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PT , 页数:69 ,大小:956.50KB ,
资源ID:10838537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083853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成人高考文言文课件.ppt)为本站会员(wj)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成人高考文言文课件.ppt

1、文言文阅读,文言文阅读,练习,请说出下列字词的古今义1.走 2.丈夫 3.秋 4.牺牲 5.明哲保身 6.饿请说出下列红色字的词类活用的类型1.二月草已芽 2.先入秦破咸阳者王之3.项伯杀人,臣活之。4.春风又绿江南岸5.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6.士也罔极,二三其德。,真题再现,五年考点,08年考点:翻译;文章的主要内容;中心论点和论证方法。19年考点:翻译,文章的主要内容(作者的观点和态度)10年考点:翻译,文章的主要内容(教训或者结论)11年考点:翻译,文章的主要内容(总结和教训)12年考点:人物的观点和态度,文章的主要内容13年考点:文章的主要内容。,具体目标,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1

2、、了解常见实词的含义。2、了解常见文言虚词(而、乎、其、且、然、所、为、焉、以、因、于、与、则、者、之)的用法。3、了解几种常见的文言文句式(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和省略句),理解和翻译文中的句子。4、把握文意,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辨析作者的观点态度。,知识衔接,一、理解实词在文言文中的含义,8.注意偏义复词。所谓偏义复词,京是由两个意思相近、相对或相反的语素构成的词,其中一个词素表示意义,另一个只作陪衬,如孔雀东南飞中“昼夜勤作息”、“便可白公姥”、“我有亲父兄这三句中,“作息”只有“作”的意义,“公姥”只有“姥”的意义,“父兄”只有“兄”的意义。如果不解依据上下文看出它们是“偏义”

3、,就会理解错误。,一、理解实词在文言文中的含义,1.古今异义词义扩大。A.某事物扩大到与之相似的事物。,B.由感觉性质相通,从愿意扩大到感情相似的含义。,一、理解实词在文言文中的含义,一、理解实词在文言文中的含义,C.由专名扩大到通名。如“中国”古代指中原,如今指“全中国”。D.部分扩大到整体。如“秋”古代指秋天,如今有“一年”的意思。(一日不见,如隔三秋),2.词义缩小。A.程度减弱。,一、理解实词在文言文中的含义,B.词义范围缩小,一、理解实词在文言文中的含义,3.词义转移。,一、理解实词在文言文中的含义,4.词义感情色彩的变化。,一、理解实词在文言文中的含义,一、理解实词在文言文中的含义

4、,5.一词多义。6.注意单音词和双音词 文言以单音词居多,汉语以双音词居多。不要把两个连用的单音词误判白话文中的双音词,如“妻子”、“地方”、“指示”等,一、理解实词在文言文中的含义,7.注意通假字 古代汉语常有通假字。一是音同音近通假,如“蚤”通“早”,“要”通“邀”,“裁”通“才”,“禽”通“擒”,“卒”通“猝”;二是形近通假,如“说”通“悦”,“谕”通“喻“。因此,理解时不要误把通假字作为本字。如“以身徇国”,“乃是天子报尔先人之徇命也”中的“徇”通“殉”,看不出来,就会解错。,二、理解虚词在文言文中的含义,常见的文言文虚词:而、乎、其、且、然、所、为、焉、以、因、与、于、则、者、之,1

5、分清虚实文言中的“虚词”与今天所说虚词的概念是不完全相同的。文言虚词多由实词转化或借用而来的,因此有的词既可作实词,也可作虚词,阅读时应加以辨别。如“适”,在“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中,作动词,出嫁;在“余自齐安身行适临汝”中,作动词,往、到;而然“适大病,不解行”中,作副词,译为“恰好”。,2辨明用法所谓辨明用法,就是根据上下文。从多种用法中认定其属何种用法。如“执手相看泪眼”中的“相”,表示互相,而在“当以晋书相付”中的“相”就不是“互相”之意,而是作代词用,“相付”即“付之”。又如“见”,在“君既若见录”中,是前置代词,“见录”就是记住我;在“徒见欺”中,则表示被动,“见欺”,即被欺。

