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统编人教版六年级下语文10古诗三首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976355 上传时间:2023-05-22 格式:DOCX 页数:92 大小:110.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统编人教版六年级下语文10古诗三首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2页
新统编人教版六年级下语文10古诗三首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2页
新统编人教版六年级下语文10古诗三首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2页
新统编人教版六年级下语文10古诗三首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2页
新统编人教版六年级下语文10古诗三首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2页
新统编人教版六年级下语文10古诗三首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2页
新统编人教版六年级下语文10古诗三首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2页
新统编人教版六年级下语文10古诗三首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2页
新统编人教版六年级下语文10古诗三首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2页
新统编人教版六年级下语文10古诗三首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92页
新统编人教版六年级下语文10古诗三首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92页
新统编人教版六年级下语文10古诗三首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92页
新统编人教版六年级下语文10古诗三首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92页
新统编人教版六年级下语文10古诗三首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92页
新统编人教版六年级下语文10古诗三首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92页
新统编人教版六年级下语文10古诗三首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92页
新统编人教版六年级下语文10古诗三首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92页
新统编人教版六年级下语文10古诗三首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92页
新统编人教版六年级下语文10古诗三首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92页
新统编人教版六年级下语文10古诗三首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92页
亲,该文档总共9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统编人教版六年级下语文10古诗三首优.docx

《新统编人教版六年级下语文10古诗三首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统编人教版六年级下语文10古诗三首优.docx(9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统编人教版六年级下语文10古诗三首优.docx

新统编人教版六年级下语文10古诗三首优

【新统编人教版】六年级下语文10.古诗三首优质课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马诗》是中唐诗人李贺所作的一组五言绝句,共二十三首。

诗歌通过咏马、赞马或慨叹马的命运,来表现志士的奇才异质、远大抱负以及不遇于时的感慨与愤懑,其表现方法属比体。

《石灰吟》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作者是明代诗人于谦。

于谦是一位与岳飞齐名的民族英雄,又是一位廉洁、正直的清官。

作者以石灰作比喻,抒发自己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品质和不同流合污情。

经过千万次锤打出深山,熊熊烈火焚烧也视平常事一样。

即使粉身碎骨又何所畏惧,只为把一片青白(就像石头的颜色那样青白分明,现在多用“清白”)长留人间。

《竹石》这首诗着力表现了竹子那顽强而又执着,坚韧不拔的品质。

是赞美了岩竹的题画诗,也是一首咏物诗。

开头用“咬定”二字,把岩竹拟人化,已传达出它的神韵;后两句进一步写岩竹的品格,它经过了无数次的磨难,长就了一身特别挺拔的姿态,从来不惧怕来自东西南北的狂风。

郑燮不但写咏竹诗美,而且画出的竹子也栩栩如生,用他的话说是“画竹子以慰天下劳人”。

所以这首诗表面上写竹,其实是写人,写作者自己那种正直倔强的性格,决不向任何邪恶势力低头的高傲风骨。

同时,这首诗也能给我们以生命的感动,曲折恶劣的环境中,战胜困难,面对现实,像岩竹一样刚强勇敢,体现了爱国者的情怀。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会写“络、锤、凿、焚”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默写《竹石》。

3.通过朗读并结合插图、借助注释了解诗歌大意。

4.了解三首古诗中表达的诗人志向,学习“托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教学

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默写《竹石》。

2.通过朗读并结合插图、借助注释了解诗歌大意。

教学

难点

了解三首古诗中表达的诗人志向,学习“托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第一课时

 一、课题引入

1、(出示图片)同学们,看!

这是什么?

(马)你们都知道有关马的哪些知识呢?

同学们说得真好,那你们喜欢马吗?

(喜欢)是呀,不但同学们喜欢马,古代人也很喜欢马,他们通过不同的方式歌咏马,赞美马。

其中在众多歌咏马的名篇中,有一首诗独树一帜,千古流传,表达了许多人的共同愿望,你们想知道是哪首诗吗?

(想)好,今天,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这首诗。

2、板书课题——马诗

3、齐读课题:

马诗

二、学习新课

(一)回忆一下,学习古诗的方法有哪些?

