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中考化学总复习第一轮第二单元第14讲溶液含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玩转重庆10年中考真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965343 上传时间:2023-05-22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96.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庆市中考化学总复习第一轮第二单元第14讲溶液含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玩转重庆10年中考真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重庆市中考化学总复习第一轮第二单元第14讲溶液含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玩转重庆10年中考真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重庆市中考化学总复习第一轮第二单元第14讲溶液含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玩转重庆10年中考真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重庆市中考化学总复习第一轮第二单元第14讲溶液含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玩转重庆10年中考真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重庆市中考化学总复习第一轮第二单元第14讲溶液含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玩转重庆10年中考真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重庆市中考化学总复习第一轮第二单元第14讲溶液含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玩转重庆10年中考真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重庆市中考化学总复习第一轮第二单元第14讲溶液含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玩转重庆10年中考真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重庆市中考化学总复习第一轮第二单元第14讲溶液含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玩转重庆10年中考真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重庆市中考化学总复习第一轮第二单元第14讲溶液含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玩转重庆10年中考真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重庆市中考化学总复习第一轮第二单元第14讲溶液含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玩转重庆10年中考真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重庆市中考化学总复习第一轮第二单元第14讲溶液含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玩转重庆10年中考真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重庆市中考化学总复习第一轮第二单元第14讲溶液含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玩转重庆10年中考真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重庆市中考化学总复习第一轮第二单元第14讲溶液含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玩转重庆10年中考真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重庆市中考化学总复习第一轮第二单元第14讲溶液含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玩转重庆10年中考真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重庆市中考化学总复习第一轮第二单元第14讲溶液含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玩转重庆10年中考真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重庆市中考化学总复习第一轮第二单元第14讲溶液含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玩转重庆10年中考真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重庆市中考化学总复习第一轮第二单元第14讲溶液含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玩转重庆10年中考真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重庆市中考化学总复习第一轮第二单元第14讲溶液含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玩转重庆10年中考真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重庆市中考化学总复习第一轮第二单元第14讲溶液含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玩转重庆10年中考真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重庆市中考化学总复习第一轮第二单元第14讲溶液含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玩转重庆10年中考真题.docx

《重庆市中考化学总复习第一轮第二单元第14讲溶液含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玩转重庆10年中考真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市中考化学总复习第一轮第二单元第14讲溶液含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玩转重庆10年中考真题.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重庆市中考化学总复习第一轮第二单元第14讲溶液含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玩转重庆10年中考真题.docx

重庆市中考化学总复习第一轮第二单元第14讲溶液含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玩转重庆10年中考真题

第一轮重庆基础知识研究

第二单元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

第14讲溶液

玩转重庆10年中考真题

命题点 1 

(A卷10年7考,B卷5年3考)

1.(2017重庆A卷2题2分)餐桌上的饮品种类丰富,下列饮品中属于溶液的是(  )

A.酸奶  B.玉米糊  C.冰水  D.可乐

2.(2016重庆A卷3题2分)下列物质中,属于溶液的是(  )

A.苏打水B.冰水C.石灰乳D.液氧

3.(2012重庆3题2分)调味剂是重要的食品添加剂,将下列调味剂加入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

A.食盐B.蔗糖C.味精D.芝麻油

4.(2015重庆A卷14题2分)推理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思维方法,根据溶液具有均一性的特点来推理,蔗糖溶液应该是(  )

A.无色透明

B.上层溶液与下层溶液一样甜

C.混合物

D.水分、温度不变时,蔗糖与水不分离

5.(2014重庆A卷10题2分)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

B.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

C.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D.稀溶液也可能是饱和溶液

命题点 2 溶解度及其曲线(含饱和与不饱和溶液)(A卷10年9考,B卷5年5考)

考向一 溶解度曲线(A卷10年6考,B卷5年2考)

6.(2008重庆15题2分)如图是甲、乙、丙、丁四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温度为t℃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分别加到100g水中,充分搅拌后只得到一种饱和溶液,该饱和溶液中的溶质是(  )

第6题图

A.甲B.乙C.丙D.丁

7.(2015重庆B卷16题2分)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第7题图

A.10℃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浓度相同

B.保持20℃,蒸发溶剂可使接近饱和的乙溶液变成饱和溶液

C.30℃时,将40g甲物质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溶液的质量

为80g

D.10℃时,将两种饱和溶液升温至30℃,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都增大

8.(2011重庆15题2分)如图表示的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一定正确的是(  )