6、,3分辨古今有些虚词,古今用法是不同的,应注意辨别,如“所以”,今天是表示结果的连词,而在古代却用法多样,如在“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中,表示“用来的人”;在“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一句中,则表示“的原因”。又如“溺者入水,拯之者亦入水。入水相同,所以入水者则异”,句中的“所以”也是表示原因,后两句可译为:他们同样是落入水中,但落入水中的原因却是不同的。,4注意特殊所谓特殊,一是指兼词,如“诸”,可以相当于“之乎”、“之于”,“焉”,可以相当于“于之”;“盍”,相当于“何不”,等。二是虚词连用。连用是为了加强语气,多用于句末,其重点总是在最后一个,如“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7、,表达语气的重点在“矣”上。虚词也有单音双音的问题。如“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句中的“至于”是动词“至”与介词“于”的连用,不要把它混用于现代汉语表示轻微转折的连词“至于”。,三、词类活用,总的来说,古代汉语中的词类活用主要有: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动词的使动用法,动词活用为名词;形容词动词或名词,形容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数词活用为动词,数词的使动用法;等等。此外,名词用作状语的现象在古代汉语中也很常见。,(一)名词活用,1、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活用后的意义仍和这个名词的意义密切相关,只是动作化罢了。如“左右欲刃相如”中的“刃”,通常意义是名词,义为“刀

8、锋”,刀锋能杀人,“刃”后带了宾语“相如”,就活用作“杀”的意思。再如:凡吏于土者 吏于土:在地方上做官。后带补语。二月草已芽 芽:发芽。前有副词“已”。非能水也 水:游水。前有能愿动词“能”。范增数目项王 目项王:向项王使眼色。置人所罾鱼腹中 罾(zng):本义为鱼网,这里用作“用网捕捉”。前有结构助词“所”。放在被人所捕获的鱼的肚子里。,(一)名词活用,2、名词活用为使动。有“使怎样”意思。其特点是必带宾语,但这个表使动的名词同宾语并没有构成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而是使这个宾语产生某种动作或发生某种变化,而这种动作的对象或变化的结果,就是那个表使动的名词。它实际上是兼语式的简化,本来兼语式的

9、结构是主+动+兼+动+宾(或无宾),现在则简化为主+动+宾,从而使语言简练。翻译时应恢复成兼语式。如“先入秦破咸阳者王之”中的“王之”就是“使他为王”。,(一)名词活用,3、名词活用为意动,有“以为”的意思。其特点是必带宾语,这个表意动的名词同宾语并不构成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而是主语把宾语看成这个名词所表示的人或事物。翻译时可按这个格式:主+以(或“把”)+宾+为(或“看成”或“当作”)+表意动的名词。如“稍稍宾客其父”中的“宾客其父”,就是“以其父为宾客”,或“把他的父亲当作宾客”,(一)名词活用,4、名词直接作状语。现代汉语,除时间、处所名词有时可直接作状语外,其他名词作状语时,后面要带上

10、助词“地”,或前面有介词,构成介宾短语。但在古汉语中,名词直接作状语却很普遍,而且有多方面的修饰作用。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示比喻或对人的态度,可把“状谓宾”的格式变成“谓宾如状”的格式。如:蚕食诸候,使秦成帝业“蚕食诸侯”即“食诸侯如蚕”。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客待之”即“待之若客”。猱进鸷击,或能免乎?“猱(no)进鸷(zh)击”即“进之如猱击之如鸷”。吾得兄事之。“兄事之”即“事之如兄”。我要像对待兄长一样服侍他。,(二)动词活用,1、动词活用为名词。即这个动词在句子中,具有明显的表示人与事物的意义。它一般处在句中主语或宾语的位置,有时前面有“其”或“之”字。如“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

