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9 ,大小:850.10KB ,
资源ID:10735919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073591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03发动机电控系统主要部件的检修.docx)为本站会员(b****1)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03发动机电控系统主要部件的检修.docx

1、03发动机电控系统主要部件的检修第三节 主要部件检修一、电子控制系统部件的检修1、进气歧管绝对压力传感器的检修(1)进气歧管绝对压力传感器的拆装1)拆开蓄电池负极电缆。2)拔下进气歧管绝对压力传感器连接器和软管。3)从进气歧管上取下进气歧管绝对压力传感器,见图3-33所示。图3-33 拆下进气歧管绝对压力传感器4)按与拆卸时相反的顺序进行安装。 (2)进气歧管绝对压力传感器的检查串联3节新电池(每节电池1.5V),将串联电池的正极与进气歧管绝对压力传感器的端子a连接,负极接端子c,检查端子b和c之间的电压,见图3-34。用真空泵加压至53.3kPa时,检查电压是否降低,其电压应为4.55.0V

2、(2030时)。 图3-34 测试进气歧管绝对压力传感器 1-进气歧管绝对压力传感器 2-电池组 3-真空泵 输出电压与大气压的关系见表3-26。若检测结果不符合要求,应更换进气歧管绝对压力传感器。表3-26 输出电压与大气压的关系海拔高度(参考)/m大气压/kPa输出电压/V061061115241525243824393048941018594768570763.13.62.83.42.63.12.42.9 2、节气门位置传感器的检修 (1)节气门位置传感器的拆装 1)拆下蓄电池负极电缆。 2)拆开节气门位置传感器连接器。3)从节气门体上拆下节气门位置传感器,见图3-35。图3-35 拆下

3、节气门位置传感器1-节气门位置传感器 2-传感器安装孔 3-螺栓孔 4-传感器安装螺栓 4)将节气门位置传感器安装到节气门体上。安装时,顺时针旋转以保证传感器安装孔和螺栓孔对齐,以2.5Nm的力矩拧紧节气门位置传感器螺栓。安装传感器连接器。 (2)节气门位置传感器的检查 1)拆下蓄电池负极电缆和节气门位置传感器连接器。2)测量节气门位置传感器连接器端子,见图3-36。测试结果应满足表3-27所示要求。否则更换节气门位置传感器。 图3-36 测量节气门位置传感器表3-27 测试节气门位置传感器端子电阻端子电阻/ka与c之间46b与c之间节气门在怠速位置0.61.2节气门在全开状态3.25.4 (

4、3)节气门位置传感器的调节 1)暖机发动机至正常温度。 2)松开节气门位置传感器螺钉。 3)使用SUZUKI故障诊断仪:关闭点火开关,将SUZUKI故障诊断仪连接到数据连接器上,用故障诊断仪中的数据表模式,检查节气门位置传感器电压。 不使用SUZUKI故障诊断仪:拆下ECM,不拔下连接器,在“C02-6”和“C02-9”之间接上数字万用表。 4)顺时针或反时针旋转节气门位置传感器,在万用表显示符合规定值位置时,拧紧节气门位置传感器紧固螺钉。节气门完全关闭时,节气门位置传感器输出电压为0.780.83V。5)以2.5Nm的力矩拧紧节气门位置传感器螺钉,见图3-37。图3-37 拧紧节气门位置传感

5、器螺钉1-节气门位置传感器 2-螺钉 6)检查确定当节气门完全打开时,节气门位置传感器输出电压应为3.74.7V。 7)安装ECM。 8)拆下蓄电池负极电缆,30s以后接上。3、进气温度传感器的检修 (1)进气温度传感器的拆卸 1)拆下蓄电池负极电缆。 2)拆下进气温度传感器连接器。3)从空气滤清器出气软管处拆下进气温度传感器,见图3-38。 图3-38 拆下进气温度传感器(2)进气温度传感器的检查。将进气温度传感器传感部件放入水中,当水温逐渐上升时检测进气温度传感器端子之间的电阻,见图3-39a。若检测结果不符合要求(见图3-39b),则更换进气温度传感器。图3-39 检测进气温度传感器端子

