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36 ,大小:35.13KB ,
资源ID:10304706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030470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人教版八九年级物理分章节目标汇总.docx)为本站会员(b****1)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人教版八九年级物理分章节目标汇总.docx

1、人教版八九年级物理分章节目标汇总声现象 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知道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知道声速在固体中最大、气体中最小。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和“真空罩中的闹钟”的实验,锻炼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研究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注意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善于交流和合作的意识。二、教学重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声音产生的原理和声音的传

2、播需要介质三、教学难点: 本节课的难点是引导学生观察、探究声音传播的条件以及解释生活中的声传播现象。四、教学方法:学生体验,学生总结交流,教师引导点播五、教具准备: 真空铃实验装置、鼓、锣、音叉、共振音叉、悬挂有乒乓球的铁架台。我们怎样听到声音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人耳的构造。2、知道声音在人耳的传播过程。3、了解“双耳效应”,能分析一些有关的声现。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挂图和课堂师生小游戏让学生了解人耳构造并知道人耳是怎样感知声音的,让学生知道保护好人耳的重要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课堂的师生互动小游戏让让学生知道人耳的重要性,珍爱健康,同时也要关心他人,特别是聋哑人等。重点:1、人耳怎样听

3、到声音的?难点:2、设计探究的实验,清楚双耳效应。教学准备:音叉、小槌、挂图等。三声音的特性知识与技能了解声音的特性,知道乐音的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不同发声体发出乐音的音色不同。过程与方法通过做音调与频率有关的实验和响度与振幅有关的实验,进一步了解学习用科学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学习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简单的科学规律,尝试应用已知的科学规律去解释具体问题;培养合作学习的能力,初步的评估和听取反馈意见的意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乐与探索自然现象和身边物理道理,乐与参与观察、实验、探究活动。有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欲望,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体会现实世界物体的发声是丰富多彩

4、的,更加热爱世界热爱科学。噪声的危害和控制1、 知道什么叫噪声。2、 了解噪声的来源和危害。3、 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光的传播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了解光源,知道光源大致分为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两类。1理解光沿直线传播及其应用。2了解先在真空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c3108ms。二、过程与方法1观察光在空气中和水中传播的实验现象,了解实验是研究物理问题的重要方法。2阅读“科学世界我们看到了古老的光”的内容,了解光可以反映宇宙的信息,感悟宇宙之宏大。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等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2通过亲身的体验和感悟

5、,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为后继学习打基础。3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乐于参与物理学习活动。光的反射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 了解光在一些物体表面可以发生反射。 认识光反射的规律,了解法线、入射角和反射角的概念。 会根据光的反射定律画出光路图。 理解反射现象中光路的可逆性。 了解什么是镜面反射,什么是漫反射。2、过程和方法 通过实验,观察光的反射现象。 体验和感悟我们是如何看见不发光的物体的。 经历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用实验的方法获得反射光线、入射光线跟法线位置的关系,测量反射光线与法线、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总结探究的结论,获得比较全面探究活动的体验。 通过观察,理

6、解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主要差异。3、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密切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用辨证的观点来看待事物,提高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的意识。【重点和难点】重点:光的反射定律的探究过程及对内容的理解为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所以,“三线共面”是一个难点。漫反射与镜面反射的区别,以及漫反射依然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教具与学具】教具:手电筒、电子激光器、平面镜、白纸、两块纸板组成的光屏、多媒体课件学具:光具盒、量角器、铅笔、直尺、2-4光的折射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光在不同的介质会发生折射。知道光的折射在生活中的一些实例。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分

7、析实际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尊重自然的情感。激发学生勇于探索自然的热情。重点难点知道光在不同介质中会发生折射平面镜成像【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1)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2)了解平面镜成虚像,了解虚像是怎样形成的。(3)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2过程与方法(1)经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学习对实验过程中信息的记录。(2)观察实验现象,感知虚像的含意。3情感、态度、价值观(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中领略物理现象的美妙与和谐,获得“发现”成功的喜悦。(2)认真记录实验信息,得出结论,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教学器材】每个实验小组同样大小(长短、粗细)的蜡烛