11、矣”中的“至”,本来是动词,这里放在“其”字之后,共同充当主语,作“来到这里的人”解。再如: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出:出产的东西;入:收入的财物。把土地上生产的东西都拿出来,家里的收入也尽数拿去(交租税,仍不够)惧有伏焉。伏:伏兵。,(二)动词活用,2、动词作使动用法。翻译时要采用兼语式的形式。一般来说,凡是不及物动词带宾语的,多属使动用法。例如:可烧而走也。走:使(之)逃跑。故兵法忌之,曰:“必蹶上将军。”蹶:使受挫 项伯杀人,臣活之。活之:使之活。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鸣:使(之)发出声音,(二)动词活用,2、动词作使动用法。翻译时要采用兼语式的形式。一般来说,凡是不及物动词

12、带宾语的,多属使动用法。例如:可烧而走也。走:使(之)逃跑。故兵法忌之,曰:“必蹶上将军。”蹶(ju):使受挫 项伯杀人,臣活之。活之:使之活。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鸣:使(之)发出声音,(三)形容词活用,1、形容词活用为名词。用作名词的形容词,在句中表示具有这一性质状态的人或物,一般处在主语或宾语的位置,有时前面有“其”“之”或数词。翻译时一般要补出中心语(名词),而以这个形容词作定语。例如:将军身披坚执锐。坚:坚韧的盔甲;锐:锐利的武器。义不杀少而杀众。少:很少的人;众:很多的人。)四美具,二难并。美:美好的事物,四美指良辰、美景、赏心、乐事;难:难得的贤主嘉宾。兼百花之长而各

13、去其短。长:长处;短:短处。与苍梧太守吴巨有旧,欲往投之。(赤壁之战旧:旧交情。),(三)形容词活用,2、形容词用作一般动词。形容词如果带了宾语,不是用作“使动”、“意动”,就是作一般的动词。例如: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善:跟交好,用作动词。季父:叔父山多石,少土。多、少:都用作动词。3、形容词用作使动用法。形容词带上宾语以后,使得宾语所表示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例如:春风又绿江南岸 绿:使江南岸返绿。(泊船瓜州)大王必欲急臣 急:使臣着急。(廉颇蔺相如列传)足以荣汝身。荣:使你荣耀。(孔雀东南飞),(三)形容词活用,4、形容词用作意动用法。形容词带上宾

14、语后,表示当事者(主语)认为宾语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含有“意味性”,即“认为(宾语)怎样”,可译为“以为”或“把当作”。例如: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耻师:以从师学习为可耻。(师说)且庸人尚羞之。羞之:把这件事当作羞耻。(廉颇蔺相如列传),(四)数词活用为动词,例如:此三子者与臣而将四矣。四:成为四个人。(唐雎j不辱使命)士也罔极,二三其德。二三:解作“使其德二三”,即不专一,变化多次。(诗经氓)反复无常,没有准则。,四、文言句式,被动句判断句疑问句否定句省略句固定句式,(一)判断句,在古代汉语中,判断句一般是以名词或名词短语为谓语而表示判断的。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形式:1、主语后

15、面用“者”表示停顿,谓语后面用“也”表示判断,形式为:“者,也。”例如: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x)王异母弟也。魏公子叫无忌,是魏昭王的小儿子、魏釐王的异母弟弟。臣之所好者,道也。,(一)判断句,2、主语后面不用“者”,只在谓语后面用“也”,形式为:“,也。”例如: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梁,吾仇也。3、有些判断句,“者、也”全不用。例如:晋鄙(人名)嚄唶(huji)宿将 嚄唶:大声呼叫,形容勇悍。宿将:久经沙场的指挥官或老将。刘备天下枭雄,(一)判断句,4、用“乃”“为”“即”等表示判断,也是常见形式。例如:今公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臣乃市井鼓刀屠者 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

