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试题.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985695 上传时间:2023-05-22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4.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言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文言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文言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文言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文言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文言文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文言文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文言文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文言文试题.docx

《文言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文试题.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文言文试题.docx

文言文试题

九年级语文课外文言文试题

国有三不祥

景公出猎,上山见虎,下泽见蛇。

归,召晏子而问之曰:

“今日寡人出猎,上山则见虎,下泽则见蛇,殆所谓不祥也?

”晏子对曰:

“国有三不祥,是①不与焉。

夫有贤而不知,一不祥;知而不用,二不祥;用而不任,三不祥也。

所谓不祥,乃若此者。

今上山见虎,虎之室也;下泽见蛇,蛇之穴也。

如②虎之室,如蛇之穴而见之,曷为不祥也!

注:

①是:

这件(事); ②如:

去,到。

12.下列各句中与例句中“而”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例句:

归,召晏子而问之曰

A.夫有贤而不知,一不祥也   B.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C.先天下之忧而忧     D.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3.下列加点文言实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香远益清(远:

远播)    以光先帝遗德(光:

发扬光大)

B.学而时习之(时:

按时)  腰白玉之环(腰:

腰上系着)

C.斟酌损益(益:

增加)    晏子对曰(对:

回答)

D.薄暮冥冥(薄:

迫近)    凄神寒骨(凄:

凄凉)

14.晏子借             的机会,巧妙向君王进谏,他委婉地建议君王要          。

古  镜

[甲]古人铸鉴①,鉴大则平,鉴小则凸。

凡鉴凹则照人而大,凸则照人面小。

小鉴不能全视人面,故令微凸,收人面令小,则鉴虽小而能全纳人面。

此工之巧智,后人不能造。

 

[乙]世有透光鉴,鉴背有铭文,凡二十字,字极古,莫能读。

以鉴承日光,则背文及二十字皆透在屋壁上,了了分明。

人有原②其理,以谓铸时薄处先冷,唯背文上差③厚,后冷而铜缩多;文虽在背,而鉴面隐然有迹,所以于光中现。

予观之,理诚如是。

然予家有三鉴,又见他家所藏,皆是一样,文画铭字无纤异者,形制甚古,唯此鉴光透其他鉴虽至薄者莫能透。

意古人别自有术。

[注释]①鉴:

镜子。

②原:

推究。

③差:

略微。

9.下列给【乙】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所加标点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唯此鉴光透,其他鉴虽至薄者,莫能透。

B.唯此鉴,光透其他鉴,虽至薄者莫能透。

C.唯此,鉴光透。

其他鉴虽至薄者,莫能透。

D.唯此鉴光透。

其他,鉴虽至薄者莫能透。

10.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收人而今小            令初下,群臣进谏(《邹忌讽秦王纳谏》)

 B.予观之                同予者何人(《爱莲说》)

 C.又见他家所藏          才美不外见(《马说》)

 D.文画铭字无纤异者      渔人甚异之(《桃花源记》)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3分)

文虽在背,而鉴面隐然有迹,所以于光中现。

12.根据文段内容,完成下面题目(4分)

  

(1)古人制镜,使镜面略凸,能收到“         ”的效果(用文中原句填空,1分);制造的透光镜,能在日光下透射出背面的花纹和文字。

由此可见古代铸镜技艺很     (用一个词语概括,1分)

  

(2)有人推究透光镜能透光的原因,作者原先赞同,后来产生了怀疑。

他怀疑的依据是什么?

(2分)

(一)(12分)

   司马朗字伯达,河内温人也。

九岁,人有道其父字者,朗曰:

“慢人亲者,不敬其亲者也。

”客谢之。

十二,试经为童子郎,监试者以其身体壮大,疑朗匿年,劾问。

朗曰:

“朗之内外,累世长大,朗虽稚弱,无仰高之风,损年以求早成,非志所为也。

”监试者异之。

后关东兵起,故冀州刺史李邵家居野王,近山险,欲徙居温。

朗谓邵曰:

“唇齿之喻,岂唯虞、虢,温与野王即是也;今去彼而居此,是为避朝亡之期耳。

且君,国人之望也,今寇未至而先徒,带山之县必驻,是摇动民之心而开奸宄①之原也,窃为郡内忧之。

”邵不从。

边山之民果乱,内徒,或为寇钞②。

   年二十二,太祖辟为司空掾属,除成皋令,以病去,复为堂阳长。

其治务宽惠,不行鞭杖,而民不犯禁。

迁充州刺史,政化大行,百姓称之。

虽在军旅,常粗衣恶食,俭以率下。

建安二十二年,与夏侯悖、藏霸等征吴。

到居巢,军士大疫,朗躬巡视,致医药。

遇疾卒,时年四十七。

   【注】①宄(guǐ):