1.学生汇报:

①看诗题明对象;②看作者知背景;③看诗文解大意;④看资料(注释)悟诗情;⑤反复诵读入诗境。

2.师:

好,我们就用这些方法来学习《马诗》。

好,我们再次齐读诗题——《马诗》。

同学们,通过看诗题,我们知道,这首诗,诗人描写的对象是什么?

(马)

3.师:

同学们回答得非常好,那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呢?

指名(李贺)课前,老师让大家预习这首古诗,现在,谁来汇报一下,你们收集的有关李贺的资料?

4.学生汇报。

(出示幻灯片)教师补充

(二)初读古诗,读准字音。

1.师:

我们已经明确了这首诗的描写对象,又知道了诗人的背景,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古诗,一起看看古诗写了什么。

首先请同学们听老师范读古诗,注意听清每个字的读音。

2.下面,请同学们自由读古诗,边读边把本课的生字圈出来,加上拼音,不熟的地方多读几遍。

3.圈好生字了吗?

请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一记这些生字,然后把你的识字方法和同桌说一说。

4.本课的生字你们都认识了吗?

老师把这些生字请到大屏幕上来,你们还能认识他们吗?

(课件出示)(络锤凿焚)指名读,齐读。

现在,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每个字各笔画在虚宫格中的位置,然后工工整整地写一遍,展示作业。

这是***写的字,看他写得多好,我们要向他学习,也把字写得这样好。

下面,谁能为这些生字组词呢?

同桌之间比一比,赛一赛,看谁组的词语多。

5.我们再把这些生字带到古诗中读一读好吗?

课件出示,指名读。

6.五言古诗,朗读时怎样停顿比较好呢?

学生汇报。

好,谁能按照这样的停顿再读一读。

我们一起读一遍。

7.自读诗文,启迪质疑。

用学过的方法,自读,思考:

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

自己读懂了什么?

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8.汇报交流,教师点拨。

9.品读第一、二句。

理解:

大漠:

广阔无边的大沙漠。

   燕山:

指燕然山,今蒙古国境内杭爱山。

   钩:

古代的一种兵器,形似月牙。

这两句诗中,哪些词语两两相对?

这样写,看起来怎样?

读起来呢?

在这里,把什么比喻成了什么?

还把什么比喻成了什么?

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意思。

(漠漠旷野,沙石像雪一样晶莹洁白,燕山顶挂着一弯金钩似的新月。

指导朗读。

赏析前两句,师生共议“沙如雪”“月似钩”的丰富意涵:

说一说这是一番怎样的情景?

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肯定学生富有创意的个性化理解。

是呀,一弯冷月下,大漠闪现出如雪般的清辉,是那么清冷、悲凉,气氛是何其肃杀。

此时此刻,你仿佛听到了什么?

你心里在想什么?

你马上要做什么?

边关战事一触即发的形势下,本是良马驰骋关山的时刻,可是,情况却是如此吗?

(不是)所以,诗人情不自禁地发出了这样的呼喊:

学生(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10.品读三、四句。

何当:

何时将要。

金络脑:

用黄金装饰的马笼头。

走:

跑。

清秋:

金秋,取自秋高气爽之意。

这是一匹怎样的马?

(引导学生抓住“金络脑”“快走”,明白这两个词形象地暗示出骏马轻捷矫健的风姿。

这两句诗是什么意思?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什么时候才能够带上黄金的笼头,在秋高气爽的战场上奔驰杀敌呢?

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内容?

是呀,一匹千里之驹,纵有广阔天地,却不能肆意纵横,驰骋关山;一个满腔抱负之人,却不能施展宏才,为国立功,有所作为。

这其中的怀才不遇,壮志难酬,异常愤懑的心境又能与谁说?

联想到自己的身世、境遇,人、马何其相像!

这真是,马,即是人,人,即是马。

这一首《马诗》,写的分明就是诗人自己呀!

一个“何”字,包含了诗人多少渴望,让我们齐读这首诗;(生读)一个“何”字,包含了诗人多少企盼,让我们再次齐读这首诗;(生读)一个“何”字,包含了诗人多少愤懑,让我们高声齐读这首诗!

