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九年级物理分章节目标汇总.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304706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35.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八九年级物理分章节目标汇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人教版八九年级物理分章节目标汇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人教版八九年级物理分章节目标汇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人教版八九年级物理分章节目标汇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人教版八九年级物理分章节目标汇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人教版八九年级物理分章节目标汇总.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6页
人教版八九年级物理分章节目标汇总.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6页
人教版八九年级物理分章节目标汇总.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6页
人教版八九年级物理分章节目标汇总.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6页
人教版八九年级物理分章节目标汇总.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6页
人教版八九年级物理分章节目标汇总.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6页
人教版八九年级物理分章节目标汇总.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6页
人教版八九年级物理分章节目标汇总.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6页
人教版八九年级物理分章节目标汇总.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6页
人教版八九年级物理分章节目标汇总.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6页
人教版八九年级物理分章节目标汇总.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6页
人教版八九年级物理分章节目标汇总.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6页
人教版八九年级物理分章节目标汇总.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6页
人教版八九年级物理分章节目标汇总.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6页
人教版八九年级物理分章节目标汇总.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6页
亲,该文档总共3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八九年级物理分章节目标汇总.docx

《人教版八九年级物理分章节目标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八九年级物理分章节目标汇总.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八九年级物理分章节目标汇总.docx

人教版八九年级物理分章节目标汇总

声现象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知道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知道声速在固体中最大、气体中最小。

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和“真空罩中的闹钟”的实验,锻炼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研究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注意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善于交流和合作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声音产生的原理和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三、教学难点:

本节课的难点是引导学生观察、探究声音传播的条件以及解释生活中的声传播现象。

四、教学方法:

学生体验,学生总结交流,教师引导点播

五、教具准备:

真空铃实验装置、鼓、锣、音叉、共振音叉、悬挂有乒乓球的铁架台。

《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人耳的构造。

2、知道声音在人耳的传播过程。

3、了解“双耳效应”,能分析一些有关的声现。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挂图和课堂师生小游戏让学生了解人耳构造并知道人耳是怎样感知声音的,让学生知道保护好人耳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课堂的师生互动小游戏让让学生知道人耳的重要性,珍爱健康,同时也要关心他人,特别是聋哑人等。

重点:

1、人耳怎样听到声音的?

难点:

2、设计探究的实验,清楚双耳效应。

教学准备:

音叉、小槌、挂图等。

三.声音的特性

知识与技能

了解声音的特性,知道乐音的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不同发声体发出乐音的音色不同。

过程与方法

通过做音调与频率有关的实验和响度与振幅有关的实验,进一步了解学习用科学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学习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简单的科学规律,尝试应用已知的科学规律去解释具体问题;培养合作学习的能力,初步的评估和听取反馈意见的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乐与探索自然现象和身边物理道理,乐与参与观察、实验、探究活动。

有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欲望,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体会

现实世界物体的发声是丰富多彩的,更加热爱世界热爱科学。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知道什么叫噪声。

2、了解噪声的来源和危害。

3、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

光的传播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了解光源,知道光源大致分为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两类。

  1.理解光沿直线传播及其应用。

  2.了解先在真空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c=3×108m/s。

  二、过程与方法

   1.观察光在空气中和水中传播的实验现象,了解实验是研究物理问题的重要方法。

   2.阅读“科学世界──我们看到了古老的光”的内容,了解光可以反映宇宙的信息,感悟宇宙之宏大。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等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亲身的体验和感悟,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为后继学习打基础。

   3.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乐于参与物理学习活动。

《光的反射》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了解光在一些物体表面可以发生反射。

♦认识光反射的规律,了解法线、入射角和反射角的概念。

♦会根据光的反射定律画出光路图。

♦理解反射现象中光路的可逆性。

♦了解什么是镜面反射,什么是漫反射。

2、过程和方法

♦通过实验,观察光的反射现象。

♦体验和感悟我们是如何看见不发光的物体的。

♦经历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用实验的方法获得反射光线、入射光线跟法线位置的关系,测量反射光线与法线、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总结探究的结论,获得比较全面探究活动的体验。

♦通过观察,理解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主要差异。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密切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用辨证的观点来看待事物,提高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的意识。

【重点和难点】

重点:

光的反射定律的探究过程及对内容的理解为本节课的重点。

难点:

所以,“三线共面”是一个难点。

               

漫反射与镜面反射的区别,以及漫反射依然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教具与学具】

教具:

手电筒、电子激光器、平面镜、白纸、两块纸板组成的光屏、多媒体课件

学具:

光具盒、量角器、铅笔、直尺、

2-4光的折射

 

 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光在不同的介质会发生折射。

知道光的折射在生活中的一些实例。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尊重自然的情感。

激发学生勇于探索自然的热情。

重点难点

知道光在不同介质中会发生折射

平面镜成像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1)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了解平面镜成虚像,了解虚像是怎样形成的。

  (3)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学习对实验过程中信息的记录。

  

(2)观察实验现象,感知虚像的含意。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中领略物理现象的美妙与和谐,获得“发现”成功的喜悦。

  

(2)认真记录实验信息,得出结论,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器材】

  每个实验小组同样大小(长短、粗细)的蜡烛2支、平面镜一面、平板玻璃一块、火柴、支架、细线、刻度尺、白纸、电脑等多媒体设备。

透镜教案

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什么是凸透镜,什么是凹透镜,了解透镜的焦点、焦距。

(2)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

(3)通过实验观察得出凸透镜对光线起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

2.过称与方法

(1)在讲解透镜类型,表示方法,透镜作用的过程中运用了情景互动,实验,分组实验,图示等物理方法。

(2)通过观察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的室验,训练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和概括,归纳能力,学会注意观察事物的本質特征.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情景互动因引入,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兴趣。

(2).分组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重点:

让学生了解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教学难点:

如何用所学的透镜知识画图

教学用具:

凹凸面镜、放大镜、近视镜、透镜一组、光源、刻度尺、白纸板等

《生活中的透镜》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知道实像与虚像及它们本质区别。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制作模型照相机的过程,了解照相机的成像原理;

2.能简单描述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主要特征。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模拟照相机的制作和使用,获得成功的愉悦;

2.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3.初步建立将科学技术应用于实际的意识。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

(二)过程与方法

1、能在探究活动中,初步获得探究学习的一般程序和方法。

2、通过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过程,体验科学探究的主要过程与方法。

3、学习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

学习从物理现象中总结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乐于参与观察、实验、制作等科学实践。

2、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勇于探究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规律。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1、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和认识。

2、组织指导学生完成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难点

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

三、教学方法

分析引导、实验探究

四、教学用具

光具座,凸透镜、蜡烛、火柴、多媒体

眼睛和眼镜

1.知识与技能:

了解照相机的原理,知道眼睛看见物体的过程。

了解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知道眼镜是怎样矫正视力的。

2.过程与方法

通过照相机与眼睛的结构对比,了解眼睛看物体的机理。

通过动手实验,了解近视眼以及远视眼的矫正原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鼓励学生自己查找资料,自主学习,培养自学的能力

通过探究,使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体验成功的喜悦

通过学习,学生能自觉保护视力,注意用眼卫生,培养眼保健意识。

教学准备:

教师用:

光具座,蜡烛,火柴,焦距不同的凸透镜2个,凹透镜1个,光屏1个,近视眼镜一架,挂图1幅,眼球模型1个,实物投影仪、视频、自制PPT

学生用:

光具座,蜡烛,焦距不同的凸透镜2个,凹透镜1个,光屏1个。

第五节显微镜和望远镜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基本结构.

二、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引导学生发散思维.

2.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

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于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点

知道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基本结构.

●教学难点

利用两组凸透镜成像规律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原理.

●教学用具

投影仪、投影片、显微镜、望远镜、放大镜、挂图、火柴盒、无色透明塑料膜、水、烧杯、滴管、装片(植物).

温度计

一、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温度的概念,能说出生活和自然环境中常见得温度值。

能用温度术语描述生活中的“热”现象。

2.了解体温计的工作原理,熟悉使用温度计的过程,掌握它的使用方法,并学会摄氏温度的读法和写法。

3.知道温度的常用单位和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

过程与方法

养成使用仪器和探究其物理原理的好习惯,体验学会使用一种新仪器的愉悦心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探究,使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2.体会对温度进行准确测量的必要性,养成采集准确数据的好习惯。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4.鼓励学生自己查找资料,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温度计的使用

三、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讲授法、讨论法、启发式教学法、阅读法。

四、教学器材

演示实验器材:

各种温度计(各1支)、各种温度计挂图(各1副)、演示温度计(1支)、烧杯(3只),分别盛冷水、温水、开水。

学生实验:

烧杯(2只)盛半杯冷水,一杯热水、温度计(各1只)辅助教学资源:

多媒体或小黑板。

《熔化和凝固》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气态、液态和固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形态。

(2)了解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

(3)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4)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感知发生状态变化的条件。

(2)了解有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是区别晶体和非晶体的一种方法。

(3)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了解图象是一种比较直观的表示物理量变化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关心,产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的情感。

【教学重点】

观察固体的熔化现象

【教学难点】

固体熔化时吸热而温度不变

【教学用具】

学生实验,二人一组。

每组配备酒精灯、铁架台、石棉网、温度计、火柴、坐标纸。

A组同学另配备烧杯和冰块,B组同学另配备易拉罐和松香。

汽化和液化(第1课时--汽化)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蒸发和沸腾通称为汽化现象,汽化时要吸热.

