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用月亮表达思乡的诗句.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976034 上传时间:2023-05-22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1.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李白用月亮表达思乡的诗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李白用月亮表达思乡的诗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李白用月亮表达思乡的诗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李白用月亮表达思乡的诗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李白用月亮表达思乡的诗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李白用月亮表达思乡的诗句.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李白用月亮表达思乡的诗句.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李白用月亮表达思乡的诗句.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李白用月亮表达思乡的诗句.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李白用月亮表达思乡的诗句.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李白用月亮表达思乡的诗句.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李白用月亮表达思乡的诗句.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李白用月亮表达思乡的诗句.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李白用月亮表达思乡的诗句.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李白用月亮表达思乡的诗句.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李白用月亮表达思乡的诗句.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李白用月亮表达思乡的诗句.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李白用月亮表达思乡的诗句.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李白用月亮表达思乡的诗句.docx

《李白用月亮表达思乡的诗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李白用月亮表达思乡的诗句.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李白用月亮表达思乡的诗句.docx

李白用月亮表达思乡的诗句

论文编号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汉语言文学专业

毕业论文

号010310100780

论文题目论白诗歌中月亮的意象

树新

指导教师石海光

论白诗歌中月亮的意象

作者:

树新

单位:

师大学青年政治学院

[容摘要]:

白的一生都与月亮有着不解之缘。

自古以来月亮就很浪漫,而诗人对月亮的那份独爱,那份真挚,那份同生共死,使笔下的月亮更加风情万种,千姿妩媚。

在白笔下的月亮有乡思乡闺的,感慨人生的,感叹历史的,清幽淡雅的,伤感时事的……无所不及。

[关键词]:

白诗歌月亮意象

自古以来泱泱华夏民族对月亮就有一份独特的情感,人们喜欢月亮,崇拜月亮。

尤其是文人骚客们对咏月亮诗歌更是数不胜数、千姿百态并且还都赋予了她无数风情。

月亮,从而被卷入中国的文学殿堂。

千百年来,使历代文人所传唱。

在诗歌的国度里写月亮的诗歌灿若星河,名篇佳句更是层出不穷,在这其中白便是佼佼者。

白的一生都与月亮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和不解之缘,或者说他对月亮有着一种独特的爱恋,在他的笔下月亮更是千姿百态。

在白的诗歌中涉及月亮诗歌高达三百多处。

月亮就如“月随碧山转,水合青天流”的诗情画意,“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的神奇梦幻,“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孤独寂寞,“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的真挚友谊,“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的生命感慨。

白笔下的月亮有千姿万态的风情万种,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月亮在白诗歌的意象美。

一、月亮的独特——情感

月亮在中国已成为一个历史文化,它早已超出了赋予她本身所在的意义。

在中华民族文化海洋中,尤其是在灿若星辰的诗歌中,早已形成了一个独特的文化意象。

月亮本无情,但文人骚客们面对皎洁的月亮变产生了无限的畅想,并赋予了月亮真挚的亲情。

把自己的满腔真情,无限乡思都赋予了广袤天空中的那轮优美的月亮之上。

在白的诗歌中,月亮便是故乡,寄托了诗人的恋恋依乡之情;月亮便是闺妇眼中的柔情哀怨,有着无限的孤独与相思;月亮便是边塞战士孤寂的身影,有着一抹苍凉与悲壮。

(一)望明月抒思乡之情

自古以来,就把月亮作为思乡的一种寄托被历代文人所使用。

人们追求和睦、美满的幸福家庭,追求对祖国的挚爱。

在这种强烈的回归故里中望月思乡变成为一种固定的文化。

无论是客居他乡、孤寂漂泊的游子,还是久戍边关、悲壮凄凉的边塞战士,月亮都是诗人借用的寄托手法。

白的乡思最著名,甚至人人皆知。

如《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1】

这是一首抒情诗,描写无声的月光和客居他乡的漂泊游子,在秋夜望月时的思乡之情。

生动形象的描绘了诗人在深夜人静,辗转难眠思乡的情感。

同时也表达了背井离乡游子的共同心声。

诗中没有神奇新颖的想象,也没有精巧华美的词语,有的只是对家乡深深的思念。

望月就将白对故乡的思念一一表露出来。

他对故乡的思念全都寄托在这质朴无华、平淡如素的文字上,全都寄托在夜空中那轮皎洁的明月之上。

正因“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是思乡的千古名句,所以月亮便成了那些漂泊他乡的游子对家乡思念的寄托。

