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2 ,大小:24.19KB ,
资源ID:10443283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044328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学校常见传染病防控工作doc.docx)为本站会员(b****3)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学校常见传染病防控工作doc.docx

1、学校常见传染病防控工作doc学校常见传染病防控工作卫生防疫站流行病科一、法定管理的传染病病种及疫情报告要求(一)法定管理的传染病病种2004年8月28日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传染病共计37种,根据传染病流行和危害程度,卫生部在2008年、2009年分别将手足口病、甲型H1N1流感纳入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丙类和乙类传染病管理。目前,法定管理的传染共三类39种。甲类传染病:(2种)鼠疫、霍乱。 乙类传染病:(26种)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

2、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丙类传染病:(11种)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其它传染病-水痘,在河北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方案规定进行报告。(二)疫情报告要求,根据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规定: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疫情报告人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人或疑似病

3、人时,或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应于2小时内将传染病报告卡通过网络报告;未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小时内以最快的通讯方式(电话、传真)向当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并于2小时内寄送出传染病报告卡。对其他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规定报告的传染病病原携带者在诊断后,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4小时内进行网络报告;未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4小时内寄送出传染病报告卡。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收到无网络直报条件责任报告单位报送的传染病报告卡后,应于2小时内通过网络直报。二、学校常见传染病(一)学校常见传染病种类及预防措施呼吸道传染病:主要有麻疹、风疹、流行腮腺炎、

4、流感、甲型H1N1流感、百日咳、猩红热、流脑、肺结核、水痘等。主要预防措施:保持良好的个人及环境卫生。勤洗手,使用肥皂或洗手液并用流动水洗手,不用污浊的毛巾擦手,双手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如打喷嚏后)应立即洗手。打喷嚏或咳嗽时应用手帕或纸巾掩住口鼻,避免飞沫污染他人。患者在家或外出时佩戴口罩,以免传染他人。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休息,避免过度疲劳。学校教室,宿舍等人员集中的场所每天应开窗通风数次,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在呼吸道传染病高发期,尽量不到人多拥挤,空气污浊的场所;必须去时,最好戴口罩。在呼吸道传染病流行季节前接种相应疫苗,增强自身特异性免疫力。消化道传染病:主要有手足口病、病毒性肝炎(甲

5、肝、戊肝)、细菌性痢疾、伤寒副伤寒等。主要预防措施:(1)加强对粪便、垃圾和污水的卫生管理,消灭苍蝇,蟑螂等害虫。(2) 讲究个人卫生。饭前便后要洗手,工作结束或是外出归来后也应及时洗手。洗手时应使用流动水和肥皂,不要多人共用一盆水。接触病人后要消毒洗手。(3) 注意饮食卫生。不喝生水,不食生海产品, 不吃腐烂变质食物,生吃蔬菜、瓜果一定要洗净,剩饭、剩菜要煮后再吃,食具要经常消毒。不饮用“四无”食品饮料,即:无生产厂家、无商标、无生产日期、无保质期的产品。不在无卫生许可证的马路摊贩处购买熟食。 (4)多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同时,接种相应的疫苗,增强自身特异性免疫力。(二)学校常见传染病防

6、控(见附表)三、学校、托幼机构传染病防控工作职责2006年4月6日卫生部会同教育部制定了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规范(试行),规范要求:学校校长和托幼机构主要领导是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的第一责任人。作为第一责任人,学校校长要高度重视学校卫生工作,把传染病防治工作、健康教育工作纳入年度工作计划。建立健全学校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工作会议。建立健全学校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现、收集要、汇总与报告管理工作制度、建立健全学校各种传染病防控工作制度和预案,明确岗位职责,并认真落实。协助疾控机构对学校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调查处理,接受教育部门对传染病疫

7、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督促、检查。(一)各学校要配备一员专职或兼职人员(学校疫情报告人)负责学校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工作。学校疫情报告人工作职责:在校长的领导下,具体负责本单位传染病疫情和疑似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工作;协助本单位建立、健全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发现及报告相关工作制度及工作流程;定期对全校(托幼机构)学生的出勤、健康情况进行巡查; 负责指导全校(托幼机构)学生的晨检工作。(二)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监测 学校和托幼机构应当建立学生晨检、因病缺勤病因追查与登记制度。学校和托幼机构的老师发现学生有传染病早期症状、疑似传染病病人以及因病缺勤等情况时

8、,应及时报告给学校疫情报告人。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及时进行排查,并将排查情况记录在学生因病缺勤、传染病早期症状、疑似传染病病人患病及病因排查结果登记日志(附表2)上。 晨检:中小学、幼儿园要坚持晨检制度并保持经常化,在传染病高发季节,还要增加午检。晨检要在学校疫情报告人的指导下进行,由班主任或班级卫生员对早晨到校的每个学生进行观察、询问,了解学生出勤、健康状况。发现学生有传染病早期症状(如发热、皮疹、腹泻、呕吐、黄疸等)以及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应当及时告知学校疫情报告人,学校疫情报告人要进行进一步排查,对于年幼的学生应及时通知家长陪同前往就医。以确保做到对传染病病人的早发现、早报告。因病缺勤:班主任