6、间电阻 注:括号内的电阻值仅供参考。 (3)进气温度传感器的安装。按与拆卸时相反的顺序进行安装,并注意清洁进气温度传感器与空气滤清器出气软管之间的配合面。 4、发动机冷却液温度传感器的检修 (1)发动机冷却液温度传感器的拆卸 1)拆下蓄电池负极电缆。 2)放掉发动机冷却液。 3)拆下发动机冷却液温度传感器连接器。4)从出水管上拆下冷却液温度传感器,见图3-40。图3-40 拆下冷却液温度传感器(2)发动机冷却液温度传感器的检查。将冷却液温度传感器传感部件放入水中,当水温逐渐上升时检查冷却液温度传感器端子之间的电阻,见图3-41ao若检测结果不符合要求(见图3-41b),则更换发动机冷却液温度传

7、感器。图3-41 检测发动机冷却液温度传感器端子电阻 注:括号内的电阻值仅供参考。 (3)发动机冷却液温度传感器的安装。安装步骤与拆卸时相反,并注意: 1)清洁发动机冷却液温度传感器与出水管之间的结合面。 2)检查O形密封圈,如有必要,应更换。 3)以12Nm的力矩拧紧发动机冷却液温度传感器紧固螺钉。 4)接上发动机冷却液温度传感器连接器。 5)重新加注发动机冷却液。 5、主继电器的检测 (1)拆下蓄电池负极电缆。(2)从继电器盒中拆下主继电器,见图3-42。图3-42 主继电器位置(3)如图3-43所示,检查端子间电阻:端子A与B之间电阻为,端子C与D之间为100150。若测量值不符合要求,

8、则更换主继电器。 图3-43 主继电器的检测a)测量电阻 b)测量端子间的导通性 (4)将蓄电池接到端子C和D上,检查端子A与B之间应导通。否则,更换主继电器。 6、氧传感器的检修 (1)氧传感器的拆卸 1)拆下蓄电池负极电缆。 2)拆下氧传感器连接器,松开线束卡子。3)从排气歧管上以45Nm的力矩拧下氧传感器,见图3-44。 (2)氧传感器的安装。安装顺序与拆卸时相反,安装完毕后起动发动机并检查是否排气有泄漏。 7、油泵继电器的检测油泵继电器的位置见图3-45,其检测方法与主继电器相同。图3-44拆卸氧传感器 图3-45 油泵继电器位置1-排气歧管 2-氧传感器8、燃油切断运行检查 (1)准

9、备工作 1)将变速器换档杆置空档(M/T)或P档(A/T)。 2)将驻车制动器拉到底。 (2)检查程序 1)将发动机暖机至正常温度。2)提高发动机转速至3000rmin,用听诊器或类似工具听喷油器工作的声音,见图3-46。 图3-46 检查燃油切断运行 1-听诊器 2-喷油器 3)节气门瞬时关闭时,喷油器工作声音停止,当发动机转速下降到2000rmin以下时,可重新听到喷油器工作声音。 9、空调压缩机控制继电器和冷凝器风扇控制继电器的检查继电器位置见图3-47,其检测方法与主继电器相同。 图3-47 空调压缩机控制继电器和冷凝器风扇控制继电器的位置 1-空调压缩机控制继电器 2-冷凝器风扇控制

10、继电器 10、散热器风扇控制系统的检修 (1)系统检查1)起动发动机,并暖机至正常温度。 2)检查散热器风扇在发动机冷却液温度大于98时可自由起动。 3)若测试结果不符合要求,则检查散热器风扇继电器、线束、散热器风扇电动机、发动机冷却液温度传感器和ECM。(2)散热器风扇电动机的检查。将蓄电池正极接散热器风扇电动机连接器端子(LR线),负极接连接器端子(B线),见图3-48。检查散热器风扇电动机,应正常运转。 (3)散热器风扇控制继电器的检测散热器风扇控制继电器位置见图3-49,其检测方法与主继电器相同。图3-48 检查散热器风扇电动机 图3-49 散热器风扇控制继电器位置1-散热器风扇控制继

