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 古诗二首敕勒歌 望庐山瀑布教案作业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985856 上传时间:2023-05-22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0.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 古诗二首敕勒歌 望庐山瀑布教案作业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最新 古诗二首敕勒歌 望庐山瀑布教案作业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最新 古诗二首敕勒歌 望庐山瀑布教案作业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最新 古诗二首敕勒歌 望庐山瀑布教案作业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最新 古诗二首敕勒歌 望庐山瀑布教案作业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最新 古诗二首敕勒歌 望庐山瀑布教案作业题及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最新 古诗二首敕勒歌 望庐山瀑布教案作业题及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最新 古诗二首敕勒歌 望庐山瀑布教案作业题及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最新 古诗二首敕勒歌 望庐山瀑布教案作业题及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最新 古诗二首敕勒歌 望庐山瀑布教案作业题及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最新 古诗二首敕勒歌 望庐山瀑布教案作业题及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最新 古诗二首敕勒歌 望庐山瀑布教案作业题及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最新 古诗二首敕勒歌 望庐山瀑布教案作业题及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最新 古诗二首敕勒歌 望庐山瀑布教案作业题及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最新 古诗二首敕勒歌 望庐山瀑布教案作业题及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 古诗二首敕勒歌 望庐山瀑布教案作业题及答案.docx

《最新 古诗二首敕勒歌 望庐山瀑布教案作业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 古诗二首敕勒歌 望庐山瀑布教案作业题及答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新 古诗二首敕勒歌 望庐山瀑布教案作业题及答案.docx

最新古诗二首敕勒歌望庐山瀑布教案作业题及答案

2古诗二首

【教学要求】

1.认识“川、阴、似、庐、笼、盖、野、苍、茫、炉、瀑、疑、银”等13个生字,会写“川、低、似、阴、流、烟、草、香”等8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首诗的意思。

3.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认字、写字,正确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分别体会《敕勒歌》和《望庐山瀑布》这两首诗的意境。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川、阴、似、庐、笼、盖、野、苍、茫”等9个生字,会写“川、低、似、阴”等4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会辽阔壮美的草原风光。

【教学准备】

多媒体图片:

大草原风景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谈话引出课题:

同学们经常跟着爸爸妈妈外出旅游,你见到过草原吗?

你到过哪儿的草原,你能把那里的景色给同学们描述一下吗?

(出示图片一)

2.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自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同桌互读诗句,纠正字音,再把课文读通顺。

3.开火车认读生字。

4.指名读课文。

提醒“见”的读音。

三、熟读课文,理解词语。

1.自学诗文。

2.小组交流。

3.指名读。

说说诗中写了哪些景物。

(出示图片二)

  (蓝蓝的天空,辽阔的大草原,茂盛的牧草,肥壮的牛羊。

4、学生对读懂的词语和不明白的词语进行交流,针对学生不明白的词语,教师解疑。

5.学生试着用自己的话说出诗中描绘的情景。

(开头两句“敕勒川,阴山下”,交代敕勒川位于高耸云霄的阴山脚下,将草原的背景衬托得十分雄伟。

接着两句“天似穹庐,笼盖四野”,敕勒族人用自己生活中的“穹庐”作比喻,说天空如毡制的圆顶大帐篷,盖住了草原的四面八方,以此来形容极目远望,天野相接,无比壮阔的景象。

这种景象只在大草原或大海上才能见到。

最后三句“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是一幅壮阔无比、生机勃勃的草原全景图。

“风吹草低见牛羊”,一阵风儿吹弯了牧草,显露出成群的牛羊,多么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这里水草丰盛、牛羊肥壮的景象。

全诗寥寥二十余字,就展现出我国古代牧民生活的壮丽图景。

6.教师指导点拨。

(相机板书:

天野牛羊广阔美丽)

四、赏读讨论,背诵诗文。

1.学了这首古诗,你最喜欢的是哪一句,为什么?