第8题图

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10℃时甲、乙两溶液的质量分数相等

C.30℃时甲的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为60%

D.降低温度可使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变成饱和溶液

9.(2016重庆B卷16题2分)将质量均为30g的甲、乙两种固体分别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搅拌后,剩余固体质量与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第9题图

B.t1℃时,甲、乙的溶解度均为20g

C.温度由t2℃降低到t1℃时,甲溶液中析出5g固体

D.a、b、c三点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c>a>b

10.(2009重庆13题2分)下列各项中,前者一定大于后者的是(  )

A.20℃时KNO3的溶解度、80℃时KNO3的溶解度

B.30℃时NaCl不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NaCl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

C.10g镁与足量盐酸反应生成H2的质量、10g铝与足量盐酸反应生成H2的质量

D.NaOH溶于水后溶液的温度、NH4NO3溶于水后溶液的温度

11.(2014重庆B卷20题3分)甲、乙两种晶体(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第11题图

(1)t2℃时将20g甲加入100g水中,充分搅拌后的溶液是________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

(2)将t2℃时乙的某不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恰好达到饱和状态,该过程中溶质的质量________(填“减少”、“不变”或“增大”)。

(3)将t2℃时甲、乙晶体的饱和溶液分别蒸发等量水后,恢复至t2℃,甲溶液析出晶体的质量________(填“>”、“=”或“<”)乙溶液析出晶体的质量。

12.(2010重庆19题4分)固体A、B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第12题图

(1)10℃时,10g水中分别溶解A、B达饱和,溶解得更多的物质是________。

(2)当A、B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时,溶液的温度是________。

(3)把100g质量分数10%的B溶液从30℃降温到10℃,此时B溶液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__。

13.(2016重庆A卷20题4分)如图为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A、B、C析出晶体时均不含结晶水),根据曲线图回答下列问题。

第13题图

(1)t1℃时,溶解度最大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将M点处C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以选择的方法是________(填序号)。

①降低温度 ②增加溶质 ③蒸发溶剂

(3)t2℃时,将等质量的A、B、C的饱和溶液都升温到t3℃,溶液中溶剂质量的大小关系是(忽略水的挥发)____________。

14.[2013重庆A卷20

(2)题2分]今年,我国部分地区暴发了H7N9型禽流感。

为了防止禽流感蔓延,人们将家禽捕杀、掩埋,并在禽舍和掩埋坑中洒上大量熟石灰。

(2)熟石灰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30℃时,将1g熟石灰加入100g水中充分搅拌、过滤,若不计溶液损失,得到溶液的质量是______g。

将该溶液降温到20℃,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将______(填序号)。

A.不变  B.增大  C.减小

第14题图

15.(2015重庆A卷20题3分)如图是X、Y、Z三种固体物质的溶

第15题图

解度曲线图,根据曲线图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要配制相同浓度的Y、Z饱和溶液,需要把温度控制在____℃。

(2)t1℃时,将X、Y、Z的饱和溶液都升温到t3℃,溶液仍然饱和的是________的溶液。

(3)t3℃时,将X、Y、Z的饱和溶液都降温到t1℃,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由小到大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向二 溶解度表格及溶解度表格结合溶解度曲线(A卷10年2考,B卷5年1考)

16.(2014重庆A卷21题3分)下表是NaCl、KNO3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温度/℃

0

20

40

60

80

溶解度/g

NaCl

35.7

36.0

36.6

37.3

38.4

KNO3

13.3

31.6

63.9

110

169

(1)若要比较KNO3与NaCl在水中的溶解能力,需要控制的变量是水的质量和____________。

(2)20℃时,各取NaCl、KNO3固体3.5g分别加入10g水中,充分溶解后达到饱和状态的是____________溶液。

(3)若将上表数据在坐标系中绘制成NaCl和KNO3的溶解度曲线,两条曲线的交点对应的温度范围是________(填序号)。

A.0℃~20℃    B.20℃~40℃

C.40℃~60℃D.60℃~80℃

17.(2012重庆20题4分)根据下列溶解度表和溶解度曲线图回答问题。

温度/℃

0

20

40

60

80

KNO3溶解度/g

13.3

31.6

63.9

110

169

第17题图

(1)图中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是__________。

(2)50℃时,乙的溶解度为________。

(3)60℃时,将甲、乙、丙的固体各40g分别加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后,能形成饱和溶液的是________。

(4)影响KNO3溶解度的因素是____________。

A.温度    B.压强    C.水的质量

考向三 操作图及操作图结合溶解度曲线(A卷10年1考,B卷5年2考)

18.(2017重庆A卷16题2分)两个烧杯中分别盛装X、Y的饱和溶液,两只试管中分别装有NaOH和NH4NO3固体,向两只试管中分别滴加适量水,现象如图一所示,结合图二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第18题图