11、电器 11、车速传感器的检修 (1)手动变速器车型 1)拆下蓄电池负极电缆。 2)从仪表板上拆下组合仪表。3)在组合仪表的车速端子与搭铁端子间连接欧姆表,用旋具转动车速表软轴连接器一周,见图3-50,欧姆表指示应在0和之间摆动4次。否则,更换车速表。图3-50 车速传感器的检测1-车速表软轴连接器 2-车速端子 3-搭铁端子 4)安装组合仪表,接上蓄电池负极电缆。 (2)自动变速器车型 1)将变速器换档杆置D档,用数字万用表检查车速传感器连接器端子间的电压,当车速为40kmh时输出电压应接近1V。2)检查车速传感器连接器端子间的电阻,其值应为100300,见图3-51。图3-51 车速传感器的

12、检测 12、燃油蒸发排放控制系统的检修(1)燃油蒸发排放控制系统控制原理,见图3-52。图3-52 燃油蒸发排放控制系统控制原理1-节气门座 2-油箱压力控制阀 3-燃油箱 4-EVAP炭罐 5-空气 6-蒸汽和空气 7-炭罐控制电磁阀 8-主继电器 9-传感器 10-ECM 11-单向阀 (2)EVAP炭罐控制电磁阀的压力测试 1)起动发动机,并暖机至正常温度。2)从EVAP炭罐上拔下电磁阀软管。3)发动机怠速运转,用手指堵住并拔下软管的末端,检查手指是否感觉到有负压,见图3-53。 4)提高发动机转速至3000rmin以上,用手堵住拔下软管的末端,检查手指是否感觉到有负压。 5)若上述检查

13、不符合要求,则检查真空通气软管、EVAP炭罐控制电磁阀、线路和ECM。(3)真空通道的检查。起动发动机,并暖机至正常温度怠速运转,从炭罐控制电磁阀上拔下真空通气软管。用手指堵住软管末端,检查真空通气软管是否有负压产生,见图3-54。若没有负压产生,应用压缩空气对真空通道进行清洗。图3-53 检查EVAP炭罐控制电磁阀 图3-54 检查真空通道(4)真空通气软管的检查。检查软管连接、泄漏、阻塞及损坏情况,见图3-55。若有必要,应进行更换。 (5)炭罐控制电磁阀的电气测试(使用故障诊断仪) 1)关闭点火开关,拔下EVAP炭罐控制电磁阀的连接器。2)检查EVAP炭罐控制电磁阀端子间的电阻,见图3-

14、56,其值应为3034(20时)。若不符合要求,则更换炭罐控制电磁阀。 图3-55 检查真空通气软管 图3-56 检查炭罐控制电磁阀电阻 3)接上EVAP炭罐控制电磁阀连接器。 4)关闭点火开关,将SUZUKI故障诊断仪连接到数据连接器上。5)从进气歧管上拆下真空软管。向软管A吹气,空气不应从B管中出来,见图3-57。6)接通点火开关,用SUZUKI故障诊断仪中“MISCTEST”模式下的“EVAPCANIPURGE”打开EVAP炭罐控制电磁阀,向软管A吹气,空气应从B管中出来。若检测不满足要求,应检查线束是否断路或短路。若线路未发现故障,应更换炭罐控制电磁阀,并重新检查。 7)接上真空软管。

15、 (6)炭罐控制电磁阀的电气检测(不使用故障诊断仪) 1)关闭点火开关,拔下EVAP炭罐控制电磁阀连接器。 2)检测炭罐控制电磁阀连接器端子间的电阻,见图3-56,其值应为3034(20时)。若检查结果不符合要求,应更换炭罐控制电磁阀。 3)从进气歧管上拆下真空软管和硬管。 4)向软管A吹气,空气不应从B管中吹出,见图3-57。5)拔下EVAP炭罐控制电磁阀连接器,将蓄电池接到电磁阀连接器上,见图3-58。向A管吹气,空气应从B管出来。若检查结果不符合要求,则更换炭罐控制电磁阀。 图3-57 测试真空软管 图3-58 测试管路导通情况 1-真空软管 2-硬管 1-软管 2-硬管 (7)EVAP

