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师大附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289620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55.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师大附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福建师大附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福建师大附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福建师大附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福建师大附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福建师大附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福建师大附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福建师大附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福建师大附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福建师大附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福建师大附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福建师大附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福建师大附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福建师大附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福建师大附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福建师大附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福建师大附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

《福建师大附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师大附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福建师大附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

福建师大附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福建师大附中2018-2019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二语文先秦诸子选修试卷

时间:

120分钟

满分:

150分

试卷说明:

本卷共八大题,23小题。

解答写在答卷的指定位置上,考试结束后,只交答卷。

一、名篇名句默写(13分,每空1分)

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入则无法家拂士,__________,国恒亡。

__________。

《孟子·告子下》

(2)君子以仁存心,______________。

(《孟子·离娄下》)

(3)得志与民由之,______________。

(《孟子·滕文公下》)

(4)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________,________。

知足者富。

(《老子》第三十三章)

(5)《逍遥游》中写大鹏起飞的广度和高度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

(6)《逍遥游》中写宋荣子荣辱不惊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逍遥游》中庄子认为修养最高的人应该达到的境界的三句是___,___,_____。

二、基础积累(21分,每题3分)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有错的一组是()

A.放于琅琊(fǎng)慊于心(qiè)恶乎长(wū)枯槁(gǎo)

B.丈夫之冠也(guàn)强恕(qiǎng)稗子(bài)醴泉(lǐ)

C.穷闾阨巷(lǘ)干县令(gān)郢人(yǐng)喟然(kuì)

D.穷发之北(fà)棺椁(guǒ)散木(sǎn)期年(qī)

3.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活用方式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

离而腊之

A.惠子相梁B.日凿一窍

C.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D.告子未尝知义,以其外之也

4.下列句中不全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时日害丧,予及女偕亡旷安宅而弗居,舍正路而不由

B.趣灌渎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C.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若火之始然 

D.自见者不明起于累土

5.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不全都是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

A.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述所职也,无非事者

B.兄弟妻子离散虽贵富不以养伤身

C.饰小说以干县令其死也坚强

D.腹犹果然良人者,所仰望而终身也

6.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其为气也,至大至刚至:

极、最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闵:

同情,怜悯

B.今日病矣病:

疲累,倦困则齐国其庶几乎庶几:

几乎,差不多

C.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端:

萌芽,发端自伐者无功伐:

自我夸耀

D.柔弱者生之徒徒:

同类。

长短相形形:

比较。

7.下列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

未尝见材如此其美也

A.事之以皮帛而不受

B.吾何以天下为哉

C.今世之人居高官尊爵者

D.实熟则剥,剥则辱

8.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墨子思想的核心是“兼爱”,反对自爱的狭小圈子,要不分亲疏厚薄的互相关爱。

B.孟子张扬性善,他的意思不是人性原本都是善的,只是说人性中有可以发展成善德的苗子。

C.老子提出了“反者,道之动”的辩证法思想,认为世间万事万物都存在互相矛盾的两个对立面。

D.韩非继承荀子的性恶观,认为要强化道德规范对世人发挥作用,用法制赏罚强制世人走向道德。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3题。

(20分)

孟轲受业于子思,既通,游于诸侯,所言皆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然终不屈道趣舍,枉尺以直寻。

尝仕于齐,位至卿,后不能用。

孟子去齐,尹士曰:

“不识王之不可以为汤、武,则是不明也;识其不可,然且至,则是干禄也。

千里而见王,不遇故去,三宿而后出昼①,是何濡滞也?

”轲曰:

“夫尹士乌知予哉!

千里而见王,是予所欲也;不遇故去,岂予所欲哉!

予不得已也。

予三宿而出昼,于予心犹以为速,王庶几改诸。

王如改之,则必反予。

夫出昼,而王不予追也,予然后浩然有归志。

鲁平公驾,将见孟子,嬖人臧仓谓曰:

“何哉,君所谓轻身以先于匹夫者?

以为贤乎?

”乐正子②曰:

“克告于君,君将为来见也。

嬖人有臧仓者沮君,君是以不果。

”曰:

“行,或使之;止,或尼之。

行止,非人之所能也。

吾不遇于鲁侯,天也。

臧氏之子焉能使予不遇哉!