8、支、平面镜一面、平板玻璃一块、火柴、支架、细线、刻度尺、白纸、电脑等多媒体设备。透镜教案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能 (1)了解什么是凸透镜,什么是凹透镜,了解透镜的焦点、焦距。 (2)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 (3)通过实验观察得出凸透镜对光线起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2过称与方法(1)在讲解透镜类型,表示方法,透镜作用的过程中运用了情景互动,实验,分组实验,图示等物理方法。(2)通过观察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的室验,训练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和概括,归纳能力,学会注意观察事物的本質特征3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情景互动因引入,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兴趣。(2)分组实验可

9、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透镜对光线的作用教学难点:如何用所学的透镜知识画图教学用具:凹凸面镜、放大镜、近视镜、透镜一组、光源、刻度尺、白纸板等生活中的透镜(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2.知道实像与虚像及它们本质区别。(二)过程与方法1.经历制作模型照相机的过程,了解照相机的成像原理;2.能简单描述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主要特征。(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模拟照相机的制作和使用,获得成功的愉悦;2.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3.初步建立将科学技术应用于实际的意识。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一、教学目标(一)知识

10、与技能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二)过程与方法1、能在探究活动中,初步获得探究学习的一般程序和方法。2、通过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过程,体验科学探究的主要过程与方法。3、学习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学习从物理现象中总结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乐于参与观察、实验、制作等科学实践。2、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勇于探究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规律。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和认识。2、组织指导学生完成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难点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三、教学方法分析引导、实验探究四

11、、教学用具光具座,凸透镜、蜡烛、火柴、多媒体眼睛和眼镜1. 知识与技能:了解照相机的原理,知道眼睛看见物体的过程。了解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知道眼镜是怎样矫正视力的。2. 过程与方法通过照相机与眼睛的结构对比,了解眼睛看物体的机理。通过动手实验,了解近视眼以及远视眼的矫正原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鼓励学生自己查找资料,自主学习,培养自学的能力通过探究,使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体验成功的喜悦通过学习,学生能自觉保护视力,注意用眼卫生,培养眼保健意识。教学准备:教师用:光具座,蜡烛,火柴,焦距不同

12、的凸透镜2个,凹透镜1个,光屏1个,近视眼镜一架,挂图1幅,眼球模型1个,实物投影仪、视频、自制PPT 学生用:光具座,蜡烛,焦距不同的凸透镜2个,凹透镜1个,光屏1个。第五节 显微镜和望远镜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基本结构.二、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引导学生发散思维.2.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三、德育目标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于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的影响.教学重点知道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基本结构.教学难点利用两组凸透镜成像规律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原理.教学用具投影仪、投影片、显微镜、望远镜、放大镜、挂图、火柴盒、无色透明塑料膜、水、烧杯、滴管、装片(植物).温度计一、三维目标知

13、识与技能1知道温度的概念,能说出生活和自然环境中常见得温度值。能用温度术语描述生活中的“热”现象。2了解体温计的工作原理,熟悉使用温度计的过程,掌握它的使用方法,并学会摄氏温度的读法和写法。3知道温度的常用单位和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过程与方法养成使用仪器和探究其物理原理的好习惯,体验学会使用一种新仪器的愉悦心情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探究,使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2体会对温度进行准确测量的必要性,养成采集准确数据的好习惯。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4鼓励学生自己查找资料,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二、教学重、难点温度计的使用三、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讲授法、讨论法、启发式教学法、阅读法

14、。四、教学器材演示实验器材:各种温度计(各1支)、各种温度计挂图(各1副)、演示温度计(1支)、烧杯(3只),分别盛冷水、温水、开水。学生实验:烧杯(2只)盛半杯冷水,一杯热水、温度计(各1只)辅助教学资源:多媒体或小黑板。熔化和凝固【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1)理解气态、液态和固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形态。 (2)了解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 (3)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4)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感知发生状态变化的条件。 (2)了解有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是区别晶体和非晶体的一种方法。 (3

15、)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了解图象是一种比较直观的表示物理量变化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关心,产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的情感。【教学重点】 观察固体的熔化现象【教学难点】 固体熔化时吸热而温度不变【教学用具】学生实验,二人一组。每组配备酒精灯、铁架台、石棉网、温度计、火柴、坐标纸。A组同学另配备烧杯和冰块,B组同学另配备易拉罐和松香。汽化和液化(第1课时-汽化)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蒸发和沸腾通称为汽化现象,汽化时要吸热 2、知道蒸发现象、蒸发过程吸热3、知道沸腾现象,能描述水沸腾前后的情景4、探究水沸腾的条件与特点(二)过程与方法1、经历科学实验的基

