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科学试题综合复习题 教科版附答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973841 上传时间:2023-05-22 格式:DOCX 页数:55 大小:1.4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上册科学试题综合复习题 教科版附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六年级上册科学试题综合复习题 教科版附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六年级上册科学试题综合复习题 教科版附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六年级上册科学试题综合复习题 教科版附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六年级上册科学试题综合复习题 教科版附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六年级上册科学试题综合复习题 教科版附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5页
六年级上册科学试题综合复习题 教科版附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5页
六年级上册科学试题综合复习题 教科版附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5页
六年级上册科学试题综合复习题 教科版附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5页
六年级上册科学试题综合复习题 教科版附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5页
六年级上册科学试题综合复习题 教科版附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5页
六年级上册科学试题综合复习题 教科版附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5页
六年级上册科学试题综合复习题 教科版附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5页
六年级上册科学试题综合复习题 教科版附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5页
六年级上册科学试题综合复习题 教科版附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5页
六年级上册科学试题综合复习题 教科版附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5页
六年级上册科学试题综合复习题 教科版附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5页
六年级上册科学试题综合复习题 教科版附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5页
六年级上册科学试题综合复习题 教科版附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5页
六年级上册科学试题综合复习题 教科版附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5页
亲,该文档总共5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六年级上册科学试题综合复习题 教科版附答案.docx

《六年级上册科学试题综合复习题 教科版附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上册科学试题综合复习题 教科版附答案.docx(5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六年级上册科学试题综合复习题 教科版附答案.docx

六年级上册科学试题综合复习题教科版附答案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综合复习题

根据杠杆相关知识作答。

1.图中的①、②、③是杠杆三个重要位置中的_________点

2.请在图中标出杠杆的另外两个点。

3.使用扳手拧螺母,将手放在那哪个位置最省力,为什么?

4.根据你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如图所示,用撬棍撬动大石头,向上、向下用力都可以,

你认为向上用力时支点是________点,阻力点是________

点,向下用力时支点是________,阻力点是________点。

向________(填“上”或“下”)用力时更省力。

如图所示,人们想利用两个滑轮将重物运到顶部。

5.在图中画出既能改变用力方向,又能省力的绳子缠绕方法。

6.在甲和乙两个滑轮中,可以改变用力方向的是滑轮________,

可以省力的是滑轮________。

7.甲被称为________滑轮,甲和乙组合在一起使用时被称为________。

8.在下图中画出人拉绳子提起重物时最省力的绳子绕法。

(第8题)(第9题)

9.如右上图是钟表中使用的齿轮传动装置。

观察图片,回答下列问题。

(1)钟表中的传动装置与自行车的不同之处是没有________。

(2)与自行车的传动方式相比,钟表的齿轮传动方式的精确性更________,但是传动的距离较________。

(3)如图所示,某同学用塑料瓶盖制作了一个齿轮传动装置。

 ①B齿轮转动的速度比A齿轮________。

 ②已知A齿轮有48个齿,B齿轮有24个齿,

则A齿轮转1圈,B齿轮转动多少圈________?

10.填图题。

写出自行车上相应部分的名称。

下面是使用滑轮提升重物的装置图,其中放大部分是弹簧测力计的读数。

11.图中使用的滑轮,称为(________ )。

A.定滑轮B.动滑C.滑轮组

12.图中弹簧测力计的读数是(________ )。

A.1.5牛顿B.150牛顿C.15克

13.图中被提起的重物的重力(________ )。

A.小于弹簧测力计的读数B.等于弹簧测力计的读数C.大于弹簧测力计的读数

14.有表面光滑的4块木板,它们的长度分别是20厘米、40厘米、60厘米、80厘米,小红把它们搭在一个高为10厘米的木块上,形成A、B、C、D四个坡度,再用测力计沿着斜面将250克的物体拉上去,得到如下数据:

实验次数

斜面长度

所用力的大小

斜面高度

20厘米

1.7牛

10厘米

40厘米

1.35牛

10厘米

60厘米

1.25牛

10厘米

80厘米

1.15牛

10厘米

请分析小红研究得到的数据,你发现了沿斜面提升物体省力与否和________、________等有关。

它们的关系是________。

15.自行车是常见的交通工具,小明在研究他的变速自行车时发现大齿轮盘有两个,小齿轮盘有好几个。

当他用其中的48个齿的大齿轮和12个齿的小齿轮骑行的时候,用脚蹬大齿轮一圈,后轮要转动________圈;当他用36个齿的大齿轮和12个齿的小齿轮骑行的时候,用脚蹬大齿轮一圈,后轮要转动________圈。

