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984074 上传时间:2023-05-22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42.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9页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9页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9页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9页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9页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9页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9页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9页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9页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9页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9页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9页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9页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9页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9页
亲,该文档总共3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docx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docx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

第五单元

单元教学初探

一、单元内容总述

1.本单元主题: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围绕中心意思写习作”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

主要由《夏天里的成长》《盼》两篇课文组成。

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意思来写的,学会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表达中心意思。

2.本单元重点:

(1)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本单元的两篇课文语言浅显易懂,都很适合小学生阅读。

《夏天里的成长》写的是万物在夏天里都在长,文章最后点明了“人要赶时候,赶热天,尽量地用力地长”的道理。

《盼》写的是小姑娘蕾蕾得到了一件新雨衣,于是天天盼望下雨。

有一次放学后下雨了,可妈妈有不让蕾蕾出去,她只能干着急。

第二天,蕾蕾终于穿上了雨衣。

(2)体会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意思来写的,学会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表达中心意思。

《夏天里的成长》一文,作者围绕“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这个中心意思,是选取了绿蔓、竹林、高粱、稻秧、甘蔗等生物的生长情况和水、瀑布、河、铁轨等没有生命的物质长的情况来写的,这些事例真实地体现了中心。

《盼》一文,围绕“盼”这一中心意思,作者选取了等下雨、找借口出去、想象雨点落在雨衣上的情景等几件事,刻画出了一个天真可爱的小姑娘形象。

内容

教学要点

课时

教学建议

 

15.夏天里的成长

作者围绕“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

”这个中心意思,选取了有生命的东西和无生命的东西来写。

重点是看看课文是怎样围绕中心来写的,具体写到了哪些动植物。

 

2

1.默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

2.分析课文,看看作者选取了哪些事例来体现中心意思。

16.盼

本课围绕“盼”这个中心意思,选取了等下雨、找借口出去、想象雨点落在雨衣上的情景等好几个具体事例,真实地表现出小姑娘的心理。

 

2

1.先整体感知,知道课文的主要内容。

2.分析内容,看看作者选取的事例有哪些,找出课文中的心理活动描写,分析其作用。

 

交流平台

初试身手

了解“围绕中心意思从不同方面或者选取不同事例来写”的好处;学会将重要的部分写详细、写具体。

判断选择的材料是否能体现中心意思。

1

1.学生讨论“围绕中心意思从不同方面或者选取不同事例来写”的好处,然后教师指导。

2.做练习题。

习作例文

教学《爸爸的计划》,说说作者是怎样写出爱订计划的爸爸这一人物的,体会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写文章的好处。

1

结合批注学习《爸爸的计划》,用同样的方法学习《小站》。

 

习作:

围绕中心意思写

出示一组汉字,想象汉字的文化内涵,确定中心意思,选择合适的材料写一篇习作。

1

教师指导学生领悟汉字内涵。

选出材料后交流,互相提建议后修改。

                 

课题

夏天里的成长 

课型

讲读课文 

授课

时间

2课时 

教学

目标

1.学习并掌握“棚、苔、藓”等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朗读课文,了解每段话的主要意思。

3.了解课文是怎样围绕中心意思来写的。

教学

重点

了解作者的写作顺序,学习运用浅显的语言表达情感的方法。

教学

难点

了解课文是怎样围绕中心意思来写的。

第一课时

教学

目标

1.扫清阅读障碍,学习生字、新词。

2.指导朗读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找出课文叙述的中心。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分钟

一、谈话导入,揭示文题。

1.同学们,你们喜欢夏天吗?

能说一说你为什么喜欢夏天吗?

2.我们的课题是“夏天里的成长”,想象一下谁会在夏天里成长呢?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出示课件1:

课题】

3.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夏天,来共同体会“在夏天里成长。

 

以“夏天”为话题,说一说自己在夏天里感兴趣的事情。

借机导入新课,让学生兴味盎然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新课

教学

(  )分钟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一)初读课文

1.教师配乐范读课文,请同学们仔细听,看看你听懂了什么?

