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0 燃烧与燃料解析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965976 上传时间:2023-05-22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595.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10 燃烧与燃料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专题10 燃烧与燃料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专题10 燃烧与燃料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专题10 燃烧与燃料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专题10 燃烧与燃料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专题10 燃烧与燃料解析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1页
专题10 燃烧与燃料解析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1页
专题10 燃烧与燃料解析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1页
专题10 燃烧与燃料解析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1页
专题10 燃烧与燃料解析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1页
专题10 燃烧与燃料解析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1页
专题10 燃烧与燃料解析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1页
专题10 燃烧与燃料解析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1页
专题10 燃烧与燃料解析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1页
专题10 燃烧与燃料解析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1页
专题10 燃烧与燃料解析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1页
专题10 燃烧与燃料解析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1页
专题10 燃烧与燃料解析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1页
专题10 燃烧与燃料解析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1页
专题10 燃烧与燃料解析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专题10 燃烧与燃料解析版.docx

《专题10 燃烧与燃料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10 燃烧与燃料解析版.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专题10 燃烧与燃料解析版.docx

专题10燃烧与燃料解析版

专题10燃烧与燃料

知识点

名师点睛

燃烧的条件与灭火原理

对于燃烧的条件,要特别注意三个条件应该是同时具备,缺一不可的;对于灭火原理,只需破坏其中一个条件即可

爆炸及防爆安全

掌握爆炸及防范爆炸的措施,知道可燃气体在点燃之前需要验纯,在生活中注意防爆安全

化石燃料及综合利用

记住常见的化石燃料,知道它们燃烧对环境的危害和综合利用的方法

新能源及化学能的利用

新能源开发和利用经常与能量的转化问题等联系起来,因此,若涉及到相关问题,应将其综合起来分析。

归纳1:

燃烧的条件与灭火原理

1.燃烧

(1)通常说的燃烧是指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氧化反应。

(2)更广义的燃烧指的是所有的发光、放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

如氢气可以在氯气中燃烧,镁条可以在CO2中燃烧等。

注意:

燃烧一定会发光、放热,但是发光、放热得反应不一定是燃烧,如灯泡通电后也会发光、放热。

2.燃烧的条件与灭火原理

燃烧的条件(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灭火原理(任意破坏燃烧三个条件中的一个即可)

物质具有可燃性;

燃烧物与其他可燃物隔离或清除掉可燃物;

可燃物与空气或氧气接触;

使燃烧物隔绝空气(或氧气);

可燃物达到它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即它的着火点)。

使燃烧物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注意:

降低温度不是降低着火点,着火点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一般情况下是不会改变的。

3.促进燃烧的方法

①增大氧气的浓度;②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1.(2019•济南)燃烧是人类很早就利用的化学反应,进行燃烧运用和控制的研究,意义重大。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控制燃烧条件可以有效防火、灭火

B.可燃物只要与氧气接触就一定燃烧

C.燃烧和爆燃都属于剧烈的氧化反应

D.增大氧气的浓度能够促进可燃物燃烧

【答案】B

【解答】解:

A、燃烧需要同时具备三个条件,控制燃烧条件可以有效防火、灭火,故选项说法正确。

B、可燃物与氧气接触不一定燃烧,温度还要达到着火点,故选项说法错误。

C、燃烧和爆燃,都属于剧烈的氧化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

D、增大氧气的浓度,能够促进可燃物燃烧,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

B。

2.(2018•青岛)认识燃烧原理可以利用和控制燃烧。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只要达到可燃物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可燃物就能燃烧

B.工厂锅炉用煤加工成粉末状,可使煤燃烧更剧烈、更充分

C.室内起火,应该迅速打开所有门窗通风

D.水能灭火,主要是因为水蒸发吸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答案】B

【解答】解:

A.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故不正确;

B.将煤块粉碎后能够增大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再燃烧能够使其燃烧更充分,故正确;

C.室内起火时,不能立即打开门窗,否则空气流通,使氧气更充足,火势更旺,会导致火势迅速蔓延,不利于灭火,故不正确;

D.用水灭火,利用了水能使可燃物温度降低到其着火点以下,而不是降低可燃物着火点,故不正确;

故选:

B。

3.(2019•德州市乐陵市模拟)如图是一组用于研究可燃物燃烧条件的对比实验,对有关实验现象和结论的判断错误的是(  )

A.实验1中红磷未燃烧,说明红磷的着火点高于白磷

B.实验2中白磷燃烧,说明实验2中的热水温度高于实验1

C.实验2中如果停止通入氧气,燃着的白磷会熄灭

D.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或空气),并达到着火点

【答案】B

【解答】解:

A、实验1中现象是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分析燃烧的条件:

都与空气接触,都具有可燃性,通过红磷未燃烧,说明了红磷的着火点比白磷高;故A正确;

B、图2中水下白磷能燃烧,是因为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符合燃烧条件,故B错误;

C、图1中水下白磷未燃烧是由于没有与氧气接触,故C正确;

D、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或空气),并达到着火点,故D正确。

故选:

B。

归纳2:

爆炸及防爆安全

1.爆炸:

爆炸是可燃物在有限空间急速燃烧而在短时间内产生大量气体和热所发生的现象。

2.条件:

可燃性气体或粉尘与空气接触面积较大,或氧气浓度比较高的情况下遇明火易发生爆炸,如在加油站、面粉厂等地方一定要注意严禁烟火。

注意:

爆炸并不是都是由燃烧引起的,例如,轮胎爆炸、气球爆炸等。

3.爆炸极限:

易爆的可燃物在空气中达到一定的含量,遇到火源就会爆炸,这个能发生爆炸的含量范围,叫作爆炸极限。

注意:

可燃气体在点燃之前需要验纯。

4.防止爆炸的方法:

①通风②严禁烟火

注意:

发生火灾时,从火场逃生要注意防火、防烟、防毒气,浓烟中避难时,不要钻入易燃物中,要尽量放低身体,并用多层湿毛巾捂住口鼻,防止中毒。

1.(2019•济南)2019年5月12日是我国第11个全国防灾碱灾日,今年的主题是“提高灾害防治能力,构筑生命安全防线”下列做法中,符合安全要求的是(  )

A.在加油站里接打电话B.化工厂厂区严禁烟火

C.危险药品随意放置D.占用消防通道停车

【答案】B

【解答】解:

A、加油站内空气中漂浮着大量的可燃性的气体,遇到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接打手机会产生电火花,所以应该杜绝一切明火,错误;

B、化工厂内空气中漂浮着大量的可燃性的物质,遇到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所以应该杜绝一切明火,故正确;

C、危险药品不能随意放置,错误;

D、消防通道不能占用停车,错误;

故选:

B。

2.(2019•东营)近期发生的火灾和爆炸事件给人们敲响了安全警钟,下列说法或做法不正确的是(  )

A.对发生的火灾,首先要尝试用水扑灭,同时考虑其它办法

B.只要控制好燃烧和爆炸的条件,就能使之为我所用,造福人类

C.加油站、加气站内拨打电话可能引发燃烧或爆炸

D.明火附近避免喷洒空气清新剂或杀虫剂,以免引发火灾

【答案】A

【解答】解:

A.发生火灾时要根据可燃物的种类选择合适的灭火方法,故A错误;

B.控制好燃烧和爆炸的条件,就能达到防火灾、灭火和防止爆炸的目的,就能使之为我所用,造福人类,故B正确;

C.在加油站附近的空气中弥漫着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接打手机产生的电火花可能会引燃甚至引起爆炸,故B正确;

D.清新剂或杀虫剂是易燃品,遇到明火之后可能会引进火灾,故D正确。

故选:

A。

3.(2019•长沙)2019年5月12日是我国第11个“防灾减灾日”,了解防灾减灾的相关知识,有利保护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下列关于火灾、灭火与逃生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严禁携带易燃、易爆物品乘坐火车

B.遭遇火灾,如果火势较大,立即拨打119电话报警

C.生活中常用水来灭火,其原理是降低可燃物着火点

D.从火场中逃生时,应有序撤离着火区域

【答案】C

【解答】解:

A、严禁携带易燃、易爆物品乘坐火车,容易发生火灾和爆炸,故A说法正确;

B、遇火灾,如果火势较大,自己不能灭火,立即拨打119电话报警,故B说法正确;

