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1 ,大小:47.18KB ,
资源ID:10071829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007182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材分析.docx)为本站会员(b****0)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材分析.docx

1、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教材分析第六单元 教材分析课标对本单元的要求: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领学生学会学习,是新课标的重要理念,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给学生时空引导他们自主阅读,捕捉文本信息,是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重要手段。引导学生走进文本,通过自主学习,学会抓重点词语体会人物感情,学会通过想象深入体会人物的品质。单元教材分析:第六单元围绕“人物”这个主题,大禹治水是一篇古代神话传说,讲的是.大禹为了治理洪水,吸取鲧的教训,历尽千辛万苦,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带领人们治服了洪水的故事,表现了大禹治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无私奉献的精神。朱德的扁担讲述朱德同志和红军战士一起挑粮

2、的故事,赞扬了朱德同志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表现了战士们对朱德同志的敬爱之情。难忘的泼水节这篇课文写的是1961年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欢天喜地过泼水节的故事,表现了周总理的平易近人和人民对周总理的爱戴,体现了总理和傣族人民心连心的感情。学情分析:本单元所涉及的内容距离学生生活较远,课前可引导学生向长辈了解,或在家长帮助下搜集相关资料,再通过师生交流,初步“认识”人物,为学习课文、感悟人物品质奠定基础。另外,要充分用好课文插图,培养学生借助图画阅读,了解故事内容的能力。教法学法:谈话法 朗读法 教学目标:1.认识44个生字,正确、美观地书写24个生字,理解相关词语的意思。2.正确

3、、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理解课文,明白课文蕴含的道理。 4.分角色朗读课文,让学生明白知识是无穷无尽的,培养学生勤于动手的学习习惯和意识。5.感受先贤、先辈心系百姓,无私奉献的精神,并由衷的产生敬意。教学重点:1.认识44个生字,正确、美观地书写24个生字,理解相关词语的意思。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教学难点:1、 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理解课文,明白课文蕴含的道理。2、 2、感受先贤、先辈心系百姓,无私奉献的精神,并由衷的产生敬意。课时安排 15.大禹治水 2课时16.朱德的扁担 2课时17.难忘的泼水节 2课时口语交际:看图讲故事 1课时语文园地六 2课时1

4、5大禹治水备课时间上课时间: 教学目标:1、运用综合识字的方法,认识本课10个生字,会写7个。继续培养学生独立识字、合作识字的能力。 2、自主阅读课文,教师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使学生在课文情境和语言文字中受到熏陶。 3、弄懂大禹为什么成为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培养学生的奉献意识教学重点、难点: 字词教学和语言训练,感悟洪水的凶猛,体会老百姓的痛苦。教具和资源:希沃5 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每课三分钟主题: 题目:一、在识记练说中走近大禹。 (一)出示音节,同音字交流引出“禹”: 1、字卡出示音节“y”,学生读。(指名读,齐读)2、读着这个音节,你想到了哪

5、些汉字呢?(学生自由说) 3、确实,我们中国的汉字奇妙无穷!同样一个读音,可以表示不同的字,不同的意思。像y,可以是自然气象的“雨水的雨”,可以是动物身上的“羽毛的羽”,可以是包罗万象的“宇宙的宇”。而这个“禹”(板贴)又是指的一(学生答) (二)检查预习,一句话介绍初识“禹” 1、禹是谁呢?经过预习,你能用一句话介绍一下禹吗?(学生自由说) 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出示词卡“伟大英雄”、“治理洪水”和“很久很久以前”。 2、现在,你会用上这三个词介绍大禹吗?学生答。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大禹治理洪水的故事。板书治水。 相机教学生字:治。 二、在思考质疑中了解故事。 1、齐读课题。读着课题,有什么想

6、问的吗? (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板书:为什么治?怎么治?结果怎样?) 教师指着板书小结:这是一篇故事性的课文,这样的课文一般是按起因、经过、结果来写的。 2、带着自己的思考再读一读课题。齐读。追问:大禹治理的是什么水?(洪水) 3、教学生字“洪”:齐读。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三、在情境交流中认识洪水 1、联系字义,理解“洪水”:在文中,“洪”是“大”的意思,那么洪水就是指(很大很大的水)。 2、视频引入,认识“洪水”:洪水大到什么程度呢?让我们来看一段视频。(播放洪水视频) 2、交流发言,感受“洪水”:你看到了什么?(学生自由说) 3、指导朗读,感悟“洪水”:像这样水势大而凶猛又对人类有灾害的洪水

