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力学实验报告册.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968771 上传时间:2023-05-2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2.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材料力学实验报告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材料力学实验报告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材料力学实验报告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材料力学实验报告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材料力学实验报告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材料力学实验报告册.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材料力学实验报告册.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材料力学实验报告册.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材料力学实验报告册.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材料力学实验报告册.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材料力学实验报告册.docx

《材料力学实验报告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材料力学实验报告册.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材料力学实验报告册.docx

材料力学实验报告册

成绩

_____________

实验日期_____________教师签字_____________

同组者_____________审批日期_____________

实验名称:

拉伸和压缩试验

一、试验目的

1.测定低碳钢材料拉伸的屈服极限σs、抗拉强度σb、断后延伸率δ及断面收缩率ψ。

2.测定灰铸铁材料的抗拉强度σb、压缩的强度极限σb。

3.观察低碳钢和灰铸铁材料拉伸、压缩试验过程中的变形现象,并分析比较其破坏断口特征。

二、试验仪器设备

1.微机控制电子万能材料试验机系统

2.微机屏显式液压万能材料试验机

3.游标卡尺

4.做标记用工具

三、试验原理(简述)

 

四、试验原始数据记录

1.拉伸试验

材料

试 验 后

低碳钢

直径d0=mm

标距l0=mm

横截面积A0=mm2

直径d1=mm

标距l1=mm

截面积A1=mm2

灰铸铁

直径d0=mm

截面积A0=mm2

 

低碳钢材料屈服载荷

最大载荷

灰铸铁材料最大载荷

2.灰铸铁材料压缩试验

直径d0

最大载荷

教师签字:

五、试验数据处理及结果

1.拉伸试验数据结果

低碳钢材料:

 

铸铁材料:

 

2.低碳钢材料的拉伸曲线

 

3.压缩试验数据结果

铸铁材料:

 

4.灰铸铁材料的拉伸及压缩曲线:

 

5.低碳钢及灰铸铁材料拉伸时的破坏情况,并分析破坏原因

1试样的形状(可作图表示)及断口特征

材料

试验前

试验后

低碳钢

灰铸铁

2分析两种材料的破坏原因

低碳钢材料:

 

灰铸铁材料:

 

6.灰铸铁压缩时的破坏情况,并分析破坏原因

 

六、思考讨论题

1.简述低碳钢和灰铸铁两种材料的拉伸力学性能,以及力-变形特性曲线的特征。

2.试说明冷作硬化工艺的利与弊。

3.某塑性材料,按照国家标准加工成直径相同标距不同的拉伸试样,试判断用这两种不同试样测得的断后延伸率是否相同,并对结论给予分析。

 

七、小结(结论、心得、建议等)

 

成绩

_____________

实验日期_____________教师签字_____________

同组者_____________审批日期_____________

实验名称:

扭转试验

一、试验目的

1.测定灰铸铁材料的扭转强度极限τb。

2.测定低碳钢材料的扭转屈服极限τs及扭转条件强度极限τb。

3.观察比较灰铸铁和低碳钢两种材料在扭转变形过程中的各种现象及其破坏形式,并对试样断口进行分析。

二、试验仪器设备

1.微机控制电子扭转试验机

2.游标卡尺

三、试验原理(简述)

 

四、试验原始数据记录(以表格形式给出,格式自拟)

 

教师签字:

五、试验数据处理及结果

1.计算低碳钢、灰铸铁材料的扭转强度指标。

 

2.绘制低碳钢、灰铸铁试样的扭转图。

 

3.低碳钢、灰铸铁试样的断口示意图,并分析破坏原因

 

六、思考讨论题

1.试根据灰铸铁试样扭转断口,判断扭矩Mn的方向。

2.根据低碳钢、灰铸铁材料的拉伸、压缩和扭转三种试验结果,试综合分析比较不同材料的承载能力及破坏特点,试考虑在设计零件或结构时选择材料应注意些什么问题。

 

七、小结(结论、心得、建议等)

