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全册教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973140 上传时间:2023-05-22 格式:DOCX 页数:135 大小:75.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科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全册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5页
教科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全册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5页
教科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全册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5页
教科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全册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5页
教科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全册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5页
教科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全册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5页
教科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全册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5页
教科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全册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5页
教科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全册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5页
教科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全册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5页
教科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全册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5页
教科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全册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5页
教科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全册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5页
教科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全册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35页
教科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全册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35页
教科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全册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35页
教科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全册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35页
教科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全册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35页
教科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全册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35页
教科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全册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35页
亲,该文档总共13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科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全册教案.docx

《教科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全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科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全册教案.docx(13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教科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全册教案.docx

教科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1黄山奇石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黄山石的神奇。

   2、初步了解课文描写内容的详略;体会语言美、想象美。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对黄山石的赞叹。

   4、能把“徽、景”等8个生字读正确,能正确书写“琴、站”等9个生字,并且注意美观。

   教学重点、难点:

   1、初步了解课文描写内容的详略。

   2、在研读中体味美的语言,想象美的意境。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提示“奇”

   1、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

能说说你都去过哪些有名的风景区吗?

   我国有一个著名的风景区,被联合国列入世界自然、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凡是到过这里的人都被它的山水奇景所倾倒,这就是被称为“天下第一奇石”的黄山。

同学们想不想欣赏一下黄山的景色?

(播放介绍黄山风景录像片断:

黄山四绝。

)今天让我们来欣赏黄山四绝之一,黄山奇石(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受“奇”

    1、读读课题,课题由“黄山、奇石”两个词组成,你觉得课题中重点强调的是什么内容?

(奇石)你能用朗读来表现这个重点吗?

作者怎样写奇石呢?

我们来学习文。

   2、自读课文

   ①自由读文,把读得不顺利的字圈出来多读几遍。

(注意指导下列字:

“徽”不要读成“徽”;读准“尤其、风景、陡峭、手臂、脖子、著名、奇形怪状”等生词)

   ②轻声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标出自然段序号。

   ③分自然段轮流读课文,看哪些自然段是写黄山奇石的?

   三、细读探究、品味“奇”

   1、研读第三1自然段:

   ①这一自然段有几句话?

每句话讲了什么?

   ②找出这一段中赞美黄山风景的国语,用“——”画出来。

说说你的理解。

   (理解“闻名中外”:

闻名中外是什么意思?

作为中国人请用自豪的语气读这一句话)

   ③理解“秀丽神奇”:

秀丽指清秀美丽,神奇指非常奇妙。

(指导学生读第二句)

   ④理解“尤其”:

“尤其”可以换一个什么词?

比较句子,哪里的景色秀丽神奇,哪些怪石有趣极了,哪里景色秀丽神奇,尤其是哪些怪石有趣极了。

这两个句子意思有什么不同?

(第二句加上了“尤其是”句子的前后两部分语意有轻重之分,突出了怪石有趣,提示了下文)

   ⑤小结:

这一自然段写黄山风景区景色秀丽神奇,引出了黄山石,是全文的总起。

   2、品读2—6自然段

   ①轻声读2—5自然段,用笔画出文中所描写的黄山石的名字(教师板书:

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

   ②出示“仙桃图”

   提问:

园上的岩石像什么?

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你知道它的有关资料吗?

怎么介绍的?

指名读。

对比句子(出示课后,读一读中的第一句子)说说有什么不同?

(重点指导“飞”和“落”两个字,突出石头形成的趣味性。

   再读这一段,想象奇石的样子。

   ③出示“猴子观海”图,说说图上的岩石象什么?

   默读第三自然段,有不懂的地方提出来。

   (“翻滚的云海”学生理解可能较困难,可以引导学生联系看大海的波涛来理解)

   出示课后读一读中的第二组句子,对比有什么不同(通过对比,体会石猴的动作)

   读一读,体会石猴的奇特可爱。

   ④出示“仙人指路图”,阅读第四自然段。

   自由读这几句话,学着做一做仙人指路的样子,想象高山上仙人指路的神奇。

   ⑤学习第五自然段

   指名读,提出不懂的问题,师生共同解决。

(重点理解:

石头为什么会变成金光闪闪的雄鸡?

