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桃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997942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56 大小:306.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仙桃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仙桃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仙桃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仙桃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仙桃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仙桃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6页
仙桃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6页
仙桃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6页
仙桃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6页
仙桃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6页
仙桃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6页
仙桃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6页
仙桃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6页
仙桃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6页
仙桃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6页
仙桃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6页
仙桃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6页
仙桃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6页
仙桃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6页
仙桃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6页
亲,该文档总共5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仙桃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文档格式.docx

《仙桃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仙桃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文档格式.docx(5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仙桃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文档格式.docx

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投资比重分别由期初的52%、6%提高到68%、12%;

农村消费市场逐步激活,增幅从2008年起高出城市市场;

无纺布制品出口占全市出口总额比重稳定在60%左右,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年均增长1倍以上。

五是财税收入结构趋于合理。

税收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提高到85%以上,地方税收占地方一般预算收入的比重提高到75%以上。

(三)城市综合承载力显著提升。

五年来,致力于打造武汉城市圈西翼的中心城市,大力推进南城新区开发和生态宜居城市建设。

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完成,城市建设有力推进,基本建成市域“三横五纵”公路主网架,二级以上公路通车里程达到367.5公里;

加快推进区域供水工程,日供水能力达到20万吨;

建成市镇污水处理厂4座,市区污水处理率达到80%以上;

期末城镇化率预计达到50%,其中市区建成面积45平方公里、人口46万人;

城镇建成区绿化率达35%,中心城区绿化率42%。

南城新区建设加快推进,主干道路网络已基本形成,一个23平方公里的城市新区初现雏形。

一批影响深远的重大项目在“十一五”期间相继开工或筹备开工,随岳高速、汉宜铁路线站、武汉城市圈外环孝仙洪高速、长荆线至仙桃铁路货运支线、城际铁路、热电联供等项目,为仙桃未来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

五年来,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不断强化社会事业发展和社会公共服务。

科技创新步伐加快,现有国家级生产力促进中心1个,科研院所19个,企业研发机构69个,省级高新技术企业12家,省级创新型试点企业5家,高新技术产品67个。

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全面发展,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率87%。

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丰富多彩。

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基本建成,全市共有医疗机构922个,专业卫生技术人员7399人,床位3658张。

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提高,期末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分别达到13021元、6733元,年均增长11.5%、12%。

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期末全市各类社会保险参保人员预计达到67万人次,城镇登记失业率保持在4%以下。

节能降耗成效显著,“十一五”期间,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约下降22.1%。

 

专栏1仙桃市“十一五”规划各项指标完成情况

绝对值

平均增长(%)

1

全市生产总值

亿元

245

10

278.9

14.8

2

人均生产总值

16300

 

22805

18.4

3

农业增加值比重降低

%

15

18

4

服务业增加值比重提高

39

35

5

地方一般预算收入

6

12以上

7.3

24.9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5年累计

500左右

20以上

5年累计495

23.8

7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120

12

151.3

19.8

8

外贸出口总额

万美元

20000

26000

23.3

9

实际利用外资

6000

15以上

6400

22.1

总人口

万人

155以内

0.4以内

150

11

城镇化率

50

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率

85以上

87

13

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覆盖率

70

100

14

乡村卫生服务管理一体化覆盖率

90

社区卫生服务覆盖率

80

16

全市人均预期寿命

74.5

71.9

17

社会保险参保人员

万人次

40

67

城镇新增就业岗位

万个

10以上

8以上

10.5

19

城镇登记失业率

4以内

3.1

20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0000以上

13021

11.5

21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5000以上

6以上

6733

22

研发经费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

0.5

1.1 

23

高新技术企业研发经费占销售产值比重

3以上

3.5

24

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

13.4

25

城镇绿化覆盖率

26

中心城区绿化覆盖率

45

42

27

中心城区污水处理率

12万吨/日

28

中心城区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500吨/日

29

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

85

98

30

森林覆盖率

2.5

13.9

二、“十二五”发展阶段性特征

经过“十一五”的发展,仙桃已经跃上新台阶、站在新起点,正处于新型工业化成型期、城市化加速发展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期。