9、应当密切关注本班学生的出勤情况,对于因病缺勤的学生,应当了解学生的患病情况和可能的病因,如有怀疑,要及时报告给学校疫情报告人。学校疫情报告人接到报告后应及时追查学生的患病情况和可能的病因,以做到对传染病病人的早发现。(三)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 报告内容及时限 在同一宿舍或者同一班级,天内有例或者连续天内有多个学生(例以上)患病,并有相似症状(如发热、皮疹、腹泻、呕吐、黄疸等)或者共同用餐、饮水史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在24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 当学校和托幼机构发现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立即报出相关信息。个别学生出现不明原因的高热、呼吸急促或剧烈呕吐、腹泻等症状时,学校疫情报

10、告人应当在2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 学校发生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或者其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在2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 报告方式 当出现符合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规范(试行)规定的报告情况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以最方便的通讯方式向霸州市卫生防疫站(各乡镇向所在乡镇卫生院防保站)报告。同时向教育局文体办(各乡乡镇向所在乡镇文教室报告)报告。(四)储备常用的消毒器械和消毒药品学校要做好常用的消毒器械和消毒药品储备工作,做好日常消毒和发生传染病的班级、宿舍等相关环境消毒工作,并有记录。(五)做好入托、入学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入托、入学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及其补种工作是确保儿

11、童入学前完成免疫规划疫苗接种,建立有效免疫屏障预防和控制疫苗针对性疾病,维护正常教学秩序的重要措施。(六)学校、托幼机构传染病防控工作职责要点(1)传染病防治工作纳入年度工作计划。(2)健康教育纳入年度教学计划,对学生进行健康知识和传染病预防知识的宣传。(3)制定学校传染病突发事件应急预案。(4)建立健全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有报告记录。(5)建立中小学校、幼儿园晨检制度和学生因病缺勤与病因追查登记制度,有记录。(6)建立新生入学、入托预防接种证查验制度,有查验登记,漏种或无证学生要及时补种、补证。(7)建立学生传染病病愈返校复课医学证明查验制度,有记录。(8)建立消毒制度,做好日常消毒和发生传

12、染病的班级、宿舍等相关环境的消毒,并有记录。附表1 学校常见传染病防控知识病名病原体传染源传播途径潜伏期主要症状传染期隔离期接触者观察期主要防疫措施麻疹麻疹病毒不耐热,对紫外线及一般消毒剂敏感,日光照射下或流通空气中20分钟可失去活性。能耐干燥和冷冻在0下要保持一个月。病人经空气飞沫传播6-18天平均10天一般在接触病人后经10开始发病。病程可两周左右。以发热、咳嗽、流涕、眼结膜充血、口腔粘膜疹及全身斑丘疹为临床特征,发热39-40,发热第4天出疹,出疹的顺序为耳后发际、颈部、前额、由上而下遍及全身,最后四肢。皮疹大小不等,直径2-4毫米淡红色斑丘疹。2-5天内出透。常可并发肺炎、脑炎而危及婴

13、幼儿生命。 出疹前后各5天出疹后5天,合并肺炎后者可延长到疹后10天自接触日起21天,曾经接受被动免疫者应延长隔离到28天。隔离治疗病人。室内经常开窗通风。托幼机构发生病人后接触者医学观察21天。麻疹疫苗接种率低者,可作应急接种。教室、宿舍进行消毒处理。预防知识宣传。风疹风疹病毒外界生活力较弱,对紫外线敏感、加热56、30分钟可灭活。干燥冰冻下可保存9个月。病人、无症状病携带者经空气飞沫传播1421天平均18天主要表现为低热、畏寒、头痛、流涕、上呼吸道炎症、耳后及枕部淋巴结肿大,发热当天全身可见以四肢为主的分布均匀的淡红色圆形或卵形点状充血性,24小时可遍布全身,痒感不明显,一般皮疹二至三天开

14、始从上到下陆续消退,退疹后不留痕迹,病程一般三天左右。出疹前7天至出疹后5天出疹后5天隔离治疗风疹病人至出疹后5天。预防接种风疹疫苗。教室、宿舍进行消毒处理。预防知识宣传。流行性腮腺炎腮腺炎病毒一般室温中2-3天传染性消失,紫外线照射可迅速灭活,55-60 10-12分钟可灭活。对低温有相当抵抗力。4时活力可保持2个月。病人和隐性感染者经空气飞沫传播1425天平均18天发热及腮腺非化脓性肿大,咀嚼时疼痛。发热可达3839以上。12天后腮腺开始肿胀。主要并发症有腮腺炎脑炎、睾丸炎、胰腺炎等。潜伏期末在疾病的前驱期至急性期,整个过程(腮腺肿大前7天至腮腺肿大后9天)都有传染性。腮腺消肿后一周(约为

