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家箐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施组.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982198 上传时间:2023-05-22 格式:DOCX 页数:77 大小:190.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杨家箐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施组.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7页
杨家箐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施组.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7页
杨家箐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施组.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7页
杨家箐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施组.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7页
杨家箐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施组.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7页
杨家箐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施组.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7页
杨家箐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施组.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7页
杨家箐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施组.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77页
杨家箐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施组.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77页
杨家箐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施组.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77页
杨家箐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施组.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77页
杨家箐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施组.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77页
杨家箐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施组.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77页
杨家箐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施组.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77页
杨家箐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施组.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77页
杨家箐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施组.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77页
杨家箐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施组.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77页
杨家箐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施组.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77页
杨家箐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施组.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77页
杨家箐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施组.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77页
亲,该文档总共7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杨家箐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施组.docx

《杨家箐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施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杨家箐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施组.docx(7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杨家箐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施组.docx

杨家箐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施组

云南省姚安县2012年度第二批小

(二)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

第09标:

姚安县杨家箐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施工

 

施工组织设计

 

工程名称:

姚安县杨家箐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施工

编制单位:

香格里拉县建筑建材有限公司(盖章)

编制日期:

2012年09月22日

第一章综述

1.1工程概况

1.2工期目标及承诺

1.3质量目标及承诺

1.4安全目标

1.5文明施工

第二章施工总平面布置

2.1布置原则及总体布置说明

2.2砼生产系统布置

2.3粘土料场及弃渣场设置

2.4综合加工场

2.5临时用房

2.6施工总平面布置图及办公区布置图

2.7施工风、水、电系统

2.8交通道路

2.9通讯

第三章各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方案

3.1工程测量工作

3.1.1测量准备工作

3.1.1.1测量放样依据

3.1.1.2测量人员组织

3.1.1.3测量器具配备表

3.1.2施工测量的内容和要求

3.1.2.1概述

3.1.2.2检查、复核测量桩志

3.1.2.3测量放样基本内容

3.1.2.4桩志布设

3.1.2.5量距要求

3.1.3平面控制测量

3.1.3.1三角网基线的设置

3.1.3.2平面位置测定

3.1.4水准控制测量

3.1.4.1水准测量

3.1.5施工测量质量控制

3.1.5.1测量精度要求

3.1.5.2质量控制

3.2施工围堰及施工排水作业要点

3.2.1概况

3.2.2导流围堰

3.2.3围堰拆除

3.2.4质检措施

3.2.5施工期安全渡汛措施

3.2.6施工排水

3.3土方工程

3.3.1施工前的准备

3.3.2施工方法

3.3.3组织、协调管理及工期

3.4土石方填筑

3.4.1概述

3.4.2料场选择

3.4.3施工程序流程框图

3.4.4施工方法

3.4.5土料场开挖

3.4.6土方填筑时注意事项

3.5涵洞回填灌浆施工

3.5.1涵洞回填灌浆目的

3.5.2设备、材料

3.5.3灌浆参数

3.5.4钻孔

3.5.5制浆与浓度

3.5.6灌浆

3.5.7灌浆结束和封孔

3.5.8特殊情况处理

3.5.9工程质量检查

3.6混凝土工程

3.6.1混凝土用原材料的选择

3.6.2混凝土的制备

3.6.3混凝土的运输

3.6.4混凝土浇筑程序

3.7砌体工程工程

3.7.1石料选择

3.7.2砌筑用砂的选择

3.7.3水泥和水选择

3.7.4水泥砂浆

3.7.5浆砌块石施工方法

3.7.6砌体养护

3.7.7保证块石护砌表面美观的措施

3.8钢闸门和闭合器安装工程

3.8.1埋件安装

3.8.2二期预埋件安装

3.8.3电动葫芦及其轨道安装

3.8.4启闭机安装

3.8.5闸门安装的主要施工方案

3.8.6闸门及启闭机安装质量保证措施

第四章季节性施工措施

4.1冬季施工措施

4.2雨季施工措施

第五章工程质量目标及承诺保证措施及相关人员岗位职责

5.1质量目标及承诺

5.2质量保证体系

5.2.1项目部主要管理人员职责

5.3质量保证措施

5.3.1项目管理制度的质量保证

5.3.2施工技术管理工作的质量保证

5.3.3物质供应的质量保证

5.3.4质量检验工作的质量保证

第六章安全组织体系及安全保证措施

6.1安全生产目标

6.2安全管理组织体系及主要职责

6.3安全保证措施

6.4主要施工安全控制措施

第七章环境保护与文明施工

7.1环境保护与文明施工目标

7.2环境保护、文明施工组织机构及主要职责

7.3环境保护与文明施工措施

7.4奖惩

第八章施工总进度安排及附图

8.1编制依据和编制原则

8.1.1编制依据

8.1.2编制原则

8.2施工总进度计划

8.2.1工期目标及施工总工期安排

8.2.2施工总进度计划说明

8.3施工进度总计划

8.4工期保证措施

8.4.1组织保证措施

8.4.2先进的技术措施

8.4.3资源配备措施

8.4.4资金保证措施

8.4.5信息管理措施

附表一:

拟投入本标段的主要施工设备表

附表二:

拟投入本标段的试验和检测仪器设备表

附表三:

拟投入本标段的劳动力表

附表四:

计划开工日期、完工日期和施工进度网络图

附表五:

施工总平面图

附表六:

临时用地表

第一章综述

1.1工程概况

1.1.1工程说明

杨家箐水库位于姚安县西南方向,地处弥兴镇官庄村委会姚家冲上游2.4km处,属金沙江流域渔泡江支流的杨家箐小河。

水库距弥兴镇7.5km,距姚安县城约33.0km。

水库坝址以上控制径流面积6.3km2,坝址以上主河道长2.84km,河床平均坡降59.4‰。

流域海拔高程在2159~2282m之间。

杨家箐水库除险加固后校核洪水位1984.63m,对应总库总为27.44万m3,坝高17.0m。

现状杨家箐水库枢纽工程主要由大坝、溢洪道、输水涵洞组成。

大坝:

杨家箐水库为均质土坝,现状最大坝高17m,坝顶宽2.3~3.0m,坝顶长96m,坝顶高程1984.58~1985.00m。

上游坝坡坡比自上而下为1:

2.1、1:

2.75,下游坝坡坡比自上而下为1:

1.45、1:

1.92。

坝脚处未设置排水体,坝基采用截水槽防渗,大坝上游泥沙淤积高程为1973.50m。

溢洪道:

溢洪道位于大坝左岸坝肩,为正槽开敞式溢洪道。

进口段及控制段为浆砌石衬砌,泄槽段开挖后未衬砌。

溢洪道全长96m,进口段长3.3m,底宽3.96m渐变至2.4m,边墙高1.5m渐变至2.3m;控制段长4.5m,底板高程1981.86m,底宽2.4m,边墙高2.3m。

泄槽段长88.2m,均为土渠,底宽2.4m~1.5~2.2m,底坡变化多,坡比自控制段开始依次为i=1/60、i=1/320、i=1/51、i=1/24、i=1/18。

出口无消能防冲设施,尾水直接排入下游河道。

输水涵洞:

位于大坝中部的坝体下,属坝下城门洞型无压涵洞,全长73.6m,全断面均采用浆砌石衬砌。

涵洞进口闸室段长4.2m,进口宽2.26m,闸室底板高程1967.90m,进口底部设有1×1.5m的冲沙孔,平时采用两道木闸枋结合闸枋中间填土封堵,上部设有Φ300mm转盖闸一道,在坝顶处设置2道固定铁环,采用钢丝绳人工启闭。

洞身段长62m,断面尺寸为1×1.6m,为半圆拱城门洞型,底坡i=1/100;出口段长7.4m,底宽由1m渐变至4m,出口无消能防冲设施,尾水直接进入下游河道。

杨家箐水库是一座以灌溉为主的小

(二)型水库,设计灌溉面积200亩,有效灌溉面积200亩。

水库保护下游1个村委会,总人口580多人,耕地面积370多亩,以及6km的弥兴乡村公路。

1.1.2自然地理

杨家箐水库位于姚安县弥兴镇官庄村委会姚家冲上游2.4km处,属金沙江流域渔泡江支流弥兴河支流的杨家箐小河。

水库坝址地理坐标为东经101°11′40″:

北纬25°24′50″,水库距弥兴镇7.5km,距姚安县城约33.0km。

杨家箐水库所在河流发源于姚安县的杨家箐山(高程2200m),为渔泡江支流弥兴河支流的杨家箐小河,主河道自源头由东南向西北流,流经米树拉、胡家山、在姚家冲附近汇入官庄闸水库。

