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1 ,大小:28.12KB ,
资源ID:106623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0662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二章测试题.docx)为本站会员(b****2)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二章测试题.docx

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二章测试题第2章 认识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第一节 认识与实践一、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 A )。 A能动的反映论 B经验论 C先验论 D不可知论 2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 B )。 A唯物论的观点 B实践的观点 C辩证法的观点 D认识是一个过程的观点 3把科学的实践观第一次引入认识论是( C )。 A费尔巴哈哲学的功绩 B黑格尔哲学的功绩 C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功绩 D康德哲学的功绩 4实践的中介是( A )。 A各种形式的工具、手段及其运用的程序和方法 B对一事物存在和发展有联系的各种要素的总和 C构成事物一切要素的总和 D受命于主观,见之于客观的

2、活动 5“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说明( C )。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技术推动了科学的发展 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科学进步是实践的目的6过分强调理性认识的作用,否认感性认识的重要性的观点,在哲学上属于( C )。 A可知论学派 B不可知论学派 C唯理论学派 D经验论学派7过分强调感性认识的作用,否认理性认识的重要性的观点,在哲学上属于( B )。 A唯理论学派 B经验论学派 C唯物主义阵营 D唯心主义阵营 8认识运动是一个无限反复、无限发展过程的观点属于( C )。 A唯心主义认识论的观点 B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观点 C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观

3、点 D机械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观点9“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对立,属于( B )。 A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B唯物主义反映论和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对立 C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的对立 D能动的反映论和被动的反映论的对立 10唯物主义认识论和唯心主义认识论的根本区别在于( A )。 A是否承认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 B是否承认人有认识能力 C是否承认世界是可以被认识的 D是否承认认识世界是为了改造世界11在认识论中坚持反映论原则的是( A )。 A所有唯物主义的观点 B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C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 D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 12.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表明( D )。 A每

4、个人必须事事经过实践才能有认识 B只要坚持实践就一定能获得正确认识 C直接知识来自于实践,间接知识不来于自实践 D一切认识归根到底来自于实践13人的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直观的反映,这是一种( B )。 A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观点 B机械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观点 C主观唯心主义认识论的观点 D客观唯心主义认识论的观点14“学而不思则罔”是指( A )。 A感性认识需要上升到理性认识 B理性认识需要上升到感性认识 C感性认识是对事物的正确反映 D理性认识是对事物的正确反映15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根本区别在于( B )。 A感性认识是包含错误的认识,理性认识是正确的认识 B感性认识反映事物的现象,理性认识

5、反映事物的本质 C感性认识来源于社会实践,理性认识来源于抽象思维 D感性认识产生于日常生活,理性认识产生于科学实验16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需要经过两次飞跃。下列选项中属于第二次飞跃的是( D )。 A调查研究,了解情况 B深入思考,形成理论 C精心安排,制定计划 D执行计划,付诸实践17列宁说:“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这句话应理解为( D )。 A革命运动是由革命理论派生的 B革命理论是革命运动的基础 C. 革命理论对革命实践具有最终决定作用D革命理论对革命实践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18在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中的认识是( B )。 A感性具体阶段的认识 B理性抽象阶段的认识 C理性具

6、体阶段的认识 D感性与理性统一的认识19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是( C )。 A感觉知觉表象 B概念判断推理C实践认识实践 D感性认识理性认识感性以识 二、多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唯心主义认识论的区别在于是否承认(BD )。 A世界的可知性 B客观事物是认识的对象 C认识发展的辩证过程 D社会实践是认识的基础2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与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区别表现在( BCD )。 A是否承认认识是主观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B是否承认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C是否承认认识是摹写与创造的统一 D是否承认认识是一个辩证发展过程3下列选项中属于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区别的有(ABD )。 A. 感性认识反映事物的外

7、部联系,理性认识反映事物的内部联系 B感性认识反映事物的各个片面,理性认识反映事物的整体 C. 感性认识包含着错误认识成分,理性认识是正确的认识 D感性认识具有直接性和形象性,理性认识具有间接性和抽象性4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关系的有(ABD )。 A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B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 C理性认识比感性认识真实可靠 D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5对于同一棵大树,在木匠眼中是木材,画家看到的是色彩和色调,植物学家看到的是它的形态特征,这是由于(AC )。A人的感觉受理性指导 B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基础C已有的认识影响感觉活动 D意识建构认识对象6科学家对199

8、4年夏发生的彗星撞击木星的天文现象进行了准确的预报和大量的观察研究,这一事实表明( AC )。 A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B人类已能预测一切自然现象 C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正在不断深化 D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是无止境的7“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的力量只能用物质的力量来摧毁,理论一经群众掌握,也会变成物质力量。”这一论断的哲学思想是( ABD )。 A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B理论不能代替实践 C理论本身就是物质的力量 D理论的作用可以通过实践表现出来8下列观点中包含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原理的是(ABC)。 A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B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 C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

