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市高一上期中语文卷.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976774 上传时间:2023-05-2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417.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榆林市高一上期中语文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榆林市高一上期中语文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榆林市高一上期中语文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榆林市高一上期中语文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榆林市高一上期中语文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榆林市高一上期中语文卷.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榆林市高一上期中语文卷.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榆林市高一上期中语文卷.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榆林市高一上期中语文卷.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榆林市高一上期中语文卷.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榆林市高一上期中语文卷.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榆林市高一上期中语文卷.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榆林市高一上期中语文卷.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榆林市高一上期中语文卷.docx

《榆林市高一上期中语文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榆林市高一上期中语文卷.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榆林市高一上期中语文卷.docx

榆林市高一上期中语文卷

榆林市高一上期中语文卷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一、选择题(共4题;共8分)

1.(2分)(2019高一上·双鸭山期末)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读音、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白公姥(lǎo)    百舸(gě)       凄宛       青青子衿    

B.彷徨(huáng)    氾南(fán)      瞋目       蓊蓊郁郁    

C.袅娜(niǎo)     潭柘寺(tuò)     窒息       总角之晏    

D.守拙(zhuó)     象弭(mǐ)       一掾       灼灼其华    

2.(2分)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我国在东海划设防空识别区后,安倍无理指责中方此举“极度危险”,日本政府的危言危行将进一步损害中日关系。

B.著名主持人鲁豫,身材娇小,谈吐伶俐,玲珑剔透又咄咄逼人,与她面对面,你简直不可能有任何躲闪的余地。

C.美国政府关门意味着什么?

许多国会和白宫职员休假之后,一些美国媒体开始一五一十地讨论这一看起来颇具现实意义的问题。

D.老人摔倒无人敢扶的事件频频发生,令人扼腕;“最美教师”“最美农妇”等舍身救人的事迹,则感人至深,荡气回肠。

3.(2分)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今天,诺华制药有限公司为27名“换肾人”进行讲座,帮肾友了解有关的知识。

B.对于靠卖血维持血源,各地的血站都显得无可奈何。

C.美俄这次首脑会晤,是两国关系因科索沃战争和车臣战争跌入低谷后的第一次。

D.专家们经过仔细调查研究的结果,认为是深海水输送的营养物的减少导致了鱼类和虾类的减少。

4.(2分)(2020高二下·绍兴月考)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儒家与道家是中国哲学的两大支柱。

在中国众多的音乐形式中,古琴应当说是儒道两家在音乐中体现的集大成者。

___△___。

_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①道家崇尚自然,强调无为和逍遥,反对人们强加于自然的各种行为

②儒家主张入世哲学,重视人生的现实问题,强调艺术对人伦的教化作用

③他们所提倡的音乐讲究中正平和,不追求声音华美富丽的外在效果

④他们最理想的音乐应该是“大音希声”“至乐无乐”的境界

⑤从某种程度上看,他们是反对音乐的,究其实质,主要是反对艺术形而下的层面,强调艺术形而上的境界部分

⑥“琴者,禁也。

禁止于邪,以正人心。

”古琴首先要担负起禁止淫邪、端正人心的道德责任

A.①③④②⑤⑥    

B.①⑤④②③⑥    

C.②③⑥①④⑤    

D.②⑥⑤①③④    

二、现代文阅读(共3题;共25分)

5.(6分)(2019高二上·哈尔滨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悲剧产生于社会的矛盾、两种社会力量的冲突。

冲突双方分别代表着真与假、善与恶、新与旧等对立的两极,却总是以代表真、善、新等美好的一方的失败、死亡、毁灭为结局,他们是悲剧的主人公。

因为他们的力量还比较弱小,还无法与强大的旧势力或邪恶力量抗衡,正义的要求不能实现,于是形成了悲剧。

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指出,悲剧描写了比现实中更美好同时又是“与我们相似的”人物,通过他们的毁灭“引起怜悯和恐惧来使感情得到陶冶”,即产生净化的作用。

然而,悲剧不仅表现冲突与毁灭,而且表现抗争与拼搏,这是悲剧具有审美价值的最根本的原因。

鲁迅说过:

“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这种毁灭是抗争、拼搏以后的毁灭,抗争与拼搏体现了人的一种精神。

