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6 ,大小:55.56KB ,
资源ID:10289620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028962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福建师大附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为本站会员(b****1)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福建师大附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

1、福建师大附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福建师大附中2018-2019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二语文先秦诸子选修试卷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试卷说明:本卷共八大题,23小题。解答写在答卷的指定位置上,考试结束后,只交答卷。一、名篇名句默写(13分,每空1分)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入则无法家拂士,_,国恒亡。_。孟子告子下(2)君子以仁存心,_。(孟子离娄下)(3)得志与民由之,_。(孟子滕文公下)(4)知人者智,自知者明。_,_。知足者富。(老子第三十三章)(5)逍遥游中写大鹏起飞的广度和高度的两句是“_,_。”(6)逍遥游中写宋荣子荣辱不惊的两句是“_,_”。(7)逍遥游

2、中庄子认为修养最高的人应该达到的境界的三句是_,_,_。二、基础积累(21分,每题3分)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有错的一组是( )A放于琅琊(fng) 慊于心(qi) 恶乎长(w) 枯槁(go)B丈夫之冠也(gun) 强恕(qing) 稗子(bi) 醴泉(l)C穷闾阨巷(l) 干县令(gn) 郢人(yng) 喟然(ku)D穷发之北(f) 棺椁(gu) 散木(sn) 期年(q)3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活用方式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离而腊之A惠子相梁 B日凿一窍C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 D告子未尝知义,以其外之也4. 下列句中不全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时日害丧,予及女偕亡 旷安宅而弗居,舍正路

3、而不由B趣灌渎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C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 若火之始然 D自见者不明 起于累土5.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不全都是古今异义的一项是()A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 述所职也,无非事者B兄弟妻子离散 虽贵富不以养伤身C饰小说以干县令 其死也坚强D腹犹果然 良人者,所仰望而终身也 6. 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其为气也,至大至刚 至:极、最 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 闵:同情,怜悯B今日病矣 病:疲累,倦困 则齐国其庶几乎 庶几:几乎,差不多C恻隐之心,仁之端也 端:萌芽,发端 自伐者无功 伐:自我夸耀D柔弱者生之徒 徒:同类。 长短相形 形:比较。7. 下列句式与例句

4、相同的一项是( )例:未尝见材如此其美也A.事之以皮帛而不受B.吾何以天下为哉C.今世之人居高官尊爵者D.实熟则剥,剥则辱8.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墨子思想的核心是“兼爱”,反对自爱的狭小圈子,要不分亲疏厚薄的互相关爱。B孟子张扬性善,他的意思不是人性原本都是善的,只是说人性中有可以发展成善德的苗子。C老子提出了“反者,道之动”的辩证法思想,认为世间万事万物都存在互相矛盾的两个对立面。D韩非继承荀子的性恶观,认为要强化道德规范对世人发挥作用,用法制赏罚强制世人走向道德。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3题。(20分)孟轲受业于子思,既通,游于诸侯,所言皆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

5、,然终不屈道趣舍,枉尺以直寻。尝仕于齐,位至卿,后不能用。孟子去齐,尹士曰:“不识王之不可以为汤、武,则是不明也;识其不可,然且至,则是干禄也。千里而见王,不遇故去,三宿而后出昼,是何濡滞也?”轲曰:“夫尹士乌知予哉!千里而见王,是予所欲也;不遇故去,岂予所欲哉!予不得已也。予三宿而出昼,于予心犹以为速,王庶几改诸。王如改之,则必反予。夫出昼,而王不予追也,予然后浩然有归志。”鲁平公驾,将见孟子,嬖人臧仓谓曰:“何哉,君所谓轻身以先于匹夫者?以为贤乎?”乐正子曰:“克告于君,君将为来见也。嬖人有臧仓者沮君,君是以不果。”曰:“行,或使之;止,或尼之。行止,非人之所能也。吾不遇于鲁侯,天也。臧氏