水库坝址以上控制径流面积6.3km2,坝址以上主河道长2.84km,河床平均坡降59.4‰。

流域内植被良好,对涵养水源,减少水土流失等起着十分有利的作用。

流域海拔高程2159~2282m之间,流域多年平均降雨量810mm,年水面蒸发量1350mm,多年平均产水模数为13万m3/km2,多年平均产水量为82.0m3。

1.1.3洪水特性

本流域径流主要靠降水补给,径流与降水的年际年内变化一致,11月~次年5月枯期径流只占年径流25.3%。

流域受西南暖湿气流和东北干冷气团控制,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具有明显季节性,暴雨多集中在6~8月份。

流域处于背风坡,暴雨历时短,为单点暴雨多发区。

流域内洪水主要由暴雨产生,与暴雨相应,产生本流域暴雨的主要天气系统是:

低槽、切变、冷锋低槽、冷锋切变、付高边缘。

本区洪水多发生在降水集中的7~8月份。

洪水汇流时间短,峰型瘦,暴涨暴落,为典型的山区性河流洪水特征,洪水过程一般呈单峰型式。

1.1.4区域稳定及地震基本烈度

水库渗漏:

水库库区地层表现为单斜构造,岩层岩层倾向下游偏右岸,地层岩性为泥岩、泥岩夹砂岩与砂岩互层,库区河谷为斜向~纵向河谷,库区外围山体宽厚,水库没有向两侧低邻谷渗漏的地形、地质条件,通过多年水库运行证明:

水库不存在库盆渗漏及低邻谷渗漏问题。

库岸稳定:

库区岸坡下陡上缓,下部地形较陡,一般地形坡度20°~30°,上部逐渐变缓,两岸坡地形基本对称,冲沟不发育,库岸边坡基本为岩质边坡,地表植被茂密,主要为针叶林夹灌木丛。

库岸经过多年运行,在目前水位运行条件下,水库库岸已处于相对稳定状态,边坡再造不明显。

水库淤积:

水库上游径流区上部基本为封山育林区,近水库水位附近地形变缓,有田地,水库淤积厚度3~4m。

淹没及浸没:

库区未发现有矿产、珍惜植物,也无重要文物设施。

不存在地下水位雍高而产生的浸没。

且水库己运行多年,不存在侵没及淹没问题。

地震动参数与地震基本烈度:

根据《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1990)》,水库工程区地震基本烈度为Ⅶ度。

按GBl8306—2001中国云南省地震动参数区划图按(1:

400万)国家标准划分:

工程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区为0.45s。

工程区附近地质构造以褶皱为主,新构造运动不明显,地块相对稳定。

1.1.5工程任务及规模

1.1.5.1工程任务

工程区位于姚安县弥兴镇,镇政府所在地距离县城25公里,位于东经135°55′,北纬101°31′,平均海拔1965米,全镇地貌呈椭圆形,东与官屯乡,南与南华县沙桥镇相邻,西与大理州普棚镇接壤,北与大河口乡毗邻。

地势西高东低,弥兴镇辖弥兴、官庄、大村、上屯、朱街、小苴、大苴、红梅8个村民委员会,90个自然村,156个村民小组。

截至2010年底,全镇总人口20245人,5505户;其中:

农业人口18402人,劳动力人口11695人有汉族15968人,彝族4201人,其他少数民族76人,是一个汉、彝混居的民族镇。

全镇总面积181.34平方公里,总耕地面积169810.66亩其中水田13726亩、旱地3254亩;拥有林地200332.5亩,森林覆盖率43%。

镇内经济作物种植烤烟、油菜、蚕桑,粮食作物以稻谷、大麦、豆类为主。

畜牧业以养殖猪、牛、羊、鸡、鸭为主,水库灌区内经济基础薄弱,农民生活水平很低,是典型的山区农业生态镇。

2010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17314万元,其中:

财政总收入513万元,其中自收收入471万元;农村经济总收入8369.2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225元,粮食总产量达507.8万公斤,人均有粮食212公斤。