在几个明月高照的夜晚中,无数漂泊孤寂的游子,面对那轮高洁的月亮都会低沉的浅唱,思乡之情就油然而生。

即使是不经意间听见那哀声叹气的轻吟也是潸然泪下。

而另一首《峨眉山越歌》: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1】

此诗写的是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故乡的月亮也念念不忘。

看见峨眉山的月亮很微小,但显得特别秀美。

然而又由于山影倒映,月亮显得更加明净。

秀美明净的秋月倒映在晶莹碧绿的江水之中,这就比某处的月亮倒映在某处的江水中更加优美,更加美丽。

这是白在峨眉山下所见的奇特的景色,倾诉了即将离乡的游子对家乡的热爱和眷恋。

峨眉山的月是故乡的象征,也是白感情的依托。

无论是漂泊他乡,还是游侠仙境,峨眉山月的身影总在诗人的心头环绕,徘徊。

与其说秀美明净的秋月是白对家乡依依不舍之情,倒不如说是因诗人对家乡的万般不舍的眷恋使月亮显得更加恬静清幽,秀丽唯美。

(二)览明月抒思情之感

白的一生经历坎坷,但性格却豪迈奔放。

他一生中最渴望的就是在边关建功立业一展雄才,然而他却命途多舛,终使他壮志未了。

因此诗人便把自己这种浓烈的愿望写进了诗歌的海洋中,也许正是因为诗人有着这样强大的的理想与抱负,所以白在边塞的月亮中少了些往日的凄凉的悲伤,反而多了一份侠士的豪放与奔放。

如《塞下曲六首》其五:

“塞虏乘秋下,天兵出汉家。

将军分虎竹,战士卧龙沙。

边月随弓影,胡霜拂剑花。

玉关书未下,少妇莫长嗟。

”【1】

这首诗虽写边关征戍,但却无半点哀怨和惆怅。

且字里行间无不显示出唐朝的强势以及战士们的必胜信念和献身精神。

月亮本身就无情,但文人墨客们便赋予月亮无限的深情。

有的欢喜、有的忧伤、有的感慨等等。

月亮的扑朔迷离使月亮成为表达情与爱的寄托和寄望,同时也是久守边关战士回归故里的依托与期望。

当然边塞战士在白浪漫的笔下并非全都是豪迈奔放的,也有久戍边关思乡的悲凉与哀叹。

如《关山月》: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2】

此诗是一幅有关、山、月的辽阔的边塞诗。

这首诗用寥寥数语,便把边塞所特有的雄浑景象描摹出来。

没有浓浓重绘,却将戍边生活描写得如在眼前。

写出了战士离别家乡之苦,怀念家乡之情,一思一叹融入那苍茫的明月中。

又如凄靡的《子夜吴歌·秋歌》: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2】

这是《子夜吴歌》四手首诗之一,写的是秋天。

但说的并不是一味凄凉。

而是孤独远于超奇妙之意,给人以无际之感。

皎洁的月光照在长安城,出现了一片白色的世界,是思妇们的一种凄靡。

伴着秋风随处都能听见用杵捣衣的声音,起起伏伏,是思妇的哀愁。

而此时的月亮便充满了殷殷思情,不解相思之苦。

可见谪仙般的白并未抛开凡间的痛苦,而是把自己游历凡间的人情冷暖、相思用其仙人之笔寄托这轮如灵魂似泪的明月中。

从而使月亮成了闺中悲伤的思妇,成了军中的痴情男儿。

而其《长相思》更是动魄心魄,《长相思》:

“长相思,在长安。

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

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

美人如花隔云端。

上有青冥之高天,下有渌水之波澜。

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

”【1】

此诗写出了无数相思者的相思之苦,以及人们对相思的那份深沉的执着。

“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

写的是在孤灯下饱受相思之苦的相思者对月亮长叹与诉说。

月亮便成为相思者们心目中的美丽佳人,但是高高在上的明月而

又是那么的遥不可即。

因此只能用一声声长叹来压抑着心中是我那份相思。

但对美丽佳人的思念和渴望是无法控制的,即使是摧心伤肝也在所不惜。

就算上有青冥,下有渌水,都不能表达心中的那份痴情。

但是天长而又路远,梦魂很难到达。

于是,只能可把心中的那份相思,全都寄托在那遥远的天边,可以一同共念、共思、共叹的月亮之上。

因此月亮不是本来的意象了,而是幻化无数相思者的美丽佳人。

有许多的月亮,在白的笔下便化成了边塞战士思归的家乡,也幻成了闺中少妇的孤独落寞。

征夫们的思乡之情、怨妇们的相思之苦,而然多情的白并没有忘记友情: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这时的月亮是友情的化身,白把对挚友的怀念和同情一起带走了,送给了远方孤独的朋友。

把两颗相隔千里的心紧紧联系在了一起。

这便是白中的月亮——有着凄美的思情,又有着誓言的执着。

二、月亮的独特——感知

月亮有着极其特殊的时间感、空间感和运动感,月亮便成了怀才不遇文人骚客感慨惋叹的对象,也是对其心灵创伤的慰藉。

白堪称天赋奇才但却怀才不遇,使他显的特别孤寂与悲壮。

月亮便是如此,在漆黑的夜空中,孤独的冷清,于是便成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文人骚客们倾诉感叹的对象。

白更是把月亮当成了患难同行的挚友,诗人对月亮的感知、哀叹、沉思的诗歌也很多.

(一)感叹历史的苍茫

岁月的沧海桑田,历史的年轮往返在淹没与流失之中,而又流在亘古不变的月亮之中,文人骚客们面对着那轮优美的月亮,总有一种物是人非之感慨。

白是盛唐文化的天才诗人,白的诗歌千古传唱,震撼着一代代人的心灵。

而白诗歌中月亮的意象就如同白“诗仙皇冠上的明珠一样,璀灿夺目,灿烁古今。

月亮,从古至今,用它独特的神秘指引着人类无尽的遐想。

千古明月,默默的视着尘世间的沧海桑田,人们从它的阴晴圆缺里勾勒出种种遐想。

并从这千古不变的月亮中探索历史的演变和古人的情思。

如《夜泊牛渚怀古》:

篇二:

白月亮诗词

与眷恋;在失意者的笔下,它则又成了失意、孤寂与落寞的象征……

白一生与月亮结下了不解之缘,有幼年时对月亮稚气的认识: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古朗月行》);也有饮酒兴起时的“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下独酌》);更有游子思乡时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静夜思》)……在其现荐的一千余首诗作之中,涉及月亮的就达380余首,数目之多,可谓唐诗这冠。

由此也足以看出白对月亮的情有独钟。

可以说,古代诗人之中,白对月亮的

描绘是最为复杂,最为全面,也是最为完美的。

纵观白的咏月诗,其笔下的月亮呈现出各种形态,如“圆月”“初月”“新月”“半月”“弯月”;各种色彩,如“明月”“皎月”“素月”“清月”“朗月”;就时间而言,有“寒月“”冬月“晓月”“夕月”“古月”“汉月”“夜月”;就地点而言,又有“天门月”“西江月”“峨眉月“巴月”“秋浦月”“地月”“萧湘月”等。