6、之子焉能使予不遇哉!”又绝粮于邹、薛,困殆甚,退与万章之徒序诗书、仲尼之意,作书中外十一篇,以为:“圣王不作,诸侯恣行,处士横议,杨朱、墨翟之言盈于天下。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杨氏为我,是无君也;墨氏兼爱,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杨、墨之道不息,孔子之道不著,是邪说诬民,充塞仁义也。仁义充塞,则率兽食人,人将相食也。吾为此惧,闲先王之道,距杨、墨,放淫辞,正人心,熄邪说,以承三圣者。予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梁惠王复聘之,以为上卿。(东汉庆劭风俗通义穷通)【注】 昼:齐国邑名。乐正子:乐正克,孟子弟子,当时在鲁国做官。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嬖人有臧仓者沮君

7、 嬖:宠幸。 B是邪说诬民,充塞仁义也 诬:陷害C闲先王之道 闲:捍卫。 D距杨、墨,放淫辞 距:抵制。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3分)A. B. C. D. 11下列选项中分别表现孟子在宣扬孔子学说过程中的“穷”与“通”的一组是( )(3分)A. B. C. D.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尹士认为,孟子不远千里来见齐王,如果不是不明智,就是为谋求个人利禄,离开齐国时在昼“三宿而后出”,这也太迟缓了。B孟子在昼“三宿而后出”,是因为他相信如果多停留几天,齐王就可能回心转意请他回去,可等到齐王改变态度,他已经不便在昼再停留下

8、去了。C孟子游说诸侯的途中,在遭“绝粮”的困厄时依然发愤著述,为诗书等作序,最后终于被梁惠王聘为上卿。D孟子认为,杨朱、墨翟的学说不破除,就会阻止仁义施行,杨墨将会率领野兽吃人,并导致人们相互残杀的局面。13翻译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8分)(1)夫出昼,而王不予追也,予然后浩然有归志。(4分)_ (2)吾不遇于鲁侯,天也。臧氏之子焉能使予不遇哉!(4分)_四、文化经典阅读,完成14题。(4分)曾子再仕而心再化,曰:“吾及亲仕,三釜而心乐;后仕,三千钟而不洎,吾心悲。”弟子问于仲尼曰:“若参者,可谓无所县其罪乎?”曰:“既已县矣。夫无所县者,可以有哀乎?彼视三釜三千钟,如观雀蚊虻相过乎前

9、也。”(庄子寓言)【注】曾子,名参,字子舆。县,同“悬”,系。14、孔子说“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这与庄子在这则寓言中表现的观点有何不同?五、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11分)秋 尽 杜甫秋尽东行且未回,茅斋寄在少城隈。篱边老却陶潜菊,江上徒逢袁绍杯。雪岭独看西日落,剑门犹阻北人来。不辞万里长为客,怀抱何时得好开。注:乾元二年杜甫入蜀投奔严武,后严武被召回京,杜甫送行后欲返少城时遇到叛乱,滞留梓州,作此诗。袁绍大宴宾客,宴会上郑玄受到袁绍礼遇。15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A“秋尽东行且未回”一句交代了时间和作者行踪,“茅斋寄在少城隈”一句中“

10、寄”字写出茅斋无人,自己身在家外的状态。B颔联中“陶潜菊”体现了作者渴望隐逸的心境和淡泊洒脱的品格,“袁绍杯”则表明自己被人重视,但却无用武之地。C颈联中“雪岭独看西日落”一句写诗人独自一人在雪岭看西天日落,与首句中“东行且未回”照应,使诗歌内容更加紧密。D用语委婉含蓄是此诗的一大特点,全诗没有直接抒怀,而是通过叙写经历和描写景物来抒发情感,手法巧妙,耐人寻味。E本诗是一首以抒怀为主题的七言律诗,作者感时自叹,感事抒情,诗中多用典故,体现了杜诗沉郁顿挫的格调。16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小题。(12分)最后的铁匠 刘亮程铁匠比城外的那些农民