9、溪,不知地之厚也 D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9“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这一观点说明(BCD )。 A感性认识对于认识事物的本质没有任何帮助 B感性认识具有局限性,有待于上升为理性认识 C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 D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相互依存和渗透的10“按图索骥”的错误在于(ACD )。 A理论脱离实际 B经验论 C教条主义 D唯理论 三、辨析题 1旧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在认识论上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承认世界是可以认识的。本判断是错误的。在认识问题上,旧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都坚持反映论的原则,即承认世界是可以被认识

10、的。这就是说,两者都坚持可知论的立场。旧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在认识论上的根本区别在于:第一,旧唯物主义不懂得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辩证唯物主义则把实践作为整个认识论的基础,强调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第二,旧唯物主义认识论是消极被动反映论;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则把辩证法同认识论紧密结合起来,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第三,旧唯物主义认识论满足于对世界的解释和说明;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则不仅说明世界,而且把说明世界和改造世界结合起来。 2认识的真正任务在于获得感性经验。本判断是错误的。首先,获得感性认识并不是认识的真正任务。认识由实践开始,先形成感性认识,然后上升为理性认识。感性认识是人们在实践过程中通

11、过感觉器官接触外界事物而得到的对事物表面现象、外部联系的认识,这种认识是认识过程不可缺少的第一个阶段,并具有直接性、具体性的特点,但它不深刻、也不全面,更不能反映事物的本质。因此,获得感性认识并不是认识的真正任务。其次,人的认识的真正任务在于,经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并将理性认识运用于指导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中去,现实地改造客观世界。 3割裂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会犯经验主义的错误,但可以避免犯教条主义的错误。本判断是错误的。首先,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不能割裂。在认识的发展过程中从实践到认识的环节包括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两个阶段。这两个认识阶段是有区别的:感性认识是对事物表面特征或外部现象的认识;理

12、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的认识。因此,不能将两者混为一谈。同时,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又是相互联系着的:一方面,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没有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另一方面,感性认识也离不开理性认识,感性认识要上升为理性认识。 其次,经验主义的错误的确在于割裂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片面夸大感性认识的重要性,忽略甚至否认理性认识的重要性和作用。但说割裂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可以避免教条主义是不正确的。和经验主义不同,教条主义轻视感性经验夸大理性认识的作用,认为只有理性、书本上的东西才是真实有用的,主张一切按本本办事。这说明,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都是割裂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表现。 4.

13、思想根本不能实现什么东西,为了实现思想,就必须使用有实践力量的人。 这个论断正确地揭示了理论与实际的关系,坚持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这是因为:第一,思想或理论,哪怕是完全正确的思想理论,它本身是什么也实现不了的。一种思想理论如果不能与实际相结合,就是一种空洞的思想理论,而空洞的思想理论是毫无用处的。第二,只有把思想理论用来指导人们的做或行动,用于指导实践,使之变成一种现实的力量,才能使思想变为现实,使思想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5 古希腊哲学家说:没有理性,眼睛就是最坏的见证人。(1)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辩证统一的。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感性认识需要上升到理性认识,感性认识是对事物表面现象

14、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的认识。 (2)古希腊哲学家的上述命题强调了理性的重要作用,指出离开理性的感性是盲目的,甚至会歪曲事物的真相,这是有合理之处的,但是,也不能因此而完全否定感性的重要作用。四、分析题 1材料1:孔子说:“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之;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材料2:孟子说:“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 材料3:苟子说:“凡性者,天之就也,不可学,不可事。礼仪者,圣人之所生也,人之所学而能,所事而成者也。不可学,不可事,而在人者,谓之性;可学而能,可事而成之在人者,谓之伪(人为之意),是性伪之分也。” 材料4:孙中

15、山先生指出:“世界人类之进化,当分三时期:第一由愚昧进文明,为不知而行的时期;第二由文明再进文明,为行而后知时期;第三自然科学发明而后,为知而后行之时期。”“以行而求知,困知而进行。” 请回答:(1) 简要评析上述材料给出观点。孔子的“生而知之”和孟子的“良知、良能”是说知识是天生的或不学而知,是唯心主义先验论;孔子的“学而知之”和“困而学之”以及荀子的观点,承认人的认识是后天学习所得,是朴素唯物主义思想。 (2)材料4揭示的知行关系是什么?孙中山借人类文明说明知识的来源和认识的发展,指出这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不断发展的过程,人的认识不是先天就有,也不可能一次完成。孙中山的知行学说包含了在实践