又绝粮于邹、薛,困殆甚,退与万章之徒序《诗》《书》、仲尼之意,作书中外十一篇,以为:

“圣王不作,诸侯恣行,处士横议,杨朱、墨翟之言盈于天下。

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杨氏为我,是无君也;墨氏兼爱,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

杨、墨之道不息,孔子之道不著,是邪说诬民,充塞仁义也。

仁义充塞,则率兽食人,人将相食也。

吾为此惧,闲先王之道,距杨、墨,放淫辞,正人心,熄邪说,以承三圣者。

予岂好辩哉?

予不得已也。

”梁惠王复聘之,以为上卿。

(东汉·庆劭《风俗通义·穷通》)

【注】①昼:

齐国邑名。

②乐正子:

乐正克,孟子弟子,当时在鲁国做官。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嬖人有臧仓者沮君嬖:

宠幸。

B.是邪说诬民,充塞仁义也诬:

陷害

C.闲先王之道   闲:

捍卫。

D.距杨、墨,放淫辞距:

抵制。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

B.

C.

D.

11.下列选项中分别表现孟子在宣扬孔子学说过程中的“穷”与“通”的一组是()(3分)

A.

B.

C.

D.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尹士认为,孟子不远千里来见齐王,如果不是不明智,就是为谋求个人利禄,离开齐国时在昼“三宿而后出”,这也太迟缓了。

B.孟子在昼“三宿而后出”,是因为他相信如果多停留几天,齐王就可能回心转意请他回去,可等到齐王改变态度,他已经不便在昼再停留下去了。

C.孟子游说诸侯的途中,在遭“绝粮”的困厄时依然发愤著述,为《诗》《书》等作序,最后终于被梁惠王聘为上卿。

D.孟子认为,杨朱、墨翟的学说不破除,就会阻止仁义施行,杨墨将会率领野兽吃人,并导致人们相互残杀的局面。

13.翻译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

(8分)

(1)夫出昼,而王不予追也,予然后浩然有归志。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吾不遇于鲁侯,天也。

臧氏之子焉能使予不遇哉!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文化经典阅读,完成14题。

(4分)

曾子①再仕而心再化,曰:

“吾及亲仕,三釜而心乐;后仕,三千钟而不洎,吾心悲。

”弟子问于仲尼曰:

“若参者,可谓无所县②其罪乎?

”曰:

“既已县矣。

夫无所县者,可以有哀乎?

彼视三釜三千钟,如观雀蚊虻相过乎前也。

”(《庄子˙寓言》)

【注】①曾子,名参,字子舆。

县,同“悬”,系。

14、孔子说“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

”这与庄子在这则寓言中表现的观点有何不同?

五、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11分)

秋尽    

杜甫

秋尽东行且未回①,茅斋寄在少城隈。

篱边老却陶潜菊,江上徒逢袁绍杯②。

雪岭独看西日落,剑门犹阻北人来。

不辞万里长为客,怀抱何时得好开。

注:

①乾元二年杜甫入蜀投奔严武,后严武被召回京,杜甫送行后欲返少城时遇到叛乱,滞留梓州,作此诗。

②袁绍大宴宾客,宴会上郑玄受到袁绍礼遇。

15.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秋尽东行且未回”一句交代了时间和作者行踪,“茅斋寄在少城隈”一句中“寄”字写出茅斋无人,自己身在家外的状态。

B.颔联中“陶潜菊”体现了作者渴望隐逸的心境和淡泊洒脱的品格,“袁绍杯”则表明自己被人重视,但却无用武之地。

C.颈联中“雪岭独看西日落”一句写诗人独自一人在雪岭看西天日落,与首句中“东行且未回”照应,使诗歌内容更加紧密。

D.用语委婉含蓄是此诗的一大特点,全诗没有直接抒怀,而是通过叙写经历和描写景物来抒发情感,手法巧妙,耐人寻味。

E.本诗是一首以抒怀为主题的七言律诗,作者感时自叹,感事抒情,诗中多用典故,体现了杜诗沉郁顿挫的格调。

16.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请简要分析。

(6分)

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小题。

(12分)

