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50 ,大小:582.55KB ,
资源ID:10863576      下载积分:1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086357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中考语文真题集锦118题文言虚词.docx)为本站会员(b****3)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中考语文真题集锦118题文言虚词.docx

1、中考语文真题集锦118题文言虚词2018年中考语文真题集锦118题-文言虚词1. 【2018甘肃省白银市】(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20-22题。(6分)欧阳晔治鄂州,民有争舟相殴至死者,狱久不决。晔自临其狱,出囚坐庭中,出其桎梏而饮食。讫,悉劳而还之狱,独留一人于庭,留者色动惶顾。公曰杀人者汝也!囚不知所以,曰:“吾观食者皆以右手持匕,而汝独以左;今死者伤在右肋,此汝杀之明验也!”囚涕泣服罪。(出自冯梦龙智囊全集察智部)21下列各组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独留一人于庭 负者歌于途B出其桎梏而饮食 出激泥而不染C自临其狱 其如土石何D皆以右手持匕 不以物喜【答案】(2分)A解析A项,都

2、是介词,在;B项,表版承表转折;C项,指示代词,那语气词,表反问语气;D项,介词,用连词,因为;故选A。【文言虚词】文言虚词包括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常见文言虚词20个。(文言文中)一般不作句子成分,不表示实在的意义的词。主要的作用是组合语言单位。 虚词种类: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象声词、代词七类。考生在解答文言文实词题的时候,可以把题目中给出的词义代入到原文中。如果是通顺的,就是正确的,如果不通顺,就是错误的。对于考生来说答这类题型,最重要的就是分析字形,明确字义,只要掌握好这一点,那么,解题就会容易的多。解答文言文虚词题的时候,常用的答题技巧就是代入法。高考考察文言文

3、虚词的题型大部分都是把虚词放在两个句子中比较。答题的时候,考生可以先把虚词分别代入到两个句子,看是否通顺,如果通顺就是相同,反之,则不同。考生在答文言文分析概括题的时候,主要解题技巧就是对照法。这类提醒的错误可能是顺序颠倒、无中生有等等,可能错的不是很明显。所以考生在答这类题型的时候需要细心,更需要结合全文来解答。2. 【2018甘肃省兰州市】(二)阅读出师表选段,完成10-12题。(10分)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

4、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A.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徒以有先生也B.还于旧都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C.以彰其咎 望其旗摩D.以伤先帝之明 欲报之于陛下也【答案】11.C【解析】11C项,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都是代词。4项,前者“把”后者“因为”。B顶,“到”;后者“从”。D项,前者结构助词“的”;后者代词。十八文言虚词:而、

5、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一、而 (一).用作连词 1.表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2.表递进,可译为“并且”或“而且” 3.表承接,可译为 :就;接着;或者不译 4.表转折,可译为:但是;却 5.表假设,可译为:如果;假如 6.表修饰,即连接状语,可不译 7.表因果关系 8.表目的 (二) 通“尔”,作代词,第二人称译为“你的”。偶尔也作主语,译为“你” (三)通“如”,好像,如同 其还有一些和其他的词连用的现象。如而已,而后,而况,既而,请随句意理解 二、何 (一)用作疑问代词 1.单独作谓语,后面常有语气助词“哉”“也”,可译为“为

6、什么”“什么原因” 2.作动词或介词的宾语,可译为“哪里”“什么”,译时,“何”要后置 3.作定语,可译为“什么”“哪” (二)用作疑问副词 1.用在句首和动词前,常表示反问,可译为“为什么”“怎么” 2.用在形容词前,表示程度深,可译为“怎么”“多么”“怎么这样” (三) 作语气助词,相当于“啊” (四)通“呵”,喝问 (五) 另有搭配“如何”“奈何”“若何”,表示疑问或反问,译为“怎么样”“怎么办”“为什么” 三、乎 (一)用作语气助词 1.表疑问语气,可译为“吗”“呢” 2.表反问语气,相当于“吗”“呢” 3.表测度或商量语气,可译为“吧” 4.用于感叹句或祈使句,可译为“啊”“呀” 5

7、.用在句中的停顿处 (二) 用作介词,相当于“于”,在文中有不同翻译 (三) 可作词尾,译为“的样子”“也” 四、乃 (一)用作副词 1.表示前后两事在情理上的顺承或时间上的紧接,可译为“才”“这才”“就” 2.强调某一行为出乎意料或违背常理,可译为“却”“竟然”“反而” 3.可表示对事物范围的一种限制,可译为“只”“仅” 4.在判断句中起确认作用,可译为“是”“就是” (二) 用作代词 1.用作第二人称,常作定语,译为“你的”;也做主语,译为“你”。不能作宾语 2.用作指示代词,译为“这样” 3.还可做连词用,译为“若夫”“至于”“如果” (三) 其他搭配如“无乃”,译为“恐怕” “乃尔”译