坏人。

②钞:

掠夺。

7.下列句中的“以”与“监试者以其身体壮大”中的“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以其境过清     B.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C.策之不以其道   D.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8.下列对人物的分析评价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A.司马朗少年时即能从容应对质疑,初露才华。

 B.司马朗执政不靠刑罚而靠宽厚仁慈,百姓照样不犯法,很有人格魅力。

 C.司马朗为了让军士以他为榜样,故意在军队中过着简朴的生活。

 D.当军队出现瘟疫时,司马朗能体恤下属,亲自为军士送医送药。

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4分)

①客谢之  谢:

②监试者异之 异:

  ③窃为郡内忧之 窃:

④以病去 去:

     

10.翻译下列句子。

(4分)

 

(1)司马朗字伯达,河内温人也。

(2分)

(2)边山之民果乱,内徙,或为寇钞。

(2分)

(江苏扬州)鸣机夜课图记

铨四龄,母日授四子书①数句。

苦儿幼不能执笔,乃镂竹枝为丝断之,诘屈作波、磔②点画,合而成字,抱铨坐膝上教之。

既识,即拆去。

日训十字,明日,令铨持竹丝合所识字,无误,乃已。

至六龄,始令执笔学书。

记母教铨时,组绣纺③绩之具,毕陈左右;膝置书,令铨坐膝下读之。

母手任操作,口授句读,咿唔之声,与轧轧相间。

儿怠,则少加夏楚④,旋复持儿而泣曰:

“儿及此不学,我何以见汝父!

”至夜分,寒甚,母坐于床,拥被覆双足,解衣以胸温儿背,共铨朗诵之;读倦,睡母怀,俄而母摇铨曰:

“可以醒矣!

”铨张目视母面,泪方纵横落,铨亦泣。

少间,复令读;鸡鸣,卧焉。

【注释】①四子书: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②波、磔(zhé):

汉字书写笔画。

③组绣纺:

即编织结线。

④夏(jiǎ)楚:

用于责打的大条等。

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4分)

(1)母日授四子书数句(      )

(2)苦儿幼不能执笔(      )

(3)无误,乃已(      )(4)与轧轧相间(      )

11.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抱铨坐膝上教之  臣之客欲有求于臣(《邹忌讽齐王纳谏》)

B.旋复持儿而泣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马说》)

C.儿怠,则少加夏楚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鱼我所欲也》)

D.解衣以胸温儿背  以衾拥覆,久而乃和(《送东阳马生序》)

12.翻译下列句子。

(6分)

(1)至六龄,始令执笔学书。

(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与朱元思书》)

(3)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曹刿论战》)

13.蒋母严于教子的做法,与孟子关于“天将降大任于是人”的观点是相通的,你赞成这样的做法吗?

为什么?

(3分)

戴胄犯颜①执法

上②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擢③为大理少卿。

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④,赦令自首,不肯者死。

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

胄奏:

“据法应流⑤。

”上怒曰:

“卿欲守法而使朕失信乎?

”对曰:

“敕者出于一时之喜怒,法者国家所以布⑥大信于天下也。

陛下忿选人之多诈,故欲杀之,而既知其不可,复断之以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

”上曰:

“卿能执法,朕复何忧!

”胄前后犯颜执法,言如涌泉,上皆从之,天下无冤狱。

【注释】①犯颜:

冒犯君主的威严。

②上:

指唐太宗。

③擢:

提升。

④资荫:

资即资格;荫指封建时代子孙因祖先的官爵而受到封赏。

⑤流:

把犯人放逐到边远的地方服劳役。

⑥布:

昭示。

9.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2分)

    上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

A.上/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B.上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

C.上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D.上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

10.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2分)

   忿(     )  狱(     )

11.翻译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2分)

卿欲守法而使朕失信乎?

12.对弄虚作假者的处理,戴胄的意见与唐太宗的意见有何不同?

戴胄的理由是什么?

