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培仁版《传播学》教案 自动保存的.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985637 上传时间:2023-05-22 格式:DOCX 页数:50 大小:191.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邵培仁版《传播学》教案 自动保存的.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邵培仁版《传播学》教案 自动保存的.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邵培仁版《传播学》教案 自动保存的.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邵培仁版《传播学》教案 自动保存的.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邵培仁版《传播学》教案 自动保存的.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邵培仁版《传播学》教案 自动保存的.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0页
邵培仁版《传播学》教案 自动保存的.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0页
邵培仁版《传播学》教案 自动保存的.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0页
邵培仁版《传播学》教案 自动保存的.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0页
邵培仁版《传播学》教案 自动保存的.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0页
邵培仁版《传播学》教案 自动保存的.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0页
邵培仁版《传播学》教案 自动保存的.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0页
邵培仁版《传播学》教案 自动保存的.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0页
邵培仁版《传播学》教案 自动保存的.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0页
邵培仁版《传播学》教案 自动保存的.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0页
邵培仁版《传播学》教案 自动保存的.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0页
邵培仁版《传播学》教案 自动保存的.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0页
邵培仁版《传播学》教案 自动保存的.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0页
邵培仁版《传播学》教案 自动保存的.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0页
邵培仁版《传播学》教案 自动保存的.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0页
亲,该文档总共5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邵培仁版《传播学》教案 自动保存的.docx

《邵培仁版《传播学》教案 自动保存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邵培仁版《传播学》教案 自动保存的.docx(5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邵培仁版《传播学》教案 自动保存的.docx

邵培仁版《传播学》教案自动保存的

 

教师备课本

 

院部:

传媒学院

专业:

广播电视编导

课程:

  传播学

班级:

12级广电编3、4班

*****

2012至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

南昌理工学院教务处

 

<传播学>课程教学进度安排表

2012--2013学年度一学期班级:

11级广电编3、4班

周次

教学内容

课时计划(节)

备注

第1周

9月5日-9月9日

传播学课程作用、课程介绍

2

课程安排与基本概念讲解

2

第2周

9月12日-9月16日

传播学的产生与确立

2

传播学的现状与趋势

2

第3周

9月19日-9月23日

传播的特点与分类

2

传播的革命与模式

2

第4周

9月26日-9月30日

传播的功能

2

传播的原则

2

第5周

10月3日-10月7日

传播者的角色与特点

2

传播者的权利与责任

2

第6周

10月10日-10月14日

媒介组织

2

传播制度研究

2

第7周

10月17日-10月21日

信息的传播分析

2

传播与信息

2

第8周

10月24日-10月28日

符号

2

传播与符号

2

第9周

10月30日-11月4日

传播媒介类型

2

媒介理论述评

2

第10周

11月7日-11月11日

传播谋略的立体透视与分析

2

古今传播谋略经典

2

第11周

11月14日-11月18日

传播技巧的概念与特点

2

传播技巧的掌握与运用

2

第12周

11月21日-11月25日

受众研究的理论

2

受众的选择机制

2

第13周

11月28日-12月2日

传播与环境

2

传播环境与类型分析

2

第14周

12月5日-12月9日

传播效果

2

传播效果的评估

2

第15周

12月12日-12月16日

综合操作

2

实践

2

第16周

复习

4

 

第1周课程内容

重要概念:

传播学传播研究传播理论传播本质传播规律

第一节传播学的研究对象

一传播学的定义

传播研究(CommunicationStudies),是人类对传播现象和问题的审视,探究和思考,是通过“事实陈述”而得出“价值判断”的一个命题论述。

传播理论(CommunicationTheory),是传播研究者对某些传播现象和问题的系统解释和集中探讨,是由与该现象有关的一组命题组成的体系,是有助于弄清该现象的任何一种思想。

传播科学,是一门探索揭示人类传播本质和规律的科学,也是传播研究者在最近几十年对人类传播现象和传播研究成果进行系统分析和有机整合而发展成的知识体系。

二传播学的研究对象和宗旨

传播学的研究对象就是人类传播现象,总之,凡是客观地存在于传播活动中并构成影响的现象,都是传播学的研究对象。

传播学的研究宗旨,就是从人类社会的普遍联系中,从人类传播的内在机制和外在联系以及各种传播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中,探索和揭示人类传播的本质和规律。