16、本过程,培养学生设计实验,通过实验分析概括物理规律2、了解图像是一种比较直观的表示物理量变化的方法,会画水的沸腾图像(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学习,学生能体会到物理实验的魅力2、通过对坎儿井的了解,激发民族自豪感3、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过程中,感受到团结协作的重要性,意识到要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心理品质教学重点:蒸发和沸腾教学难点:蒸发和沸腾的特点教学用具:酒精、棉球、温度计、烧杯、试管、纸锅、课件、投影片、秒表、火柴、铁架台、石棉网、三芯酒精灯若干个升华和凝华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 2.知道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 3.知道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二、能力目标

17、1.通过观察了解升华和凝华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通过识别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德育目标1.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关心环境,乐于探索勇于实践的精神.2.通过做碘的升华和凝华实验,培养学生欣赏色彩美的能力.教学重点通过碘的升华和凝华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通过日常生活中实例的解释,培养学生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通过识别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方法观察法、讨论法.教学用具试管、铁架台、石棉网、酒精灯、碘、樟脑丸、茶丸、挂图、烧杯、热水 电荷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识与技能认识摩擦起电

18、现象,了解电荷的种类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了解验电器的原理及其作用,了解电荷量及其单位。了解原子结构,认识元电荷、自由电子和电荷的移动。过程与方法:在认识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的过程中,感受人们所用的推理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注意观察静电实验现象,对电荷种类的探究产生兴趣,能主动利用简易器材动手做静电小实验。重点认识摩擦起电现象,了解电荷的种类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验电器的原理及其作用难点从实验现象推理得出自然界中只存在两种电荷。原子结构教具玻璃棒、丝绸、橡胶棒、毛皮、旋转支架、验电器、 纸屑和泡沫、塑料尺、圆珠笔杆、梳子、塑料字画、金属杆、塑料杆、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等电流和电路教学目标知识

19、与技能1、能说出电路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能记住并会画一些常用元件电路中的符号,会读、会画简单的电路图。2、能辨别通路、开路、短路,并说出短路的危害。3、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电路中电源和用电器的作用。过程与方法1、经历连接简单电路的过程,通过活动认识短路并了解短路的危害。2、经历从观察现象到提出问题的过程,体会电路图的规范画法。 情感态度及价值观1、体会到物理与生活和生产密切相关,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2、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使学生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体验战胜困难、解决物理问题的喜悦。重点记住常见的电路元件符号,会画简单的电路图难点短路及其危害关键学生亲手连接

20、一个正确的电路教具短路演示器、电路板,灯泡,灯座,开关及导线3、串联和并联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 知道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连接的特点 会画简单的串联和并联电路图 会连接简单的串联和并联电路2、过程与方法 在动手实验、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分析归纳串、并联电路在结构、开关作用、用电器间关系等方面各自的特点,从而学习识别串、并联电路的方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说出生产、生活中采用简单串联、并联电路的实例,发展观察能力 能联系生活中的串联、并联电路,体会科学技术对于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的影响教学重点: 知道串联、并联电路的区别 会画简单的串联、并联电路及连接实物图 会识别简单的串联、并联电路图难点: 在动

21、手实验、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并联电路的连接以及分析归纳并联电路在结构、开关作用、用电器间关系等方面的特点是难点电流的强弱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知道电流是有强弱的.2.知道电流的单位是安培,比安培小的单位还有毫安和微安.3.知道电流表的使用方法.4.能正确读出在电流表的示数.二、能力目标1.通过用电流的效应来研究电流的强弱,提高学生用间接研究问题的方法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通过连接电路的实验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3.通过电流表的读数,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准确读数的技能.重点正确使用电流表,并能准确读数.难点指导学生正确连接电路,正确使用电流表.德育目标1.通过学生连接电路的实验活动,培

