,可以朗朗而读。

饶公说,我的梵文是与一位印度学者“换”来的。

50年代末,那位在内地留学过的学者提出向我学《说文解字》。

我正好想用功学学梵文,于是与他讲了条件:

用《说文解字》交换梵文。

此后几年间,我们互为老师,都学到了想学的东西。

支撑饶宗颐在学术方面锲而不舍深钻的,是一种“求阙’’精神。

饶公说,‘‘求阙’’是曾国藩的话。

他认为做人、做学问,都要“求阙”。

“阙”同现在的“缺”,就是要不知足的意思。

实际上,天下万物都是有“缺”的,追求把“缺”的补齐,可事实上永远也补不齐,这样就会永远不知足地追求下去。

饶公是史学家,他说,最令我兴奋的是今天中国不断地有很多新东西(出土文物)从地下冒出来了。

而这些东西又带出了许多新问题,需要解答。

比如,遇见冒出来的东西以后,发现有的文字与我们今天看到的本子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

为什么会这样子呢?

你就要解答了,我是研究这方面的,我有找出答案的责任,我要研究。

我不能不研究,别人有没有兴趣,我不管;别人说·这个毫无用处,没有意思。

我不理,我对它有兴趣,我就要研究。

价值这个东西很难讲,我看有价值,别人看毫无价值。

在学术上,越有争执的东西,越需要讲出一个道理来。

我就是要找出这个“道理”来。

了解饶公的人说,别看他是国学大师,但他一点也不迂腐、守旧,开拓精神极强。

他周游世界,精通英、法、德、日文。

他研究国学,不仅从中国古籍中找材料,还密切关注着考古的新发现。

例如,他用四川三星堆考古成果,印证以往古文献资料的研究结论,并进一步取得新的重要发现。

他借鉴西方汉学家研究方法,从印度和西域文字典籍入手,拓展汉学研究的视野。

他还利用敦煌写卷的新资料,深入研讨诸多史学之谜;通过“比较古文字学”,探索远古中外文化交流问题。

难怪季羡林教授称其在掌握材料、运用材料上“令人有化腐朽为神奇之感”。

以有限的生命探求无涯的学问,于是饶宗颐做到了既博又专。

(有删节)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文章在一开篇,就从正反两方面向我们展示了一位博古通今、学贯中西的国学大师饶宗颐的形象。

他既是名人,更是奇人。

B.正因为饶宗颐对佛、道都深有研究,他才把赴聘中大,生病滞留香港,从而正式步人国学之门这一经历看成是一种缘分。

C.季羡林先生曾将饶氏学问分归八个门类,郑炜明却把其细分为十五类。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饶宗颐治学涉猎领域非常广泛。

D.饶宗颐打小就泡在自家的小图书馆里。

由此可见,学问可以“熏”出来,广泛的兴趣爱好可以在一定环境中培养而成。

E.“别人有没有兴趣,我不管;别人说,这个毫无用处,没有意思。

”寥寥数语,源自饶宗颐独立不羁的学术精神。

(2)国学大师饶宗颐是个“奇人”,材料中有哪些体现?

(6分)

(3)饶宗颐大病一场,滞留在香港,他却说这是一种缘分。

如何理解这“缘分”的内涵?

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4)通常认为,治学的博与专,是一对矛盾,很难兼得。

请结合材料,针对这一说法谈谈你的看法。

三、名句名篇

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很多到杭州旅游盼人,喜欢去西湖边小酌,非为珍馐美味,实为湖光山色,这恰应了欧阳修《醉翁亭记》中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

(2)《阿房宫赋》是“赋”中名篇,杜牧借秦皇的悲剧,警告唐朝统治者,如果________”,那么“________”。

(3)李白的《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两句描绘了自秦八蜀途中山势高峻,甚至可以摸到星宿,令人惊恐不已,长吁短叹的情景。

四、语言运用

7.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1)贾岛说他的诗“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垂”,可见他的诗句是千锤百炼,非___________。

(2)度尚令邯郸淳作文镌碑以记其事。

时邯郸淳年方十三岁,___________,___________,立石墓侧,时人奇之。

(3)我没有___________、下笔千言的本领,所以文章写得很慢。

每写一文,总要反复修改,以挑剔的眼光面对自己的手稿。

A.一挥而就信手拈来文不加点倚马可待

B.倚马可待文不加点信手拈来一挥而就

C.信手拈来一挥而就倚马可待文不加点

D.信手拈来文不加点一挥而就倚马可待

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中巴经济合作能很好地改善巴基斯坦的基础设施和巴中经济走廊的建设,推动两国双边贸易额的增长,开启两国合作的新征程。