古希腊神话中普罗米修斯为了人类从天上盗取火种,触怒了主神宙斯,被锁在高加索山崖上,每日遭神鹰啄食肝脏,但普罗米修斯毫不屈服,最后坠入深渊。

罗丹的大理石雕塑《马身人首》中,人臂绝望地扑向一个它所抓不到的目标,而马足则陷于尘土不能自拔,表现出人性与兽性的冲突,象征着灵与肉的斗争,具有强烈的悲剧性。

可以说,没有抗争就没有悲剧,冲突、抗争与毁灭是构成悲剧的三个主要因素。

悲剧的审美价值的载体只能是文学艺术。

因为人生有价值的东西、美好事物的毁灭是令人伤悲的,因此现实中的悲剧不能作为直接的审美对象来欣赏,否则人就是泯灭了人性的人了。

现实中的悲剧只能激起人的同情、义愤,迫使人采取严肃的伦理态度和实践行动。

民主革命时期,在演出歌剧《白毛女》的过程中,曾多次出现扮演地主黄世仁的演员被打甚至险遭枪击的事件,这是人们以实际的道德评价代替了审美活动.现实的悲剧只在客观上具有悲剧的审美性质;它们必须以文学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才能成为欣赏的对象,美学上所谓的“以悲为美”才能实现。

悲剧成为审美对象只能以文学艺术的形式出现,原因在于它需要建立悲剧事件与人的心理距离。

不仅遥远的时间会使过去的现实悲剧的悲惨因素淡化,就是很近的时间间隔也可以使人不陷入现实。

这里还有一个空间的间隔,悲剧艺术展现的毕竟是一个人们不熟悉或有点陌生的空间,这就使人们不容易介入其中,而能够客观、超然地看待。

当然,在欣赏中审美主体可以“审美地”加入悲剧冲突,体验悲剧客体的巨大和狂暴、悲剧主体的抗争和悲痛,从而感受到强烈的震撼和刺激,获得悲剧感和审美愉悦。

悲剧表现的不是人生的欢乐或全然的幸福,而是悲剧主体对待痛苦和死亡的方式,这是人类社会和人类活动中十分重要、严肃的一面。

悲剧在表现对伟大和崇高的人的摧毁的同时,更表现出无法摧毁的人的伟大和崇高。

(摘编自王晓旭《美的奥秘》)

(1)下列各项中,其性质不属于原文所论悲剧的一项是()

A.在电影《狼牙山五壮士》中,五位八路军战士为了掩护大部队撤退及当地群众安全转移,阻击了3000多名日寇的多次进攻,弹尽粮绝之后,跳下悬崖。

B.在甲午海战中,清军致远舰在中弹累累、舰身倾斜、弹药耗尽的情况下,开足马力,冲向日本吉野舰,最后被鱼雷击中,沉人海中,200多名官兵壮烈殉国。

C.在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中,祝英台女扮男装外出求学,为追求爱情自由,面对封建势力的巨大压力,拒绝委曲求全,最后触碑殉情,化成蝴蝶。

D.老舍笔下的祥子,纯朴善良,勤劳能干,有着骆驼般坚韧的精神,在饱受旧社会、旧制度的沉重打击之后,沦为自甘堕落的行尸走肉。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在悲剧冲突中,代表真、善、新等美好的一方总是以失败、死亡、毁灭为结局,他们是悲剧的主人公,即悲剧主体,而其对立面则是悲剧客体。

B.在罗丹的《马身人首》雕塑中,人首和人臂是人、灵和人性的象征,马身和马足则是兽、肉和兽性的象征,兽性和人性的矛盾构成了人间的悲剧。

C.悲剧主体的死亡意味着肉体力量的失败,却并不意味精神力量的失败,所以说悲剧在表现伟大和崇高的人被摧毁的同时,更表现出人的无法摧毁的伟大和崇高。

D.当悲剧以文学艺术的形式出现,悲剧事件与观众或读者之间就会具有一定的心理距离,这样人们就不至于获得悲剧感,从而不至于介入悲剧冲突之中。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亚里士多德认为悲剧具有“净化”作用。

