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5 ,大小:32.14KB ,
资源ID:10709170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070917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高考语文浙江二轮复习第4部分 专题3 传统文化经典阅读含答案.docx)为本站会员(b****1)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高考语文浙江二轮复习第4部分 专题3 传统文化经典阅读含答案.docx

1、高考语文浙江二轮复习第4部分 专题3 传统文化经典阅读含答案考点归类,对点模拟练能力1.(2016浙江模拟评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子夏曰:“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1)根据上

2、面的材料,概括孔子的好学观。答:_ _ (2)联系实际,谈谈孔子的好学观给你的两点启示。答:_解析(1)主要考查对材料的理解能力,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归纳总结,同时可以关注分值来答题。(2)需要结合自身经验谈启示。答案(1)学而不厌,乃目的本身,是学业,更是修身。学思并重,不能偏废:学习是思考的基础,思考才有学习的收获。学无止境,日积月累,时时实践,方能不断上进。(2)(示列)好学不仅仅是为了提升自身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自己的德行并加以行为实践。自己有过失,却归罪于他人,大发脾气,是日常生活中普遍的现象。就此而言,孔子的好学观对重视物质生活、忽略道德修养的社会,对我们每一个人,都具有积极的现实

3、意义。向书本、他人学习,固然重要,但自己的思索、探究更重要。学思并重,才真正有益于我们的提升与发展。尤其在资讯发达的今天,在各种言论无孔不入的现实中,我们更需要慎思明辨,然后才可以放心地实践。【参考译文】 孔子说:“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勤奋学习却不感觉满足,教导他人不知疲倦。这些对我来说,有哪一点是我所具备的呢?” 孔子说:“不到他努力想弄明白而不得的时候,不要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出来而不能的时候,不要去启发他。举一方给他看而他不能联想到其他三方,就不再教他了。” 子夏说:“每天学习自己所未知的知识,每月不忘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可以说是好学了。” 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会有新的领悟,凭借这样

4、就可以当老师了。” 孔子说:“学习而不思考,人会被知识的表象蒙蔽;思考而不学习,则会因为疑惑而更加危险。” 鲁哀公问孔子:“您的学生中谁是最好学的呢?”孔子回答说:“有一个叫颜回的学生好学,他从不迁怒于别人,也从不重犯同样的过错。不幸短命死了,现在没有那样的弟子了,没有听说谁是好学的人。” 孔子说:“学习后时时去温习它,不也很高兴吗?有志同道合者从远方来共学,不也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自己的才能,我却不抱怨,不也算得上君子吗?”2.(2016诸暨中学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子曰:“乡原,德之贼也。”(论语阳货) 子贡曰:“君子亦有恶乎?”子曰:“有恶。恶称人之恶者,恶居下流而

5、讪上者,恶勇而无礼者,恶果敢而窒者。” 曰:“赐也亦有恶乎?”“恶徼以为知者,恶不孙以为勇者,恶讦以为直者。”(论语阳货) 孔子观于东流之水。子贡问曰:“君子所见大水必观焉,何也?”孔子对曰:“以其不息,且遍,与诸生而不为也,夫水有似乎德;其流也,则卑下倨拘,必循其理,此似义;浩浩乎无屈尽之期,此似道;流行赴百仞之嵠而不惧,此似勇;至量必平之,此似法;盛而不求概,此似正;绰约微达,此似察;发源必东,此似志;以出以入,万物就以化絜,此似善化也。水之德有若此,是故君子见必观焉。”(孔子家语)(1)孔子的“乡原”“四恶”之说是否有悖“中庸”思想?答:_(2)孔子以“水”为喻,着重说明了哪些道理?请简