_____________

成绩

实验日期_____________教师签字_____________

同组者_____________审批日期_____________

实验名称:

组合梁弯曲应力测定实验

一、实验目的

1.用电测法测定相同材料叠梁或不同材料叠梁以及楔块组合梁的应变、应力分布规律,并根据测定结果建立力学模型。

2.熟练掌握电测法多点测试技术。

二、实验仪器

1.材料力学多功能试验台。

2.CM-1L型应变&力综合测试仪。

三、实验原理(简述)

 

四、实验原始数据记录

1.叠梁:

材料___________机号___________

测点

1

2

3

4

5

ε读(ΔF=)

测点

6

7

8

9

10

ε读(ΔF=)

2.楔块组合梁:

测点

1

2

3

4

5

ε读(ΔF=)

测点

6

7

8

9

10

ε读(ΔF=)

3.应变分布图(沿梁横截面高度):

1叠梁②楔块组合梁

 

教师签字:

五、实验数据处理及结果

1.计算叠梁各测点应变、应力的理论值及实验值:

 

2.绘制应力分布图(沿横截面高度)

(1)叠梁

(2)楔块组合梁

 

3.叠梁数据表

测点

yi

(mm)

ε实

(με)

σ实

(MPa)

ε理

(με)

σ理

(MPa)

应力

误差(%)

1

2

3

4

5

6

7

8

9

10

4.比较各梁的承载能力

①叠梁(高为h,宽为b);②楔块组合梁(高为2h,宽为b)

③胶结组合梁(尺寸同②);④整体矩形截面梁(尺寸同②)。

 

六、讨论题

1.一叠梁的上、下梁材料不同,几何尺寸相同,试分析说明该叠梁上、下梁的最大应变和最大应力是否相同?

2.若将材料不同尺寸相同的上、下两块梁的界面之间用胶粘结成为一根整梁,当其承受横力平面弯曲时,梁横截面上的应变和应力如何分布?

随着载荷增大,保持梁横截面上的应变和应力分布形式不变,需满足什么条件?

3.楔块组合梁的楔块起什么作用?

怎样才能使楔块组合梁与整体梁的承载能力基本相同?

 

七、小结(结论、心得、建议等)

_____________

成绩

实验日期_____________教师签字_____________

同组者_____________审批日期_____________

实验名称:

静定/静不定弯曲扭转组合变形主应力测定实验

一、实验目的

1.用电测法测定薄壁圆管在静定条件下弯曲扭转组合变形时的正应力和剪应力,并计算出相应的主应力大小及方向,将实验结果与理论值进行比较。

2.在惠斯登电桥中采用半桥、全桥方式组接不同桥路,测定正应力和切应力,并分析比较不同桥路的特点。

3.改变结构约束,将专用支座合适安放于薄壁圆管下,在静定、静不定条件下测定薄壁圆管应力的变化,并分析比较静定/静不定结构的利弊。

二、实验仪器

1.BWQ-2分体式弯扭组合实验台

2.CM-1L型应变&力综合测试仪

三、实验原理(简述)

 

 

四、实验原始数据记录

 

测定内容

组桥形式

连接

方法

静定

静不定

纯扭转

ε读(ΔF=300N)

ε读(ΔF=300N)

ε读(ΔF=300N)

σx

半桥

全桥

τx

半桥

全桥

教师签字:

五、实验数据处理及结果

1.静定

 

2.静不定

 

六、思考讨论题

1.为了测取弯曲正应力及扭转剪应力,还可采用哪些形式的接桥方法(列举出两种)?

2.本实验中的误差主要由哪些因素造成(至少列举出两种因素)?

3.通过本实验能测出圆轴材料的剪切弹性模量G吗?

若可以,如何实现?

并请列出G与

的显式关系(可利用公式

)。

4.在薄壁圆管不同位置处增加支座后,结构的危险截面发生了什么变化?

从结构设计方面考虑有何利弊?

 

七、小结(结论、心得、建议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