2.谁听懂了?

(只要求举手,不要求回答)没听懂没关系,老师给你们时间自己读懂,但是遇到了不认识的字怎么办呢?

(圈出来,借助生字表中的拼音学会查字典、问同学、问老师……)

3.现在就用你喜欢的方式来读课文吧,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读不懂的字、词或句子做上记号,多读几遍。

读完后汇报:

你读懂了什么?

4.引导学生汇报交流

在学生汇报的过程中,教师相机做好引导和必要的点拨,以学生的发言为主。

学生的发言和读书,可以是学生自己的感受,也可以是课文内容的复述。

汇报结束后,对出现的错误,应引导学生展开评价,在评价中进一步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5.同桌的同学互相听读全文,检查字音并正音。

6.出示生字卡片,内容为课文中出现的生字。

组织学生在学习小组内把记住的字和学习小伙伴交流,并展开竞赛,看哪个小组自主学会的生字最多。

7.让学生以读书的方式来汇报识字的情况,及时引导学生扩词、造句,并理解字词的意思。

【出示课件2:

词语解释】

威力:

使人敬畏的气魄和力量。

菜畦:

指菜地,有土埂围着的一块块排列整齐的种蔬菜的田。

活生生:

有生命力,充满生机。

8.重点指导写好“藓”“蔗”“谚”“瀑”五个字,掌握“蔗”字的笔顺。

【出示课件3:

“蔗”字田字格课件】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再读课文,你能用文中的一句话概括谁在夏天里成长吗?

指明文章的中心句。

2.细读课文,围绕这一中心句,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来阐述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

(植物、动物、山水、铁轨、马路、人)

3.一边读一边画,在细读的过程中,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把它画出来,留待下节课再学习。

 

 

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字词,既可以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又可以为学习课文扫除障碍。

 

通过读课文找出文章的中心句,为下一节课突破本课的难点(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来写的)做铺垫。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  )分钟

四、品读课文,设计作业。

1.品读课文,了解夏天里万物成长的特点。

2.你画出的不理解的地方看一看自己能试着解决吗?

3.书写生字、词语。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根据拼音写汉字。

夏天,到野外去。

田里的甘zhe()秧苗正在茂盛生长,人们好像看到它长成小树干一般粗壮的样子。

雨后才几天,山脚下的岩石上长满了绿色的táixiǎn()(),连石头fèng()里都是,绿绿的一片,像是有人用彩笔把石头涂绿了一样。

二、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的季节()的声音()的泥土

()的瀑布()的希望()的谚语

三、按要求写句子。

1.高粱拔节。

(扩句)

2.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

(缩句)

3.把谚语补充完整。

(1)六月六,。

(2)处暑不出头,。

【答案】

1、蔗苔藓缝

2、收获美妙芬芳雄壮美丽熟悉

三、1.田野里的高粱在夜里悄悄地拔节。

2.夏天是季节。

3.

(1)看谷秀

(2)割谷喂老牛

第二课时 

教学

目标

1.通过阅读,理解为什么说“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知道课文是怎样围绕中心意思来写的。

2.体会作者的表达特点,明白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分钟

一、欣赏图片,激趣导入 

 1.  出示【课件4】秋天庄稼成熟,果园里硕果累累的图片。

2.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但是秋天的硕果累累是需要在夏天里用力的生长得来的,没有夏天的生长就不会有秋日的丰收,今天我们共同体会“在夏天里成长”。

 

此环节的设计边观看图片边听老师的叙述,吸引读者,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

教学

(  )分钟

二、通读全文,找中心句 

 1.老师找4名同学逐段读课文。

其他同学认真听读,用心感受。

 

  2.这几位同学读得多流利呀,而且老师发现大家听得也非常认真。

你能用文中的一句话概括谁在夏天里成长吗?

