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史》期末考试重点汇总.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968039 上传时间:2023-05-22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9.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文学史》期末考试重点汇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中国文学史》期末考试重点汇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中国文学史》期末考试重点汇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中国文学史》期末考试重点汇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中国文学史》期末考试重点汇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中国文学史》期末考试重点汇总.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中国文学史》期末考试重点汇总.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中国文学史》期末考试重点汇总.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中国文学史》期末考试重点汇总.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中国文学史》期末考试重点汇总.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中国文学史》期末考试重点汇总.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中国文学史》期末考试重点汇总.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中国文学史》期末考试重点汇总.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中国文学史》期末考试重点汇总.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中国文学史》期末考试重点汇总.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中国文学史》期末考试重点汇总.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中国文学史》期末考试重点汇总.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中国文学史》期末考试重点汇总.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中国文学史》期末考试重点汇总.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中国文学史》期末考试重点汇总.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文学史》期末考试重点汇总.docx

《《中国文学史》期末考试重点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文学史》期末考试重点汇总.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国文学史》期末考试重点汇总.docx

《中国文学史》期末考试重点汇总

中国文学史

一、选择题

1、《在狱咏蝉》的作者是骆宾王。

2、“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是杜甫对李白诗歌的评价。

3、提出“以适用为本”文学主张的古代文学家是王安石。

4、盛唐边塞诗的代表人物有岑参、高适。

5、南宋诗人代表人物有杨万里、范成大、陆游。

6、《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的作者是晏殊。

7、“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出自李清照《声声慢》。

8、陆游

9、“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出自岳飞的《满江红》。

10、“将军文人”指的是辛弃疾。

二、填空题

1、上官仪生活的时代是初唐;陈子昂生活的时代是初唐;

李贺生活的时代是唐代。

2、《莺莺传》的作者是唐代元稹,它是一部唐传奇。

3、白居易讽喻诗代表作是《新乐府》五十首。

4、李清照的词被称为“易安体”。

5、“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出自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6、“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出自范仲淹的《苏幕遮》。

7、“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出自柳永的《望海潮》。

8、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9、儒、释、道对李杜有着深刻的影响。

10、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出自苏轼的《江城子》。

11、“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出自张先的《天仙子》。

12、“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栏倚“出自欧阳修的《踏莎行》。

13、“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出自晏几道的《鹧鸪天》。

14、“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出自秦观的《鹊桥仙》。

15、杨万里《小池》: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三、名词解释

1、易安体:

指李清照词作风格,她一方面继承了婉约派的创作风格和手法,另一方面又有所创新和发展。

她的词于宋词各大家之外别树一帜,婉约而不流于柔靡,富有真情实感,语言清新自然,号为“易安体”。

被誉为”“婉约正宗”。

其特点有:

一是用通俗易懂的文学语言和明白晓畅的音律声调作词;二是融入家国兴亡的深悲剧痛,同时又不失婉约词的本色,具有凄婉悲怆的格调;三是倜傥有丈夫气。

2、上官体:

唐初以上官仪为代表的诗风,其特色为“绮错婉媚”。

题材以奉和、应制、咏物为主,内容空泛,重视诗的形式技巧、追求诗的声辞之美。

时人纷纷仿效,形成了着力刻画美丽的物象,讲究对仗,用典整丽,音律和谐优美,体制精巧玲珑,他为诗歌的趋于格律化提供了新的范式。

上官体在唐诗发展中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3、稼轩体:

辛弃疾号稼轩。

“稼轩体”是辛弃疾词的称谓。

稼轩词具有形式解放、内容广泛、品格多样化的特点,所写题材和艺术风格丰富多彩,为两宋词人所无法比拟。

辛词既以豪放气质开拓了词的意境风格,又不失词的含蓄蕴藉之长,这种相反相成的现象,是其最值得注意的特色。

4、初唐体:

初唐诗坛继承汉魏六朝乐府诗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歌行体诗歌。

句式自由,以七字为主,间以三、五、九言,骈散兼行,音韵格律也较自由,篇幅较长,往往融叙事、写景、议论、抒情于一炉。

代表作如卢照邻《长安古意》、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等。

5、新乐府运动:

中唐以后,社会矛盾日趋尖锐,以白居易、元稹等为代表的一批诗人,有感于藩镇割据、政治腐败等一系列重大社会问题,要求改革政治,用诗歌宣传自己的主张。

大量创作“即事名篇”的新题乐府诗,以反映民生疾苦,讽谕时事,于是新乐府运动应运而生。

这一运动发展了我国的现实主义创作传统,在文学史上具有深远影响。

6、古文运动:

中唐时期由韩愈领导、得到柳宗元大力支持、有“韩门弟子”参加的,以“文以载道”相号召,以古文反对骈文的一场运动。

是一次有目的、有理论主张、有广泛参与者并且有深远影响的文学革新。

它带来了散文创作的大繁荣,造成了中国古典散文发展的又一个高峰。

古文运动扭转了六朝至唐初骈文统治文坛的局面,在散文的思想与艺术发展上也都取得了重大成就。

7、江西诗派:

北宋末年重要的诗歌流派。

吕本中作《江西诗社宗派图》,自黄庭坚以下列陈师道等25人为宗派人物,另有曾畿、陈与义等代表诗人,诗派成员大多或多或少的受到黄庭坚的影响,在题材取向和风格倾向上都比较接近,因成员多为江西人,故得名。

崇尚生新瘦硬,论诗多强调“夺胎换骨”“点铁成金”之法,要求字字有来历,每袭用前人诗意而略改其词,以为工巧,造成形式技巧上的模仿。

因为诗派成员多数学习杜甫,方回据此提出“一祖三宗”之说。

“一祖三宗”——杜甫、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

8、“沉郁顿挫”:

杜甫诗歌最具有特征性的艺术风格。

所谓“沉郁”,主要指思想感情的博大深厚、深沉苍凉;所谓“顿挫”,主要指表现手法的沉著蕴藉、曲折有力,而不是感情奔放,一泻无余。

9、柳永:

原名三变,字景庄。

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

柳永是第一位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词人,也是两宋词坛上创用词调最多的词人。

柳永大力创作慢词,将敷陈其事的赋法移植于词,同时充分运用俚词俗语,以适俗的意象、淋漓尽致的铺叙、平淡无华的白描等独特的艺术个性,对宋词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10、李贺:

唐代诗人,字长吉,河南福昌人。

因擅长写鬼魂,被世人称为“诗鬼”。

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又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一个代表者。

他所写的诗大多是慨叹生不逢时和内心苦闷,抒发对理想、抱负的追求;对当时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人民所受的残酷剥削都有所反映。

他喜欢在神话故事、鬼魅世界里驰骋,以其大胆、诡异的想象力,构造出波谲云诡、迷离惝恍的艺术境界,抒发好景不长、时光易逝的感伤情绪。

11、周邦彦:

北宋末期著名的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

婉约词之集大成者,继承前人,吸收提炼,发扬光大,为婉约词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周邦彦创出整饬字句的格律派之风,使婉约词在艺术上走向高峰。

12、陆游:

字务观,号放翁,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

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

四、简答题

1、陈子昂诗歌的主要特征。

“兴”,兴发,“寄”,寄托。

“兴寄”就是以比兴的手法寄托诗人的情思(主要是政治怀抱),就是既有感而作,又有所寄托。

“风骨”就是要求诗歌的思想内容充实雅正,感情激烈昂扬; 

 提倡“风雅”“兴寄”和“汉魏风骨”,反对齐梁诗风,倡导“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有金石声”的诗歌美,成为唐代诗歌革新的基本纲领,为唐诗的健康发展确立了正确的方向 

2、李商隐诗歌的特征。

①构思缜密,情致深蕴。

较少采用直抒胸臆的方式,力避平直之语,诗中大量运用比兴,象征等手法,造成一种缠绵顿挫,缜密深曲的特色。

精确的对偶,工丽深细的语言,和美婉转的音律,外形特别美丽,意义往往隐晦。

  ②长于用典,精工贴切,含而不露,可以使人产生更多的联想,典故的灵活运用比直抒胸臆有更好的效果,诗人通过典故可以表达更多的思想内容,这是直抒胸臆不能所做到的。

 