8、为“这样” 五、其 (一) 用作代词 1.第三人称代词,作领属性定语,译为“他的”“它的”(包括复数) 2.第三人称代词,作主谓短句中的小主语,应译为“他”“它”(包括复数) 3.活用为第一人称或第二人称。译为“我(自己)”“你的”“你” 4.指示代词,表示远指,可译为“那”“那个”“那些”“那里” 5.指示代词,表示近指,相当于“这”“这个”“这些” 6.指示代词,表示“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 (二) 用作副词 1.加强祈使语气,相当于“可”“还是” 2.加强揣测语气,相当于“恐怕”“或许”“大概”“可能” 3.加强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怎么” (三) 用作连词 1.表选择关系,相当于“

9、是还是” 2.表假设关系,相当于“如果” (四)助词,起调节音节的作用,可不译 (五)其他搭配如“何其”译为“多么” 六、且 (一) 用作连词 1.递进关系,而且,并且 2.递进关系,况且,再说 3.让步关系,尚且,还 4.并列关系,又,又又,一面 (二) 用作副词 1.将,将要 2.暂且,姑且 七、若 (一)动词,像,好像 (二) 用作代词 1.表人称,相当于“你”“你们”;作定语则译为“你的” 2.表近指,相当于“这”“这样”“如此” (三) 用作连词 1.表假设,相当于“如果”“假设” 2.表选择,相当于“或”“或者” 3.至,至于 八、所 (一) 名词,处所,地方 (二) 动词 1.放

10、在动词前同动词组成“所”字结构,表示“所的人”“所的事物”“所的情况” 2.和动词结合,后面再有名次性结构,则所字结构起定语作用 九、为 (一) 动词 1.有“做”“作为”“充当”“变成”“成为”等意思,翻译比较灵活 2.以为,认为 3.判断词,是 (二) 介词 1.表被动,有时跟“所”结合,构成“为所”“为所”,可译为“被” 2.介绍原因或目的。为了,因为 3.介绍涉及的对象。给,替 4.对,向 (三)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或反诘。呢 十、焉 (一)兼词 1相当于: 于之,于此,于彼 2 相当于:于何。在哪里,从哪里 (二)代词 1 相当于:之 2 哪里 3语气词 *句末语气词,了,啊,呢 *

11、句中语气词,表停顿,相当于:也 *作词尾,相当于:然。译为:的样子,地 十一也 (一)句末语气词, 1表示判断语气 2句末语气词,表示陈述或解释语气 3用在句中或句末,表示肯定、感叹的语气 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或反诘语气 (二)句中语气词。用在句中,表示语气停顿。 其他搭配 “之谓也”“其之谓也”“其之谓乎”意思是“说的就是啊” “也哉”语气助词连用,为加强语气,多有感叹或反诘之意。 十二、以 (一)介词 1表示工具。译为:拿,用,凭着 2表示凭借。译为:凭,靠 3表示所处置的对象。译为:把 4表示时间、处所。译为:于,在,从 5表示原因。译为:因为,由于 6表示依据。译为:按照,依照,根据

12、“以”字的宾语有时可以前置,有时可以省略 (二)连词 1表示并列或递进关系。可译为“而”“又”“而且”“并且”等,或者省去。 2表示承接关系,前一动作行为往往是后一动作行为的手段或方式。可译为“而”或省去。 3表示目的关系,后一动作行为往往是前一动作行为的目的或结果。可译“而”“来”“用来”“以致”等。 4表示因果关系,常用在表原因的分句前,可译为“因为” 5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语,可译为“而”,或省去。 (三)助词 1作语助,表示时间、方位和范围。例: 2作语助,起调整音节作用。 (四)动词 1以为,认为。 2用,任用。 (五)名词。译为:缘由,原因。 (六)通假 1通“已”,已经。

13、 2通“已”,止。 其他搭配“以为”,认为 “以是”“是以”。相当于“因此” 十三、因 (一)介词 1依照,根据 2依靠,凭借 3趁着,趁此 4通过,经由 5因为,由于 (二)副词 1于是,就;因而 2原因,缘由,机缘 (三)动词 1根据 2沿袭,继续 十四、于 (一)介词 1.在,从,到 2.在方面,从中 3.由于 4.向,对,对于 5.被 6.与,跟,同 7.比 其他:见于(表被动,吾常见笑于大方之家) 于是:连词,表前后因果或承接 十五、与 (一)介词。 1介词。和,跟,同 2、给,替 3比,和比较 (二)连词 1连词。和,跟,同 (三)动词 1给予,授予 2结交,亲附 3对付 4参加,