7、我们称为“滔滔的洪水”(出示板贴) 指导朗读:指名读。齐读。(教师相机评价,读出洪水的大,洪水的猛)4、小结过渡,引出文本:是啊,这滔滔的洪水给老百姓带来深重的灾难。传说,在4000多年以前,也就是禹生活的时代,就发生过这样的大洪灾。看看作者是怎样用文字来描写这次洪水灾害的。 四、在文本语言中感悟洪灾 教学第一自然段,屏显第一自然段文字 1、读通文本,纠正字音。 (1)请小朋友自己读一读这一段文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漏字,不多字。 (2)指名读。重点指导多音字“倒”和“没”,后鼻音“姓”。 2、读懂文本,感受洪灾。 (1)这里的洪水造成了怎样的危害呢?指名说。 交流并出示词卡: 淹没

8、农田 冲倒房屋 (2)教师引读:你看,这滔滔的洪水一路咆哮而来,淹没了( ),农田被( ),冲倒了( ),房屋被( ),真是太可怕了。 (3)理解“无家可归” 大水淹没了农田,就是说(人们没有粮食吃) 大水冲倒了房屋,这又是说(没地方住) 人们没有家住,这就叫无家可归。 (指名读,齐读。读出可怜、悲惨的语气) 3、读好文本,升华情感。(读第一自然段) 一读:可怕的洪水,令人们的生活痛苦不堪,就是因为女生读第一自然段 二读:这样可怕的洪水,来了一次又一次,看,它又来了男生读第一自然段 三读:洪水退了,老百姓刚开始种上庄稼,准备重建家园时,它却再次咆哮而来4、过渡:面对洪水带来的深重灾难,老百姓多

9、么渴望有一位大英雄拯救他们啊,这时,谁出现了?他是如何治理洪水的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故事。 四、在图文趣读中走进文本 1、初读课文,扫障碍。 出示自学指导: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多字不漏字。遇到难读的词语或者句子多读几遍。 2、图文联系,明内容。 (1)观察课文的四幅插图,思考分别对应的是哪一自然段。(以找朋友的游戏方式进行) (2)指名回答,并能结合文字内容简单说说图意。 四、在观察比较中练写生字 1、出示要学的生字:治 洪 害 姓 指名读一读并找朋友(扩词) 2、记住字形。 3、学写字:先出示 “治 洪 姓 ”,仔细观察字形,发现什么共同点?(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左右同

10、高) 观察“害”,说说怎么把它写漂亮。 4、教师范写,引导学生观察难写的笔画。 5、学生读帖,自己书写,老师巡视。作业布置:写生字。板书设计:第二课时教学过程:每课三分钟主题: 题目:一、复习检查 1、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15 课:(齐读课题) 2、师:出示卡片 治 洪制(生组词,引导出治理 洪水 制服,齐读)3、师:你能用里面的词来说说本课课文讲了什么故事 (讲了 的故事)。 二 复习第一自然段 1、师:大禹治理的是怎样的一场洪水?(出示课件) 2、师:你能通过你的朗读表现出洪水的凶猛以及老百姓生活的不幸吗?(评 读激励:通过你的朗读,我仿佛看到了波涛滚滚的洪水正向我们冲来,太可

11、怕了! 我仿佛看到了老百姓拖儿带女地正在四处逃难,真是太可怜了!能把洪水读得再凶猛些吗?)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1、出示自学指导: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用横线画出禹首先做的事情,浪线画出禹后做的事情,说一说:大禹首先 做了什么?然后做了什么? 2、 再读课文,找出表现禹治水不易的词。交流1、(导语) :看到这滔滔的洪水,老百姓悲惨的生活,大禹会怎么想呢?大禹 会怎么做呢?(出示第二自然段)同学们自由地读一读。 3、大禹会怎么想呢?(出示:禹下决心要治理洪水。 ) 师: 禹为什么一定要治理洪水呢?(让学生联系第一自然段来讲讲) 生 说。 4、你能通过朗读来读出禹的决心吗?指名读。齐读。 5、过渡:

12、小朋友,光有决心还不行,还要有行动。下面请你们自由课文的第 二自然段,看一看他做了哪两件事。 6、读完了第二自然段,指名回答。 (出示关键词语) (引读: )大禹为了治理洪水,他吃尽了 _ ,走遍了 _ ,仔细察看 _。他带领老百姓挖通_,劈开_,引导_。 指导学生根据关键词尝试背诵,想象背诵 7、理解“走遍、吃尽” (蓝线显现) 、 “千山万水、千辛万苦” (红色显现) 要察看水流和地形,就要爬过每一座山,淌过每一条河,这就叫“走遍” 。 每一种苦都吃过、尝过,这就叫“吃尽” 。 大禹爬了很多山,过了很多河。 这很多山,很多河就叫?(千山万水) 看一看: (出示大山、大河) 想一想:大禹在走