6、要评析。答:_解析(1)先要结合原文确切理解“乡原”“四恶”的含义,再将其与孔子的“中庸”思想进行对比,比较后发现其是否有悖。(2)注意题目问的是“哪些”道理,千万不可只写一点,而要全面了解,多角度思考。答案(1)孔子(儒家)的“中庸”思想的确是一种以持中、稳健、包容、调和等为基本要素的温和主义,但不是缺乏原则、是非不分的折中主义,这就是孔子对“乡原”深恶痛疾的根本原因。孔子说的“四恶”,体现了他的道德性、原则性、礼节性和变通性,既符合他“仁德”的思想,也没有背离“中庸之道”。因为“仁德”是做人的底线,必须牢牢坚守,倡导和实践“中庸思想”的根本目的就在于提升人的“仁”和“德”。(2)孔子认为“

7、水”具有很多类似于人所需要的美德,如谦逊、仁义、勇敢、公平等,所以君子喜欢它,希望从中汲取营养,完善自己。孔子认为“君子”应当像“水”一样,具有多方面的优秀品德和行为。真正的君子坚持正道,百折不挠,能屈能伸,刚柔相济。君子不但需要提高自我,还应当倡导和推行“仁义”,像“水”那样去“善化”万物。【参考译文】 孔子说:“不讲是非的好好先生,是道德的败坏者。” 子贡问道:“君子也有所憎恶吗?”孔子说:“有憎恶。憎恶宣扬别人坏处的人,憎恶身居下位却毁谤长上的人,憎恶勇敢却没有礼节的人,憎恶果敢却固执不通的人。” 孔子又说:“赐,你也有所憎恶吗?”予贡回答说:“憎恶把剽窃别人的见解当作聪明的人,憎恶把不

8、知谦退当作勇敢的人,憎恶把揭发别人当作直率的人。”孔子观赏着向东流去的水。子贡见了向夫子问道:“君子一见到大水便要前去观赏,这是为何呢?”孔子回答说:“因为它川流不息而且周遍,使生命生生不息却不以为自己有什么恩德,像是有很高的德行;不管它流向低处还是流向曲折,姿势低下,但一定按自己的水道去走,这就像是义;水势盛大,永没有穷竭,又像是道;它奔流直泻,到很深的溪谷也毫无惧色,这如同是勇;它能作为衡量地平面的标准,公平公正,又像是法;水盛满后,不需用什么去刮平,自然平正、端正,这像是正;它柔美而略呈透明,可流入到细微的地方,这又有些像明察;不论从哪里发源,它一定是向东流去,不变其志,这又如它的志向操

9、守;它流出流入,一切东西因此变得洁净,像是它善于教化和感化。水的德行有这么好,所以君子见到水一定要前去观赏啊!”3.(2016杭州一检)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2)题。 孟子曰:“言近而旨远者,善言也;守约而施博者,善道也。君子之言也,不下带【注】而道存焉;君子之守,修其身而天下平。人病舍其田而耘人之田所求于人者重,而所以自任者轻。” (选自孟子尽心下)【注】 不下带:古代注视人,目光不可低于对方的腰带。文中比喻注意眼前常见之事。(1)请指出选文中包含的一个成语。答:_(2)选文中提到君子涵养自身的要求,你是怎样理解的?答:_解析(1)本题考查鉴赏传统文化经典的能力。由“言近而旨远者”可得

10、出成语“言近旨远”,由“守约而施博者”可得出成语“守约施博”。(2)本题考查对文化经典的理解、分析和评价的能力。考生应先疏通文意,再概括答案。孟子这段话主要是谈修身的。孟子认为,君子涵养自身应该从浅近的地方开始,再渐渐达成目标;君子涵养自身还应从自身做起,不舍近求远,不做分内的事,却要求别人做得多。答案(1)“言近旨远”或“守约施博”。(2)孟子认为,君子涵养应该从浅近的地方做起,然后一步一个脚印,达成远大的目标。君子涵养应该从自身做起,千万不要好高骛远,放着自己分内的事情不做,却要求别人去做。【参考译文】 孟子说:“语言浅近而意义深远的话,这属于善言;运用简单但影响广泛的方法,这属于善道。君