它是由传播活动本身所具有的特殊矛盾所决定的。

传播本质是传播活动的根本性质,是指传播活动组成要素之间的内在的稳定的联系。

传播规律是指传播活动中内在矛盾诸方面的联系和斗争的客观法则和必然趋势。

其根本特点就在于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具有客观性、必然性、重复性和隐蔽性。

三传播学的学科特点

1整体性2互动性3开放性4综合性5发展性

第二节传播学的研究体系

一传播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1传播学与社会学2传播学与人类学3传播学与文化学

4传播学与心理学5传播学与宣传学6传播学与新闻学

7传播学与历史学8传播学与地理学

二传播学的知识层次

按照知识的构成或抽绎层次,我们可以把传播学分为:

理论传播学,历史传播学,实用传播学和边缘传播学。

三传播学的理论框架

1传播科学论:

这是对该学科研究对象、范围、体系和意义的宏观认识

2传播过程论:

这是对人类传播的特性、模式、分类、功能和原则等基本问题的中观认识。

3传播主体论:

这是对传播主动者和信息发出者的形貌特点、传播机制、调控形态等的认识。

4传播客体论:

这是对人类传播的内容或信息的认识

5传播载体论:

这是对传播符号和传播媒介(合称传播载体)的认识。

6传播对象论:

这是对信息传播的终点——接受者的特性、动机、需求以及接受机制的认识。

7传播方法论:

这是对传播活动中传播策略、传播技巧等具体操作行为的形貌、特性、使用规律及其功效的认识。

8传播环境论:

这是对环绕、置放在传播活动周围的情况和条件的认识。

第三节学习和研究传播学的意义

一有助于推动传播学的学科建设

二有助于正确解释和合理解决传播现象和问题

三有助于提高传播决策的科学化水平

四有助于增强信息传播的效果

五有助于人们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

第四节传播学的研究方法

一传播学研究方法的基本特点

1独立性:

外在特征主要是指传播学研究方法的具体性或指定性

2稳定性:

这是建立在某种传播研究方法的内核或基质保持相对不变的基础上的

3创造性

4解释性

5科学性

二传播学研究方法的主要种类

1哲学方法:

它是指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具体地说,哲学方法主要表现为:

1)客观性2)辨证性3)具体性4)发展性

2专向方法:

它是指通过运用某一学科的基本理论、准则、尺度和方法,甚至一套独特的术语,从某一特殊角度或层面来观照和分析研究对象,从而可以从不同的方面来揭示传播的本质规律和各种关系:

1)社会学方法2)心理学方法3)语言学方法

3横向方法:

1)控制论方法2)信息论方法3)系统论方法

4具体方法1)调查研究法2)内容分析法3)控制实验法4)个案研究法

第2周课程内容

第一章传播学的回顾与展望

第一节传播学的渊源与孕育

一传播学的欧洲渊源

1奥古斯特·孔德(AugustaComte):

大力提倡实证主义的研究,但他本人的著作似乎还遗留着形而上学时期甚至于神学时期的东西

2塔尔德

3涂尔干

4齐穆尔

二美国传播学的孕育

1杜威

2库利

3帕克

4米德

第二节传播学的产生和确立

一传播学的五位创始人

1拉斯韦尔2勒温3霍夫兰4拉扎斯菲尔德5李普曼

二传播学的完善者

韦伯·施拉姆十分重视传播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致力于扩大传播学在美国和世界教育界和学术界的影响。

第三节传播学的现状和趋势

一传播学的研究现状

1传播学已流传、扩散到全世界

2传播理论多姿多彩,学术流派层出不穷

3研究方法灵活多样,研究领域不断扩大

4研究机构相继成立,科研队伍不断壮大

5研究专著大量出版,学术刊物纷纷创办

6设立传播专业,培养传播人才

二传播学的发展趋势

1科学化趋势

2融合化趋势

3鲜活化趋势

4操作化趋势

5分支化趋势

6本土化趋势

第二章传播

重要概念:

传播内向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跨国传播传播模式阳光模式整体互动模式传播功能传播原则

第一节传播的概念

一传播概念的演变

1“共享”说2“影响”说3“反应”说4“互动”说5“过程”说

二传播的定义

1传播是人类的活动

2传播是信息的交流

3传播离不开符号和媒介

4传播的目的是希望发生相应的变化

第3周课程内容

第二节传播的特点

一社会性和阶级性

二目的性和计划性

三主动性和创造性

四协同性和互动性

五永恒性和历史性

第三节传播的分类

一内向传播:

又叫人际传播,是人们头脑里“主我”同“客我”之间的信息交流活动。

它是人类最基本的传播活动

二人际传播:

这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之间借助语言和非语言符号互通信息、交流思想感情的活动

三组织传播:

也称团体传播,是指组织成员之间或组织与组织之间的信息交流行为

四大众传播:

这是指职业传播者和传播机构通过大众传播媒介向大众提供信息、知识、观念、娱乐等的过程。

五跨国传播:

这是指国家对外传播机构通过报刊、广播、电视、电影以及互联网等所进行的针对国外受众的传播活动。

第四节传播的革命

一语言传播革命:

我们的语言就是我们的历史、文化和精神。

二文字传播革命:

三印刷传播革命:

它使人类社会在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

四电子传播革命

五网络传播革命:

它是在电话高度网络化的基础上形成的,因此它除了具有其他传播的特点之外,还具有自己的主动性、隐蔽性、参与性、交谈性和操作性等特点。

与此同时,手机这一最新型的通讯工具正在逐步演化为传播媒介,甚至有可能成为第六次传播革命的导火线。

六历次传播革命的反思与总结:

从五次传播革命的历程所呈现的形态来看,我们认为有四种状态应引起传播学界的重视:

1)人类传播革命的步伐一直呈加速度状态发展

2)传播符号、传播媒介和传播科技始终呈叠加性状态发展

3)叠加性状态又导致了整合性状态

4)信息和知识的增长与累积呈金字塔状态发展

从五次传播革命所形成的结果看,每一次传播革命都将人类带进一个新的境界、新的时代:

1)语言传播是人类的重要特征

2)文字传播使人类可以将事件和自己的经历、见闻、思想固定或记录下来,并超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进行传播

3)印刷传播打破了少数人的传播特权,导致了文化和教育的普及

4)电子传播则将人类由国内传播引入国际传播,由大众传播带进跨国传播

5)网络传播是将以往各自独立的单一传播转变为综合传播,将单功能的媒体转变为多功能的媒体

再从五次传播革命与社会进步的互动关系来看,我们认为传播革命对社会进步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1)每一次传播革命的爆发都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2)每一次传播革命都不可避免地造成所谓的“信息沟”(InformationGaps)或“知沟”(KnowledgeGaps),形成新的传播或接受信息和知识的不公平。

3)人类传播革命与社会文明进步不仅互相促进而且步调一致,在步幅和步频上基本上成正比例关系

4)最先发生传播革命的地方或国家,不仅社会进步和文明的程度高,而且在竞争中也处于明显的优势地位

5)传播上的优势必然会导致文化上的优势地位

第4周课程内容

第五节传播的模式

传播模式就是对传播活动的内在机制与外部联系进行的一种直观简洁的描述,也是一种象征性的拥有同现实传播活动相同的结构属性的合乎逻辑的设想。

一优秀传播模式的功能和标准

它通常具有五种功能:

1)构造功能2)解释功能3)引导功能4)简化功能

6)预示功能

标准:

1)呈现性:

就是用语言文字或符号、图形等方法对信息传播的内在机制和外部联系的主要特征进行有意的、十分简明的呈现,让人一目了然。

2整体性:

就是所采用的观照、审视的角度,能够鸟瞰和反应出传播活动的整体形貌和全部过程

3超陈性:

就是模式设计者的思维弹动超越了陈旧的思想、观念和构架的束缚

4启发性:

可以充分地发挥传播学者的智能和潜力,便于进一步扩大和展开研究范围

5实用性:

不仅能反映出传播过程中信息互动的真实面貌和整体态势,而且还具有一定的实际效用

二传播模式的典范与评介

1单向传播模式

2双向传播模式

3互动传播模式:

阳光模式是指以宏观的整体的眼光所抽象出来的、通过信息交换中心连接各大信息系统进行信息创造、分享、互动的结构形式。

它包括六大要素和四项因素:

六大要素:

终端机,信息交换设备,信息库,大众媒介,信息源,社会服务

四项要素:

经验要素,环境要素,价值要素,规范要素

三整体互动模式的要素与特点

整体互动模式是指岁人际传播、大众传播和网络传播等人类重要传播系统的内在机制与外部联系进行的一种直观的整体的综合的呈现与描述。

它包括了三个系统:

即人际传播系统,大众传播系统和网络传播系统

它还包括了四大圈层要素:

即核心要素:

拉斯韦尔的五W模式

次级要素:

1传播的或反馈的信息从哪里来2以什么形式传播3怎样传播4谁还参与了信息互动5受者认识传播的形式吗6谁回话

边际要素:

价值,环境,规范,经验

干扰要素:

任何阻塞有用信息通过的障碍和不属于信息来源原意的附加物都是干扰因素

四传播模式的运用及原则

1审查批判的原则:

只有对已有的各种传播模式进行仔细推敲,严格审查和理性评判,才可以在尊重前人劳动成果的基础上,决定接受什么屏弃什么,从哪些方面予以修改和完善

2服从事实的原则:

审查与批判必须以服从事实为依本,充分尊重事物的本来面目,努力使自己的意见符合客观证据

3有用有利的原则:

优秀的模式应该是有既有用又有利的

第六节传播的功能

一传播功能的来源与阐释

传播功能指的是传播活动所具有的能力及其对人和社会所起的作用或效能。

传播功能的分类:

1从功能呈现的方式来看,它可以分为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

显性功能是人们可以明确看出或感觉到的作用或效能,而隐性功能则是人们不易察觉的作用效应

2从功能释放的效应来看,它可以分为正功能和负功能

就媒介来说,假如它的贡献是维护了社会,那么它就可以被称为正功能;反之,它的存在是破坏了社会,那它就是负功能

3从功能应用的区位来看,它可以分为思想功能和交际功能

思想功能是指人类传播活动对人的思想意识所产生的种种作用,交际功能是指传播活动对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关系所产生的各种作用

二个人的功能

传播活动所具有的对个人身心发展的作用,或者须由信息传播的参与者个人去完成的任务,就叫个人的功能。

这种功能依照施拉姆的解释也叫内向性功能或社会成员自身功能。

三组织的功能

在传播活动中,媒介组织所具有的能力和作用或应该完成的任务,就叫组织功能。

它包括告知功能、表达功能、解释功能和指导功能。

1告知功能:

告知是向人们迅速、及时地提供新近发生的新闻和信息。

2表达功能:

所谓表达,就是人们通过媒介和符号表述和交流自己的思想、观点和情感。

3解释功能

4指导功能:

指导是人类传播的基本功能,是指通过告知消息、表达观点、解释缘由、公开劝服,对受众的思想和行为所产生的一定的方向性指点和引导的作用

四社会的功能

1政治功能

2经济功能:

首先,传播媒介是经济变革的“扩大器”;其次,传播媒介又是经济发展的“推动者”

3教育功能:

首先表现为大众传播媒介拥有巨大的教育价值,可以从某些方面起到等同于学校的部分作用;其次,它可以创造一种重视教育、具有强烈教育意识的社会环境;第三,它能通过持续不断的信息传播逐步夹带和积聚知识;第四,就是大众媒介直接传播知识。

4文化功能:

1)承接和传播文化2)选择和创造文化3)积淀和享用文化

第七节传播的原则

一制定传播原则的客观依据

1依据传播的规律

2依据传播的目的

3吸取和总结传播的经验和教训

4审视和研究传播媒介与受众

二必须遵循的传播原则

1可信性原则2针对性原则3有序性原则

4协同性原则5适时性原则6适量性原则

第5周课程介绍

第三章传播者

第一节个人层面的传播者

一传播者的角色

作为表述、传播知识和思想感情等精神内容的传播者,其角色可以分为普通角色和职业角色。

职业传播者专司传播,并以此得到物质上的利益和心理或精神上的满足,通常需要进行专门的训练和教育,有专门的职业道德和规范。

社会愈是进步文明,公众对传播者职业角色的期望愈高、愈严格。

二传播者的特点

1代表性:

代表一定的传播部门、传播组织、政党和阶级进行新闻传播活动

2自主性

3专业性:

大众传播者特别是新闻传播者必须具有专业精神、专业素养、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等特质。

4集体性

5复杂性

三传播者的权利

可以分为一般性权利和专业性权利两种。

一般性权利指的是普通公民都享有的传播权利,如言论自由权、出版权、著作权、通信自由权等。

职业性权利是指专门从事传播活动人员应享有的权利:

1采访权:

记者可以通过一切正当手段自由地采访新闻的权利

2报道权:

记者有传送、报道公众所关心的消息情报的权利

3批评权:

记者拥有对报道对象的言行进行议论和批评的权利

4专业保密权:

记者和新闻媒介有对新闻提供者的情况实行保密的权利

5安全保护权

四传播者的责任

1契约性责任:

这是新闻传播者对自己服务的新闻媒介以及在内部组织中所应承担的类似于合同性质的一系列责任:

1)采集信息2)鉴别信息3)选择信息4)加工信息5)传播信息6)搜集反馈

2社会性责任:

保护社会健康、维护社会稳定,促进民族和谐与人民团结

3法规性责任

4国际性责任

五传播者的赢效因素

1权威性:

传播者具有使受众相信、听从的力量、威望和地位的特质,通常表现在四个方面:

首先表现在权力和地位上;其次表现在资历和威望上;第三,表现在专业特长上;第四,反映在能力和才华上。

2可信性:

传播者具有使受众认可和信赖的一系列特质

3接近性:

传播者在信仰、民族、籍贯、专业、个性、情趣、距离上与受众接近或相似的特质

4熟知性:

在传播活动中,只要传播者多露面,增加与受众接触的次数和信息互动的频率,就会使受众产生“熟人”印象,形成亲近的倾向。

5悦目性:

传播者容貌漂亮,对受众具有悦目性,那他(她)本人及其所传信息则易为受众所接受和喜爱

第7周课程介绍

第二节媒介组织

一媒介组织及其地位

1媒介组织的定义

所谓媒介组织,是指专门从事大众传播活动以满足社会需要的社会单位或机构。

1)它是一种社会机构,渗入社会的一切过程和现实生活的一切领域

2)是经过认真筹划、充分准备而有意建立起来的,不是自然形成的

3)成立得到了权威部门的认定和社会大众的承认,具有明显的集体认证和服务大众的计划以及人员更替的程序

4)有明确的目标,就是满足社会大众的信息需求

5)媒介组织成员专门从事大众传播活动,并以此谋生

6)媒介组织要开展活动,实现目标,形成媒介中特有的角色关系

7)媒介组织的行为讲究效率,强调时效

8)任何媒介组织都有至少一种以上的固定媒介用于专门的信息传播

9)制订各种规章制度,以约束媒介组织成员的行为

2媒介组织的独特地位

首先,媒介组织是一种公共事业单位。

其次,媒介组织是一种信息产业机构

最后,媒介组织是一种社会机构

二对媒介组织的质疑与批判

1媒介组织与意识形态:

作为统治合法化工具的媒介,其操纵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对传播内容的左右和控制,二是对媒介语言的规范和约束,三是对传播过程的控制与操纵。

而大众传播媒介捅咕哦对内容、语言和过程的操纵,最终达到社会意识一致化和思想规范化,即最终达到了操纵、控制的目的。

法兰克福学派认为,西方媒介的虚假性和欺骗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制造普遍利益与特殊利益的虚假统一;二是制造虚假需求;三是美化、幻化现实。