(生读)

《马诗》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呢?

三、朗读背诵,体会感情。

指导学生背诵古诗。

会背这首古诗了吗?

先自己试一试吧。

指名学生背诵。

分四人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

四、小结:

李贺的这首诗,既是写马,也是写人。

马,希望纵横大漠、快踏清秋,在广阔无边的天地里自由地奔驰;人,也希望有施展自己才能的机会。

  板书设计:

             马诗

           大漠沙如雪,

           燕山月似钩。

写景

           何当金络脑,抒情  施展才华

           快走踏清秋。

为国立功

 

第二课时

一、新课导入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李贺的《马诗》,有谁能来背诵一下。

2.咏物诗是我国古典诗歌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

自然界中的万物,大至山川河岳,小至花鸟虫鱼,都可以成为诗人描摹歌咏的对象。

他们在细致描摹的同时,寄托了自己的感情。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咏物诗的殿堂,学习鉴赏咏物诗两首《石灰吟》《竹石》。

二、对比诗题,感悟题意

1.自读诗题,领悟题意。

石灰吟 竹石

2.找题目的相同点。

预设:

都是咏物、都有赞美的意思……

三、整体通读,把握诗境

1.吟读,按自己的理解和体会读。

2.译读,找出两首诗的相同点。

四、分步解读,品悟诗情

(一)石灰吟。

1.抓住关键词,体会石灰的特点。

(1)从诗题我们可以看出诗人吟诵的是石灰,那么石灰有什么特点呢?

诗中用哪些词描写了石灰的经历?

①自学指导自由读诗,请从诗中找出描写石灰经历的词语。

(千锤万凿 烈火焚烧 粉骨碎身)

②选择其中一个词,结合自己的想象,说说你的理解和感受。

(2)学生小组交流、汇报。

①千锤万凿

A.学生谈体会。

B.千锤万凿是不是把石头锤一千次,凿一万次呢?

这里的千和万都是形容次数很多,是虚词。

你还知道哪些含有虚词的四字词语?

(千山万水千言万语三言两语)那我们古诗中还有哪些诗句也有类似使用虚词的呢?

课件出示:

竹外桃花三两枝  桃花潭水深千尺 千里江陵一日还

②烈火焚烧

A.学生谈体会。

B.看,这就是被烈火焚烧的石灰石(出示相应的图片)假如你是其中的一块石头,你会有什么样的感觉?

③粉骨碎身

A.学生谈体会。

B.学生能说到,就总结:

是呀!

石灰石经过烈火的焚烧,变成浑身雪白的块状石灰后,还要把水泼在上面,使它粉骨碎身。

(出示相应的图片)

总结:

哦,原来石灰就是先            ,然后         ,最后         。

同学们,请再次默读这首诗,想一想面对如此的磨难,石灰又是怎样的态度呢?

④若等闲

A.学生汇报。

B.如果学生答到“若等闲”就引出:

说到“等闲”这个词不由得让我们想起了哪句诗?

毛泽东的《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而在石灰眼里,千锤万凿是若等闲,烈火焚烧也是——若等闲。

文中还有一个词也说明了同样的意思,就是“全不怕”。

2.石灰经历了千锤万凿、烈火焚烧、最终粉骨碎身,它这么做的目的却只有一个,那就是——要留清白在人间。

(1)洁白的石灰在我们人间留下了哪些痕迹?

(洁白的墙、可用于干燥、吸湿、去除异味、消毒……)

(2)此时,我们不由得敬佩石灰的(顽强不屈、英勇无畏、无私奉献) 精神。

请带着这种感情把古诗读一读。

(出示古诗)请学生示范读,齐读。

3.像这样,我们通过抓住关键词来体会石灰的特点,这是学习咏物诗的一种方法。

(板书:

抓关键词)

4.知人论诗,学习托物言志。

(1)这首诗的作者是于谦,你们知道是诗人多大年纪写的吗?

(2)于谦作《石灰吟》这首诗的时间,一般有两种说法,一说是12岁,一说是19岁。

你们猜一猜,这么年轻的他,为什么要写下这首诗呢?

你们来大胆的猜猜?