而白天生豪迈奔放的性格又使得他可以支“泛月”“醉月“乘月”“揽月”“寄月”甚至去“赊月”。

“如此地喜月、爱月、玩月、咏月,白可谓是古今第一,天下无双。

”了白不尽的诗兴和灵感。

而白更加发挥了自己丰富的想象,并将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和深刻的哲理精神融入兰中,使月亮由自然客体向人格意志转变,使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月亮意主题提升到一个新的境界。

总之,在白的月亮世界里,不仅有灵动飘逸的物境,更是饱含了作者人格意志的“我境”,显示出独特的意境之美与独特的浪漫性,体现了自己支理想和光明的不懈追求与探索。

以下就对白的月

亮世界以及他的大胆开拓与创新做出的具体分析:

一、白的月亮世界

首先,白的咏月诗创造出了优美的意境。

月景在白的笔下总是表现得美丽非凡。

“在描写月色时,总是有水相伴。

月或倒映湖中或伴随着大江溪流,月光水光交织在一起相映成趣。

”如《送王屋山人万还王屋》中写道:

“万壑千岩,峥嵘镜湖里。

秀色不可名,清辉满江城。

人游月边去,舟在空中行。

”月下乘舟,湖水与岸的真实感被月夜给模糊了,使诗人产生错觉,仿佛行在空中,向月亮游去。

诗人如入仙境,

呈现出一种超凡的境界。

其次,白在描写物境之美的同时,融入了自己的主观之意,使景与情有机结合,达到以景写情,以情衬景的效果。

此时的月也已不再是单纯的自然之物,而是自然的人化。

综合起来,白的咏月诗所表

达的情感可分为以下几类:

1、表达失意与孤寂的心情

白一生历经坎坷,其性格豪迈奔放,但又高傲自大;心存远大的报国理想,无奈却报国无门,失意与惆怅伴随其大半生。

此情此感也只能寄托于诗作之中以做宣泄。

如他在《长相思》一诗中这样写道:

“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帏望月空长叹。

”;便是借月来抒发自己沦落的惆怅,借用比喻的手法烘托自己被迫离就的痛苦心情。

白一生都在幻想自己能在政治上有所作为,能建功立业,功成身退是他的理想人生。

但是,他为人真率狂放,蔑视权贵。

国为不为奸佞所容,所以他的一生都不尽如人意,仕途坎坷,屡遭谗毁,他在不少诗歌中都写下了自己这种愁苦之情。

如《古风》一诗中写道:

孤兰生幽园,众草共芜没。

虽照阳春辉,复悲高秋月。

飞霜早淅沥,绿艳恐休歇。

若无情风吹,香气为谁发?

”在这里,白也借月来抒发自己

理想的失落和感叹自己仕途的坎坷。

由于如此种种的遭遇,使得白也是孤独寂寞的,现实中屡遭打击却无处申诉,只能借诗抒怀。

如《夜泊牛渚怀古》中“登舟望秋月,空忆将军。

”尚牛渚乘月泛舟遇见袁宏月下朗吟这一富于诗意的故事,和诗人眼前所在之地(牛渚西江),所接之景(表天朗月)的巧合,便是诗人由“望月”而“怀古”的主要凭借。

诗人面对空中明月,心情无限孤寂,政治抱负不能实现,世上知音难觅,惟有仰空长叹。

而《鹦鹉洲》中“迁客此时徙极目,长洲孤月向谁明”则饱含了对黑暗社会不重视人才的不合理现象的控诉。

月亮作

为皎洁真率的象征,被白赋予了更多的人性和灵性,也成为了他倾诉苦闷的对象。

在白的一生中,月

亮就像一个忠诚的朋友,始终陪伴在他的身边。

2、表现豪迈洒脱的性格和飘逸超旷的胸襟

白兼具儒、道、任侠精神,也造就了他豪迈洒脱的个性和飘逸超旷的襟怀。

如《东鲁门泛舟》中:

“若教月下乘舟去,何啻风流到剡溪。

”诗人将月下泛舟,遨游太空看作是人生无穷的乐事。

《唐摭言》甚至以“水中捉月”为白生命的归宿点。

“白着宫锦袍,游采石江中,傲然自得,旁若无人,因醉水中捉月而死。

”传闻虽不可信,但从中我们却可以看出白对月亮喜爱的程度。

因此,他竟敢上天捉月。

如《宣州眺楼饯别校书云》中的“俱怀逸光壮思飞,欲上表天揽明月。

”由此我们也看到一个想象丰富,个性洒脱的诗仙形象。

而他的《把酒问月》更是逸兴豪迈,感情丰富,语言夸。

其中的“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

与人相随。

”引出了人与月之间若即若离,似却近的关系,并引发了对人生哲理的探求与思考。

人生是短暂的、痛苦的、其间有着不尽的坎坷与曲折,孤独与寂寞,但白却可以让自己尽量忘却这一切,去享受人间的自由与快乐。

如《将进酒》在自己失意之时,白却仍能吟出“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这样旷达豪迈的诗句,我们也不得不为他有如此宽广的胸襟而感叹。

又如《关山月》中“明月出天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白心境开阔,因此,他的月亮也随之开阔和雄壮。

读后,使人心胸一振,我们也找不到他一丝惆怅的借月咏愁情的意象。

再如他在《玉壶吟》中写道:

“烈士击玉壶,壮心异暮年。

三杯拂剑舞秋月,忽然高咏涕泗连。

“这里的刀光剑影,显示出诗人那种拂剑而起的游侠豪情。

月亮在此也不再委靡惆怅,而体现了一种壮怀激烈的豪情壮志。

白生平最渴望的就是做一名儒将,驰骋沙场,但他的一生都没有机会尝试,因此就把这种强烈的愿望写入了自己的诗作之中。

如《塞下曲》之五中写道:

“塞虏乘秋下,天兵出汉家。

将军分虎竹,战士卧龙沙。

边月随弓影,胡霜拂剑花。

”这类诗歌充满了一种侠肝仪胆的豪情。

“边月随弓影,胡霜拂剑花”他咏

边塞而悠悠闲谈,也许,这正是白儒侠风格所在。

3、表达自己清高、皎洁的品质以及与朋友之间纯洁的友谊

月,是清高、皎洁的象征,这也正好与白的先天秉性相契合。

如《月下独酌》中这样写道: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诗人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意能招呼明月为伴,表现了自己如月般冰清玉洁,超凡脱俗的节操。

也许,在现实的“出世”与“入世”的矛盾中,也只有明月能与自己进行心灵上的门交流,成为自

己永远的知己。

而在与友人的交往中,皎洁的月亮更代表了彼此之间友谊的纯洁与高尚,如在《哭晁卿衡》一诗中,诗人这样写道:

“明月不归沉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

”白将日本友人晁衡比作明月,把晁衡海中遇难比作“明月沉碧海”,表达了自己对友人真挚的痛悼之情。

而在听到友人王昌龄遭贬后,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寄》中寄予了无限的关切与同情。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朗西。

”诗人以寄月这种独特的方式,来表达对友人的安慰与关怀。

同时也用明月象征自己和友人品质的纯洁无暇。

这样的想象既奇特新

异,又无不是真情实感的流露,毫无做作之态,也显示了白文学功底的深厚。

4、表达离别思念之情

自古以来,月亮就作为离别、思念的一种寄托被历代文人使用。

如南朝庄《月赋》中有“美人兮音尘阙,隔千里兮共明月。

”明月亘古如斯,而世事变幻不定,这就不可避免地滋生思念的情愫。

白最为著名,甚至妇孺皆知的表达思乡之情的诗《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诗的字里行间都流露出诗人沦落天涯,眷恋故土的那份深情。

文字虽然短小,但涵却非常丰富,表达了久别故土的人的共同情感,能激发起人们的共鸣,读起来使人感到亲切而真实。

又如他在《赠崖待御》“谁怜明月夜,肠断听秋砧。

”一诗中也以咏月表达了因失意愁苦而思念故乡亲人的那份深情。

在他的《捣衣篇》

中: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通过描写妇女趋月夜为亲人捣衣的心情,表达了她们对远征丈夫的深切怀念。