让学生有感情地读出自己最喜欢的诗句,然后说说为什么喜欢。

①小组讨论。

②集体汇报,教师随机点拨

2.背诵诗文。

这首诗就像一幅鲜活的画面,呈现在我们眼前。

让我们再想象一下诗中壮美的情景,有感情地背诵一遍。

五、忆生字,指导书写。

1.读要求会写的字:

阴、川、似、低。

2.按结构记忆字形。

独体字:

川。

     左右结构的字:

阴、似。

3.指导书写:

让学生观察字帖里的字,然后描和写。

     重点指导:

阴、似、低

六、总结。

1.背诵古诗。

2.教育学生学习作者,热爱大自然。

课外作业新设计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把生字“川、低、似、阴”正确书写在田字格里。

3.用自己的话说说“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意思。

参考答案:

3.青色的天空,茫茫的原野。

一阵风儿吹弯了牧草,显露出成群的牛羊。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炉、瀑、疑、银”4个生字,会写“流、烟、草、香”4个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庐山瀑布的壮美。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庐山、庐山瀑布风景图片生字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引出诗题。

今天老师再带你们到风光秀丽的庐山看看。

(出示庐山风景图)庐山秀丽的风光,吸引了古今中外许多文人来观赏,并留下了很多有名的诗篇。

今天我们来学习赞美庐山瀑布的古诗《望庐山瀑布》。

板书:

望庐山瀑布

二、初读诗文,读准字音。

1.自由读诗句,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小组合作读诗句,互相纠正字音,把诗句读正确。

3.(出示生字图片)开火车认读生字。

4.指名读全诗。

5.教师指导朗读节奏:

(出示课件:

划分全诗的停顿)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三、再读诗文,理解词语。

1.自学诗文,边读边想读懂了哪些词,还有哪些词不明白。

2.小组交流,互相解答。

3.全班交流,教师解答学生未解决的词语。

4.出示挂图,指名说说诗句的意思。

(出示瀑布风景图)

5.教师指导:

被太阳照射的香炉峰生起紫色烟雾,远远看去瀑布像匹白练挂在山前。

水流从三千尺的高处直泻而下,好像是璀璨的银河水落自九天。

(板书:

飞三千尺疑落九天壮观夸张)

6.想象意境,背诵诗文。

四、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认读要求会写的字:

流、烟、草、香

2.记忆生字。

按结构记这四个字,“流、烟”是左右结构的字,“草、香”是上下结构的字

3.指导书写:

五、总结谈话,课后拓展。

1.这节课,我们和诗人一起领略了庐山瀑布的磅礴气势,体会到诗人对大自然无限热爱的感情。

2.请同学们课后收集你喜欢的古诗。

在古诗朗诵会上读给大家听。

课外作业新设计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辨字组词

户()流()因()早()

炉()梳()烟()草()

3.用自己的话说出下面诗句的意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参考答案:

2.大户火炉流水梳子因为烟火早晨野草

3.高崖上飞腾直落的瀑布好像有几千尺,让人恍惚以为银河从天上泻落到人间。

板书设计:

2古诗二首

敕勒歌野广阔、美丽

牛羊

望庐山瀑布

飞…………三千尺

壮观…………夸张

疑…………落九天

【课后反思】

《敕勒歌》是一首经典诗歌,是北朝时期的北方少数名族的民歌,诗篇热情地赞美了敕勒草原的辽阔、水草的丰茂和牛羊的繁盛。

意境高远,风格浑朴苍茫有着丰富的审美内涵。

作品用及其洗练的语言,准确的描绘出敕勒草原的苍茫景象,歌颂了山川风物,赞美了牧民安居乐业的生活。

本着与学生一起欣赏经典之美的目的,我充满激情地上完了这节课。

体会诗的意境是学习古诗的非常重要的方法,这种意境有时靠人们的言传,就破坏了个人对诗境的理解个性,而作为教师又不能不讲,不讲学生就很难理解,就如“飞流直下三千尺,这样以夸张手法表现的意境,学生是不容易体会的,因此,教学中就要想办法缩短学生现有关知识与诗的意境的距离,以便更好地体会。

如前面对“望”的理解就是从直观的观察到实景的观察再到句子的描写,层层递进,而对“望”字的理解,又成为学生理解全诗的一座桥梁,这样对“望”字的品读,理解就应当是有效果的。

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如能抓住关键词、句,

以达到对诗的理解,应当是我们作为语文教师的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资源包

说课案

《古诗二首》说课稿

一、教材及教学目标:

 

《古诗二首》是语文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课文。

这一课安排了《敕勒歌》和《望庐山瀑布》这两首古诗。

《敕勒歌》选自《乐府诗集》,是南北朝时期黄河以北的北朝流传的一首民歌,一般认为是由鲜卑语译成汉语的。

民歌歌咏了北国草原壮丽富饶的风光,抒写敕勒人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豪情。

《望庐山瀑布》是一首写景的诗。

诗人在庐山香炉峰下,远远地观赏这里的风景。

他先从上面的香炉峰看起,看到紫色的烟雾袅袅升起,又看到一道瀑布从天上垂下,这样的风景多么美妙啊!

在诗歌中,诗人利用自己丰富的想象力,描述出了庐山风景的独特之美!

结合古诗特点和本班学情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认识“川、阴、似、庐、笼、盖、野、苍、茫、炉、瀑、疑、银”等13个生字,会写“川、低、似、阴、流、烟、草、香”等8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首诗的意思。

3.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认字、写字,正确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分别体会《敕勒歌》和《望庐山瀑布》这两首诗的意境。

 

二、教法学法 

2、情境教学法 

我除了充分运用课文中的精美插图外,还应该充分运用多媒体资源,为学生提供一种氛围,一个场景,从而有效地唤醒学生的内心体验,使学生在优美的画面和音乐声中披文入情,尽情释放自己的情感。

 

3、诵读法、诗歌的教学离不开诵读和意境的想象。

教学中,我准备让学生在读中悟,悟中读,品赏诗的意境,诗的感情。

还采用想象法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对诗句的内容进行补白。

 

新课标指出: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所以在学法上我采用合作学习法 :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综合学习方式,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注重讨论、交流、合作、体会,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团结合作、用于创新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

我安排了两个课时的教学任务。

其中第一课时的任务是学习《敕勒歌》,第二课时学习《望庐山瀑布》。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谈论关于旅游的话题,学生互相说一说自己见到的草原风光,由此导入新课,板书课题,学生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整体感知诗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识本课的生字。

三、熟读课文,理解词语。

先自学诗文,然后小组内的同学相互交流,教师检查指导。

让学生说说诗中写了哪些景物,学生对读懂的词语和不明白的词语进行交流,针对学生不明白的词语,教师解疑。

四、赏读讨论,背诵诗文。

学生说一说自己喜欢的诗句,并说出自己喜欢的理由。

五、指导书写生字,难写的字教师板书示范。

六、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第二课时

一、激趣导入,引出诗题。

讲解庐山的秀丽风光与历史地位,板书:

望庐山瀑布

二、初读诗文,读准字音。

把握诗句的正确停顿。

三、再读诗文,理解词语,进而理解诗文的意思,来赏析这首诗。

然后.想象意境,背诵诗文。

四、记忆字形,指导书写生字。

五、总结谈话,课后拓展。

请同学们课后收集你喜欢的古诗。

在古诗朗诵会上读给大家听。

语文教学光依靠教材是不够的,我灵活把握教材,扩展教材,以课堂教学为主体,以语文实践活动为双翼,展开教学活动,使我们的小课堂得到无限的拓展和延伸,架设起课内、课外有机连接的桥梁,构建起语文教学大课堂的课程体系。

四、说板书设计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相机板书,以帮助学生领悟古诗的语言艺术,给学生提供一定的学习古诗的方法。

板书内容是这样的:

2古诗二首

敕勒歌野广阔、美丽

牛羊

望庐山瀑布

飞…………三千尺

壮观…………夸张

疑…………落九天

五、 说效果 

我以读为主旋律,以读促读思,读中悟情,让学生在读读,吟吟,看看,想想,说说中轻松领悟诗歌魅力。

精彩片段《古诗二首》课堂精彩片段

师:

我们学过许多首李白的诗,谁能背?