C、生活中常用水来灭火,其原理是降低可燃物温度到着火点以下,故C说法错误;

D、从火场中逃生时,应有序撤离着火区域,不能乱跑,故D说法正确。

故选:

C。

归纳3:

化石燃料及综合利用

1.化石燃料:

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它们是不可再生能源,属于混合物。

2.形成:

化石燃料都是古代动植物的遗骸在地壳中经过亿万年的复杂变化形成的,都是不可再生资源。

3.化石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

(1)形成酸雨

形成

煤燃烧时会排放出SO2、NO2等污染物,这些污染物溶于雨水中,会形成酸雨

危害

①危害人体健康;②造成水体酸化;③破坏

森林、土壤和植被;④腐蚀建筑物

防治

①减少SO2等酸性气体的排放;②开发新能源;③使用脱硫燃料

(2)产生温室效应

化石燃料燃烧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增大,从而导致温室效应。

(3)热污染:

导致水生生物死亡。

(4)固体废弃物污染:

煤作燃料会产生炉渣,污染环境。

二、化石燃料的综合利用

1.煤的综合利用

为了使煤得到充分利用,将煤隔绝空气加强热,可以使煤分解成很多有用的物质,如焦炭、煤焦油、煤气等,此过程是化学变化。

2.石油的综合利用

人们一般不直接用石油作燃料,而是利用它的组分沸点不同,将其加热蒸馏而分开,称为分馏。

该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为物理变化。

石油经过分馏可以得到石油气、汽油、柴油、煤油、润滑油等产品。

1.(2019•青岛)下列关于能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氢气是21世纪的理想能源

B.科技发展可促进能源的开发利用

C.煤、石油和天然气都属于可再生能源

D.能源结构向多元、清洁和低碳方向转型

【答案】C

【解答】解:

A、氢气燃烧生成水,无污染,且热值高,故是一种理想的绿色能源,故A正确;

B、科技进步会促进能源的开发利用,故B正确;

C、煤、石油、天然气不能短期内从自然界得到补充,是不可再生能源,故C错误;

D、为了节约化石燃料,减少污染,能源结构向多元、清洁、低碳转型,故D正确。

故选:

C。

2.(2019•兰州)下列不属于化石能源的是(  )

A.石油B.天然气C.地热能D.煤

【答案】C

【解答】解:

化石能源是指远古时代的动植物的尸体在地壳中经过高温、高压、几亿年甚至几十亿年转化而成的燃料,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其中地热能不是化石能源,

故选:

C。

3.(2018•鄂尔多斯)2018年5月30日,媒体公布我国新疆准噶尔盆地探明一储量为10亿吨的大型油田。

石油是工业的“血液”,是多种碳氢化合物的混合物。

(1)石油不直接作为燃料的原因是  。

(2)石油在综合利用时,可以得到多种产品,如石油液化气(主要成分丁烷)、汽油等。

丁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2R+13O2

8CO2+10H2O,则丁烷(R)的化学式是  。

(3)化石能源是有限的,用一点少一点,最终会被耗尽,这充分说明了化石能源具有 性。

【答案】

(1)石油中含有很多中杂质,燃烧时产生了很多废气等。

(2)C4H10.(3)不可再生。

【解答】解:

(1)石油不直接作为燃料的原因是:

石油中含有很多中杂质,燃烧时产生了很多废气等。

(2)石根据丁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2R+13O2

8CO2+10H2O和质量守恒定律可知,R中所含C元素的原子个数应为8÷2=4,O元素的原子个数应为8×2+10﹣13×2=0,H元素的原子个数为:

10×2÷2=10.故R的化学式为:

C4H10。

(3)化石能源是有限的,用一点少一点,最终会被耗尽,这充分说明了化石能源具有不可再生性。

故答为:

(1)石油中含有很多中杂质,燃烧时产生了很多废气等。

(2)C4H10.(3)不可再生。

归纳4:

新能源及化学能的利用

常见的新能源代表:

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核能、水能、生物质能等。

1.氢能源

(1)优点:

热值高、环境无污染、制取原料丰富。

(2)用途:

①做火箭、航天飞机、导弹和燃氢汽车的燃料;

②冶炼、焊接或切割金属;