请简要概括。

(2分)

13.结合文意简要分析戴胄的品质。

(2分)                                   

准少英迈,通《春秋》三传①。

年十九,举进士。

太宗取人,多临轩顾问,年少者往往罢去。

或教准增年,答曰:

“准方进取,可欺君邪?

”后中第,授大理评事,知归州巴东、大名府成安县。

每期会赋役,未尝辄出符移②,唯具乡里姓名揭县门,百姓莫敢后期。

累迁殿中丞、通判郓州。

召试学士院,授右正言、直史馆,为三司度支推官,转盐铁判官。

会诏百官言事,而准极陈利害,帝益器重之。

擢尚书虞部郎中、枢密院直学士,判吏部东铨。

尝奏事殿中,语不合,帝怒起,准辄引帝衣,令帝复坐,事决乃退。

上由是嘉之,曰:

“朕得寇准,犹文皇之得魏徵也。

”  

         【注释】①三传:

《左氏传》《公羊传》《谷梁传》。

②符移:

宜府征调敕命文书。

 16.解释下面加点的词(2分)

    ①每期会赋役(                )    ②事决乃退(               )

 17.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准方进取,可欺君邪?

 18.通读文段,你认为寇准是一个怎样的人?

(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6题。

(12分)

张允济,青州北海人也。

隋大业中为武阳令,务以德教训下,百姓怀之。

元武县与其邻接,有人以牸牛①依其妻家者八九年。

牛孳产至十余头,及将异居,妻家不与,县司累政不能决。

其人诣武阳质于允济,允济曰:

“尔自有令,何至此也?

”其人垂泣不止,具言所以。

允济遂令左右缚牛主,以衫蒙其头,将之诣妻家村中,云捕盗牛贼,召村中牛悉集,各问所从来处。

妻家不知其故,恐被连及,指其所诉牛曰:

“此是女婿家牛也。

非我所知。

允济遂发蒙,谓妻家人曰:

“此即女婿,可以牛归之。

”妻家叩头服罪。

元武县司闻之,皆大惭。

尝道逢一老母种葱者,结庵②守之。

允济谓母曰:

“但归,不烦守也。

若遇盗,当来告令。

”老母如其言,居一宿而葱大失,母以告允济,悉召葱地十里之男女毕集,允济呼前验问,果得盗葱者。

曾有行人候晓先发,遗衫于路,行十数里方觉,或谓曰:

“我武阳境内,路不拾遗,但能回取,物必当在。

”如言果得。

远近称之,政绩优异。

     注:

①牸(zì])牛:

母牛。

②庵:

小草屋。

13.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3分)

 

(1)牛孳产至十余头    孳:

 

(2)允济遂令左右缚牛主      左右:

 (3)将之诣妻家村中            诣:

1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其人诣武阳质于允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B.以衫蒙其头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C.老母如其言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

D.悉召葱地十里之男女毕集      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1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5分)

 

(1)尔自有令,何至此也?

(2分)

 

(2)尝道逢一老母种葱者,结庵守之。

(3分)

16.现代汉语中“路不拾遗”经常与        连用,这两个成语形容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3-5题。

   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也。

……知天长县,有盗割人牛舌者,主来诉。

拯曰:

“第①归,杀而鬻②之。

”寻复有来告私杀牛者,拯曰:

“何为割牛舌而又告之?

”盗惊服。

   徒知端州,迁殿中丞。

端土产砚,前守缘贡,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

拯命制者才足贡数,岁满不持一砚归。

   召权知开封府,迁右司郎中。

拯立朝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

人以包拯笑比黄河清。

童稚妇女,亦知其名,呼曰“包待制”。

京师为之语曰:

“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

”旧制,凡诉讼不得径造庭下。

拯开正门,使得至前陈曲直,吏不敢欺。

   拯性峭直,恶吏苛刻,务敦厚,虽甚嫉恶,而未尝不推以忠恕也。

与人不苟合,不伪辞色悦人,平居无私书,故人、亲党皆绝之。

虽贵,衣服、器用、饮食如布衣时。

尝曰:

“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死不得葬大茔③中。

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

   (节选自《宋史•包拯传》)

   【注释】①第:

只管。

②鬻:

(yù)卖。

③茔:

(yíng)墓地。

3.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填出选项字母)(2分)

   A.寻复有来告私杀牛者  寻:

不久 B.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   遗:

遗留

   C.凡诉讼不得径造庭下  造:

到,往   D.使得至前陈曲直   陈:

陈述

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6分)

   

(1)拯立朝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

(3分)

   

(2)与人不苟合,不伪辞色悦人。

(3分)

5.民间把包拯称为“包青天”,你认为老百姓这样称呼他的原因是什么?