③锤炼字句,工于造语。

李商隐的诗语言凝练而丰富,不但注重锤炼实词,选择虚词,运用叠字,同时注重对成语典故、民谚方言的敷色加工,使诗歌语言造境新颖,蕴涵丰富。

3、杜甫诗歌的思想内容。

杜甫的诗歌以深刻的思想和丰富的内容,广泛地反映了那一时代历史的真实,因此历来有“诗史”之称。

 

一、杜甫的诗歌把个人的遭际与国家命运、民生疾苦结合起来,抒发了悯时伤乱、忧国忧民的思想情感和爱国精神。

如《春望》、《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

 

二、杜甫的诗歌深刻地反映了社会的矛盾,揭露和批判统治者的政策,及其骄奢淫逸、专横暴虐的行为,还反映了战争、兵役、徭役给人民造成的种种灾难和痛苦,表现了深刻的现实批判精神。

如《丽人行》、《兵车行》等。

 

三、杜甫的诗歌还有登临抒怀、写景咏物、思亲怀友、咏史、题画的内容。

如《登岳阳楼》、《秋兴》、《月夜》等。

 

4、苏轼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首先,在观念上,破除了诗尊词卑、诗庄词媚的传统见解,把词与诗相提并论,认为二者是具有同等功用的文体,大大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和艺术价值。

 其次,在内容上,进一步突破了晚唐五代以来“词为艳科的藩篱”,以诗为词,凡是诗能表现的内容,他几乎都用词表现了出来,扩大了词的创作视野,开拓了词的意境。

 再次,在风格上,于柔媚婉约之外,另创恢宏雄迈的豪放词风,这在两宋词史上是一次重大转变,为南宋以辛弃疾为首的爱国词派开了先路。

最后,在形式上,无论是词的表现手法、艺术技巧、还是语言、言律各个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增强了词这一新诗体的表现功能,显示出前所未有的新风貌。

 

他的这些贡献对词这一文学样式旧有模式的突破与创变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了后世词坛,在词坛上具有不可动摇的地位。

5、初唐四杰对唐诗发展的贡献。

四杰的诗文虽未脱齐梁以来绮丽余习,但已初步扭转文学风气。

他们的诗歌,从宫廷走向人生,题材较为广泛,风格也较清俊。

卢、骆的七言歌行趋向辞赋化,气势稍壮;王、杨的五言律绝开始规范化,音调铿锵。

骈文也在词采赡富中寓有灵活生动之气。

四杰正是初唐文坛上新旧过渡时期的人物。

这种自觉变革文风的精神,使他们的诗歌富于一种积极的进取精神,正式揭开了唐代诗歌的序幕。

6、易安体的主要特点。

其特点有:

一是用通俗易懂的文学语言和明白晓畅的音律声调作词;二是融入家国兴亡的深悲剧痛,同时又不失婉约词的本色,具有凄婉悲怆的格调;三是倜傥有丈夫气。

7、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

李白的诗歌具有豪放飘逸的风格。

主要特点有:

(1)强烈的主观色彩;

(2)以大气贯注,有鲜明的个性;(3)奇特的想象和喷发式的情感表达方式;(4)壮美和优美的意象;(5)清新明快的语言风格。

 

8、柳永词的主要特点。

(一)在审美上,柳永婉约词具有婉约美;

(二)题材上,柳永婉约词在题材上有所开阔(三)体裁上,柳永婉约词在体式上特点是常用慢词;(四)艺术手法上,柳永婉约词采用铺叙和白描手法的创造性运用;(五)语言上,其婉约词语言俚俗浅近,通俗明白。

一是大量使用长调慢词,改变了以小令为主的传统,扩大了词的表现功能,使铺叙手法进入词中;二是大量吸收俗语入词,使词更接近下层人民,从而具有广泛的群众性;三是采用了许多新曲调,使词与当时的流行音乐结合得更紧密。