11、们,更早地闻到麦香。在库车,麦芒初黄,铁匠们便打好一把把镰刀,等待赶集地农民来买。吐尔洪吐迪是这个祖传十三代的铁匠家庭中最年轻的小铁匠。他十三岁跟父亲学打铁,今年二十四岁。成家一年多了,有个不到一岁的儿子。吐尔洪说,他的孩子长大后说啥也不让他打铁了,教他好好上学,出来干别的去。吐尔洪说他当时就不愿学打铁,父亲却硬逼着他学。打铁太累人,又挣不上钱。他们家打了十几代铁了,还住在这些破烂房子里,他结婚时都没钱盖一间新房子。吐尔洪的父亲吐迪艾则孜也是十二三岁学打铁。他父亲是库车城里有名的铁匠,一年四季,来订做铁器的人络绎不绝。吐迪也是不愿跟父亲学打铁,没干几天就跑掉了。他嫌打铁锤太重,累死累活挥半天才

12、挣几块钱,他想出去做买卖。父亲给了他一点钱,结果,生意做赔了,才又垂头丧气回到父亲的打铁炉旁。父亲说,我们就是干这个的,祖宗给我们选了打铁这一行都快一千年了,多少朝代灭掉了。我们虽没挣到多少钱,却也活得好好的。只要一代一代把手艺传下去,就会有一口饭吃。铁匠炉旁一天到晚围着人,有来买镰刀的,有闲的没事看打镰刀的。天冷了还是烤火的好地方,无家可归的人,冻极了就挨近铁匠炉,手伸进炉火里燎两下,又赶紧塞回袖筒赶路去了。麦收前常有来修镰刀的乡下人,一坐大半天。一把卖掉的镰刀,三五年后又回到铁匠炉前,用的豁豁牙牙,木把也松动了。铁匠举起镰刀,扫一眼就能认出这把是不是自己打的。旧镰刀扔进炉中,烧红、修刃、淬

13、火,看上去又跟新的一样。吐迪家的每一把镰刀上,都留有自己的记痕。过去三十年五十年,甚至一二百年,他们都能认出自己家族打制的镰刀。那些记痕留在不易磨损的镰刀臂弯处,像两排月牙形的指甲印,千年以来他们就这样传递记忆。每一代的印记都有所不同,一样的月牙形指甲印,在家族的每一个铁匠手里排出不同的形式。没有具体的图谱记载每一代祖先打出的印记是怎样的形式。这种简单的变化,过去几代人数百年后,肯定会有一个后代打在镰刀弯臂上的印记与某个祖先的完全一致,冥冥中他们叠合在一起。那把千年前的镰刀,又神秘地、不被觉察地握在某个人手里。他用它割麦子、割草、芟树枝、削锨把儿和鞭杆千百年来,就是这些永远不变的事情在磨损着一

14、把又一把镰刀。打镰刀的人把自己的年年月月打进黑铁里,铁块烧红、变冷、再烧红,锤子落下、挥起、再落下。这些看似简单,千年不变的手工活,也许一旦失传便永远地消失了,我们再不会找回它。那是一种生活方式。它不仅仅是架一个打铁炉,掌握火候,把一块铁打成镰刀这样简单的一件事。更重要的是打铁人常年累月,一代一代积累下来的那种心理。吐尔洪吐迪家的铁匠铺,还会一年一年敲打下去。打到他跟父亲一样的年岁还有几十年时间呢,到那时不知生活变成什么样子。他是否会像父亲一样,虽然自己当初不愿学打铁,却又硬逼着儿子去学这门累人的笨重手艺。在这段漫长的铁匠生涯中,一个人的想法或许会渐渐地变得跟祖先一样古老。吐尔洪会从父亲吐迪那

15、里,学会打铁的所有手艺,他是否再往下传,就是他自己的事了。那片田野还会一年一年地生长麦子,每家每户的一小畦麦地,还要用镰刀去收割。那些从铁匠铺里,一锤一锤敲打出来的镰刀,就像一弯过时的月亮,暗淡、古老、陈旧,却永不会沉落。1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文章开头不仅交代了铁匠们做铁器活儿的时令性很强,也表露出库车的农民对镰刀的需要,暗含着对吐迪家族手艺没有失传的原因分析。B文章写铁匠炉旁围着的人群,笔触细腻,说明了铁匠铺既是打铁、买卖的地方,又是闲聊、歇脚的地方,表现出小城人惯常的生活状态。C文章使用“年年月月”“千年不变”等词语,描述打镰刀人的生活