——新型工业化成型期。

作为一座工业新兴城市,仙桃市正处于传统工业化向新型工业化转型的历史阶段。

“十二五”期间,依托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仙桃市新型工业化将基本成型,呈现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竞相发展的良好局面。

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发展低消耗、低排放、集约化、高效益的新型工业成为市域经济发展主流。

——城市化加速发展期。

仙桃市城市总体发展框架已经基本筑就,“十二五”期间,老城区改造提升将稳步推进,南城新区建设步伐逐步加快,城市规模迅速扩张,城市功能将日益完善。

随着工业化的快速推进,各种生产要素进一步向城区集聚,将为我市城市化加速发展提供新的动力。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期。

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仙桃市将进入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冲刺阶段。

“十二五”期间,根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指标体系进行比照,仙桃市自加压力、超前发展,有望在全省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生态文明、人民生活都将再上一个新台阶。

三、“十二五”宏观发展环境

(一)机遇和优势

1、经济全球化趋势,有利于扩大开放和拓展经济发展空间。

仙桃可全面承接先进制造业以及现代服务业的产业转移,更广泛地参与对外竞争与合作。

2、国家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仙桃要牢牢把握战略机遇期,导入科学的经济发展方式,加速产业结构调整,奠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基础。

3、消费结构升级,有利于加快推进产业结构升级。

仙桃要抢抓消费结构升级带来的机遇,推进消费品制造工业发展,充分挖掘旅游资源潜力,加快产业结构升级步伐。

4、湖北省全面实施“两圈一带”战略,有利于进一步融入武汉发展。

仙桃应主动加快区域战略合作,找准定位,配套发展、错位发展,形成本地产业优势。

5、实施汉江流域综合开发,为仙桃及整个汉江流域沿线城市的发展带来重大机遇。

仙桃可抓住此机遇,通过汉江流域开发,加快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

6、我市打造国家级低碳产业示范区、建设省级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区、城乡一体化建设试点市等重大战略举措稳步推进,为“十二五”的发展打下了较好基础。

(二)挑战和压力

“十二五”期间,仙桃市多年积累的深层次矛盾将凸显出来,主要表现在:

1、发展要素区域竞争更激烈。

为争取发展的主动权,各区域都在积极调整布局,积聚各类发展要素。

我市科技实力不强、人才资源匮乏、资源供给不足、配套服务不优,面临着构筑更大竞争优势的挑战。

2、产业结构总体水平仍偏低。

农业科技进步滞后;

工业经济从整体上尚未摆脱企业规模偏小、竞争力不强的状况;

新兴第三产业发展较慢。

推进产业结构升级,是仙桃未来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

3、城镇发展布局体系待完善。

城市功能分区、产业布局不尽合理,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资源配置不优;

部分镇规模小、主导产业不明显、吸纳聚集能力不强。

4、财政支出社会保障压力大。

支柱财源不多,收入难增;

财政供养人口过多,支出难压。

社会保障历史欠账多,就业与社会保障压力逐年增加;

公共服务体系还不健全,生态环境、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投入等需求日益增加。

5、资源环境制约日益增强。

国家加强了对水资源利用的控制,提高了对废气、废水、垃圾排放的要求;

我市非农用地等不可再生资源逐年减少,外购煤、电、气等能源对我市跨越式发展的制约逐年增强。

第二章指导方针与战略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大力实施开放创新战略、工业强市战略、城乡一体战略和民生优先战略,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继续争当全省县域经济发展排头兵,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

二、基本原则

——坚持把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为首要任务。

始终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不动摇,牢牢把握加快发展、跨越发展、率先发展的主基调,按照好中求快、能快则快的要求,坚持扩总量与调结构相结合,提速度与增效益相结合,抓当前与谋长远相结合,更加注重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同步提高,努力实现更快的发展速度、更好的发展质量、更大的发展效益。

——坚持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主攻方向。

坚持在调整中转变,在转变中发展,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提高现代服务业比重和水平,推动产业结构向集群化、高端化、生态化方向发展,不断提高附加值,延长产业链,增强经济核心竞争力、抗风险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坚持把改革开放和科技创新作为根本动力。

加快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全面实施开放先导战略,以开放促发展促改革促创新。

深入实施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战略,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转变,加快建设创新型社会。