11、子的语言,看上去平平凡凡但都含着很深的道义;君子的操守,以修养本身入手进而达到使天下太平的目标。一般人的毛病就在于放下自己的田不去种而来耕别人的田对别人要求十分严格,可自己承担的却很少。”4.(2016金华十校高三一调)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2)题。 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 (孟子梁惠王上) 暴其民甚,则身弑国亡。不甚,则身危国削。 (孟子离娄上) 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 (孟子尽心上)(1)上述三则材料都体现了孟子的什么思想?答:_(2)三则材料在对待

12、百姓方面分别对国君提了什么要求?答:_ 解析(1)本题考查鉴赏传统文化经典的能力。三则材料分别从“让百姓有固定的产业”“残暴虐害百姓的后果”“好的教育胜过好的政令”来阐释,综合三则材料,可以发现,孟子是围绕着“仁政思想”或“民本思想”来谈的。(2)本题考查对文化经典的理解、分析和评价的能力。考生应先疏通文意,再概括答案。第一则材料提出,国君要使百姓在经济上富有,要使百姓得到实惠;第二则材料提出,在政治上要善待百姓,要宽民、爱民;第三则材料提出,要教育百姓,提高百姓的道德素养。答案(1)民本思想(或仁政思想)。(2)经济上要富民、惠民。国君要从物质上满足人民的要求,让百姓安居乐业。政治上要宽民、

13、爱民。国君要善待百姓,这样国家才能长治久安。思想上要教民、化民。国君应该对百姓进行道德教育,好的政治措施不如好的教育更能得到人民的理解。【参考译文】 因此贤明的国君规定老百姓的产业,一定要让百姓上足以赡养父母,下足以抚养妻子儿女,好年成丰衣足食,坏年成也不致饿死,这样之后督促他们做好事,所以老百姓跟随国君走也就容易了。 残暴虐害老百姓太过分,就会身死国亡。不太过分,也会(使)自身危险国力削弱。 好的政令不如好的教育能够得到人民的喜爱。好的政令,百姓畏服;好的教育,百姓喜爱。好的政令能获得人民的财富,好的教育则能够得到民心。5.(2016嘉兴二测)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2)题。 呜呼!先王

14、肇修人纪,从谏弗咈【注】,先民时若。居上克明,为下克忠;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以至于有万邦,兹惟艰哉!尚书商书伊训 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 唐韩愈原毁【注】 咈(fi):违背,违反。(1)以上两则材料讲到的共同道理是:_。(不超过10个字)(2)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画线句“居上克明,为下克忠”的理解。答:_解析(1)本题考查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第一段中“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是说,对别人不能求全责备,对己要严格约束。第二段“责己重”“待人轻”说的也是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道理。(2)本题考查理解文言文中重要语句的含意的能力。解答此题实际是解释该句话的意思,“居上克明,为下克忠”是

15、说存上位者能够明察下情,这样在下位者才能够对上竭诚。然后再结合现实生活谈一谈这句话的现实意义,尤其是对当今为官者的启发。答案(1)严于律己,宽以待人(2)这句话的意思是处在上位能够明察,为臣下能够尽忠。这在今天仍然具有现实意义。作为领导干部要及时了解社情民意,作为群众要忠于国家,忠于事业。不管是干部还是群众,都应该各司其职,各尽其才。(意思对即可)【参考译文】 啊!先王努力讲求做人的纲纪,听从谏言而不违反,顺从前贤的话。处在上位能够明察,为臣下能够尽忠;结交人不求全责备,检点自己好像来不及一样,因此达到拥有万国,这是很难的呀! 他要求自己严格而全面,对待他人宽容而简约。6.(2016宁波模拟)