他所说的“净化”,不是指受众在生理上的发泄,如呼喊、哭泣等,而是指他们道德、精神和情感的提升。

B.悲剧在表现冲突与毁灭的同时,也表现抗争与拼搏,因此双方力量越是悬殊,主体的抗争越是艰难,所体现的精神就越强大,悲剧的审美价值也越高。

C.在歌剧《白毛女》的演出过程中,扮演地主黄世仁的演员被激愤的观众殴打的事件,说明人们的实际道德评价是不可能把现实的悲剧作为审美对象的。

D.人们之所以喜欢欣赏悲剧,是因为悲剧会引起人的悲伤、畏惧、怜悯,使人在强烈的痛苦中获得一种快感,所谓“以悲为美”的意思全在于此。

6.(7分)(2020高二下·乐山期末)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渔家傲

宋·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彷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①,学诗谩②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注释】①我报路长嗟日暮:

路长,隐括屈原《离骚》“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之意;日暮,隐括屈原《离骚》“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之意。

②谩;徒,空。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首词把真实的生活感受融人梦境,巧妙用典,实现了梦幻与生活、历史与现实的有机结合。

B.此词上片末二句是写天帝的问话,下片写词人的对答,上下两片之间,一气呵成,联系紧密。

C.词中“谩”字流露出心中的哀怨惆怅:

既表达词人对自己创作的不满,又慨叹自己身逢乱世,有着对现实社会的不满。

D.词人结尾化用庄子《逍遥游》中的句子,要像大鹏那样乘万里风高飞远举,离开这让人伤痛的现实社会,表达自己美好的梦想。

(2)近代学者梁启超评价这首词“此绝似苏辛派,不类《漱玉集》中语”,请结合词作具体分析。

7.(12分)(2019高三上·云浮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白光①

鲁迅

陈士成一见县考的榜,便先在十二张榜的圆图②里细细地搜寻陈字。

陈字也不少,似乎也都争先恐后的跳进他眼睛里来,然而接着的却全不是“士成”这两个字。

凉风吹动他斑白的短发,初冬的太阳还是很温和的来晒他。

但他似乎被太阳晒得头晕了,脸色越加变成灰白。

这时他其实早已看不到什么墙上的榜文了,只见有许多乌黑的圆圈,在眼前泛泛的游走:

考了秀才,上省去乡试……绅士们千方百计的来攀亲,深悔先前的轻薄、发昏……屋宇全新了,门口是旗杆和扁额……他平日安排停当的前程,这时候又像受潮的糖塔一般,刹时倒塌,只剩下一堆碎片了。

他觉得涣散了身躯,惘惘的走向归家的路。

他刚到自己的房门口,七个学童便一齐放开喉咙读书。

“回去罢。

”他迟疑了片时,这才悲惨的说。

他们一溜烟跑走了。

“这回又完了!

”他大吃一惊,这分明就在耳边的话,回过头去却并没有什么人,仿佛听得嗡的敲了一声响,自己的嘴又说道:

“这回又完了!

他屈指想,十一,十三回,连今年是十六回,竞没有一个考官懂得文章,有眼无珠,也是可怜的事,便不由嘻嘻的失了笑。

然而他愤然了,蓦地从书包布底下抽出誊真的制艺和试帖③往外走,刚近院门,却看见满眼都明亮,连一群鸡也正在笑他,便禁不住心头突突的狂跳。

别家的炊烟早消歇了,而陈士成还不去做饭。

空中青碧到如一片海,月亮对着陈士成注下寒冷的光波来,当初也不过像是一面新磨的铁镜罢了,而这镜却诡秘的照透了陈士成的全身。

他还在房外的院子里徘徊,耳边似乎听到急促的低声说:

“左弯右弯……”

他耸然了,记得了。

那时他不过是十岁有零的孩子,躺在竹榻上,祖母便坐在榻旁边给他讲有趣的故事。

伊说是曾经听伊的祖母说,陈氏的祖宗是巨富的,这屋子便是祖基,祖宗埋着无数的银子,有福气的子孙一定会得到的罢,然而至今还没有现。

至于处所,那是藏在一个谜语的中间:

“左弯右弯,前走后走,量金量银不论斗。

今天铁镜的光罩住了陈士成,白光如一柄白团扇,摇摇摆摆的闪起在他房里了。

“也终于在这里!

”他说着,狮子似的走进那房里去,但不见了白光的影踪。

他慢慢的再定睛,白光却分明的又起来了,这回更广大,而且在靠东墙的一张书桌下。

陈士成不知怎的有些怕了,就张皇的点了灯。

他移开桌子,极小心的,一锄一锄往下掘,然而深夜究竞太寂静了,尖铁触土的声音,总是钝重的不肯瞒人的发响。

陈士成心里仿佛觉得空虚了。

这其间,触着一种古怪的小东西了。

他谨慎的挖起那东西来就灯光下仔细看时,那东西斑斑剥剥的像是烂骨头。

他已经悟到这许是下巴骨了,而那下巴骨也便在他手里索索的动弹起来,而且笑吟吟的显出笑影,终于听得他开口道:

“这回又完了!