A.Y的溶解度曲线为b曲线

B.降温可使X的饱和溶液变浑浊

C.X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到t1℃,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大

D.t3℃时,X、Y的饱和溶液质量相等,则溶剂质量X>Y

19.(2013重庆B卷20题3分)t2℃时,将等质量的a、b两种可溶性固体分别加入盛有相同质量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的现象如图1所示,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2所示。

请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第19题图

(1)图1中,________(填“a”或“b”)物质的溶解一定达到了饱和状态。

(2)图2中,________(填“甲”或“乙”)表示a的溶解度曲线。

(3)将图1中a溶液的温度从t2℃降低到t1℃,所得溶液与原溶液相比较,通常没有发生变化的是______________(填序号)。

A.溶液的浓度   B.溶剂的质量

C.溶解度

20.(2011重庆21题4分)请仔细观察下面溶液的变化并回答问题。

第20题图

(1)A中的试管________(填“能”或“不能”)把水加入浓硫酸中。

(2)B中溶液变浑浊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3)把A中试管内试剂改为Mg和稀盐酸,______(填“会”或“不会”)出现与上图相同的现象。

(4)在A、B、C中Ca(OH)2溶液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____(用A、B、C和“>”、“<”、“=”表示)。

21.(2017重庆B卷20题4分)张老师在讲授溶液时,用固体M做了如下实验,图中甲、乙、丙、丁是充分搅拌后静置的现象,请回答相关问题(忽略水的挥发):

第21题图1

(1)上述烧杯中,溶液质量最大的是________(填序号)。

(2)上述实验可以判断物质M的溶解度曲线是图2对应的________(填序号)。

第21题图2

(3)甲、乙、丙烧杯中的溶液一定呈饱和状态的是________(填序号)。

(4)根据图2,若要使丁烧杯中的溶液恰好达到饱和状态,还需要加入________g的M固体。

拓 展 创 新

已知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1)在阴影区域部分,处于不饱和状态的是________(选填“A、B、C”)。

(2)若饱和A溶液中含有少量的C,提纯A的方法为________结晶,过滤。

(3)P点表示的含义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t1℃下,B、C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________。

(5)向试管中滴入2mL水后,若X中有固体析出,则X为________(选填“A、B、C”)。

命题点 3 溶质质量分数的相关计算(A卷10年7考,B卷5年3考)

22.(2011重庆24题6分)某补钙品(有效成分为碳酸钙,其他成分不含钙元素)的说明中标明含钙量为30%。

李琳同学为了检验该产品,取10g补钙品放入100g稀盐酸中,HCl与补钙品的有效成分刚好完全反应(其他成分不与盐酸反应)。

反应后剩余固体和液体的总质量比反应前减少

了2.2g。

求:

(1)补钙品中实际含钙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2)所用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答案

命题点1

1.D

2.A 【解析】苏打水是碳酸钠溶液,A正确;冰水中只含有水这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不是溶液,B错误;石灰乳属于悬浊液,C错误;液氧中只含有氧气这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D错误。

3.D 【解析】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某物质与水混合能形成溶液,其前提是该物质必须要能溶于水。

食盐、蔗糖、味精均能溶于水,且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所以三者溶于水后得到的都是溶液。

芝麻油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后会以小液滴的形式存在,且不具有均一、稳定性,故选D。

4.B 【解析】均一性是指溶液各处性质均匀一致,故选B。

5.A 【解析】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不一定是无色透明的,比如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故A错误。

命题点2

考向一

6.C 【解析】由溶解度曲线图可知,温度为t℃时,甲、乙、丙、丁四种物质的溶解度关系是:

乙>甲=丁>丙,丙的溶解度最小,由题意可知:

只得到一种饱和溶液,那么肯定是丙物质,故选C。

7.D 【解析】

A

10℃时甲和乙的溶解度曲线相交,表示该温度下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由于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100%,所以该温度下两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B

恒温蒸发溶剂可使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

C

30℃时甲的溶解度为60g,所以该温度下50g水中最多溶解30g甲,即将40g甲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得到溶液的质量为30g+50g=80g

D

×

甲和乙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将甲和乙的饱和溶液升温,均变成不饱和溶液,由于该过程中溶质质量和溶剂质量均不变,所以两种物质的溶质质量分数均不变

8.D 【解析】

A

×

比较两种不同物质的溶解度需要在同一温度下进行比较

B

×

10℃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同,在该温度下二者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未说明甲、乙溶液是否为饱和溶液,故不能确定二者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否相等