杨家箐水库是一座以灌溉为主的小

(二)型水库。

设计灌溉面积200亩,有效灌溉面积200亩。

水库保护下游1个村委会,总人口580多人,耕地面积370多亩,以及6km的弥兴乡村公路。

1.1.5.2工程规模

根据云南省水利厅关于病险水库除险加固设计指导意见精神,除险加固应维持在正常蓄水位1981.86m不变,相应正常库容为17.72万m3,除险加固后校核洪水位为1984.63m,相应总库容为27.44m3,防洪汛限水位即为1981.86m,相应调洪库容9.72万m3。

根据2011年实测库容曲线,现状坝前淤积高程为1973.50m,年淤积量为0.118万m3/年,杨家箐水库工程规模为小

(二)型,按规定正常工作年限为20~30年,20年泥沙淤积量为2.36万m3,对应水位为1974.93m,提高0.07m确定死水位为1975.00m,相应死库容2.44万m3,兴利库容为15.28万m3。

1.1.6主要施工条件

1.1.6.1工程条件

1、交通条件

杨家箐水库位于姚安县弥兴镇官庄村委会姚家冲上游2.4km处的杨家箐小河上,无公路通往坝顶,最近的一条乡村公路距水库2km,交通不方便,需新修2km进场公路。

2、水电及通讯

生活用水、施工用水可直接抽取水库中的水。

施工用电需自备。

无通讯设施,库区可接收手机信号,可以满足通信要求。

3、其他

工程区附近无修配车间等综合加工企业,大修需到县城,施工方需修建有必要的修配车间等辅助生产设施。

生活必需品可到县城购买。

地方劳动力能满足工程要求。

1.1.6.2自然条件

1、地形条件

地形地貌与物理地质现象:

地貌的发育,受向斜构造的控制。

边坡一般为25~35°,谷底宽60~80m,地形地貌以侵蚀构造中低山地形为主。

流域内分水岭海拔高程大于2300m,坝址区下游河床高程1905.5m。

山顶附近地形较平缓,谷坡深切,河谷断面成基本对称的“V”形河谷。

河流溯源侵蚀强烈,河谷两岸地形陡峻,小规模的滑坡、崩塌等边坡失稳现象较常见。

地貌以侵蚀为主,剥蚀为辅,属于中低山侵蚀地貌特征。

2、气象条件

项目区属低纬度高原季风气候,夏秋季受孟加拉湾西南暖湿气流及北部湾的东南暖湿气流影响,冬春季受来自印度大陆的干暖气流和北方南下的冷空气控制,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干湿季节分明,总的特点是“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春暖干燥,秋凉湿润,年温差小,日温差大,降水集中,干湿季节分明”。

据姚安气象站(地处东经101°28′,北纬25°32′,海拔高程1870m)多年资料统计,多年平均气温15.2℃,最热月(6月)平均气温20.6℃,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7.9℃,日照时数为2500h,日照百分率58%。

极端最高气温34.0℃(1977年6月18日),极端最低气温-7.0℃(1974年1月1日)。

多年平均降水量为784.0mm,年内分布不均,汛期5~10月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91%,7、8两个月占49.2%,枯季(11~次年4月)占9%。

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2316.1mm(Φ20),陆面蒸发量789.6mm,多年平均风速2.8m/s,主风向为西南偏南风。

多年平均日照时数2500h,年无霜期92天。

1.1.6.3天然建筑材料

水库除险加固处理方案主要是右坝基防渗处理,溢洪道改扩建,涵洞启闭设备、操作台改造。

所涉及主要天然料场为砂石料,碎石料,块石料,粘土料。

水库公路不通,到水库还需要新建2km公路。

除防渗粘土料就地取材外,水库区没有天然料场。

砂料、碎石料、块石料要到库区外购买。

防渗粘土料:

库区右岸残坡积层含砾粘土、粘土质砾,是坝体填筑防渗粘土层。

1.1.7施工导流

1、导流标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防洪标准》规范规定,本工程为小

(二)型工程,工程等别为V等。

主要建筑物为5级,次要建筑物为5级,临时性建筑物为5级。

枯期导流标准为5年一遇,汛期导流标准为10年一遇。

2、导流方法

施工期间导流采用输水涵洞导流,可将水库水位降至现在淤积高程。

1.2工期目标及承诺

工期目标及承诺:

总日历工期6个月,我公司承诺务必在合同工期内完成合同全部工程内容。

根据招标文件的要求,本工程施工计划于2012年10月10日开工,2013年4月10日完工,计划工期6个月。

如未达到目标我公司愿意接受合同约定的相应惩罚。

详细计划情况见进度计划横道图。

1.3质量目标及承诺

质量目标及质量承诺:

确保本标段全部工程一次性验收合格。

如未达到目标我公司愿意接受合同约定的相应惩罚。

施工全过程严格执行初检、复检、终检三级检查制度,即班组自检,项目质检员复检,终检工程师终检。

按照ISO9001:

2000系列标准及总公司质量方针:

“贯彻国标,内抓管理,外拓市场,精心施工,优质服务,干一项工程树一座丰碑”来规范每一个职工的行为,确保质量目标实现。

1.4安全目标

安全目标:

确保不发生重伤以上安全事故。

我单位安排专职安全员,责任落实到个人。

1.5文明施工

文明施工:

按照文明施工标准化工地标准组织施工。

主要包括施工与生活污水、废水与废弃物处理、水土保持和完工后的场地清理、农田复耕与植被恢复等。

第二章施工总平面布置

2.1布置原则及总体布置说明

2.1.1布置原则

本工程为水库除险加固,水库类型为典型的山区水库,施工布置充分考虑现有条件及施工环境,以既能保证施工正常进行,又尽可能减少施工对现有环境的影响为原则。

2.1.2总体布置

本工程总体布置分为两区:

生产区和办公生活区。

生产区

根据该工程施工内容分布情况,生产区分为四个区域布置,大坝上游施工区域、大坝下游施工区域、溢洪道施工区域、涵洞施工区域等。

生活区

办公生活区在原管理房附近搭设活动板房,内设:

项目经理室、施工计划科、质量安全科、设备器材科、财务核算科、综合办公室、职工生活区等。

生产区和办公生活区均采用我公司标识体系统一布置,符合文明施工要求。

2.2砼生产系统布置

本工程混凝土分项工程施工特点为:

施工点分散,根据此特点结合现场场地情况,在大坝主路边及溢洪道分别设置拌合站。

其中大坝主路边拌合站(1#站)布置数台S350拌合机,负责坝前段施工,用农用自卸车运输,下游拌合站(2#站)布置数台S350拌合机,负责下游施工。

在每个拌和系统侧布置砂、碎石堆场、水泥库房、水池及计量设备。

2.3粘土料场及弃渣场设置

经现场踏堪粘土料场及弃渣场位置为大坝下游北侧。

2.4综合加工场

综合加工场设置在管理所及溢洪道入口之间,具体位置详见施工总平面布置图。

2.5临时用房

2.5.1生活及办公用房

本项目部设项目经理室及四科一室,共需办公用房100m2;职工宿舍300m2,食堂60m2,卫浴设施20m2。

管理区使用原管理房,生活区租用民房。

2.5.2生产用房

本工程生产用房主要有:

拌和机棚20㎡、水泥库20×3㎡、钢筋加工场50×2㎡、木工加工场50×2㎡、配电房10㎡,值班室20㎡。

详细布置总平面布置图。

2.6施工总平面布置图及办公区布置图

见附件

主要临时设施一览表

序号

名  称

建筑结构

占地面积m2

砖瓦(m2)

简易工棚

1

办公管理用房

100

2

生活用房

300

3

生产用房

80

4

钢筋场

100

5

试验室

30

6

配电间

10

7

砼拌和站

100

8

石子堆场

300

9

砂子堆场

300

10

木工场

100

11

值班室

20

12

水泥库

60

2.7施工风、水、电系统

2.7.1施工供风

本工程供风,采用柴油移动式空压机(6m3)两台。

2.7.2施工供水

生活用水及生产区用水,就近引库内水。

分别采用Φ50mm、Φ25mm的橡胶管,引至生产、生活区接至各供水点。

2.7.3施工供电

本工程固定两处配电房,一处在施工现场,一处在生活区,均从业主提供的电源就近接入,各施工点设移动分配电箱,以满足施工需要。

2.8交通道路

2.8.1对外交通

本工程距最近的一条乡村道路2km,交通不方便,需新修公路。

2.9通讯

在办公室配置一部直拨电话,配置一部手机与外部联系。

内部通讯配8台对讲机,形成生产指挥系统。

 