而《关山月》则描写了塞外征人的见月思乡之情。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不论是对亲人的思念,对朋友的思念,还是对故乡的留恋,也或者是借月表达他人的思念,白都巧妙地把这种感情寄托在

明月之上,无生命的月亮在如上之多的情感的浸泡下也变得情真意切,鲜活灵动了。

“任何艺术境界,作为对某种生活美、自然美的提炼升华的产物,都或隐或显地渗透了诗人本身的意志。

”白的月亮世界恰恰体现了这一点,在他的咏月诗中同有单纯的以月亮本身为全诗的主题,而是有着

其深刻的思想和生活基础的。

这也正是白的月亮世界的特点,即客观物象融入主观情感。

白之所以对月亮怀有如此深厚的感情,并能将之出神入化地借用到自己用以抒发感情的诗作中,也是与中华民族传统的历史文化积淀分不开的。

传统文化中的月亮给予了白得以遐想基础和空间,但他并不满足于前人的给予,而是从自己的眼光出发,开拓了新的文化蕴涵与境界。

那下面我们就谈一下白

对中国传统文化中月意象的继承与突破问题。

二、白对中国传统文化中月意象的传承与突破

白笔下的月亮意象,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支脉,具有传统的共性。

月亮作为一个最为常见,也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的客观自然物之一,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占有极为显著的地位。

人文化史学的角度来看,月亮在古代就成为先人崇拜的对象。

“我国最迟在商周时就有了对于月亮的崇拜;到以后,民间就有了拜月的风俗,显著表现在每年的中秋节。

另外,由于月亮的隐显、圆缺,月食及月中的模糊图像,进一步激发了人的想象。

民间流传的传说,如“嫦娥奔月”“月中玉兔”“天狗吃月”等,将月亮进一步神话。

这一系列的

传统文化积淀在白心里,成为他迷恋月亮的文化底蕴。

月亮在中国历史文化和文学艺术中也是在不断发展的。

“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则明生焉。

”这种特殊的天象及与之相关的种种变幻莫测的自然物象(如日、月食)引起了远古中国远始人的注意。

他们在原本相信世间万物皆有生命的前提下,创造了月神:

《山海经》记载:

“帝俊妻常羲,生月十有二。

”《诗经月出》则是把月亮作为审美观照的对象的开端。

到南北朝,月亮开始作为独立的审美对象出现在南朝山水诗中。

宋庄的《月赋》,北周庾信的《舟中望月》等都有着力开发月亮作为独立审美客体的审美意义。

但尽管如此,从《月出》到孟德的“乌鹊南飞”再到六朝的月形象,都属于对月亮进行客观描绘的畴。

此时的月亮,只是被动地作为一个客观自然物象,被动地被主体感受,并按主体的意愿感受进行

描绘。

到了唐代,月文化就发展到了一个具有可塑性的阶段。

“唐代诗人们以王者的姿态开辟出异彩纷呈块块疆土,而白则匠心独具地完成了月亮由自然客体向人格意志的转变。

以闲心见月,以诗心赏月,以痴心醉月……(春景《白与唐代文化》中州古籍)反复出现在白诗中的月亮意象,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绿水静素月,月明白鹭飞。

”(《秋浦歌》)、“波光摇山月,星影入城楼。

”(《宿白鹭洲》),“月随碧山转,水合青天流。

”(《月夜江行》)、“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梦游天姥吟留别》)梦境与现实的交织,丰富的想象与神话传说的迭合,生动的比喻与强烈的抒情结合,以其独特的浪漫渗透整个月亮世界及诗作之中,完整地体现了诗人独特的

人格力量和深刻的哲理精神。

以上种种,在白的月亮诗作中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道前人之所未道,使中国文学中的月亮意象提升到一个全新的世界。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与夏十二登楼》)。