16、按诛五人,曰颜佩韦、杨念如、马杰、沈扬、周文元,即今之傫(li)然在墓者也。傫通累 傫然:形容重叠堆积5、用“是”作判断动词,文言中也有,但起步较晚。例如:巨是凡人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二)被动句,其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形式:1、用“于”表示被动。例如:而君幸于赵王你被赵王宠幸 暴见于王,王语暴以好乐我被大王召见,大王告诉我他喜好音乐的事。2、用“见”或“见于”或“受于”表示被动。例如: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今日见辱问于长者。柳毅传 辱问:关心 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二)被动句,3、用“为”或“为所”或“为所”表示被动。例如: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

17、国笑。嬴(yng)闻如姬父为人所杀。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不然的话,你们都将被他俘虏。4、用“被”表示被动。例如:五人者,盖当蓼(l)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这五个人,就是当周蓼洲先生被逮捕时,为正义所激奋而死于这件事的。,(三)省略句,1、省略主语(孟子)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齐宣王)曰:“不若与人。”孟子二章2、省略谓语或谓语动词,例如:及左公下厂狱,史朝夕(候于)狱门外。等到左工被送进东厂监狱,史可法早晚守在监狱的大门外边。左忠毅公逸事3、省略宾语,例如:权起更衣,肃追(之)于宇下。孙权起身去上厕所,鲁肃在屋檐下追上了他。赤壁之战,(三)省略句,4、省略介词后面的宾语

18、,例如:秦王不怿(y),为(之)一击缻(fu)。廉颇蔺相如列传秦王很不高兴,为赵王敲了一下瓦缶。竖子不足与(之)谋。鸿门宴竖子:小子。对人的蔑称。这小子不足以同谋大事。5、省略介词“于”,例如:今以钟磬置(于)水中。石钟山记 荆州之民附曹者,逼(于)兵势耳。赤壁之战荆州的百姓依附曹操,是迫于当时曹操的兵力太多,而不是真心的从心里归顺。,(四)疑问句,文言疑问句,一般有疑问词。疑问词包括疑问代词(谁、孰、何、曷、胡、安、焉等)和疑问语气词(乎、诸、与、欤、邪、耶等)。在句子中,有时二者全用,有时不全用。情况虽较复杂,但不难辨认。例如:谁为我临期成此大节者?临期:到时 为:帮助 独乐乐,与人乐乐,

19、孰乐?有些句子不用疑问词,而用否定词表疑问。例如: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汝忆否?四五年前某夕,吾尝语云,(四)疑问句,表示疑问的固定结构有:不亦乎:求剑若此,不亦惑乎?何为: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何以为: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伐:讨伐何之有:孔子云:何陋之有?刀俎:刀和刀砧板 何辞为:为什么要推辞呢,(五)否定句,文言否定句,必须用否定词。否定词包括“不、毋、弗、勿、未、否、非、无、莫”等。如:圣人无常师。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守住函谷关,不要放诸侯进来,秦国的土地可以全部占领而称王。,(六)固定文言格式,1、其之谓:可译为“大概说的就是吧”。如:野有之曰:“

20、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庄子秋水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史记2、孰与:可译为“谁与谁比,哪一个更怎么样”。如:我孰与城北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廉颇蔺相如列传,(六)固定文言格式,3、无乃欤(乎):表示委婉语气,相当于“岂不是吗”、“恐怕吧”。如:求!无乃尔是过与?冉求,恐怕是你的过错吧?季氏将伐颛(zhun)臾 求:冉求举兵伐之,无乃妨于义乎现在我们发动军队去攻打魏国,岂不是妨害了道义吗?魏文侯书义:道义,(六)固定文言格式,4、得无乎(耶):表示对某种情况的推测。可译为“恐怕吧”或“该不会吧”。得无教我猎虫所耶?促织恐怕