C

×

30℃时甲的溶解度是60g,在该温度下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应该是

×100%=37.5%<60%

D

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降低温度可使甲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9.D 【解析】根据图示可知,随温度的升高,甲物质剩余的固体质量增加,即溶解的质量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所以甲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A错误;t1℃时,50g水中甲、乙剩余10g,都溶解了20g,则该温度下,两物质溶解度都为40g,B错误;t1℃时,甲物质剩余固体为10g,t2℃时,甲物质剩余固体为15g,所以温度由t2℃降到t1℃时,甲物质不会析出,C错误;50g水中,a点是溶解了20g溶质的溶液,b点是溶解了15g溶质的溶液,c点是溶解了大于20g溶质的溶液,所以三点对应的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c>a>b,D正确。

10.D 【解析】由于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后溶液温度升高,而硝酸铵固体溶于水后溶液温度降低,故选D。

11.(3分)

(1)不饱和(1分) 

(2)不变(1分) (3)>(1分)

【解析】

(1)t2℃时甲的溶解度为40g,即该温度下100g水中最多可以溶解40g甲,所以该温度下将20g甲加入100g水中溶解所得的溶液为不饱和溶液。

(2)乙的不饱和溶液由t2℃降温至t1℃时恰好达到饱和状态,没有晶体析出,该过程中溶质的质量不变。

(3)t2℃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即该温度下等质量的水中,所能溶解的甲的质量大于乙的质量,因此该温度下,将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蒸发掉等质量水,甲溶液析出晶体的质量更大。

12.(4分)

(1)A(1分) 

(2)20℃(1分) (3)10%(2分)

【解析】

(1)从图中可以看出,10℃时,A的溶解度大于B的溶解度,所以在同样的水中,要想形成饱和溶液,A物质溶解得更多些。

(2)在20℃时,A、B的溶解度相同,所以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同。

(3)据图分析,100g10%的B溶液从30℃降温到10℃后仍为不饱和溶液,所以质量分数没有发生变化。

13.(4分)

(1)C(1分) 

(2)②③(2分) (3)B>A=C(1分)

【解析】

(1)根据溶解度曲线图可知,t1℃时,C的溶解度最大。

(2)C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若将M点处C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采用增加溶质、恒温蒸发溶剂的方法,故②③正确。

(3)t2℃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为A=C>B,此时等质量的A、B、C的饱和溶液中所含溶剂质量大小关系为B>A=C,将此时的饱和溶液都升温到t3℃,A、B溶液中没有晶体析出,得到该温度时A、B的不饱和溶液,溶剂质量不变,C溶液中有晶体析出,得到该温度时C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减少、溶剂质量不变,此时溶液中溶剂质量大小关系是B>A=C。

14.(2分)

(2)100.15(1分) A(1分)

【解析】

(2)30℃时,氢氧化钙的溶解度为0.15g,若不计溶液损失,得到的溶液质量为100.15g;将该溶液降温至20℃时,其溶解度会增大到0.17g左右,但由于充分搅拌、过滤,溶质和溶剂的质量都不变,依据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可知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

15.(3分)

(1)t2(1分) 

(2)Z(1分) (3)X

【解析】

(1)由溶解度曲线可知,在t2℃时,Y、Z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所以此温度下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2)由溶解度曲线可知,X、Y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Z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则将t1℃时的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都升温到t3℃,溶液仍然饱和的是Z的溶液。

(3)由图中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知,在t3℃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小到大的顺序是ZX,所以t1℃时这两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Y>X,对于Z物质来说,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溶液中无晶体析出,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此时根据t3℃时Z物质的溶解度大于t1℃时X物质的溶解度,小于t1℃时Y物质的溶解度,所以降温到t1℃时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小到大的顺序是:

X

考向二

16.(3分)

(1)温度(1分) 

(2)KNO3(或硝酸钾)(1分)

(3)B(1分)

【解析】

(1)根据表格信息可知,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故要比较硝酸钾与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能力,需要控制的变量是水的质量和温度。

(2)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0g,可知该温度下,10g水中最多溶解3.6g氯化钠达到饱和状态;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1.6g,可知该温度下,10g水中最多溶解3.16g硝酸钾达到饱和状态,故20℃时,各取氯化钠、硝酸钾固体3.5g分别加入10g水中,充分溶解后达到饱和状态的是硝酸钾溶液。

(3)溶解度曲线的交点表示某温度时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硝酸钾和氯化钠溶解度相同的温度即是判断该段中溶解度的数值是否存在相等的可能,经分析知在20℃~40℃时这两种物质存在溶解度相等的可能。