16、方式的相似,周而复始,隐含着作者对这种生活方式的思索。D本文作者用平凡的农村生活细节,展现农村生活,表达自己深沉的生命体验。语言典雅、厚重,显示作者高超的写作技巧。18.作者叙述吐迪父子两代人的铁匠生活,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4分)19.作者在结尾处说“那些从铁匠铺里,一锤一锤敲打出来的镰刀,就像一弯过时的月亮,暗淡、古老、陈旧,却用不会沉落”。为什么本文的题目却是“最后的铁匠”?(5分)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9分)靠着“祖传秘方”,老字号曾独领风骚;()。据报道,一些老字号品牌餐饮,尚在生死线上挣扎。“京城八大楼”之一的正阳楼,在制作大螃蟹、勾兑涮羊肉汤上,具有独家秘方

17、,曾经红极一时,时下却。当然,也有不少凭借老秘方自救的老字号。20世纪90年代,云南白药这个的“疗伤圣药”,几乎在人们视野中消失,直到把老秘方运用到新载体上才。把白药加入创可贴,云南白药以止血、镇痛、消炎、愈创的优势收复被邦迪占领的阵地;把白药加入牙膏,云南白药以防治口腔溃疡、牙龈肿痛等疗效,迅速与国外品牌。绵延千百年,老字号大都历经风霜,它们发展的跌宕轨迹,折射着家国命运的起伏,凝结着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汇聚着爱国忧时的民族情感。如今,时代变了,市场变了,受众变了,老字号该何去何从?或许在喧嚣的时代变迁中,只守住诚信经营的优良传统,只守住工艺的独特的代代相传的秘方,并不是长青之道。20文中画

18、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或许在喧嚣的时代变迁中,只守住代代相传的秘方的工艺独特,只守住诚信经营的优良传统,并不是长青之道。B或许在时代喧嚣的变迁中,只守住诚信经营的优良传统,只守住代代相传的独特工艺秘方,并不是长青之道。C或许在喧嚣的时代变迁中,只守住代代相传的独特工艺秘方,只守住诚信经营的优良传统,并不是长青之道。D或许在变迁时代的喧嚣中,只守住诚信经营的优良传统,只守住秘方代代相传的独特工艺,并不是长青之道。21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可是守着秘方“讨饭吃”的老字号企业,却也不在少数B有一些老字号企业也只是守着秘方“讨饭吃”,这个群体也不在少数

19、C或许是因为守着秘方“讨饭吃”,故而这类老字号企业不在少数D可是也有不在少数的“讨饭吃”的老字号企业守着秘方2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江河日下闻名遐迩浴火重生各有千秋B每况愈下好整以暇脱胎换骨平分秋色C每况愈下闻名遐迩浴火重生平分秋色D江河日下好整以暇脱胎换骨各有千秋八、作文(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据权威媒体报道,北京车主杨某认为自己停车的地点有停车线,不应被交警贴400元罚单条,于是将北京市交管局朝阳某交通大队诉至法庭。经过2年3次庭审后,终于胜诉。对此有人认为,仅仅因为400元罚单,就与相关部门对簿公堂,可能并不太值得,但杨某近日接

20、受媒体采访时说:“如果只是我个人的私事,我其实挺随和的,但如果牵扯到大家,牵扯到公共利益,我就愿意较真。周围有许多邻居都被贴了条,大家在这儿停了这么多年,怎么突然就违章了,我觉得有必要弄个清楚。”关于“个人的私事”与“公共利益”,中国自古以来的智慧,便是以律己宽人之道来立身行事。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作为一个公民,对此你有着怎样的体验和思考?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要求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不得抄袭、套作。福建师大附中2018-2019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二语文先秦诸子选修答案一、 名篇名句默写(13分,每空1分)1.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出则无敌国外患