第三章各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方案

3.1工程测量工作

3.1.1测量准备工作

3.1.1.1测量放样依据

3.1.1.1发包人或监理人提供的平面控制网点及水准网点。

3.1.1.2业主提供的施工图纸。

3.1.1.3测量规范及标准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规范》SL52-1993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

3.1.1.2测量人员组织

测量放样控制是贯穿工程施工全过程的十分关键的工作,为此项目部成立专门测量放样小组,由具有理论水平和实际施工经验的持证工程师负责,控制测量根据工程各部位特点由专职测量队员实施,并及时做好有关工程记录。

人员配备:

测量工程师一名,测量员2人。

3.1.1.3测量器具配备表

 

测量器具配备表

名称

规格型号

数量

精度

备注

全站仪

SETR2

1

±5mm

证件齐全

自动安平水准仪

SETL

1

0.01

证件齐全

水准仪

DS32

2

1mm

证件齐全

钢卷尺

10m

3

±0.01mm

证件齐全

皮尺

50m

2

±0.01mm

证件齐全

水准尺

5m塔尺

2

±0.01mm

证件齐全

坡度尺

2

0.1″

证件齐全

3.1.2施工测量的内容和要求

3.1.2.1概述

因本工程施工范围大,工程开工前根据发包人或监理人提供的平面控制网点及水准

网点,按照导线网测量的要求,建立供施工使用的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

设立的控制网经监理人审定后,据此按照测量规范要求进行测量。

3.1.2.2检查、复核测量桩志

查对复核发包人或监理人所交付的三角网基点、水准网基点及建筑物中心轴线等桩志和有关测量资料,如有桩志不足、不妥、位置移动或精度与要求不符,均须进行补测、加固,并将核测结果通知监理人或发包人。

3.1.2.3测量放样基本内容

⑴布设施工控制网,并定期检查。

⑵测定建筑物中线和单元段的点位放样位置。

⑶补充施工中需要的水准点。

⑷施工过程中,测定并检查施工部位的位置和标高。

⑸其它施工测量与放样定位。

⑹竣工测量。

3.1.2.4桩志布设

为防止差错,作为施工过程中控制中心线桩及水准点等测量重要标点,必须至少设置二组可供相互检查核对,并作测量和检查核对记录,布置的控制桩均稳固可靠,并保留至工程结束。

3.1.2.5量距要求

较长结构物相对中心桩距,均采用全站仪测量,施工单元段放样尺寸,均采用钢卷尺直接丈量。

丈量距离时,对尺长、温度、拉力、垂直和倾斜度进行计算修正。

3.1.3平面控制测量

3.1.3.1三角网基线的设置

三角网的基线设置,根据地形条件在施工轴线外设与其平行的控制线一条,相互校核。

测设精度符合规范要求。

3.1.3.2平面位置测定

现场有直接丈量条件的将采用直接丈量法复核,用三角网法求施工段中心部位距离,当直接丈量的轴线控制桩间距离与三角网法求出的距离符合精度要求时,采用三角

网法对施工段进行定位测量。

测距仪测出的轴线距离与三角网法求出的距离均符合精度要求时,采用其算术平均值,可用测距仪进行施工的定位测量。

对于上下护砌部位及坝轴线、副线的测设按四等三角网或一级导线法测量控制,即根据各施工段的设计图纸提供尺寸端点作为控制点进行测量导线的平移等操作。

3.1.4水准控制测量

3.1.4.1水准测量

⑴水准点将设在附近通视良好且安全可靠之处,并考虑施工时便于使用的稳固基准点。

对于施工水准点的测设精度,不低于三等水准测量的要求。

⑵当地质不良或易受破坏地段,基准点设辅助点,其精度符合三等水准要求,施工测量时转镜不超过二次,前后视距长度基本接近,并便于观测。

⑶稳固基准点埋设有钢标点的砼标石或附近的永久性建筑物上做标记石。

根据已知的临时水准点,必要时可将水准控制点引测至施工区的合适位置,至少设置2点,并根据测量规范要求进行闭合,将测定后的高程桩作为本工程控制的基准桩。

对基准桩除设专人加以保护外,正常情况下每月复核一次,以确保高程测设的精确性。

3.1.5施工测量质量控制

3.1.5.1测量精度要求

测量精度严格按照《工程测量规范》执行。

精度要求见表

三角测量精度主要指标

平面控制

内容

精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