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盘电控总复习.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980168 上传时间:2023-05-22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5.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底盘电控总复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底盘电控总复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底盘电控总复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底盘电控总复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底盘电控总复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底盘电控总复习.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底盘电控总复习.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底盘电控总复习.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底盘电控总复习.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底盘电控总复习.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底盘电控总复习.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底盘电控总复习.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底盘电控总复习.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底盘电控总复习.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底盘电控总复习.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底盘电控总复习.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底盘电控总复习.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底盘电控总复习.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底盘电控总复习.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底盘电控总复习.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底盘电控总复习.docx

《底盘电控总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底盘电控总复习.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底盘电控总复习.docx

底盘电控总复习

第一章

1.简述自动变速器的优点。

答:

1.起步平稳,提高乘坐舒适性。

2.采用了液力变矩器,可增加发动机输出转矩,实现无级变速。

3.操作简单,减轻了驾驶员的劳动强度,提高行车安全。

4.具有模式选择、自我诊断、失效保护等功

2.电控自动变速器闭锁挡位(如2、L)在什么条件下使用比较理想?

为什么?

(1.当汽车在特殊路面上行驶时(如下坡)时使用闭锁挡位比较理想。

(2.原因:

当操纵手柄置于闭锁挡位时,控制系统将自动变速器的前进档位限制在一定范围之内,去掉一些高速档,以便行车安全;另外,闭锁挡位位置还可以利用发动机制约车速。

当汽车在特殊路面行驶时,由于汽车惯性作用,导致驱动轮主动转动,运动向发动机方向传递。

赭石,如果不制约这一运动,会引起电控自动变速器提前升挡的现象。

当操纵手柄在闭锁挡位位置时,可制约这一运动,而在前进挡位时就不能。

但是使用闭锁挡位置在进行手动换挡时易形成换挡冲击,所以闭锁挡位置一般不常使用,只在特殊路面上行车时才使用。

第二章

1.试述电控自动变速器中盘式制动器和离合器的区别。

盘式制动器的结构与工作原理完全相同,只是在作用上不同。

它们都是由摩擦片、压板、活塞、离合器毂和缸体、密封圈、蝶形弹簧、挡圈等组成的。

盘式制动器连接运动元件与变速器壳体,在工作过程中起到将行星齿轮机构中某一元件与变速器壳体相连,使该元件受约束而固定的作用。

离合器在工作过程中起到连接或连锁的作用.2.试述单级双相三元件综合式液力变矩器中,“级”、“相”、“元件”的含义。

级:

安置在泵轮与导轮或导轮与导轮之间的刚性相连的涡轮数。

相:

借助于某种机构作用,在一些元件在一定工况下改变作用,从而改变了变矩器的工作状态,这种状态称为相。

元件:

与液流发生作用的一组叶片所形成的工作轮称为元件,如泵轮、涡轮和导轮

3.简述GM公司凯迪拉克自动变速器的结构特点。

(1.共有7个换挡执行机构,其中2个离合器3个制动器2个单向离合器,两排行星齿轮机构。

(2.后两组行星齿轮机构的太阳轮齿圈行星架的结构尺寸完全相同,并且两太阳轮为一整体。

4.简述单向离合器的功用及常见的结构形式。

功用:

可限制一些运动元件只能作单方向的转动,或者限制两个元件在某一方向自由转动,在相反方向相互制约。

结构形式:

滚柱式和楔块式。

若固定其内圈或者外圈,则其内圈或外圈只能作单方向旋转。

5.简述液力变矩器的特性参数和特性曲线分别包括的内容。

特性参数包括:

转速比、泵轮转矩系数、变矩系数、效率和穿透性。

特性曲线包括:

外特性曲线跟原始特性曲线。

6.简述自动变速器中液压系统的主要功用

第一.提供具有一定压力和流量的工作油液。

(1不断供给液力变矩器补偿油液,并保持所需的一定油压。

2实现自动变速器自动换挡。

3实现换挡执行机构离合器、制动器等的可靠动作)2.改善工作油液品质(1控制自动变速器工作中的温度,实现循环冷却,一般正常油温保持在50~80C。

第二.滤除杂质、减少磨损,保证正常工作。

)第三.保证润滑

7.简述液力变矩器的功能及其组成。

功能:

将发动机动力传给自动变速器的输入轴,并具有一定的自动变速和变矩功能。

组成:

泵轮、导轮、涡轮

8.各种类型液压泵的结构和特点。

答、(1、外啮合式轮泵有一对渐开线齿轮,液压泵壳组成。

其中,主要齿轮由液力变矩器泵驱动

(2、内啮合,由小齿轮,内齿轮,月牙形隔板,泵壳泵盖组成,当发动机运转时,小齿轮和内齿轮同向转,下腔容积不断增大,形成真空而吸油,上腔容积不断减小,将液压油抽出

(3、摆线转子泵有一对内啮合的转子及泵壳,泵盖组成,当发动机运转时,内外转子同向转,右腔容积不断增大形成真空而吸油,左容积不断减小,使压力增大而泵油

(4、叶片泵有定子转子叶片及壳体泵盖组成,当发动机转时,转子上的叶片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向外张开,紧靠在定子的内表面上,并随着转子的转动,在转子叶片槽内滑动,从而在相邻的两叶片之间便形成密封的工作腔。

下腔容积增大,形成真空吸油上腔容积减小,使压力增大而泵油

(5、变量叶片泵有泵壳定子转子叶片进油口卸油口出油口反馈油道组成当发动机转速较低时,反馈油枪内德油压下降,定子在回位弹簧的作用下绕销轴顺时针转一个角度,增大了液压泵的排量,提高了液压泵的压力,从而各付了发动机低速起步困难的现象,当高速转时,使控制腔内的反馈油压上升定子在反馈油压的推动下绕销轴逆时针转定子与转子的偏心距离减小液压泵的排量也随之减小,从而降低了液压泵的出油压力,减小了液压泵在高速转时的运转阻力,提高了汽车的燃油经济性

9.简述自动变速器液压控制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其主要作用。

组成:

供油部分、手动选档部分、压力参数调节部分、换挡时刻控制部分、换挡执行机构部分、改善换挡品质工况部分。

主要作用:

1.提供具有一定压力和流量的工作液。

2.改善工作液品质。

3.保证润滑。

10.制动器的功用是什么?

带式、片式制动器主要由哪些部件组成。

作用:

将行星齿轮机构中某一元件与变速器壳体相连,使该元件受约束而固定。

带式制动器的组成:

制动带、液压缸、推杆等。

片式制动器的组成:

摩擦片、压板、活塞、离合器毂和缸体、密封圈、碟形弹簧、挡圈。

11.液压泵的功用是什么?

内啮合齿轮泵主要由哪些机件组成?

功用:

提供一定压力和流量的工作油液。

内啮合齿轮泵的组成:

小齿轮、内齿轮、月牙形隔板、泵壳、泵盖。

12.简述自动变速器换挡机构离合器的作用

(1.连接作用。

将行星齿轮机构中的某一元件与输入部分相连,使该元件成为主动元件。

(2.连锁作用。

将行星齿轮机构中的任意二元件连锁为一体,使三个元件具有相同的转速,实现直接档。

13..液力变矩器的工作原理

当汽车起步时,以液力作为受力对象分析泵轮给液体的力矩MB,涡轮给液体的力矩MW,导轮给液体的反冲力矩为MD,根据力矩平衡得MW=MB+MD此时,涡轮的转矩大于泵轮的转矩。

此时变矩器起增大转矩的作用,以提高汽车起步时的驱动能力。

当汽车速度逐渐上升时,从涡轮流出的液流方向发生变化,逐渐向导轮的背面靠近。

当车速达到一定值时,液流从导轮相邻的两叶片孔穿过,不冲击导轮。

在这一过程中,液流给导轮的冲击力也逐渐减少直到等于零,最后MB=MWMD=0当车速继续上升,液流冲击导轮叶片背面,由于单向离合器此时打滑,液流给导轮的冲击力也近似等于零,即MD≈0MB=MW  此时,液力变矩器不改变发动机转矩。