注意每人背一首,不要重复别人背过的诗。

(学生争着背诵,积极性很高。

背了《静夜思》《赠汪伦》《早发白帝城》《望天门山》《独坐敬亭山》等。

师:

大家背得都很熟,今天我们再学一首李白的诗。

(板书:

望庐山瀑布)

点评:

教学新诗不直接揭示课题,让学生先背诵学过的诗,然后开始新课教学,这样做大有益处:

一是新旧联系,衔接自然;二是激发兴趣,增强效果。

学生在情致盎然地背诵李白诗歌的气氛中学习新诗,效果当然不同。

另外学生能一下子背出李白的许多诗,证明老师平时多有补充,教得扎实。

师:

谁来讲课题的意思?

生:

“望”是看的意思,题目是说看庐山的瀑布。

师:

什么是瀑布?

谁看见过?

生:

我在泰山上看见过瀑布,它是从高山上直流下来的水,水流得很急,像倒下来似的,远远地看去像一块白布。

师:

是一块铺在桌子上的白布吗?

生:

是垂挂着的白布。

师:

对,这样说就准确了。

一说到瀑布就想到高山,从高山陡峭的地方,水流倾泻下来,远看像一块白布垂挂山前。

水很急地流下来,可以用“倾泻”这个词。

注意“瀑”字怎样读?

生:

“瀑”念“瀑”pù,四声读音。

  

生:

把“暴”字加上三点水,就念瀑布的“瀑”。

师:

说得对。

齐读“瀑布”。

  (学生齐读。

师:

知道庐山在什么地方吗?

生:

庐山在江西省,是个风景很美的地方,很多人都到那里去游览。

   

点评:

教者板书课题后,引导学生自己领悟题意:

先解字,弄清“望”的含义,带出全题的意思;再释词,弄清“瀑布”是什么,而且就“瀑布”正音;最后明确庐山的地理特点。

这样解题,由字及词及地,序次井然;同时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瀑布”引出“垂挂”“倾泻”,与高山挂起钩来,不仅使学生觉得具体可感,还为下面讲析诗歌作了铺垫,收一举数得之效。

师:

我们一块来学习这首古诗。

  (出示幻灯:

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师:

谁能读一读?

(学生齐读、个别读、教师范读。

师:

你们再小声读读,共同议论一下,看能不能理解诗的意思。

有什么问题也可以提出来。

(学生分四人一小组议论。

生:

老师,银河是不是神话中说的,把牛郎、织女分开的那条河?

生:

我奶奶告诉我,银河是天上的一条大河。

师:

银河实际上是许许多多的恒星,民间传说是天上的一条大河。

生:

“九天”什么意思?

生:

我知道,“九天”是指很高的天空。

师:

古人认为天有九层,九天指天的最高层。

点评:

出示幻灯,打出全诗,省时省力,又便于读便于议;组织学生读和议时,突出“银河”“九天”,教者肯定正确的认识,纠正错误的看法,使学生对诗句能有更深的理解,既体现了教学民主,又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生:

香炉是烧香的炉子吗?

师:

不是,这里的香炉指的是香炉峰。

这座山峰的样子像香炉,所以叫香炉峰。

你们懂得“日照香炉生紫烟”这句诗的意思吗?

(学生没有举手的。

师:

这句话的意思是,太阳照在香炉峰上,峰顶云雾弥漫,蒙蒙的水气透过阳光,呈现出一片紫色,好像燃起的紫烟缭绕着香炉峰。

多么美丽的景色啊!

你们再仔细体会一下这句话的意思,想像一下高高的香炉峰是多么漂亮。

谁能讲讲这首诗?

生:

“日照香炉生紫烟”,是太阳照在山峰上,峰顶云雾弥漫,阳光透过蒙蒙的水气,好像燃起了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是远远地看去,瀑布挂在山的前边。

“飞流直下三千尺”,是水从三千尺高的山峰上很急地流下来。

“疑是银河落九天”,以为是银河从高天上落下来了。

师:

能讲下来很好,谁还有什么意见吗?

生:

我给它补充一点,“川”是河的意思,应该说是挂在山前的河面上。

   

生:

我有一点意见,“三千尺”不一定是个准确的数字,主要是突出山势很高。

是不是可以说成是水从很高的山峰上急流下来?

师:

讲得好,谁能再讲一讲?