 指名读,其他学生边听边想象,并说说你的想象。

   ⑥齐读第6自然段

   指名说说还有什么奇石?

省略号里藏着什么?

   (介绍几种书中没提到的奇石,可以教师说,也可以由学生装汇报查找的资料)

   ⑦表演读:

像导游一们把这些有趣的黄山石介绍游客。

   ⑧读后小结;

   欣赏了这些黄山奇石,你觉得这些奇石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有趣、神奇)目中“奇”字的意思可以用文中哪一个词来概括?

(奇形怪状)

   第二课时

   一、整体入手,回顾全文

   1、教师范读全文。

   2、你能读得比老师好吗?

试一试。

   3、阅读讨论:

作者在文中写了几处黄山石景,哪些是详写、哪些是略写?

你是怎样分辨的?

详写的奇石怎样写的?

   4、略写的奇石任选一项,展开想象,说一说奇石的样子。

   二、识字写字:

   1.指导重点:

字音重点:

“景”后鼻音。

   字形重点:

“站”左边,“立”部的写法

   “巨”字的内部      “尤”字不要多一笔

   “琴”字下部是“今”    

   书写重点:

“狮”字三部分的比例  “等”字细腰横的写法

   2、学生写字

   三、积累内化

   1、你最喜欢文中的哪些词句,为什么?

   2、将喜欢的词填在词语小车内。

   四、总结:

   欣赏了黄山石的独特与神奇,老师送给大家明朝地理学家徐霞客的名句: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希望同学们有机会一定去黄山看一看,也希望你们给黄山那些还没有命名的奇石起一个充满想象与神奇的名字。

板书:

 

          黄山奇石

仙桃石          飞   落

猴子观海         抱、蹲、望

仙人指路      站、伸、指

金鸡叫天都     伸、啼叫

教学反思:

快乐读书屋一

黄果树瀑布

教学目标:

有感情朗读课文,培养学生想像力和创造力,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有创意地进行感悟交流。

教学准备:

录音、幻灯片、导游员标示牌、导游旗。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件很特别的礼物,请听(放录音:

瀑布宏大的声音),同学们这是什么声音?

(大海、瀑布),这声音究竟来自哪里呢?

请同学们和老师一块到“快乐读书屋”中寻找吧。

二、感悟交流:

(1)请一名同学读提示

(2)生默读课文,读完说说黄果树瀑布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交流感冒。

(3)黄果树瀑布美丽壮观,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把相关语句画出来。

想想该用怎样的语气读。

(4)请你用赞美、惊叹的语气读一读(指名读,赛读)

(5)出示挂图,边放录像边读(集体读),再次感受它的美丽壮观。

(6)如果你此刻站在瀑布下会说什么?

三、角色表演

请你当一次小导游,用自己的话向“游客”介绍黄果树瀑布。

四、请同学在回到课文看看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或不认识的字。

五、拓展延伸练习:

你还知道我们祖国有哪些壮观的景色,搜集相关图片。

板书设计

黄果树瀑布

排山倒海跌落

壮观

落差74米宽度81米

教学反思:

日月潭

教学目标:

  1.了解日月潭名称的来历和那里的秀丽风光,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2.感悟文中的优美词句,边读边想象那里的美丽景色。

  3.认识十个生字。

  教学难、重点:

  熟读课文,想象、体会日月潭的美丽。

  教学准备:

  日月潭的全景图和日月潭的简笔画。

  教学时间:

  建议本课教学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台湾岛上有一处旅游胜地,吸引了许许多多的中外游客,这个地方叫日月潭。

今天,你们想同我一块儿去欣赏那儿的美景吗?