2、知道蒸发现象、蒸发过程吸热.

3、知道沸腾现象,能描述水沸腾前后的情景.

4、探究水沸腾的条件与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

1、 经历科学实验的基本过程,培养学生设计实验,通过实验分析概括物理规律.

2、了解图像是一种比较直观的表示物理量变化的方法,会画水的沸腾图像.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学习,学生能体会到物理实验的魅力.

2、通过对坎儿井的了解,激发民族自豪感.

3、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过程中,感受到团结协作的重要性,意识到要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心理品质.

教学重点:

蒸发和沸腾

教学难点:

蒸发和沸腾的特点

教学用具:

酒精、棉球、温度计、烧杯、试管、纸锅、课件、投影片、秒表、火柴、铁架台、石棉网、三芯酒精灯若干个

升华和凝华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

2.知道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

3.知道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二、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了解升华和凝华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通过识别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

1.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关心环境,乐于探索勇于实践的精神.

2.通过做碘的升华和凝华实验,培养学生欣赏色彩美的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碘的升华和凝华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通过日常生活中实例的解释,培养学生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通过识别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

观察法、讨论法.

●教学用具

试管、铁架台、石棉网、酒精灯、碘、樟脑丸、茶丸、挂图、烧杯、热水

电荷

知识与技能:

知识与技能①认识摩擦起电现象,了解电荷的种类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②了解验电器的原理及其作用,了解电荷量及其单位。

③了解原子结构,认识元电荷、自由电子和电荷的移动。

过程与方法:

在认识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的过程中,感受人们所用的推理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注意观察静电实验现象,对电荷种类的探究产生兴趣,能主动利用简易器材动手做静电小实验。

重点

认识摩擦起电现象,了解电荷的种类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验电器的原理及其作用

难点

从实验现象推理得出自然界中只存在两种电荷。

原子结构

教具

玻璃棒、丝绸、橡胶棒、毛皮、旋转支架、验电器、纸屑和泡沫、塑料尺、圆珠笔杆、梳子、塑料字画、金属杆、塑料杆、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等

《电流和电路》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说出电路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

能记住并会画一些常用元件电路中的符号,会读、会画简单的电路图。

2、能辨别通路、开路、短路,并说出短路的危害。

3、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电路中电源和用电器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1、经历连接简单电路的过程,通过活动认识短路并了解短路的危害。

2、经历从观察现象到提出问题的过程,体会电路图的规范画法。

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体会到物理与生活和生产密切相关,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2、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使学生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体验战胜困难、解决物理问题的喜悦。

重点

记住常见的电路元件符号,会画简单的电路图

难点

短路及其危害

关键

学生亲手连接一个正确的电路

教具

短路演示器、电路板,灯泡,灯座,开关及导线

§3、串联和并联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知道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连接的特点

●会画简单的串联和并联电路图

●会连接简单的串联和并联电路

2、过程与方法

●在动手实验、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分析归纳串、并联电路在结构、开关作用、用电器间关系等方面各自的特点,从而学习识别串、并联电路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说出生产、生活中采用简单串联、并联电路的实例,发展观察能力

●能联系生活中的串联、并联电路,体会科学技术对于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点:

●知道串联、并联电路的区别

●会画简单的串联、并联电路及连接实物图

●会识别简单的串联、并联电路图

难点:

●在动手实验、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并联电路的连接以及分析归纳并联电路在结构、开关作用、用电器间关系等方面的特点是难点

电流的强弱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知道电流是有强弱的.

2.知道电流的单位是安培,比安培小的单位还有毫安和微安.

3.知道电流表的使用方法.

4.能正确读出在电流表的示数.

二、能力目标

1.通过用电流的效应来研究电流的强弱,提高学生用间接研究问题的方法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通过连接电路的实验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3.通过电流表的读数,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准确读数的技能.

重点

正确使用电流表,并能准确读数.

难点

指导学生正确连接电路,正确使用电流表.

德育目标

1.通过学生连接电路的实验活动,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2.在学生对电流表读数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方法与教具

●教学方法

演示实验法、讨论法、观察法、点拨法.