22、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2.在学生对电流表读数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教学方法与教具教学方法演示实验法、讨论法、观察法、点拨法.教学用具电池、开关、导线、小灯泡、电路示教板.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探究串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训练连接电路和使用电流表的技能;2切身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领会科学研究的方法;3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协作精神。【教学重点与难点】学生自主设计方案,并且在正确连接电路和使用电流表的基础上进行实验并能通过交流、总结、反思得出初步结论这几个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教具准备】实验仪器:小灯泡多只(不同规格)、电键、电源、导线、开关、电流表、实物

23、展示台、多媒体等等。课题6.1、电压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初步认识电压,知道电压的作用,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知道电压的单位:伏、千伏、毫伏。会连接电压表,会读电压表。2、过程和方法通过观察小灯泡亮度的变化,获得电路中电流的强弱的信息。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学生正确使用电压表技能的训练,使学生会阅读说明书,并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工作作风。重、难点:会使用电压表,会读数。能正确知道电压的含义及作用。教学器材:小灯泡、开关、电源、导线、电压表宇宙与微观世界教学目标与重难点知识和技能1.了解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2.了解固体、液体、气体的微观模型;3.了解纳米科学技术。过程和方

24、法了解人类认识微观结构的过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由人类认识微观和宇宙的过程,体会人类的探索在不断地深入,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质量教学目标与重难点知识和技能1、 了解质量的初步概念,知道质量单位,并能换算;2、 知道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3、 通过实际操作,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过程和方法在天平使用过程中,进一步体会使用测量工具的基本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天平操作使用的兴趣。密度教学目标与重难点知识和技能1.认识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成正比,且比值一定;2.知道密度的定义、公式和单位,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3.能联系实际运用密度公式进行人关计算。过程和方法在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关系中,引入

25、密度概念,体会利用比值不变来定义物理量的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生活中有运用密度知识的意识,通过了解密度知识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感受物理知识解决的价值。测量物质的密度教学目标与重难点知识和技能1.认识量筒,会使用量筒测量液体、固体的体积;2.进一步熟悉天平的使用,能熟练地用天平和量筒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过程和方法在探究固体和液体密度的过程中,学习间接测算物理量的方法,体会测量体积的等量替代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测量密度的过程中,有主动操作的意识,熟练使用天平,按规则操作,实事求是。密度与社会生活教学目标与重难点知识和技能知道密度与社会生活的联系,知道密度知识的应用 ; 正确理解密度是物质的

26、一种特性,能运用密度鉴别物质种类。过程和方法通过学习,知道温度对密度的影响,以及在生活、生产中的重要作用;学会 运用密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介绍密度知识的实际应用,让学生认识理论与实际之间的密切联系。第一节 运动的描述素质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机械运动的概念;(2)知道参照物的概念,知道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需要选定参照物;(3)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2、过程与方法(1) 体验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了;(2) 在观察现象、研究物体运动的相对性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归纳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建立辩证唯

27、物主义世界观。教学重点1、机械运动的概念2、研究物体运动的相对性教学难点1、参照物的概念2、认识物体运动的相对性3、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 运动的快慢素质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2、过程与方法体验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认识速度概念在实际中的意义。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科学与艺术结合所带来的美感。教学重点速度的物理意义及速度公式教学难点1、 建立速度的概念2、 “频闪摄影“研究物体运动的方法长度、时间及其测量 教学目标目标描述知识与技能1.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2.知道测量有误差,误

28、差和错误有区别过程与方法体验通过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计时间和长度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计量时间和长度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培养对科学技术的热爱重点使用适当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难点误差的产生。误差与错误的区别牛顿第一定律教案 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理解牛顿第一定律2. 知道惯性的概念,并能用惯性解释一些现象(二)过程与方法1. 了解人类探索力和运动关系的过程2. 在用伽利略斜面实验研究力和运动关系的过程中,学习理想实验这种科学研究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探索过程中,学习科学家的创造性思维品质和敢于质疑、坚持真理、不怕畏惧的献身精神。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牛顿第一定律2. 教学难点:力和运动关系的得出第一节 力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知道力的三要素,会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力2.知道力的作用效果3.知道弹簧测力计的原理,会用它测量力的大小二、重点难点:重点:(1)对力的理解(2)力的作用效果及力的三要素(3)弹簧测力计的正确使用方法难点;(1)力的示意图(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3)弹簧测力计原理弹力 弹簧测力计二、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1、知识与技能:a 、知道什么是弹力,弹力产生的条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