(板书课题)。

  了解台湾:

我国东南部的一个省,我国的第一大岛。

岛上三分之二为山地。

台湾山脉纵贯南北,玉山及阿里山在山脉的西侧。

那里有日月潭、阿里山等著名风景区。

(展示日月潭的全景图)。

  二、读通读顺,整体感知。

  1、借助汉语拼音自由读课文,多读几遍,要求读通读顺。

  2、说一说日月潭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3、提出没有读懂的或想要知道的问题。

  三、读懂读熟,感悟积累。

  1、自读第一自然段。

(1)讨论:

日月潭的位置是什么?

(2)把描写日月潭环境的词语画出来。

  2、自读第二自然段。

学生完成日月潭的简笔画,教师利用大屏幕展示,指图叙述日月潭名字的由来。

  关于日月潭名字的由来还有一段美丽的传说。

(教师简单介绍)。

  3、指名读第三、四自然段。

思考:

(1)分别介绍了什么?

(2)按照什么顺序介绍的?

  日月潭的景色真美,边读边想象那里的美丽景色。

  把你喜欢的段落读给大家听。

  4、齐读第五自然段。

  四、读好读会,迁移运用。

  1、落实识字任务。

  2、利用词语图片掌握、理解词语。

群山环绕、树木茂盛、湖水碧绿等。

  3、如果你是小导游,你会怎样介绍日月谭呢?

课题:

语文七色光一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教学流程:

1.导入。

师:

同学们,丰富多彩的假期生活结束了,老师知道有许多同学利用这个假期到外地旅游,到了许多风景秀丽、历史悠久的地方。

谁愿意告诉大家,你都去了什么地方?

(生自由发言。

师:

(导入到“知识窗”)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像这样的名胜古迹数不胜数,有许多山川、河流闻名于世,你知道的有多少呢?

2.出示“知识窗”问题。

四大江河:

五大湖泊:

三大楼阁:

五岳:

(学生抢答,可适当插入图片进行介绍。

3.“日积月累”第2题。

过渡:

听了同学们的介绍,我们更加了解了祖国的秀美山河,那么谁能运用恰当的词语来形容你所见到过的山山水水呢?

让学生先说说自己积累的有关四字词语,再看看书中所推荐的词语,然后动笔写下来,能多写的尽量多写。

4.“练一练”第2题。

师:

看来,同学们去了不少地方,并且都有收获,我们的好朋友龙龙也去了很多地方,让他给我们当一次小导游,带我们去看一看他去了哪些旅游胜地,好吗?

我们跟随龙龙一起走吧。

第一站就是我们想看的庐山,你们知道庐山有什么特点吗?

生:

庐山有迷人的云雾。

师:

(出示第1句“同学们,庐山多美呀!

你们想去浏览庐山吗?

”)

请先把这句话点上正确的标点,你就可以看到庐山的美景了。

生(点标点。

师(播放课件演示庐山的美景。

看过了青山,再让我们来看看绿水,第二站龙龙领我们来到了台湾省的日月潭,出示“日月潭风光秀丽

吸引了许许多多中外游客”一句,你们想不想去看看,那就先给这句话点上标点吧。

师:

(播放课件“日月潭”。

日月潭景色奇异,这里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呢!

5.听的训练。

老师讲,学生听,要记住故事的主要内容,然后把故事给大家讲一讲。

6.“日积月累”第1题。

师:

看来,你们都能像龙龙一样当一名合格的小导游了,能把日月潭的有关传说介绍给游客。

龙龙去的地方太多了,在这里他就不能一一具体介绍了,但是他告诉我们他还去了绿草如茵的大草原,枝繁叶茂的森林公园,硕果累累的果园,你能想像得到那里是一番怎样的景色吗?

(生结合自己的经验,认识理解“绿草如茵”,“枝繁叶茂”,“硕果累累”的词义。

师进一步提问,使学生加深理解,学会运用这几个词。

(1)你在哪儿见过“枝繁叶茂”这个词?