用这两组齿轮组合,小明在相同的道路上以相同的速度骑行,当他用________个齿的大齿轮骑行时更省力。

(填“48”或“36”)

16.斜面的研究。

斜面在生活中的应用除了螺丝钉还有________,螺纹越密的螺丝钉就________,这是因为斜面的坡度越大越________,坡度越小就越________。

小明为了验证上面的结论,将一块长50cm的木板分别搭在高度为10cm、20cm、30cm和40cm的木块上,形成了A、B、C、D四个坡度,再用测力计将250g的物体拉上去,得到如下的数据:

斜面的名称

A

B

C

D

高度(cm)

10

20

30

40

使用力的大小(N)

1.15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小明的实验记录单不小心粘了墨水,只有A斜面使用力的大小能看清,其他都看不清楚。

所幸他在另外一张草稿纸上发现了一些原始数据(1.35、1.7、0.85、1.25),但其中有一个数据是错误的,请从草稿纸上的四个原始数据选出三个并帮小明填在表格里,错误的数据是________,错误的理由是________。

17.小明在研究“斜面有什么作用”时,把一块25厘米长、表面光滑的木板搭在15厘米高的一摞书上,用弹簧测力计沿着斜面匀速拉动一个物体,此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1.5牛,然后直接提升该物体,发现弹簧测力计的读数________1.5牛(填“大于”“等于”或“小于”),连续测了几次,结果都是如此,这个实验说明:

________。

18.小明用下图中的斜面分别拉重物,然后记录弹簧测力计的数值,但是他在记录数据时有三个空没填,请你把表格填写完整。

A.

B.

C.

斜面

(___)

(___)

(___)

拉力的大小(N)

2.1

1.5

1.1

这是一个________实验(填“对比”或“模拟”)。

从上表的数据中可以知道:

坡度越________越省力,坡度越________越费力。

如图是某个建筑工地上用滑轮组吊运建材时的情况,请根据你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9.这个滑轮组共有________个定滑轮和________个动滑轮。

20.已知动滑轮的重力为2牛顿,定滑轮的重力为3牛顿,建材的重力为50牛顿,摩擦力忽略不计,则工人的拉力为多少牛顿?

21.如果给你3个滑轮(定滑轮和动滑轮任选),你能设计出更省力的绕线方法吗?

请画出你的绕线方法。

22.画线代替绳子,把定滑轮和动滑轮组装成既能改变用力方向又能省力的滑轮组。

23.下图有问号一边的钩码会动吗?

如果会动,是向上,还是向下运动(在图中用箭头表示)?

并说说为什么?

24.给你2个钩码怎样才能使下面的杠杆达到平衡呢?

请在下图中画出来。

25.给你2个钩码,怎样使下面的杠杆尺达到平衡呢?

请在下图中画出来。

 

26.我的认识。

下图里长方形的重物为1000克,?

处要挂(______)克的重物,才能使滑轮组平衡?

27.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如果实验时只有8个相同的钩码,杠杆上每格等距,如图所示,当在A点挂4个钩码时,则怎样挂钩码可以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请设计两种方案)

28.探究与实践。

如下图所示,要使杠杆保持平衡。

(1)若要使它是一个省力杠杆,则要在______________处挂______________个钩码。

(2)若要使这个杠杆既不省力也不费力,则要在______________处挂______________个钩码。

(3)若要使它是一个费力杠杆,可以在____________处挂______________个钩码;还可以在____________处挂______________个钩码。

29.如图所示,杠杆平衡,若在右端钩码下加挂2个等重的钩码,左端钩码的位置应当向__________移动___________格,才能使杠杆重新平衡.

30.画出下图各力的力臂

31.一根扁担长2米,前后两个筐内分别装有300牛和200牛的货物。

问:

人肩挑处离前筐多远才能平衡?

(不计扁担及筐的质量)

32.在下图中,O为支点,物体重G=15牛,在竖直向上力F的作用下杠杆处于平衡状态,F=_________牛;若将力F的方向改为沿图中虚线的方向,仍使杠杆在图中位置保持平衡,F的大小将_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3.在做“研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时,挂钩码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实验中只有10个相同的钩码,杠杆上每格宽度相等.当在A点挂上4个钩码时,应怎样挂钩码才可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请在图中画出两种设计方案. 