大屏幕出示:

【课件5】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

大家齐读这句话。

(板书:

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 

  3.这句话是文章的中心句,也是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全文都是围绕这句话写的。

那么,围绕这个中心句, 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来讲述的呢?

谁愿意说说。

 

三、抓住中心,深入学习。

(一)下面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思考:

(1)这段主要写了哪几样生物?

(2)作者是如何来写的呢?

(3)它们都有什么变化?

用笔在文中画一画,然后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

 教师指导学习第二自然段。

1.这些生物在夏天里成长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

哪句话能说明这个特点?

   

2.大屏幕出示:

【课件6】

“生物从小到大,本来是天天长的,不过夏天的长是飞快的长,跳跃的长,活生生的看得见的长。

“飞快的”“跳跃的”“活生生的看得见的” 说明生物生长的速度怎么样呢?

(快 很快 迅速)  

3.因此,在朗读 “飞快的”“跳跃的”“活生生的看得见的”这几个词语的时候,要读出节奏感,稍快。

谁愿意来试试。

  

4.瓜藤,竹子,高粱,鲜花,苔藓,草坪,菜畦,小猫,小狗,小鸡,小鸭都在长大,那么还有谁在夏天里成长呢?

(板书:

瓜藤竹林高粱苞蕾苔藓有生命)

(二)谁愿意把第三自然段读给大家听。

 

 1.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

山  地  河   铁轨  马路  无生命 

  2.大屏幕出示:

你能用“因为……所以……”这样的句式把这五种事物成长的特点说出来。

 

如:

因为草长树木长,所以山是一天天变丰满。

(因为秧苗长甘蔗长,所以地是一天一天地高起来;因为水长瀑布长,所以河是一天一天地变深变大;因为铁轨长,所以缝隙是一天天地变小;因为柏油路长,所以路是一天一天地高起来。

)(解释:

物体遇热膨胀所以缝隙变小,路面高起来。

) 

3.夏天还有哪些事物生长迅速,你能仿照课文中的句子说一说吗?

(你可以把你想到的先说给同桌听)

(三)同学们看(指板书),有生命的植物、 动物(相机板书:

有生命)乃至不具生命的山水、 铁轨 甚至马路(相机板书:

无生命)在夏天里都在长大,(指板书)说明了夏天的确是万物长大的时期,那么人也是一样的,也是在一天天的长大,人在夏天里的成长有什么特点呢?

谁愿意把第四自然段读给大家听。

(四)(指读第四自然段)那么人在夏天成长有什么特点呢?

 

1.(指生答)身体的成长、年龄的增长。

小学——中学   中学——大学   或快或慢(总是要长)

 2.理解谚语 

大屏幕出示【课件7、8】谚语:

六月六,看谷秀。

处暑不出头,割谷喂老牛。

指生读,解释:

 “六月六,看谷秀”:

农历六月初六,就到处可见齐腰深,秀出穗的谷子了,谷穗吐金后谷苗让农民们欣喜不已。

 

“处暑不出头,割谷喂老牛”:

处暑节气在每年八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意味着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此时的谷子如果还不出穗,就没收成的希望了,就像无用的荒草一样,只能割掉喂牛吃了。

 

1.师小结:

这两条谚语说的是农民在夏天里总是能抓住植物生长的最佳时机,所以植物的生长状态很好

 2.在这一段中,哪句话使你受到的启发最大?

(指生答。

) 

3.大屏幕出示最后一句:

【课件9】

农作物到了该长的时候不长,或是长得太慢,就没有了再收成的希望。

人也是一样,要赶时候,赶热天,尽量地用力量地长。

说说你是怎么理解的?

 

(1)农作物夏天不长或长得太慢,秋天就没有收成的希望。

 

(2)道理:

人也是一样,要赶时候,赶热天,尽量地用力量地长。

(板书:

人赶时候赶热天尽量) 

(3)读了这句话,你感受到了什么?

明白了什么?