(于谦是个很有志向的人,从小就怀有精忠报国的理想,想做一个品格高尚的人。

(3)的确,于谦自小就有远大志向。

传授于谦小时候,他的祖父收藏了一幅文天祥的画像,于谦非常钦佩文天祥,就把那幅画挂在书桌边,表示一定要向文天祥学习。

——如果你就是当年那个意气风发的于谦,你会怎样高声诵读这首诗?

(4)后来于谦长大了,他和文天祥一样做了官。

现在让大家看一下他做官的故事。

课件出示:

两袖清风的故事。

如果你是做官后的于谦,你会怎么吟诵这首诗?

(5)后来,瓦剌入侵,当时的皇帝明英宗被俘虏了,于谦就提出“社稷为重、君为轻”的口号,让皇帝的弟弟继位,率兵打败了敌人,使人民免遭生灵涂炭,后来明英宗重新回来当皇帝,对当年于谦让他弟弟做皇帝的事耿耿于怀,再加上其他官员的陷害,就以“谋反”罪把于谦杀害了。

抄没家产时,于谦家除了书籍,没有值钱的东西。

如果你是临死前的于谦,你又会怎样吟诵这首诗,来向世人再次表明自己的志向呢?

一起来读。

(配乐读)

(6)《石灰吟》一诗伴随了于谦一生,也见证了于谦的一生。

这首诗不仅仅是在赞美石灰,而是在——(他在抒发自己的志向,用石灰来比喻自己。

)像这种写法就叫做——托物言志。

托物言志也成了咏物诗的一大特点。

我们通过了解得诗人的相关背景知识,来理解这首诗,这样的方法叫:

知人论诗。

(板书)

(二)《竹石》

1.接下来,请用我们刚才的方法来学习这首诗。

请看自学提示一:

自由读诗,抓住关键词语,体会竹石的特点。

2.学生汇报。

(1)咬定:

(咬:

像用牙齿咬住一样,极为有力,竹石是牢牢扎根在青山上的,体会到竹石刚毅的性格。

(2)立根:

把根深深地扎入哪里?

(立根,扎根、生根。

破岩,破裂的岩石。

)(生长的环境非常恶劣,但是却能把生长,生命力极强)

(3)千磨万击:

想象一下竹子在生长过程中经历了什么磨难,什么打击?

(风霜雨雪电击雷鸣)

(4)创设语言情境,指导朗读。

①春天,当雷声轰鸣、闪电霹雳时,竹石仍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②夏天,当暴雨袭来无情地鞭打时,竹石仍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③秋天,当秋风飒飒吹得竹子摇摇欲坠时,竹石仍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④冬天,当风吹雪溅铺天盖地而来时,竹石仍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经历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考验后,竹石挺立在山岩中,这就叫“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此时此刻,你最想用哪个词来概括一下竹石的精神呢?

可以是诗中的词,也可以是自己想到的(不屈不挠 傲然挺立 百折不回 百折不挠 坚定不移 坚贞不屈)

3.刚刚我们通过抓关键字词,体会了竹子的特点

请看自学提示二:

请结合诗人的资料,说说这首诗托竹石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志向?

(1)小组讨论交流。

(2)指名汇报,师相机点拨。

拓展以下故事:

(开仓济民)郑燮为官清廉耿直,爱民如子,任潍县知县县令时,正逢荒年,不顾他人阻扰,开仓救灾,让老百姓先写借条,救活一万多人,还大兴土木,兴建水池,招收饥民工作就食,当年入秋又歉收,郑燮就把老百姓的借条一把大火烧掉。

就因此而被罢官,从此郑燮以卖画为生,度过贫寒的一生。

郑燮又叫郑板桥,人称“诗书画三绝”。

郑燮的画大多都是“梅兰竹菊”,尤其是喜欢画竹,还在画上留下这一首题画诗《竹石》,目的就是(他想托竹石的坚韧顽强来表明自己正直倔强的性格、绝不向任何邪恶势力低头的高傲风骨。

)来,让我们带着对郑燮的敬佩之情一起诵读这首诗。

(配乐读)

五、对比参读,感悟升华

1.《石灰吟》《竹石》都是咏物诗,一首表达了作者不流世俗、两袖清风的品格,一首表达了诗人一身正气、正直高尚的思想品质,学了这两首诗,你们有何感想?

