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英 开题报告修改.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977813 上传时间:2023-05-2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3.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王英 开题报告修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王英 开题报告修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王英 开题报告修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王英 开题报告修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王英 开题报告修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王英 开题报告修改.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王英 开题报告修改.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王英 开题报告修改.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王英 开题报告修改.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王英 开题报告修改.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王英 开题报告修改.docx

《王英 开题报告修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王英 开题报告修改.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王英 开题报告修改.docx

王英开题报告修改

 

《弱势群体子女教育问题研究》

 

开题报告

 

龙头中心小学课题组

王英执笔

二〇一六年六月二日

 

《弱势群体子女教育问题研究》开题报告

一、本课题的提出 

“农村留守儿童”主要指农民工子女,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工作,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不能和父母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儿童,父母外出打工后,孩子留在了家中(主要在农村)或父母早出晚归打临工而无法照顾的儿童,他们被称为留守儿童。

农村留守儿童主要有三种类型:

一种是父母长期在外打工,孩子由爷爷奶奶或者叔叔的亲戚照顾的留守儿童。

第二种是父母早出晚归打临工而形成的留守儿童。

三是外地学生,寄宿亲戚家的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

一是学习问题,二是品德问题、三是生活问题、四是学生的社会适应问题(缺少亲情体验)。

 

二、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我校是一所农村寄宿制中心小学,许多留守儿童和农民工子女缺乏父母直接的关爱与呵护,久而久之,产生了一系列的心理问题。

学习方面因缺乏家庭的辅导,导致困难重重;行为方面缺乏父母的管教,在监护人不敢管也管不了的情况下出现了厌学、逃学,引起行为上的偏差,严重者走上犯罪的道路,误入歧途。

为了这些留守儿童和农民工子女的心理健康,同时也为了他们的人格健康,给予他们心灵上的帮助和引导,使他们拥有一个快乐的童年,我们积极开展了专项课题研究。

 

(1)学校全面提高育人质量的需要。

  

在管理中我们初步发现:

在这些留守子女身上明显存在着监护权缺失,安全无保障,情感缺乏,性格缺损,道德教育出现真空等问题。

大家达成共识:

父母的关爱、保持良好的家庭环境和教育对青少年个性的健康发展有重要影响,没有亲情的教育是一种残缺的教育。

为了全面提高学校育人质量,开展农村留守儿童和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研究势在必然。

  

(2)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

  

解决好农村留守儿童和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是关系到我国切实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战略目标的实现,关系到我国下一代综合素质提高和发展的战略问题。

  

(3)普及义务教育,提高全民素质的需要。

  

对农村留守儿童和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研究,有助于唤起社会各界对该群体的关注,并由此通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使全社会共同尊重弱势群体的生存价值,以体现社会和教育的人文关怀。

  

(4)保护基本人权,实现教育公平的需要。

  

能否解决好农民工子女就学和教育问题,涉及到整个社会流动机制的形成,对于维护社会主义公民所应享有的正当权益提出了严峻挑战,关系到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与社会的长治久安。

  

三、课题研究现状   

由于国外国情的差异,留守儿童比例较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并不十分突出,所以相关的课题研究基本没有。

  

国内对留守儿童问题的关注研究始于上个世纪90年代初,但没有对其进行系统研究和探讨。

最近三年来,由于社会领域提出“关注弱势群体”和教育领域提出教育公平、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等重要命题,于是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研究成为科学研究中的一大热点问题。

中央教科所和部分市县教育部门对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研究也逐渐增多。

  

2002年颁布的《北京市对流动人口适龄儿童少年实施义务教育的暂行办法》是北京市把农民工子女教育纳入法制化轨道的一个重要标志。

  

2003年教师节温家宝总理在视察北京市接受外来务工农民子弟学校时写下了这样一句话,“同在蓝天下,共同成长进步”。

标志着流动人口子女和城市儿童少年本应得到同等的尊重,应享有同等的受教育的权益。

  

2004年将借读费彻底取消,这样流动人口子女的入学率稳步提高,随之带来的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是我国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面临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具有长期性、复杂性和全局性的特点。

《农民工子女受教育权及义务教育法制公平研究》(祁雪瑞著,四川大学出版社,2008),从农民工的身份性、社会资源的公平性等多方面、多角度对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做了阐述,呼吁社会关注、重视并保护农民工子女的受教育权,以期促进教育公平;  

2004年5月,教育部召开“中国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研讨座谈会”。

  

2005年5月,全国妇联等单位召开“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社会支援行动研讨会”。

  

2006年9月,全国妇联召开“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电视电话会”。

  