五、论述题

1、试举例说明唐代文学繁荣的原因。

第一,一批庶族寒士登上了历史舞台,成为政治生活中最活跃的新生力量。

使文学风貌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第二,“以诗赋取士”,有力地刺激了地主阶级的文化教育,使整个社会的文化得到普及;第三,科举制度造成的漫游之风,开阔了文人的视野,也有利于文学修养和文学技巧的提高;第四,唐代儒、释、道三教并重与合流,使文人的思想大为活跃,深刻影响了他们的创作思想、创作方法和审美情趣;第五,中外文化艺术的交流和融合,对外来文化精华的广泛吸收,各种艺术门类的互相渗透,促进了各种艺术门类的发展。

浓厚的文化艺术氛围,大大提高了唐代文人的文学修养。

2、举例说明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色彩。

《梦游天姥吟留别》这首诗形象的描述了诗人奇异的梦境,抒发了诗人对名山,仙境的热情向往。

而在最后则一吐胸中郁闷,表现了诗人对权贵的蔑视及对生活现实的不满。

全诗描写内容丰富,梦中情景曲折多变,惊心动魄,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想像与夸张,尽情抒发自己浪漫主义的情怀,格调高昂,潇洒出尘。

   这首诗的内容丰富、曲折、奇谲、多变,它的形象辉煌流丽,缤纷多彩,构成了全诗的浪漫主义华赡情调。

李白的诗歌想象奇诡:

李白是一个典型的浪漫主义的诗人,他善于运用幻想和想象的方式,夸张的手段,创造出一系列新的意境和艺术形象,产生激动人心的艺术魅力。

表现在诗作中的是他用梦幻的形式对超现实的幻想境界的追求和描摹。

全诗可分为入梦、梦游、惊梦三部分。

诗人“一夜飞渡镜湖月”,进入全诗的梦游部分。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这是诗人梦游畅想的最高境界,也是全诗最为饱满、明朗的艺术画面。

虚拟仙界的俊逸飘忽,实是表明诗人的超凡脱俗。

正当诗人沉浸在仙气缭绕、变幻莫测的画面中神志俱忘时,“忽魂悸以魄动”,诗人心悸梦醒,惊坐长叹。

诗的境界陡然剧变,诗的情绪急转直下。

充分表现了理想与现实、个人与环境的尖锐矛盾。

由此全诗进入第三部分。

诗人梦醒低徊失望之余吟道: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兮何时还?

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这是全诗的主旨所在,也是全篇感情的凝聚点,在诗的结构上是“卒章显其志”,所显的是诗人嶙峋直立的傲志,不取悦于世而又不苟合于世的一腔怨愤。

李白从现实去入梦,去畅游,大梦一醒,又回到惨淡的现实之中。

梦中他把自己理想中的世界描绘的目眩神迷、奇幻莫测,诗人把神话传说中的事和对大自然的真实体验融合在一起,描绘出自己理想中的美景胜色,丰富奇特的幻想使得积极浪漫主义思想得以充分发挥。

极度的夸张、贴切的比喻和惊人的幻想,让人感到的却是高度的真实。

丰富的想象和大胆、奇特的夸张,创造了新奇的艺术境界,寄托了诗人奔放的热情和对自由、光明的追求。

这是李白诗歌浪漫主义的又一特色。

李诗中常将想象、夸张、比喻、拟人等手法综合运用,从而造成神奇异采、瑰丽动人的意境,这就是李白的浪漫主义诗作给人以豪迈奔放、飘逸若仙的韵致的原因所在。

诗中李白大胆地借用奇特的夸张、缤纷的想象手法描述幻想中的仙镜:

青冥浩杳的苍天广无边际、日月光辉同时照耀着神仙住处金银台。

在“日月照耀”的光明背景下,众多仙人降临。

他们有神虎鼓瑟,有鸾鸟驾车鱼贯而下,列队而来。

众神仙都是平等相处,就连凶猛的老虎也都驯服地为众神弹琴鼓瑟,真是一派天地万物为一体的融乐世界,这种境界正是诗人所追求、所向往的。

    