34.把下面的滑轮用线连起来,并写出它们的作用。

作用:

作用:

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

35.画出下面工具的用力点、阻力点、支点,并填空。

A、B、C、

上图中省力的杠杆有(),不省力的杠杆有()。

36.请根据下图所示的滑轮(组),回答问题:

(1)图1的滑轮是________,这种滑轮可以改变力的__________,但不能省力。

(2)图2的滑轮是___________,这种滑轮可以_______________,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3)图3是一个滑轮组,它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7.科学探究题

1、用一根绳子把几个钩码系在螺丝刀的刀杆上,转动刀柄,将钩码吊起;再把这个几个钩码系在刀柄上,转动刀杆,将钩码提起。

我的发现:

__________________

我的问题:

我手握螺丝刀的刀柄向左转,有同学能握住螺丝刀的刀杆向右转,能战胜我吗?

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8.要让下面的杠杆平衡,我们可以在右边的第(_______)格挂上(_____)个钩码。

39.下图是六1、班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用橡皮筋和木棍做成的正方体框架,这种框架能承受较大的重量,请根据正方体框架结构图分析其能够承受较大重量的原因。

下图是我们在建筑工地上经常看到的塔式起重机。

请回答下列问题。

40.

起重机的塔身和塔臂采用三角形框架,

与采用四边形框架相比,()

A.节省材料

B.减轻在重量

C.不易变形

41.起重机通过钢缆将塔臂与塔身固定,使很长的塔臂能承受很大的重力,这跟我们学习过的()原理相似。

A.平桥B.拱桥C.钢索桥

42.起重机吊钩上的是(),它与顶部固定着的滑轮一起组成滑轮组使用。

A.轮轴B.定滑轮C.动滑轮

43.除了起重机上用了滑轮,校园内的旗杆顶端也有一个滑轮,

该滑轮的类型是()。

A.动滑轮

B.定滑轮

C.滑轮组

44.起重机是利用电动机产生的动力工作的,在电动机中,能量是这样转换的:

()。

A.电能→动能B.化学能→动能C.动能→电能

45.(   )正确反映了力在瓦楞纸中的传递方向。

A.

B.

C.

D.

46.比较瓦楞纸板的面板纸、衬里纸和瓦楞纸的软硬,可以发现________最坚硬。

47.(   )组数据可以表明“瓦楞纸板的厚度大,它的抗弯曲能力就强”。

A.

 

B.

C.

48.小明观察数据表得出“瓦楞纸板里的瓦楞数量越多,抗弯曲能力就越差”。

你是否支持他的观点?

请简要地说明理由。

________

49.与B型瓦楞纸板相比,为什么A型瓦楞纸板更容易破损?

请简要地作出解释。

________

50.看图填空

球形、拱形、框架、悬拉、拱桥、天文台、钢索桥、铁塔

_______的_______结构

______的______结构

_______的________结构

_______的_______结构

纸梁的抗弯曲能力。

小明研究纸梁抗弯曲能力,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纸梁的厚度

一张纸

两张纸

三张纸

四张纸

五张纸

抗弯曲能力的大小

(放垫圈的个数)

预测

1

4

8

12

16

实测

2

8

15

25

40

51.把实测的数据制成曲线图。

52.请给小明的实验选一个合理的实验名称:

(   )。

A.纸的抗弯曲能力对纸的厚度影响

B.纸的数量对纸的抗弯曲能力的影响

C.纸的厚度对纸的抗弯曲能力的影响

53.该实验可以得出怎样的结论?

________

54.同伴丁丁为了节约材料,改变了实验方法,即用同一张纸进行对折来改变厚度。

你认为合理吗?

为什么?

________

科学课上,老师要求同学们用报纸制作纸桥。

下面是小明制作的直管框架桥,桥面和底面分别如图所示。

55.该桥梁中的直管,与()有相似的特征。

A.拱形B.三角形C.四边形

56.关于该纸桥的跨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跨度是指两个书之间的距离B.跨度是指桥的长度C.跨度是指桥的宽度

57.测试时,小明应该怎样放置重物?

()

A.尽量靠近两边的书本,这样可以增加承重能力

B.集中放在桥面中部

C.均匀分散地放在桥面上,避开书本

58.设计要求纸桥能承重1509重量,小明放了4辆不同的玩具小车,纸桥没有压垮,但小明仍然无法判断是否符合承重要求。

()的做法最合理。

A.先用天平把小车的质量称出B.把小车改为垫圈C.把小车改为钩码

59.测试后,小明发现纸桥的桥面可以适当改进,下面()的改进措施更合理。

A.用瓦楞纸替代报纸做桥面

B.在桥面中间用报纸加一层W形的夹层

C.给桥面粘缠叠加多层的胶带

60.如图是法国巴黎的埃菲尔铁塔,通过图片我们可以看出埃菲尔铁塔

采用了大量的________结构,并且________小、________大,________轻、

________重,因此很稳固。

除此之外框架铁塔还具有________材料,________

阻力小的特点。

钢索桥的桥塔为什么要修那么高?

