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哦香雪》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986191 上传时间:2023-05-2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6.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职语文《哦香雪》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中职语文《哦香雪》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中职语文《哦香雪》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中职语文《哦香雪》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中职语文《哦香雪》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中职语文《哦香雪》教学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中职语文《哦香雪》教学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中职语文《哦香雪》教学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中职语文《哦香雪》教学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中职语文《哦香雪》教学设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中职语文《哦香雪》教学设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中职语文《哦香雪》教学设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中职语文《哦香雪》教学设计.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中职语文《哦香雪》教学设计.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职语文《哦香雪》教学设计.docx

《中职语文《哦香雪》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职语文《哦香雪》教学设计.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职语文《哦香雪》教学设计.docx

中职语文《哦香雪》教学设计

《哦,香雪》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把握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理解小说主题。

2.赏析作品纯朴、优美的语言风格,体会“散文体小说”的特点。

3.启迪学生对美好理想的憧憬,培养对时代精神的追求。

【教学重点】

从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的角度欣赏人物,理解景物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

【教学难点】

品味小说清新淡雅的语言特色,正确理解作品的自然美和人情美。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作家推介

1.作者简介

学生利用手中的智能手机搜集作者、作品和背景等相关资料,筛选、整理后,抽取学生代表简介作者、作品。

2.测试小结

利用“问卷星”,以填空的形式进行小测试,检测、巩固相关文学常识。

测试内容如下:

铁凝,祖籍河北赵县,当代著名女作家。

1982年发表短篇小说《哦,香雪》获当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同年,中篇小说《没有纽扣的红衬衫》获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

它真实的描写了一个少女复杂矛盾的内心世界和纯真美好的品格。

1984年《六月的话题》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麦秸垛》获1986至1987年《中篇小说选刊》优秀作品奖。

1984年铁凝调入河北省文联任专业作家;1996—2006担任河北省作家协会主席;2006年起担任中国作家协会主席。

1986年和1988年先后发表反映古老历史文化、关注女性生存的两部中篇小说《麦秸垛》和《棉花垛》,标志着铁凝步入了一个新的文学创作时期。

1988年还写成第一部长篇小说《玫瑰门》,它一改铁凝以往那种和谐理想的诗意境界,透过几代女人生存竞争的较量与厮杀,彻底撕开了生活中丑陋和血污的一面。

(注:

加下划线部分为测试重点;以上环节让学生自主检索、筛选信息,简介作者、作品,最后通过测试做小结归纳。

二、字词推介

1.学生活动:

速读课文,标注序号,圈画生难字;学生推介生难字,领读生难字。

(学生围绕生难字的音、形、义进行推介,畅所欲言)

2.测试小结

利用“问卷星”,以填空题的形式,巩固字形,以选择题的形式巩固词义。

识记字形

皱(zhě)  嘟(dūnang)  吸(shǔn) 

怂 (sǒngyǒng) 娇(chēn) 辗(niǎnyà) 

窸窸(xīsū)(suì)道

(褶;囔;吮;恿;嗔;轧;窣窣;隧)

积累词语

刻意:

用尽心思。

惆怅:

伤感,失意。

悸动:

因为害怕而心跳得厉害。

 

怂恿:

鼓动别人去做某事。

(通常是不好的事) 

蠕动:

像蚯蚓爬行那样动。

 

荆棘:

泛指山野丛生的带刺的小灌木。

撼天动地:

形容声音响亮或声势浩大。

 

斟酌:

考虑事情文字等是否可行或是否适当。

二、整体感知

思考:

(利用“问卷星”引导学生再读课文,圈画出关键语句,并通过分组讨论交流,补充完成学案。

(1)小说以什么为背景?

主要写了哪些人物?

小说的主要情节是什么?

点拨:

小说以北方小山村为背景,通过对等一群乡村少女的描摹,叙写了每天只停留一分钟的给一向宁静的山村生活带来的波澜,表达了姑娘们对的向往和改变山村、摆脱的迫切心情,同时表现了山里姑娘的和纯美的心灵。

小说更深刻的意义在于借台儿沟,写出了改革开放后中国从历史的阴影下走出,摆脱封闭、愚昧和落后,走向开放、文明与进步的与喜悦。

(台儿沟;香雪;火车;山外文明;封闭落后;贫穷;自爱自尊;痛苦)

(2)“大山”“火车”在小说中并不仅仅是实物,请根据它们的特点思考它们象征了什么?