2.在我们现实社会中有没有像石灰、竹石一样的人?

六、布置作业:

1.搜集以下一些咏物诗,用本节课学到的方法自学,然后背一背。

《在狱咏蝉》(骆宾王) 《梅花》(王安石)  《青松》(陈毅)

2.小练笔:

试着用托物言志的方式写一写自己的心声。

(所托之物参考:

梅、兰、竹、菊、松树、春蚕、蜡烛、粉笔、橡皮……)

七:

板书设计:

石灰吟   竹石

抓关键词

知人论诗

 

【教学反思】

《古诗三首》是咏物言志诗,通过所写的事物抒发了作者做一个高尚正直的人的坚定志向。

教学过程中遵循“整体感知—知人识文—分析品味—理解共鸣”的古诗教学程序,通过一个个层层推进的问题,将学生的思维紧紧扣在理解作者思想情感上来推进课堂,放手给学生思考、讨论,教学秩序井然,教学收效良好。

但学生真正能感悟到作者心境,为什么?

在教学中,我是这样引导学生来体会这首诗的感情的。

1、抓住诗眼,挖掘诗的内涵。

教学中要抓住重点词句,围绕重点词句分析诗歌的思想感情。

2、引导学生发挥想象,体会诗的意境。

古诗中的思想感情一般表现得比较含蓄。

教学时,必须启发学生逐句逐段地进入诗中所描写的意象中去感受,去体味诗人的思想感情。

3、反复吟咏,从感性意象到达理性领悟。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习古诗必须遵循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

首先要使学生对诗歌充分感知,通过诵读,在头脑中想象,逐步形成诗歌所表达的整体形象。

4、注重教给学生方法,让学生能够自学简单的古诗。

5、从本节课来看,总体效果还可以,可以说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请以“温暖,就是那么简单”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要求:

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温暖,就是那么简单

暗淡的天空没有一丝暖意,只有冰冷的雨滴扑打在屋檐上。

此时,我正蜷缩在一个阴暗的角落里——一个冰冷的世界——内心充满失望:

今天怕是回不了家了。

远处传来令我熟悉不过的书包滚轮声,一个清秀高挑的身影映入我的眼帘。

我顿时觉得有了一丝希望,或许他可以帮助我。

他站在屋檐下,明亮的眸子凝望着天空,眼神中写满了忧虑和烦躁。

猛然间,他瞥见了蹲在一旁的我,我急忙向他挥手,投去求助的眼神。

他的眉头紧锁着,目光在雨和人之间徘徊。

看得出他想说些什么,可却什么也没有说……

蓦然间……

他跳入一片雨水淋漓的世界,快步踏在湿漉的路上,留下一串清脆的脚步声和那瞬间即逝的脚印,远远地,消失了。

雾,更浓;天,更暗;而我,更冷了。

失望如乌云般严密地遮蔽在天空中,抹掉了最后的阳光,只剩下飕飕的凉意与无边的黑暗。

不知过了多久,一片淡蓝色的阴影出现在我的脚下。

我睁开疲惫不堪的眼睛,却发现他撑着伞立在台阶下。

寂静无声,只听见他急促地喘气。

他的袖卷和裤腿已湿了半截,缓缓向下滴着雨;头发也因为淋了雨而显得凌乱不堪。

可是他的眼神,猛然打动了我;他的笑容,那么淡、那么轻、那么美。

雾渐渐消散,犹如冰层上的一丝裂隙。

一切都融进了这绵绵的雨水之中。

他一步步走上台阶,我仿佛感到阳光向我逼近。

面对我惊愕的目光,他拿出一把紫色的雨伞,淡淡地笑了笑:

“别忘了,咱们可是铁哥们儿,这种时候,我怎会弃你于不顾呢?

”我迷茫得不知所措,犹豫地伸出双手,当我冰凉的手指触到他温暖的手心时,怕是冰层无法挡住这么没距离的温度,彻底地融化了。

“回家用吧”,只听他轻轻地说道,“另外,不要忘了用热水洗脸,否则会感冒的!