(2)“绿草如茵”的草原像什么?

(3)“硕果累累”是一种什么样的景色?

7.“练一练”第1题。

师:

龙龙有个好习惯,就是每次游玩后,都要写游记,可是他有几个字总是混淆、用错,你能帮他找到好办法记住这几个字吗?

出示第1题。

学生辨字形,组词。

教学反思:

3少年聂耳

教学目标

   1.认识“创”“革”等12个生字,会写“军”“代”等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3.了解聂耳,走近聂耳,拓宽知识视野。

   4.读中感悟和思考,深入学习体会“专心做事”的良好品格。

  教学准备

   少年聂耳和成人聂耳的生平图片资料等。

  教学流程

  一、国歌导入,分步揭题

   1.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思考:

这是什么歌曲?

你知道它的原名吗?

歌曲的词、曲作者都是谁?

(板书:

聂耳)

   2.愿意介绍一下你所了解的聂耳吗?

学生汇报所收集的相关资料。

   3.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聂耳小时候的故事。

(板书:

少年)齐读课题。

    (国歌是大家所熟悉的。

以大家所热爱并熟唱的国歌引入本课教学,可以迅速缩短学生和聂耳之间的距离,使大家觉得聂耳是那么可亲,可敬。

充分挖掘语文课程资源,利用学生收集的有关聂耳的资料,使学生多角度地、更完整地了解聂耳其人。

然后顺势导入少年聂耳,给人一种水到渠成之感。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轻声地读课文,要求汉字拼音对照读,读准字音,不加字,不漏字。

读得快的同学可以读第二遍,第三遍,可以竖起手指头表示遍数。

读得慢的同学要坚持到底,争取完整地读好一遍。

   2.同桌分自然段互读,互听,比一比谁读得正确、流利。

   3.分段读课文。

(巧妙划分自然段)大家评一评,是否读得正确、流利。

   4.你认为少年聂耳是一个怎样的人?

自由补充课题:

少年聂耳随机板书:

喜欢音乐

    (课程标准要求每一个年段的学生都要“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我们应该坚持一条理念:

阅读教学要在读通、读顺的基础上进行下一个环节的教学。

这样,就要保证每一个学生有充裕的时间初读课文,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有效的整体感知。

  三、围绕主线,品味探究

   1.默读课文,用“”画出写聂耳少年时代就非常喜欢音乐的句子。

   2.合作探究,品读重点词句。

    

(1)四人小组交流圈画出的句子,每个人都说一说自己选了哪句话?

从什么地方体会到聂耳喜欢音乐,为什么?

    

(2)各小组选出自己组内体会最深的句子,由组长汇报交流,其他组员作补充。

    (3)根据小组汇报情况,集体品味感悟重点词句。

      如重点句①:

聂耳诞生在云南省玉溪县,少年时代他就非常喜欢音乐。

      引导抓住重点词“非常”来领会。

      重点句②:

聂耳常常跑到木匠师傅跟前,坐在石阶上,手托着下巴,眼睛一眨也不眨地侧耳倾听。

      引导抓住重点词“常常”“一眨也不眨”“侧耳倾听”,以及表示动作的词“跑”“坐”“托”来领会。

可以做一做动作,体验“眼睛一眨也不眨”的样子,想像聂耳专心的神态(样子),从而领会聂耳听音乐的专注和入神。

      重点句③:

抓住聂耳和师傅的对话。

      可以分角色读一读,读出聂耳渴望拜师学艺的那种诚恳、迫切的心情,从而体会到聂耳从小就对音乐情有独钟。

      重点句④:

哥哥去攀登龙门,聂耳却独自站在一棵大青树下吹起了笛子。

      引导抓住重点词“独自”“站”体会聂耳对音乐的忘我之情。

      重点句⑤:

傍晚,天空忽然阴云密布,下起了蒙蒙细雨。

聂耳全神贯注地吹着笛子,似乎一点儿也没有觉察到。

      可以结合自身实际体会聂耳的“全神贯注”。

想一想,你在学习时遇到过“全神贯注”的人吗?