21、是向我暗示捕捉蟋蟀的地方吧。日食饮得无衰乎?触龙说赵太后您每天的饮食该不会减少吧。“得无”本是一个表示测度的语气副词。但在岳阳楼记“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中“得无”是两个词,相当于现在说的“能不”,以反问语气表达肯定的意思。,(六)固定文言格式,5、何为:可译为“为什么呢”或“还要干什么呢”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论语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天之亡我,我何渡为?我还渡乌江干什么呢?史记项羽本纪6、奚以为?:可译为“哪里用得着呢”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庄子逍遥游,(六)固定文言格式,7、所以:表原因,可译为”的原因“;表手段和目的,可译为“用来的人(物或手段等)”。

22、如: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表示原因)廉颇蔺相如列传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表示原因)廉颇蔺相如列传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表手段)信陵君窃符救赵我用来礼待侯赢的方法已经足够完备了。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表手段)师说),(六)固定文言格式,8、无以有以一般译为“没有用来的办法”、“有用来的办法”。例如: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如果没有小步的积累,是不可能走完千里之途;不汇集涓涓细流,就无法形成江河大海。劝学 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鸿门宴 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不学习就不会在这方面提出问题(因为你不熟悉这方面的知识),不请教别人,你

23、的知识面就不能扩大。问说9、比及:等到的时候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如果要我子由来管理国家,等到过了三年的时候,我可以使这个国家的人都有勇敢的精神,而且人人都知道进退的礼仪。论语侍坐篇,(六)固定文言格式,10、如何、何如、奈何、何若“如”“奈”“若”是动词,“何”是疑问代词,它们组成固定格式,相当于现代汉语“怎么样”、“为什么”、“什么样”等。例如:樊哙(kui)曰:“今日之事何如?”怎么样 廉颇蔺相如列传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为什么取的时候一丝一毫都不放过,而用的时候却挥金如土呢?阿房宫赋此为何若人?什么样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你拿了我的和氏璧,而不把城池给我国,那

24、我该怎么办呢?廉颇蔺相如列传,(六)固定文言格式,11、其乎表示测度、反诘、婉商等语气,视情况可译为“大概吧”、“难道吗”等。例如: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齐王如果很喜欢音乐,那齐国也就差不多治理好了吧?(表测度)庄暴见孟子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表测度)师说其孰能讥之乎?谁能鄙视我呢?(表反诘)游褒禅山记,(六)固定文言格式,12、其其表选择,可译为“是还是”。例如: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天色深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呢?还是因为天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逍遥游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哎!难道这是真实的吗?还是做梦呢?还是传信的弄错了真实情

25、况呢?祭十二郎文,(六)固定文言格式,13、谁者=者谁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为大王为此计者谁?替大王出这条计策的是谁?,(六)固定文言格式,14、宁耶(乎)表反问语气,可译为“怎能呢”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年纪虽然老了,但志气应当更加旺盛,怎能在白头时改变心情呢?然而洞庭,深水也,吾行尘间,宁可致意耶?可是洞庭水深啊,我只能在人世间来往,怎能到龙宫里去送信呢?身直为闺阁之臣,宁得自引深藏于岩穴邪!我已经成了宦官,怎么能够自己引退,深深地隐居在山林岩穴呢?,(六)固定文言格式,15、岂哉(乎)表反问语气,可译为“怎能呢”“哪里呢”或“难道吗”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古人说:“死生是件

26、大事。”这怎能不让人痛心呢!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盛衰的道理虽说是天命决定的,难道说不是人事造成的吗?,题型解析翻译题文意分析,(一)翻译题解题技巧,翻译:把文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翻译题技巧:留删换调变,(一)翻译题解题技巧,“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删”,就是删除。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比如“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沛公的侍卫樊哙。“者也”是语尾助词,不译.“补”,就是增补。(1)变单音词为双音词;(2)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3)补出省略了的语句。,(一)翻译题解题技巧,换”,就是替