他栗然的发了大冷,同时也放了手,便再不敢向那边看。

但忽而耳朵边又听得窃窃的低声说:

“这里没有……到山里去……”

陈士成似乎记得白天在街上也曾听得有人说这种话,他不待再听完,已经恍然大悟了。

他突然仰面向天,月亮已向西高峰这方面隐去,远想离城三十五里的西高峰正在眼前,周围便放出浩大闪烁的白光来。

他奔跑着,这白光又远远的在前面了。

“是的,到山里去!

他惨然的奔出去了。

灯火结了灯花毕毕剥剥的炸了几声之后,便渐渐的缩小以至于无,那是残油已经烧尽了。

第二天,有人在万流湖里看见一具浮尸。

那是一具男尸,五十多岁,浑身也没有什么衣裤。

或者说这就是陈士成。

但邻居懒得去看,也并无尸亲认领,于是便由地保埋了。

一九二二年六月

(有删改)

【注】①民间传说,埋藏着珠宝金银的上方有时会有白光游移飘忽。

这是封建迷信的说法。

②圆图:

科举时代县考初试公布的名榜,将每五十名考取者的姓名写成一个圆图。

③制艺和试帖:

科举考试规定的公式化的诗文。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像受潮的糖塔一般,刹时倒塌,只剩下一堆碎片”一句运用比喻修辞,真切地体现了陈士成科举落榜希望落空后的心理状态。

B.文中“这回又完了!

”这个句子反复出现,增强了陈士成失望心理的效果,为下文他出现幻觉并发疯埋下伏笔。

C.陈士成坚持科举考试十六次,但一直未考中,他认为考官有眼无珠,不懂他的文章,其实是他能力不够,达不到录取标准。

D.小说在陈士成死之前对灯火进行了描写,此时残油烧尽,灯花炸裂,渐渐缩小以至消失,其实是暗示了他的命运。

(2)小说以“白光”为题,有什么好处?

请简要分析。

(3)有人说,陈士成与鲁迅笔下的孔乙己是同一类人,但又有不同。

请结合全文和自己的知识积累进行探究。

三、文言文阅读(共1题;共11分)

8.(11分)(2016高三上·杭锦后旗月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以下小题。

成遵,南阳穰县人也。

幼敏悟,读书日记数千百言。

家贫,勤苦不废学问。

二十能文章。

时郡中先辈无治进士业者,遵欲为,以不合程式为患。

会杨惠初登第,来尹穰,遵乃书所作数十篇见之,惠抚卷大喜。

至京师,受业于夏镇,遂入为国子生。

元统改元,中进士第,授翰林国史院编修官。

至正改元,擢太常博士。

寻拜监察御史。

扈从至上京,上封事,言天子宜慎起居,节嗜欲,以保养圣躬,圣躬安则宗社安矣。

言甚迫切,帝改容称善。

又言台察四事,帝皆喜纳之。

是岁,言事并举劾凡七十余事,皆指讦时弊,执政者恶之。

三年,自刑部员外郎出为陕西行省员外郎。

五年,丁母忧。

十年,迁中书右司郎中。

时刑部狱按久而不决者积数百,遵与其僚分阅之,共议其轻重,各当其罪。

未几,无遗事。

时有令输粟补官,有匿其奸罪而入粟得七品杂流者,为怨家所告。

有司议输粟例无有过不与之文遵曰卖官鬻爵已非盛典况又卖官与奸淫之人其将何以为治必夺其敕还其粟著为令乃可省臣从之。

十四年,调武昌路总管。

会省臣出师,遵摄省事,于是省中府中,惟遵一人。

乃远斥候,塞城门,籍民为兵,得五千余人,设万夫长四,配守四门,所以为防御之备甚至,号令严肃,赏罚明当。

贼船往来江中,终不敢近岸,城赖以安。

十七年,升中书左丞。

是时,太平在相位,以事忤皇太子,皇太子深衔之,以为遵及参知政事赵中,皆太平党也。

十九年,用事者承望风旨,嗾邓子初等诬遵与参政赵中等六人皆受赃,皇太子命御史台等官杂问之,锻炼使成狱,遵等竟皆杖死,中外冤之。

二十四年,御史台臣辩明遵等皆诬枉,诏复给还其所授宣敕。

(节选自《元史·成遵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有司议输粟/例无有过不与之文/遵曰/卖官鬻爵/已非盛典/况又卖官与奸淫之人/其将何以为治/必夺其敕还其粟/著为令乃可