21、者。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2)以礼存心(3)不得志独行其道(4)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5)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6)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7)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二、基础积累(21分,每题3分)2. D。 解析:期年(j)3. A 。例句和A项均为名词活用为动词。B名词作状语,C项动词的使动用法, D项名词的意动用法。4. A 解析:A项,害,通“曷”,何日,何时。B项,“曾”同“增”; “衡”通“横”。 C项“内”通“纳”;“然”通“燃”,燃烧。D项, “见”通“现”, “累”通“蔂”。5. B。解析: A项,“至于”古义:到。今义:表示达到某种

22、程度;表示另提一事。 “无非”古义:没有,不是。今义:意为“只、不外乎”。B“妻子”,古义:指妻子儿女。今义:男女两人结婚后,女子是男子的妻子。“伤身”古今同义。 C项“小说”在句中指“偏颇琐屑的言论”,坚强,这里指僵硬。D项古义“果然”饱腹的样子。“仰望”,古义依靠,指望。6.A解析:闵:忧虑。7.C。例句是定语后置。A是介宾结构后置。B宾语前置。C 定语后置。D是被动句。8.C。解析:韩非对道德的力量不报有任何信心。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3题。(22分)9.B项。诬:欺骗。10. D。解析D项,均为连词,表承接关系,相当于“就”。A项,介词,表原因,“因”/连词,表目的,“用来”。

23、B项,连词,表修饰关系/连词,表递进,“而且”。C项,介词,介绍动作行为的对象,“向”/介词,介绍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在”。11. B。解析B项,前者表现孟子不为人理解,后者表现的是其得到任用,分别对应“穷”和“通”。12. A。解析B项,无中生有,强加因果。齐王并“没有改变态度”,孟子离开了昼邑,齐王也没有派人追他回去。C项,“在遭绝粮的困厄时依然发愤著述”错,“为诗书等作序”是其返回后的行为。D项,“率兽”,像野兽一样;“导致人们相互残杀的局面”的原因有二:一是不破除杨墨学说,二是不发扬孔子学说。13. (1)我离开了昼邑,齐王并没有(派人)追我回去,我这才有了要回去的强烈想法。(2)我

24、不能被鲁君赏识,是天意啊。姓臧的小子怎能使我不被鲁君赏识呢?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小题。(4分)14.孔子肯定人正常的欲望,认为富贵只要合乎道,就去追求,即便做卑微的差使也是可以的。庄子认为要想获得安宁快乐,应当完全摒弃义利之争,不去想它,不去追求它。五、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15.【参考答案】B D解析:B.“篱边老却陶潜菊”一句中“陶潜菊”即菊花,篱笆边的“菊花”老去,无人照料,既写出了自己离家在外的真实情景,又抒发了自己隐居心情不复存在的忧伤。“陶潜菊”之典故有渴望隐逸之心境却无淡泊洒脱之品格。D.本诗用语委婉含蓄,尾联则是直接抒情,表达了常年客居在外,期盼开怀的情感。

25、16.思念家乡的愁苦。诗歌前四句写秋景,暗示诗人身在家外,从“未回”、“寄”、“老却”等词反映出诗人思念家乡之情。怀才不遇的感叹。作者借用“袁绍杯”的典故,感叹自己遇到了严武,却无法实现自己的抱负。对亲友的怀念。“剑门犹阻北人来”一句点明剑门关兵事阻断朋友回来,表达了作者对北去友人的怀念及亲友南来的期盼。只身漂泊的孤独(长期客居在外的痛苦无奈)。颈联写作者雪岭独看落日,剑门阻隔无法通行,流露出漂泊的孤独、寂寞;尾联直抒胸臆,写出作者长期客居在外的痛苦无奈,以及对开怀喜悦心情的期盼。诗歌大意:秋天尽了,向东远行的我还没有回到少城,茅屋也无人看管,只能寄留在少城的那个角落里。家里篱笆边的菊花可能已