16、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2)题。 子曰:“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而不与焉。” (论语) 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天下之天下也。 (吕氏春秋) 大其牖,天光入;公其心,万善出。 (明方孝孺杂铭牖)(1)上面三则材料表达的意思相近,其内容可以用一个出自礼记礼运的四字成语“_”加以概括。(2)结合现实,谈谈上面三段文字给你的启示。答:_解析(1)本题考查文言翻译和概括信息的能力。三句话中都有一个关键词“天下”,三句的意思都是“天下不是私有的”,所以应填“天下为公”。(2)本题考查个性阅读的能力。扣住“公”,即“公平”“公正”“宽广”“广大”的意思。可以从国家、执政者、个人、社会、单位等角度进行思

17、考。答案(1)天下为公(2)(示例)执政者应胸怀宏阔,不以天下为私有,不贪恋权力和财富;民众应以天下为己任,“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公而忘私;社会应公正,透明,弘扬正气,培育善行。【参考译文】 孔子说:“崇高呀!舜和禹得到了天下,而他们却觉得这好像和自己不相关似的。” 天下不是一个人的天下,而是所有人的天下。 把窗户打开,阳光就会照进来;心中有公正和平等,所作所为必定诚恳善良。7.(2016温州市高三第二次适应性测试)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2)题。 材料一故子墨子曰:“去无用之费,圣王之道,天下之大利也。”是故古者圣王制为节用之法,曰:“诸加费不加于民利者,圣王弗为。”(墨子节用) 材料

18、二足国之道:节用裕民,而善臧其余。节用以礼,裕民以政。礼者,贵贱有等,长幼有差,贫富轻重皆有称者也。量地而立国,计利而畜民,度人力而授事,使民必胜事,事必出利,利足以生民,皆使衣食百用出入相掩。(荀子富国)【注】 臧:藏。掩:一致。(1)两则材料中荀子和墨子的“节用”思想有什么差异?答:_(2)对于荀子和墨子这种思想的差异,你怎么看待?答:_解析(1)本题考查分析材料中主要观点的能力。墨子的“节用”是“去无用之费”,也就是节约,减少不必要的消耗。荀子认为“节用”要“以礼”,也就是依靠礼制。但本段的重点在论述怎样“足国”,除了节用之外,材料还提出国家要考虑百姓的力量引导百姓从事生产,通过发展生产

19、来达到使百姓富足、国家强盛的目的。两者的差别在于墨子专注“节流”,而荀子侧重“开源”,这是对“节用”思想的不同理解。(2)本题考查对材料内容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对于一个国家而言,真正能让百姓富足、国家强盛的方式在于“开源”,这样能生产更多的物质财富,百姓的生活也会更富足。如果从平民百姓的角度看,“节流”会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如果没有“开源”,仅靠节流,这对增加国家财富的作用是有限的。答案(1)墨子强调君民节约、减少消耗就是圣王之道、天下大利。荀子认为除了“节用”之外,统治者还应该通过礼制政事合理配置资源,带领百姓参与劳作创造从而使生活富裕。(意思对即可)(2)墨子“节用”思想强调节约,在生产力

20、低下的情况下,作用和效果有限。荀子的“节用”思想注重现实、偏重“开源”,更加科学合理,能够发挥君主的主观能动性,最终给百姓带来福祉。墨子的思想是墨家立足于平民百姓的视角分析问题,荀子的思想更多的站在国家和统治阶级的角度分析问题。(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表述,言之成理亦可)【参考译文】 所以墨子说:“除去无用的费用,这就是圣王之道,天下的大利了。”所以,古代圣王定下节用的方法,说:“种种只增加费用而不利于民用的,圣王都不会去做。” 使国家富足的途径:节约费用,使民众富裕,并妥善储藏多余的(粮食财物)。节约费用依靠礼制,使民众富裕依靠政策。礼就是高贵的和卑贱的,有不同的等级,长幼有一定的差别,贫和富

21、、权势大小都各有相对称的规定。丈量土地建立国家,计算收益来养活百姓,估量人的能力来授予工作,让百姓能胜任工作,工作一定能产生效益,而效益又足够用来养活民众,都让他们穿的、吃的以及各种费用支出和收入相一致。8.(2016湖州市高三调测)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2)题。 材料一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道德经道经) 材料二凡通经术,固当修行先王之道,何可委曲从俗,苟求富贵乎!(汉书儒林传严彭祖)(1)以上两个材料包含了一个成