B.云南白药,具有化瘀止血、活血止痛的功能,可以用于治疗跌打损伤、瘀血肿痛、吐血、便血等病症,都有非常不错的效果。

C.即将进入汛期,各级防汛部门要提高警惕,不能麻痹懈怠,对于当前防汛设施存在的安全隐患,必须受到有关领导的高度关注。

D.在美国城市史学家芒福德看来,城市是文化的容器与磁石,能否包容、促进人们进行多元发展是决定城市活力的重要指标。

9.依次填人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既然习惯是人生的主宰,那就要培养良好的习惯。

、,,,

,除非像有的人那样,从不固步自封,思想开放,能够不断自新自强,但这种人毕竟太少了。

①在体育方面,年轻人四肢柔软,比老年人更适应各项运动

②犹如学习语言,在表达和发音方面,年轻人的舌头比老年人更灵便

③可见,晚学总不如旱学那样从容自如

④这是早期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

⑤幼年时养成良好的习惯最为重要

⑥实际上早期教育的重点就应该是培养习惯

A.⑤④⑥②①③B.⑤②①③④⑥

C.⑥②①④⑤③D.⑥⑤②①④③

10.阅读下面一段话,在横线处补写一句总起句。

孔子虽然称赞管仲对国事有贡献,但仍毫不迟疑地攻击他器用排场超过人臣的限度。

颜渊是孔子的得意门徒,他死时孔子痛哭流涕,然而孔子却根据“礼”的原则反对厚葬颜渊;又因为“礼”的需要,孔子见南子,使子路感到很不高兴。

孔子虽不欢阳货的为人,但为了礼尚往来,他仍想趁着阳货不在家的时候去回拜他。

11.仔细观察下面的图标,完成后面的问题。

 

这是“提升中国公民旅游文明素质行动计划”的主体标志(不包含文字),请对其构成进行说明并诠释其创意。

作业三十四答案解析

一、文言文阅读

1.C(许:

称赞;尚:

匹配,多指高攀婚姻;始:

才,刚。

恨:

遗憾)

2.A(以:

介词,用;为:

介词,被;动词,担任;与:

动词,参与;动词,给;乃:

副词,才;连词,于是。

3.B(“与皇帝没有姻亲关系”错,王华“人才既劣”才是根本原因。

4.

①如果不这样,就应该像当初一样对太子坦然相待,不必再怀疑.计较。

(“不尔”和“疑论”各1分,句子大意1分。

“尔”,这样,“不尔”可译为“不然的话”,“不这样的话”。

“论”,讲求,计较。

与“疑”相并列,不宜译为“议论”,但大致可通,不扣分。

但译为“考察”“论罪”之类应扣1分。

②看到王僧绰呈报的刘劭犒赏将士和前代罢黜亲王的旧事的奏章,便逮捕了并杀害了王僧绰

(“飨”和“收”各1分,句子大意1分。

“飨”译为“犒劳”。

“收”为“收捕”意。

参考译文:

王僧绰,是琅邪临沂人,左光禄大夫王昙首的儿子。

自幼就有成就大器的气度,二十岁左右,大家就称赞他是国家栋梁之才。

他喜欢读书学习,善于思考问题,非常熟悉朝廷的典章制度。

他承袭先代爵位,被封为豫章县侯,娶太祖长女东阳献公主刘英娥为妻。

元嘉二十六年,升为尚书吏部郎,参与掌管人才选任工作,考察辨识才能高低,了解各种人物,提拔人才推荐贤能,都能恰如其分。

元嘉二十八年,升迁为侍中,负责一些机密大事。

王僧绰深沉稳重,富有才干和气度,不因自己的才能而傲慢待人。

这之前,父亲王昙首和王华都被太祖所任用,但是王华的儿子王嗣才能低下,所以地位和待遇都很低微。

王僧绰曾经跟中书侍郎蔡兴宗说:

“小弟名位应当与封在新建的王嗣相同,到今天为止能超越他,大概都是因为我是皇家亲戚造成的吧。

”新建,是王嗣的封地。

等到当上侍中,王僧绰才二十九岁。

始兴王刘浚曾经问他的年龄,王僧绰嫌自己过早发达,犹豫了很久才回答,他就是像这样谦卑虚心自我退让的。

元嘉末年,太祖非常挂念自己身后之事,因为王僧绰年纪很轻,正打算把家国的大责重任托付给他,所以朝廷的大小事务,他都参与其中。

他的堂兄王徽,是个清廉孤高的人,恐怕他气势太盛,劝他压抑克制自己。

王僧绰于是要改任吴郡和广州,皇上都不允许。

这时正赶上当时太子刘劭跟始兴王刘睿两人用巫术诅咒皇上的事情暴露了。

皇上先单独召见僧绰,把事情详细地告诉了他。

等到将要废弃旧太子再立新太子的时候,就命王僧绰查考前朝罢黜亲王的前例。

刘劭在东宫连夜犒赏将士,王僧绰暗中用奏章禀告给了皇上,皇上又叫王僧绰撰写汉魏以来废弃诸王的旧例。

写完后,送给江湛和徐湛之。

徐湛之想立随王刘诞,江湛想立南平王刘铄,太祖想立建平王刘宏,商量了很久,都没有决定下来。

王诞的妻子就是徐湛之的女儿,刘铄的妻子就是江湛的妹妹。

太祖对王僧绰说:

“大家都为自己考虑,就没有与国家忧患相同的人了。

”王僧绰说:

“立太子这件事,应由皇上作主。

我认为应该迅速决定,不可拖延。

当决断的时候不决断,反而引起灾祸。

但愿您用大义割断恩情,克服因小事而起的不忍之心。

不然的话,就应该像当初一样对太子坦然相待,不必再疑心重重,斤斤计较。

事情虽然极度机密,还是容易泄露外传,不要让危难发生在预料之外,被千秋万代的后人嘲笑。

皇上说:

“您可以说是能处理大事的人了。

然而更换太子,事情十分重大,不可不特別谨慎,三思而行。

而且,那个平民(指被废的彭城王刘义康)刚死,別人将会说我再也没有慈爱的胸怀了。

”王僧绰说:

“我恐怕千年之后,人们会说陛下只会制裁弟弟,不会制裁儿子啊。

”皇上什么都没再说。

当时,江湛也同样在陪侍皇上,出宮之后,他对王僧绰说:

“你刚才的话,是不是太过直接生硬了。

”王僧绰说:

“我也遗憾你不明朗直接。

等到刘劭谋反杀了皇帝,江湛当时在尚书上省,听到事变发生,感叹说:

“没有听王僧绰的话,才会到这步田地。

”刘劭即位之后,任命王僧绰任礼部尚书,把相关事务交付给他,这些事都记在《二凶传》里。

不久,刘劭清查刘义隆的机密档案,看到与江湛家的奏疏和书信,看到王僧绰呈报的刘劭犒赏将士和前代罢黜亲王的旧事的奏章,便逮捕了并杀害了王僧绰,当时他的年龄是三十一岁。

二、文学作品阅读

5.

(1)答C得3分,答D得2分,答E得1分;答A、B不给分。

(E从上下文看,准确地说应源自他的“求阙”精神。

A没有反面。

B前面一层因果关系牵强)

(2)①世界知名的大学问家,竟是从广东潮州走出来的一名初中生。

②20岁出头整理发表了《潮州艺文志》,被聘为中山大学的研究员。

③治学,涉猎领域很广。

时间跨度更是惊人,从上古到明清,几乎每个朝代都有涉猎。

④治学的博与专,是一对矛盾,很难兼得,但饶公做到了。

⑤在学术追求上永不知足,有一种“求阙”精神。

⑥他是国学大师,但他一点也不迂腐、守旧,开拓精神极强。

(3)在赴聘中大途中,饶宗颐大病一场,滞留在香港。

他有机会结识了后来对他影响深远的学者王云五和叶恭绰,从而正式步入国学研究的大门,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其实在之前他的学问已经非常了不起了。

由此可见:

此处的“缘分”是一种机会,它不会凭空而来,是要内外两方面条件的结合。

境遇是外部的,自身是内部的,内外结合才能谱写缘分的佳话。

(先结合材料再分析,意思相近即可)

(4)

治学的博与专,是一对矛盾,很难兼得。

但经过努力,可以做到。

矛盾的两方面也可以结合在一起。

饶宗颐就是最好的证明。

在一些领域,他占据了开路人的地位。

为了达到“专”,饶公不顾一切地“往里钻”。

缔造了他学术的“专精”。

饶宗颐在学术方面有一种“求阙”精神。

就是要永不知足。

以有限的生命探求无涯的学问,从而拓展学问的宽度。

缔造了他学术的“广博”。

于是饶宗颐做到了既博又专。

(其他观点只要结合材料,言之成理也可)

三、名句名篇

6.

(1)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2)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3)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四、语言运用

7.D。

8.D(A项,搭配不当。

“改善”和“建设”不能搭配。

B项,句式杂糅,要么说“可以用于治疗……”,要么说“治疗……都有不错的效果”。

C项,主语残缺。

删掉“对于”。

9.A⑤是中心句,引领下文,排除C,D,然后结合句子中句首的关键词,推断A项最为合适。

10.示例:

孔子对“礼”非常重视。

11.①标识由汉字“文”、龙、长城等元素构成。

②标识整体为草书的“文”字,象征着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表达了提高公民文明素质的涵义;(1分)龙的形象体现了中国悠久的历史,表明动员全民参与,积极投入到提升旅游文明素质行动计划中;(1分)长城的造型,代表中国丰富的旅游资源,表达通过“提升中国公民旅游文明素质行动计划”的实施,达到保护旅游资源,增强公民文明意识,弘扬礼仪之邦文明形象的目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