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心理学考试题库3.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982346 上传时间:2023-05-22 格式:DOCX 页数:49 大小:132.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前儿童心理学考试题库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学前儿童心理学考试题库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学前儿童心理学考试题库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学前儿童心理学考试题库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学前儿童心理学考试题库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学前儿童心理学考试题库3.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9页
学前儿童心理学考试题库3.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9页
学前儿童心理学考试题库3.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9页
学前儿童心理学考试题库3.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9页
学前儿童心理学考试题库3.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9页
学前儿童心理学考试题库3.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9页
学前儿童心理学考试题库3.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9页
学前儿童心理学考试题库3.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9页
学前儿童心理学考试题库3.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9页
学前儿童心理学考试题库3.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9页
学前儿童心理学考试题库3.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9页
学前儿童心理学考试题库3.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9页
学前儿童心理学考试题库3.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9页
学前儿童心理学考试题库3.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9页
学前儿童心理学考试题库3.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9页
亲,该文档总共4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前儿童心理学考试题库3.docx

《学前儿童心理学考试题库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前儿童心理学考试题库3.docx(4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前儿童心理学考试题库3.docx

学前儿童心理学考试题库3

学前儿童心理学考试题库

(三年制高招班)

一、选择题

1.一般来说,新生儿期属于()

A•婴儿期B•先学前期C学前期D•幼儿早期

2.儿童心理发展最为迅速和心理特征变化最大的阶段是()

A•婴儿期B•先学前期C学前期D•学龄期

3.有个孩子听到妈妈说:

“你是好孩子。

”他说:

“不,我是坏孩子。

”说明这个孩子处于()A.关键期B.敏感期C.最佳期D.危机期

4.百年前和几十年前儿童心理学研究所揭示的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的基本点,至今仍适用于当代儿童,这说明儿童心理发展特征的()特点。

A.延续性B.多变性C.稳定性D.可变性

5.心理是人脑的机能,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A.直观B.客观C.主观D.能动

6.()与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种属关系。

A•辩证唯物主义哲学B•儿童解剖心理学C.广告心理学D•发展心理学

7.通过分析儿童的手工制作来了解儿童心理现象的方法是()

A.观察法B.实验法C.作品分析法D.测验法

8.下列叙述中,属于超常儿童特点的是()

A.心理年龄小于实际年龄B.智力年龄小于实际年龄

C.心理年龄大于实际年龄D.心理年龄等于实际年龄

9.观察法是研究学前儿童()的方法

A.特殊B.一般C.最基本D.最灵活

10.儿童学习某种知识、形成某种能力或行为比较容易,心理某个方面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被称为()

A.儿童心理发展的反抗期B.儿童心理发展的转折期

C.儿童心理发展的敏感期D.儿童心理发展的危机期

11.基础动作发展有其规律性,下列发展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能单脚跳一一能从矮处迈下一一双脚跳离地面

B.开始真正跑——能有效地跑——能成熟地跑

C.能单脚跳一一双脚跳离地面一一能从矮处迈下

D.能向后退着走——能向侧面横着走一—独自上楼梯

12.研究学前儿童的最基本方法是()法。

A.观察B.实验C.测验D.问卷

13.儿童心理发生的基础是()

A.感觉B.知觉C.本能D.言语

14.在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理论中,感知运动阶段发生在()

A.7〜11岁B.4〜7岁C.2〜4岁D.O〜2岁

15.意识的基本特征是抽象概括性和()

A.独立性B.自觉能动性C.间接性D.客观性

16.大班活动课的时间比小班长的多,是因为大班儿童注意的()

A.范围大B.稳定性高C.分配能力强D.转移能力强

17.

注意使儿童的游戏、学习等活动顺利进行,这是注意的()功能。

 

23.只有人类才具有的更积极主动的注意形式是()

A.有意注意B.无意注意C.有意后注意D.有意前注意

24.关于学前儿童注意的发展,正确的说法是()

A.定向性注意随年龄的增长而占据越来越大的地位

B.有意注意的发展先于无意注意的发展

C.定向性注意实质上是一种不学而能的生理反应

D.选择性注意范围的扩大说明选择性注意的发展

25.使感知的信息进入长时记忆的是()

A.注意B.动机C.目的D.需要

26.“破涕为笑”的现象说明儿童情绪、意志受()影响。

A.表象B.记忆C.知觉D.注意

27.在(D)前儿童主要依靠感觉和知觉认识世界。

A.5岁B.4岁C.3岁D.2岁

28.孩子一出生就具有()