22、语_。(2)两个材料反映的处世态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答:_解析(1)本题考查识记成语的能力。两则材料中都提及了“曲”与“全”,可联想成语“委曲求全”,意思是“勉强迁就,以求保全;也指为了顾全大局而让步”。(2)本题考查分析传统文化经典的能力。老子的观点中“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强调的是“不争”,以“不争”的态度实现“天下莫能与之争”的结果,这是以退为进的处世原则,“退”是方法,“进”是结果。因此,道家的“无为”其实并不是“不为”,“无为”正是为了“有所为”,只是达到目的的方法不同而已。材料二中强调不可“委曲从俗”,强调坚守、不勉强、不改变本心,应该保持对先王之道的修行,这是坚持原则、

23、不苟且的处世之道,是以“进”为“进”的方式。答案(1)委曲求全(2)材料一的处世态度:以退为进,在生活中遇到各种困难,不妨先采取退让的办法,不争,静待,然后再采取行动,达到目标。(意思对即可)材料二的处世态度:做人不勉强迁就,不改变本心。(意思对即可)【参考译文】 委曲便会保全,屈枉便会直伸,低洼便会充盈,陈旧便会更新,少取便会获得,贪多便会迷惑。所以有道的人坚守这一原则作为天下事理的范式。不自我表扬,反能显明;不自以为是,反能彰明是非;不自我夸耀,反能有功劳;不自我矜持,所以才能长久。正因为不与人争,所以天下没有人能与他争。古时所谓“委曲便会保全”的话,怎么会是空话呢!它是确实能够达到。 凡

24、是懂得经术的,都应当修行先王之道。怎么能曲意迁就,随从世俗,以求得富贵呢!9.(2016诸暨市高三教学质量检测)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2)题。 儒有不宝金玉,而忠信以为宝;不祈土地,立义以为土地;不祈多积,多文以为富。难得而易禄也,易禄而难畜也。非时不见,不亦难得乎?非义不合,不亦难畜乎?先劳而后禄,不亦易禄乎?其近人有如此者。 儒有委之以货财,淹之以乐好,见利不亏其义;劫之以众,沮之以兵,见死不更其守;鸷虫攫搏,不程勇者;引重鼎,不程其力;往者不悔,来者不豫;过言不再,流言不极;不断其威,不习其谋。其特立有如此者。(选自礼记儒行)【注】 多文:这里指懂礼仪,有文采,有修养等。易禄:轻视

25、官位。难畜:很难为世俗所容。沮:恐吓。程:估量。习:反复,不能决断。(1)前一段文字着重揭示儒者的品质,后一段主要阐述儒者的。(2)根据以上内容,评析“儒行”的重要特点。答:_解析(1)本题考查概括材料内容的能力。第二段阐述了儒者不贪图财物,不沉迷玩乐,不畏惧武力,能够见义而为,能够知错就改,能够不患得患失。这些是从“行为”方面做的阐述。(2)本题考查分析、评价传统文化经典的能力。儒者坚守忠信、仁义,把忠信看得比金玉要宝贵,把仁义当作土地,不做不正义的事情,不会见利忘义。儒者“多文以为富”,也就是把追求学问的广博作为目标,并把它作为财富。儒者不会接受非分的财物,总是要“先劳而后禄”。儒者能“威武不屈”,会“见死不更其守”。儒者能正视现实,不悔“往者”,不豫“来者”。儒者能“不贰过”,相同的错误不犯第二次,这是知错即改的品质。儒者能勇敢果决,不惧死亡,面对猛禽袭击而敢于斗争,对已经谋划的事情不犹豫不决。答案(1)行为(表现)(2)由上述礼记内容可知,“儒行”的特点在于:忠义为本,认为“忠信”要比“金玉”宝贵,立义要比“土地”重要,这是“儒行”的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