——坚持把“两型”社会建设和城乡一体化建设作为战略重点。

把强化节能减排和加强生态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低碳产业,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坚持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双轮驱动,加快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着力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矛盾,促进城乡联动融合,形成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坚持以人为本,共建共享,把改善民生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始终,更加注重社会建设,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公平正义,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三、战略目标

(一)“城市仙桃”总体战略

——“开放创新”战略。

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参与对外竞争和合作,以全球化视野谋划仙桃发展,以城市创新重塑区域发展优势。

大力引进国内外战略投资者、国际国内知名品牌和巨型龙头企业;

创建创新型城市,区域竞争力和影响力大幅提升。

——“工业强市”战略。

坚定不移强化工业第一理念,先进制造业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达50%,战略性新兴产业占制造业比重达25%以上,主导产业产值达到千亿元规模(扩张2倍)。

——“城乡一体”战略。

改善城乡二元结构,推进城乡体制接轨、布局优化、产业协调、社会保障对接、基础设施联网,基本形成“体制统一、规划统筹、资源共享、发展互动、利益共享”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民生优先”战略。

坚持把民生优先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高度,调动全市人民建设共同事业的积极性,切实让全市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二)“水乡生态”城市定位

——武汉城市圈西翼中心城市。

到2015年,市区建成区面积超过60平方公里,城区人口超过60万人。

从规模上成为大城市,从功能上成为城市圈西翼区域性的中心城市。

——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

做大经济总量,提高发展质量,增强综合实力,力争各主要指标达到全国百强县市水平,继续走在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前列。

——全国“两型”社会建设示范城市。

大力推行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消费模式和社会氛围,建设具有水乡园林特色的生态宜居城市。

到2015年,全市污水处理率达到70%,城区污水处理率达到95%,中心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5%。

——全国文明城市。

对照全国文明城市标准,进一步加大创建力度,打响“中国体操之乡”品牌,大幅提升城市发展活力、城乡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质,力争进入全国文明城市行列。

(三)“四基地一中心”产业定位

——全国最大最先进的无纺布及制品制造加工基地,建设主体为彭场无纺布工业园。

——中部地区最具影响力的食品加工基地,建设主体为仙桃经济开发区。

——华中地区最大的电子电路板生产基地,建设主体为仙桃经济开发区。

——全国重要的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建设主体为湖北仙桃国家农业科技园区。

——江汉平原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建设主体为物流产业园。

(四)主要目标

按照“城市仙桃”总体战略和发展定位,立足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基础,综合考虑未来发展的趋势和条件,“十二五”期末,要实现以下目标:

——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

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和保护环境基础上,到2015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50亿元以上,财政总收入达到40亿元,一般预算收入达到20亿元,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结构调整实现新突破。

特色农业产业化水平大幅提高,工业主导产业核心竞争力明显增强,高新技术产业、服务业增加值比重明显提升,三次产业比重结构更加合理,产业内部结构高端化高新化特征更加明显。

——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

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取得明显进展,基本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

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招商引资、外贸出口、对外经济交流合作的规模和水平大幅提升。

——生态建设达到新水平。

“两型”社会建设取得显著进展,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不断提高,单位生产总值能耗明显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生态环境质量全面持续改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

——城乡统筹取得新成效。

城乡一体化建设取得阶段性重大成果,城镇化水平明显提高,城乡发展基本实现布局优化、产业协调、服务均等、设施对接、体制统一、发展互动的良性格局,城乡面貌发生明显变化,城乡差距逐步缩小。

——民生水平得到新提高。

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人民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不断提高。

专栏2仙桃市“十二五”规划主要指标

类别

序号

指标名称

单位

2010年预计完成

2015年

属性

年均增长(%)

经济发展

550

预期性

44000

三次产业结构比重

18:

47:

12:

53:

163.2

400

346

招商引资

[500]

亿美元

2.6

65

科技教育

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

95

约束性

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

研究与试验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比重

1.1

资源环境

耕地保有量

万公顷

13.07

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

[10]

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

0.48

0.52

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

[3.4]

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降低

[14]

单位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

[17]

主要污染物排放减少

化学需氧量

[8]