最后的铁匠

刘亮程

①铁匠比城外的那些农民们,更早地闻到麦香。

在库车,麦芒初黄,铁匠们便打好一把把镰刀,等待赶集地农民来买。

吐尔洪·吐迪是这个祖传十三代的铁匠家庭中最年轻的小铁匠。

他十三岁跟父亲学打铁,今年二十四岁。

成家一年多了,有个不到一岁的儿子。

吐尔洪说,他的孩子长大后说啥也不让他打铁了,教他好好上学,出来干别的去。

吐尔洪说他当时就不愿学打铁,父亲却硬逼着他学。

打铁太累人,又挣不上钱。

他们家打了十几代铁了,还住在这些破烂房子里,他结婚时都没钱盖一间新房子。

  ②吐尔洪的父亲吐迪·艾则孜也是十二三岁学打铁。

他父亲是库车城里有名的铁匠,一年四季,来订做铁器的人络绎不绝。

吐迪也是不愿跟父亲学打铁,没干几天就跑掉了。

他嫌打铁锤太重,累死累活挥半天才挣几块钱,他想出去做买卖。

父亲给了他一点钱,结果,生意做赔了,才又垂头丧气回到父亲的打铁炉旁。

  ③父亲说,我们就是干这个的,祖宗给我们选了打铁这一行都快一千年了,多少朝代灭掉了。

我们虽没挣到多少钱,却也活得好好的。

只要一代一代把手艺传下去,就会有一口饭吃。

  ④铁匠炉旁一天到晚围着人,有来买镰刀的,有闲的没事看打镰刀的。

天冷了还是烤火的好地方,无家可归的人,冻极了就挨近铁匠炉,手伸进炉火里燎两下,又赶紧塞回袖筒赶路去了。

⑤麦收前常有来修镰刀的乡下人,一坐大半天。

一把卖掉的镰刀,三五年后又回到铁匠炉前,用的豁豁牙牙,木把也松动了。

铁匠举起镰刀,扫一眼就能认出这把是不是自己打的。

旧镰刀扔进炉中,烧红、修刃、淬火,看上去又跟新的一样。

⑥吐迪家的每一把镰刀上,都留有自己的记痕。

过去三十年五十年,甚至一二百年,他们都能认出自己家族打制的镰刀。

那些记痕留在不易磨损的镰刀臂弯处,像两排月牙形的指甲印,千年以来他们就这样传递记忆。

每一代的印记都有所不同,一样的月牙形指甲印,在家族的每一个铁匠手里排出不同的形式。

没有具体的图谱记载每一代祖先打出的印记是怎样的形式。

这种简单的变化,过去几代人数百年后,肯定会有一个后代打在镰刀弯臂上的印记与某个祖先的完全一致,冥冥中他们叠合在一起。

那把千年前的镰刀,又神秘地、不被觉察地握在某个人手里。

他用它割麦子、割草、芟树枝、削锨把儿和鞭杆……千百年来,就是这些永远不变的事情在磨损着一把又一把镰刀。

  ⑦打镰刀的人把自己的年年月月打进黑铁里,铁块烧红、变冷、再烧红,锤子落下、挥起、再落下。

这些看似简单,千年不变的手工活,也许一旦失传便永远地消失了,我们再不会找回它。

那是一种生活方式。

它不仅仅是架一个打铁炉,掌握火候,把一块铁打成镰刀这样简单的一件事。

更重要的是打铁人常年累月,一代一代积累下来的那种心理。

⑧吐尔洪·吐迪家的铁匠铺,还会一年一年敲打下去。

打到他跟父亲一样的年岁还有几十年时间呢,到那时不知生活变成什么样子。

他是否会像父亲一样,虽然自己当初不愿学打铁,却又硬逼着儿子去学这门累人的笨重手艺。

在这段漫长的铁匠生涯中,一个人的想法或许会渐渐地变得跟祖先一样古老。

⑨吐尔洪会从父亲吐迪那里,学会打铁的所有手艺,他是否再往下传,就是他自己的事了。

那片田野还会一年一年地生长麦子,每家每户的一小畦麦地,还要用镰刀去收割。

那些从铁匠铺里,一锤一锤敲打出来的镰刀,就像一弯过时的月亮,暗淡、古老、陈旧,却永不会沉落。

1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头不仅交代了铁匠们做铁器活儿的时令性很强,也表露出库车的农民对镰刀的需要,暗含着对吐迪家族手艺没有失传的原因分析。

B文章写铁匠炉旁围着的人群,笔触细腻,说明了铁匠铺既是打铁、买卖的地方,又是闲聊、歇脚的地方,表现出小城人惯常的生活状态。

C文章使用“年年月月”“千年不变”等词语,描述打镰刀人的生活方式的相似,周而复始,隐含着作者对这种生活方式的思索。

D本文作者用平凡的农村生活细节,展现农村生活,表达自己深沉的生命体验。

语言典雅、厚重,显示作者高超的写作技巧。

18.作者叙述吐迪父子两代人的铁匠生活,有什么作用?