”……

这些话一直萦绕于我的耳畔,当我沉默很久才说出“谢谢”二字时,只剩我一人站在空荡荡的屋檐下。

我望着他离去的背影,直到那温馨的一抹淡蓝色消失在视线里。

手上的那把伞,因为有了温度而显得沉重;而我,迎来了内心的天明。

当我撑起伞走在街道上,看着一旁疯狂奔跑躲雨的人们,无法不感叹自己的幸运。

那把伞就像一堵坚实的墙,挡住了风雨,留下的,是一片清新的天地,一个充满暖意的地方。

我相信,那紫色的云朵正载着我驶向光明,叫醒太阳、驱开乌云,向他默默传递同样的温度,也向这片天地播撒简单的却让我永远无法忘怀的温暖与感动。

【解析】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命题作文的写作。

抓住文题中的“温暖”“简单”,“温暖”提示的是文章的立意,抒发赞美美好的情感;“简单”是提示选材,要选平凡小事,简简单单的事,普普通通的人,写出人情温暖,人间真情。

从文题来看,没有第一人称,可以写自己亲历,也可以写所见所闻,可以写身边,也可以写从报刊电视读到看到的事情,比如,电视报道的“乞丐哥”“寻找最美乡村教师”。

构思上力求新意,写法上要力求独到,在“简单”上花心思,比如,运用细节,突出人物的一言一行表达“简简单单也是爱”,的主旨。

可以选择多个平凡事例从生活的各种场合写社会生活中一些简简单单的爱的行为表现,也可以就一人一事来写“他”平凡的行为中表达的爱。

文章中可反复点题“温暖,就那么简单”,作文段的起句或总结。

点睛:

此作文题颇新颖,但写好此文是不容易的,学生对“那么简单”的意义不好掌握。

考场作文,首先要审好题,抓住题目中的“题眼”,看清要求,尤其要注意题目中的新颖别致之处,要考虑到写法上要突出这个“点”,比如本题的“简单”一词;其次要选好材料,选自己熟悉的有典型意义的材料,便于自己写作。

最后写作时要注意材料的安排,结构上的关联,多种表达方式的运用,这样才能写出好文章来。

根据要求作文。

①古人教子曰:

业精于勤,荒于嬉。

②现代教育家说:

研究“玩儿”这一丰富的源泉,是我们的任务。

③以《中国古代漆器》《明代家具珍赏》《蟋蟀谱集成》《北京鸽哨》等“世纪绝学”享誉中外的文物鉴赏家王世襄,总结自己一生时说:

“我这辈子没干别的,净玩儿了。

④也有人说:

玩物丧志,靠玩儿难以成就大事。

请以“说玩儿”为题,写一篇议论文,不少于700字。

要求:

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

【答案】说“玩儿”

如今再一说到“玩”一字,稚嫩孩童们皆满眼星光闪烁。

投入那没有拘束、充满乐趣和挑战的世界。

可一瞥身旁的家长,则大多眉头紧锁,表情严峻,心中生出一万个“玩物丧志”“现实的环境危机四伏”“输在起跑线上”之种种内忧外患。

于是孩子们噤若寒蝉,隐没于书海,成人也心下宽慰地投入日复一日的琐事中。

殊不知,若视“玩”如洪水猛兽,避之不及,生活不仅丧失了本身的乐趣,人生的进程也便平庸而阻碍重重了。

生活七味“柴米油盐酱醋茶”,“茶”的艺术,玄妙而微微凌驾于油盐酱醋之上,是从生活的平庸无趣中升华出的“玩”的艺术。

于是种种茶道中的“玩具”由此铺排展开,茶针、茶壶、全套茶具讲究精致的工序……如今的现代人且从繁忙不暇的快节奏中抽身享受短暂的茶艺游戏。

轻掂茶叶,是否忆及了幼时在林间捉迷藏的穿林打叶之声?

新泡的茶汤清亮红润,是否又极似少女时节偷摘下房前的凤仙,捣碎成一瓶清新而梦幻的染液?