14、参与 5赞许,同意 (四)通假。通“欤”。句末语气词,表示感叹或疑问 其他搭配 “孰与”“与孰”表示比较与选择,译为:“跟比较,哪一个” “孰若”“与其孰若”表示选择(舍前取后),译为:“哪如”“与其哪如” 十六、则 (一)连词 1表示承接关系。译为“就”“便”或译为“原来是”“已经是” 2表示条件、假设关系。译为“假使”“如果”“要是就”“那么”“就”“便” 3表示并列关系。这种用法都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则”连用,每个“则”字都用在意思相对、结构相似的一个分句里,表示分句之间是并列关系。可译为“就”或不译。 4表示转折、让步关系。表示转折时,用在后一分句,译为“可是”“就”;表示让步时,用在

15、前一分句,译为“虽然”“倒是” 5表示选择关系。常和“非”“不”呼应着用,译为“就是”“不是就是” (二)副词。 1用在判断句中,起强调和确认作用,可译作“是”“就是” 2表对已然或发现的强调。可译为“已经”“原来”“原来已经” (三)名词 1指分项或自成段落的文字的条数 2。准则,法则 (四)动词。效法 (五)通假。同“辄”,总是,常常 其他搭配 “则是”只当是 “则则”赞叹的声音 十七、者 (一)助词 1指人、物、事、时、地等。“的”,“的(人、东西、事情)” 2用在数词后面,译为“个方面”“样东西”“件事情” 3用作“若”“似”“如”的宾语,译为“的样子” 4放在后置的定语后面,相当于“

16、的” 5放在主语后面,引出判断,不必译出 6用在“今”“昔”等时间词后面,不必译出 7放在分句的句末,引出原因 (二)语气词。 1放在疑问句的句末,表示疑问语气等 十八、之 (一)代词 1 第三人称代词,可灵活用于一二人称 2 指示代词,这,此 (二)助词 1 相当于汉语中的“的”,放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 2 放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3 宾语前置的标志 4 定语后置的标志 5 句末语气词,无实意 (三)动词,到去 终于弄完了,这是从我的高考复习资料上摘下来的。3. 【2018甘肃省天水市】(二)阅读鱼我所欲也,完成第16-19题。(15分)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

17、,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

18、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1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词语一词多义的知识点,平时要善于总结和归纳,考试自然不慌。A中的第一个“得”是“得到”之意,第二个“得”通“德”,这里是感激的意思;B中的前一个“而”却转折,意为“却”,后一个“而”表顺承;C中的两个“之”都是“的”之意;D中的前一个“已”是“已经”之意,后一个是“停止”的意思。故选C。4. 【2018广东省广州市】11(10分)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列各题。岳阳楼记范仲淹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

19、,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

20、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CA横无际涯受任于败军之际B薄暮冥冥不宜妄自菲薄C去国怀乡搜于国中三日三夜D至若春和景明四时之景不同【答案】(1)C【解析】(都是指国都。)【分析】参考译文: 庆历四年春天,滕子京降职到岳州做太守。到了第二年,政务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了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展它原有的规模,把唐

21、代名人家和今人的诗赋刻在上面。嘱咐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 我看那巴陵郡的美景,全在洞庭湖上。洞庭湖包含远方的山脉,吞吐着长江的流水,浩浩荡荡,宽阔无边,清晨湖面上撒满阳光、傍晚又是一片阴暗,景物的变化无穷无尽。这就是岳阳楼雄伟壮丽的景象。前人对这些景象的记述已经很详尽了,虽然这样,那么这里北面通向巫峡,南面直到潇水、湘江,被降职远调的人员和吟诗作赋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观赏这里的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 像那连绵细雨纷纷而下,整月不放晴的时候,阴冷的风怒吼着,浑浊的波浪冲向天空;日月星辰隐藏起光辉,山岳也隐没了形迹;商人和旅客无法通行,桅杆倒下,船桨折断;傍晚时分天色昏暗