A.知觉B.感觉C.记忆D.想象

29.某幼儿知觉一幅图画,很肯定地说:

“这是一座山”。

当老师说:

“我看到了许多小动物后,该幼儿立刻说出:

“对,我看到了一只老虎。

”幼儿知觉的过程体现了知觉的哪个规律

A.选择性B.整体性C.理解性D.恒常性

30.当视觉、触觉和()结合时,幼儿感知几何图形效果较好。

A.听觉B.动觉C.味觉D.嗅觉

31.“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这是一种感觉的()。

A整合B对比C适应D联觉

32.视觉敏度的发展,首先靠眼的()的变化来调节。

A.晶状体B.视网膜C.视神经D.视觉色素

33.幼儿的听觉偏好趋向()

A.就人声和物声而言,新生儿趋向物声

B.就母亲声音和陌生人声音而言,新生儿趋向陌生人声音

C.就声音音调来讲,新生儿趋向低音调

D.新生儿爱听柔和的声音

34.新生儿视觉和听觉的集中,是()发生的标志。

A.感觉B.知觉C.记忆D.注意

35.感受器官对适宜刺激的反应能力就是感受性,引起某种感觉的持续了一定时间的刺激量就是()。

A.差别感受性B.感受性C.绝对感受性D.感觉阈限

36.“视觉悬崖装置”是用来测查婴儿的()。

A.方位知觉B.味觉C.深度知觉D.大小知觉

37.在热闹的聚会上或逛自由市场时,如果你与朋友聊天,朋友说话时的某个字可能被周围

的噪音覆盖,但你还是能知道你的朋友在说什么,这是知觉的()在起作用。

A.

选择性B.

整体性C.

恒常性

D.理解性

38.

儿童对空间概念的掌握中,对

()

概念掌握最难。

A

.左右

B.上下

C.前后

D.中间

39.

关于各种记忆出现时间由早到晚依次是

()。

A

.运动记忆—

—形象记忆——

情绪记忆

——语词记忆

B

.情绪记忆—

—形象记忆——

运动记忆

——语词记忆

C

.语词记忆—

—形象记忆——

情绪记忆

——运动记忆

D

.运动记忆—

—情绪记忆——

形象记忆

——语词记忆

 

40.()把知觉和想象、思维联结起来。

A.感觉B.意志

C.

行为

D.

记忆

41.把记忆的材料保存在头脑中的环节是

()

A.再认B.再现

C.

保持

D.识记

42.个体经验的积累主要靠(

A.记忆B.想象

C.

保持

D.识记

43.儿童最先出现的记忆属于

A.短时记忆B.长时记忆C.逻辑记忆D.语词记忆

44.原始的记忆因素指()

A.经验B.习惯化C.条件反射D.言语

45.“遗忘是因为在学习和回忆之间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作用”这是()学说的观点。

A.干扰说B.消退说C.压抑说D.定位说

47.据幼儿活动的(),可把记忆分为有意记忆和无意记忆。

A.针对性B.目的性C.集中性D.主动性

48.两个客体不能同时处于同一位置,除非一个藏在另一个里面。

婴儿掌握这条规律在()

A.0〜3个月B.5〜8个月C.10〜13个月D.15〜18个月

49.从记忆的提取方式讲,儿童最先出现的记忆是()性质的记忆。

A感觉B.运动C.再认D.再现

50.从记忆发生发展的顺序看,儿童最晚出现的记忆是()。

A.形象记忆B.情绪记忆C.语词记忆D.运动记忆

51.梦是一种奇怪的心理现象,属于想象的一种,属于()

A.创造想象B.再造想象C.有意想象D.无意想象

52.一个小女孩看到“夏景”说:

“小姐姐坐在河边,天热,她想洗澡,她还想洗脸,因为脸上淌汗。

”这个小女孩的想象是()

A.经验性想象B.情境性想象C.愿望性想象D.拟人化想象

53.有个孩子很喜欢长颈鹿,有一天他对小朋友说:

“我家有一头真的长颈鹿。

”这说明

()

A.幼儿想象的独特性B.幼儿想象的夸张性

C.幼儿想象的情绪性D.幼儿想象不受外界刺激的影响

54.在学前儿童的想象中,()占主要地位。

A.无意想象B.有意想象C.再造想象D.创造想象

55.小班幼儿往往对某个故事百听不厌的原因是()