16、需要理论的指导(以行求知)、和在理论指导下的行动(知先行后)这样的实践认识再实践的观点,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思想。第二节 真理与价值 一、单项选择题 1真理是( D )。 A被大多数人普遍认同的意见 B客观事物及其规律 C人们有用的观点或理论 D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 2辨别一种认识是不是真理的关键是看它( B )。 A是不是被大多数人所接受 B是不是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C是不是具有绝对性 D是不是能够满足人的需要 3一种认识是不是真理,要看它( D )。 A能否满足人们的需要 B能否被多数人认可 C能否付诸实践 D. 能否在实践中最终取得预期的效果4下列是真理的客观性的

17、含义是( A )。 A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 B真理是自然规律 C真理是社会规律 D真理是正确认识5真理是人造的供人使用的工具”的看法是( A )。A主观唯心主义 B客观唯心主义 C辩证唯物主义 D机械唯物主义 6“真理是思想形式,是人类经验的组织形式”这是( A )。 A主观唯心主义真理论 B辩证唯物主义真理论 C客观真理论 D形而上学真理论 7“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的命题,其含义是( D )。 A强调真理的客观性 B否认真理的客观性 C强调真理具有客观标准 D否认真理具有客观标准8任何科学理论都不能穷尽真理而只能在实践中不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这说明( C )。 A真理具有客观性 B真理具

18、有绝对性 C真理具有相对性 D真理具有全面性9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这说明真理具有( C )。 A不确定性 B主观性 C相对性 D绝对性10真理的绝对性是指( B )。 A真理不能继续发展 B真理的无条件性 C真理的运用不受条件限制 D真理不需要检验11真理的相对性应理解为( C )。 A真理的内容没有确定性 B真理和谬误之间没有固定的界限 C真理是主观对客观事物近似正确的反映 D没有确定的检验真理的标准 12真理和谬误的根本区别就在于(B )。 A是否被大多数人所接受或同意 B主观与客观是否相符合、相一致 C是否能够满足人们的需要 D是否能够激励人和影响人13. 真理与谬误之间的

19、相互关系是( C )。 A在任何情况下都是绝对对立的 B没有相互转化的可能性 C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D两者之间没有原则区别14真理和谬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这是( C )。 A诡辩论的观点 B经验论的观点 C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D旧唯物主义的观点151633年,伽利略因宣传“日心说”被教廷判处终生监禁。1979年11月10日罗马教皇在公开集会上正式承认伽利略在350多年前受到教廷审判是不公正的,公开为伽利略平反。这说明( D )。 A谬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真理 B真理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谬误 C真理是不断发展的 D真理终将战胜谬误16“真理和谬误的对立,只是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

20、才有意义”是( B )。 A形而上学的观点 B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C诡辩论的观点 D相对主义的观点17检验真理的标准只能是( D )。 A逻辑证明 B. 客观事物 C科学理论 D社会实践18“人的思维是否具有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维的正确性。”这一论断说明了( B )。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 B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C实践检验真理不需要理论指导 D认识活动与实践活动具有同样的作用和力量19真理观上的相对主义,错误在于( A )。 A夸大真理的相对性,否认真理的绝对性 B夸大

21、真理的绝对性,否认真理的相对性 C只讲真理的客观性,否认真理的相对性 D认为关于同一对象真理性的认识只有一个 20哲学上的“价值”是指(B )。 A人类脑力和体力的耗费 B具有特定属性的客体对于主体需要的意义 C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D某种活动的经济效益二、多项选择题 1辨别一种认识是不是真理,就看( CD )。 A它是否有用 B它是否被公认 C它是否反映了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 D它是否经得起实践的检验 2“是亦彼也,彼亦是也,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的观点是( AC )。 A相对主义真理观 B绝对主义真理观 C唯心主义真理观 D辩证唯物主义真理观 3真理的最根本特征在于( AB )。

22、 A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正确揭示B思想与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一致性 - C能满足人的需要因而对人有用 D能够被大多数人所接受 4真理具有客观性,真理的客观性是指( CD )。 A真理是不依赖于意识的客观存在 B真理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C真理中包含着不依赖于人的客观内容 D真理的检验标准是客观的社会实践 5真理具有相对性,真理的相对性是指( BD )。 A真理中都包含着错误成分“需要修正”。 B真理是对事物某些方面的正确反映,需要扩展。 C真理是抽象的,需要与实践相结合。 D真理是对事物一定程度近似正确的反映,需要深化。 6列宁指出:“没有抽象的真理,真理都是具体的”。这句话的