(4)热天:

不是指季节,而是指利于学习知识,利于成长的时间、环境等,主要指青少年时期。

 

(5)长:

不仅仅指身体的成长,年龄的增长,体重的增加,还要看知识的积累,认识的提高,对时间的珍惜,对机遇的把握,努力学习。

 

(6)人生的夏天指的是?

一个人的青少年时期。

 

(7)这句话告诉我们人一定要在青少年时期珍惜时间,积极争取知识、能力、经验的增长,不能错过时机,否则就会成为一事无成的人。

(板书:

珍惜时间抓住机会) 

(8)齐读第四自然段,再一次体会一下人要成长的道理。

 

 四、回顾课文,拓展延伸。

 

1.指板书,作者为什么选取这几种事物来写?

 (典型事物,抓住特点,今后我们在写作文时,也要抓住有代表性的事物的特点去写,这样你的习作才会感人,才会吸引读者。

) 

2.本文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使用的语言都是我们熟悉的语言,浅显易懂,这种表达虽没有华丽的词汇,却用得恰到好处,可以举例子说说,这样让人感到亲切、自然、朴实。

) 

a) 那么你对作者描写的哪些事物最感兴趣,就细

细地、美美地读一读,突出这些事物在夏天里生长快这一特点。

(分别指生读一句) 

b) 拓展写一段话。

观察夏天的事物,以第一句话为中心,写一段包含具体事物的话。

 

 

这个环节,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独立思考能力。

 

教师讲解句子的意思后,让学生带着感情朗读,可以培养学生朗读能力、阅读能力。

 

学生想一想夏天还有哪些事物生长迅速,仿照课文中的句子说一说。

这一 环节,培养了学生口语表达能力、观察能力。

 

此环节的设计是让学生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理解句子的深刻含义,升华主题。

 

先了解本文的语言特点,然后学习运用这种语言特点,围绕一个中心写一段话,这样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  )分钟

 五、教师小结,总结全文 

    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在夏天里有力量地生长着,希望同学们能够在自己人生当中的夏天里同样有力量地生长,等到了秋天才会有好的收成!

这让我想起了一首诗:

“少壮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

 

板书

内容

夏天里的成长

瓜藤 竹林 高粱  

珍惜时间   抓住机会

人赶时候 赶热天    尽量地

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

       苞蕾 苔藓 有生命 

             

  山 地 河

 铁轨 马路无生命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辨字组词。

鲜()庶()在()

藓()蔗()茬()

暴()逢()害()

瀑()缝()割()

二、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到句子中的括号里。

活生生看得见飞快跳跃

1.生物从小到大,本来是天天长的,不过夏天的长是()的长,()的长,()的()的长。

像连几乎也

2.最热的时候,()铁路的铁轨()长,把接茬地方的缝儿()填满。

柏油路()软绵绵的,()是高起来。

三、阅读课文,选择正确答案。

1.“昨天是花苞,今天是鲜花,明天就变成了小果实。

”文中的这个句子想要说明的意思是()

A.事物每一天都在变化。

B.生物在迅速生长。

2.“柏油路也软绵绵的,像是高起来。

”文中的这个句子想要说明的意思是()

A.夏天最热的时候柏油路也在长。

B.柏油路被太阳晒得变形了。

【答案】

1、鲜花苔藓庶民甘蔗现在接茬暴雨瀑布相逢缝隙要害收割

二、1.飞快活跃活生生看得见2.连也几乎也像

三、1.B2.A

教学反思

《夏天里的成长》一文写出了许多生物和非生物都在夏天里成长的具体实例,最后点明主题:

人要抓住成长的机会,尽力尽快成长。

我根据教材的编排意图和课文的特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组织教学,基本上完成了教学目标。

但是也发现了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着很多不足:

一、为文本创设应有的教学情境这一点不很到位。

本文的语言浅显,通俗易懂。

例如课文中讲到了竹子高粱,讲到了小猫小狗,讲到了小学生和中学生,这都与学生的生活关系比较紧密,而且学生比较感兴趣的事物,应该能够很容易吸引学生与作者在情感上产生共鸣的。