3、杜甫诗歌的主要内容。

( 1)抒写理想壮志 

杜甫出身于官宦世家,其祖父杜审言是初唐重要诗人,所以对杜甫来说从仕与诗歌都是家业。

在这样的家庭文化传统对杜甫忠君恋阙,仁民爱物的思想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早时,杜甫生活在盛唐时期,那时候的杜甫一心追求仕途,有着伟大的理想壮志。

 

(2)批判朝政和统治阶层 

《兵车行》的创作标志着杜甫诗歌的转变。

由此形成并基本上贯穿了杜甫此后一生诗歌创作在思想内容方面的主要特征,即写实精神。

在忠诚于君主的前提下,对统治集团中的腐朽现象给予严厉的批判,还有他对于战乱以及朝廷腐败带给下层人民百姓的痛苦。

(3)表现战乱 

“三吏三别”也是杜甫的经典代表作品,深刻写出了民间疾苦及在乱世之中身世飘荡的孤独。

这些写出了老百姓的困苦和对老百姓的同情和战争对老百姓的残酷。

 (4) 感叹身世遭遇 

杜甫一生仕途不顺,生活在社会的低层,饱受贫困和流离之苦,这些在他的诗中都有体现,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5)自然山水和生活情趣 

杜甫对着祖国的山河有着莫大的热爱,他的诗歌有很大一部分都歌颂了祖国山河的美丽。

杜甫赞颂祖国不同于其他诗人,在赞颂祖国美丽中,结合社会现实,抒发对祖国命运的悲切之情。

在《登高》一诗中,“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悲壮景色,引诉了诗人万里离乡,多年漂泊,暮年多病,国事不宁,归乡无望的忧伤。

另外《秋兴》八首从孤城日暮的情景联想到长安昔日的繁华,那低沉的音调深表诗人的爱国之情。

 

4、陆游诗歌的主要内容。

陆游的诗歌涵盖面非常广泛,几乎涉及到南宋前期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按内容大致可分为四个方面:

①坚持抗金,讨伐投降派。

陆游的这类诗歌,以其鲜明的战斗性、针对性,鼓舞了人们的抗金的斗志,得到志士仁人的推许。

②抒发慷慨激昂的报国热情和壮志未酬的悲愤。

他的大量诗歌,既表现了昂扬的斗志,也倾诉了深沉的悲愤之情。

如《书愤》一诗,诗人一心报国却壮志难酬,昂扬豪壮中带着苍凉悲怆,既是诗人个人的遭遇也是民族命运的缩影,是这类作品的典型代表。

③描写田园风光、日常生活。

陆游热爱生活,善于从各种生活情景中发现诗材。

无论是高山大川还是草木虫鱼,无论是农村的平凡生活还是书斋的闲情逸趣。

④爱情诗。

陆游年轻时曾和前妻有着一段刻骨铭心的感情经历,他悼念前妻的诗歌,情真意切,令人动容,晚年创作的《沈园二首》,被后人称作“绝等伤心之诗”,是古代爱情诗中不可多得的精品。

5、李清照诗歌的艺术特征。

一是倾掳真挚情。

真情是词之骨,词之言情,贵得其真。

李清照之前,婉约词人多以男性写艳情幽怀,李清照则是以女性本位写自我爱情悲欢和亲历的家国巨变而获得空前成功的第一人。

其前期的恋情词,如《一剪梅》,连篇痴语,自然率真最能体现女性纯诚细腻的灵性。

其后期的伤乱词,如《武陵春》、《声声慢》等篇,字字血泪,声声呜咽,一派凄楚,动魄惊心,这些融和着家国之变、时代沧桑的悲慨之曲,来自情挚意浓的词人,植根于真实生活感受,是李清照坎坷生涯、悲剧人生、灾难时代的映现。

二是熔炼家常语。

《漱玉词》的语言,有与众不同的鲜明个性。

李清照遣词造语,自出机抒,创造了以自然率真为主要特色的文学语言。

三是善用白描法。

漱玉词不重故实,不过多化用前人诗文,而长于以白描手法创造动人的意境。

易安的白描与柳永的“细密妥溜”、美成的富艳典重不同,而是“冲口出常言,境界动心魄”。

如《醉花阴》写离思凝重:

“帘卷西风,人似黄花瘦。

四是讲求韵律美。

李清照论词很重视声律,所谓歌词分五音六律、清浊轻重,她的创作实践了自己的理论。

这是由词作为一种乐诗特质决定的。

漱玉词讲究声情,喜用双声叠韵,选辞注重声韵美。

李清照善以寻常语度人音律,平淡人调殊难,奇妙而谐律,更是出神人化。

6、李商隐诗歌的艺术特征。

 ①构思缜密,情致深蕴。

较少采用直抒胸臆的方式,力避平直之语,诗中大量运用比兴,象征等手法,造成一种缠绵顿挫,缜密深曲的特色。

精确的对偶,工丽深细的语言,和美婉转的音律,外形特别美丽,意义往往隐晦。

《锦瑟》中,诗人大量借用庄生梦蝶,杜鹃啼血,沧海珠泪、良田生烟等典故,采用比兴手法,运用联想与想象,把听觉的感受,转化为视觉形象,以片段意象的组合,创造朦胧的境界,从而借助可视可感的诗歌形象来传达其真挚浓烈而又幽约深曲的深思。

 

②长于用典,精工贴切,含而不露,可以使人产生更多的联想,如《安定城楼》,作者表达了自己的不得志和失落之情绪,“贾生年少虚垂涕,王粲春来更远游”,诗中以这两位古人自比,显得既含蓄而又贴切。

“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鹓雏竞未休”借用庄子寓言告诫一些人不要妄加猜疑,从而表明自己对功名利禄的鄙弃。

典故的灵活运用比直抒胸臆有更好的效果,诗人通过典故可以表达更多的思想内容,这是直抒胸臆不能所做到的。

 

③锤炼字句,工于造语。

李商隐的诗语言凝练而丰富,不但注重锤炼实词,选择虚词,运用叠字,同时注重对成语典故、民谚方言的敷色加工,使诗歌语言造境新颖,蕴涵丰富。

《向晚》“花情羞脉脉,柳意怅微微”中叠字的运用,创造出了声、色、情俱佳的境界。

另外,李商隐的诗歌中,在后世有大量精美典雅的名句传世。

如“相见时难别亦难”,“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使干”等等。

④总之,李商隐诗秾丽而时带沉郁,摇拽而不失厚重。

丰富深厚的思想内容与曲折见意的表现形式达到完美和谐的统一,形成“深情绵邈”、典丽精工的独特风格,以其意蕴的深婉、词采的精美和朦胧的美学追求,为抒情诗的发展开辟了新的天地,为古典诗歌以及后世词、曲的发展都做出了重要贡献,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7、新词兴起的原因。

(1)经济的繁荣

北宋统治者为了巩固政治统治,加强了集权制度,抑制了地方势力的兴起,使国内局势较安定;宋室还采用一系列措施,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手工业和商业也随之兴起,城市经济颇为繁荣.北宋前期,中原地区百馀年间没有受到兵祸,与社会经济繁荣相适应的艺术文化也迅速地发展起来,其中特别是形式简短,以歌唱为特色的词,如同盛唐之诗,得到了非常突出的发展.

(2)教坊与歌楼的设立

为了适应当时统治者的娱宾遣兴,歌舞升平的需要,不但宫廷内设有「教坊」,大城市中都有歌楼妓馆,贵族豪绅家中也多有歌妓舞女,这都促使歌词更加普遍地发展.

(3)文学本身的发展

诗歌发展到唐末,无论长篇短制,古体律绝,都达到成熟的阶段,作家再难有新的突破,另一种文体代之而兴,而词正是代诗而起的新形式.词在晚唐五代专门摹写闺情,而在宋代,词则成为士大夫享乐的一部分.由於晚唐五代的词境界狭窄,这便给宋代作家留下充分驰骋才情的广阔天地.他们运用自然而通俗的腔调,表达著真挚而坦率的感情,因此词的题材越加广阔,词的体制也逐渐完备,艺术风格上也呈现多样化,可谓进入词的黄金时代.