“玩”的艺术从未随着人的成长而从斑驳的旧墙壁上剥离,它以另一种形式游荡于枯燥的生活缝隙里。

“玩”的益处也早已入前人之书。

看魏晋名士个个潇洒似神仙,均是得益于“玩”的益处。

琴棋书画,如今看似是一个可怜小孩的课外班名目,千百年前却因融会了名士们对生活情趣的追求和美的享受而真正成为了“玩”的艺术。

高山流水,琴声之间把玩出的是永世长存的友谊;吟风颂月,可雅可俗,往大处说是文人内在修养内涵的体现,往小处说则不过文字韵律之游戏。

用“玩儿”的态度和心理,绣口一吐半个盛唐,笔尖挥毫上河图景。

再观贾宝玉,被父辈视作顽劣逆子的他,看似只爱游玩作乐而不思上进、蔑视功名,可谁有道人不能“玩儿”出真正的名堂?

也许便是曹公幼年时玩心一起、诗性大作,一匾“怡红快绿”流芳百年。

而真正做出名堂的大家,面对一生的成绩也不过保有一颗“玩心”。

杨绛身为知名的学者、作家,晚年时称自己只不过一个业余的“文学爱好者”。

著名的文物鉴赏专家王世襄一生著书立说,贡献无数,却是如此总结过往的一生:

“我这辈子没干别的,净玩儿了。

”不妨把这里的玩性视作对自己面前事业所坚持的纯粹而始终如一的热情和兴趣,那么再过艰难困苦的环境和任务,也能尝出“玩儿”的甜味。

而反观如今唾手可得的掌上移动游戏,不可说毫无益处,但实在良莠不齐。

孩童玩这些游戏,美其名曰放松身心,可疲劳用眼和令人上瘾的游戏迷尚还不如玩一局军棋来得放松。

当“玩”的内涵有了本质的变化,变得空洞而无意义,那么便是时忖度“玩”的限度了。

古人云“玩物丧志”,若“玩儿”所起的唯一效果便是消耗生活的热情缓存,充之以毫无营养的能量满格,那便真正应了一句“业精于勤,荒于嬉”。

“玩儿”,是一种积极而乐观的人生态度,是以一笑带过世间百般辛酸滋味的从容姿态,可它绝非打发消遣大好时光的借口,也非消磨人生激情的渠道。

“玩儿”,是从苦涩的新叶中滤出一抹回甘的馀味,而绝非满口廉价的蜜糖,让全部的神经沉溺于短暂的甜美。

正确看待、实践“玩儿”这一生活的艺术,生活的茶香便也指日可期。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本题是命题作文。

从题目的角度来说,“说玩儿”重点是要论述“玩儿”,再结合命题中所给的材料,不难发现,主要是要论述“玩与学习”的关系。

从古至今,人们对“玩与学习”的关系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有各的见解。

有的说玩会耽误学习,甚至会玩物丧志,贻误终身,难成大事。

有的说玩也可以玩出学问,玩出成绩,“玩儿”是丰富的源泉。

审题:

那么考生针对这一现象,有哪些自己的看法呢?

可选择材料中的一个观点,谈赞成玩会耽误学习,甚至会玩物丧志,贻误终身,难成大事,可从“玩儿”会玩物丧志的角度展开论述。

也可赞成玩也可以玩出学问,玩出成绩,重点围绕“玩儿”的积极作用展开即可,如开放智力,发散思维等。

也可辩证地看待“玩儿与学习”的关系,学与玩是人生两大要素,合理分配,你将受益无穷;自相矛盾,你将血本无归。

总而言之,学与玩是一条知识链,我们不能拆散它,要学会利用它。

参考立意:

1、学与玩是人生两大要素,合理分配,你将受益无穷;

2、学与玩是一条知识链,我们不能拆散它,要学会利用它。

行文思路:

首先,文章开头以“玩”字引入话题,然后博古览今,将玩的好处和坏处展开论说,最后总结自己的观点,正确看待、实践“玩儿”这一生活的艺术,生活的茶香便也指日可期。

素材:

正如顾拜旦在《体育颂》中的一句话:

“要看他是被引向堕落,还是由健康的力量悉心培养,使二者和谐统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