请根据下面的提示完善实验过程,并回答相关问题。

61.完善实验过程。

实验设计:

探究桥塔修得很高的原因

提出问题

钢索桥的桥塔为什么要修那么高?

实验材料

绳子、小木板、椅子、重物。

实验步骤

①用小木板当“桥面”,用绳子当“钢缆”,用椅子背当“________”,建造一座“钢索桥”。

②首先在桥面上放重物,然后两个人分别拉动“钢缆”并体会把“桥”吊起来时朝什么方向用力。

③让绳子下垂多一些和把绳子尽量拉平直一些,感受用力大小的变化并思考桥塔修得很________的原因。

实验现象

62.结合实验过程以及相关提示回答下列问题。

①我发现,桥塔修得很高可以________(填“增大”或“减小”)钢缆的拉力,从而________(填“增大”或“减小”)钢索桥的承载能力。

②钢索桥主要是由钢缆、桥塔和桥面组成的。

________是桥承重的主要构件;________是被钢缆吊起的供行人和车辆通行的路面;________是支承钢缆的主要构件。

③钢索桥的显著特点是桥面被________吊起,跨度很________(填“大”或“小”)。

63.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如图为建筑用脚手架主要采用了________结构,

请试着解释脚手架中斜杆的主要作用________。

(2)搭建建筑用脚手架时主要采用圆形钢管,请分析它的优点。

64.搭一个瓜皮拱。

(1)方法与步骤:

_______________

(2)注意问题:

_________________

65.根据下表提供的实验数据,可知这组同学研究的是材料的宽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大小关系。

材料宽度

1倍宽

2倍宽

3倍宽

4倍宽

承受的垫圈个数

2个

4个

6个

9个

(1)本实验中材料抗弯曲能力的大小是通过________来体现的。

(2)此实验必须控制相同的量有:

________(写出2个即可)

(3)分析表中数据,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________。

66.下图是我们在建筑工地上经常看到的塔式起重机。

请根据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它的塔身和塔臂都是用钢材做的骨架式结构。

我们把它叫做________结构。

这种结构非常牢固稳定,是因上塔身由许多________形结构组成。

(2)它的塔臂很长,通过钢缆与塔身固定起来,使起重机能吊起很重的建筑材料。

钢缆能承受巨大的________,这跟我们学习过的________(填“拱桥”“平桥”或“钢索桥”)原理一样。

(3)塔式起重机是利用电动机产生的动力工作的,电动机工作的基本原理是:

用电产生磁,利用________的相互作用转运。

(4)工作人员进入现场工作时,必须戴上安全头盔。

安全头盔形状属于________形,可以看成________组合。

瓦楞纸的抗弯曲能力很强。

小明将一张正方形瓦楞纸板裁成大小不同的两张长方形纸板,对比测试两张纸板的抗弯曲能力。

下图是“较小纸板抗弯曲能力测试”的实验装置俯视图。

67.裁开的两张瓦楞纸板,它们的(   )是不同的。

A.长度       

B.宽度C.厚度

68.如果将右上图所示实验中的两根“桥墩”靠得更近一些,其他的条件保持不变,那么这张较小纸板能承受的垫圈数量(   )。

A.保持不变      

B.比原来多

C.比原来少

69.放置垫圈时,下面操作正确的是(   )

A.选择大小相同的垫圈进行测试

B.垫圈集中放置在纸梁桥墩处

C.当第20个垫圈放置后纸梁被压垮,计数为20个

70.下图所示的对比实验中,比较两张大小不”同的纸板承受的垫圈数量(   )。

A.两块纸板承受的垫圈数量相同

B.小纸板承受的垫圈数量更多

C.大纸板承受的垫圈数量更多;

71.建筑中用的石棉瓦为什么要制成这种形状?

A.增强抗弯曲能力

B.减少抗弯曲能力C.以上都不是

72.该试验中,瓦楞纸的抗弯曲能力用单位(   )表示最科学。

A.牛顿B.克

C.个

73.关于瓦楞纸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直接用来包装易碎、贵重物品,不需要再加泡沫,很便利

B.许多瓦楞纸都有多层W形纸芯

C.瓦楞纸的抗弯曲能力强主要与纸芯的形状有关

纸梁的形状与抗弯曲能力有什么关系?