2007年5月28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陕西考察期间,专门强调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要求各级党委政府、有关部门、农村基层组织、学校和全社会都要关心这些孩子的生活、学习、医疗、安全等问题,并建立相应的管理和保障制度,使他们健康成长,也使外出打工人员无后顾之忧。

  

2008年2月27日 ,全国妇联发布了《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状况研究报告》认为影响农村留守儿童生存发展的深层矛盾和突出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中央教科所教育发展研究部在 2004年6月1日 - 7月5日 之间,分别对河北省丰宁县、甘肃省榆中县、秦安县、江苏省沭阳县、宿豫县等中西部地区的农村留守儿童情况进行了调研。

认为农村留守儿童存在三方面的问题:

1.监护人对留守儿童学习介入过少导致的学习问题。

2.缺乏亲情抚慰导致的生活问题3.缺乏完整的家庭教育导致的心理问题。

周林对留守儿童成长环境中存在的问题作了认真的理论分析,并从“问题”、“措施”、“效果”三个方面介绍了南充市高坪区留守儿童的区域性经验,在一些经验上,又结合了一些相关的优秀经验,提出了更为根本的制度性措施。

为搞好留守儿童工作提供了有效的经验!

  

2008年1月12日 ,由兰州大学“甘肃农村留守儿童调查研究”小组经过1年的调查研究,首次公布了我省留守儿童的调研结果。

该调研系统地分析了甘肃留守儿童的生活现状和心理问题,发现很多“留守儿童”已转化为“问题儿童”。

由此,研究人员根据调查结果,提出了一些“挽救”留守儿童的对策,希望社会能正确认识、关注留守儿童和解决留守儿童的心理困扰。

农村学校要创造条件,开展丰富多彩且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教育活动,这些活动在提高学生知识水平的同时,也会使学生进入特定的心理氛围,受到感染。

如针对小学生参与意识强、表现欲强的特点,可利用出板报、办校刊、开展知识竞赛、社会实践活动以及各种表演等活动,使学生在有益的文化熏陶下提高素养,陶冶高尚情操,培养健康心态。

甘肃民乐姚寨小学采取四种方法关注留守儿童问题。

一是发挥班主任作用。

二是发挥学校的作用。

引导孩子摆正心态,自强、自立。

三是发挥少先队组织的作用,四是发挥社会的作用,开展“大手拉小手”活动。

甘肃民乐县南古镇通过“春蕾计划”“1141”关爱女孩活动等公益性活动,为留守儿童解决实际困难。

  

查阅大量相关资料大多是对流动人口子女入学难以及教育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各地方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研究了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我国一些大城市就进城务工家庭子女上学问题也进行了专题调查,如:

河北省的《实施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就学服务计划》;天津市的《不能把一个孩子拒之门外》;陕西省的《以流入地区政府管理为主,以公办中小学为主》;北京市的《保障“流动花朵”教育平等权——关注弱势群体、共享一片蓝天》,这种与时俱进的教育思想,倾注了对弱势群体的人文关怀,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和实践价值

1.理论依据:

  

2008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中央1号文件,明确将“三留守”问题作为当前关系农村民生的一项重要工作,要求“农民工输出地要为留守儿童创造良好的学习、寄宿和监护条件”,要求“深入开展‘共享蓝天’关爱农村留守、流动儿童行动”。

  

省教育厅负责农村留守流动儿童教育工作,结合贯彻实施《义务教育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保障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政策措施,将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纳入当地义务教育发展规划,会同省财政厅将农民工子女教育经费及“两免一补”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

在农民工输出地,重点实施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

在农民工输入地,会同省发改委和相关部门改善办学条件,重点做好进城后的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工作。

  

本课题主要应用系统论的整体性原理、相关性原理、目的性原理。

同时,应用大教学论、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儿童教育心理学、终身教育理论、社会科学中的主体论,互动论、协同论;应用教育管理学中的人本原理、效益原理。

综合应用这些理论,使课题成果的推广体现教育改革的先进理念  

2.实践价值: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是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随着“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是一个农村和城市双需的大趋势。

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留守儿童队伍不仅不会缩小,而且必将进一步扩大。

留守儿童的问题不仅关系到留守儿童自身的健康成长,也关系到农村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乃至会影响我国教育的整体发展。

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关注,更需要教育者花费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来研究这个问题。

虽然对留守儿童的研究者较多,但对农村留守儿童的研究还是比较少的,加之,存在地区差异。

  