16、炭罐的检查 1)从EVAP炭罐上拆下软管。2)当空气从油箱管吹人时,炭罐控制电磁阀管路和空气管路不应有阻力存在,见图3-59。否则,更换炭罐。 图3-59 EVAP炭罐的检查 1-吸附口 2-脱附口 3)将软管接到炭罐上。 (8)油箱压力控制阀的检查1)拆下油箱及油箱压力控制阀见图3-60。 图3-60 油箱压力控制阀 a)控制阀结构 b)控制阀位置1-油箱压力控制阀 2-黑色端 3-橙色端 2)从油箱控制阀黑色端(接油箱)向橙色端用力吹气,空气应能顺利通过。 3)从油箱控制阀橙色端向黑色端轻微吹气,空气即可通过。 4)若检查与上述要求不符,更换油箱压力控制阀。 5)安装油箱压力控制阀。 13

17、、曲轴箱强制通风控制系统的检修 (1)曲轴箱强制通风阀(PCV)软管的检查。检查PCV软管连接、泄漏、阻塞及损坏情况。若有必要,应进行更换。 (2)PCV阀的检查 1)从发动机罩上拆下PCV阀,在阀安装孔中装上塞子。 2)使发动机怠速运行。 3)用于指堵住PCV阀的一端以检查真空度,见图3-61。若未感觉到真空,应检查PCV阀是否堵塞。如有必要,应进行更换。 图3-61 PCV阀的检查 a)检查真空度 b)检查止回阀 4)熄火发动机,拆下PCV阀,摇动PCV阀,应能听到止回阀的喀嗒声。否则,更换PCV阀。 二、燃油供给系统的检修 1、燃油供给系统的组成燃油供给系统的组成,见图3-62。 图3-

18、62 燃油供给系统的组成1-喷油管 2-燃油分配总管 3-燃油压力调节器 4-进气歧管 5-EVAP炭罐 6-炭罐控制电磁阀 7-出油管 8-回油管 9-燃油蒸发管 10-燃油滤清器 11-油箱 12-油泵 2、燃油管路的检查 (1)直观检查燃油管有无漏油,软管是否有裂纹、老化或损伤。 (2)检查所有管卡是否紧固。 3、燃油加油口盖的检查拆下加油口盖,见图3-63,检查密封垫油口压痕是否均匀,是否老化或损坏;若是,应更换加油口盖。 图3-63 燃油加油口盖1-燃油加油门盖 2-密封垫 4、燃油箱的检修(1)燃油箱组件位置见图3-64。 图3-64 燃油箱组件位置1-油箱压力控制阀 2-喷嘴 3

19、-燃油油位传感器 4-燃油泵 5-燃油箱 6-液体-蒸气分离器7-通气软管 8-燃油加油口盖 9-球阀 10-燃油滤清器 11-燃油蒸气管12-燃油供油管 13-燃油回油管 (2)燃油箱的检查。拆下燃油箱后,检查与燃油箱连接的软管和燃油管是否漏油、连接松动、老化或损坏。检查油泵和油位传感器衬垫是否漏油。检查燃油箱是否漏油或损坏。更换损坏或不良的部件。 5、燃油泵的检修 (1)燃油泵用的橡胶件长时间暴露在大气中会变硬和收缩,一旦拆下难于再装,应尽量避免拆卸。燃油软管和密封件一旦拆下,就不能再使用,应换新件。 (2)不要使燃油泵接管或导线受力过大,否则会导致弯曲或接触不良。(3)燃油泵的安装,见图

20、3-65。 图3-65 燃油泵的安装l-燃油泵接管 2-密封件 3-燃油软管 4-导线 5-燃油泵分总成(4)打开燃油加油口盖,接通点火开关,即可在燃油加油口处听到燃油泵运转的声音,约2s后燃油泵停止工作。 6、喷油器的检修 (1)喷油器的车上检查1)运转发动机,用听诊器或类似工具检查喷油器工作声,见图3-66。随着发动机转速的不同,喷油器的工作声音也应周期变化。若听不到喷油器工作声音或听到其他不正常噪声,则进行喷油器及其电路检查。 图3-66 喷油器的车上检查 a)检查喷油器的工作情况 b)检测喷油器电阻 1-听诊器 2-喷油器 2)拔下喷油器连接器,测试连接器端子间的电阻,其值应为11.3