13、遍千山万水的过程中,他会吃什么苦呢? 说一说:在爬高山的过程中,大禹会有_的危险; 在森林里查看地形,大禹会被_咬伤。 大禹吃得苦太多太多,这就叫?(千辛万苦) 拓展:你知道成语千言万语,千恩万谢的意思吗? 是啊,大禹察看水流和地形,是多么的苦,多么的累啊,能把大禹的辛苦 读出来吗?(自读、指读) 8、这还只是治水的准备工作,还有更大的辛苦。是什么呢? 出示: “他带领老百姓挖通了九条大河,劈开了九座大山,引导洪水流入了 大海。 ” (1)指读,找找这句话中有哪两个数字相同?(体会数词的作用) 出示:九条大河 九座大山 这里的“九”说明山、河很多,你能读出多的意思来吗?(指读) (回忆大山、大

14、河)要劈开大山,挖通大河,容易吗?要劈这么多的大山, 要挖这么多的大河,又是怎么样的一种苦呢,你能读出来吗?(自读、指读) 9、大禹为什么要劈这么多的大山,要挖这么多的大河 ?(感悟大禹聪明) (出示图片)大禹用的是什么方法治理洪水的?(四)探究问题4题目中为什么称禹为大禹? 师:同学们,前面我们根据课题提出了四个问题,还有一个问题:课文中都说的是“禹”,为什么题目中要说是大禹呢?你认为他“大”在何处?请大家想一想,可以和同桌讨论讨论。(生讨论片刻后回答) 生:题目中的“大”是指伟大,伟大的禹,伟大的英雄。 生:题目中的“大”是指高大,是说禹在人们心中的形象很高大。 师:(指着板书)如果请你在

15、这些词语中加上一个“大”字,你会怎么加? 生:大智慧。 大公无私。 师:很不错,其实还可以这样说:大无畏、大智大勇,或者这样说:大爱、大爱无疆。让我们再读这两句话。(生齐读最后自然段) 师:同学们,本单元的主题是“奉献”。你认为鲧奉献了什么?大禹又奉献了什么? 生:鲧奉献的是生命。 师:也就是说,大禹能治水成功,其中也有鲧的一份功劳。 生:大禹奉献的是智慧,还奉献了自己的爱心,对老百姓的爱心。 师:是的,因为无私奉献,为民造福,因为舍小家为大家,所以才被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所以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才流传了千百年,而今已家喻户晓。师:有两句名言正好表达了我们此时此刻的感情(课件出

16、示两句名言)。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学生齐读两遍)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本课小结:同学们,在我国历史上,像大禹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出示课件),如:愚公移山、精卫填海、嫦娥奔月、夸父逐日、后羿射日、女娲补天这些都是我们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你们课后也可以读一读这些故事。 作业布置:回家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板书设计:大禹治水引水入海 历经千辛万苦三过家门而不入(大智慧、大无畏、大公无私)教学反思: 16、 朱德的扁担备课时间上课时间:教学目标:1认识13个生字。会写8个字及以下词语:出产、扁担。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17、。 3通过读文、感受朱德同志和战士同甘共苦的精神,激发学生对革命先辈的敬爱之情。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识字、朗读课文。 2难点:了解战士为什么要藏朱德的扁担,后来为什么又不藏了。教具和资源:希沃5 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每课三分钟主题: 题目:(一)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1谈话。吃水不忘挖井人这感人的故事让我们对关怀人民的革命领袖毛主席产生了敬爱之情,今天我们要认识另一位老一辈领导人。 2课件或图片出示朱德像。认识“朱德”这两个字。你们知识他是谁吗? 3这篇课文讲的是关于朱德的什么事呢? 板书:的扁担请你们读一下课题。 4课件或图片出示扁担图,也可出示实物。认识“扁

18、担”这两个字。这就是扁担,谁知道用它可以干什么? “扁担”这两个字怎么记。(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词。 出示自学指导一:自由读课文。要求:(1)圈出不认识的字,看拼音读准字音。(2)标出自然段序号。(3)遇到不懂的词句和问题作记号。(4)想一想,课文讲了朱德的什么事情? 、小组学生互读、互查、互教生字读音,互相解疑。 教师巡视,了解生字认读情况。 集体认读生字词。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用手势告诉老师,这课有几个自然段。 请三名同学读课文,每人读一个自然段,看谁能读正确。其他同学认真听,想想这课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先评读,再说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朱德和大家一起挑粮。战士把他的扁担藏起