(学生逐句讲)

点评:

由学生对“香炉”的疑问带出“日照香炉生紫烟”的诗句,理解它是一个难点。

在学生没有举手的情况下,教者作了描述性的解释,启发学生体会意思,想像美景,进而让学生讲解全诗,还就“川”和“三千尺”作了辨识,学生不知不觉地进入诗的意境了。

这样教学体现扶放结合的原则——扶,扶在难点上;放,放在自解和讨论上,无形中提高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水平。

师:

你们再小声读读,仔细体会一下,诗人写这首诗的目的是什么?

生:

通过这首诗,诗人歌颂了庐山瀑布的壮丽景色。

生:

诗人赞颂了祖国的美丽河山。

生:

诗人赞颂庐山瀑布的美景,实际是抒发作者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师:

说得好!

你是从什么地方体会出来的呢?

生:

我是读出来的。

诗人不仅把峰写得很美,而且把瀑布写得十分壮观,好像是天河都掉下来了。

生:

诗人借景抒情,把景写得这么美,实际上是抒发他的爱国之情。

生:

我觉得这首诗写得好,有静静的香炉峰在紫烟的缭绕之中,又有那白色的瀑布从很高的山峰上倾泻下来,发出哗哗的声响。

最后诗人赞叹,这好像是天河掉下来了。

师:

分析得很好。

确实,这首诗中有静有动,有声有色,有景有情。

我们再体会一下,作者写出了红日、青峰、紫烟和白色的瀑布,色泽鲜明,多么美丽啊!

你们在头脑里,一定能勾画出一幅绚丽的图画。

这首诗,充分表现了庐山瀑布的雄伟壮观,诗人借此抒发了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你们再小声读几遍,看谁能背下来。

(学生纷纷要求背诵,一般都能当堂背下来。

师:

课后把这首诗抄在你们的抄诗本上。

备课资料

敕勒川:

地名,根据专家解读,有不同说法。

第一种认为在山西的朔州,宁武一带;第二种认为在内蒙古阴山地区,包括呼和浩特大黑河流域和包头昆都伦河流域;第三种认为在如今的内蒙古土默川平原,就是包头的土右旗大部和呼和浩特的土左旗小部分,土右旗如今在复兴敕勒川文化。

今天的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和土默特左旗都有敕勒川大街。

庐山:

又名匡山、匡庐,是中华十大名山、世界文化遗产、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中国四大避暑胜地。

地处江西省九江市庐山市境内,山体呈椭圆形,典型的地垒式块段山。

庐山自古命名的山峰便有171座。

群峰间散布冈岭26座,壑谷20条,岩洞16个,怪石22处。

水流在河谷发育裂点,形成许多急流与瀑布,瀑布22处,溪涧18条,湖潭14处。

最为著名的三叠泉瀑布,落差达155米,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之美句。

庐山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和旅游观赏价值,素有“匡庐奇秀甲天下”之美誉,与鸡公山、北戴河、莫干山并称“中国四大避暑胜地”。

庐山入选为:

世界文化遗产、世界地质公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首批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等荣誉称号。

练习

基础积累大巩固

一、给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

1.天似穹庐(lúhù),笼盖四野。

2.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jiànxiàn)牛羊。

3.望庐山瀑(bàopù)布。

4.疑是银河落九天。

(sìshì)

5.遥看瀑布挂前川(cuànchuān)。

阅读能力大提升

二、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诗句。

1.天苍苍,野茫茫。

2.飞流直下三千尺,。

三、根据解释写出相应的语句。

1.游牧人住的圆顶毡帐,形状像蒙古包。

()

2.青色。

()

3.辽阔,深远。

()

4.同“现”,呈现。

()

5.飞快的流水。

()

思维创新大拓展

四、根据语境说出合适的诗句。

1.暑假里,你跟爸爸妈妈到呼伦贝尔草原旅游。

你看到一阵风吹来,露出了正在草地上吃草的牛和羊。

于是你想起了诗句:

2.你在大瀑布下面看到流水从高空飞泻下来,于是大声吟诵《望庐山瀑布》中的一句诗:

“,”。

参考答案:

一、1.lú2.xiàn3.pù4.shì5.chuān

二、1.风吹草低见牛羊2.疑是银河落九天

三、1.穹庐2.苍苍3.茫茫4.见5.飞流

四、1.风吹草底见牛羊2.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