A.想象受情绪影响B.想象的内容零散

C•以想象过程为满足D•想象具有夸张性

56.幼儿()所形成的新形象,不仅可以是过去未曾感知过的,还可以是现实中不存在甚至是不可能有的形象。

A.想象B.印象C.感觉D.知觉57.据想象活动是否具有(),想象可分为有意想象和无意想象。

A.客观性B.目的性C.概括性D.直观性

58.在同一桌上绘画的幼儿,其想象的主题往往雷同,这说明幼儿想象的特点是()

A.想象无预定目的,由外界刺激直接引起

B.想象的主题不稳定,想象方向随外界刺激变化而变化

C.想象的内容零散,无系统性,形象间不能产生联系

D•以想象过程为满足,没有目的性

59.()的发生标志着儿童的各种认识过程已经齐全。

A.感觉B.知觉C.记忆D.思维

60.在幼儿判断和推理过程中,幼儿初期常常不能按()进行推理和判断。

A•游戏逻辑B•生活逻辑C.直观逻辑D•客观逻辑

61.()是逻辑思维的基本环节。

62.在思维发展过程中,动作和语言对思维活动的作用变化规律表现为()

A.动作在其中的作用是由大到小,语言是由小到大

B.动作在其中的作用是由小到大,语言是由大到小

C.动作在其中的作用是由大到小,语言也是由大到小

D.动作在其中的作用是由小到大,语言也是由小到大

63.儿童思维方式的变化发展,

与思维所用工具的变化相联系,直观行动思维所用的工具主要是

D.概念

A.感知动作B.表象C判断

64.幼儿典型的思维方式是()

A.直观动作思维B.抽象逻辑思维C.直观感知思维D.具体形象思维

65.直观行动思维活动的典型方式是()

A.强化B.模仿C.核误D.试误

66.人类认识活动的核心是()

A.思维B.感觉C.记忆D.知觉

67.儿童思维发生的标志是出现最初的()

A.用语词的概括B.用语词的表达

C.直观的概括D.动作的概括

68.幼儿一边摆积木一边自言自语:

“摆的是大桥和城堡”,这种思维方式是()

A.发散思维B.动作思维C.逻辑思维D.形象思维

69.儿童能够理勰和使用较复杂的复合句,本质上是()的发展表现。

A.发音器官成熟B.词汇量增加C.形象思维D.逻辑思维

70.在儿童言语的发生阶段,理解语言迅速发展的阶段在()

A.0.5〜1.5岁B.1〜1.5岁

C.1.5〜3岁D.2〜3.5岁

71.从言语功能上讲,儿童在幼儿园想妈妈时说“我不哭”,这是()

A.调节功能B.游戏功能C.交际功能D.问题功能

72.4岁儿童军军在拼图过程中,常会这样自言自语:

把这个放到哪里呢……不对,应该这样……这是什么……对,就应该把它放在这里……军军的这类言语属于()

A.游戏言语B.问题言语C.对话言语D.连贯言语

73.根据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特点,“前读写”阶段主要完成的任务是()

A.培养读写兴趣B.严格要求C.主要指出缺点和不足D.尽可能多识字

74.儿童学习概念的主要方式是()

A.通过生活实践B.自己总结C.向成人学习D.通过阅读

75.从词性上说,幼儿对()掌握最早。

A.名词B.动词C.形容词D.代词

76.儿童在()已开始能在动作开始前完全用语言表述行动目标和计划。

A.新生期B.幼儿早期C.幼儿中期D.幼儿晚期

77.幼儿词汇中词频率最高的是()

78.幼儿语法意识从()开始明显出现。

 

A.言语听觉调节B.言语视觉调节

C.言语动觉调节D.言语触觉调节

81.下列各项表述不能表现幼儿语音意识的产生的是()

A.对自己和别人的发音感兴趣,并意识到自己发音弱

B.能比较稳定性地正确地叫爸爸

C.评价他人的发音,追求自己发音准确

D.意识到同音字有不同意义

82.影响儿童正确发音的重要因素是()

A.语言环境B.遗传素质C.语音模仿D.语音强化

83.()情绪不断发展,逐渐形成人类的高级情感。

A.自尊性B.安全性C.社会性D.生理性

84.“没有观众看戏,演员也没劲了”,可以比喻()帮助孩子控制情绪。

A.冷却法B.转移法C.消退法D.反思法

85.关于儿童情绪的产生和发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婴儿初生情绪已经分化B.婴儿初生情绪是笼统不分化的

 

86.婴幼儿喜欢成人接触、抚爱,这种情绪反应的动因是为满足儿童的()

A.生理的需要B.情绪表达性需要C.自我调节性需要D.社会性需要

87.行为主义者()通过观察研究提出天生的情绪反应有三种。

A.冯特B.华生C.柯勒D.马斯洛

88.由于()的作用,幼儿虽然知道想象与现实不符,仍迷恋于想象的过程。

A.动机B.需要C.情绪D.记忆

89.情绪作为信息交流工具的特点具有()

A.系统性B.传递功能C.信号作用D.感染性

90.