B.有司议输粟例/无有过不与之文/遵曰/卖官鬻爵/已非盛典/况又卖官与奸淫之人/其将何以为治/必夺其敕/还其粟/著为令/乃可

C.有司议输粟/例无有过不与之文/遵曰/卖官鬻爵/已非盛典况/又卖官与奸淫之人/其将何以为治/必夺其敕还其粟/著为令乃可

D.有司议输粟例/无有过不与之文/遵曰/卖官鬻爵/已非盛典况/又卖官与奸淫之人/其将何以为治/必夺其敕/还其粟/著为令/乃可

(2)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国子”指国子监,文中指当时国家设立的最高学府,入国子监学习的学生称“国子生”。

B.“博士”是我国古代的官职名,“太常博士”是太常寺的属官,与现代的学位“博士”不同。

C.“丁忧”也称“丁艰”,在古代指遭逢父亲母亲的丧事,“丁母忧”是指遭逢母亲的丧事。

D.“迁”在古代可指官职的调动,多指升官,文中涉及官职升迁的词还有“授”、“擢”、“升”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成遵聪颖好学,终能脱颖而出。

他自幼聪敏颖悟,勤学不辍,苦于当地先辈中没有研究科举的人,后因受县尹杨惠赏识得以赴京师深造,考中进士。

B.成遵勤于进谏,深受皇上器重。

他担任监察御史时,上奏皇上要为国家安定而保重圣体,皇上深受感动;上奏关于御史台的四件事,皇上都赞赏接受了。

C.成遵守城有方,颇具组织才能。

他在调任武昌路总管时,曾代理行省事务,负责武昌城的防务,因其防御周到,号令严明,江上贼寇始终未敢靠岸。

D.成遵含冤而死,后被昭雪平反。

他在任中书左丞时,被皇太子误认为是太平丞相的党羽,后遭人诬告、受审讯,最终被杖责而死,几年后才被昭雪。

(4)把原文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是岁,言事并举劾凡七十余事,皆指讦时弊,执政者恶之。

②时刑部狱按久而不决者积数百,遵与其僚分阅之,共议其轻重,各当其罪。

四、默写(共1题;共1分)

9.(1分)陈王昔时宴平乐,________。

(李白《将进酒》)

五、语言表达(共2题;共10分)

10.(5分)(2018高一上·大庆期中)请将下面这则新闻,概括成一句话新闻。

(不超过15个字)

2018年,中国共享单车用户规模预计可达2.98亿,市场潜力巨大。

但是国内城市政府在管理上存在较大问题,相应的规范不够完善。

因缺少规范管理,共享单车乱象丛生,比如乱停放使得共享单车本身成为一种城市“垃圾”;一些恶意毁车行为毁掉的是真实的财富,也是个人信誉。

包括北京在内的很多城市,对于共享单车的大量出现其实没有做好准备。

11.(5分)高中语文教材中的许多文化景点或文学意象,常常会引发我们的情思。

请从下列词语中选择一个作开头,仿照例句写一句话。

要求:

①体现景点或意象特征;②句式一致;③运用拟人和反问的修辞手法。

康桥 边城 雨巷 蜀道

例句:

赤壁,你的雄奇伟岸,你的大气磅礴,你的壮丽多姿,不正好激荡起我心中的豪情吗?

六、作文(共1题;共5分)

12.(5分)(2017高一下·成都期中)请以“野望”为题,按要求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

①抒发真情实感,不得套作和抄袭;②以叙述、描写为主,兼用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③字数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4题;共8分)

1-1、

2-1、

3-1、

4-1、

二、现代文阅读(共3题;共25分)

5-1、

5-2、

5-3、

6-1、

6-2、

7-1、

7-2、

7-3、

三、文言文阅读(共1题;共11分)

8-1、

8-2、

8-3、

8-4、

四、默写(共1题;共1分)

9-1、

五、语言表达(共2题;共10分)

10-1、

11-1、

六、作文(共1题;共5分)

12-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