 

8、辛弃疾风格形成的主要原因。

形成了以豪放为主又兼有沉郁悲壮、婉约含蓄、缠绵妩媚、闲雅祥和、清丽飘逸的多姿多彩的独特的艺术风格。

辛弃疾词的风格多变与他的人生经历有着密切的关系。

他的生活经历,大体可分为起义从戎、仕宦、闲居三个时期。

这些经历直接同创作关联。

 辛弃疾是一个热血沸腾的爱国志士,又是一个叱咤风云的民族英雄。

他的从戎经历使他的作品中充满了豪迈奔放的气息,从他的很多作品中可以看出他抗击金兵,收复河山的豪情壮志和渴望建功立业的豪迈情怀。

这段经历也成为了辛弃疾日后难以忘怀的记忆,造就了他豪放的词风。

 辛弃疾归附南宋以后,由武转文,在朝廷当起了文官。

然而,辛弃疾在南宋期间力主收复中原,与朝廷中的主和派政见不和,因此一直辗转任地方官吏,不但不被重用,甚至还受到排挤和打击,致使他英雄无用武之地。

此时的辛弃疾心中充满了悲愤之情,想到自己空有满腔热忱,却无处施展,只能将这种悲愤之情转为文字,写进词中,从而形成了沉郁悲壮,刚柔并济的词风。

 

辛弃疾在看清朝廷的腐败无能之后,无奈隐居江西。

在赋闲隐居的这段时间内,他不断参究佛理道书,以求精神解脱,同时寄情于山水,因而他的作品中也有恬淡清丽、婉约妩媚的词风。

在这期间,辛弃疾也创作了很多脍炙人口的佳作,主要以描写田园生活和农村风光为主。

这让我们见到了不同一面的辛弃疾和他的作品。

 

纵观辛弃疾的一生,可以说是跌宕起伏,充满挫折。

也许正是因为这样人生经历才造就了一个伟大的词人。

丰富多彩的人生经历使得辛弃疾的作品风格多变,从这些作品中,我们可以读出他的爱国之情和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

六、赏析

1、柳永《雨霖铃》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和人说?

 

《雨霖铃》这首词以冷落秋景为衬托,淋漓渲染了惜别的场景,进而推测别后的铭心刻骨的思念。

层层铺叙,情景交融,委婉多致。

 词以“伤离别”为主线,目录清晰。

开首三句道出时间、地点、景物。

以凄清景色揭开了离别的序曲:

清秋节令的“寒蝉”,衬托着“凄切”悲凉秋景。

人将别、日已晚、雨乍停、蝉声切。

惜别的长亭,凄凉的深秋。

“都门”三句,写离别时的心情。

设宴帐中,本欲多“留恋”片刻,怎奈“兰舟催发”,这样的饯别酒,饮起来怎能不“无绪”?

欲留不得,欲饮无绪,矛盾之极。

“执手”两句,将惜别推向高潮。

手拉着手面对依依惜别的恋人,泪眼对着泪眼,纵有千言万语,因悲痛气塞而一句也说不出来。

念去去”两句,则承上启下,笔随意转,有如浩瀚长江,一泻千里。

千里烟波,楚天空阔,设想到别后的道路遥远而漫长。

就此一别,人各东西,对情人的思念有如楚地沉沉烟波,伴随情人左右。

“此去经年”由今夕推及经年,由眼前的“无语凝咽”设想到“暮蔼沉沉楚天阔”,更推及“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一波三叹,想象别后相思的苦况,更深一层。

“凄、苦、惨、悲、痛、恨、愁”贯穿始终,令人不忍再读。

这首词写来极有层次、曲折回环,以千种风情衬尽了羁旅愁苦,人间别恨。

2、欧阳修《踏莎行》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

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赏析】此词运用了三种艺术表现手法。

一是托物兴怀,词的上片写残梅、细柳和薰草这些春天里的典型景物,点缀着候馆、溪桥和征途,表现出南方仲春融和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