可是教学时,我却没能很好地把学生带入文本之中。

二、学生是活生生的人。

他们是有着自己独特的情感的,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我不能让每个学生的个性都有所彰显,那么,就无从谈到关注了学生的发展。

课堂上出现的冷场现象意味着教育者自己所存在的问题。

今后我要在教学方式、方法上更好地改进。

备课素材

【教材分析】

《夏天里的成长》向我们展示了天气炎热、生物活跃、色彩鲜艳、乐趣无限的夏日景物特点,是围绕“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这一中心句来讲的。

这是一篇说理性小散文,作者用简洁朴素、清新优美的语言描绘在夏天里万物都在生长的自然现象,中心句引领全文,结尾点明中心,收束全文。

启迪我们:

“人要把握时间,尽量地用力量地长。

本文选编到教材的目的是让学生体会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意思来写的,知道要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表达中心思想。

【作者介绍】

梁容若,河北省行唐县(今改灵寿县)人,曾以全校第二名毕业于河北正定县中学,1922年入读北平师范大学,1927年至1930年曾参加国民革命军北伐工作,1931年在山东省主编《民众周刊》。

1936年4月受公费资助与推荐之下,考入日本东京帝国大学文学部大学院,1938年回国后在北平多所大学任教,并从事语言文学研究。

1945年曾短暂在绥远省协助共产党抗日工作。

1948年10月中旬到台北筹办《国语日报》,历任常务委员、副编辑至1958年。

历任台湾大学、台湾师范大学、东海大学(1958年-1969年)中文系教授。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不热不长,不热不大”夏天到了,庄稼在一定的气温下,温度高的话,长得很快,气温不够,节气不到,就成熟较慢。

类似有句俗语,“该热不热,五谷杂粮不结”。

铁轨简称路轨、铁轨、轨道等。

用于铁路上,并与转辙器合作,令火车无需转向便能行走。

轨道通常由两条平行的钢轨组成。

钢轨固定放在轨枕上,轨枕之下为路碴。

以钢铁制成的路轨,可以比其它物料承受更大的重量。

轨枕亦称枕木,或路枕,功用是把钢轨的重量分开散布,和保持路轨固定,维持路轨的轨距。

一般而言,轨道的底部为石砾铺成的路碴。

路碴亦称道碴、碎石或道床,是为轨道提供弹性及排水功能。

铁轨也可以铺在混凝土筑成的基座上(在桥上就相当常见),甚至嵌在混凝土里面。

课后作业

基础积累大巩固

一、下面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瓜藤跳跃高梁B.苔藓菜畦稻秧

C.甘蔗瀑布威力D.铁轨接茬谚语

阅读能力大提升

二、阅读课文,完成练习。

1.本课的中心句是“”,课文都是围绕这个意思写的。

2.“人也是一样,要赶时候,赶热天,尽量地用力地长。

”这句话中的“时候、热天”指的是,这句话的含义是

思维创新大拓展

三、你现在正处在人生的“夏天”,你想怎样“尽量地用力地”长?

参考答案

1、A

二、1.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

2.青少年时期人一定要在青少年时期珍惜时间,积极争取知识、能力、经验的增长,不能错过时机,否则就会成为一事无成的人。

 

三、略

                 

课题

盼 

课型

讲读课文 

授课

时间

2课时 

教学

目标

1.学习掌握生字新词。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了解作者是如何描写心理活动的。

4.了解课文是通过哪些事例来写“盼”的。

教学

重点

默读课文,知道课文写了哪些事例。

教学

难点

体会文章是怎样围绕“盼”这一中心意思来写的,学习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表达中心思想。

第一课时

教学

目标

1.学习掌握“袖、篷、缩”等15个生字,理解新出现的词语。

2.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了解课文中心思想。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分钟

一、揭示课题,简介作者

1.老师出个谜语,看看谁能猜出谜底。

【出示课件2:

谜语】“一件小花衣,真是好稀奇。

太阳出来不能穿,下雨穿上最神气。

”(雨衣)

2.【出示课件2】雨衣图片

教师解题:

我们课文的题目是什么,大家读一下。

你有没有“盼”过某些事情?