15、3周左右)21天1 隔离治疗病人。教室、宿舍进行消毒处理。密切接触者预防服药。预防接种流行性腮腺炎疫苗。预防知识宣传。流感流感病毒抵抗力较弱,对阳光、高温、酸、酚较敏感,对干燥、低温的耐受力较强。病人经空气传播数小时至4天一般1-2天发烧、畏寒、头痛、全身酸病、头晕、乏力、眼结膜充血、及呼吸道症状(鼻堵、流涕、喷嚏咳嗽、咽痛)从潜伏期至退烧为止退烧后24小时自觉症状消失4天1 隔离治疗病人。2 室内要经常开窗通风。3 预防接种流感疫苗。4 密切接触者可服用预防药物。5 预防知识宣传。甲型H1N1流感甲型H1N1流感病毒病毒对乙醇、碘伏、碘酊等常用消毒剂敏感;对热敏感,56条件下30分钟可灭活。

16、病人和无症状感染者呼吸道飞沫传播,接触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等也可传播。1-7天多为1-3天发热、咽痛、流涕、鼻塞、咳嗽、咯痰、头痛、全身酸痛、乏力。部分病例出现呕吐和/或腹泻。体征主要包括咽部充血和扁桃体肿大。出现症状前1天,至发病后7天。7天或症状消失后24小时(最长者为准)7天隔离治疗病人。接触者进行居家医学观察。教室、宿舍等进行终末消毒。预防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预防知识宣传。猩红热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对外环境抵抗力较强,在痰液中干燥后,能生存数周冷冻干燥可保存数月到数年而不丧失致病力。6030分钟即可被杀死。链球菌感染的人和病原携带者主要经呼吸道空气飞沫传播112天一般25天发烧、嗓子痛,

17、头痛恶心咽红、杨梅舌、全身弥漫性鲜红色充血性皮疹、疹退后脱屑。病前24小时至疾病高峰时期性最强,皮肤脱屑无传染性,恢复期、健康人亦可带菌自发病日起不少于7天。咽试子培养23次阴性可解除隔离,咽试子阳性有并发症者可隔离14天。7天隔离病人、病人周围咽峡炎、扁桃腺炎患者按猩红热治疗。室内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新鲜。发生猩红热后可进行空气消毒。接触者服预防药物托幼机构发生病人后,接触者要医学观察7天,食具、玩具进行消毒。预防知识宣传流脑脑膜炎双球菌对外界抵抗力弱、对寒冷、干燥、湿热均较敏感,室温中3小时死亡,55不到场分钟即可破坏,对常用的消毒剂也很敏感。病人及带菌者经呼吸道空气飞沫传播27天一般2

18、3天发烧、剧烈头痛、喷射性呕吐、皮肤有出血点、有时伴腿痛、腹痛、甚至嗜睡、昏迷(婴幼儿常有两眼凝视,前囱门隆起)。潜伏期末即有传染性;伴有脑膜炎变的病人,传染期持续67周;鼻咽炎病人46周。症状消失后3天,但自发病日起不得少于7天。7天病人隔离治疗接触者医学观察7天。接触者服预防药物,发现上感样症状病人,按轻轻型流脑处理。室内经常开窗通风, 保持空气新鲜。预防知识宣传。6 预防接种流脑疫苗。水痘水痘病毒病人经呼吸道飞沫传播1021天平均14天发热、全身不适、于数小时至1-2日内迅速出现皮疹。以四肢为多,丘疹水泡结痂同时存在。从疾病开始至皮痂脱落前均有传染性。隔离至全部疱疹干燥结痂为止,应自发病

19、起不少于2周21天隔离治疗病人。室内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新鲜。托幼机构进行紫外线消毒。接种水痘疫苗。预防知识宣传。手足口病肠道病毒71型(EV71);柯萨奇病毒A16型(CoxA16);埃可病毒。肠道病毒适合在湿、热的环境下生存与传播,75%酒精和5%来苏不能将其灭活,对紫外线和干燥敏感,各种氧化剂(高锰酸钾、漂白粉等)、甲醛、碘酒以及5630分钟可以灭活病毒。病人和隐性感染者消化道粪口途径传播、也可经呼吸道传播;接触患者口鼻分泌物疱疹液及被污染的手传播。210天平均35天急性起病,发热,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疱疹,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疱疹周围可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可伴有咳嗽、流涕