14.穿透性

液力变矩器的穿透性指变矩器和发动机共同工作时,在油门开度不够的情况下,变矩器涡轮轴上的载荷变化对泵轮轴转矩和转速(即发动机工况)影响的性能。

具体说,在上述情况下,若涡轮轴上的转矩和转速出现变化而发动机工况不变时,这种变矩器称为是不可透的;反之则称为可透的。

汽车自动变速器上采用的液力变矩器是可透的,当涡轮轴因负荷增大而转速下降时,转速比随之下降而使发动机的负荷增大。

15.外特性及外特性曲线

外特性指泵轮转速(转矩)不变时,液力元件外特性参数与涡轮转速的关系。

一般称泵轮转矩不变,涡轮转矩与涡轮转速或转速比的关系曲线为外特性曲线。

16.原始特性曲线分析,变矩器中的能量损失

变矩器工作时,由于泵轮和涡轮的旋转及循环圆内液体的流动,不可避免有能量的损失。

包括以下损失:

①机械损失,包括轴承、密封件等的摩擦损失及圆盘损失(工作轮旋转表面与液体间的摩擦损失)。

②泄漏损失,即循环圆内液体的损失。

③液力损失,即液体在循环圆内运动的损失,包括:

摩擦损失,液体在工作轮通道内流动所引起的摩擦损失。

冲击损失(最大),液体在进入各工作轮时,其相对速度和叶片入口角不一致而引起的损失。

17.离合器的组成、作用及工作原理

组成:

摩擦片、压板、活塞、离合器鼓和缸体、密封圈、碟形弹簧、挡圈。

作用:

(1)连接作用,将行星齿轮机构中某一元件与输入部分相连,使该元件成为主动元件。

(2)连锁作用,将行星齿轮机构中任意二元件连锁为一体,使三个元件具有相同的转速。

这时行星齿轮机构作为一个刚性整体,实现直接传动。

工作原理:

(1)接合过程,当需要某一离合器接合工作时,自动变速器液压控制系统将液压油通过离合器鼓进油道送到活塞后方,给活塞压力,同时压力油将止回阀关闭,活塞受力克服回位弹簧的弹力,逐渐将压板与摩擦片压紧产生摩擦力。

离合器的接合过程要求平稳、柔和。

(2)分离过程,当离合器分离时,缸体内主要油压由原油道泄出,同时止回阀打开,帮助泄出残余油压,活塞在回位弹簧的作用下迅速回位,离合器摩擦片与压板分离。

离合器的分离过程要求迅速、彻底。

18.阶梯式滑阀调压装置的调压特点

①当车速较高时,主油路油压较低;反之,主油路油压较高。

②当发动机转速较高时,主油路油压较高;反之,主油路油压较低。

③倒挡油压比前进挡油压高。

④调压弹簧的弹簧力越大,主油路油压越高。

19.换挡阀的作用

当汽车操作手柄位于前进挡D位或闭锁挡(S、L或2、1)位时,手控制阀除了将主油路的压力油直接送到前进离合器或前进强制离合器外,还将主油路的压力油送到换挡阀,在换挡阀的控制下送入不同的换挡执行机构,使自动变速器处于不同的挡位。

(一般一个换挡阀只控制一个前进挡油路,而前进1挡油路直接由手控制阀控制,因此在一个液压控制系统中,换挡阀的总数比前进挡总数少1.)

20.电液式控制系统换挡阀的控制方式

(完全由换挡电磁阀控制),其控制方式有:

①施压控制,即通过开启或关闭换挡阀控制油路的进油孔来控制换挡阀的工作;②泄压控制,即通过开启或关闭换挡阀控制油路的泄油孔来控制换挡阀的工作。

21.节气门位置传感器主要作用、组成及工作原理。

①作用:

将发动机节气门开度的变化转变为电信号输入电子控制单元,电子控制单元根据这一信号对液压系统的油压及自动换挡系统进行控制。

②组成:

(采用线性可变电阻)由一个线性电位计和一个怠速开关组成。

③工作原理:

节气门轴带动线性电位计及怠速开关的滑动触点。

当节气门轴转动时,电位计所控制的线性电阻值发生变化,所对应的电位也也发生变化,变化的电位信号输送给电子控制单元。

当节气门关闭时,怠速开关闭合,将怠速信号输送给电子控制单元。

22.车速传感器

常采用电磁感应式传感器,主要由永久磁铁和电磁感应线圈组成,变速器输出轴上的停车锁止齿轮充当感应转子。

当输出轴转动时,感应转子的凸齿不断靠近或离开车速传感器,使感应线圈内的磁通量发生变化,从而产生交流感应电压。

车速越高,输出轴的转速也越高,感应电压的脉冲频率也越大。

电子控制单元根据感应电压脉冲频率的大小计算车速。

23.液压油温度传感器

主要由一个具有温度负系数的可变电阻组成。

当液压油温度变化时,电阻发生变化,产生的电信号发生变化,电子控制单元根据变化的电信号可测出液压油的温度。

24.试述自动变速器电子控制系统中开关式和线性磁冲式电磁阀的结构特点。

答:

1、开关式电磁阀主要由电磁线圈、针阀、泄油孔等。

当电磁阀不通电时,针阀芯轴被油压向上推动。

泄油孔打开,此时工作油路与泄油孔连通;当电磁阀通电时,在电磁力作用下,针阀闭泄油孔,聪从节油孔出来的工作油压保持工作。

也有部分电磁阀通电时油压卸压,不通电时保持油压。

开关型电磁阀常被用来作为换挡控制电磁阀、锁定控制电磁阀、超速离合器电磁阀和O/D档控制电磁阀。

25.线性磁脉冲式电磁阀主要由是电磁阀和调节阀组成。

电磁线圈通电时间越长,电磁力越大,阀芯向右移动程度越大,调节油压越大;反之,电磁线圈通电时间越短,电磁力越小,阀芯向右移动程度越小,调节油压越小。

PFB为反馈油压,用来防止调节调节油压上升过快。

线性磁脉冲式电磁阀常用于油路压力调节和液力变矩器锁定控制。

26.简述高压蓄能器和低压蓄能器作用的不同点。

(1.高压蓄能器用于向制动助力器、制动分泵或调压缸供给高压制动液或其他调压介质,作为制动能源,

(2.而低压蓄能器则用于接纳回流的制动液或调压介质,并衰减回流制动液或调压介质的压力波动。

27.如图分析两柱式手控阀不同操纵手柄位置时的工作油路。

(12分)

答:

(1)P位:

主油路1关闭,2、5、6油路全部与泄油孔连通,各挡位全部解除;

(2)R位:

主油路1打开,泄油孔3关闭;此时,1→2,可实现倒档,5、6油路与泄油孔7连通,前进挡解除;(3)N位:

主油路1打开,但主油路只进入两环形密封带中腔,2、5、6油路得不到油压且分别与泄油孔3、7相连通,变速器处于空挡;(4)D位:

主油路1打开,1→5,前进挡油路接通,此时,油路5提供前进离合器油压及各换挡阀油压,油路2、6分别与3、7连通泄油;(5)S位:

主油路1打开,油压被送至油口5、6,泄油孔7关闭,油路2→3泄油,此时,油路5提供前进离合器油压,油路6提供的油压解除了限制高换挡阀接通高挡油路外,还提供闭锁挡制动器油压;(6)L位:

与S位相似。

但2挡以上换挡阀均关闭油路,此时自动变速器只有前进挡1挡工作,且该挡位可以利用发动机制约车速。

第四章

1.试述ABS和ASR的工作过程

ABS的工作过程:

1.常规制动阶段:

制动踏板力较小,车轮的滑移率低,ABS不介入制动压力调节。

此时常开的进液电磁阀和常闭的出液电磁阀均不通电。

制动总泵和制动分泵处于导通状态。

分泵的制动压力随总泵压力变化而变化。

2.压力保持阶段:

随踏板力的增加,制动压力增大。

当ECU根据车轮转速传感器确定车轮的抱死趋势时,控制相应的进液电磁阀关闭,出液电磁阀仍断电关闭。

此时制动分泵形成封闭容腔,制动压力保持不变。

3压力减小阶段:

制动分泵压力保持一定时,车轮滑移率继续上升,ECU判定其抱死程度增大,即控制其相应进出液电磁阀均通电,状态分别为关闭和打开,此时制动分泵与总泵隔开而与储液缸相通,部分制动液流回储液缸,制动压力下降。

4制动压力增大阶段:

随制动压力减小,滑移率又会逐渐下降,当ECU判定车轮抱死趋势已消除,即控制进出液电磁阀均断电,同时使主电磁阀通电。

此时蓄压器高压制动液进入制动分泵制动压力增大。

ABS对制动压力的调节是:

压力保持——减小——增大三阶段间实现循环从而使滑移率控制在15%——25%理想范围。

ASR的工作过程:

1.在汽车加速驱动时,ASRECU根据车轮转速传感器信号判定车轮的滑转率,若驱动轮的滑转率过高,则ASR介入工作。

2.ECU首先根据副节气门位置传感器信号判断主副节气门开度,若副节气门处于全开状态,则ECU控制驱动副节气门的步进电机将副节气门关闭,减少发动机输出转矩,降低滑转率。

3.若ECU根据轮速传感器判断滑转率仍较高,则对驱动轮进行制动压力调节的控制,通过控制制动压力调节装置中各电磁阀的通电状态,使制动压力在增大——保持——减小三阶段间循环,从而将滑转率控制在10%—15%的理想范围内,以得到较大的附着系数,提高加速性能。

2.简述坦威斯MK2防抱死制动系统的结构组成及其特点。

结构组成:

车轮转速传感器、电子控制单元、制动液压装置。

特点:

是一种对两前轮进行独立控制、对两后轮按低选原则进行一同控制的整体式三通道防抱死制动系统,采用流通调压方式进行防抱死制动压力调节,并且采用液压制动助力

3.以坦威斯MK2系统为例,分析ABS的工作过程。

坦威斯MK2是一种对两前轮进行独立控制、对两后轮按低选原则进行一同控制的整体式三通道防抱死制动系统。

采用流通调压方式进行防抱死制动压力调节,并且采用液压制动助力。

ABS的工作过程:

1.常规制动阶段:

制动踏板力较小,车轮的滑移率低,ABS不介入制动压力调节。

此时常开的进液电磁阀和常闭的出液电磁阀均不通电。

制动总泵和制动分泵处于导通状态。

分泵的制动压力随总泵压力变化而变化。

2.压力保持阶段:

随踏板力的增加,制动压力增大。

当ECU根据车轮传感器确定车轮的抱死趋势时,控制相应的进液电磁阀关闭,出液电磁阀仍断电关闭。

此时制动分泵形成封闭容腔,制动压力保持不变。

3压力减小阶段:

制动分泵压力保持一定时,车轮滑移率继续上升,ECU判定其抱死程度增大,即控制其相应进出液电磁阀均通电,状态分别为关闭和打开,此时制动分泵与总泵隔开而与储液缸相通,部分制动液流回储液缸,制动压力下降。

4制动压力增大阶段:

随制动压力减小,滑移率又会逐渐下降,当ECU判定车轮抱死趋势已消除,即控制进出液电磁阀均断电,同时使主电磁阀通电。

此时蓄压器高压制动液进入制动分泵制动压力增大。

ABS对制动压力的调节是:

压力保持——减小——增大三阶段间实现循环从而使滑移率控制在15%——25%理想范围4.简述防滑控制系统中电子控制单元ECU的主要作用。

连续检测来自每个车轮转速传感器的信号,再经过计算后,适时地发出控制指令给制动压力调节装置,同时监测系统各装置的工作状态,如果系统有故障,立即让系统停止工作。

并且将故障以代码的形式储存起来。

6.防滑控制系统的作用

①提高行驶方向稳定性;②缩短制动距离;③另外装备防滑控制系统的汽车在加速过程中能保证驱动轮获得最大附着力,从而汽车获得更大的驱动力,提高汽车的加速能力。

同时防滑控制系统避免了车轮发生抱死现象而减轻了轮胎磨损,也减轻了驾驶员的操纵负担,提高了汽车行驶安全性。

4.ABS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一)组成:

车轮转速传感器、电子控制单元、压力调节装置和ABS警示灯。

(二)工作原理:

车轮转速传感器将车轮转速信号输送给电子控制单元,电子控制单元经过计算后,适时发出控制指令给制动压力调节装置,压力调节装置控制制动泵(分泵)的压力迅速变大或变小,以防止车轮被完全抱死。

这样ABS通过使趋于抱死的车轮制动压力进行保持、减小与增大循环,使趋于抱死的车轮的滑移率始终保持在峰值滑动系数附近范围内,从而使车轮获得较大的附着系数,减小制动距离,提高制动时行驶及转向操纵稳定性能,从而提高汽车制动安全性。

5.电磁感应式车轮转速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汽车行驶时,齿轮随车轮转动,磁心对应的齿圈部分在齿顶与齿根之间变化,从而使通过感应线圈的磁通量发生交替变化,产生交变电压,交变电压的频率及大小与齿圈转速成正比,通过感应线圈送来的电压信号的频率来确定车轮的转速,通过电压信号频率变化率来判断车速的圆周加速度。

6.防滑控制系统ECU的作用

①接收各种转速传感器及其他传感器输入的信号,按照特定的控制逻辑进行处理运算,形成相应的控制指令,对制动压力调节装置及其他装置(如副节气门控制步进电动机等)进行控制;②ECU还对防滑控制系统进行状态监测和检查,如果防滑控制系统有故障,ECU会自动关闭系统,同时将故障以代码形式储存起来,以便维修时提取,并且使故障指示灯点亮,提醒驾驶员注意。

7.ABS/ASR的控制方式

①车轮的同一控制:

两个或两个以上车轮的制动压力是同一进行调节的。

分为按高选原则和按低选原则。

如果以保证附着力较大的车轮不发生制动抱死或驱动滑转为原则进行制动压力调节,称为按高选原则的同一控制。

②独立控制:

车轮的制动压力可以进行单独调节。

8.防滑控制系统的泄压

①泄压方法:

将点火开关关闭,然后反复踏制动踏板,踩踏板的次数至少在20次以上,当感觉到踩踏板的力明显增加,即感觉不到踩踏板的液压助力时,ABS系统泄压完成。

②需要泄压的部件:

①制动压力调节装置的任何部件;②蓄能器;③电动泵;④电磁阀体;⑤制动液储油室;⑥压力警示灯和控制开关;⑦后轮分配比例阀和后轮制动分泵;⑧前轮制动分泵;⑨高压制动液管路。

9.ABS系统的放气

①找到制动压力调节装置上前放气螺钉。

②在前轮放气螺钉上安装一泄油管。

③慢慢拧松放气螺钉1/2~1/3转。

④制动液流出,当没有气泡时就可关闭。

⑤按上述步骤进行后放气螺钉上的排气。

⑥最后按普通制动系统四轮放气程序进行放气操作,顺序是右后轮—左后轮—右前轮—左前轮。

7.滑移率与滑转率有何不同?

试分析车轮三种滚动的特点。

答:

一,1)滑移率是指汽车在制动时,车轮抱死程度即S=v-rw/v*100%

2)滑转率是指汽车加速起步时,车轮滑转程度即s’=rw-v/rw*100%

3)滑移率和滑转率统称为滑动率s。

  r:

车轮的滚动半径(米)

  w:

车轮的转动角速度(rad/s)

  v:

车轮中心的纵向速度(m/s)