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

(4分)

19.作者在结尾处说“那些从铁匠铺里,一锤一锤敲打出来的镰刀,就像一弯过时的月亮,暗淡、古老、陈旧,却用不会沉落”。

为什么本文的题目却是“最后的铁匠”?

(5分)

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9分)

靠着“祖传秘方”,老字号曾独领风骚;(     )。

据报道,一些老字号品牌餐饮,尚在生死线上挣扎。

“京城八大楼”之一的正阳楼,在制作大螃蟹、勾兑涮羊肉汤上,具有独家秘方,曾经红极一时,时下却     。

当然,也有不少凭借老秘方自救的老字号。

20世纪90年代,云南白药这个     的“疗伤圣药”,几乎在人们视野中消失,直到把老秘方运用到新载体上才     。

把白药加入创可贴,云南白药以止血、镇痛、消炎、愈创的优势收复被邦迪占领的阵地;把白药加入牙膏,云南白药以防治口腔溃疡、牙龈肿痛等疗效,迅速与国外品牌     。

绵延千百年,老字号大都历经风霜,它们发展的跌宕轨迹,折射着家国命运的起伏,凝结着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汇聚着爱国忧时的民族情感。

如今,时代变了,市场变了,受众变了,老字号该何去何从?

或许在喧嚣的时代变迁中,只守住诚信经营的优良传统,只守住工艺的独特的代代相传的秘方,并不是长青之道。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或许在喧嚣的时代变迁中,只守住代代相传的秘方的工艺独特,只守住诚信经营的优良传统,并不是长青之道。

B.或许在时代喧嚣的变迁中,只守住诚信经营的优良传统,只守住代代相传的独特工艺秘方,并不是长青之道。

C.或许在喧嚣的时代变迁中,只守住代代相传的独特工艺秘方,只守住诚信经营的优良传统,并不是长青之道。

D.或许在变迁时代的喧嚣中,只守住诚信经营的优良传统,只守住秘方代代相传的独特工艺,并不是长青之道。

21.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可是守着秘方“讨饭吃”的老字号企业,却也不在少数

B.有一些老字号企业也只是守着秘方“讨饭吃”,这个群体也不在少数

C.或许是因为守着秘方“讨饭吃”,故而这类老字号企业不在少数

D.可是也有不在少数的“讨饭吃”的老字号企业守着秘方

2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江河日下 闻名遐迩 浴火重生 各有千秋

B.每况愈下 好整以暇 脱胎换骨 平分秋色

C.每况愈下 闻名遐迩 浴火重生 平分秋色

D.江河日下 好整以暇 脱胎换骨 各有千秋

八、作文(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

据权威媒体报道,北京车主杨某认为自己停车的地点有停车线,不应被交警贴400元罚单条,于是将北京市交管局朝阳某交通大队诉至法庭。

经过2年3次庭审后,终于胜诉。

对此有人认为,仅仅因为400元罚单,就与相关部门对簿公堂,可能并不太值得,但杨某近日接受媒体采访时说:

“如果只是我个人的私事,我其实挺随和的,但如果牵扯到大家,牵扯到公共利益,我就愿意较真。

周围有许多邻居都被贴了条,大家在这儿停了这么多年,怎么突然就违章了,我觉得有必要弄个清楚。

关于“个人的私事”与“公共利益”,中国自古以来的智慧,便是以律己宽人之道来立身行事。

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作为一个公民,对此你有着怎样的体验和思考?