22、,只听到老虎的吼叫和猿猴的悲啼。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产生被贬官离开京城,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讥讽的心情,再抬眼望去尽是萧条冷落的景象,一定会感慨万千而十分悲伤了。 至于春风和煦、阳光明媚时,湖面波平浪静,天色与湖光相接,一片碧绿,广阔无际;沙洲上的白鸥,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儿或浮或沉;岸上的小草,小洲上的兰花,香气浓郁,颜色青翠。有时湖面上的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有时湖面上微波荡漾,浮动的月光闪着金色;有时湖面波澜不起,静静的月影像沉在水中的玉璧。渔夫的歌声响起了,一唱一和,这种乐趣真是无穷无尽!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胸怀开阔,精神愉快,光荣和屈辱一并忘了

23、,在清风吹拂中端起酒杯痛饮,那心情真是快乐高兴极了。 唉!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他们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这是什么缘故呢?是因为古时品德高尚的人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做官就为百姓忧虑;不在朝廷做官而处在僻远的江湖中间就为国君忧虑。这样他们进入朝廷做官也忧虑,退处江湖也忧虑。虽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快乐呢?那一定要说“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在天下人快乐以后才快乐”吧?唉!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路呢?5. 【2018广东省】(9分) 初,敦之举兵也,刘隗劝帝尽除诸王,王导率群从诣阙请罪,值顗将入,导呼顗谓曰:“伯仁,以百口累卿!”顗直入不顾。既见帝言导忠

24、诚申救甚至帝纳其言。及出,导犹在门。又呼顗。顗不与言。既出,又上表明导,言甚切至。敦既得志,问导曰:“周顗,戴若思南北之望,当昼三司,无所疑也”。导不答。敦曰:“若不尔,正当诛尔”。导又无言。导后科检中书故事,见顗表救己,殷勤款至。导执表流涕,悲不自胜。(节选晋书有删改)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A敦之举兵也/傅乐举于版筑之间B直入不顾/直截了当C顗不与言/客从外来,与坐谈D南北之望/望尘莫及【答案】9.C【解析】A举:兴,起/被人用;B径直/直接;D期望,看;C和。与:与y1.连词,和:正确错误。2.介词,跟:虎谋皮。生死共。3.给:赠。人方便。4.交往,友好:

25、相。国(相互交好的国家)。5. 其 连词,常跟“不如”、“宁可”连用。6.协同:人为善。与 y1.参加:参。会。与 y1.同“欤”。与之6. 【2018广东省深圳市】三、本大题共3篇文段,共3分(一)阅读下面文段,完成79题。(9分)文言文对比阅读【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

26、】孙叔敖疾,将死,戒其子曰:“王数封我矣,吾不受也。为我死,王则封汝,必无受利地。楚越之间有寝之丘者,此其地不利,而名甚恶。荆人畏鬼,而越人信机。可长有者,其唯此也。”孙叔敖死,王果以美地封其子,而子辞,请寝之丘,故至今不失。孙叔敖之知,知以不利为利矣。知以人之所恶为己之所喜,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乎俗也。选自吕氏春秋7.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舜发于畎亩之中 困于心,衡于虑 王数封我矣 而子辞 7.【答案】(1)起,被任用(2)通“横”,梗塞,不顺(3)多次(4)推辞【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关键字词的理解。在翻译的过程中要结合理解上下文,对比现代文 的意思,可适当猜测其中意思,使其文通义顺。加点字词均为课文

27、中出现过的重点实词,要求学生熟记课内文言文字词注释,并将课内知识点迁移到课外。7. 【2018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二)小石潭记(节选)柳宗元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14.下列句子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28、潭中鱼可百许头 可以调素琴B.似与游者相乐 至于负者歌于途C.潭西南而望 思而不学则殆D乃记之而去 乃不知有汉【答案】B 【解析】A大约/可以;B-的人;C表修饰/表转折;D于是,就/竟然。所以选B .8. 【2018广西桂林市】四、古诗文阅读(18分)(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文,完成1216题。(12分)【甲】醉翁亭记(节选)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

29、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乙】丰乐亭记(节选)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摄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同乐,刺史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注】本文是欧阳修被贬滁州时所作。刻露:鲜明地显露。本:根据。上:皇上。刺史:即作者。12下列句子中“而”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2分)A面山而居

30、B吾恂恂而起C仰而望山,俯而听泉 D而不知人之乐【答案】12.D 【解析】 ABC三项都表修饰,D项表转折。 9. 【2018广西贺州市】三、古诗文阅读(17分)(一)文言文阅读(13分,1012题,每小题2分,共6分)【甲】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

31、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欧阳修醉翁亭记)【乙】亭以雨名,志喜也。古者有喜,则以名物,示不忘也。予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木,以为休息之所。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之阳,其占为有年。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