点拨:

“大山”象征着封闭、传统;“火车”象征着开放、现代。

3.圈画关键语句,复述故事情节

火车进村,停靠一分钟,姑娘们打扮,看乘客/和列车工作人员搭讪,火车开走,姑娘们互开玩笑,做生意,凤娇与“北京话”聊天,香雪看到铅笔盒,上学被人嘲笑,车上的冷漠,香雪错上了车,用鸡蛋换铅笔盒,香雪独自返回,与姐妹们相遇。

4.理清情节脉络(分组讨论交流)

小说可以分为五部分:

第一部分,引子(从“如果不是有人发明了火车”到“这列火车在这里停留一分钟”)。

写火车开进了小山村,一群十七八岁的漂亮姑娘每天惊喜地迎接火车的到来。

小山村台儿沟是一个既小又偏远,“掩藏在大山那深深的皱褶里”的村庄,远离文明远离现代,只有贫弱、闭塞、落后。

然而,“来自山外的陌生、新鲜的清风”即将在这里涤荡一切。

第二部分,开端(从“这短暂的一分钟”到“是台儿沟唯一考上初中的人”)写这一分钟是姑娘们欢乐的时刻。

这部分文字表现出姑娘们向往文明,大胆追求的精神面貌;刻画出一群姑娘们以虔诚的心,以特有的方式迎接火车,享受属于她们的欢乐时刻。

这部分可分为两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从“这短暂的一分钟”到“你饱含着台儿沟的姑娘们多少喜怒哀乐”)写姑娘们最初争先恐后去看火车的神情、动作。

第二个层次(从“日久天长”到“是台儿沟唯一考上初中的人”)写姑娘们开始与火车上的乘客做生意。

作者重点刻画了凤娇和香雪。

凤娇纯真含蓄而执著的情感世界通过向“北京话”卖鸡蛋等细节刻画得惟妙惟肖,人物情态跃然纸上;香雪纯真美好的品质,渴望获得知识的“可笑”行为,让人深深感动。

(你饱含着台儿沟的姑娘们多少喜怒哀乐;看火车;是台儿沟唯一考上初中的人;做生意;凤娇;香雪;执著;北京话;知识)

第三部分,发展(从“台儿沟没有学校”到“黑夜面前到底有多大本事”)。

写香雪渴望有铅笔盒,渴望脱贫,渴望山外文明。

这一部分可分为两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从“台儿沟没有学校”到“为什么那诱人的哒哒声老是在耳边响个没完”)写香雪在学校受到同学们的奚落和嘲弄,明白了自己的贫穷“是不光彩的”。

第二个层次(从“深秋,山风渐渐凛冽了”到“黑夜面前到底有多大本事”写香雪为得到铅笔盒,上车去换,来不及下车,火车开动了。

这里表现了香雪纯真无邪,淳朴善良,坚毅执著,渴求科学文化,渴望摆脱贫困,对新生活有着炽热的向往和追求。

(嘲弄;是不光彩的;铅笔盒;下车;纯真无邪;坚毅执著;科学文化;追求)

第四部分,高潮(从“列车很快就从西山口车站消失了”到“确切地说,是冲去”)。

写香雪换回铅笔盒,表现了她自尊自爱、温柔大胆的人性之美。

这部分重点对香雪换回铅笔盒后,独自徒步返回台儿沟的心理变化进行了刻画。

(78;换回铅笔盒;温柔大胆;心理变化)

第五部分,结局(从“香雪越走越热了”到“哦,香雪!

香雪!

”)写香雪深夜归来,与寻找她的众姊妹相遇。

(82;深夜归来;相遇)

5.小结

在小说的叙述结构上,作者并没有以情节线索来安排叙述,而是根据情感抒发的内在逻辑,把一些情节片段加以组接。

她极力在“一分钟”里开掘,细致入微地描写了香雪们对新生活的纯真、热切的向往和追求;将一些每天一分钟里发生的事件以特定的方式加以精心的选择、排列和叙述,最后以香雪换铅笔盒的“冒险”为终结,尤其对香雪夜归的情景做了浓墨重彩的渲染,使情感的抒发达到高潮,就如一支优美动人的小夜曲。

三、细读作品,把握主旨

1.思考:

(根据问题在文中圈划关键语句,学生讨论交流)

(1)火车开进深山以前,台儿沟是什么样子?