●教学用具

电池、开关、导线、小灯泡、电路示教板.

《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探究串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训练连接电路和使用电流表的技能;

2.切身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领会科学研究的方法;

3.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协作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

学生自主设计方案,并且在正确连接电路和使用电流表的基础上进行实验并能通过交流、总结、反思得出初步结论这几个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教具准备】

实验仪器:

小灯泡多只(不同规格)、电键、电源、导线、开关、电流表、实物展示台、多媒体等等。

课题6.1、电压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初步认识电压,知道电压的作用,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知道电压的单位:

伏、千伏、毫伏。

会连接电压表,会读电压表。

2、过程和方法

通过观察小灯泡亮度的变化,获得电路中电流的强弱的信息。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学生正确使用电压表技能的训练,使学生会阅读说明书,并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工作作风。

重、难点:

会使用电压表,会读数。

能正确知道电压的含义及作用。

教学器材:

小灯泡、开关、电源、导线、电压表

宇宙与微观世界

知识

技能

1.了解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2.了解固体、液体、气体的微观模型;

3.了解纳米科学技术。

过程

方法

了解人类认识微观结构的过程。

情感

态度

价值观

由人类认识微观和宇宙的过程,体会人类的探索在不断地深入,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

.质量

知识

技能

1、了解质量的初步概念,知道质量单位,并能换算;

2、知道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

3、通过实际操作,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

过程

方法

在天平使用过程中,进一步体会使用测量工具的基本方法。

情感

态度

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天平操作使用的兴趣。

密度

知识

技能

1.认识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成正比,且比值一定;

2.知道密度的定义、公式和单位,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

3.能联系实际运用密度公式进行人关计算。

过程

方法

在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关系中,引入密度概念,体会利用比值不变来定义物理量的方法。

情感

态度

价值观

在生活中有运用密度知识的意识,通过了解密度知识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感受物理知识解决的价值。

测量物质的密度

知识

技能

1.认识量筒,会使用量筒测量液体、固体的体积;

2.进一步熟悉天平的使用,能熟练地用天平和量筒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过程

方法

在探究固体和液体密度的过程中,学习间接测算物理量的方法,体会测量体积的等量替代法。

情感

态度

价值观

在测量密度的过程中,有主动操作的意识,熟练使用天平,按规则操作,实事求是。

密度与社会生活

知识

技能

知道密度与社会生活的联系,知道密度知识的应用;

正确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能运用密度鉴别物质种类。

过程

方法

通过学习,知道温度对密度的影响,以及在生活、生产中的重要

作用;学会运用密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情感

态度

价值观

通过介绍密度知识的实际应用,让学生认识理论与实际之间的密切联系。

第一节运动的描述

素质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机械运动的概念;

(2)知道参照物的概念,知道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需要选定参照物;

(3)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2、过程与方法

(1)体验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了;

(2)在观察现象、研究物体运动的相对性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归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建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教学重点

1、机械运动的概念

2、研究物体运动的相对性

教学难点

1、参照物的概念

2、认识物体运动的相对性

3、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

运动的快慢

素质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

体验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认识速度概念在实际中的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科学与艺术结合所带来的美感。

教学重点

速度的物理意义及速度公式

教学难点

1、建立速度的概念

2、“频闪摄影“研究物体运动的方法

长度、时间及其测量

教学目标

目标描述

知识与技能

1.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

2.知道测量有误差,误差和错误有区别

过程与方法

体验通过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计时间和长度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计量时间和长度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培养对科学技术的热爱

重点

使用适当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

难点

误差的产生。

误差与错误的区别

牛顿第一定律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牛顿第一定律

2.知道惯性的概念,并能用惯性解释一些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

1.了解人类探索力和运动关系的过程

2.在用伽利略斜面实验研究力和运动关系的过程中,学习理想实验这种科学研究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探索过程中,学习科学家的创造性思维品质和敢于质疑、坚持真理、不怕畏惧的献身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

牛顿第一定律

2.教学难点:

力和运动关系的得出

第一节《力》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知道力的三要素,会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力.

2.知道力的作用效果

3.知道弹簧测力计的原理,会用它测量力的大小.

二、重点难点:

重点:

(1)对力的理解.

(2)力的作用效果及力的三要素.(3)弹簧测力计的正确使用方法.

难点;

(1)力的示意图.

(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3)弹簧测力计原理.

弹力弹簧测力计

二、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

1、知识与技能:

a、知道什么是弹力,弹力产生的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