19、来,后来朱德在扁担上写了“朱德记”三个字,大家就不好意思藏他的扁担了。 学生质疑,教师梳理学生的问题。 (1)什么是“斗笠”? (2)“会师”“朱德记”“不料”是什么意思? (3)战士为什么要藏朱德的扁担,后来为什么不藏了? 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采用不同方式解疑。 (1)利用实物、图片、插图解决以下问题: (2)引导学生带着质疑3读课文,找有关的句子,初步了解战士为什么藏朱德的扁担,后来为什么又不藏的原因。 让学生带着质疑3默读课文,用“波浪线”画出有关的句子。 让学生读有关的句子,说说战士藏扁担和后来又不藏的原因。 (因为战士心疼朱德,所以要藏他的扁担。后来大家敬爱他,不再藏他的扁担。)

20、板书:心疼敬爱(四)研读、感悟、理解战士为什么心疼朱德。 1出示自学指导二:默读课文,从课文中找找哪些地方让战士心疼,找出相关的词句。 2小组交流。结合自己找的词句,谈看法,互相补充。 3集体交流。 学生先读找出相应的句子,然后抓住重点词,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谈看法,教师相机指导。 重点研读以下句子。随学生发言投影以下句子,随机在重点词下面点点。 (1)山上是红军,山下不远是敌人。 从“不远”这个词看出敌人离井冈山很近,是要进犯井冈山。朱德到山下挑粮会遇到危险。 (2)从井冈山到茅坪,来回有五六十里,山高路陡,非常难走。 想想“五六十里”是多远,要走多长时间。(天不亮出发,开黑才能回来。) 陡

21、峭的高山,你有什么感觉?(难爬、累、喘不过来气。)想想朱德还要挑着满满的一担粮食走这样难走的路就更难更累了。 指导朗读:评读、赛读。谁能把挑着粮爬这样的山,来回走五六十里那种艰难的感觉读出来。 (3)他穿着草鞋、戴着斗笠、挑起满满的一担粮食、跟大家一块儿爬山,晚上,还要整夜整夜地研究怎样跟敌人打仗。 朱德穿着草鞋,肩上担的满满的一担粮食,走那么难走那么长的山路,实在让人心疼。 朱德白天挑粮,晚上还不能休息,而且不是一个夜晚,是整夜整夜地研究打仗,他太累了,太辛苦了。 想想朱德最需要的是什么?(休息) 让学生进入角色。 如果你是红军战士,你会对朱德同志说什么?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自由练读,小组

22、交流读、个人展示读。作业布置:读课文。板书设计:第二课时教学过程:每课三分钟主题: 题目:(一)齐读课文。 上节课我们通过读书、讨论,知道了战士心疼朱德,所以把他的扁担藏起来。大家想,朱德找不到扁担,没办法去挑粮,就可以多休息一会儿。(二)研读读课文,感悟理解。 这节课,我们再认真读书,找找大家因为什么敬爱朱德同志,而不藏他的扁担。 1自学指导:认真读课文,边读边找一找描写朱德挑粮的句子,用横线画下来。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2同桌互相交流。 3集体研讨。教师抓住重点词句引导学生感悟理解。 请同学们找出有关的词句,读一读,说说自己的看法。 (1)课件出示句子:不料朱德同志又找来了一根扁担,写上“朱

23、德记”三个字 朱德为了不让大家再藏他的扁担,就在扁担上写了“朱德记”三个字。 从“不料”这个词看出朱德这样做是大家没想到的。从这句话能看出战士藏扁担是挡不住他和大家一起挑粮,共度难关的决心。 (2)课件出示句子:大家见了,越发敬爱朱德同志,不好意思再藏他的扁担了。 大家被他以身作则,与战士同甘共苦的精神所感动。所以越发敬爱朱德同志。 从“越发”这个词看出大家更加敬爱朱德了。 大家对朱德产生了敬爱之情,所以不好意思再藏他的扁担了。 再联系上文,想想大家都敬爱他什么? (勇敢、不怕危险和战士同甘共苦等)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两句话。(三)总结谈话。 读了朱德的扁担这个故事,我们知道了战士心疼朱德