 

点拨:

台儿沟“掩藏在大山那深深的皱褶里”,“台儿沟人历来是吃过晚饭就钻被窝,仿佛是在同一时刻听到了大山无声的命令。

台儿沟那一小片石头房子也在同一时刻忽然完全静止了,静得那样深沉、真切,好象在默默地向大山诉说着自己的虔诚。

”这里的人们质朴纯洁,一天只吃两顿饭,生活贫穷落后,被大山挡着,封闭保守,就象世外桃源一样,与世隔绝,不知道外边的世界是个什么样。

(2)火车开进深山以后,台儿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点拨:

台儿沟以往的宁静被搅乱了。

“姑娘们刚把晚饭端上桌就慌了神,心不在焉地胡乱吃几口,扔下碗就开始梳妆打扮”,按照自己的心思,刻意斟酌了服饰和容貌后,就朝村口火车经过的地方跑,香雪总是第一个出门,凤娇第二个。

她们对山外的东西全都充满了好奇:

一个发卡、一块比指甲盖还小的手表、一只人造革的书包、一个带磁铁的塑料泡沫铅笔盒……都会带给她们热烈的话题和美妙的遐想;在这好奇与向往的目光里,还融入了少女对未来生活的个人梦想。

 最后为换一个铅笔盒香雪还登上火车走出了三十里路,发生了有过程的变化。

(3)香雪与其他姑娘们的表现有什么异同?

点拨:

这些姑娘们都表现了对山外世界装扮的关注,对美的十分热烈地向往和追求。

所不同的是,凤娇忙着看头饰、手表,和“北京话”做买卖。

她注意到的不是妇女头上的金圈子,就是比指甲油盖还小的手表。

总是用鸡蛋、红枣等土产换回自己喜爱的发卡、纱巾、甚至花色繁多的尼龙丝袜。

 而香雪更注重的是书包、铅笔盒之类的文化用品,如车厢里的学生书包、自动铅笔盒,打听北京的大学、配乐诗朗诵,渴望用一篮子鸡蛋换一个班上其他同学都有的铅笔盒。

(4)香雪为什么会有这种与其他女孩子不同的表现呢?

点拨:

因为香雪是她们全村唯一的初中生,文化知识和追求使她与其他姑娘们的问题和物品需求都不一样,比别人的追求更高,也正是这样,显得比别人更勇敢、更突出,原本胆小的她才能成为第一个登上火车,第一个走出这个山村,第一个对山外的世界有了认识的姑娘。

(5)她为什么一定要换那个带磁铁的塑料泡沫铅笔盒呢?

点拨:

因为她的镇上的同桌总是把自己那只宽大的塑料泡沫铅笔盒摆弄得哒哒乱响。

而且她们总喜欢问她一天吃几顿饭。

香雪后来明白,自己的木制铅笔盒在她们眼里成了贫穷、落后、封闭的代名词,她们是瞧不起她的贫穷,是对她和她的小山村的蔑视。

香雪的自尊心受到了打击,她想拥有和镇上同学一样的铅笔盒,也想学着同桌那样,把铅笔盒“啪”地合得严严实实,在镇上同学面前挣回她代表台儿沟的高贵的自尊。

(6)怎样认识香雪和她追求的铅笔盒?

 

点拨:

小说用两个情节写香雪想得到铅笔盒,并为此走出了三十里夜路,可见这个铅笔盒不仅是一个实物,它也是一种象征,跟火车一样,是文化和知识的象征,是现代文明的象征。

对香雪来说,就象黑夜中一盏闪亮的灯,照着她在追求知识、追求文明的道路上勇敢前进。

香雪对铅笔盒的追求,就是对文明的追求,能够主动追求文明和进步,才是她身上智慧因素的觉醒。

从她身上,可以显示强烈的时代意义。

“知识就是力量”,这正是小说着力表现的内容,也是小说折射出来的时代信息之所在。

2.探究小说主旨 

小结:

这篇小说写的是一群以香雪为代表的山村少女对开进深山的火车表现出来的喜怒哀乐,表达了姑娘们对山外文明的向往,对改变山村封闭落后,摆脱贫穷的迫切心情,同时表现了山里姑娘的自爱自尊和她们纯美的心灵,以此折射出受现代文明冲击的农村蹒跚前进的身影。

小说借台儿沟的一角,写出了改革开放后中国从历史的阴影下走出,摆脱封闭、愚昧和落后,走向开放、文明与进步的痛苦与喜悦,构思巧妙,表述独特,语言精美。

四、布置作业

1.课后练习与思考第一、三题。

2.圈画出小说中对主人公的语言描写、心理描写以及相关景物描写的语句,以供下节课讨论交流。

第二课时

本课时在第一课时理清思路、把握主旨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继续对小说进行探究性阅读,圈画出小说中对主人公的语言描写、心理描写以及相关景物描写的语句,分析人物形象。

并且在品读佳句的基础上,感受小说的艺术特色。

最后通过课堂活动拓展学生思维,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深入思考小说的主旨,理解其中所折射出的时代信息,感悟作品的自然美和人情美。

一、圈画重点语句,赏析人物形象

小说成功地塑造了几个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着力刻画了香雪这样一个迈向现代文明的农村姑娘的形象。

作者在塑造人物形象时,不仅注重人物的外貌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更注重人物的心理刻画,而且还通过景物描写衬托人物形象。

请在文中找出相关语句,分析人物形象。

1.香雪在文中第一次出现是在第几段?

在文中找出原句并说说她具有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点拨:

小说第五段末尾便提到了两位主要人物:

香雪和凤娇。

她们俩都是对“火车”带来的那个不同的“世界”十分渴盼,带有一种迫不及待的热情。

而“总是”一词又使读者在此感到香雪比凤娇显得更积极主动。

2.分角色朗读第一次与“北京话”对话和回家路上姑娘们的对话,品味讨论她们各是什么性格?

从哪些话语里表现出来的?

点拨:

不同的人物话语不同,潜台词非常丰富。

凤娇说话大胆直率:

“哟,我们小,你就老了吗?

”缩小年龄距离,暗示下文凤娇对“北京话”的非同一般的感情。

香雪少言寡语,性格文静腼腆,内心世界极其丰富。

“那个姑娘”虽没名字,打趣凤娇的言谈,泼辣性格分明不在凤娇之下。

 

3.分段朗读香雪夜半独自走回台儿沟的情节,分析讨论课文都写了香雪的哪些心理活动?

为什么要写得这么详细?

点拨:

作者在刻画香雪这个人物时,采用了直接描写心理的方法,打破了中国小说中总是依赖人物的动作语言来传达出心理的方法。

小说主要重点描写了香雪这段小小的历险经历,其中有丰富的心理活动,写到了她害怕的心理,写到了她得到朝思暮想的铅笔盒而压抑不住内心的兴奋,她还想到了台儿沟贫穷落后,展望它的将来,还想到了爹和娘……可以说她的内心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

怕——不怕——犹豫——坚定 ,作者对这个过程的描写表达了香雪对山里人命运的思考,对现代文明的向往,以及要求改变现状的强烈愿望。

 

这些心理活动之所以写得特别详细,是因为小说主要是为了刻画香雪这个人物形象,表现她为了获取一个铅笔盒而表现出来的巨大勇气,而这一情节正好可以充分地说明问题,前面的情节主要起铺垫作用。

 

4.小说中的景物描写主要是为了烘托人物的内心情感变化,请圈画出文中相关的景物描写语句。

景物描写:

 

第66段“现在她害怕这陌生的西山口,害怕四周黑幽幽的大山,害怕叫人心跳的寂静,当风吹响近处的小树林时,她又害怕小树林发出的窸窸窣窣的声音。

”——怕

第69段“她站了起来,忽然感到心里很满意,风也柔和了许多。

她发现月亮是这样明净。

群山被月光笼罩着,像母亲庄严、神圣的胸脯;那秋风吹干的一树树核桃叶,卷起来像一树树金铃铛,她第一次听清它们在夜晚,在风的怂恿下“豁啷啷”地歌唱。

”——不怕 

第70段“她环视群山,群山沉默着;她又朝着近处的杨树林张望,杨树林窸窸窣窣地响着,并不真心告诉她应该怎么做。

”——犹豫 

第71段“小溪的歌唱高昂起来了,它欢腾着向前奔跑,撞击着水中的石块,不时溅起一朵小小的浪花。

”——坚定

以上几处景物描写给读者展现了一幅幅月夜山景的图画,它在为人物的活动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背景的同时,也有效的烘托了人物的内心活动,惟妙惟肖地表现了人物的心理变化过程。