O〜2岁儿童情绪分化模式。

D.冯特

关于情绪的分化,()提出了较完整的理论和

A.伊扎德B.林传鼎C.布里奇斯

91.美国心理学家()认为情绪可分化为人类的九种基本情绪。

A.伊扎德B.布里奇斯C.桑代克D.杜威

92.儿童开始认生的年龄是()

A.1〜2个月B.5〜6个月C.3〜4个月D.7〜8个月

93.有许多孪生兄弟、姐妹,虽然外貌非常相像,但只要细心观察他们的言谈举止就可以很

快看出他们的不同,这反映了个性具有()

A.独特性B.整体性C.稳定性D.社会性

94.稳重有余而灵活不足,踏实但有些死板,符合这一特点的孩子的气质类型属于

A.胆汁质B.多血质C.粘液质D.抑郁质

95.意志总是表现在行动之中,以()为工具。

A.意识B.思维C.语言D.动机

96.关于意志的内部障碍和外部障碍,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外部障碍即有目的的行动过程中,遇到的外部条件的障碍

B.内部障碍指有目的的行动过程中,新的需要动机与原有的需要和动机的矛盾

C.外部障碍可能成为内部障碍的原因

D.内部障碍不会构成意志过程中的困难

97.个性倾向性的基础为()

A.人的需要B.人的理想C.人的动机D.人的气质

98.()不同于其他心理过程的最重要特点,是始终保持着清醒的意识。

A.情绪B.感觉C.意志D.气质

99.()是指一个人对待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A.情绪B.性格C.意志D.气质

100.“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说明个性具有()

A.整体B.稳定C.可变D.差异

选择题答案:

1—

—10AADCDDCCCC

11—

—20BACDBBBCAB

21—

—30DAADACDBCB

31—

—40CADDDCDADD

41—

—50CAABADBDCC

51—

—60DACACABADD

61—

—70AAADDAABDB

71—

—80ABACADACBD

81—

—90BACABDBCDC

91—

—100ABACCDACBB

二、填空题

1.脑是心理的物质器官

2.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因素有①

实践活动。

3.心理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其中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和情感过程;个性心理特征包

括个性倾向、个性心理和自我意识三个方面。

4•儿童发展心理学,主要是研究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上小学之前的心理发生发

展特点和规律的科学。

5•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6.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7.客观现实复杂多样,其中客观现实是心理的主要源泉。

8.皮亚杰把儿童心理的发展划分为:

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

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四个阶段。

9.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矛盾是__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向儿童提出的新要求使儿童产生的新

需要与儿童自身现有的心理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

10.注意的两个特点是指向性和集中性。

11.注意的品质包括注意的范围、注意的稳定性、注意分配能力和注意的转移。

12.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两种或几种不同的对象的活动上,这就是注意的分配。

13.注意时外部表现包括适应性运动,无关运动停止和呼吸运动的变化。

14.3---6岁学前儿童注意的特点之一是无意注意占优势,有意注意—逐渐发展。

15.个体发展中发生和成熟最早的心理过程是—感知觉—。

16.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而知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可见感知觉关系密切,感觉是知觉的

基础,知觉是感觉的深入和发展。

17.感觉是人生最早出现的认识过程,是其他认识过程的基础。

18.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改变时,知觉映象却保持相对稳定,这种特征是知觉的恒常

19.因为幼儿还不善于以其他客体为中心分“左右”,所以在幼儿园体育、舞蹈教学中必须

要进行“镜面”示范。

20.幼儿最容易掌握的图形是圆形。

21.记忆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从“记”到“忆”包括识记、保持、—回

忆三个基本环节。

22.艾宾浩斯绘制的遗忘曲线,揭示了遗忘规律是“先快后慢”,所以及时复习

是阻止遗忘的最佳方法。

23.意义识记是在对识记材料理解的基础上,依据事物的内在联系所进行的识记。

24.根据再现是否有预定目的,“睹物思人”属于无意再现。

25.根据记忆的内容,记忆可以分为形象记忆、情绪记忆、运动记忆、

逻辑记忆。

26.根据再现是否有预定目的,“睹物思人”属于无意再现。

27.根据想象时有无目的性和自觉性,想象可以分为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

28.少亠是一种依靠事物的表象来进行的思维,它正是幼儿期思维发展最主要的特点。

29.表象是保持在记忆中的客观事物的形象,它具有形象性和概括性

性两大特征,是感知觉向思维过渡的中间环节。

30.无意想象的极端形式是梦。

31.幼儿想象脱离现实主要表现在想象具有夸张性。

32.整个幼儿时期,幼儿的想象是以无意想象为主,有意想象开始发展:

以_

再造想象为主,创造想象开始发展。

33.根据语言文字的描述或图样、图纸、符号的描绘,在头脑中形成相应的新形象的过程叫

做再造想象;根据已有形象,在头脑中独立地创造新形象的过程叫做创造想象。

34.思维定式是由于先前的活动而造「成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

35.思维的两个基本特点是间接性和概括性。

36.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是一概念。

37.学前儿童掌握实物概念的特点是以低层次概念为主,以具体特征为主。

38.幼儿掌握的概念大致上可以分为①实物观念、②社会概念、③数概念、④抽象概念。

—能进行数的组成和分解—。

40.学前儿童掌握实物概念的特点是以低层次概念为主,以具体特征为主。

41.创造性思维是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出新的方案或程序,并创造出新的思维成果

的思维活动。

它基本上包括准备、_酝酿—、阐明和一证实四个阶段。

42.学前儿童思维发展具有动作的内隐性、具体形象性、自我中心性。

43.学前儿童语言的发展表现在语音、词汇、句子、言语表达、内部言语的产生。

44.言语按活动的目的及发声有否,分为外部言语和内部言语,其中内部

言语是到幼儿期才开始产生。

45.言语是人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过程,言语有四种形式,即说、听、

读、写。

46.在内部言语产生的过程中,有一种过渡的言语形式一一出声的自言自语,幼儿的自言自

语主要包括两种形式:

游戏言语和—问题言语_。

47.婴儿情绪社会化是当前情绪研究的焦点之一,其核心内容包括社会性微笑、母

婴依恋、_陌生人焦虑_、分离焦虑和情绪的社会性参照。

48.某大班幼儿午餐的时候,不停地与同桌的幼儿说话,老师看到后生气地看了他一眼,该

名幼儿看到老师的表情后立即停止了说话,开始吃饭。

这体现了情绪的信号功能。

49.有些学前儿童在自己的要求不能满足时,大发脾气、跺脚,甚至在地上打滚。

家长对孩

子的行为采取了忽略的态度,家长处理孩子行为时采用的是消退的方法。

50.构成意志力的稳定因素称为意志品质,主要包括独立性、坚定性、_果

断性、自制力。

51.分别给两名3岁和6岁幼儿面前放一个糖果,告诉幼儿若在老师离开的时间不吃掉糖果,

则会多给10个糖果。

教师回来后发现3岁幼儿将糖果吃掉,而6岁幼儿的糖果则是完好的。

这体现了学前儿童意志的自制能力发展的特点。

52.“哨兵站岗”实验中,对3〜7岁幼儿空手保持哨兵持枪站岗姿势的时间进行研究,结

果发现,幼儿自觉坚持行动的能力逐年增高。

这说明学前儿童意志的坚持性逐渐发展。

53.家庭教养方式是影响独生子女社会性发展的根本原因。

54.学前儿童与生活中特定的人会保持强烈的情绪关系,这是学前儿童对他人的_依

恋_。

55.幼儿园教育为学前儿童提供了与同龄人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的机会。

56.多多说:

“我是一个好孩子,我不哭!

”,说明了多多的自我评价具有笼统性。

57.3岁左右的幼儿会用人称代词“我”来表示自己,用别的词表示其他事物,说明他们开

始把自己当作客体转化为把自己当作主体的人来认识。

58.学前儿童自己认识的发展是由一定趋势的,先认识自己的身体,再认识自己的

行动,最后意识自己的心理活动。

59.学前儿童有的记忆力较强,能很快记住很长的故事,有的理解能力较好,能很快地理解

计算方法,这说明了学前儿童能表现出了个体差异。

60.有研究表明,—幼儿期—是智力发展的重要时期。

61.幼儿的性格具有—活泼好动—、—喜欢交往—、—好奇好问—、—模仿性的

特点。

62.个体在遭受挫折后会产生各种反应,主要包括攻击性行为、冷漠和幻想。

63.个性心理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其中个性心理特征反映了个人的独特特点,

其主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__等方面。

64.气质是一个人所有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气质类型主要有多血质、黏液质、抑郁

质—和胆汁质。

65.不同的家庭教养方式会使得儿童形成不同类型的个性特征,一般将家庭教养方式分为专

制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