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要求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不得抄袭、套作。

福建师大附中2018-2019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语文先秦诸子选修答案

一、名篇名句默写(13分,每空1分)

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2)以礼存心

(3)不得志独行其道

(4)胜人者有力 。

自胜者强

(5)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6)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7)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二、基础积累(21分,每题3分)

2.D。

解析:

期年(jī)

3.A。

例句和A项均为名词活用为动词。

B名词作状语,C项动词的使动用法,D项名词的意动用法。

4.A解析:

A项,害,通“曷”,何日,何时。

B项,“曾”同“增”;“衡”通“横”。

C项“内”通“纳”;“然”通“燃”,燃烧。

D项,“见”通“现”,“累”通“蔂”。

5.B。

解析:

A项,“至于”古义:

到。

今义:

①表示达到某种程度;②表示另提一事。

“无非”古义:

没有,不是。

今义:

意为“只、不外乎”。

B“妻子”,古义:

指妻子儿女。

今义:

男女两人结婚后,女子是男子的妻子。

“伤身”古今同义。

C项“小说”在句中指“偏颇琐屑的言论”,坚强,这里指僵硬。

D项古义“果然”饱腹的样子。

“仰望”,古义依靠,指望。

6.A解析:

闵:

忧虑。

7.C。

例句是定语后置。

A是介宾结构后置。

B宾语前置。

C定语后置。

D是被动句。

8.C。

解析:

韩非对道德的力量不报有任何信心。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3题。

(22分)

9.B项。

诬:

欺骗。

10.D。

解析 D项,均为连词,表承接关系,相当于“就”。

A项,介词,表原因,“因”/连词,表目的,“用来”。

B项,连词,表修饰关系/连词,表递进,“而且”。

C项,介词,介绍动作行为的对象,“向”/介词,介绍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在”。

11.B。

解析 B项,前者表现孟子不为人理解,后者表现的是其得到任用,分别对应“穷”和“通”。

12. A。

解析 B项,无中生有,强加因果。

齐王并“没有改变态度”,孟子离开了昼邑,齐王也没有派人追他回去。

C项,“在遭‘绝粮’的困厄时依然发愤著述”错,“为《诗》《书》等作序”是其返回后的行为。

D项,“率兽”,像野兽一样;“导致人们相互残杀的局面”的原因有二:

一是不破除杨墨学说,二是不发扬孔子学说。

13.

(1)我离开了昼邑,齐王并没有(派人)追我回去,我这才有了要回去的强烈想法。

(2)我不能被鲁君赏识,是天意啊。

姓臧的小子怎能使我不被鲁君赏识呢?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小题。

(4分)

14.孔子肯定人正常的欲望,认为富贵只要合乎道,就去追求,即便做卑微的差使也是可以的。

庄子认为要想获得安宁快乐,应当完全摒弃义利之争,不去想它,不去追求它。

五、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15.【参考答案】BD  解析:

B.“篱边老却陶潜菊”一句中“陶潜菊”即菊花,篱笆边的“菊花”老去,无人照料,既写出了自己离家在外的真实情景,又抒发了自己隐居心情不复存在的忧伤。

“陶潜菊”之典故有渴望隐逸之心境却无淡泊洒脱之品格。

D.本诗用语委婉含蓄,尾联则是直接抒情,表达了常年客居在外,期盼开怀的情感。

16.①思念家乡的愁苦。

诗歌前四句写秋景,暗示诗人身在家外,从“未回”、“寄”、“老却”等词反映出诗人思念家乡之情。

②怀才不遇的感叹。

作者借用“袁绍杯”的典故,感叹自己遇到了严武,却无法实现自己的抱负。

③对亲友的怀念。

“剑门犹阻北人来”一句点明剑门关兵事阻断朋友回来,表达了作者对北去友人的怀念及亲友南来的期盼。

④只身漂泊的孤独(长期客居在外的痛苦无奈)。

颈联写作者雪岭独看落日,剑门阻隔无法通行,流露出漂泊的孤独、寂寞;尾联直抒胸臆,写出作者长期客居在外的痛苦无奈,以及对开怀喜悦心情的期盼。

诗歌大意:

秋天尽了,向东远行的我还没有回到少城,茅屋也无人看管,只能寄留在少城的那个角落里。

家里篱笆边的菊花可能已经枯萎了,我在这里也是徒白遇到赏识我的严武。

在雪岭,我独自一个人看西天的落日,剑门关兵事紧急,仍然阻隔北方的朋友归来。

万里漂泊,常年客居他乡呀,什么时候我的心怀才能真正舒展开呢?