23、含义是( CD )。 A真理是具体的生动的形象 B真理的形成不需要进行抽象的概括 C真理不是抽象不变的公式 D真理有其适用的范围和条件 7关于真理的标准,下列说法属于唯心主义观点的有( ABCD )。 A多数人认为正确的就是真理 B有权人认为正确的就是真理 C能够满足人们需要的就是真理 D符合已被公认理论的就是真理6 下列说法中符合辩证唯物主义真理观的有( BCD )。A. 真理具有主观性,因而称之为“主观真理” B真理具有客观性,因而称之为“客观真理”C. 真理具有绝对性,因而称之为“绝对真理”D. 真理具有相对性,因而称之为“相对真理”7如果只看到实践标准的确定性、绝对性,否认实践标准的不

24、确定性、相对性,就会导致( AC )。 A绝对主义 B相对主义 C教条主义 D不可知论8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辩证的统一,表现在( ABCD )。 A相对真理中包含着绝对真理的颗粒 B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构成绝对真理 C相对真理是向绝对真理转化的 D真理是一个由相对真理走向绝对真理的过程9“实事求是”中包含着的哲学思想有( ABCD )。 A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B认识和实践的统一 ; C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 D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统一1016世纪末,伽利略通过在比萨斜塔所做的自由落体实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关于物体的降落速度与物体的重量成正比的结论。这件事说明( BC )。 A感性认识只有

25、上升到理性认识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 B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真理是对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11尽管历史上罗马教廷把哥白尼的“日心说”当作“异端邪说”加以打击,但这既不能改变地球绕太阳运转的规律,也不能阻止人们接受“日心说”。这一事实说明( ACD )。 A客观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B人在客观规律面前无能为力 C客观规律起作用是无条件的 D真理中包含着不依赖于人的客观内容12下列关于“真理和谬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命题正确含义的表述有( BC )。 A谬误不能转化为真理,真理可以转化为谬误 B真理超出自己的适用范围就会转化为谬误 C谬误回归自己的适用范

26、围就转化为真理 D真理和谬误在同一范围内可以相互转化13爱因斯坦1939年在获悉铀核裂变及其链式反应的发现后,曾上书美国总统罗斯福,建议研制原子弹,以防德国占先。然而,让爱因斯坦感到意外的是,“二战”结束前夕,美国向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投下两颗原子弹,悍然将原子弹用于战争。这对爱因斯坦震动很大,从此开始投身反对核战争的运动。这段材料蕴涵的哲学原理是( CD )。 A真理和价值总是一致的 B真理和价值总是不一致的 C真理和价值都是人类活动要追求的目标 D真理和价值统一于人类的实践之中,最终由实践检验14以下属于哲学上的价值特性的有( ABCD )。 A客观性 B主体性 C历史性 D多维性15价值评价

27、的特点是( ABD )。 A价值评价是以主客体的价值关系为认识对象的B价值评价结果与评价主体有直接关系 C价值评价结果的正确与否不依赖于相关的知识性认识 D价值评价结果的正确与否依赖于相关的知识性认识16下列观点正确反映了真理和价值关系的有( ABCD )。 A追求真理和创造价值是人类两项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基本活动 B真理与价值相互贯通,互为前提 C真理与价值在发展中相互引导 D实践是真理和价值共同的检验标准17马克思主义坚持认识和实践、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是因为( ABD )。 A真理都是具体的,没有抽象的真理 B超越历史时代的永恒的真理是不存在的 C对真理必须采取相对主义的态

28、度 D实践是不断变化的,因而任何真理都具有相对性 18任何真理都是(AB )。 A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B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 C一元与多元的统一 D正确和错误的统一三、辨析题 1实践标准的不确定性是由于不同的人、不同的阶级各有不同的实践标准。错误(1)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个标准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实践标准的不确定性不是指不同的人、不同的阶级各有其实践标准。实践标准的含义不以个人和阶级的不同而改变。 (2)实践标准的不确定性的含义是:第一,每一历史阶段的具体实践,都不能完全证实或驳倒一切认识,而只能证实或驳倒当时的部分认识。因而要随着实践的发展不断地检验和发展人的认识;第二,即

29、使是已经被实践证实的真理性认识,也还要继续接受新的实践的检验。 2“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对客观真理的否定。 错误。 首先,“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说对同一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见解。这是由于人的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是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人的正确认识不仅具有客观性,而且具有主体性。其次,所谓客观真理是指人的认识中含有不依赖于人的客观内容,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表明人的认识主体差别性,而这些具有差别的认识是否是真理以及在多大程度上是真理,应由实践来检验。因此,承认人的认识上的主体性,并不等于否定客观真理。 3马克思主义并没有结束真理。正确。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同时,真理又是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的。马克思主义之所以没有,也不可能结束真理,是因为客观世界是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