请结合原文简要分析作答。

(4分)

                               海鸥与巷燕

鸥于海渚遇巷燕。

燕谓鸥曰:

“我至子所,而子不至我所,何也?

”曰:

“吾性傲以野,不乐依人焉,故也。

”   燕曰:

“我以依人而处,故飙风得所障,冻雨得所,蔽,炽日得所护。

以是观之,子其病①矣。

”鸥曰:

“吾病而有不病者存,不若子之昧于病而未见也。

”燕曰:

“我之得以依人者,以人不之憎且爱之也。

子之病我者,忮②其爱乎?

”鸥曰:

“子谓人之于我,爱乎,憎乎?

”燕曰:

“皆无之。

”鸥曰:

“吾以傲野自适,人之憎爱非所论也。

即以人论,吾以不见③爱,故不见憎。

然则,见爱者其危哉!

   燕不喻而去。

其后,巷人方食,燕泥污其羹。

因怒而逐之,燕于是始思鸥言。

(选自刘熙载《寤崖子》)

【注】①病:

困苦。

②忮(zhì):

嫉妒。

③见:

表示被动,相当于“被”。

2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3分) 

(1)我至子所  

(2)不乐依人焉   (3)燕不喻而去

24.选出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用法相同的一项。

(2分)

A、鸥于海渚遇巷燕      贤于材人远矣

B、以人不之憎且爱之也  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C、吾以不见爱,故不见憎 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

D、巷人方食,燕泥污其羹   安陵君其许寡人

25、这则故事的寓意是:

             (2分)

(三)与诸弟书(节选)清•曾国藩

诸位贤弟足下:

   诸弟在家读书,不审①每日如何用功。

余自十月初一立志自新以来,虽懒惰如故,而每日楷书写日记,每日读史十页,每日记茶余偶谈二则,此三事者,未尝一日间断。

十月二十一日立誓永戒吃水烟,洎②今已两月不吃烟,已习惯成自然矣。

予自立课程甚多,惟记茶余偶谈,读史十页,写日记楷本,此三事者,誓终身不间断也。

诸弟每日自立课程,必须有日日不断之功,虽行船走路,俱须带在身边。

予除此三事外,他课程不必能有成,而此三事者,将终身行之。

   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有志则断不敢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

此三者,缺一不可。

诸弟此时惟有识不可以骤几③,至于有志有恒,则诸弟勉之而已。

予身体甚弱,不能苦思,苦思则头晕,不耐久坐,久坐则倦乏。

时时属望,惟诸弟而已。

兄国藩手草。

道光二十二年十二月二十。

   【注释】①审:

清楚,明白。

②洎(jì):

至,到。

③骤几:

很快成功。

20.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余自十月初一立志自新以来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B.未尝一日间断   尝贻余核舟一

 C.虽行船走路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D.不敢以一得自足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3分)

 时时属望,惟诸弟而已。

22.从“立誓永戒吃水烟,洎今已两月不吃烟”和“诸弟每日自立课程,必须有日日不断之功”可以看出曾国藩是一个怎样的人?

(4分)

   (三)(13分)

初,晖①同县张堪素有名称②,尝于太学③见晖,甚重之,接以友道,乃把晖臂曰:

“欲以妻子托朱生。

”晖以堪先达④,举手未敢对,自后不复相见。

堪卒,晖闻其妻子贫困,乃自往候视,厚赈赡⑤之。

晖少子怪而问曰:

“大人不与堪为友,平生未曾相闻,子孙窃怪之。

”晖曰:

“堪尝有知己之言,吾以信于心也。

(节选自《后汉书》)

【注释】①晖:

朱晖,与张堪同为东汉人。

②名称:

名声,名望。

③大学:

汉朝设在京城的最高学府。

④先达:

指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

⑤赈赡:

救济,周济。

20.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

(4分)

(1)晖同县张堪素有名称  

(2)乃把晖臂曰

(3)举手未敢对           (4)子孙窃怪之

2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3分)

例句:

欲以妻子托来生

A.属予作文以记之  B.晖以堪先达  C.以残年余力   D.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2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3分)

晖闻妻子贫困,乃自往候视,厚赈赡之。

23.结合文中朱晖的言行说说他是个怎样的人。

(3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