27、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如把“吾、余、予”等换成“我”,把“尔、汝”等换成“你”。“调”就是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主谓倒装句、宾语前置句、介宾后置句、定语后置句等翻译时一般应调整语序,以便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变”,就是变通。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译有关文字。如“波澜不惊”,可活译成“(湖面)风平浪静”,实战演练,实战演练,赵人患鼠,乞猫于山中。山中人与之猫,善捕鼠及鸡。月余,鼠尽而鸡亦尽。其子患之,告其父曰;“盍去诸(代词,指猫)?”其父曰:“是非若(你)所知也。吾之患在鼠,不在乎无鸡。夫有鼠,则窃吾食,毁吾衣,穿吾垣(yun矮墙)墉(高墙),毁伤吾器用,吾将饥寒焉

28、,不病于无鸡乎?无鸡者,弗食鸡则已耳,去饥寒犹远,若之何去夫猫也。”,实战演练,1、解释下列斜体的词语 A、赵人患鼠(忧患)B、乞猫于山中(寻求)C、盍去诸(何不)D、弗食鸡则已耳(罢了)E、盍去诸(除掉)F、去饥寒犹远(远离)2、翻译下列句子 是非若所知也。这个道理不是你所知道的。吾之患在鼠,不在乎无鸡。我忧郁的是老鼠,并不在乎没有鸡。,(二)文意分析题解题技巧,1、整体阅读,总体把握,依据文体特点抓重点。(1)文章写了一些什么人的一些什么事;(2)事情的发生、发展和结局如何;(3)文章说了一些什么道理;(4)是以什么作为说理依据的。,具体策略,抓中心句、找关键句,理清文章的层次读一篇文章时

29、,应当特别 关注中心句、关键句,这样便于快速把握文意。中心句、关键句的位置,常在文章(或段落)的开头或结尾处 在把握要点和中心的基础上,分析判断细节围绕文意,仔细判断各选项中的有关细节,才能明辨各项表述的正确与否。要注意细节中是否存在着诸如人物的张冠李戴、事件的前后倒置、事件杂糅、层次混乱、强加因果、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故意曲解、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任意拔高等常见错误。,具体策略,充分利用各种信息,加深对文章内容及主旨的理解。归纳、概括时,要注意充分利用文章的题目、文中或文后的注释、文章出处、作者情况等信息,结合学过的有关知识作综合分析,从而多方面理解文章的内容。回文查对

30、,将选项中现代文叙述文字与文言原文对应文字比照判断。要坚持把选项中诸如事情的发展、因果,人物行为的程度、实效等方面内容,细细从原文词句中查出核对,实战演练,文言文阅读,2011年成考真题:庚寅冬,予自小港欲入蛟川城,命小奚(书童)以木简束书(用夹书的木板捆着书)从。时西日沉山,晚烟萦树,望城二里许。因问渡者:“尚可得南门开否?”渡者熟视小奚,应曰:“徐(慢慢,缓慢)行之,尚开也,速进则阖(关闭)。”予愠(生气)为戏。趋行及半,小奚仆(摔倒),束断书崩,啼未即起,理书就束,而前门已牡下矣。予爽然,思渡者言近道。天下之以躁急自败,穷暮而无所归宿者,其犹是也夫?其犹是也夫!,解题,根据文意思,渡者“熟视小奚”,注意到了什么?他为什么会作出“速进则阖”的推测?答案:渡者注意到小奚“以木简束书从”,如果“速进”可能会“束断书崩”,延误行程。整体阅读后理解前后因果,才能将“速进则阖”与前文的“熟视小奚”相联系,得出结论后将所答内容代入原文,查看是否与文意相悖,作者反思渡者的话,得出了怎样的结论?答案:欲速则不达,躁急自败根据解题技巧,关键句往往不在开头就在结尾,掌握文章关键句就是掌握文章中心,在文章最后提炼出关键词“躁急”。综合文章其他信息,发现该句话可概况文章,则为关键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