二,1)纯滚动时,s=0,v=rw

  2)纯滑动时s=100%,若车轮为纯滑移则v>rw,若车轮为纯滑转则v

  3)边滚边滑时0

第六章

1.简述主动式悬架的基本特征。

主动式悬架是一种带有动力源的悬架,在悬架系统中附加一个可控制作用力的装置。

主动式悬架可根据汽车载荷、路面状况、行驶速度、起动、制动、转向等状况的变化,自动调整悬架的刚度、阻尼力以及车身的高度等。

2.在哪些情况下,车身高度调节系统将对车身高度进行对应的自动调节。

(1.汽车停车状态下,为增强汽车外观的可观赏性,系统将自动使车身高度降低。

(2.汽车发动机起动后,为保证汽车行驶的安全性,系统将自动使车身高度升高。

(3.当汽车乘员数量和载货质量改变时,系统将对车身高度进行调整保证车身高度的协调性。

(4.汽车在高速状态下行驶,车身高度将降低以减小风阻系数,提高汽车的抓地性能和行驶时的安全性。

(5.汽车在坑洼的路面上,为了提高通过性,系统将使车身高度增加。

6.汽车转向或制动时,应保持水平姿势。

3.简述电控半主动悬架的一般工作原理。

利用传感器把汽车行驶时路面的状况和车身的状态进行检测,此检测到的信号经输入接口电路处理后,传输给计算机进行处理,再经过驱动电路控制悬架系统的执行器动作,完成悬架特性参数的调整。

4.汽车悬架的作用

①承载,即承受汽车各方向的载荷,这些载荷包括垂直方向、纵向和侧向的各种力。

②传递动力,将车轮与路面间产生的驱动力和制动力传递给车身。

③缓冲,即缓和汽车和路面状况等引起的各种振动与冲击,以提高乘员乘坐的舒适性。

除此之外,汽车的悬架对汽车车轮的定位有较大的影响,进而影响汽车行驶性能、操纵性能以及乘坐的舒适性。

5.半主动悬架系统可调阻尼力减震器的工作原理

当电子控制单元(ECU)促使执行器工作时,通过控制杆带动回转阀相对活塞杆转动,使回转阀与活塞杆上的油孔连通或切断,从而增加或减小油液的流通面积,使油液的流动阻力改变,达到调节减震器阻尼力的目的。

当回转阀上的A、C油孔相连时,流通面积较大,减振器的阻尼力为软;当只有回转阀B油孔与活塞杆油孔连时,减振器的阻尼力为中等;当回转阀上三个油孔均被堵住时,仅有活塞上的阻尼孔起衰减作用,此时减振器的阻尼力为硬。

6.半主动悬架减震器阻尼力的调节

①组成:

直流电动机、小齿轮、扇形齿轮、电磁线圈、挡块、控制杆。

②工作原理:

电子控制单元(ECU)输出控制信号使电磁线圈通电控制挡块的动作(如将挡块与扇形齿轮的凹槽分离),另外直流电动机根据输入的电流方向作相应方向的旋转。

从而驱动扇形齿轮作对应方向的偏转,带动控制杆改变减振器的回转阀与活塞杆油孔的连通情况,使减振器的阻尼力按需要的阻尼力大小和方向改变。

当阻尼力调整合适后,电动机和电磁线圈都断电,挡块重新进入扇形齿轮的凹槽,使被调整好的阻尼力大小能稳定地保持

7.出现以下情况,控制装置自动使减振器从柔软或中等硬度状态变成硬状态

①速度传感器和转角传感器显示汽车急转弯;②速度传感器和节气门位置传感器显示汽车在低于20km/h的速度下急加速;③湿度传感器和制动灯开关显示汽车在高于60km/h的速度下制动;④速度传感器和空挡起动开关显示汽车在低于10km/h的速度下,自动变速器在空挡换人任何其他挡位。

8.出现以下情况,控制装置自动使减振器从硬状态变成柔软或中等硬度状态

①根据转向盘急转的程度,转弯行驶2s或2s以上;②加速已达3s或汽车速度达到50km/h;③制动灯开关断开后2S;④自动变速器从空挡或停车挡位置换挡后已达3s或汽车行驶速度达到15km/h

9.横向稳定器刚度的调节

具有液压缸结构的横向稳定器,可以通过内部油路的开闭,使其成为刚性体或弹性体,从而调节横向稳定器的刚度。

基本控制原理:

驱动器根据电子控制单元ECU的信号,通过稳定器缆绳来控制稳定杆内部油路的关闭和开启。

10.光电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转向盘偏转时,窄缝盘随之转动,使遮光器之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科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