26、经枯萎了,我在这里也是徒白遇到赏识我的严武。在雪岭,我独自一个人看西天的落日,剑门关兵事紧急,仍然阻隔北方的朋友归来。万里漂泊,常年客居他乡呀,什么时候我的心怀才能真正舒展开呢?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小题。(15分)17.D.语言朴素,明澈,也没有运用高超的写作技巧。18.真实再现了吐迪家族十三代近乎一样的打铁生活;象征了以顺从、屈服、乐天安命为主要特征的库车人的民族性格。19.以铁匠铺打镰刀为代表的传统手工业和传统生活方式可能会过时,被人淡忘;但其对世界、人生的理解与认识,却会代代相传,永远不会消失。对随着时代发展、以打铁为代表的老手艺、老行当将不可避免消失的清醒认识,暗含着作者对

27、传统老手艺将不复存在的悲凉之感。七、20C21A22C【解析】20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需要注意病句的常见类型。命题这一段文字中选择一个句子,将其修改有病句,然后在题中列出四种修改情形,要求选出修改最恰当的一种。此题题型新颖,但是,只是在词语搭配这个考点上设置陷阱,难度不大。C项,论述应先具体再抽象,根据原文语境,应先叙述守住“秘方”,再叙述守住“传统”。“秘方”所在分句的顺序应该是“代代相传的独特工艺秘方”。故选C。21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重点考查语言的连贯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根据上下

28、文意进行推断。命题者在题干所给文段中挖掉一句话,然后设计四个内容差不多、但句式各异的句子,选出最恰当的一项。选项都有一定的干扰性,难度适中。A项,承接上文的主语“老字号”,强调陈述主体。B项和D项都将陈述对象弱化,把句子改换成了存现句式,削弱了句子表达的语气。C项因果关系混乱。故选A。22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成语的正确运用。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仔细审查该词语的语言环境;注意对近义成语的分析辨别。每况愈下:多表形势、境况越来越坏。中性词,多含无奈、不满意味。江河日下:多指国势、事物发展的没落。感情色彩和语义较重。结合“红极一时”分析,用“每况愈下”。闻名遐迩:远近闻名。好整以暇:既严整

29、有序又从容不迫的样子。语境强调曾经云南白药的出名,用“闻名遐迩”。脱胎换骨:比喻通过教育,思想得到彻底改造。浴火重生:经历烈火的煎熬和痛苦的考验,获得重生,并在重生中得到升华。结合“把白药加入创可贴,云南白药以止血、镇痛、消炎、愈创的优势收复被邦迪占领的阵地”分析,用“浴火重生”。平分秋色:比喻双方各得一半,不分高低。各有千秋:各有各的存在价值。比喻各有各的长处,各有各的特色。结合“迅速与国外品牌”分析,用“平分秋色”。故选C。【参考译文1】孟子在子思门下接受学业,明通义理后,在诸侯间游说,他所讲的都被认为迂腐高远不切实际,但他始终不委曲求全,屈缩一尺以便伸展八尺。他曾经在齐国做官,做到卿这一

30、职位,后来不被重用。孟子离开齐国,尹士说:“不知道齐王不能成为商汤、周武王那样的君主,这是不明智;知道齐王不可能,然而还是到齐国来,那就是为谋求利禄。不远千里地来见齐王,因为不受齐王赏识所以离开,但却在昼邑住了三夜后才走,这是多么迟缓啊?”孟子说:“那尹士怎么会懂得我(的想法)呢!千里迢迢来见齐王,这是我自己愿意的;不受齐王赏识而离开,难道是我愿意的吗!我是不得已啊。我住了三夜才离开昼邑,在我心里还认为是太快了,(我心想)齐王或许会改变态度,齐王如果改变了态度,那一定会让我回去。(等到)离开了昼邑,齐王没有(派人)追我回去,我这才有了要回去的强烈想法。”鲁平公准备好车马,将要去会见孟子,他所宠幸的近臣臧仓说:“这为的是什么呢,您为何要先屈驾去拜访一个普通人呢?难道认为他有贤德吗?” 乐正子(对孟子)说:“我告诉过国君,他打算来见您的,宠臣中有个叫臧仓的阻止他,所以国君最终没有来。” 孟子说:“要办一件事,可能有人会促使它办成;不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