21、13.8。若检测到电阻超过规定值,则更换喷油器。(2)喷油器的拆卸见图3-67。 图3-67 喷油器的拆卸 1-燃油分配总管 2-喷油器 3-卡扣 4-O形密封圈 5-胶垫 (3)喷油器的测试 1)将喷油器和燃油压力调节器安装到专用工具(09912-58421)和喷油器检查工具上,将燃油回油软管与燃油压力调节器连接,并卡紧卡子,见图3-68。 图3-68 测试仪器的连接1-燃油压力调节器 2-专用工具(09912-58421) 3-喷油器检查工具 4-专用工具(09912-58431) 5-喷油器 6-专用工具(09930-88530) 2)将专用工具(09912-58431)与供油软管连接,

22、并卡紧卡子。 3)将专用工具(09930-88530)与喷油器连接。 4)在喷油器喷嘴处套上乙烯管以防止燃油喷射时燃油飞溅。5)在喷油器下面放置量筒,见图3-69。 图3-69 放置量筒a)短接燃油泵继电器端子 b)测试喷油器喷射量1-喷油器 2-蓄电池 3-保持远距离6)拆下燃油泵继电器。 7)用短接线将油泵继电器插座的两个端子短接,使油泵运转,确保喷油器具有喷油压力。 8)将蓄电池电压加到喷油器上15s,用量筒测量燃油喷射量,其值应为43.746.3mL15s。 9)检查喷油器泄漏量。喷油器不工作,喷油器燃油泄漏量应小于1滴min。 7、燃油供给系统压力检查 (1)进行燃油系统卸压。 (2

23、)从燃油分配总管上拆下供油软管。(3)连接专用工具,见图3-70,并将软管卡紧,确保检查期间不漏油。检查蓄电池电压,应在11V以上。 图3-70 检查燃油供给系统压力1-专用工具(0991258441) 2-专用工具(0991258431) 3-燃油分配总管 4-专用工具(0991258490) 5-供油软管 (4)接通点火开关使油泵工作,2s后关闭点火开关。重复该操作34次,然后检测燃油压力,见表3-28。若压力不符合要求,检查可能出现故障的部件。如必要,进行更换。表3-28 燃油供给系统压力条件燃油压力/kPa油泵工作,发动机未起动270310发动机怠速工作200240发动机(油泵)停止后

24、1min内(压力随时间延长而降低)大于200 三、进气系统部件的检修 1、怠速空气调节阀的检修 (1)连接节气门位置传感器和怠速空气凋节阀连接器。 (2)接通点火开关后1s内,检查怠速空气阀的旋转阀,应打开和关闭一次,然后停止。旋转阀的动作瞬时完成,可连续进行3次以上的旋转阀动作检查。若旋转阀不动作,则检查线束是否断路或短路。若线束良好,则更换怠速空气调节阀,并重新进行检查。 2、油门拉索和踏板的调节(1)节气门处于关闭状态,检查油门踏板间隙a见图3-71。a应在27mm之间,否则调节拉索调整螺母,使之达到正常范围。 图3-71 检查和调整油门踏板间隙 a)油门踏板机构 b)检查油门踏板间隙1

25、-油门踏板拉索 2-调整螺母 3-锁紧螺母 (2)将油门踏板踩到底,检查节气门杆与限位杆之间的间隙b;应为0.52.0mm,见图3-72。否则可改变踏板限位螺栓的高度进行调整。 图3-72 检查和调整节气门杆与限位杆间的间隙 1-限位杆 2-节气门杆 3-踏板限位螺栓 3、怠速检查 (1)使用SUZUKI故障诊断仪 1)关闭点火开关,连接故障诊断仪。 2)起动发动机,并暖机至正常温度。 3)用故障诊断仪上的“数据表”检查怠速:空调关闭时,怠速为80050rmin;空调打开时,怠速为900上50rmin。 (2)不使用SUZUKI故障诊断仪1)用短接线将监控器连接器上的诊断开关搭铁,见图3-73。 图3-73 短接诊断开关1-短接线 2-监控器连接器负荷输出端子 3-搭铁端子 2)用负荷表将监控器连接器的负荷输出端子与搭铁端子连接。 3)安放转速测试仪。 4)起动发动机,并暖机至正常温度。 5)确信所有电气附件均未使用。 6)检查怠速和怠速空气负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