③用作化工原料。

(3)未得到广泛应用的原因:

制取成本高、贮存技术问题、运输技术问题等。

2.应用广泛的化学电池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常常伴随有能量变化,这就是化学能。

通过化学反应,化学能可转化为其他能量,如热能、电能等。

化学电池就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常用的电池主要有:

①一次电池,如干电池;

②二次电池,如蓄电池、锂电池;

③燃料电池

燃料电池:

氢氧燃料电池由多孔金属正、负电极和导电液等组成。

工作时,把氢气通进负极室,正极室通入氧气。

这类燃料电池已经在宇宙飞船、太空站等航天器上实际使用,它除了向宇宙飞船提供电能外,发电后的产物——水还可作为宇航员的饮用水。

1.(2019•青岛模拟)下列不属于新能源开发利用的是(  )

A.风能发电B.太阳能发电C.火力发电D.潮汐能发电

【答案】C

【解答】解:

人们正在利用和开发的新能源有太阳能、核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生物质能等。

A、风能发电属于新能源开发利用,故选项错误。

B、太阳能发电属于新能源开发利用,故选项错误。

C、火力发电的燃料是煤,属于化石燃料,不属于新能源开发利用,故选项正确。

D、潮汐能发电属于新能源开发利用,故选项错误。

故选:

C。

2.(2019•常州模拟)下列能源开发利用过程中,由化学能转变成电能的是(  )

A.水力发电B.燃料电池发电

C.太阳能发电D.风力发电

【答案】B

【解答】解:

A.水力发电是水能转化为电能,故此选项错误。

B.燃料电池是由于发生化学变化而使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故此选项正确。

C.太阳能发电是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故此选项错误。

D.风力发电是风能转化为电能,故此选项错误。

故选:

B。

3.(2019•济南)壮丽七十年,奋斗新时代。

我国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在空间科学研究领域取得重大成果。

①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成功实现人类探测器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开启了人类月球探测新篇章。

“嫦娥”四号探测器由“长征”三号乙改进型运载火箭携带升空,该运载火箭的推进剂中有液氢和液氧。

试写出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②我国“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团队在量子通信实验方面做出了卓越贡献,”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上的光伏太阳能电池板的基板材料是玻璃纤维,光伏太阳能电池的作用是将  能转化为电能。

在玻璃纤维中含有多种成分,其中有Na2SiO3、CaSiO3、SiO2,在上述三种物质中,硅元素表现的化合价均为  价。

【答案】2H2+O2

2H2O;太阳能;+4。

【解答】解:

①在点燃的条件下,氢气与氧气反应生成水;故填:

2H2+O2

2H2O;

②光伏太阳能电池的作用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在玻璃纤维中含有多种成分,其中有Na2SiO3、CaSiO3、SiO2,在上述三种物质中,硅元素表现的化合价均为+4价;故填:

太阳能;+4。

1.(2019•新疆)烧柴禾时,通常把柴禾架空一些才能燃烧更旺,这是因为(  )

A.柴禾是可燃物

B.散热的速度快

C.柴禾和空气能充分接触

D.可以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答案】C

【解答】解:

烧柴禾时,把柴禾架空一些,可以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从而燃烧更旺;

故选:

C。

2.(2019•铁岭)下列有关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电器着火,可以用水浇灭

B.用嘴吹灭蜡烛火焰,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

C.油锅起火后向锅中放入菜叶,降低油的着火点

D.扑灭森林火灾,将大火蔓延路线前方的一片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

【答案】D

【解答】解:

A、电器着火,不可以用水浇灭,以防触电,故错误;

B、用嘴吹灭蜡烛,使燃着的烛心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所以蜡烛熄灭,而不是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故错误。

C、油锅起火后向锅中放入菜叶,是利用降温至着火点以下的方法灭火,油的着火点一般不变,故错误;

D、扑灭森林火灾,可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从而灭火,故正确;

故选:

D。

3.(2019•兰州)2019年3月30日,四川凉山因山脊的一棵云南松被雷击起火而引发森林火灾。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云南松为可燃物

B.雷击使温度达到云南松的着火点

C.开辟隔离带使可燃物与空气隔绝

D.可以喷洒干粉(NaHCO3)进行灭火

【答案】C

【解答】解:

A.云南松为可燃物,故正确;

B.雷击使温度达到云南松的着火点,故正确;

C.开辟隔离带是通过隔离可燃物灭火,故错误;

D.碳酸氢钠受热会分解为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气体,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故正确。

故选:

C。

4.(2018•聊城)孔明灯燃气的火焰温度可达300℃,但纸质灯罩却没被点燃的原因是(  )

A.纸张不是可燃物,不能燃烧

B.空气不充足,纸张不会燃烧

C.风将热量吹散使灯罩处温度低于纸的着火点

D.风将热量吹散后灯罩的着火点降低了

【答案】C

【解答】解:

A、灯罩的材料是纸,是可燃物,故选项说法错误。

B、灯罩能与氧气充分接触,故选项说法错误。

C、纸质灯罩却没被点燃,是因为风将热量吹散使纸质灯罩处温度低于纸的着火点,故选项说法正确。

D、可燃物的着火点一般是不变的,不能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

C。

5.(2019•成都)乘坐公共交通具可随身携带的物品是(  )

A.食盐B.烟花爆竹

C.汽油D.罐装液化石油气

【答案】A

【解答】解:

A、食盐乘坐公共交通具可随身携带;

B、烟花爆竹易燃易爆,乘坐公共交通具不能随身携带;

C、汽油易燃易爆,乘坐公共交通具不能随身携带;

D、液化石油气易燃易爆,乘坐公共交通具不能随身携带。

故选:

A。

6.(2019•安徽)某同学用一系列实验探究物质的燃烧,得到下列结论,其中不正确的是(  )

A.镁条在氧气和二氧化碳中均能燃烧,说明二氧化碳分子中有氧气

B.玻璃棒不能燃烧而火柴棒可以燃烧,说明燃烧与物质本身性质有关

C.蜡烛在氧气中比在空气中燃烧更旺,说明燃烧与氧气的浓度有关

D.燃烧是一种化学反应,需考虑两方面因素:

反应物(内因)和反应条件(外因)

【答案】A

【解答】解:

A.镁条在氧气和二氧化碳中均能燃烧,说明镁的化学性质活泼,故A错误;

B.玻璃棒不是可燃物,火柴是可燃物,所以火柴可以燃烧而玻璃棒不能燃烧,说明燃烧与物质本身性质有关,故B正确;

C.可燃物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的浓度有关,故C正确;

D.燃烧需要的条件:

①可燃物(内因);②氧气;③温度达到着火点,故D正确。

故选:

A。

7.(2019•本溪)下列能源不属于化石燃料的是(  )

A.煤B.石油C.酒精D.天然气

【答案】C

【解答】解:

当今世界最重要的三大化石燃料是天然气、煤、石油,是不可再生能源。

酒精不属于化石燃料。

故选:

C。

8.(2018•河北)归类整理是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

下列归类正确的是(  )

A.氯、碘、汞都是非金属元素

B.醋酸,硝酸钾,二氧化硅都是化合物

C.铁、木头、玻璃都是热的良导体

D.太阳能,风能、核能是可再生能源

【答案】B

【解答】解:

A、氯、碘都是非金属元素,汞是金属元素;故选项错误;

B、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醋酸,硝酸钾,二氧化硅都是化合物,故选项正确;

C、铁是热的良导体,木头、玻璃都不是热的良导体;故选项错误;

D、太阳能,风能是可再生能源,核能是不可再生能源;故选项错误;

故选:

B。

9.(2018•本溪)合理运用燃烧与灭火的化学原理,对保障生命财产安全非常重要。

(1)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以采用的灭火方法是  。

(2)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时,可用水浇灭,其灭火原理是  。

(3)扑灭森林火灾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其灭火原理是  。

【答案】用锅盖盖灭;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撤离可燃物。

【解答】解:

(1)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用锅盖盖灭。

通过锅盖盖在锅上而使锅内的油因不能与氧气接触而熄灭;故答案为:

用锅盖盖灭;

(2)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时,可用水扑灭;灭火的原理是降低可燃物温度到着火点以下,达到灭火的目的;故答案为:

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

(3)扑灭森林火灾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将大火蔓延线路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将大火蔓延线路前的一片树木砍掉使燃烧因缺少可燃物而停止燃烧;故答案为:

撤离可燃物。

10.(2019•河南)如图,将注射器中的溶液缓缓推入V形管,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用80℃的热水加热盛有红磷和白磷的W形管时,发现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由此可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是  。

【答案】2H2O2

2H2O+O2↑;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

【解答】解:

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为水和氧气,用80℃的热水加热盛有红磷和白磷的W形管时,发现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二者都是可燃物,都接触氧气,但是由于着火点不同,所以现象不同,由此可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

故答案为:

2H2O2

2H2O+O2↑;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

1.(2019•山西)土星是太阳系里的气态行星,约含有92.4%的H2、7.4%的He和0.2%的CH4等,平均温度为﹣150℃.它没燃烧成火球的原因可能有①可燃物种类太多②氦气含量太高③没有适宜的温度④没有支持燃烧的氧气,其中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答案】D

【解答】解:

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

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温度要达到着火点,没燃烧成火球的原因,是因为没有适宜的温度、没有支持燃烧的氧气。

故选:

D。

2.(2019•北京)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物质的燃烧实验。

升温至60℃的过程中,仅①燃烧;继续升温至260℃的过程中,仅③燃烧。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①燃烧,说明白磷是可燃物

B.对比①③,可说明红磷的着火点比白磷的高

C.对比②③,可验证燃烧需可燃物与氧气接触

D.④未燃烧,说明无烟煤不是可燃物

【答案】D

【解答】解:

A、①燃烧,说明白磷是可燃物,故选项说法正确。

B、对比①③,升温至60℃的过程中,仅①燃烧,可说明红磷的着火点比白磷的高,故选项说法正确。

C、对比②③,继续升温至260℃的过程中,仅③燃烧,可验证燃烧需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故选项说法正确。

D、④未燃烧,不能说明无烟煤不是可燃物,可能是因为温度没有达到煤的着火点,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

D。

3.(2019•淮安)“化学链燃烧”技术是目前能源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

氧化镍(NiO)作载氧体的“化学链燃烧”过程如图所示,相比直接燃烧甲烷,对该技术的评价错误的是(  )

A.能量损耗少、利用率高

B.较安全,减少爆炸风险

C.消耗等质量甲烷,参加反应氧气较少

D.有利于分离和回收较纯净的二氧化碳

【答案】C

【解答】解:

A.氧化镍作为载氧体,使氧气的浓度比空气中氧气的浓度大,甲烷燃烧迅速,能量损耗少、利用率高,故A正确;

B.氧气和甲烷没有直接接触,没有形成混合气体不会发生爆炸,故B正确;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消耗等质量甲烷,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不变,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也不变,故C错误;

D.反应生成的气体冷却后,水变成液体,剩下的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故D正确。

故选:

C。

4.(2019•成都)下列熄灭蜡烛的方法,其对应原理错误的是(  )

A.扇灭﹣﹣﹣隔绝氧气

B.剪掉烛芯﹣﹣﹣隔离可燃物

C.湿抹布盖火﹣﹣﹣隔绝氧气

D.水浇灭﹣﹣﹣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

【答案】A

【解答】解:

A、扇灭蜡烛,使然着的烛心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所以蜡烛熄,对应错误;

B、将烛芯剪去属于消除可燃物灭火,对应正确;

C、湿抹布盖火,属于隔绝氧气灭火,对应正确;

D、用水浇灭是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灭火,对应正确。

故选:

A。

5.(2019•荆州)下列灭火原理与“釜底抽薪”相同的是(  )

A.锅内油着火用锅盖盖灭

B.用高压水枪喷水灭火

C.砍掉部分林木形成隔离带灭火

D.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

【答案】C

【解答】解:

A.用锅盖盖灭着火的油锅,是隔绝空气灭火,与“釜底抽薪”灭火原理不同,故错误;

B.用高压水枪灭火,是降温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灭火,与“釜底抽薪”灭火原理不同,故错误;

C.砍掉部分林木形成隔离带相当于清除了可燃物,达到灭火的目的,与“釜底抽薪”灭火原理相同,故正确;

D.用二氧化碳灭火,是利用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和密度大于空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