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小题。

(15分)

17.D.语言朴素,明澈,也没有运用高超的写作技巧。

18.真实再现了吐迪家族十三代近乎一样的打铁生活;象征了以顺从、屈服、乐天安命为主要特征的库车人的民族性格。

19.以铁匠铺打镰刀为代表的传统手工业和传统生活方式可能会过时,被人淡忘;但其对世界、人生的理解与认识,却会代代相传,永远不会消失。

对随着时代发展、以打铁为代表的老手艺、老行当将不可避免消失的清醒认识,暗含着作者对传统老手艺将不复存在的悲凉之感。

七、

20.C      

21.A      

22.C

【解析】20.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此类试题解答时,需要注意病句的常见类型。

命题这一段文字中选择一个句子,将其修改有病句,然后在题中列出四种修改情形,要求选出修改最恰当的一种。

此题题型新颖,但是,只是在词语搭配这个考点上设置陷阱,难度不大。

C项,论述应先具体再抽象,根据原文语境,应先叙述守住“秘方”,再叙述守住“传统”。

“秘方”所在分句的顺序应该是“代代相传的独特工艺秘方”。

故选C。

21.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重点考查语言的连贯能力。

此类试题解答时,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根据上下文意进行推断。

命题者在题干所给文段中挖掉一句话,然后设计四个内容差不多、但句式各异的句子,选出最恰当的一项。

选项都有一定的干扰性,难度适中。

A项,承接上文的主语“老字号”,强调陈述主体。

B项和D项都将陈述对象弱化,把句子改换成了存现句式,削弱了句子表达的语气。

C项因果关系混乱。

故选A。

22.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成语的正确运用。

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

仔细审查该词语的语言环境;注意对近义成语的分析辨别。

每况愈下:

多表形势、境况越来越坏。

中性词,多含无奈、不满意味。

江河日下:

多指国势、事物发展的没落。

感情色彩和语义较重。

结合“红极一时”分析,用“每况愈下”。

闻名遐迩:

远近闻名。

好整以暇:

既严整有序又从容不迫的样子。

语境强调曾经云南白药的出名,用“闻名遐迩”。

脱胎换骨:

比喻通过教育,思想得到彻底改造。

浴火重生:

经历烈火的煎熬和痛苦的考验,获得重生,并在重生中得到升华。

结合“把白药加入创可贴,云南白药以止血、镇痛、消炎、愈创的优势收复被邦迪占领的阵地”分析,用“浴火重生”。

平分秋色:

比喻双方各得一半,不分高低。

各有千秋:

各有各的存在价值。

比喻各有各的长处,各有各的特色。

结合“迅速与国外品牌”分析,用“平分秋色”。

故选C。

 

【参考译文1】

孟子在子思门下接受学业,明通义理后,在诸侯间游说,他所讲的都被认为迂腐高远不切实际,但他始终不委曲求全,屈缩一尺以便伸展八尺。

他曾经在齐国做官,做到卿这一职位,后来不被重用。

孟子离开齐国,尹士说:

“不知道齐王不能成为商汤、周武王那样的君主,这是不明智;知道齐王不可能,然而还是到齐国来,那就是为谋求利禄。

不远千里地来见齐王,因为不受齐王赏识所以离开,但却在昼邑住了三夜后才走,这是多么迟缓啊?

”孟子说:

“那尹士怎么会懂得我(的想法)呢!

千里迢迢来见齐王,这是我自己愿意的;不受齐王赏识而离开,难道是我愿意的吗!

我是不得已啊。

我住了三夜才离开昼邑,在我心里还认为是太快了,(我心想)齐王或许会改变态度,齐王如果改变了态度,那一定会让我回去。

(等到)离开了昼邑,齐王没有(派人)追我回去,我这才有了要回去的强烈想法。

鲁平公准备好车马,将要去会见孟子,他所宠幸的近臣臧仓说:

“这为的是什么呢,您为何要先屈驾去拜访一个普通人呢?

难道认为他有贤德吗?

”乐正子(对孟子)说:

“我告诉过国君,他打算来见您的,宠臣中有个叫臧仓的阻止他,所以国君最终没有来。

”孟子说:

“要办一件事,可能有人会促使它办成;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