本课题通过对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现状的调查、找出问题、寻求解决留守儿童教育的对策、方法的研究,农村留守儿童的档案管理;学生管理学生的“互助小组”建立和运行;班主任管理和教育留守儿童的经验;留守儿童不良心理教育矫正策略;农村留守儿童学校和家庭教育相结合的对策等,对学校的教育有很好的指导价值和实际意义。

希望全社会真正做到学校、家庭和全社会主动相互配合,形成合力,做认真细致的工作,创设人人关心孩子,个个关爱学生的良好社会氛围。

只有这样,才能使每个孩子健康成长,使外出打工者安心工作,使社会和谐发展,使我们的国家长治久安。

  

这个课题一旦得以批准,并顺利实施研究,可为解决社会转型时期留守学生的教育这一社会性问题,提供最前沿材料,有利于留守学生的健康成长,有利于学校管理制度的完善,有利于发动家庭、学校、乃至政府对留守儿童关心、帮助和支持。

可以积累教育经验,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研究提供一些素材、案例。

可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人格健康的发展,为社会培养有用人才。

有利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发展,社会的稳定,平安校园、和谐社会的建设。

有利于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培养学生责任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有利于创新德育新形式,为学校德育以及家庭教育提供新思想和切实可行的方法措施,增强德育的实效性。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目标和内容  

1.研究目标:

  

①通过调查研究,深入了解留守儿童和农民工子女学习状况、存在问题及产生原因,努力探索出一条符合我校实际的留守儿童和农民工子女教育与管理的新路子。

重点是教育内容和方法的研究,构建一个适合农村留守儿童和农民工子女发展的教育模式。

以指导本校的工作。

  

②通过研究与实践,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培养教师具有从事心理辅导教育、教育科学研究的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提升教师德育工作水平,进一步推动学校德育工作。

  

③通过对留守儿童和农民工子女生活内容、方式及其特点的分析研究,找到一些有效的措施,纠正、排除、防止留守儿童和农民工子女出现心理、行为的偏差,使其健康发展,形成正确的道德规范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使他们能够正确认识自己、勇于参与和尝试学习活动、积极有效地投入学习活动中,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④通过对留守儿童和农民工子女的智能品质、情感品质、意志品质及其它足以影响整体素质发展的个性心理品质进行培养,使学生的个体与社会现实之间建立起和谐融洽的关系。

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促进他们健康人格的形成。

  

⑤解决留守儿童和农民工子女的思想问题、学习习惯差和行为习惯差的问题。

呼吁社会、学校、家庭给他们温暖,联络他们的父母、监护人给他们爱,给他们温暖,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让他们的生活充满阳光,热爱学习,成为品学兼优、全面发展的快乐的学生。

  

⑥解决外出打工留守家庭和农民工的后顾之忧,保障我镇经济发展,为农村人才培养中解决“断代”问题作出贡献。

  

2.主要内容:

  

留守儿童和农民工子女个案研究  

留守儿童和农民工子女生存现状分析  

留守儿童和农民工子女教育的对策与建议  

预防与干预小学生不良行为的策略的研究。

  

留守儿童和农民工子女基本情况调查研究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和农民工子女的学习问题。

  

探讨农村留守儿童和农民工子女的教育对策与建议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和农民工子女的安全教育问题。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和农民工子女的道德品质和行为社会化问题。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和农民工子女养成不良行为习惯的因素的研究。

六、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步骤和主要措施  

1.过程设计:

  

启动阶段:

2015年5月~2015年10月填写《襄阳市教育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课题申请·评审书》。

 组建课题小组,进行职责分工和研究预设,在课题立项之后寻求理论的指导与帮助。

学习教育理论、召开开题论证会议、拟订课题报告、调查访问,摸清情况、建立实验档案、联系家庭和社会,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的教育网络。

 

实施阶段:

2015年10月~2016年3月拟定实验对象、组成互助组、诱导内因变化、调动家长积极性、改善教育环境、测定有关数据进行分析,评议、评价,进行阶段总结。

重点进行研究资料的收集和汇编。

从调查报告中发现学生养成不良行为习惯的因素,建立成长档案,进行跟踪分析研究,探索出一套预防与干预学生不良行为的策略,家校合作共同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

各种资料的收集、各项研究实验、案例的开展,摸索积累留守儿童教育的方法与手段。

主要操作步骤有:

①按计划、步骤进行课题研究。

②以问卷调查的形式,调查本校留守儿童和农民工子女的学习健康现状。

③根据调查结果统计,分析本校留守儿童和农民工子女的学习心理健康状况。

④问题儿童个别访谈和社会调查,分析心理问题的成因,初步研究解决方法。

⑤对学习有问题的儿童进行个别辅导,设计合理的教育方案。

  

总结、推广阶段:

2016年3月-2017年3月总结出留守儿童教育的模式或有效方法,反思、完善实验研究,完成课题的结题。

重点进行研究资料的最后整理和结题报告的撰写,阶段成果为总结论文。

全面总结实践经验、大力表彰先进、完善管理制度、整理汇总各类数据资料,撰写课题实验报告、专家评审、召开结题会。

进行研究成果展示,申报科研成果评选并申请课题鉴定。

  

2.主要措施:

  

课题主要采用“实践——分析——总结——重构——实践”这一研究思路。

  

①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相关教育理论。

制定课题研究实施方案,拟订研究日程,建立科研笔记,设立课题档案,创建课题网站。

建立课题研究制度。

坚持每周落实一个环节的工作,每月开展集体课题研究一次,每半年对课题研究工作进行小结,认真撰写专题论文。

  

②开展对此类家庭学生的情况调查。

初步计划开展三次调查,准确地弄清此类学生的基本情况,其中两次为问卷调查。

摸清其家庭情况,摸清学生的个性特征和行为方式,摸清学生对家庭的要求、对学校的要求,并建立留守儿童和农民工子女学生档案。

  

③和留守学生结“对子”、交朋友。

开展个案追踪活动。

确定“结对子”、交朋友的帮辅对象后,每个课题组成员即认真拟订帮辅计划,开展谈心,走访调查(家庭和邻居),辅导学习。

举行“热爱生活”联谊活动,让留守学生融入生活,拉近大家的距离,融洽大家的情感,课题组老师和结对同学促膝谈心,交换意见,合影留念。

  

④在学习中少斥责,多表扬;少批评,多鼓励。

用爱心和帮助使他们忘记感情缺失和心理冷落,以积极的心态去学习,去生活,并保持乐观的心态。

采用日记交流的形式引导他们把自己心里的事说出来,并帮助他们解决问题,疏通思想。

  

⑤加快户籍制度改革,逐步消除城乡差别,确保农民工及其子女能享受平等的受教育权利。

实现义务教育公平原则,强化对农民工子女学校的安全管理,并建立和完善相关的考核机制。

  

⑥采用行动研究法和问卷调查法两种主要的研究方法,此外综合采用文献法、个案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其他研究方法。

总结并推广成功经验,为外出务工的农民工解决后顾之忧,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贡献。

 

七、组织与分工

一、负责人的水平:

课题研究由樊城区龙头教育集团牵头,龙头中心小学具体承担。

负责人为学校责任人和管理干部,在组织实施、科研经费、信息技术设备以及研究时间上均能保证。

龙头中心小学和管辖教学点均已实现了网络环境下的教育教学环境,均开展了教师信息技术运用能力提升培训,达到了数字资源建设的软硬件基本条件。

2、参与者的研究水平

1、本课题组的成员都比较好学上进,平时注重实践,他们都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研究的能力,也曾参加过一些课题研究并收到良好的效果。

2、课题成员将认真做好课题研究的每一步,将根据课题需要制定详细的教学研究计划,定期进行课题的研讨,及时反馈,及时修改计划,以保证课题顺利进行。

三、课题组员分工

1、领导小组:

卢志强(负责提供金费保障)

耿健(负责提供金费保障)

候芳(负责课题管理、材料收集、整理工作)

2、课题小组:

课题负责人:

王英

课题成员:

卢志强耿健李艳林张辉侯芳陈丽君张爱华王英蔡鑫康梦力陈丹毛旭东

课题组办公室主任:

侯芳樊城区龙头中心小学教导处副主任

课题组办公室协调员:

张辉樊城区龙头中心小学办公室主任

具体分工:

1、王英同志整体统筹课题研究。

2、耿建同志具体领导实施课题研究。

3、李艳林同志协调各教师参与课题研究。

4、参与教师从各自研究层面支撑课题研究。

5、王英同志负责课题研究的实施与推进。

6、侯芳同志协助课题办公室做好课题研究工作,并协调相关学校组织开展本校课题研究工作。

四、资料设备和科研手段

本课题利用学校的网络系统,《中国教师报》,《中国教育学刊》,《小学数学》及其它资料,报刊,著作等进行研究。

目前我校五年级小组建设已具规模。

五、研究保障条件:

(1)进一步完善科研设备设施,落实科研经费。

经费由学校支付。

(2)把课题研究工作纳入学校工作计划,把开展教育科研与教师工作业绩、职称、晋级、评优挂钩,确保课题研究工作扎实有效地进行。

(3)定期组织教师学习相关理论,组织教师外出参观学习,请有关专家到校指导,通过多种途径,收集、开发、整合教学信息资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