以雁写愁,古已有之;然而以月写喜,却是白的独创。

2、白赋予月亮丰富而深邃的象征意义,把月亮意象高度人格化,人性化,扩大和强化了月亮的文化意蕴。

其笔下千姿百态的月亮形象,可谓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而对于这些意象,白无不赋予它们深邃的文化蕴涵。

可以“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来慰藉自己的孤寂;可以“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引发思索;也可以“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朗西”来寄托对友人的关心。

餐风饮月,精心细品,怀之、思之、忆之、惑之,月亮可以无所不包,抒情达意,怀古忆人,叙事说理,应有尽有。

月亮意象的

文化意蕴被最大限度地挖掘出来。

3、白还创造出了前人从未尝试过的“沙月”和“石上月”。

前人在描写月亮时,几乎都是从流动的角度来描写与刻画的,如“水月”“云月”“风月”“湖月”等。

而“沙月”与“石上月”的意境描写给人的感觉却是凝固性多于流动性。

如“目皓沙上月,心清松下风。

”(《秋夜宿龙门香山寺南兰山下有落星潭可以下余泊舟石上寄何判官昌号》);“手舞石上月,膝横花间琴”(《独酌》);“对此石上月,长醉歌芳菲”(《春日独酌二首》)……从这里的“沙月”和“石上月”从句本意上来看,诗人希望通过这些物象映衬出月之皓皎,但是月光投射在沙和石上,石却显得皓皎。

此处不仅有光的色彩,更有心境糅合其中。

心如止水,投射在沙和石上的月光不会流动,心境也不再流动,而是流动后的凝固。

以沙和石作陪衬,从人们流动的意象中挖掘出凝固的意象,

这就是白“沙月”和“石上月”在文学创作中的贡献。

4、白把自己对人生、对宇宙、对社会的思考与顿悟托付于那轮涵丰富的明月,增加了月亮意象的哲理深度。

从“青天有月来几时?

我今停杯一问之”的醉意探索着“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的生命哲理,从而发出了“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的生命感慨。

如此深刻的哲理,直至白才被一

一揭示,这也称得上是白对中国传统文化中月意象的又一突破。

月亮,在白的生活遭际和情感磨难的历程中,成为其慰藉心灵的落脚点。

在现实世界中,为发实现兼济之志,白免不了忙于干谒求进。

但在诗歌中,他却用不计其数的名篇佳句,构建了一个属于自己的、远离尘世喧嚣的月亮世界。

而这个月亮世界正是他心的写照,并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熔铸了自己的人格和情趣,赋予月亮意象丰富的人格意志,体现了诗人强烈的个性特征。

白独特的人格魅力和气质个性,在其诗歌创作的过程中也发挥了极大的作用,使得月亮这一自然物象与自己心早已形成的认识相结合,达到“我心中有月,月中有我心”的境界。

(《白诗中月意象的文化意蕴》朝红)如此一来,白所创造的月亮意角就着上了白的色彩:

诗中月的愁绪意象、月的时间意象、月的情爱意象、以及月的

超然物外莫不如是。

月亮这一屡见不鲜的意象在白的笔下却变得熠熠生辉,中国古代文学中的月亮这一主题也因其而得到提升,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

皎皎夜空中的那一轮明月也因白而变得更加鲜活灵动,富于感情。

由此可见,白诗中对月亮意象的挖掘与开拓对中国传统文化及古代文学的发展所做出的贡献是不可估量

的。

月亮就像一颗璀灿夺目的明珠,在古代文学的长河中闪闪发光。

篇三:

白描写月亮的诗句

白之月

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静夜思》

2、人游月边去,舟在空中行——《送王屋山人万还王屋》

3、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渡送别》

4、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古朗月行》

5、独漉水中泥,水浊不见月。

不见月尚可,水深行人没。

——《独漉篇》

6、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

月行却与人相随?

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

但见宵从海上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药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