可以说看到的,听到的,也可以说自己亲身经历的。

从而深刻理解“全神贯注”的重要意义。

   3.文章围绕聂耳喜欢音乐写了哪两件事?

(板书:

向木匠师傅学吹笛子?

摇西山大青树下练吹笛子)

    (这个教学环节是文章的中心环节。

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有序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补充合作学习成果,有效地培养学生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在尝试新型学习方式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抓住一些重点词句,读一读对话,做一做动作,说一说切身体验,使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

同时,进行一些必要的语言训练,如结合生活实际理解重点词,抓住表示动作的词使句子表达得更具体,初步渗透围绕中心编排内容的写作方法等,努力夯实学生的语言文字基础。

  四、诵读全文,积累语言

   1.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诵读全文。

(回归整体)

   2.我来摘一摘。

    好词:

如阴云密布、侧耳倾听、全神贯注、蒙蒙细雨、点点归帆等。

    好句:

自己最喜欢的描写有特色的一句或几句话。

    (有意识地积累本文中有特色的四字词语,以及自己最喜欢的句子,不断地充实学生的语言库存。

  五、读中思考,读写结合

   1.再次回归整体。

朗读全文,思考少年聂耳是一个怎样的人。

    (引导学生进一步走近聂耳,逐步加深对聂耳的认识。

   2.说一说,你遇到过专心做一件事而忘记了周围的一切的人吗?

可以让学生把这个情形写下来,能写多少就写多少。

    (读写结合,充分挖掘文本中的“小练笔”机会,逐步提高学生写话能力,为三年级习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六、巩固识字,指导写字

   1.开展丰富多彩的识字游戏,如开火车、猜字游戏等,检查并巩固识字。

   2.指导写字。

    

(1)引导学生按结构进行简单的归类。

    

(2)重点指导“喜”“哥”“短”“教”四个字。

注重把握生字的间架结构和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加强教师或典型学生的范写,并在共同评议中提高。

    (3)学生练习写其他生字。

    (4)选择自己喜欢的词语填写在“自选词语”的小货车上。

  七、拓展阅读,引向课外

板书设计:

少年聂耳

全神贯注的听音乐

雨中吹笛子

教学反思:

4画鸡蛋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任何事要想成功都要靠专心致志,勤奋努力。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老师说的话。

   3、会认“芬、著”等8个生字;会写“鸡、简、就”等11个生字和鸟字旁。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中老师说的话。

   教学准备:

颜色、形状不相同的鸡蛋;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观察物体,导入新课

   (出示鸡蛋)问:

这是什么?

请你在纸上快速画下它好吗?

鸡蛋画好了,你觉得鸡蛋好画吗?

那么,如果让你画上一节课、一天,你的感受会怎么样呢?

四百多年前,意大利有一个著名的画家叫达•芬奇。

他小的时候学习画画,他的老师天天让他画鸡蛋。

鸡蛋那么好画,那他的老师为什么还天天让他画鸡蛋呢?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个故事——《画鸡蛋》(板书课题)。

大家一起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

遇到不认识的字圈出来问同桌或老师。

   2、出示词语:

不耐烦、严肃、训练、熟练、准确、无论(个别读,齐读)。

   3、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标出自然段,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4、学生汇报课文写了什么事。

   三、品读重点,理解课文

   

(一)学习第1自然段。

   1、自由朗读第1自然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在这段中“著名”一词是什么意思?

换个词来说一说。

   3、想一想,通过读第1自然段,你都知道了什么?

   4、指名读这一段,师生评议。

   

(二)学习第2、3自然段。

   过渡:

达•芬奇开始学画画的时候,老师为什么天天让他画鸡蛋呢?