17.(4分)

(1)甲(1分) 

(2)40g(1分) (3)丙(1分)

(4)A(1分)

【解析】

(1)根据题给数据可知,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大,且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甲是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

(2)根据乙的溶解度曲线可知,在50℃时,乙物质的溶解度是40g。

(3)60℃时,甲的溶解度是110g,乙的溶解度大于40g,丙的溶解度小于40g,在该温度下,将甲、乙、丙各40g放入100g水中,甲、乙形成不饱和溶液,丙形成饱和溶液。

(4)根据题给数据和溶解度曲线可知,影响KNO3溶解度的因素是温度。

考向三

18.D 【解析】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热,温度升高,X的饱和溶液变浑浊,说明X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硝酸铵固体溶于水吸热,温度降低,Y的饱和溶液变浑浊,说明Y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据此可知:

X的溶解度曲线为b曲线,Y的溶解度曲线为a曲线,A错误;X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升温可使X的饱和溶液变浑浊,B错误;根据b曲线可知,X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到t1℃,没有晶体析出,溶质质量分数不变,C错误;t3℃时,X的溶解度小于Y的溶解度,此时X、Y的等质量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关系为X<Y,溶剂质量关系为X>Y,D正确。

19.(3分)

(1)a(1分) 

(2)乙(1分) (3)B(1分)

【解析】

(1)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的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得到的溶液是该溶质的饱和溶液。

图1中的a没有完全溶解,烧杯底部有剩余,说明a物质形成的溶液是饱和溶液。

(2)根据图1,可以看出在t2℃时,a的溶解度小于b的溶解度,比较图2中甲和乙的溶解度大小,发现在t2℃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所以乙可以表示a的溶解度曲线。

(3)由于a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由t2℃降低到t1℃时,溶解度降低,a会析出,造成溶液的浓度减小,但溶剂的质量不变。

20.(4分)

(1)不能(1分) 

(2)浓硫酸溶于水放热,溶液温度升高使Ca(OH)2析出(1分) (3)会(1分)

(4)A=C>B(1分)

【解析】

(1)不能把水加入到浓硫酸中,这种操作会使酸液飞溅,发生危险。

(2)浓硫酸溶于水放出热量,温度升高,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有晶体析出,所以饱和的氢氧化钙溶液变浑浊。

(3)Mg与稀盐酸反应也会放热,原理与稀释浓硫酸使氢氧化钙溶液变浑浊的原理相同。

(4)显然,A、B、C均为饱和溶液,A、C无晶体析出,B有晶体析出,所以A、B、C中Ca(OH)2溶液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A=C>B。

21.(4分)

(1)丁(1分) 

(2)A(1分) (3)乙(1分) (4)8(1分)

【解析】

(1)甲、乙、丙、丁四个烧杯中,溶剂质量都是50g,丁烧杯中溶解了15g溶质,溶液质量最大。

(2)由图1可知,M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排除C曲线,10℃时乙烧杯中溶剂质量为50g,加入溶质质量为10g,相当于100g溶剂中加入20g溶质,对于B曲线来说,对应的溶解度恰好为20g,故乙烧杯中不会有固体剩余,故物质M对应的溶解度曲线为A。

(3)乙烧杯中有未溶解的溶质,一定是饱和溶液;由

(2)知A是M的溶解度曲线,则10℃50g水中溶解M的质量大于5g小于10g,则甲烧杯中溶液一定为不饱和溶液,30℃时M的溶解度为46g,50g水中最少溶解23gM才能饱和,所以丙烧杯中溶液一定为不饱和溶液。

(4)30℃时M物质的溶解度为46g,即50g水中最多能溶解23g溶质,此时溶液中含有15g的M固体,所以还需加入8g的M固体才能达到饱和。

【拓展创新】

(1)B 

(2)降温 (3)t1℃时,B和C的溶解度相等 (4)B>C (5)C

【解析】

(1)根据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可知,溶解度曲线下面的点表示此温度下物质处于不饱和状态,故处于不饱和状态的是B。

(2)由于A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因此除去饱和A溶液中的少量C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

(3)溶解度曲线的交点表示在该温度下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4)由于B、C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同,在t1℃时,B饱和溶液升温后变为不饱和溶液,其溶质质量分数不变,而C的饱和溶液升温后有晶体析出,溶质质量分数减小,因此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B>C。

(5)在试管中加入少量水,氧化钙和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若X中有固体析出,则可确定X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故符合要求的物质为C。

命题点3

22.(6分)

(1)解:

设10g补钙品中碳酸钙的质量为x,100g稀盐酸中HCl的质量为y(1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