请根据下面的提示完善实验过程,并回答相关问题。

74.完善实验过程。

实验设计:

“探究纸梁的形状与抗弯曲能力的关系”

提出假设

纸梁的形状与抗弯曲能力的关系

实验材料

A4打印纸5张、大小相同的垫圈若干,科学书若干本(做“桥墩”用)

实验步骤

1.将参加实验的同学分成几个小组,然后小组分工,分别将A4纸折成“U”形,“”形,“□”形,“○”形。

2.将折好的各种形状的纸梁放在科学书做成的“桥墩”上,使各种形状的纸梁的_________保持相同。

3.将垫圈逐个放到纸梁上,直到纸梁受压弯曲到中部接触桌面为止,然后记录垫圈的数量。

实验结论

改变纸梁的_____________,可以改变纸梁的抗弯曲能力。

75.结合实验过程以及相关提示回答下列问题。

①我发现,改变薄板形材料的形状,可以使它的抗弯曲能力________(填“增强”或“减弱”)。

②这个实验的变量是________。

③为了保证测试的准确性,每次实验必须保证“桥墩”的________、“桥墩”之间的________等均相同,并且垫圈的________不变。

76.猜谜语:

一个老爷爷,别看年纪大,走路左右摆,就是不倒下。

谜底:

不倒翁。

小朋友,你见过不倒翁吗?

它身体的底部是半球形的,但是不管你怎样推它,

它都不滚动,也不倒下,很有趣。

为了探究为什么不倒翁不会倒下,我们把

不倒翁打开,发现里面最底部有一块铁。

把这块铁拿出来后,不倒翁很容易

就倒下了。

根据我们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解释一下不倒翁不会倒下的原因。

根据我们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解释一下不倒翁不会倒下的原因。

77.瓦楞纸板常常被用来制作纸箱。

当我们把瓦

楞纸板剖开后会看到右图所示的结构,你能猜测

一下为什么瓦楞纸板的结构会使柔软的纸变坚硬吗?

78.小明用两个木块和一张纸片模拟建造了一座桥(如下图)。

他研究了桥的跨度和承重的关系,测量结果如下表所示。

由此实验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桥的跨度

10cm

12cm

14cm

16cm

18cm

垫圈个数

5个

4个

3个

2个

1个

当跨度是8cm的时候,你认为可以承受______________个垫圈。

小明做“纸的厚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大小”实验的实验结果记录如下:

纸的厚度

1张纸厚

2张纸厚

3张纸厚

4张纸厚

5张纸厚

抗弯曲能力的大小(放垫圈的个数)

观测

1

4

8

12

16

实测

2

8

15

25

40

79.把实测的数据制成折线统计图。

80.分析实测的数据和折线图,请你做出合理的解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1.如图所示是拱形桥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在设计拱形桥时,拱形的两端都要修建坚

实的桥墩,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82.根据下表提供的实验数据,可知这组同学研究的是B材料的_____________与抗弯曲能力的大小关系。

材料宽度

1倍宽

2倍宽

3倍宽

4倍宽

承受的垫圈个数

2个

4个

6个

9个

(1)本实验中材料抗弯曲能力的大小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体现的。

(2)此实验必须控制的相同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2个即可)。

(3)分析表中数据,你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3.拓展应用

填写下表

输入的能量形式

用电器

输出的能量形式

电能

电饭锅

(______)

电风扇

(______)

电视机

(______)

电灯

(______)

电炉

(______)

84.填写下表

电能的来源和转化:

电能的来源

转化的能量

输出的能量形式

普通电池

(________)

(________)

光电池

(________)

(________)

水电站

(________)

(________)

热电厂

(________)

(________)

风力发电站

(________)

(________)

85.下图是研究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的对比实验。

该实验证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6.在研究电磁铁磁力大小与线圈中电流强度的关系时,小明通过改变线圈中电流强度这一因素,而使铁芯的上线圈的圈数等因素不发生改变,得到下面的实验数据。

实验次数

改变因素

测试结果

第一次

用一节新的干电池

1次吸住7枚大头针

第二次

用二节新的干电池串联起来

1次吸住17枚大头针

第三次

用三节新的干电池串联起来

1次吸住26枚大头针

实验中改变的因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改变的因素是:

缠绕在铁芯上线圈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实验中记录在表格中的数据,归纳出实验的结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87.“神舟八号”飞船在位于酒泉的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成功,并与前期发射的“天宫一号”实现两次空中对接。

这是我国航天史上的又一重大突破,让世人刮目相看。

请根据这一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1)发射时可以看到,运载火箭尾部有大量火焰喷出,推动飞船升空。

火箭之所以能升空是依靠强大的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