20、、食欲不振等症状。部分病例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发病后7天传染性最强管理时限为自患儿被发现起至症状消失后1周。个人预防要做好“洗净手、喝开水、吃熟食、勤通风、晒衣被、”病人隔离治疗,患者排泄物、用具、食具、要严格消毒。幼儿园、学校教室、宿舍要按建议停课,消毒处理。预防知识宣传甲型病毒性肝炎甲型肝炎病毒(HAV)对加热、紫外线和常用消毒剂敏感。病人及亚临床感染者消化道粪口途径传播为主及生活密切接触传播。26周平均4周急性起病,多有畏寒、发热38左右。全身乏力、食欲不振、厌油、恶心、呕吐、尿色加深。57日后皮肤巩膜黄染,肝区隐痛、肝脏肿大、肝功能异常。自潜伏期末至发病后3周自发病后3周45天

21、病人隔离治疗,患者排泄物、用具、食具、要严格消毒。教室、宿舍进行消毒处理。托幼机构发生病例时接触者医学观察。预防接种甲肝疫苗。预防知识宣传。戊型病毒性肝炎戊型肝炎病毒(HEV)病人消化道粪口途径传播饮用水传播多见1575天平均6周一般起病急,黄疸多见。半数有发热,伴有乏力、恶心、呕吐、肝区痛。约1/3有关节痛。常见胆汁淤积状,如皮肤瘙痒、大便色变浅较甲型肝炎明显。多数肝肿大,脾肿大较少见。大多数病人黄疸于2周左右消退,病程68周,一般不发展为慢性。自潜伏期末至发病后2周病后3周45天病人隔离治疗。病家及教室、宿舍要进行终末消毒。保护水源,加强粪便管理;注意食品卫生,改善卫生设施。预防知识宣传。

22、细菌性痢疾痢疾杆菌粪便中可存活11天,在适宜的水中能活数月,蔬菜水果上能存活12周。不耐干燥,对高温和化学消毒剂很敏感。56-6010分钟、煮沸2分钟即被杀死。病人及带菌者消化道粪口途径传播数小时-7天一般12天起病急,发烧或不烧,腹痛、里急后重,脓血便,大便次数增多。中毒性痢疾,表现为突然高烧,重者昏迷、抽抽搐。发病初期有传染性,症状消失12周停止排菌,慢性痢疾患者可长期排菌。症状消失体温正常一周后解除隔离。带菌者要隔离。7天隔离治疗病人及带菌者,病人排泻物、用品、教室、宿舍要做好消毒。做好卫生宣传,搞好饮食、饮水卫生、粪便管理。预防知识宣传。伤寒及副伤寒伤寒杆菌及副伤寒杆菌生活力较强,在水

23、中能活2-3周,在粪便中可活12个月。对日光、热、干燥及一般消毒剂很敏感。病人及带菌者消化道粪口途径传播335天一般1014天副伤寒一般810天起病较缓,体温逐渐上升,持续性高热。怕冷、表情淡漠,相对缓脉。玫瑰疹、食欲不振,便秘或腹泻,肝脾肿大。副伤寒症状轻、起病较急、病程短、急性胃肠炎症状明显。从潜伏期末至恢复期,头23周内均排菌有传染性。症状消失、大便培养2次阴性后解除隔离。或体温正常后15天14天病人住院治疗,病家、教室、宿舍进行终末消毒。出院、恢复期病人定期做带菌检查并治疗带菌者。接触者医学观察14天。搞好饮食、饮水卫生、粪便管理。预防知识宣传。肺结核结核杆菌外界抵抗力较强,在室温和暗

24、处的干燥痰中可存活68个月,如干燥痰液附着的尘埃上,飞扬在空气中可保持传染力810天。对热敏感,75%酒精数分钟可杀死结核菌。有咳嗽、咳痰症状,痰涂片阳性的肺结核病人是肺结核病的主要传染源。经呼吸道飞沫传播呼吸系统症状:咳嗽、咳痰、咯血或痰中带血、胸痛及呼吸困难等。全身症状:低烧、疲乏、消瘦、盗汗、食欲减退、妇女月经不调等。如果咳嗽、咳痰超过两周或有咯血,就是一个肺结核可疑症状者。一般涂阳病人适当隔离治疗,转阴后可恢复工作和学习。病人不可对人咳嗽或打喷嚏,咳嗽时要用手帕、口罩掩盖口鼻。不随地吐痰,痰液可用焚烧、煮沸、消毒药品处理。坚持“早期、联合、适量、规律、全程”的原则,彻底治愈每一例病人。病人密切接触者进行检查处置。病例发生的教室和宿舍要进行终末消毒。附表2: 学生因病缺课、传染病早期症状、疑似传染病病人患病及病因排查结果登记日志日期姓名性别年龄班级排查原因主要症状是否就诊排查结果登记人1)因病缺课;2)传染病早期症状;3)疑似传染病。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