24、而藏他的扁担。当大家看到“朱德记”三个字,被他以身作则,与战士同甘共苦的精神所感动而越发敬爱朱德同志,不好意思再藏他的扁担了。朱德的扁担是朱德同志以身作则、艰苦奋斗的象征。在1958年已是72岁高龄的朱德同志还亲临十三陵水库劳动,和大家一起挑土筑坝。(四)拓展:关于朱德同志感人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请你们课后收集有关他的故事,开个故事会。(五)指导书写。 1让学生读、描字帖中的字,找出难写的字。 2小组研究书写方法。 3教师课件演示指导。(六)布置作业:完成大练习册1、2、3题板书设计: 朱德的扁担 心疼敬爱教学反思:17、难忘的泼水节备课时间:上课时间:教学目标:1.认识“泼、族”等15个生字

25、,读准多音字“铺、盛”,会写“忘、泼”等8个生字,会写“难忘、泼水节”等11个词语。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练习用“象脚鼓、凤凰花”等词语,描述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心连心的深厚情意。3.图文对照,积累描写周总理样子的句子,感受周总理的平易近人。教学重点: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用“象脚鼓、凤凰花”等词语描述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教学难点: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心连心的深厚情意,感受周总理的平易近人。教具准备:生字词卡片、有关傣历年的资料教学方法:谈话导入、合作交流、朗读感悟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过程:每课三分钟主题: 题目

26、:一、情景导入,引入课题。1播放泼水节的视频资料。(1)大家看到了什么?(2)这是什么节日的场面?(板书:泼水节)“泼”字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泼水会打湿头发,所以是三点水加头发的“发”)相机介绍泼水节的来历。泼水节是傣族最隆重的节日。节日期间,傣族人民举行赛龙舟、斗牛、泼水祝福等活动。当火红火红的凤凰花开时,一年一度的泼水节也就到了,人们穿上漂亮的衣裳,背起象脚鼓,互相泼水祝福。知道什么叫一年一度吗?(一年一次)2.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傣族的泼水节吧。(看课件)看,清清的水啊,传递着人们彼此美好的祝福。然而1961年的泼水节令傣族人民特别难以忘怀。(板书课题:难忘的泼水节)为什么呢?让我们走进新

27、课。(读题)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课件出示词语,检查学习情况。难忘 泼水节 火红 一年一度 四面八方 龙船 花炮 欢呼 人群 欢乐清水 柏树枝 多么(1)指名认读词语,师相机正音。(2)去掉拼音,接力认读词语。(3)课件出示生字,开火车认读。泼 族 民 度 敲 龙 驶 容 踩 铺 盛 碗 祝 福 健 康 寿(4)小组交流识字方法。(5)学习多音字,并组词。(6)读通长句子,课件出示:课件出示:1.周总理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水红色头巾,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2.周总理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着柏树枝蘸了水,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三

28、、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提示从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进行说明)2同桌相互交流。3指名交流。这篇课文主要写了1961年周恩来总理在西双版纳和傣族人民共度泼水节的欢乐情景。4引导学生说说自己对周恩来总理的了解。四、学习生字,指导书写。1课件出示要求会写的生字,指名认读,师相机正音。2.仔细观察生字,分类指导书写,重点指导“度、泼、龙”。(1)上下结构:忘、穿、令。“忘”上窄下宽,“穿、令”上宽下窄。(2)左右结构:泼、炮,都是左窄右宽。“泼”要注意左右部件穿插,右边是“发”,不要写成“友”;“炮”右边“包”的“巳”要与“已”区

29、别开来。(3)半包围结构:度、向。书写“度”时,“广”的长撇向左下伸展,给下边部件让出足够的空间;“向”外框写宽阔,“口”稍收紧。(4)独体字:龙。“龙”字横不宜过长,撇向左下伸,竖弯钩圆润,点靠上。3.学生练习书写。4.展示反馈,组织评议。五、作业布置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预习要求写的生字。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每课三分钟主题: 题目:一、读第2自然段,初知“难忘”。为什么1961年的泼水节如此难忘呢?请同学们读读第2自然段。1.课件出示课文:1961年的泼水节,傣族人民特别高兴,因为敬爱的周恩来总理和他们一起过泼水节。(1)读好短语。什么时候?谁特别高兴?谁跟他们一起过泼水节?(2)读好句子。谁能读出傣族人民的高兴?(突出“特别”)“特别”可以换成哪个词?2.这段话让你体会到什么?(周总理深入群众,关怀傣族人民)3.用“因为所以”说说1961年的泼水节为什么让傣族人民特别难忘。二、赏“欢迎”场面,感受“难忘”。1.自由朗读课文。思考:在这个节日里,傣族人民是怎样欢迎周总理的呢?你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