2媒介组织与文化产业

3媒介组织与媒介文化

媒介文化既是快餐生产和消费的具有代表性的形式,又是文化教育和意识形态霸权的重要表现形式。

媒介文化生态系统只有保持其内部以及内部和外部之间稳定而有规则的资源流动与循环,才能维持媒介文化的特定结构和功能。

三媒介组织的运作

1媒介组织与信源的三种关系

一是分离的关系:

在这一模式中,传播者具有很大的独立性

二是合作的关系:

传播者与信源往往互相利用,互相帮忙,共同达成彼此的目标

三是同化的关系

2传播者与受众的四种关系

一是支配的关系:

传播者根据自己的目标或意图将思想、观念或信息强行灌输给特定受众的传播情境。

二是疏离的关系:

传播者将其与受众的关系看得很淡,往往缺乏为受众而采集信息、传播信息的意识。

三是圈层关系:

作为个体的传播者有意愿将自己的目的与部分受众的需求、兴趣相结合并将人际传播和群体传播中那种关系引进大众传播的态势。

四是服务关系:

要求大众传播者将受众看成是服务对象。

3传播者心目中的受众

四守门人和守门理论

从勒温、怀特、麦克内利到巴斯,其守门人研究的主要特点,是对一个由信源到受众这样复杂的新闻运作过程中的写作、修改、删节、合并、舍弃等守门现象进行描述和分析,但往往不是把简单的东西复杂化,就是把复杂的现象简单化,结果不是难以把握就是有所疏漏。

五守门人的角色和与特征

1守门人的三重角色

所谓守门人,显然是指在大众传媒中可以决定什么性质的信息可被传播、传播多少以及怎样传播的人或机构。

首先,他是一位接受者;其次,他是一位守门者;再次,他是一位传播者。

2守门人的特征

隐形性:

他总是置身幕后,很少抛头露面,因而也很难为公众所知晓

依附性:

他的劳动成果总是依附在传播者的劳动成果上

追加性:

在依附性的基础上所进行的一系列选择、舍弃、修改、润色、排版等追加劳动

完善性:

通过守门人的追加劳动使信息传播更加无懈可击

六守门人的功能与责任

1守门人的功能

在大众传播中,守门人的功能主要表现为:

检查功能,加工功能,评价功能,导向功能,桥梁功能

2守门人的责任

确定“编导”方针;确保产品质量;加强整体协调;发现和培养传播人才

第三节传播制度研究

一施拉姆的报刊四种理论

1集权主义理论2自由主义理论3社会责任理论4苏维埃理论

二阿特休尔的媒介三种体系

1西方媒介体系2东方媒介体系3南方媒介体系

三传播制度理论评析

1传播制度理论是依据资本主义制度提出来的

2传播制度理论是依据北美观点提出来的

3传播制度理论应该不断修正与更新

4传播制度理论在分析问题时的四个切入点也值得商榷

首先,大众传播媒介究竟是民营还是国营,这两种形式不仅早已被打破,而且在一个国家内往往民营与国营并存,其界限也日益模糊。

其次,在传播媒介“为谁说话”的问题上,全球的传播媒介也大同小异

第三,资本主义制度下的传播媒介并非总是“以非政治形式进行告知或教育”

第四,世界上没有不受控制和约束的新闻自由

第8周课程介绍

第四章传播与信息

第一节信息研究简述

一信息研究的纵向扫描

1技术信息论:

指将通讯系统传输信息能力和可靠性进行研究的观点用于描述、解释社会信息传播中的某些现象的观点。

创始人是美国数学家SHANNON。

2语义信息论:

指研究信息交流中被传输的符号怎样准确地运载欲表达的意义的理论

3效用信息论:

研究信源所发出的信息被信宿收到后起的效果和作用的理论

二信息研究的断面观照

1信息过程论:

过程论者从信息研究中看到了大众传播媒介操作人心、增强传播效果的巨大可能性。

2信息仪式论:

研究新闻的形式,研究特定的新闻形式与社会、文化传统的关系,有助于更深刻地认识新闻和信息和特点和功能

3信息崇拜论

4信息经济论:

正像自然资源需要开发一样,信息资源也急需开发,而且现代社会正是通过大力开发信息资源来推动其他资源的开发,进而实现经济的飞跃和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