下面请同学们默读第2自然段,一边读一边用“  ”画出达•芬奇和老师对话的句子,想一想用什么样的语气读出来,试着读一读。

   1、达•芬奇刚画鸡蛋时的态度如何?

(不耐烦)为什么会“不耐烦”?

体会不耐烦的语气,指导读达•芬奇的话。

   2、听了达•芬奇的话,老师又是怎么说的?

   3、老师说话的态度怎样?

怎样说才是严肃的?

指导朗读。

   4、分角色读,师生合作,同桌互读,展示交流。

   5、达•芬奇的老师为什么说:

“你以为画鸡蛋是件很容易的事吗?

”请同学们读一读这句话,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呢?

(用“因为……所以……”的句式来说一说。

   6、实践观察。

老师也准备了一些鸡蛋,请同学们从不同的角度观察鸡蛋的样子,看看你会发现什么?

学生观察,老师有意识叫坐在不同位置上的学生说,看到的鸡蛋是什么样的,再把鸡蛋变换放的角度,再观察,再说。

   7、是的,正因为从不同的角度去看每个鸡蛋,形状都各不相同,达•芬奇开始学画画的时候,老师天天让他画鸡蛋,这样做是为了:

(出示填空题)

我让你画鸡蛋,就是要(训练)你的眼力和绘画技巧,使你能看得准确,画得(熟练)。

   8、再有感情地朗读第2自然段,感受老师教育学生的良苦用心和达•芬奇学画的刻苦。

此时的朗读要求学生要比刚才的更投入,感情更饱满。

过渡:

达•芬奇听了老师的话态度改变了吗?

   9、哪些词语证明达•芬奇的态度改变了?

(用心,一张又一张。

   10、请用“一张又一张”这样的词语来说明达•芬奇用心地画鸡蛋,如“一天又一天……”

   11、请用心地读一读,读出达•芬奇画鸡蛋的认真。

   (三)学习第4自然段。

   1、达•芬奇绕过勤奋的努力,后来怎么样了?

齐读最后一段。

   2、这样的结果,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

   四、回归整体,总结全文

   1、齐读全文。

   2、欣赏达•芬奇的名作,说说感受。

   3、总结谈话:

达•芬奇小时候听老师的话,仔细观察鸡蛋的形状,认真地画鸡蛋,长大后无论画什么,都能画得又快又像。

   板书设计:

                                                                           画鸡蛋

                                            不耐烦    用  心    又快又像

教学反思:

,课上学生读的少,形式也过于单调了些,应多为学生创设语言表达和交流的机会,在学生分角色朗读时可让学生同桌之间先练一练,让学生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体验文章的情感,感受到语言文字的节奏、情绪色彩,从而获得语文学习经验,领悟和积累。

课题:

快乐读书屋牛顿请客

教学日期: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本课使学生懂得要想在某项事业上取得突出的成就必须专心致志的道理。

2.在串读中比较,在比较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活跃思想,锻炼创造能力。

3.学会认识的字。

引导学生自主增识汉字的意识。

教学重点:

1.感受和理解名人做事专心致志的优秀品质。

2.认识生字。

教学准备:

课前布置学生收集牛顿、安培的有关资料。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流程:

1.交流资料,激发情感。

出示牛顿和安培的画像,让学生根据搜集的资料向大家作简单的介绍。

2.串读比较,活跃思维。

串情节。

说一说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假如某一天牛顿和安培到了一起,谈起科学研究中的趣事,他们会怎么说?

串中心。

结合故事说一说你懂得了什么?

串结构。

议一议第一自然段和后面的内容有什么关系?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自主识字,体验快乐。

识9个字,自主识字。

请学生当老师,用喜欢的方式教学生识字。

小组之间赛读带有生字的句子。

牛顿和安培搞科学研究都非常专心。

4.作业,阅读帕斯卡“玩水”有关的文章。

板书设计:

忘了客人

牛顿请客{

忘了吃饭

教学反思:

课题:

快了读书屋二黑板跑了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学会本课12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力目标:

能正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