怕——不怕——犹豫——坚定,这一变化虽然是在30里的山路上完成的,但香雪却跨越了由自卑、封闭、落后到自信、开放、进步的巨大心理障碍,这一障碍的跨越正是小说要着力表现的内容。

5.你喜欢香雪吗?

请选择几个词语来描绘香雪。

(学生讨论交流,只要符合人物特点均可。

6.小结:

(师生讨论交流)

小说《哦,香雪》塑造了一群天真、活泼、朴实的山村姑娘的形象,而在这个群体中,香雪又是作者着力刻画的形象。

香雪是小山村台儿沟的一个十七岁女孩子,“美得叫人心疼”,像大山里面的精灵。

她是台儿沟唯一的初中生,纯真无邪,淳朴善良,坚毅执著,渴求科学文化,渴望摆脱贫困,对新生活有着炽热的向往和追求。

她是纯净无瑕的、明净秀丽的、不掺杂质的、看人看生活的眼光一直是透明的、纯净的。

这篇小说以人物为中心,以情节推动人物性格的发展,用环境描写来烘托人物形象。

在塑造人物时,主要抓住语言、动作、细节、肖像和直接心理描写,而且还使用了衬托手法和对比法,充分表现了主人公的形象特点。

二、赏读佳句,体会小说的艺术特点

1.作者凭着她女性特有的细腻和优美的文笔写作,表现独特,语言清新淡雅如一条清澈的小溪流过读者心里,两岸风景美不胜收,无论是叙述语言,诸如对火车拟人化的描绘,还是对人物如香雪做生意的描写,以及人物的语言对话,写得都很美。

品读下列句子并分析其内涵:

 

(1)“它和它的十几户乡亲一心一意掩藏在大山那深深的皱褶里”。

点拨:

“皱褶”一词突显出台儿沟是大山中的大山,其闭塞落后的程度不可想象。

(2)“台儿沟,无论从哪个方面讲,都不具备挽留火车在它身边留步的力量”。

点拨:

“挽留”一词,将台儿沟拟人化,透出几分悲凉的味道。

(3)“ 哦,五彩缤纷的一分钟,你饱含着台儿沟姑娘们多少喜怒哀乐!

” 

点拨:

“五彩缤纷”表明姑娘们对这一分钟的期盼,这里有她们的“喜怒哀乐”,表明她们对这一分钟内发生的故事,心情是复杂的,既高兴,又伤心,高兴可以每天接触大山以外的现代文明,伤心是不能走出大山,融入现代文明的世界中去。

 

(4)“ 她和他做买卖故意磨磨蹭蹭,车快开时才把整篮的鸡蛋塞给他。

要是他先把鸡蛋拿走,下次见面时再付钱,那就更够意思了。

” 

点拨:

“故意磨磨蹭蹭”是因为喜欢,想多待一会,特别是开她玩笑后更有那一点意思了;“更够意思”是说“北京话”对她更好。

这里凤娇对“北京话”好,实质上表明她爱“北京话”所代表的现代都市文明。

“北京话”可以理解为一种象征。

 

(5)“望着她那洁净得仿佛一分钟前才诞生的面孔,望着她那柔软得宛若红缎子似的嘴唇,心中会生起一种美好的感情。

” 

点拨:

“仿佛一分钟前才诞生的面孔”着意刻画香雪的清纯;“美好的感情”是一种非常健康非常纯洁的感情,不会有其他杂质,说明香雪的纯净的美,可以感化别人,使别人的心灵也变得更美好。

这是对人物的侧面描写,效果非常好。

(6)“香雪没有住,更不打算去找‘北京话’的什么亲戚,他的话倒更使她感到了委屈,她替凤娇委屈,替台儿沟委屈。

点拨:

如此的妙笔,写到山村少女的心里去了,因为这儿的姑娘只能梦想幸福,却很难真正地得到幸福。

(7)“古老的群山终于被感动得颤栗了,它发出宽亮低沉的回音,和她们共同欢呼着。

 点拨:

“被感动得颤栗”它拟人又双关,一方面指姑娘们的声音在群山间回荡;另一方面暗指古老的大山终于慢慢被这现代文明唤醒,共同欢呼文明时代的到来。

含义丰富。

2.总结小说的艺术特点

(1)语言清新灵动,用词精练传神;

(2)富有诗意的抒情化描写;

这部作品人物少,情节也不复杂,它的主要魅力就在于用诗一样的语言、散文化的笔法、精彩的生活细节写活了山村女孩纯真、率直、清丽的情怀。

(3)精巧的构思与细腻的心理描写。

三、难点探究

1.香雪是否有必要花40个鸡蛋,夜里走30多里山路换取一个小小的铅笔盒?

这样做值得吗?

这是否是虚荣心的体现?

(鼓励学生讨论交流,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

2.“哦”字到底读什么音?

为什么题目上要加上这个字?

去掉行不行?

点拨:

标题中的“哦”有两种读法

(1)读四声表示领会、醒悟,包含有赞叹:

哦,我明白了,香雪原来是这样一个执著的女孩子!

(2)读二声是叹词,表示惊奇:

哦,香雪,真是个执著的女孩子啊!

“哦,香雪”是一个有诗意的标题,同时我们也可以从标题体会到作者对香雪这个人物形象倾注了赞叹、喜爱之情,所以不能去掉这个字。

3.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纯朴迷人的美还能留多久?

(教师出示一些相关评论,学生思考讨论)

资料展示:

《哦,香雪》是新文学史上深具历史文化意识的乡土文学作品,作者坚守着诗意化的美学理想,使得她对笔下的乡土中国的某些区域一方面深情地眷恋和咏唱,歌唱闭塞、贫瘠、落后的环境中的诗意,尤其是洋溢在其中的人性美和人情美,另一方面又对乡土人生进行了理性的批判,呈现出二重矛盾心态。

小说的情感基调是清新、婉丽、优美、纯净的,但并不意味着纤弱、单薄竿浅显,相反它寄予了作者对时代现实的严峻思考:

“那纯朴、淡远的美果然是迷人的,令人不由自主地去欣赏和赞美,但它恰恰又是与贫穷和闭塞联系在一起,在时代列车的呼啸声中,这种纯朴迷人的美还能保留多久呢?

”(当代评论家陈思和)80年代是一个对“现代化”充满神秘与迷信的时代,产生了一种新的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现代化必然代表进步、文明和美好;反之,就是落后、封建和野蛮,但敏锐的作家铁凝却从现代化(火车的象征)进入以前的人性淳朴的民间社会作出美轮美奂的赞美,这种深远的意蕴,将会超越时空而发生永恒的魅力。

台儿沟的发展有两面性。

香雪踏上火车的一刹那,暗示着台儿沟的觉醒,但山里太纯朴,她们不知道山外的世界有多复杂。

假如她们走出了大山,我们又会少了那一个与世隔绝的村庄,又会少了一杯纯净的水,但更少了的是那纯朴的风土人情。

四、拓展训练

课堂活动:

1.香雪带着泥土的馨香从大山里款款走来,走进我们身边,身为90后,你们是如何理解香雪这个人物形象的?

请以“哦,香雪,我想对你说……”开头,续写一段话,当堂交流。

2.想象十年后的台儿沟会变成什么样子,而那时的香雪和她的伙伴们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并谈谈你的感受。

五、板书设计

第一课时

引子——火车开进了小山村

开端——姑娘们欢乐的时刻向往文明

发展——香雪渴望有铅笔盒渴望脱贫

高潮——香雪换回铅笔盒自尊自爱

结局——香雪深夜归

第二课时

小说艺术特色:

1.语言清新灵动,用词精练传神

2.富有诗意的抒情化描写

3.精巧的构思与细腻的心理描写

六、布置作业

1.课后练习与思考二、五 。

2.香雪回家后将会发生什么故事,请写一篇想象作文。

要求:

题目自拟,想象的内容要合理,字数在500字左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设计艺术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