二氧化硫

氨氮

氮氧化物

人民生活

153

文化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

4.5以内

城镇净增就业人数

[10.5]

[15]

城镇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

20.1

城乡三项医疗保险参保率

96

23000

11800

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

[9000]

注:

[]内为五年累计数

第三章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统筹三次产业发展,构建以优势主导产业为支柱、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先导、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特色农业为基础的现代产业体系。

一、先进制造业

以科技创新推动食品加工、机械电子、无纺布卫材、医药化工和纺织服装等现有五大产业集群,扶持优势主导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加速形成具有地区比较优势和竞争力的强势产业,打造一批特色鲜明、附加值高的核心产业群。

构建支持企业做大做强的优惠政策体系和优良服务环境,大力推动核心企业兼并重组,优势企业扩规改造,骨干企业上市融资,发展拥有知名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的大中型企业。

实施“千百工程”,到2015年,主导产业产值总规模达到1000亿元,年增加值过1亿元以上的企业过百家。

专栏3先进制造业布局

将仙桃高新技术产业园、仙桃工业园、和仙桃经济开发区整合,整合后统称为仙桃经济开发区,规划面积为26.15平方公里,分四个片区统一建设,力争升格为国家级开发区。

全市先进制造业按“一主四辅”进行布局,“一主”即仙桃经济开发区,南城新区重点发展食品加工、机械电子以及以节能环保、电子信息为主的战略性产业,其它片区布局行业龙头企业;

“四辅”即化工小区(西流河)、无纺布基地(彭场、张沟)、机械加工小区(毛嘴、胡场)、食品加工小区(郭河、三伏潭、沙湖)。

(一)优势主导产业

1、食品加工

目标:

到2015年,全市食品产业销售收入达到260亿元(翻两番以上),年均增速27%。

重点:

建设大型食品产业集聚区,形成“两区三镇”格局。

即以王老吉、福建海新、米老头、嘉士柏、华美、金威、宏发等为主体,东自汉江大道、南起黄金大道的食品产业北区;

以湖北旺旺、仙桃亲亲、香港真巧为核心,沿仙洪线向南拓展,建设食品产业园南区;

扶持沙湖、三伏潭、郭河等镇建设各具特色的食品产业小区。

大力引进全国知名品牌食品企业扎堆发展,推动产业向集团化、集群化、品牌化方向发展,建设中部地区最具影响力的食品加工基地。

2、机械电子

到2015年,全市机械电子制造业销售收入达到300亿元(翻两番以上),年均增速40%以上。

以“一区两地”(南城新区,胡场、毛嘴)为基础,建设3个产业集中区,其中南城新区规划建设用地5000亩,打造以节能装备、电子电路板、汽车零部件生产为主的核心区,在胡场规划建设3000亩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基地,在毛嘴规划建设2000亩基础件加工产业园。

加强与东风公司的合作,提高产品配套能力;

产业链向上延伸,引进整车生产线。

鼓励骨干企业加快技术改造、扩大规模,推进产品市场占有率进全国前列。

加快推进健鼎科技、纳伟仕电子、捷佳创电子、富士和机械、普天电源等一批重大项目建成投产,全面提高机械电子产业装备现代化、技术自主化、产品高端化和集群配套化水平,促进产业上档升级和规模倍增,建设华中地区最大的电子电路板生产基地。

3、无纺布卫材

到2015年,全市无纺布生产能力突破50万吨,制品加工能力达到70万吨。

无纺布卫材产业销售收入达到200亿元,年均增速17%。

以仙彭公路为轴,在彭场镇区规划建设用地8000亩,建设中国无纺布工业城,重点发展新型无纺布生产、高档无纺布制品加工及配套企业。

加快促进产业上档升级;

以国家级无纺布生产力促进中心为依托,加大产品研发,打造具有国际水平的产业技术平台;

创建名优品牌和行业标准;

建设全国最大最先进的无纺布生产及制品加工产业基地。

4、医药化工

到2015年,全市化工业销售收入达到200亿元,年均增速25%。

建设化工产业园,重点发展日化、农化、化工原料等产业。

以丝宝日化、宝姿日化等企业为主体,大力开发各种高档、多功能性化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司法考试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