把你盼望的事情和同位说一说。

课文中的故事和雨衣有关,学习了课文,我们就知道是谁在盼,盼什么,愿望实现了吗?

(板书:

16.盼)

3.简介作者:

这篇课文的作者铁凝,是一位著名女作家,1957年9月出生于河北省赵县,河北省作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主席,1975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主要著作有《玫瑰门》、《大浴女》、《没有钮扣的红衬衫》、等100余篇、部,作品曾6次获包括“鲁迅文学奖”在内的国家级文学奖。

由铁凝编剧的电影《哦,香雪》获第41届柏林国际电影节大奖,以及中国电影“金鸡奖”“百花奖”。

部分作品已译成英、俄、德、法、日、韩、西班牙、丹麦、挪威、越南等多国文字。

 

猜谜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学生会带着“雨衣和课文有什么关系呢”这样的疑问进入到本节课的学习中去。

新课

教学

(  )分钟

二、检查预习,纠正指导

1.认读书写生字。

重点指导:

(1)“筒”与“桶”在用法上要区别;

(2)“篷”与“蓬”字形区别,意义不同;(3)指导书写“嚷、酱、唇”等生字。

    

2.查字典并结合课文内容解释词语。

解释词语要依据“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联系上下文准确地理解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思。

  

喧闹:

喧哗热闹。

理直气壮:

理由正当充分,胆子壮,说话十分有气势。

小心翼翼:

原形容严肃虔诚的样子,现用来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

三、理清段落,概括大意

1.在理解生字、新词的基础上,默读课文。

联系课文加强对生字、新词的记忆与理解。

2.学生默读课文,思考:

课文为什么以“盼”为题,围绕题目写了哪些内容。

(全篇课文都是讲一个小朋友盼望下雨穿新雨衣的事情,所以以“盼”为题目。

文中“妈妈送我新雨衣”“下雨没能穿雨衣”“终于穿上了雨衣”等情节都是围绕题目来写的。

)  

围绕“盼”写了哪些内容,学生可能总结不全,教师指导学生读有关句段来帮助学生概括总结。

3.给课文划分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出示课件3】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

写妈妈送“我”新雨衣。

  

第二部分(第3自然段):

写盼望下雨。

 

第三部分(第4—17自然段):

写尽管下雨还是未能如愿。

第四部分(第18—21自然段):

写“我”终于穿上雨衣。

  

分段时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对段落的划分,学生会产生分歧。

对学生有道理的分段方法教师都应予以肯定。

四、朗读课文,体会心理

1.找出自己喜欢的部分读一读,读完后想一想,这段文字是围绕什么意思写的。

2.分角色用相应的语气读一读蕾蕾和妈妈对话的部分,体会这两个人物此时的心理活动。

3.你自己认为哪一部分写得最好,读给同桌听一听。

 

 

在学生自学字词的基础上,再给予指导和提示,把字词教学落到实处。

教给学生理解词语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阅读的能力。

 

对于篇幅较长的课文,要求学生在默读一遍后给课文划分段落是为了培养学生概括能力,为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打基础,也为下一步分析课文做铺垫。

课堂作业新设计

1、辨字组词。

袖()用()嚷()蓬()

柚()甩()壤()篷()

崩()宿()涡()翼()

蹦()缩()锅()冀()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的纸盒子()的新雨衣()的天

()的云彩()的空气()的玻璃

3、缩句。

1.我的雨衣一直安安静静地躺在盒子里。

2.路边的小杨树忽然沙啦啦地喧闹起来。

【答案】

1、袖子柚子作用甩手叫嚷土壤蓬勃帐篷崩溃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